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审查姚蓬子惊动了江青 [打印本页]

作者: 滇人姚    时间: 2007-7-28 13:57
标题: 审查姚蓬子惊动了江青
说实在的,在上海师范学院,知道姚蓬子的底细的人,倒
/ Y7 O' b# @; _: ^2 M2 B! o$ h: W. i# b并不多。
/ `# i" k, n/ r0 B/ I# n+ a! a  认真点讲,姚蓬子并非上海师范学院的正式职工。他只是
' h$ a9 J8 v0 v+ ^0 j* [那里中文系的兼课教师而已,主讲中国小说史。中文系每月发 ) w0 v5 w" E1 P
给他一百元。“文革”开始以后,“停课闹革命”,上海师院也就
5 I" N0 `( C0 A7 M4 y. _" p不给他发工资了。他不属于上海师院教师编制之内,没有“教
- X- `! D7 K2 }- a! Q% Z5 I授”头衔,连“讲师”职称也没有。上海师院没有姚蓬子档案。 4 A# F3 d( q8 a: G  @( g
  姚蓬子甚至可以说是个无职无业的人,一个名副其实的 / a# u0 E2 B+ K, P
“自由职业者”。他本是作家书屋老板。如果说,他有什么工作 " h9 E* h8 \/ \1 d' ~4 Y
单位的话,那就是作家书屋。自从作家书屋在解放后关闭之后。 ! R9 |( I7 K9 a
他就靠定息和存款过日子。也写点文章,译点书,不过很难算
! U5 i# A/ J2 T6 l得上是正儿八经的专业作家。
2 B: G2 v1 U. S- r  d  自从一九六三年为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兼课以来,他算是
5 T4 p7 T6 i5 D$ h) a' _有了正式的工作,有了工资收入。不过,他仅仅是兼课教师而
' K9 O* a% T5 C" q& @6 B' f; B已。那里并不过问他的政治情况,也没有审查过他的历史—— 4 K+ l1 p- e) l
因为他不属于那里的编制之内。
1 |7 Y  @: D6 `0 q0 r  姚蓬子引起上海师院红卫兵的注意。那是在一九六七年三 # b- p1 g! @3 W
月。 . _! O- D- Z, [% w/ f8 I$ }( z
  那时候,上海师院五个群众组织——“红师院公社”、“千
. s# q9 K" w1 p: _4 M' ]& U钧棒”、“东方红联络站”、”红卫战斗队”、“二二零起义部队”, . o/ L- r6 C2 T' h. [
联合成立了一个专案组,审查上海师院一个老教师的三十年代 * t+ I# W* I, h0 B: e& i4 X
历史问题。
& P' \" v4 y$ |: X' s8 v. p% `  红卫兵们来到离上海师范学院只有几站路的上海图书馆徐 ( m' s& t, C2 {4 t8 ^. A
家汇藏书楼,那里收藏着大批三十年代旧报刊。
5 D; k; E0 e, w$ G. Q7 |$ }( h  物理系的一个女红卫兵埋头查阅国民党的机关报——《中
) n- f4 T6 d) K央日报》。一页又一页,细细地翻查。 " l( x0 v' M7 g' I: y# o! V3 x
  忽然,她的心收紧了,在《中央日报》上看到一个熟悉的
+ Y1 Z3 B8 u" s$ |名字——姚蓬子!
, A. z9 q/ s% r( e% ]1 e9 t  那是一九三四年五月十四日的《中央日报》,赫然登载着
& ]) `% X- d2 O  {7 o; u5 T《姚蓬子脱离共产党宣言》!
- e; _- s, _6 r+ h  姚蓬子是资本家,这,人们是知道的;然而,姚蓬子是叛 ! E# b) |1 b& C+ N& F7 g
徒,红卫兵们还是第一次知道。 + s3 S; y  Y4 R0 d
  于是,他们全文抄录了《姚蓬子脱离共产党宣言》。
, l2 ]! ^& [! O/ X& h  N  于是,红卫兵们组成“姚蓬子专案组”。 + A) @5 n. A8 ~. \/ s6 T, m5 C* g
  于是,上海师范学院里出现大字报《揪出大叛徒姚蓬子》! 8 R. W; W7 I8 b+ a0 d" i
  心惊肉跳,肉跳心惊,蜷缩在小楼里的姚蓬子,意识到大
% N) F" p8 N+ d" |事不妙。
+ \3 P' }  ^$ A' s4 t; j2 R9 `1 k( l  消息马上惊动了张春桥、姚文元。
$ X, \' ~7 x# P# K* ?" A  上海师范学院接到来自康平路的电话:一切群众组织,都
; ?. s& b/ Z1 a% d( H+ T* T不得成立“姚蓬子专案组”。外调姚蓬子,必须经上海市革命委
& c# p2 @6 t5 W* A4 F* a) W9 ^# f员会批准……姚蓬子历史材料,列为“防扩散”材料。 & N% v. E! G6 F+ k( V0 I
  “康办”的一道命令,保住了姚蓬子。
& C# `- W/ j+ I/ S5 }  “姚胖子”以手加额,松了一口气。
, M2 M8 d. z8 ^' n; A  然而,一九六八年四月,从青海省公安厅打来的长途电话, * B. j$ p1 V) J. D
不仅惊动了张春桥,姚文元,连江青都过问此事了……
) X' F$ U3 N/ }& U4 I  西宁。青海省公安厅。两个穿军大衣的年轻人,手持“上 % {& k5 a4 D2 S( g
海市革命委员会专案组”外调介绍信,提审那里在押的一个历 0 O6 `1 S; N7 ?4 `+ _9 Y
史反革命罪犯。
1 _. z. ^7 ]5 o, u) n- O1 e  罪犯写了外调证明材料料。按照规定,外调材料要经青海省 & O% ?! {: w3 K1 g' P8 k
公安厅盖上公章。 $ y9 Q9 p, Q4 B+ Z8 g
  就在盖公章之际,两个年轻人受到盘问。因为青海省公安
; Z0 h1 x( E( ?/ m- m0 ~: Z厅公安人员看到外调材料上,写着这么一句:“姚蓬子是姚文元
& [# o1 M) Y5 D/ e的父亲。” 2 C, b  n0 `3 ?" \1 b
  “你们为什么要整无产阶级司令部的黑材料?”公安人员扣 % r% Y1 I, o+ J
留了两个年轻人。 9 Q' a2 t5 j; A! j! q, \6 S
  “我们是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专案组的!我们是经公安部同意 1 I4 ~/ N0 ^& C* ^4 G+ Y' ?7 G" x
到这里外调的。?”两个年轻人挥动手中的介绍信。 / O) y+ [+ c  o
  青海省公安厅电询公安部。公安部一位副部长在电话中明
3 p+ `" U  X+ }; Z确地答复:“这两个人是经我同意,前往青海外调的。” 6 a6 J& ~3 p- Z
  青海省公安厅电询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上海答复:“派往青
: D2 i  \2 y8 \8 f. D海外调的杨、刘二人,确系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专案组成员。”- Y. y9 _! A* D+ p) U

4 R: s& K" `9 n& O  青海省公安厅无奈,只得放掉那两个年轻人。 * Z/ K" r$ E5 n- x, k
  两个年轻人知道了这回惊动了公安部,惊动了上海市革命
0 m- L) e' d# W  n委员会头头,虽然未被青海扣留,也不敢马上回上海。他们到 " P( l7 M/ ^( d2 U8 ~
重庆、武汉避风头。过了好一阵子,才悄然返沪……
) g' S3 `0 b/ y. k0 C4 d& H  青海公安厅的电话,惊动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一名主犯
6 j7 h" I) N+ c- t, _——当时的公安部部长谢富治。 8 b: w8 o; g% V$ G
  谢富治怒气冲冲地问那位副部长:“他们去青海外调,是你 ) c! x5 {6 g: f$ r* R
同意的?”
2 o+ y; @3 x8 A* }  “是的。”副部长答道,“他们持有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的正式 + q2 H" x* I& l2 e% [
介绍信,是符合组织手续的。何况外调的是姚蓬子问题,他 5 g/ h) E% o% \* q
……” 0 \. ^; Q; Q3 l3 E# n
  “他是姚文元的父亲!”谢富治的肺都快要气炸了,他训斥
% i# q+ d: U* Y6 V0 I, Z) E  m副部长道,“你敢答应人家外调姚文元的父亲,你的胆子不小哇!
( ]+ ?% j+ k( t* q! U2 H你这个副部长还想当不想当?你的脑袋还要不要?” * \5 a. ^' I: |
  谢富治当即报告江青。
6 c* I, s+ U" _7 I  江青大发雷霆:“这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是反革命罪恶 0 b3 R( n3 d! b* F7 ~
阴谋!”
$ V, N: L7 p' v8 D. b  江青转告汪东兴,要他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名义,电召上海
3 K# h2 _; T6 p) s( G3 B" X" C市革命委员会材料组负责人赴京。责问为何派人前往青海外调 ' @& e0 o5 {- h. V, F+ ^, p5 A
姚蓬子? * F9 {6 V1 B# H; c4 h8 s$ X
  与此同时,谢富治下令:“公安部档案中有关姚蓬子的材料,
/ Z6 E1 @) `4 U. a) N, o. E未经部领导小组批准,任何人不得查阅。”
7 ~$ {0 X  w2 ^& C  z$ h. z8 m. N5 g  上海市革命委员会材料组负责人带着文件,飞往北京。 2 \8 N) J: n. @0 i
  他当面把文件交给了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 ' @8 ?4 q3 l3 y% l: @. P! u
  文件说明了来龙去脉:
- [  E% m) G9 t+ h  一九六七年十月,由中共中央审查小组第一办公厅周扬专
- d% Q* f0 w: V2 f- j0 L- u案组向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建议,应对上海的三十年代文化界人 3 K7 @$ E" y9 [; G/ ^
物进行审查,以便为周扬专案组提供材料。这位负责人根据掌 5 C1 b& ^  O5 W3 H8 h
握的情况,开列了三十多名审查对象,内中包括姚蓬子。这份 & T# u2 T, d3 s. z
报告送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张春桥审阅。他批了“同意”两
# A/ [. V+ j0 I0 B字。于是,在一九六七年十二月,上海市革命委员会设立了 ' _5 ?$ _2 }0 I& U/ U6 Y
“姚蓬子专案组”,该组属上海市革命委员会材料组(后来改名 9 \" ?6 Z. ]% }' E  t- U# s
为“上海市专案办公室”)第六组。张春桥曾三次听取过“姚蓬 , S/ Y! r: D5 \# \
子专案组”的汇报。到青海外调的两个人,确系上海“姚蓬子 + g) `$ d$ ]8 C( c
专案组”成员。 - N9 Y/ F. k0 R( e' E3 T/ u# z
  原来,这个“姚蓬子专案组”是姚蓬子的保护伞! $ _! ~0 T: _7 I: [
  这个“姚蓬子专案组”,有如下“保密”规定: * P/ R2 w# h! n" n. D7 p3 |
  “姚蓬子专案组在上海建国西路的办公室要单独,不准与其 $ C9 @, R- Y8 Q2 E) f
他三十年代专案组交流材料”;   X& y% ~5 \- f: J
  “有关姚蓬子问题的材料不准外泄,一律交市专案办公室”; $ ^5 J: ?+ S& @  ~$ D
  “通知上海师院革委会,不准任何群众组织成立姚蓬子专案
: _8 I% K3 Q! ]+ r9 g* r5 z& _9 r组,不准批斗”;
8 W4 R  P) C; }+ D6 q  “不准上海师院、上海作协的组织组接待外调人员直接找姚 ! n, q7 Z' t" b% z0 l6 ]
蓬子谈话,调查提纲要经市专案办公室审批后方能叫姚蓬子写
5 `/ s: {& ^9 g3 i证明材料”;
+ s2 y, \1 N8 ~8 p* k: C  “对通过姚蓬子了解情况的单位人员要注意,要详细登记, ( V8 V! P  B* V- i) [7 _
严防有人搞炮打姚文元的材料。发现问题要马上报告市专案办
8 g- Y. P# i" o7 q8 ~! B5 c公室处理”; 1 `; j0 b* ~+ V, M+ X; O
  “对姚蓬子的审查不能象其他专案对象那样搞,不能搞隔
/ X5 i$ ^7 F, z' ^8 A+ ]; P  m离。让他在家里,用不着到学校去”;
5 P! z$ z% m  M9 S# T  “专案组要与姚蓬子家所在的里弄党组织联系,要他们做好 & B; B# i8 o( C, o4 g- u8 _3 |
对姚蓬子的安全保卫工作。如有人问姚蓬子家住在什么地方,回 % N  ?9 R3 P4 g/ }' x( I
答不知道”; ' ]3 V% f, ]4 v5 A! D% m
  “专案组对姚蓬子的问题作些外调,也要叫姚蓬子交代自己 , ~( J0 G' x0 ], }/ Q
的问题,但目的不是为了定姚蓬子的案,而是通过他了解三十 . @+ i' w, F3 g
年代周扬等‘四条汉子’的一些情况”…… # l0 S1 _; c6 T
  如此这般,专案组对姚蓬子实行保护,那是最清楚不过的。
& D2 Y, u8 |6 ?" S+ B& \- y) l专案组成立之际,一位“领导”便定下了调子:“姚蓬子是姚文
& k' o: A% k+ }元的父亲,有谁能定他的案?”
3 p0 `3 f9 u7 [3 F' _  就是这么个“专案组”,江青也还摇头。 . E+ b+ B, x/ L1 ^, y* D, @
  一九六八年六月十日,“姚蓬子专案组”接到王少庸的“四
' g2 s) Q2 g  M% Q) f* P: U点指示”:
0 C; c1 Z2 ~; Q2 U  “一,姚蓬子专案组不搞了,专案组人员解散。
4 S5 e$ z, W3 M" R4 ^0 y  “二,调查材料集中,登记造册,上缴市专案办公室。
% G: ?4 Q7 f7 l; ~$ ?0 e4 p( h* U  “三,不准对姚蓬子搞批斗。如一定要搞,必须打报告,经
% p0 G  o$ U, m9 F" A) l6 _9 F上海市委批准。
  Y) f% B% t2 R  n) f0 ~  “四,不准接待外地的外调。如一定要了解,须经中央文革
- a  E, W- m* l/ C2 d. f- R6 M批准。”   m9 t4 x9 S2 v  o
  好家伙,姚蓬子从此成为“中央文革”属下的“保护人 , z& f3 Z$ i; g8 P
物”,谁也不能碰,谁也不能查。 ( j& `$ S- ~# F1 h- u
  姚蓬子专案材料到哪里去了呢?
" r4 G0 c! q' C: p6 W  王承龙把全部材料密封,送交张春桥,锁入保险箱。
' j  ^2 l- A" ~( z4 m- t  逍遥,安乐,从此姚蓬子躲在小楼里,万事大吉……
作者: 姚昕玥    时间: 2013-10-6 12:56
姚蓬子(1891年~1969年),原名方仁,字裸人,后改名杉尊,笔名丁爱、小莹、姚梦生、梦业、慕容梓,诸暨姚公埠人。曾就学于诸暨县立中学、绍兴越材中学、上海中国公学与北京大学。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任党组宣传部长。次年2月,为上海联合书店出版之《文艺生活》月刊主编。1932年6月,与周起应合编《文学月报》。1933年12月,在天津被逮捕,入反省院。1934年5月,在《中央日报》发表《脱离共产党宣言》,被释放,任国民党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委员,国民党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委员,并为曾养甫的《扶轮日报》编辑副刊。1938年3月,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同年5月,与老舍合编该协会《抗战文艺》三日刊。10月,武汉沦陷,赴重庆任职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后创办作家书屋,又与老舍、赵铭彝等创刊《文坛小报》。1945年,抗战胜利,迁作家书屋至上海继续营业。1955年后,成为自由职业者,以译著和写作为生。1963年后,任教于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1969年病卒。著有《银铃》、《蓬子诗钞》、《剪影集》等。. {4 c2 n" }% D2 T! r: y8 C

作者: 姚昕玥    时间: 2013-10-6 12:57
《处女的心》:法国果尔蒙著,姚蓬子译,上海北新书局1927年出版。
4 F  W, J/ Q- G《银铃》:(诗集) 姚蓬子著,上海水沫书店1929年出版。
+ }9 e+ P, ^% ?' L$ B《我的童年》:苏联高尔基著,姚蓬子译,上海大光书局出版。
+ S2 I# ?5 c/ H《论胡适实用主义》:姚蓬子著,出版年月不详。4 {/ ~7 Q0 C, K* B
《剪影集》:姚蓬子著,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出版公司出版1933年5月初版,1934年12月再版。4 L3 o' {# z+ C4 X2 x" d, w
《浮世画》;姚蓬子著,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出版公司1932年3月出版2 e% _/ Y2 F, N, q/ Z; w# w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10-6 13:29
姚昕玥 发表于 2013-10-6 12:56
( m6 s- ]" `+ q. ^, A/ `9 W( O姚蓬子(1891年~1969年),原名方仁,字裸人,后改名杉尊,笔名丁爱、小莹、姚梦生、梦业、慕容梓,诸暨姚 ...
* L( d* q+ W, B$ u) }
好。2 W( B1 \8 |6 n6 k: q
来源?8 G9 r7 W3 w) j5 t) U4 i# W0 A
与姚耀宁书有所不同。
5 q  x+ c7 i1 U: A! @. ~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