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 a% a$ C5 T6 `- v, \$ ? W& O: p% x9 J# B
在从武则天后期开始的持续十多年的政治动荡中,姚崇三起三落,他既忠直不阿,又躲过了一次次杀戮,被后人认为是忠臣中的智者。 0 k# _! e! l( }+ s5 i9 v9 @" \) c9 m
$ d' p/ z, O- t& z* s# s
全家百口力保百官9 g0 `1 F" x+ n$ k* [, [" M3 _
2 ^! d' p5 Q" w9 e
! h. F& j! ]% i
为巩固自己的权威,垂拱二年(686年),武则天下令设置铜匦,专供人投书告密。告密者不分贵贱,沿途都给予驿马和五品官待遇,因此全国各地进京告密者络绎不绝。所告内容被查实的,告密者会得到重赏和提拔,不属实的也不予追究。 ' o6 i0 m: C( M$ p# V" U0 ? 9 U, f1 s9 k- _$ E/ s6 ?# {( I/ k% l) M5 Q; d c% l' B
被武则天重用的索元礼、周兴、来俊臣等酷吏,专门以陷害为能事,甚至写出专著《罗织经》,他们创造了“仙人献果”、“玉女登梯”、“猕猴钻火”等各种酷刑,使人“战栗流汗,望风自诬”。 Q& d2 S+ _1 J( L* V
+ a3 m% H& G3 x* s2 l% \2 l 5 H( y5 T# h* H4 H 当时著名酷吏23人,仅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三人,就各杀数千人。酷吏傅游艺,靠着陷害无辜,一年之内从九品晋升到三品,一年先后穿青色、绿色、朱色、紫色官服,被人称为“四时仕官”。为了升官,酷吏们“竞为深酷”。 7 y a2 f2 D2 d' \; S7 f" h/ X& E. Y B H2 n x/ n; ?- M
3 K4 U7 z5 Q: p H l7 N8 Z
酷吏横行之下,一般官员人人自危,路上相遇不敢打招呼,只能相互用眼神示意,一句话不慎,就可能被人告密,招来杀身之祸。 5 A( M/ E5 Z" J4 ~& I) ?/ V# h + l8 s- E; @: R$ {6 A, s( d9 q, M0 A* x, N
这样折腾了四年,武则天正式要建立大周王朝时,公卿百官“皆上表劝进”。但酷吏政治并没有结束。武则天总是怀疑有人要谋反,她不安心,天下就难以安定。* ]1 ~; b8 Y) }( T! T( m, X
3 e& s1 l' K3 o7 |5 i1 j
0 I( }! R6 n) y3 {; ^# z 大周建立两年后,武则天一向信任的狄仁杰、魏元忠等人也被诬谋反,关进了大牢。狄仁杰是个十分机智的人,审讯一开始,他马上承认种种罪名。在酷吏们放松警觉时,他把诉状写于衣衬,设法藏于棉衣之中转移到家,让家人转给女皇。武则天马上召见他,问为什么招认谋反大罪,狄仁杰说,我如果不承认,当时就死于严刑拷打了。 / g" w% W. e% i8 l p ( U) e, T( e/ s; ]! v3 o! D 9 u, |7 q* J+ O" Y0 H: w/ k 武则天一面严酷镇压各种反抗,一面大量提拔有才能的新人,在酷吏横行、群臣不安的情况下,保持国家政权的正常运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姚崇被提拔到京城任职。& M& m+ }2 S _( I! X+ X
6 e* h2 l4 u& L8 ?8 w) g
3 S, a2 d1 Q* ~ 在那样的环境中,姚崇干练的行政能力得以施展,在兵部侍郎的岗位上,他对边防哨卡、军营分布、士兵情况、兵器储备,都熟记在心。另一方面,为了避祸,他坚持多做事少说话,写出《口箴》,告诫自己“多言多失”,要“三缄其口”。3 G- G& W* J r `6 {! n5 x
% e5 R, k( f, O# R& a) Z8 T 0 C1 o4 M& R, j$ }6 q$ F5 B 神功元年(697年)前后,武则天自己也意识到酷吏政治对国家的戕害,这时,周兴、来俊臣因祸害太多也被太平公主等设计除去。一次升朝,武则天满怀疑虑地问大臣:过去周兴、来俊臣掌政时,朝野上下有很多谋反的罪犯,朕派人复核,囚犯也“全承谋反”。自周、来等人受诛后,天下“无逆反者”。那么过去是不是有很多冤死者呢? 8 I, Q7 {: z E2 b4 d7 ~/ M2 R) Q7 I! O- n' E
. `+ X# ?; ?# ?; y' Q' F; ? 这时,来俊臣等人刚死数月,十多年的酷吏政治所造成的阴霾仍很浓重,大臣们谨慎地一言不发。时任夏官侍郎的姚崇大胆站了出来:“自垂拱(685年~688年)以后,受枉家破、含冤受刑被迫认罪而死者甚多。陛下派近臣复查,近臣尚不能自保,怎敢对已断的案子有所动摇?被审问的人,如果翻案,又怕遭酷吏严刑。依赖上天降福,陛下醒悟,诛灭凶恶小人,使朝廷平安无事。自今之后,臣以微躯及一门百口担保,现任官吏再没有造反的人了。” 5 W F; A f: X# L4 t. n( A2 V- [3 M+ u# m, O! D
. N, _) C$ x) v& g: g& O" i5 |
这番话直言不讳、尖锐而中肯,群臣都为姚崇捏了把汗,但武则天不但没生气,反而很高兴地说:“以前的宰相都顺应促成此事,陷朕成为滥刑之主。卿言很合乎朕意。”“遂赐姚崇银千两”。. A( p0 E$ k: ?( L! B u
3 E; D4 Z1 T1 X) p7 m7 b 6 Z4 Q% y( Y* m0 Q9 s 后来的史官,对姚崇这次进谏评价很高,称赞他“箴虽诫口,诤亦忘躯”,“狄仁杰、姚崇相与论垂拱以来酷滥之冤,太后(指武则天)感寐,由是不复杀戮。 - J- Z. @3 E8 E! u L9 u0 A' s: V+ [9 I$ z; _-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