姚氏宗亲网
标题: 姚姓历史名人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07-6-23 19:52
标题: 姚姓历史名人
姚 合:姚崇曾孙,唐代著名诗人,元和进士,授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其诗派亦称武功体,所作诗篇多写个人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喜为五律,刻意求工,颇类贾岛,故姚贾并称,其诗为宋江湖诗派所师法,有《姚少监诗集》、《极玄集》。* `+ o% c4 C4 C, l! p) q/ N
W* x M# I' `* g
姚 崇:唐初著名政治家,他本人及其家族在政治方面很有成就。姚崇官至宰相,曾任武则天、玄宗朝宰相。为政清廉,深得众望,后来宋景继他为相,史称“姚宋”。姚宋曾孙姚合,元和进士,官终秘书监。因曾授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他开创的诗体也称武功体。姚崇玄孙姚瑁,长庆进士,湖、常二州刺史。
" q9 T7 r, H4 j9 H
, r" B+ [. E7 K) z! ~- b 姚 麟:五原(今内蒙自治区包头市西北)人,宋代都指挥使,节度建雄、定武军,用兵沉毅多奇策。有功不自夸,治军严明,声盖一时。
/ m. b3 ?4 r) |9 P+ z& D d* g% D, u- \# D
姚 燧:河南(今河南省洛阳)人,元朝学者,其诗文有西汉风格,名噪一时,有《牧庵集》传世。另有《国统离合表》。1 r; D& u4 b" x8 x) `
3 a6 j1 b1 Z8 z* e. a
姚 范:安徽省桐城人,清代著名文学家,乾隆进士,其学深究遗经,综括精粹,有《援鹑堂笔记》及诗文集。
: i& Z: i- i/ q: D0 T* S7 t" r7 Z2 R# K7 u- W4 V: U$ |9 O
姚 鼐:姚范的侄子,清代著名文学家。与方苞、刘大槐创立了清代散文重要流派——桐城派,曾参加过清代《四库全书》的编纂,其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但他的主要成就在散文上。著有《古文辞类纂》、《惜抱轩文集》、《诗集》等。' ]! @8 O) ]' [# N* U
$ o% o. W0 m8 t, Z 姚 莹:姚鼐孙,进士及第,鸦片战争中奋力抵抗英军,累官至广西按察使。; Q) i5 [. \) k. q5 ~# B. e& T n6 }
7 f$ z& @4 u1 y
姚 燮: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浙江镇海人。道光十四年(1834)举人,三应会试不第。他多才多艺,诗、词、曲、骈文、绘画俱工,成就最大的是诗。他身经鸦片战争甬东之役,所写诗篇具有诗史的意义。他继承了乐府诗现实主义精神,采用比较通俗易晓的语言,许多歌谣体的诗,叙事性强,富有形象性。著有诗集《复庄诗问》、《疏影楼词》等。/ G7 m6 Y. d$ f8 i6 }' b6 ?
4 p# W% H" d- ~. g, F5 A 姚戈仲:西晋永嘉年间人,一个羌族部落的首领,他率领他的部落从赤亭迁到榆眉,后赵时被徙关中。公元323年被任为西羌大都督,率羌众数万居于清河。公元352年他的五儿子姚襄率领部众返回关中,在三原被杀。姚襄弟趁淝水之乱攻入长安,建立了威震四方的后秦。建都于今陕西西安西北。+ ]) N& |1 u2 L: g- {: [2 C( H
姚昙度:乌程人,南朝齐著名画家,专工绮罗屏帐,其所画神鬼一类,在当时尤称绝妙。( \3 v; q" q* w/ n; A. L% m d9 Z
& s/ X8 f9 I. I* q& L) I$ q5 Z# f 姚僧垣、姚察、姚最:吴兴郡武康人,父姚僧垣为北周著名医学家,有《集验方》、《行记》行世;长子姚察历仕梁、陈、隋三朝,历任高级行政官员,以廉洁闻名。次子姚最,继谢赫完成《续书品》,凡所论断,出以俪诗,气体雅博。
4 L$ l: A' C1 D% L% V7 E: Y2 c) c6 K( D/ [% m! ?
姚思廉:唐初史学家,江苏吴兴人,后迁入关中,为今天的陕西西安市人。编纂有《梁书》50卷、《陈书》30卷。他的孙子姚寿博涉经史,育才辩,武后时他任地官尚书,姚寿弟姚班自幼聪明好学,官至户部尚书,亦善经史,撰有《汉书绍卷》40卷。
' n5 I% V& n5 x; t. ]
7 i& N8 r! G4 R; J9 z( s0 i4 ~ 姚天福:元绛州稷山人(今属山西省),初以材辟为怀仁丞,累迁至监察史。忠直敢言,曾廷斥阿合马,忽必烈赐名“巴尔思”(虎)历河东、淮西、湖北、辽东诸道按察史、刑部尚书,拜参政知事、大都路总管、兼大兴府尹。" E% E) k( g" ?0 Y
3 i; ?$ q5 Z$ [/ U1 _ 姚长子:明朝浙江会稽人,嘉靖三十四年倭寇进入县境,逼迫他作向导。他把敌人引到四面皆水的化人坛,并于事先密秘吩咐乡亲撤桥,断其后路。倭寇中计,遂为明军所围歼。而姚长子因此殉难。事后,被乡人尊为英雄。
; N1 o5 U7 I, z6 @7 r0 R6 I
+ r' q9 S$ t+ o0 U/ ?- y$ ` 姚广孝:江苏苏州人,明朝僧人,通儒术,工诗画。因参与燕王朱棣策动起兵,成祖即位,论功第一,准复原姓姚,赐名广孝。
$ ?: g$ P- U5 e$ Z8 n r
' K7 ` U8 ?: U# |0 e 姚文田:清学者。字秋农,浙江省归安(今湖州市)人,嘉庆进士,官礼部尚书。治学宗宋儒,亦取汉学之长,治学宗宋儒,著有《易原》、《说文声系》、《邃雅堂集》等。
作者: 姚达到此一游 时间: 2007-7-24 14:32
楼主,人不全啊,至少有个姚文元先生你就没有说啊,我们都知道,他是四人帮,可是他的文学上的成就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他的那枝笔杆子,就连毛主席也是刮目相看的,抛开其他,就文章来看,我还是很喜欢他的文章的,写的很好的。呵呵
作者: 姚桂湘 时间: 2007-10-1 18:29
还有一位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
作者: 天津姚氏 时间: 2007-12-27 22:25
也不知道姚依林的近况?请发点信息,谢谢。
作者: 姚寒松 时间: 2009-4-23 22:41
姚文 元(1931-2005),笔名金文、金兆文等,浙江省诸暨县人。其父姚蓬子是20世纪30年代的文人,曾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员,后曾追随过国民党进行过反共宣传。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H; v2 U; l, s* B& h
1949年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从事宣传文化工作。先后任职于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市卢湾区团工委、中共卢湾区委宣传部、上海《解放日报》和中共上海市委政策研究室。曾任中共上海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上海市革委会副主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市委第二书记。
作者: 姚寒松 时间: 2009-4-23 22:43
标题: 回 1楼(缘※如★水) 的帖子
(摘自本网)
- T4 S7 o" T5 W( D3 [姚文 元(1931-2005),笔名金文、金兆文等,浙江省诸暨县人。其父姚蓬子是20世纪30年代的文人,曾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员,后曾追随过国民党进行过反共宣传。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 M4 _$ Y. c( p+ A9 I1949年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从事宣传文化工作。先后任职于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市卢湾区团工委、中共卢湾区委宣传部、上海《解放日报》和中共上海市委政策研究室。曾任中共上海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上海市革委会副主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市委第二书记。
作者: 河南姚亚峰 时间: 2009-4-28 20:34
姚氏名人
: k2 l$ I0 j# W3 P T/ a3 K: E* y) i$ _
姚姓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历史上可谓人才济济。三国吴时有姚信,精于天文易数之学,官至太常卿,著有《周易注》等。西晋永嘉年间(307-312年),羌族部落的一支在其首领姚弋仲率领下,从赤亭(陇西县西)迁到榆眉(在今陕西千阳县东),后赵时被徙吴中,姚弋仲死后,其子姚襄代领其众,后为前秦苻坚所败,被杀,其弟姚苌率众降于秦,累迁龙骧将军。384年,姚苌率羌人独立。称万年秦王,进据北地(治今陕西耀县东南),擒杀苻坚,386年称帝,都长安,国号大秦。史称后秦。其子姚兴继位后,为了巩固统治,释放自卖为奴婢的平民,注重农业,兴办学校。这是历史上惟一的姚氏政权。唐初有史学家姚思廉,编纂有《梁书》五十卷、《陈书》三十卷。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南)人姚崇,历任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宰相,是一位政绩卓著的贤相。后宋璟继他为相,史称“姚宋”。其玄孙姚合,官秘书少监,为唐代诗人。明代有姚广孝,为太子少师,《永乐大典》纂修官。清代有姚鼐,与方苞、刘大槐创立了清代散文重要流派――桐城派。他曾参加过《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现代著名作家姚雪垠,著有《李自成》。
作者: 姚公瑞 时间: 2009-4-28 21:43
姚氏族宗人材济济,名人辈出!看英雄人物,还看姚氏子孙后代!
作者: 叶落随家 时间: 2009-5-9 11:37
姚水娟(1916~1977),
" L3 T# G1 A4 r
1 B4 U5 q8 K2 X+ `' }原名文贤。浙江嵊县人。越剧女演员。15岁进群英舞台科班学艺,习花旦。18岁出科,先后在绍兴、诸暨、桐庐、兰溪一带演出。1934年至杭州,以扮演《盘夫索夫》的严兰贞、《碧玉簪》的李秀英、《玉蜻蜓》的王志贞著称。1937年到上海后,又以演《西施》、《泪洒相思地》等戏名满沪上,一度有“越剧皇后”之称。她唱念吐字稳实清晰,行腔纯朴委婉,身段优雅,体态轻盈,表演细腻文静。戏路宽广,兼能反串小生、武生、彩旦,是越剧“四工调”时期代表人物之一。1950年入浙江越剧团,对越剧男女合演的改革实验有所贡献。1959年后执教于浙江艺术学校,造就了一批青年演员。曾当选为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浙江分会副主席。
作者: 姚公瑞 时间: 2009-5-9 19:01
姚氏名人散布各行各业和各条战线,都是为姚氏宗族争光添彩!
作者: 姚尚全 时间: 2009-6-7 10:37
姚康(一五七八-一六五三)原名士晋字休那,一字康伯,又称阶道人,皖桐城(今枞阳)人。明万历末年诸生.崇祯十三年(一六四零年)举贤良方正、不就。史可法镇皖时,单骑拜访,自荐入幕。史可法赴扬州督师抗清前,姚康因先期告假返乡,得免于难。家人以为幸,姚康却以自己不能与史可法共救时艰而引以为憾,赏悲吟云:《鼎沸未能成席卷,不无遗恨裂双牟》。明亡后,屏居乡里,抑郁以终。生前史可法曾预提其墓曰:《明读书之人姚康之墓》。他自己作墓门联云:《吊有青蝇,几见礼成徐孺子,赋无白凤,免得书称莽大夫》。姚康工诗文兼工绘事。回邑丁倬有《题姚休那先生画松鹤图诗云》:《谁人不读先生诗歌古文辞,先生丹青妙手无人知。试看此图松与鹤,苍凉神骨墨淋漓;龙鳞冉冉生烟雾,一片空明老双树,羽衣丹顶两翩迁,恍惚毫端欲飞去》。世传姚康于何如宠交最笃。如宠于崇祯初年入相,姚康赠以扇,上画枯藤朽木,一童卧其下,题诗云:『饱食衣裳足以哉,这场大梦几时回.而今要醒而今醒,莫待藤枯树倒来』。盖知朝政不可为,劝其早归也.著有《忍死录》《白白斋货殖传评》、《姚休那遗稿》十二卷(内附诗集一卷、外集三卷)、《太白剑》二卷。今人邓之诚评《太白剑》云『授黄巢以论闯、献,间涉政事及兵祸之烈,闻见颇有足存』。传载《桐城佬旧传》、《安徽画家汇编》。 摘自《安庆历代名人》
作者: 姚公瑞 时间: 2009-6-7 10:42
姚氏名人众多,姚氏企业不少,真的期待哪个名人和哪个企业联手为创建全国性的姚氏宗亲组识作出开创性的贡献!我们需要并期待有一个“总司令”来统筹和组识全国姚氏宗亲的工作和活动!
作者: 姚海才 时间: 2009-6-13 09:54
姚依林生平(1917-1994)
+ |% j g7 V- Z# f2 e8 h% t
) ]. R5 J- l! V! @. g3 j 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人姚依林同志,与世长辞了。他献身革命60年,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
5 P0 i3 L2 }$ I+ d. \6 a8 I, Y* V$ U: d$ e& o4 v7 u# x! P
姚依林同志祖籍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1917年9月6日出生于香港,幼年丧父,随母亲在江苏、浙江、上海生活。他在上海读高中时,阅读进步书籍,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后,他在地下党员的影响下,加入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参加了革命。1935年11月,姚依林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先后担任北平学联秘书长、党团书记。, Y7 S" [3 T+ d; S
- D4 W8 r8 x# q- N
姚依林同志是一二·九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继占领东北之后,又向华北地区发动了新的侵略,整个华北危在旦夕。姚依林和彭涛、黄敬、郭明秋等同志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具体组织和直接指挥数千名北平爱国学生,冲破国民党反动军警的阻挠,举行了“一二·九”、“一二·一六”两次学生抗日救国示威游行。随后,他们又组织平津学生南下宣传,到工农中去,到民众中去,揭露日寇企图吞并中国的阴谋,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亡主张,推动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 T) x& U. j+ J
( b0 J& z1 t4 K9 N: L2 M) r. T 1936年5月,党组织调姚依林同志到天津工作,先在党的刊物《长城》担任编辑,后任天津市委宣传部长、市委书记,领导了各界的抗日救国活动。7 ]/ x S0 Z: [" v/ F8 K
2 X5 y H5 O: s5 N. H# U3 e 1937年七七事变后,姚依林同志调任河北省委秘书长、宣传部长。1938年,他参与组织了冀东暴动,1939年2月在新成立的冀热察区党委任宣传部长,为坚持和发展冀东抗日游击战争做出了贡献。1939年7月起,姚依林同志调任晋察冀北方分局、中央局秘书长。他在彭真、聂荣臻等同志的领导下,创造性地贯彻党中央的指示,参与了根据地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群众工作等方面的决策和政策制定,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J b# ?; U' b8 {5 l
# S# K+ O7 s. ]5 Z7 c. ~
1946年起,姚依林同志担任经济部门的领导工作,先后任晋察冀边区财经办事处副主任、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工商厅长、华北人民政府工商部长。他遵循毛泽东同志“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财经工作总方针,为华北解放区的经济发展,保证解放战争的胜利,尽心竭力,成绩卓著。
' {8 A( j* D+ F6 }& c$ y3 E" k! @8 f; o, D3 s. Q
姚依林同志无论在白区对敌斗争,还是在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和经济发展中,都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很大贡献。
8 y g3 T1 l8 I, L A; g$ L
1 t* Y: ]$ z, W" U/ o 新中国成立后,姚依林同志长期担任国务院财贸部门的领导工作,先后任贸易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商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中央财贸工作部副部长,国务院财贸办公室副主任,商业部部长、党组书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员,中央财贸政治部主任,国务院财贸党委副书记,中央商业干部学校(现北京工商大学最早前身之一)校长(1955.7-1958.12)等职务。姚依林同志作为主管国家财贸工作的中央领导同志的主要助手之一,对国家若干重大经济政策,参与了研究、制定和具体组织实施。' ?& s6 k, k$ ]" E. J& a3 L
8 y+ A; h7 m- S2 A$ `' t+ \/ s! ` 建国初期,国家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和经济困难。为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禁运,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姚依林同志在建立国营商业、合作社商业,利用、限制、改造私营工商业,发展对外贸易等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对确立国营商业在商品流通中的主渠道地位,稳定市场物价,打击投机资本,安定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F) J; u7 V2 z; R3 k+ g6 `
3 C$ j. s+ w+ |" r7 @8 w% O 1959年到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市场商品十分匮乏。姚依林同志坚决贯彻执行中央提出的对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积极参与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把主要精力用于稳定市场,安排人民生活。他对当时财政经济的困难状况,进行认真的研究,提出国民经济调整阶段物价政策的设想,得到了周恩来同志的肯定。他精心组织安排副食品的收购和合理分配,确保大中城市和工矿区居民最基本的副食品供应。& `# ]* m5 N7 q
: B* f1 `% A: g/ d' X9 k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姚依林同志遭受严重迫害,他坚持原则,进行顽强斗争。1973年11月,姚依林同志任对外贸易部第一副部长。他同外贸部其他领导同志一起,对“四人帮”的干扰破坏进行了坚决抵制和斗争,为开辟出口货源、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恢复和发展对外贸易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在1975年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日常工作期间,他坚决贯彻全面整顿的方针。在随后的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期间,他顶着巨大压力,极其艰难地维持对外贸易工作。
4 L$ b. d9 X8 z+ E+ W
1 L' `/ U8 V9 _+ r7 A5 z- d0 z 1977年3月,姚依林同志任国务院财贸领导小组组长,11978年8月任商业部部长、党组书记。姚依林同志带领干部群众认真开展揭批“四人帮”的斗争,清除“四人帮”的影响,落实干部政策,平反冤假错案。他以极大的热情支持并投入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坚决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潮。" q- E7 L# m: w3 V7 u5 l* t
& t% d( o3 L3 e0 f# m' h- H9 z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姚依林同志任中央副秘书长、中央办公厅主任。他坚决拥护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认真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全党拨乱反正,实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79年3月,中央决定在国务院设立财政经济委员会,姚依林同志任秘书长,他协助陈云、李先念同志坚决纠正前两年经济工作中的失误,认真清理过去在这方面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影响,恢复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优良传统,在调整国民经济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 T6 [8 b% n0 a; h" h* j
0 V2 h& D! ^! l% q3 E* k6 E 1979年7月,在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上,姚依林同志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分管经济工作。此后,他还兼任了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引进智力领导小组组长。他主持编制和组织实施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第七个五年计划,主持编制了第八个五年计划。在制定“六五”计划时,他强调计划要从国力可能出发,面向市场,面向人民生活,计划指标不要订得过高,要留有余地。在“七五”期间,他一再强调建设规模必须与国力相适应的原则,主持制定了产业政策若干规定。他针对我国经济在迅速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强调要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社会供求总量的平衡。他十分重视加强重点建设,关注农业发展,多次强调粮食问题的重要。他主持制定了计划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方案。他一再强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政府部门要从观念上、工作上转变职能,在加强宏观调控、搞好协调和服务上下功夫。他积极参与了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和沿海地带的决策和实施工作。
! s' v. B2 \7 Z" k X' r
, J0 A |$ u/ P! U 姚依林同志在党的十三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他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维护国家的社会政治稳定,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 g! u* x$ s1 A. ^0 n( ?2 L( v
( S7 s1 R8 b+ x; Y, q' } 姚依林同志在中共八届二次会议上被增补为中央候补委员。他是中共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委员,第十三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常委。他还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 O. W( }+ I- w# O5 _
% ^5 z8 a7 s- H 在党的十四大和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后,姚依林同志不再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他仍时刻关心党的建设,关心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坚决支持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坚决拥护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的决定精神。, H3 j" V+ B# n% y9 \8 e; g/ c
! d4 u! U2 ^ `1 j 姚依林同志在60年的革命生涯中,表现了一个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思想情操和博大胸怀,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德。他对共产主义矢志不渝,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无限热爱,对革命和建设事业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他始终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贯坚持党性原则,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他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政治生活准则,实事求是,反对浮夸,公道正派,谦虚谨慎,艰苦朴素,廉洁奉公,胸怀坦荡,光明磊落,一切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密切联系群众,关心干部成长,作风民主,平易近人,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他赢得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尊敬和爱戴。8 R8 y/ ~6 d: D
; W1 i" t' @: J& [0 z 姚依林同志的逝世,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损失。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姚依林同志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德,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遵循党的基本路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n3 y% g# ~1 c( u$ y
6 O0 u+ z* |. L7 N5 ^- ? 1994年12月1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7 Q. Z1 j- e2 P# F# {2 K' h$ A R) L9 R) L& {
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为姚依林之婿。5 c! q# Z1 j* u; B
(转自百度百科)
作者: 姚公瑞 时间: 2009-6-13 13:35
姚姓历史名人值得怀念,姚姓现代名人更加值得学习。
作者: 姚湍 时间: 2009-8-5 17:18
还有我姚湍.
作者: 姚公瑞 时间: 2009-8-6 14:22
你也是姚氏名人?!说说你的业绩!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1-1-14 13:32
有姓“名”的人!哈哈!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1-1-14 13:36
不管姚文元怎么样,他也可以讲是姚家的名人!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1-1-14 13:38
还有一位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
/ `3 j6 Z5 G8 U& c姚桂湘 发表于 2007-10-1 18:29 
还有曾任人大副委员长的姚连慰
作者: 姚广南 时间: 2011-11-22 01:52
楼主,人不全啊,至少有个姚文元先生你就没有说啊,我们都知道,他是四人帮,可是他的文学上的成就是任何人 ...
. e* {( d `4 N缘※如★水 发表于 2007-7-24 14:32 
* j8 V# n2 u& P0 [
% K7 B# j m2 F4 L" w4 g
& x, S3 S# {8 h+ s5 | 在当代,姚姓名人同样璀璨生辉。政界有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无衔将军姚远方、开国中将姚喆;马来西亚富商姚永芳、姚美良、姚森良,陕商代表人物姚文青;文学作家有姚一苇、姚雪垠、姚奠中、姚鲁、姚克、姚园、姚若龙、姚谦、张庚(原名姚禹玄)等;历史学家姚从吾;书画家姚景林、姚小尧、姚少华、姚治华、姚鸣京;作曲家姚明、姚敏,歌手姚莉;滑稽艺术表演家姚慕双、周柏春(艺名);科学家姚开泰、姚熹、姚檀栋、姚期智、姚福生;演艺界有姚晨、姚芊羽、姚笛、姚贝娜、姚居德、姚安濂、姚星彤、姚子羚、姚遥、姚乐怡、姚莹莹、姚嘉妮、姚雪松、姚惠兰;体育界有荷兰籍出色的单打选手姚洁、国家乒乓球运动员姚彦,更有篮球国际巨星姚明。' W1 f0 E/ I7 ?" ~8 ^) `; i# {6 p
名人数
. n& \3 L5 p6 x 据统计,《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姚姓历代名人216名,占总名人数的0.46%,排在名人姓氏的第48位。其中,姚姓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7%,排在并列第30位;姚姓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63%,排在第33位;姚姓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69%,排在第32位。) y3 l3 R$ F& w) C. d! I
从名人频率来看,姚姓名人所占比例要远远高于姚姓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例,充分反映了姚姓人才辈出的盛况。
$ g Q" }: ], M8 y! ^( E1 g 另外谈到姚姓,就不能不说说腊梅和姚黄牡丹。河南省鄢陵县城西的姚家村,家家户户房前宅后,遍植腊梅,历来享有“姚家黄梅冠天下”的盛誉;而牡丹花中的名品——姚黄是一个古老品种,据说起源于宋朝一姚姓庭院,被誉为花王。这两个事实,从侧面反映出姚姓这个族群非同寻常的文化底蕴和高雅气质。
作者: 姚广南 时间: 2011-11-22 01:58
还有我姚湍.
* Z7 {: ^# e# [) t$ |) j姚湍 发表于 2009-8-5 17:18 
/ ^' G: r9 P% s
- K3 o: P: a& v+ f7 \$ I% P- z
( i" D# _6 S; e+ T# a4 ]* E! u( Q
有梦想就有希望!
作者: 昭平姚富锋 时间: 2011-11-23 01:09
现在的姚明也不错,让更多世人了解到姚姓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1-11-23 14:03
姚家名人不少,但姚家名人关注姚网的好象没发现。
作者: 姚江南 时间: 2011-11-23 14:37
真正名人没有时间关注这个。
作者: 姚炯林 时间: 2011-11-23 15:04
姚家名人不少,但姚家名人关注姚网的好象没发现。* A5 {/ a& F Z1 Y, U
姚小平 发表于 2011-11-23 14:03 
7 B: l9 w( S( r: t; O- k+ |1 ?1 m) g! X( u9 m7 ]
# ]9 u% s6 I3 x4 [9 i. F& o/ _ 小平叔您都算得是姚家名人了!(在姚网里):lol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1-11-23 15:49
回复 26# 姚炯林
. w/ N1 I8 D& I! Y7 ]! U3 j3 l1 u6 b: c- D' R# ~
6 E+ u+ B& W8 l+ G7 X 我算名人,那你更是名人了!:lol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1-11-23 15:50
回复 25# 姚江南
& l# C( W" x; M8 {6 T
: o, b6 A z. z8 ^
4 K% N1 @% F7 k. d" |' m7 r 大步向“钱”走!:lol
作者: 遵义姚斌 时间: 2011-12-25 15:16
怎么没有天明公啊???
作者: 天狼纵队 时间: 2012-1-28 20:44
解放军原31军副军长,开国少将姚运良。
' R" q) `4 Z3 n2 B8 j/ t: X3 ?解放军原装甲兵副政委、开国少将姚国民。
作者: 姚孝中 时间: 2012-3-27 19:30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沉痛宣告: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4年12月11日12时22分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 a0 K% n& ~& z5 D& V
姚依林同志是安徽贵池人,1934年参加革命,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北京市学联党团书记,天津市委宣传部长、市委书记,河北省委秘书长、宣传部长,冀热察区党委宣传部长,晋察冀北方分局、中央局秘书长,华北人民政府工商部部长。建国后,先后担任贸易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商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中央财贸工作部副部长,国务院财贸办公室副主任,商业部部长、党组书记,中央财贸政治部主任,国务院财贸党委副书记,中央副秘书长,中央办公厅主任,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引进智力领导小组组长。 姚依林同志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被增补为中央候补委员。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2-11-5 17:01
回复 31# 姚孝中 9 F4 s# \* f% v& s6 X$ Z/ z$ {3 o
1 F n6 m' {2 \* U
" M B: a5 a8 B- X' B' u
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为姚依林之婿。
作者: 姚运清 时间: 2013-2-22 18:55
好几年前,我看台湾的一部电影,看片头工作人员的名单里,有一个叫 姚超舜 的。我当时眼镜都掉下来了!
作者: 浙江姚元沛 时间: 2013-3-11 21:06
姚舜牧(1573)中举,此时姚家开创文人官宦时代,姚舜牧是个名人(理学家)他著作(姚氏家训),对下辈教育有方,出了不少进士,为此,浙江林大历史教授"付庆芬"专为撰写论文:"明清时期,吴兴姚氏之望族"发表对姚舜牧作了很好评价.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3-3-11 21:43
姚舜牧(1573)中举,此时姚家开创文人官宦时代,姚舜牧是个名人(理学家)他著作(姚氏家训),对下辈教育有方,出了 ...6 b5 P9 l2 J) _+ s8 H4 y+ b
浙江姚元沛 发表于 2013-3-11 21:06 
( [% r2 H7 W+ c* B) w
) ^3 _% n/ x O! n; \
+ }9 B e k. _+ }谢谢元沛老,您辛苦了!:handshake' w* ]. S6 U% K% `9 A
& k$ z P% x2 c: i$ C
如果有姚舜牧《姚氏家训》的电子版原文就太好了,配合浙江林大历史教授付庆芬的论文《明清时期,吴兴姚氏之望族》一起学习,就能深刻领会、理解《姚氏家训》的作用和意义了!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3-11 22:00
谢谢元沛老,您辛苦了!8 {0 [1 f, c: z9 B
9 {' t6 N* T( L, g如果有姚舜牧《姚氏家训》的电子版原文就太好了,配合浙江林大历 ...9 J- |: [3 ]) `/ B+ U3 p2 k4 U/ ?
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3-3-11 21:43 
; `9 m% A3 X Q2 {
S' z# Y( ]+ b; O
. ^+ j6 e6 W( I9 B3 ^
已上传了{姚氏家训}
, I% a+ ], R/ s, H[浙江湖州]《吳興姚氏家乘》版本和姚舜牧《姚氏家训》
: i' ]; O- [( e4 P) \4 u3 qhttp://www.yaogens.cn/bbs/viewthread.php?tid=17009&fromuid=198745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3-3-11 23:57
已上传了{姚氏家训}
/ z/ V! z" d7 K' G! S6 D) o! Z[浙江湖州]《吳興姚氏家乘》版本和姚舜牧《姚氏家训》1 A3 A" r! F3 z& i
蓬安8 x5 N$ k1 M4 E$ u3 ]4 W) }
姚波 发表于 2013-3-11 22:00 
B* Q& p. @0 t C4 C
4 W2 y( n8 d% S3 g( q4 j) C0 p
: l" a4 Z" i) U% |6 X' l0 V$ N我是说姚舜牧的《姚氏家训》。
- y6 f# B* L$ d4 M3 f. I* p% ?) R你发付庆芬的文章,我已经下载了,谢谢!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5-26 18:34
姚枢
5 a1 b e" Y1 g r9 O
% C0 h8 P& p, w! p4 C @: E3 Z9 u$ r4 ?9 y
(1201~1278) 元初政治家、理学家。字公茂,号雪斋、敬斋。先世自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入居内地。少时学习勤奋。金朝末年,父姚渊任许州(今河南许昌)录事判官,徙家于许。1232年,蒙古军破许州城,姚枢到燕京(今北京)投靠杨惟中,被引荐北觐窝阔台汗。1235年,皇子阔出统兵攻南宋,诏姚枢从杨惟中随军访求儒、道、释、医、卜等类人才。蒙古军陷德安(今湖北安陆),姚枢从俘虏中访得名儒赵复,力劝其北上讲学授徒,此后理学在北方传布渐广。姚枢从赵复处尽得程朱传注诸书,始攻习理学。1241年,出任燕京行台郎中,旋因与主管官员意见不合,弃官,隐居于辉州苏门(在今河南辉县北)。1250年,召姚枢至漠北访问治道,姚枢上书陈述儒家传统的帝王之学,治国之道,深受器重。忽必烈受命总制漠南汉地军事,姚枢建议在与南宋接壤地区屯兵,积谷守边,徐图灭宋,被采纳。后从忽必烈攻大理、鄂州(今湖北武汉),咨谋军中,屡谏屠戮。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姚枢以藩府旧臣预议朝政,参定一代制度,任东平宣抚使、大司农、中书左丞,出为河南行省金事,入拜昭文馆大学士,终于翰林学士承旨职位。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5-26 18:59
回复 37# 卧龙姚建中 _3 _* Y6 p# k( F% g
9 ^9 o! q g/ f1 \) O& s) \8 \
8 P, u v0 P. ]
波波和建中 :
8 _! w% J" G# V: n8 C
/ `7 u1 E' a! `* F( U# p, J 浙江林大历史教授付庆芬《明清时期吴兴姚氏之望族》在哪下载的?
作者: 姚海聪 时间: 2014-5-20 08:40
还有我家乡姚堂.在乾隆任广东水师提督
作者: 姚建华126 时间: 2017-3-1 23:19
河南襄城人 明代宰相 P5 a3 t2 ~2 r8 x1 K# W& Y
-
mmexport1488381478154.jpg
(163.45 KB, 下载次数: 335)
作者: 姚来睿 时间: 2018-4-14 18:42
历史上的姚姓名人(据案头有限史料记载)
- R2 g) f) m2 M# _0 ^# @1 H2 `, O+ I+ Z- s
, N- ~* H$ m# T* z% n* R% w
--春秋时郑国(公元前806-476)有姚句耳。- d' A$ s; G9 }& b2 H
/ f5 F1 T D' C7 i( [6 a8 O--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有姚平,河东人,经学家。3 e# C2 Q1 x$ M: a5 P5 f4 {6 E
8 e- W0 P4 Q5 P' J4 c) ?
--姚弋仲:(280-352)十六国时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人。世为羌族部落的首领。西晋末年率领他的部落从赤亭迁到榆眉(今陕西千阳东),有众数万。先后投靠前赵、后赵。石虎时(公元323年)被任为西羌大都督,率羌众数万迁居清河(治今山东临清东)之灄头,后被任为冠军大将军。太宁元年(公元349年)参与清剿梁犢领导的起义军。后赵亡降于晋,永和七年(公元351年)为车骑大将军、大单于,封高陵郡公。死后,公元352年其子姚襄率领部众返回关中;姚襄在三原被杀之后,襄弟姚苌(chang)趁淝水之乱攻入长安,建立了威震四方的后秦,建都于今陕西西安西北。
" U# r% D' l1 U3 I; @
. a {/ Y. z ]9 \9 o, X6 n--姚襄:(330-357)十六国时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人。字景国。羌族首领姚弋(yi)仲之子。晋永和八年(公元352年)弋仲死,领众将归东晋,驻谯城(今河南夏邑北)。次年叛晋,袭破晋殷浩军,屯盱眙。招纳流人,众至七万,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后移屯许昌(今河南许昌西南),谋取关中。升平元年(公元357年)在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为前秦苻坚所败,被杀。
, W" v# m C+ Q; }3 ~8 u6 V! I4 u4 t1 l- w1 U6 F; B" \" X
--姚苌:(331-393)十六国时期后秦的建立者。公元384-393年在位。字景茂。羌族首领姚弋仲之子。姚襄之弟。襄死,他率众降于前秦,苻坚时累迁龙骧将军。公元383年苻坚在淝水之战大败。次年,他率羌人独立,称万年秦王,年号白雀,进据北地(治今陕西耀县东南)。不久,擒杀苻坚。白雀三年(公元386年)称帝,国号大秦,都长安,改年号建初。在位时与前秦苻坚相攻,子姚兴继位,灭前秦。
4 ?" z# y0 K9 t: M) y( V0 j7 {7 U9 \' i6 l" h, Q# k$ E9 E
--姚兴:(366-416)十六国时期后秦国君。字子略。姚苌之子。公元394-416年在位。为了巩固统治,他释放了自卖为奴婢的平民,注意农业;提倡佛教和儒学,邀请龟兹僧鸠摩罗什翻译佛经,兴学校,生徒至一万数千人。先后灭前秦、西秦及后凉,与北魏、东晋相抗衡。
v* ?3 q2 L3 E$ U5 }+ b6 `7 }4 o
. { l. v. p4 x9 H* Q
" k3 }- F! H# U--姚思廉:(557-637)唐初史学家。字简之。本江苏吴兴人,陈亡后、迁入关中,为万年(治今陕西西安市)人。其父姚察,在陈(公元558-589)时任吏部尚书,入隋著梁陈二史,未成而卒。他少时从父习汉史,得其家学。在隋为代王杨侑(you)侍读;入唐,为秦王文学馆学士。贞观时官至散骑常侍。唐修有晋、南北朝诸史,他根据家传之稿、兼采他书,编成《梁书》50卷、《陈书》30卷。他的孙子姚寿博涉经史,育才辩,武后(公元684-704)时任地官尚书,姚寿之弟姚班自幼聪明好学,官至户部尚书,亦善经史,撰有《汉书绍卷》40卷。
+ {# |+ s! g4 L0 u* r* I$ A
* q8 f4 }' M, ^! `--姚崇:(650-721)唐大臣,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南)人。本名元崇,改名元之,后为避开元年号,又改名崇。历任武则天、睿宗、玄宗朝宰相,为政清廉,深得众望。睿宗时奏请太平公主出居东都,以削弱其权力,被贬职。开元初复相,奏请禁止宦官、贵戚干预朝政,禁绝佛寺道观的营造,奖励群臣劝谏等十事。并纠正了当时不敢扑杀蝗虫的陋俗,推行焚埋之法,减轻了灾情。后来引宋璟(663-737)自代,史称“姚宋”。姚崇曾孙姚合,唐诗人,元和进士,官秘书少监。因曾授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他开创的诗体也称武功体。姚崇玄孙姚瑁,长庆(公元821-824)进士,湖、常二州刺史。他本人及其家族在政治方面很有成就。
, F, H8 J" G4 L n/ o$ y
3 C. F. Z4 H* X3 v4 W--姚合:(775-854后)唐诗人。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南)人。元和进士,授武功主簿。官秘书少监。世称“姚武功”,其诗派也称“武功体”。所作诗篇多写个人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喜为五律,刻意求工,颇累贾岛,故“姚贾”并称。其诗为宋江湖派诗人所师法。有《姚少监诗集》。又编有《极玄集》。
/ Y2 @- h5 Y0 r# L7 t
7 e0 |) a' V3 @; t--姚铉:(968-1020) 宋庐州合肥人,字宝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进士。善文辞,藏书颇富。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纂集唐代文章为《唐文粹》百卷,去取谨严。与柳开、穆修等开宋代古文运动之先声。 $ v' j& l4 r7 Z9 |: {$ d0 c
: \! i) V' W4 V/ o. ?
--姚孳:宋明州慈溪人,字舜徒,以字行。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进士。哲宗元佑(1086-1093)中补武陵墓令,讯民疾苦而振雪之,捐资修孔子庙,督课诸士,奏课为天下第一。以荐除提举成都府常平等事。后由江东副曹除知夔州,兴学劝农,有古循吏风。有《桃花源集》。 ( ] [0 @6 ^& t# w
n, E" R* Z3 ^( K6 Y; I5 `( {' b9 l--姚訔(yin):(?-1275)南宋潼川(治今四川三台)人,寄籍宜兴。元军陷常州,他策划组织民兵反攻。未几,宋军收复州城,随被任为知州。元帅伯颜来攻,他和通判陈炤(zhao)、都统刘师勇、王安节等坚守半年。城破后不屈牺牲。4 D$ k% b( i( D: i+ d
3 [% t% C9 ^) f& ]. ^ l
--姚枢:(1203-1280)元柳城(今河南西华西)人,字公茂。太宗时从蒙古军攻宋,受命访求儒道释医卜者,于德安得儒生赵复,始见程朱之书,遂为理学的信徒。忽必烈(元世祖)为亲王时,请他教授世子经书,并备顾问。宪宗(公元1251-1259)时请兴河南屯田。世祖时授昭文馆大学士,官至翰林学士承旨。2 f( C0 Q( F, b: A
3 H0 C8 F" ?( F, Q5 ~- w: z) ]2 g/ K--姚燧:(1238-1313)元文学家。字端甫,号牧庵,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原籍柳城。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清人辑有《牧庵集》。: j$ j' y3 Z! m% C( u
, b8 V7 W ]6 c1 N: ^--姚广孝:(1335-1418)明苏州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十四岁出家为僧,名道衍,字斯道。洪武中从燕王(即成祖)到北平(今北京),为其心腹谋士。惠帝削藩,他劝燕王起兵,并为之筹划军事。成祖朱隶夺取帝位(公元1403年)后,复姓、赐名广孝,拜授太子少师。曾参与修纂《太祖实录》、《永乐大典》等宏大工作。
- p/ e( ^0 c. S) w3 d
0 G6 t- K0 v7 Z+ Q4 `--姚绶:(1423-1495)明画家,字公绶,号榖庵、云东逸士,又称丹丘先生。嘉善(今属浙江)人。官监察御史、江西永宁知府。擅长画山水,宗吴镇,也取法赵孟頫(fu)、王蒙,好作沙坳水曲、扁舟垂钓之景,墨色苍润。亦写竹石。工行草书,初学宋克,后法魏晋,风格近张雨。兼能诗,有《榖庵集》。
3 R7 I! E& e) k) N$ y- E) P
7 Y2 m! O! z8 q# W4 @9 {6 ?# b--姚长子:(?-1555)明代民间抗倭英雄。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倭寇进入县境,逼迫他作向导。他把敌人引到四面皆水的化人坛,并于事先密秘吩咐乡亲撤桥,断其归路。倭寇中计,遂为明军所围歼。姚长子因此殉难。事后,被乡人尊为英雄,立祠祭祀。 . s: s0 e% }2 j1 Q4 E. A/ O& _
" P5 e. w! E" j' j( H. ~4 y--姚际恒:(1647-约1715)清学者。字立方,号首源,安徽人,寄居浙江仁和(今杭州)。曾从事《九经通论》的撰述,越十四年而成。于《书》辨证梅赜(ze)所献《古文尚书》之伪,于《诗》力主废《序》,敢于批评前人不敢怀疑的经书。另有《庸言录》,推论经史、理学、诸子;末附《古今伪书考》,收入《知不足斋丛书》中。又有《好古堂书目》。1 H* q8 c1 E& m$ I' k
6 P8 G6 E* l5 @- k
--姚范:(1702-1771)清文学家。字南青,号薑坞,安徽桐城人。乾隆进士,官编修,任三礼馆纂修,其学深究遗经,综括精粹。与刘大櫆(kui)友善,承受方苞的论文主张,持论对其侄姚鼐颇有影响。有《援鹑堂文集》、《援鹑堂笔记》等。 2 m/ n3 |/ J1 H% a- M5 ~3 A
" M& K* Y$ ]( @" z n* X- @5 [--姚鼐:(1732-1815)清散文家。字姬传,一字梦榖,室名惜抱轩,旧时或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姚范的侄子。乾隆进士,官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历主江宁、扬州等地书院凡四十年。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曾受业于刘大櫆,为桐城派主要作家。曾参加过清代《四库全书》的编纂。主张文章必须以“考据”、“词章”为手段,来阐扬儒家的“义理”;并以阳刚、阴柔来区别文章的风格;同时又发展刘大櫆的拟古主张,提倡从模拟古文的“格律声色”入手,进而模拟其“神理气味”。作品多为书序、碑传之属,大抵以程朱理学为依归。有《惜抱轩全集》。选有《古文辞类簒》、《五七言今体诗钞》。他的主要成就在散文上。 l2 P6 t0 i2 z. }- U
5 K7 [9 n; m6 v! Q- G- h! h/ t$ s6 p--姚之富:(?-1798)清嘉庆年间湖北襄阳农民起义军首领。襄阳人。襄阳白莲教首齐林的弟子。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齐林因发动起义被杀,他与王聪儿、王廷昭等率众起义。次年入川与四川起义军会师后,和王聪儿同为襄阳黄号首领。后来在郧(yun)西卸花坡(阎王扇)战斗中失利,跳崖死。
! D2 Z1 \9 ]7 N+ r0 [* Z5 ` f- E1 ~2 `( \6 g
--姚文田:(1758-1827)清学者。字秋农,浙江归安(今吴兴)人,嘉庆进士,官礼部尚书。治学宗宋儒,亦兼取汉学之长。有《易原》、《说文声系》、《雅堂集》等。
: U) {4 O9 Y: ?: e" S% l. a b5 K% B1 z9 e2 \# R% V2 p+ E
--姚莹:(1785-1853)清文学家。字石甫,号明叔,晚号展和,安徽桐城人,姚鼐侄孙。嘉庆进士。任台湾道时,值鸦片战争起,积极防御,曾击败英国侵略军。后曾奉命入藏处理两呼图克图之间的争端。咸丰初为广西按察使。参加在永安围攻太平军之役,失败后,随军至湖南,任湖南按察使,病死。散文长于议论。著作中颇多关于台湾和西藏的资料,有《中复堂全集》。
* p5 Z. k3 N7 W/ H$ q
1 k, h1 o( b' ^. C: Z+ {& A--姚燮:(1805-1864)清文学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浙江镇海人。道光举人。善诗、词、曲、 文,又长于绘画。不少反映鸦片战争的诗篇,歌颂反侵略斗争,揭露敌人罪行,谴责清朝的投降派官僚和将领,情词悲愤激昂。有《复庄诗问》、《复庄骈(pian)俪文榷》、《疏影楼词》、《今乐考证》等。
9 t# i) G, S' Q& u: E5 D. _; S
% B% y- ^+ @+ l7 ]--姚文林:(1897-1980) 河北青县人。字南枝。化学家。192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康乃基工学院。1928年回国,任东北大学化学系教授。“九.一八”后转任河北省立工学院化学制造学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时期,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专员。1948年到台湾,接任台湾碱业公司总经理,后专任董事长。病逝于台北。著有《电石分析法》等。
& A6 I- z+ c9 z: ]" w% @# {7 o* y
--南朝齐(公元480-502)有画家姚昙度;
* j" J9 V5 H7 T# T3 L0 j Z5 r--唐代有女画家姚月华;6 A" S9 }+ I* b% S- w
--宋代有西北名将姚平仲;3 ~5 ~: d+ y5 u9 M" M* J
--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岳飞(公元1103-1142)之母姚氏;0 L1 \" G# J% G- `: _' u
等等。
1 I- b) G2 L7 k3 A9 x" n f) n, c0 ^
作者: 姚来睿 时间: 2018-4-14 18:43
历史上的姚姓名人(据案头有限史料整理)
--春秋时郑国(公元前806-476)有姚句耳。
--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有姚平,河东人,经学家。
--姚弋仲:(280-352)十六国时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人。世为羌族部落的首领。西晋末年率领他的部落从赤亭迁到榆眉(今陕西千阳东),有众数万。先后投靠前赵、后赵。石虎时(公元323年)被任为西羌大都督,率羌众数万迁居清河(治今山东临清东)之灄头,后被任为冠军大将军。太宁元年(公元349年)参与清剿梁犢领导的起义军。后赵亡降于晋,永和七年(公元351年)为车骑大将军、大单于,封高陵郡公。死后,公元352年其子姚襄率领部众返回关中;姚襄在三原被杀之后,襄弟姚苌(chang)趁淝水之乱攻入长安,建立了威震四方的后秦,建都于今陕西西安西北。
--姚襄:(330-357)十六国时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人。字景国。羌族首领姚弋(yi)仲之子。晋永和八年(公元352年)弋仲死,领众将归东晋,驻谯城(今河南夏邑北)。次年叛晋,袭破晋殷浩军,屯盱眙。招纳流人,众至七万,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后移屯许昌(今河南许昌西南),谋取关中。升平元年(公元357年)在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为前秦苻坚所败,被杀。
--姚苌:(331-393)十六国时期后秦的建立者。公元384-393年在位。字景茂。羌族首领姚弋仲之子。姚襄之弟。襄死,他率众降于前秦,苻坚时累迁龙骧将军。公元383年苻坚在淝水之战大败。次年,他率羌人独立,称万年秦王,年号白雀,进据北地(治今陕西耀县东南)。不久,擒杀苻坚。白雀三年(公元386年)称帝,国号大秦,都长安,改年号建初。在位时与前秦苻坚相攻,子姚兴继位,灭前秦。 --姚兴:(366-416)十六国时期后秦国君。字子略。姚苌之子。公元394-416年在位。为了巩固统治,他释放了自卖为奴婢的平民,注意农业;提倡佛教和儒学,邀请龟兹僧鸠摩罗什翻译佛经,兴学校,生徒至一万数千人。先后灭前秦、西秦及后凉,与北魏、东晋相抗衡。
--姚思廉:(557-637)唐初史学家。字简之。本江苏吴兴人,陈亡后、迁入关中,为万年(治今陕西西安市)人。其父姚察,在陈(公元558-589)时任吏部尚书,入隋著梁陈二史,未成而卒。他少时从父习汉史,得其家学。在隋为代王杨侑(you)侍读;入唐,为秦王文学馆学士。贞观时官至散骑常侍。唐修有晋、南北朝诸史,他根据家传之稿、兼采他书,编成《梁书》50卷、《陈书》30卷。他的孙子姚寿博涉经史,育才辩,武后(公元684-704)时任地官尚书,姚寿之弟姚班自幼聪明好学,官至户部尚书,亦善经史,撰有《汉书绍卷》40卷。
--姚崇:(650-721)唐大臣,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南)人。本名元崇,改名元之,后为避开元年号,又改名崇。历任武则天、睿宗、玄宗朝宰相,为政清廉,深得众望。睿宗时奏请太平公主出居东都,以削弱其权力,被贬职。开元初复相,奏请禁止宦官、贵戚干预朝政,禁绝佛寺道观的营造,奖励群臣劝谏等十事。并纠正了当时不敢扑杀蝗虫的陋俗,推行焚埋之法,减轻了灾情。后来引宋璟(663-737)自代,史称“姚宋”。姚崇曾孙姚合,唐诗人,元和进士,官秘书少监。因曾授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他开创的诗体也称武功体。姚崇玄孙姚瑁,长庆(公元821-824)进士,湖、常二州刺史。他本人及其家族在政治方面很有成就。
--姚合:(775-854后)唐诗人。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南)人。元和进士,授武功主簿。官秘书少监。世称“姚武功”,其诗派也称“武功体”。所作诗篇多写个人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喜为五律,刻意求工,颇累贾岛,故“姚贾”并称。其诗为宋江湖派诗人所师法。有《姚少监诗集》。又编有《极玄集》。
--姚铉:(968-1020) 宋庐州合肥人,字宝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进士。善文辞,藏书颇富。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纂集唐代文章为《唐文粹》百卷,去取谨严。与柳开、穆修等开宋代古文运动之先声。
--姚孳:宋明州慈溪人,字舜徒,以字行。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进士。哲宗元佑(1086-1093)中补武陵墓令,讯民疾苦而振雪之,捐资修孔子庙,督课诸士,奏课为天下第一。以荐除提举成都府常平等事。后由江东副曹除知夔州,兴学劝农,有古循吏风。有《桃花源集》。
--姚訔(yin):(?-1275)南宋潼川(治今四川三台)人,寄籍宜兴。元军陷常州,他策划组织民兵反攻。未几,宋军收复州城,随被任为知州。元帅伯颜来攻,他和通判陈炤(zhao)、都统刘师勇、王安节等坚守半年。城破后不屈牺牲。 --姚枢:(1203-1280)元柳城(今河南西华西)人,字公茂。太宗时从蒙古军攻宋,受命访求儒道释医卜者,于德安得儒生赵复,始见程朱之书,遂为理学的信徒。忽必烈(元世祖)为亲王时,请他教授世子经书,并备顾问。宪宗(公元1251-1259)时请兴河南屯田。世祖时授昭文馆大学士,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姚燧:(1238-1313)元文学家。字端甫,号牧庵,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原籍柳城。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清人辑有《牧庵集》。
--姚广孝:(1335-1418)明苏州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十四岁出家为僧,名道衍,字斯道。洪武中从燕王(即成祖)到北平(今北京),为其心腹谋士。惠帝削藩,他劝燕王起兵,并为之筹划军事。成祖朱隶夺取帝位(公元1403年)后,复姓、赐名广孝,拜授太子少师。曾参与修纂《太祖实录》、《永乐大典》等宏大工作。
--姚绶:(1423-1495)明画家,字公绶,号榖庵、云东逸士,又称丹丘先生。嘉善(今属浙江)人。官监察御史、江西永宁知府。擅长画山水,宗吴镇,也取法赵孟頫(fu)、王蒙,好作沙坳水曲、扁舟垂钓之景,墨色苍润。亦写竹石。工行草书,初学宋克,后法魏晋,风格近张雨。兼能诗,有《榖庵集》。
--姚长子:(?-1555)明代民间抗倭英雄。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倭寇进入县境,逼迫他作向导。他把敌人引到四面皆水的化人坛,并于事先密秘吩咐乡亲撤桥,断其归路。倭寇中计,遂为明军所围歼。姚长子因此殉难。事后,被乡人尊为英雄,立祠祭祀。
--姚际恒:(1647-约1715)清学者。字立方,号首源,安徽人,寄居浙江仁和(今杭州)。曾从事《九经通论》的撰述,越十四年而成。于《书》辨证梅赜(ze)所献《古文尚书》之伪,于《诗》力主废《序》,敢于批评前人不敢怀疑的经书。另有《庸言录》,推论经史、理学、诸子;末附《古今伪书考》,收入《知不足斋丛书》中。又有《好古堂书目》。
--姚范:(1702-1771)清文学家。字南青,号薑坞,安徽桐城人。乾隆进士,官编修,任三礼馆纂修,其学深究遗经,综括精粹。与刘大櫆(kui)友善,承受方苞的论文主张,持论对其侄姚鼐颇有影响。有《援鹑堂文集》、《援鹑堂笔记》等。
--姚鼐:(1732-1815)清散文家。字姬传,一字梦榖,室名惜抱轩,旧时或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姚范的侄子。乾隆进士,官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历主江宁、扬州等地书院凡四十年。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曾受业于刘大櫆,为桐城派主要作家。曾参加过清代《四库全书》的编纂。主张文章必须以“考据”、“词章”为手段,来阐扬儒家的“义理”;并以阳刚、阴柔来区别文章的风格;同时又发展刘大櫆的拟古主张,提倡从模拟古文的“格律声色”入手,进而模拟其“神理气味”。作品多为书序、碑传之属,大抵以程朱理学为依归。有《惜抱轩全集》。选有《古文辞类簒》、《五七言今体诗钞》。他的主要成就在散文上。
--姚之富:(?-1798)清嘉庆年间湖北襄阳农民起义军首领。襄阳人。襄阳白莲教首齐林的弟子。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齐林因发动起义被杀,他与王聪儿、王廷昭等率众起义。次年入川与四川起义军会师后,和王聪儿同为襄阳黄号首领。后来在郧(yun)西卸花坡(阎王扇)战斗中失利,跳崖死。
--姚文田:(1758-1827)清学者。字秋农,浙江归安(今吴兴)人,嘉庆进士,官礼部尚书。治学宗宋儒,亦兼取汉学之长。有《易原》、《说文声系》、《雅堂集》等。
--姚莹:(1785-1853)清文学家。字石甫,号明叔,晚号展和,安徽桐城人,姚鼐侄孙。嘉庆进士。任台湾道时,值鸦片战争起,积极防御,曾击败英国侵略军。后曾奉命入藏处理两呼图克图之间的争端。咸丰初为广西按察使。参加在永安围攻太平军之役,失败后,随军至湖南,任湖南按察使,病死。散文长于议论。著作中颇多关于台湾和西藏的资料,有《中复堂全集》。 --姚燮:(1805-1864)清文学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浙江镇海人。道光举人。善诗、词、曲、 文,又长于绘画。不少反映鸦片战争的诗篇,歌颂反侵略斗争,揭露敌人罪行,谴责清朝的投降派官僚和将领,情词悲愤激昂。有《复庄诗问》、《复庄骈(pian)俪文榷》、《疏影楼词》、《今乐考证》等。 --姚文林:(1897-1980) 河北青县人。字南枝。化学家。192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康乃基工学院。1928年回国,任东北大学化学系教授。“九.一八”后转任河北省立工学院化学制造学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时期,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专员。1948年到台湾,接任台湾碱业公司总经理,后专任董事长。病逝于台北。著有《电石分析法》等。
--南朝齐(公元480-502)有画家姚昙度;
--唐代有女画家姚月华;
--宋代有西北名将姚平仲;
--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岳飞(公元1103-1142)之母姚氏;
等等。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