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姚文元刑满出狱(2)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公瑞    时间: 2009-4-24 00:59
标题: 姚文元刑满出狱(2)
姚文元的三女儿给我开门。她是个中学生,正准备去上学。听说我要访问她的母亲,便带我走过小小的灶间,步入卧室。灶间里放着一大碗烧熟的梭子蟹。 / M: t( c8 b& }1 \( w

5 z# ?+ F2 i$ ?8 a+ K  听见敲门声之后,金英刚从午睡中醒来,脸颊上有着枕席的深深的痕印。 ; O& |( J. a) J) l6 {
7 }! _3 _: f0 a
  她与二女儿、三女儿住在一起。大女儿已经出嫁了。
- Y5 I/ ]6 J3 r8 D
% a/ @5 k. g/ C' }; W% Z  她,一头短发,脸色白皙,右眉尖有一颗痣,穿一件短袖细咖啡条子上衣。 / z% I- D, F, t6 L$ ~2 j

" I2 m& ?/ K. W/ |+ {  她家共两间屋。书橱里堆满书。床上铺着竹席。家具很简单。我和金英坐在小方桌旁谈着,桌上正放着一份当天的上海《文汇报》。
& j$ P4 l" [9 M5 K5 ~, V( L. C# |* k  N+ x& B
  她不断地唉声叹气,几度想哭。她的手,不断地摸着方桌玻璃台板的边缘。
/ i0 p1 n: _, K" X+ r
/ \8 E' s4 q" m$ {4 {0 I) ~8 r9 u  她早已不在原单位工作,已经调到一个很不起眼的工作单位,只是挂名而已,从未上班。她长期请病假在家。 " ]$ ~- q. b; }7 }- P+ T
( l% M: p7 B9 o0 W9 i
  她很少外出。在姚文元宣判之后,她获准前往北京秦城监狱探监,见到了姚文元。
  y$ _* V* t9 A) a5 P+ N$ w9 p1 }3 m
6 Z3 ]5 H, b; ^8 J% s9 D+ U  姚文元的母亲周修文也健在。1986年,周修文向有关部门提出,她能否继承姚蓬子遗产? . c- i+ H3 N9 I% t

$ O0 o7 N4 k# a9 B( ], x& K2 C  姚蓬子原本在上海陕西南路的中国人民银行里存了一笔钱。\"文革\"前,姚蓬子作为上海师院代课教师,每月有一百元工资。\"文革\"开始之后,\"停课闹革命\",姚蓬子也就无课可教,代课工资没有了,靠这笔存款维持生活。1968年6月,当周修文到银行取款时,营业员风闻姚蓬子是叛徒,见到周修文所持户口册上姚蓬子的身份乃上海师院代课教师,即打电话给上海师院\"革委会\"。师院答复说,姚蓬子确系叛徒。按照\"文革\"中的\"规定\",凡牛鬼蛇神的存款一律冻结。叛徒当在牛鬼蛇神之列,姚蓬子的存款被冻结了。
$ E3 ?) S6 J4 L3 m. J7 e. z* `; s2 z3 i
2 \, E0 M7 U: M, q! J! h  I6 N% o  姚蓬子急了,让妻子到上海师院交涉。师院总算开了证明,准许姚蓬子每月领取三十元存款。
4 u8 n- r; V' Q1 \; A# l8 |; Q7 N: R& k& d: g4 t' {
  三十元怎够一家子的生活开销?何况,姚蓬子正生病。这事情闹到\"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专家办公室\"。市里倒好说话,因为姚文元乃\"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的\"第一副主任\"。看在姚文元的面上,市里下达了姚蓬子存款解冻的\"指示\",于是姚蓬子一家总算有了生活来源。
3 I+ \5 E. d  h# ], I9 S
: n* t8 w1 u( E" B0 f% h  姚蓬子死后,这笔存款便供周修文维持生活。 ! ]" B$ i% p+ }6 V
3 o' f) {) l9 X& }
  周修文提出要继承的姚蓬子遗产,则是另一笔款子。姚蓬子的\"作家书屋\"在接受\"资本主义改造\"之后,姚蓬子作为资本家,每年领取定息。但是,从1958年下半年开始至1966年9月,他没有领取。在去世前,姚蓬子曾对家人说过,这笔定息上交国家。
1 k, k5 w5 ?4 x
/ G/ e& T0 k+ m* {1 u  姚蓬子只是口头说说而已,并未办理过正式上交手续。根据现行政策,原工商业者本人死亡,倘若家属要求领取定息,可予发还。于是,周修文提出了继承遗产的要求。 % n+ y. k( z  Y' C. b- |
+ F& ?' Q  I2 P* f5 L
  根据继承法规,除周修文及女儿姚文华之外,姚文元也是姚蓬子遗产的法定继承人。 ( y# |  v$ ?; z' F( V
" w3 A8 }) K% I/ w
  在秦城监狱,姚文元谈了关于姚蓬子遗产的三点意见: ( ]! T6 \' k3 D: o

' m2 o5 e' D$ W/ a+ [  一、在\"文革\"的历史条件下,父亲上交定息是对的。现在母亲和妹妹对父亲的遗产提出继承要求,请依照继承法给予满足;
/ ?4 A5 A/ A) H& V6 s
" E! t- E6 k8 {& V0 g4 [  二、我个人对父亲遗产没有想过继承问题。对于母亲,我长期未尽赡养义务; ; U! k$ n. H% Y+ H

! {, D: f8 x2 ^' T  三、我接受父亲遗产中属于我的部分。在我服刑期间,我应继承的份额由妻子代管,作为家属去探望的费用、妻子治病和子女学习的费用。
0 _4 P" p! i6 Y' e) J  c$ L$ C6 c* K. t/ j# e( v/ W
  上海的司法部门,现在已经按照继承法,把姚蓬子遗产交由周修文及其子女姚文元、姚文华继承。这,原本是身处囹圄的姚文元,连做梦也想不到的。 * U9 J: ~: A  r8 I
& z' g8 T! I% g
  姚文元如今仍在服刑之中。在监狱里,他每天都仔仔细细看报纸,从头版看到副刊,只是再也用不着拿起铅笔写\"批示\"了。他也爱看电视,尤其是每晚的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他是必看的。据告知,他在狱中完成了论文《论自然科学与哲学》。
# j6 z9 a2 Y0 Q# N
$ Z$ G+ m! V  ~" [  姚文元曾\"评\"过这,\"评\"过那。如今,如果要评一下姚文元,最妥切的,莫过于他自己在评论中写过的一句话: 6 O  e! ~# {0 Q: g+ |

4 f1 P& r  {* f8 j! }4 r. q  \"野心会随得志的程度而膨胀,正同资产阶级的贪欲会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而发展一样,永不会有止境……\" (注:姚文元:《论林彪反党集团的社会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3月版,第14页。) . h$ X1 b1 ]; O! _- y
: t  D. ~; n9 i& O. q2 T' v
  姚文元的结局,如同他在1976年2月1日所写的\"精辟之言\": # N8 d8 }7 ~% W, {$ D# I( C# S* x2 T

" }( x+ b8 ^) D, v* N+ v0 q; L  我手无寸铁,就一支笔,且是铅笔,\"打倒\"除杀头坐牢之外,就是把我这支笔剥夺掉。 " E! Y% ~9 w! ]" k- H+ E$ h4 l

1 d6 x; B7 Z9 S0 p/ i$ N  时光如逝水。转眼之间,到了1996年10月6日。这是逮捕\"四人帮\"二十周年的纪念日。
5 a3 V  L5 u7 k' i& Y" ]2 X" H2 i$ b! @7 E
  已经沉默多年的姚文元,一下子就成了海外传媒所关注的新闻人物--因为姚文元被判处二十年有期徒刑,正好这天刑满。
/ G* ~7 n2 U9 S' Q. J- r. i# y
2 l5 H" s% d2 Q0 l  由于我写过《姚文元传》,于是,许多记者便打电话向我询问有关情况。
* L4 ?" \4 \+ e# R8 S4 P9 c  ?; Y& Y9 f& J6 \* b# J
  先是在5日傍晚,香港《明报》记者徐景辉打来长途电话,采访了一个多小时。他详细询问了姚文元的经历。我逐一作了答复。 / X7 m, C5 j0 B2 O, @- u
8 q, R! J! e8 e2 Q# Z$ h& K0 k
  《明报》在6日报道了我的谈话。 7 `( y- J, S/ O" D, F5 \; ^7 P

9 D. M9 I7 ]: P  接着,6日傍晚,日本《读卖新闻》记者中津先生从北京打来电话,也是采访关于姚文元问题,问了一些类似的问题。 / g+ [$ \+ y4 V$ H7 F
1 T5 E9 S5 F: Y
  7日下午三时许,接到法国新闻社驻上海记者刘秀英小姐的电话,很急,要求马上赶到我家采访姚文元情况。
4 f* w. O7 s1 S
& O8 D( P; s4 Q5 T$ f' c  她留着长长的披发,小个子,讲一口不很流利的普通话。我的谈话,她用英文作记录。我拿出《姚文元传》给她看,她说她看不懂中文。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