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何为《四书五经》?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先登    时间: 2013-12-9 16:25
标题: 何为《四书五经》?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3-12-9 16:58 编辑 # W; M9 R& B4 B& C: g
1 m: t" w$ x3 q( D! e9 j/ c  N, F
何为《四书五经》?我们平时经常提到的儒家经典《四书五经》是哪《四书》?哪《五经》?您读过《四书五经》没有?您对《四书五经》到底了解多少啊!
作者: 姚先登    时间: 2013-12-9 16:26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3-12-9 17:15 编辑 ( N# C& y5 k* s: X1 J

9 m3 g8 H7 @! m6 g% M4 L四书五经  
2 @# u5 r+ W; L& \  H+ {3 o. D0 h! Y3 z& ^# n3 D9 q% _: `& q3 |
       中国古代有《四书五经》,几与耶教有《圣经》、伊教有《古兰经》相似。如果说今日国人不知《四书五经》为何物,恐怕会是件难堪的事。我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她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 s1 v1 ]  q7 M2 @( L
& s7 \4 @9 e5 {0 I7 V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 K5 d# X7 A% X" J+ ~; G( x
      《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这五部著作的总称。
7 I! }/ s5 t8 x1 e0 i3 [. A, j# T( ~$ {/ f; h2 {3 q
      《四书五经》翔实的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  
9 D6 }& D) k/ A1 p/ ^9 G3 B- m7 R: t
       历代科举选仕,试卷命题无他,必出自《四书五经》足见其对为官从政之道、为人处世之道的重要程度。时至今日,《四书五经》所载内容及哲学思想仍对我们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 ; r% N3 c: _" P0 p
    《四书五经》在社会规范、人际交流,社会文化等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其影响播于海内外,福荫子孙万代。
/ q. t3 u6 ]( A7 Z) z. D& Q2 {    《四书五经》延续中华文化的千古名篇,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 ' K, q0 R8 [1 x7 c' O
% y. f* j" o' ?

* Z9 `  |' q; ^6 |  W       一、四书——《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 3 w7 b1 Y2 J( |! j
4 s3 e9 J# ^. Z
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南宋光宗绍熙远年(1190年),当时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汇集到一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并曾说“《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
5 H  i7 p) I7 \- m- D; ]' S
/ p% u2 F) {) G( f0 Z0 r! X
$ B: A+ U) o9 b# P3 h
" {: O: {2 t+ \! q: q  o$ O
2 ?) `& y7 o# P' w. t    (一)《四书五经》之《大学》:《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人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4 c- d, \- R. F3 F6 M
& o/ Z+ r6 q5 F( {+ G: j+ G5 W1 m
    (二)《四书五经》之《中庸》:《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认为《中庸》是“孔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相同的。不过,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所以每篇方式已不同于《大学》,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了。. I, R) n0 p3 j8 q7 y
7 a6 p+ Y( x" c+ K
) q& O# s9 U+ B& g6 h- T
7 a& D! e/ e$ n3 e' _  A

4 d$ y/ t! H$ H4 Z& Z, Y4 c2 t    (三)《四书五经》之《论语》:《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 a# L0 m# E3 k9 G7 H' w( i    (四)《四书五经》之《孟子》:《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  , a# ]+ r$ }+ j4 E3 j" V$ o
/ {. s6 ]5 m) [8 [* V- ~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所以,尽管《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把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汉文帝把《论语》、《孝经》、《 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 H/ q; j& Y- D
9 y+ |4 l( d* O0 D- `: T8 G

, k  {5 v/ c  a& b5 J       二、五经——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
9 Y9 k: S; X7 z6 Q# z& r
, O0 A5 V) v: e: S1 y: U, R7 ?- u1 Q& R2 X
    《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是指: 1 p( `' y& F, p- n0 ?
    《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d1 t3 X. _8 v+ s" e* X" J7 \
: ^! V2 z$ P6 O" y2 _& X
2 N* ?& x3 e; V1 T
    (一)《四书五经》之《周易》:也称《易》、《易经》,列儒家经典之首。《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应是筮官,经多人完成。内容广泛记录了西周社会各方面,包含史料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以前的人们对自然与人圣变幻规律的认识模式,从没有超越阴阳八卦的思维框架。相传龙马驮“河图”出现在黄河,上古圣人伏羲始作八卦;《史记》又称“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一说伏羲重卦,有说神农),并作爻辞(或谓周公);后至春秋,又有孔圣作“十翼”之说,世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汉书·艺文志》)。《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文由六十四卦卦象及相应的卦名、卦辞、爻名、爻辞等组成。《传》一共七种十篇,有《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杂卦》和《序卦》。古人把这十篇“传”合称“十翼”,意指“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即用来解说“经”的内容。
! D- m$ v1 }0 d  H
( a% N# U, n9 ~; f
* K$ R6 c0 n) \8 D. s    (二)《四书五经》之《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 相传为孔子编定。《尚书》有两种传本,一种是《今文尚书》,一种是《古文尚书》,现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古时称赞人"饱读诗书","诗书"便是分别指《诗经》、《尚书》。9 }& A+ p) G, B  y6 R" ]! u. Z

9 F- F6 ]+ y  q5 }) B7 L% ~" J* |5 L! S# F
    (三)《四书五经》之《诗经》: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古者《诗》三千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诗》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影响深远。喜欢诗词的朋友,相信都有读过。
8 U! S& I$ x7 [( U; F
* ?* B, O: L1 r
  N, v+ Q" A7 g3 ?4 s; m7 W    (四)《四书五经》之《礼记》: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礼记》只是解《仪礼》”(《朱子语类·卷八十七》),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虽只是解说《仪礼》之书,但由于涉及面广,其影响乃超出了《周礼》、《仪礼》。《礼记》有两种传本,一种是戴德所编,有85篇,今存40篇,称《大戴礼》;另一种,也便是我们现在所见的《礼记》,是戴德其侄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称《小戴礼记》。
! O! _* {% W, S# C) k5 e0 O1 \" c9 D* G. G0 |

* u3 O' z& K# q  P& h6 I6 B    (五)《四书五经》之《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古文》、《春秋左氏传》,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史记》称作者为春秋时左丘明,清代今文经学家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又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据各国史料编成(又有说是鲁国历代史官所写)。它的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左传》本不是儒家经典,但自从它立于学官,后来又附在《春秋》之后,就逐渐被儒者当成经典。: N( b  g) l2 _/ M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3-12-9 16:36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这些是古代必考的内容;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在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教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作者: 姚慕武    时间: 2013-12-9 20:52
这些传统文化的经典书籍,现代人一般是读不了的,比如《周易》这部书,可不是一般人能读得懂的。只有以前那些老学究,才欣赏的了不是吗?: s( S9 @6 i) T- Y* H' {" c

作者: 新疆姚雪莲    时间: 2013-12-9 21:10
姚慕武 发表于 2013-12-9 20:52
8 d+ h7 X1 i$ h* ?这些传统文化的经典书籍,现代人一般是读不了的,比如《周易》这部书,可不是一般人能读得懂的。只有以前那 ...
0 ~' {3 Q6 T0 a: d
    我父亲对这样的古代传统文化的书籍很有兴趣,我记得小时候,父亲就教我背诵《诗经》里边的诗歌,《论语》里边的篇章,可是我背诵的并不多,有些后来也就忘记了。呵呵!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12-9 21:31
新疆姚雪莲 发表于 2013-12-9 21:10
/ t  n( j& Y" f! W4 B$ D我父亲对这样的古代传统文化的书籍很有兴趣,我记得小时候,父亲就教我背诵《诗经》里边的诗歌,《论 ...

. @5 _# i0 @) z7 I    雪莲小妹曾经引用了【道德经】里的一句话,回来又接了我关于‘风景’的帖子。我立马就明白,雪莲是懂传统文化的。我还以为你是大学中文系的呢。‘腹有诗书气自华’,雪莲雅致来自于内心的才华,你的父亲是你的好老师!
作者: 新疆姚雪莲    时间: 2013-12-10 12:05
姚绍弦 发表于 2013-12-9 21:31# u1 [- D, U. H1 j
雪莲小妹曾经引用了【道德经】里的一句话,回来又接了我关于‘风景’的帖子。我立马就明白,雪莲是懂 ...

0 k( J/ t1 w7 @0 F& x! C' t   绍弦大哥您夸奖我了,我可是没有那么好!雪莲知道您是饱读诗书的学者,可不敢跟您比,以后雪莲得虚心向您学习,向您请教!{:soso_e183:}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