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雕心流云:姚明收购是用银子买前途的美国式思维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09-7-16 22:52
标题: 雕心流云:姚明收购是用银子买前途的美国式思维
来源:人民网-体育频道
  {2 l- _; y6 h! E6 A0 u3 y4 A; O! P- S9 n" ^
# L8 ^* K  ~5 D2 S/ o
  姚明收购上海东方大鲨鱼俱乐部事宜终于尘埃落定,姚明最终成了曾经的母队的老板。其实,上海篮球虽然是最初培养姚明的地方,但当年因为姚明去NBA的问题,对方早已撕破脸皮,而上海俱乐部方面在姚明西行的这一段岁月里,一直在延续着中国式体育思维的无聊和上海人小算盘打得精的特点,扣取着姚明在NBA工资收入的33%——因而,与其用感情说来表明姚明这一收购举动是以德报怨的侠义,不如理性一点分析姚明此举的本质意义。以笔者看来,姚明收购上海东方更多是一种市场行为,已经有很强的美国思维特征的姚明在用银子买前途!+ z3 D& G& ?1 A( @

% O( c* F  ^/ r2 S2 \8 [+ _6 L- n  也许,有人会问,上海东方并不是一个经营状况良好的俱乐部,而中国的CBA联赛虽然表面上看成长迅速但却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说姚明更多是从市场角度考虑的话,姚明有什么利益可图呢?4 n/ h2 I; A- t* J% U: n8 x
( B% s0 G4 }8 d( V
  首先,姚明买下的是一个品牌的持续前途。! r6 S. M4 i0 o- p8 u; M: B$ Y8 u
6 j8 l" s. U  ~# q. t
  姚明,作为华人世界第一个(至今也是唯一一个)叱咤NBA的球员,已经成为了中国乃至整个华裔圈一个标志性的品牌。上海每年从姚明身上榨取的三分之一的工资对姚明的整个市场收入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姚明之于全球华人无可替代的品牌地位才是真正的市场要点。但是,运动员的悲哀在于难以抵挡岁月的侵蚀——姚明已经到了运动生涯的中晚期,加上持续的伤病折磨,姚明这个品牌的优势正在逐步地减弱。创造一个品牌原是不如维护一个品牌的,可以中国篮球在世界上的地位,一旦姚明退役,要想将姚明这一品牌持续较长的时间谈何容易?无论是做教练或是做篮球推广大使,其效果显然都比不上用东方特有的“感恩情结”包装后的篮球经营者来得显著。因而,姚明和他的经营团队选中这样一个收购母队的办法使“姚明”这一品牌得以有效的延续无疑是一个精明之举。至少,人们可以期盼着在姚明领导的俱乐部培养体系中再出现一个或多个姚明似的人物和品牌——这也应该是姚明的经营团队最理想的前景之一。
2 _. K" d; c# w
2 o3 ^6 e4 R- [) j+ n- f  其次,姚明买下了一个篮球经营和生存的前途。
3 h' Z+ ~" S; _, Y0 U& U4 y) u. y' U
  上海人做生意向来精打细算,唯利是图的。从上海东方年年计较着姚明三成工资的算计可见端倪。上海人投资体育,也是一定要讲回报的。想当年上海一度有两个挥金如土的足足球俱乐部,可是一见到在中国靠足球赚钱太难便转让的转让,逃跑的逃跑。不营利,上海人可以不玩,上海东方之所以成绩年年下滑,跟投资者们看不到营利,投入减少不无关系,以致于上海的青训系统在姚明之后鲜见培养也后起之秀。上海经营者连玩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了,就快被CBA淘汰的命运当然也就不奇怪了。而姚明,虽然也是上海人,虽然也有上海人的精明,但他毕竟是被NBA的正规篮球思想武装过的上海人,是有美国思维的上海人。他懂得篮球要怎么样才能够赚钱,懂得如何经营和生存——这都是在NBA学到的!可以预料,在姚明的治下,上海方面将会大量地和NBA进行有效的合作,将会出现更多很新颖却又很适合的新经营办法。
2 y# U& Q6 b( P. r! f) a( r" o& ^0 `1 y* }5 f* N
  第三,姚明买下的是一个篮球的政治长久前途。
0 @) J& y5 j8 U& h( _9 M) B; b0 x$ V3 X% A3 H. Z8 e
  王治郓当年和篮协的风风雨雨大家都还记忆犹新,最终,曾经叛逆的大郅还是要冷静下来妥善解决。在中国范围内,体育和政治的关系是亲密与微妙的,要想在中国玩体育,一定得玩明白中国式的体育政治。姚明的运动生涯虽然已经到了晚期,但他真正的篮球人生才刚刚开始。作为全球华人的标识性品牌人物,姚明要玩转篮球经营就必须要立足于中国。我们不能否认,姚明的确有侠客般的胸怀,但经过了美国洗礼的姚明同样具有体育市场的经营思维!因此,他大花银子收购母队,事实上已经得到了篮协和上海方面的双重肯定,这对于几年后就将挂靴从事篮球事业经营的姚明来说,政治上的前途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姚明的这一品牌也会因为他的这一次收购行为得以有效地持续和延伸。4 S+ S1 o$ p0 H. T" D2 i
# z5 |+ n, \5 t# ^, U
  中国体育历来有一种很根深蒂固的小家碧玉思想在作怪,当年姚明去NBA,上海方面不顾一切地横加阻碍,最终还年年看守着姚明的工资收入。而年初的足球界轰动一时的周海滨事件也正是这处小家思想后果。中国的所谓运动员“母队”们总是认为小时候“培养”了运动员,运动员就应该一辈子用“听话”来报答,哪怕不签合同你也不能“背信弃义”。试想一下,假设姚明当年“听话”地从了上海东方的意思,留了下来,上海或者可以多拿一、两次CBA冠军,但上海及至中国的篮球根本就会如以前的老河道一般地平庸流淌,而到如今的上海东方也不可能盼到姚明这样的救星来救世了!% u0 ]9 \6 W) y( Q. _9 k

" [7 @8 z& K7 q: H/ ~5 }  好在姚明当年想尽办法地出去了,我们才能看到他回来;好在我们有了姚明,我们才又能看到我们篮球能真正走上良性道路的希望。锻炼了的姚明用典型的美国式思维花大把银子买下了一个濒临破产的篮球母队,却买到了姚明之于中国的篮球前途。不知道姚明的这个举动能否能让中国体育界的某些管理者好好思索一翻,中国体育的的确确需要一种思维上的改变,需要姚明式的美式思维来结合我们有的人挂在嘴边却不见成绩的“国情论”,只有思维上的真正改变, 才能让我们的体育经营真正走进市场,走向世界!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