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姚 澄 [打印本页]

作者: qz_yao    时间: 2009-8-9 01:56
标题: 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姚 澄
本帖最后由 qz_yao 于 2009-8-9 02:15 编辑
2 e: Z5 e/ L7 b7 n8 R; b  }* G4 E- k+ O/ l
  
  姚澄,女,锡剧著名表演艺术家,姚派创始人,江苏江阴人,1926年出生,1938随父投入顾家班学艺,学唱常锡文戏,工青衣、花旦,兼能反串小生,曾在苏州、上海一带演出,受到观众喜爱1949年参加苏南文协文工团。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为江苏省锡剧团主要演员、副团长,曾任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中国剧协第二至四届理事、江苏剧协副主席等职。她的咬字准确清晰,嗓音圆润清脆,唱腔婉转华彩,表演真实感人,擅于刻画情感复杂、性格多变的人物形象。她还创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精彩唱段,为广大锡剧观众所熟悉喜爱。有锡剧皇后之美称。
  E2 `5 V6 h6 e7 L* Q5 {

, V, V1 i' x1 ?2 n# I3 |0 A7 l) s" K, }+ c- {6 N$ B5 t
   其代表性剧目主要有:《罗汉钱》、《庵堂认母》、《拔兰花》、《红色的种子》等。1954年在《走上新路》中饰李瑞珍一角获华东区戏曲会演演员一等奖;1957年在《红楼梦》中饰贾宝玉一角获江苏省首届戏曲会演演员一等奖。其主演的《庵堂认母》、《双珠凤》先后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 W. o7 S8 K$ z
6 j- D% {$ N! d; y( M( y
  

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姚澄.pdf

417.31 KB, 下载次数: 702


作者: qz_yao    时间: 2009-8-9 02:07
标题: “锡剧皇后”姚澄
本帖最后由 qz_yao 于 2009-8-9 02:09 编辑
! m6 e3 h( }( H, p
& R7 Q5 B+ X9 l6 ~7 h( t“锡剧皇后”姚澄
* P' F7 F: F% v- U, S$ u* G8 y2 u    , @5 J# [& M( }
     在江苏省江阴东门外山观乡金童桥有个地方叫姚家,村上的人家都姓姚,这里是一个有山有水,山明水秀的好地方。[img]村里的人在闲暇时特别喜欢当地的滩簧戏,也就是现在锡剧的前身。上世纪三十年代一个夏天的晚上,村里家家户户都端了竹椅小凳,或者用长凳搁起了门板,在场上乘凉。这时候一个中年人被村里许多人围着要求唱上几段,而他也毫不推辞,拿出胡琴一拉,对着旁边站着的女儿说:“阿玉,唱!”这个小女孩立刻跟着胡琴唱了起来。那甜美略带稚嫩的唱腔立刻博得大家阵阵的喝彩声。这位叫阿玉的女孩就是后来的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姚澄,旁边拉胡琴伴奏的是她的父亲姚根宝。姚澄后来之所以能够走上锡剧艺术的道路,与她的父亲是分不开的,姚澄的启蒙老师就是她的父亲。. k" T. V; y/ E
与许多旧社会的戏曲演员一样,姚澄的家庭非常的穷困,迫于生计,为了让女儿今后能够有好的出路,父亲把姚澄送进了无锡的顾家班学戏,从此便开始了姚澄的艺术生涯。但是起初,姚澄并不愿意学戏,她认为父亲唱戏被人看不起,既不能养家,连自己也顾不周全。在学戏前的一天晚上姚澄把想法告诉了疼爱她的奶奶,她巴望借祖母的力量能把自己留下来。姚澄回忆说:“我对奶奶说,奶奶,我不去学戏,爸爸学戏也不好,我去学戏也不会好的。又没有钱还被人看不起。那时叫演员为滩簧婆,我说我不愿意做滩簧婆!后来奶奶说不去怎么行呢,比在家里饿死要好。于是我就去学戏了。% }. W' O) F; @8 r9 I- G" E' G' _
从此,姚澄走上了一条艰难、曲折,既有眼泪,又有欢笑,既是卑微,又是光荣,饱含着苦辣酸甜的从艺道路。
4 R6 Z' B( y. Z* T, B也许姚澄天生就是一块当演员的料,也许命中注定她这一生将献给锡剧艺术。由于姚澄的天资聪颖,在加上以前父亲的指导,学戏的第二年姚澄就开始登台演出了。姚澄现在还清楚的记得她第一次登上舞台演出时的情景,姚澄说:“当时演的是《合同记》,我是老太太那里的丫头,小姐为了逃婚,躺在闺房里装病。我领了太太去楼上看小姐,我的唱词是一看看下面黑压压的都是头,我一紧张把词忘了,一急又想起来了。但不是连着唱,我于是又重新唱“丫鬟领路前头走,老太太接脚后面跟,将身来到高楼上,小姐房里去探病。”我难为情极了,进场时我就用手绢打老太太的背,当时我很难为情。下面也不笑,知道我是小孩,扮演老太太的是我师叔,他说你怎么打我呀,我是太太呀!这样才解了我的窘境。”
1 K- G' W5 M1 T5 Z锡剧行当中,正场花旦是大家羡慕的对象,然而,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正场花旦不能登台,或者不便登台,又给平时好学的艺徒,一个崭露头角的机会。一次在太仓演出,由于当时正场花旦是位常州人,唱和念都带浓重的常州音,观众不喜欢。于是主角临时换上了姚澄,当时演出的戏目是《昭君出塞》。演出很红,结束后,观众请姚澄吃饭,还带上了她的师傅和师母,那个时候姚澄才十四岁。/ i6 i5 b1 r/ ^6 ^
《昭君出塞》这出戏使姚澄一下子唱红了,从此,姚澄经常在《玉蜻蜓》、《劈山救母》《半夜夫妻》等戏中扮演主要角色,她也逐步登上了正场花旦的位置。0 d1 J) P  [2 e3 s0 D9 x" W  E7 V
; c! c! _' A9 p5 y

作者: 姚公瑞    时间: 2009-8-9 08:32
为姚氏宗族争光!姚氏宗亲自豪!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