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3 H0 h; l$ {$ f& _. J一根指头 * l: i, i- B: d: V, `# ~( m/ b( K$ H: h) l- {( x+ g3 R
我生于77年四川小县城。打小对中医和西医只有模糊感觉。感冒了,就去厂里医务室打针,算是西医,见效快。其它毛病比如吃不下饭、长疮、上火,就去看中医。县里有个七十来岁的老头,易静之,慈眉善目,总是笑呵呵。我家的亲戚有病都是找他,两副药下去,一般都搞定。# I7 b a" k4 _% k+ F
+ _: t0 I+ S* C) c3 U3 {0 ^/ m多年以后才听到个说法,一个县城只要有一个好中医,就能造福一方百姓。易静之就是这样的人。$ M6 ~5 {- A( R
( ?" ]! ?" W* G4 T96年我19岁,上北京念大学。大二就累病了。那时一心想出国留学,就得把专业课拿高学分,GRE和TOEFL也要考高分,为此还背过一整本英文辞典。起早摸黑,满腹焦虑,心比天高。累倒的症状就是吃不下饭,走不动路,面色枯黄,精神萎靡。/ Q" T3 x; _ f Z! `$ K+ O
$ n- p1 l) A, K+ ^, M5 A
在大学校医院验了好几次尿,没问题。校医就开介绍信让我去北医三院和海淀医院,验尿、验血、B超,当时骑着小破自行车在海淀区来来回回很多次,化验单上就一个结果:正常。 - P8 f6 i, W; J/ S( a; b % G" P) N& {) s, Z7 p- `1 E那是我第一次困惑。明显病了,身体明明白白报警。却不能查出具体病情。! B& R9 G7 a/ {; n- a) b b
9 l# c: }. t1 N& K8 G
忽然一天冒出来个念头:在老家一生病都是去看老中医,为什么在北京就一直在西医圈子里打转?于是就近去了当时人大西门外一个中医堂。 4 v7 D* N3 d# I3 s. }# h S. M! |" x* O! n' S
坐堂是一个60来岁老头,精瘦。进去后坐下,什么话也没问,伸出一个指头压住我碗口摸脉。大概一分钟,缓缓睁开眼睛吐了5个字:肾气不足啊。然后说了说我身体的症状,跟我感觉一致。于是就提笔开药。2 A$ G; B# Z* {* P5 F
n* m. ?" n: P' n. x: l当时中药堂没代客煎药,宿舍里也不准私接电器,就把中药放到热水瓶里,早晨去学校锅炉房往里面灌开水,泡着。然后一天把这壶水喝光。喝了一两周,感觉好很多。走路有点劲,吃饭有点味,又能看到蓝天绿树了。于是再投入到出国的辛苦劳作中去。 , A/ b [3 Q. ^8 l1 l# l 1 s+ B) M8 p2 J9 ~7 s我在跟老家的父母通电话时感叹了一句:什么验尿验血还有X光什么的,抵不过老头子一根指头。" c+ R1 d$ y# X
! e7 |5 F1 p& J/ w4 y! y那几天的悟处就是,自己过去太聪明、计较、太想成事,是个斤斤计较、自以为是、恃才傲物、不宽容、不尊重人、急性子、焦虑毛躁的人。有聪明,无智慧。正是这些东西阻碍自己。把这些东西悟出来,再换番心态,去包容、关怀、体谅。那之后,高老师的医术一路精进。- M, y8 n) B, A n' t! j
; C1 p2 d' ~2 C5 L) g之前只有“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那一面,后来补齐了“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这一面。才成就了一个圆。 ' V( r" u. d/ w/ I# n- C ( D7 G6 W" Q% l$ t& G高老师说,那时就悟到“傻活”这两个字。所谓聪明人,做事常过激,但过犹不及,所以,我不是一定要帮到别人,但若有哪怕一点帮助,就会发自内心的开心。高老师说,他对我的病情一语道破,其实他自己曾就是那样。 1 E. i# a& [4 q + b0 E3 ]/ n* k/ V! V0 U3 u* k有次高老师提醒一个女病人相同的毛病。她是个佛教徒,发愿做善事,但因此很劳神操心,快把自己累垮了。高老师劝她“傻活”,但她觉得为善事可牺牲自己,这样值得,舍小我成大我。高老师说,我就不会这样做,若这个愿实现了,心里难免生出贪心,反而不美。做善事也要顺其自然。 * S) f& A' Y9 }) [+ _ 5 @) D9 ~, d q' g1 F, y; M9 f' N后来看到净空法师说过类似道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随缘不攀缘,攀缘是执着,执着哪里会开悟,随缘才自在。他还讲过一个典故。- N# {; @: v+ ~7 J* }+ J
( v; Z) R1 W8 u) Y古时有个居士,唐蕴,得了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他家里富有,开悟后,就把家产换成财宝,放到船上,把船开到江心,给船砸个洞,沉到江底。有人问:你为什么不把钱拿去救济穷人。唐蕴也正等旁人来问这个问题。他说:好事不如无事。 / _5 O# `, b6 |9 E8 e& E+ \5 s' w/ M0 X4 b7 B0 l
耶稣有个类似典故。在一个信徒家,信徒拿珍贵的香水倒在耶稣脚上表示倾慕。犹大就喝止,说该拿香水换钱去救济穷人。耶稣说:穷人永远都在,你可以去帮他们;但我不是永远在这里,让她做想做的。犹大攀缘,耶稣随缘。' B& S- `* z0 o$ Q/ X+ [, t1 [
/ Z- I7 o" y6 E
+ v4 W5 a' J( e* W: H- Y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14-2-4 17:06
以病为师 , z) }% t3 r6 A+ j2 I- l" x1 ^' `! U& }- Y! _6 I
改过并非一帆风顺。唐僧师徒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到真经。每一难,要过去,功力要上一层才行。 2 C1 a, W0 d) M* w5 R( N- E b4 u) z6 A
在小镇的生活,我本以为是不会再病。这里空气好,父母做饭,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7点起床,打坐,吃饭,爬山,工作一小时,午饭,午睡,工作两三个小时,又爬山,晚饭,打坐,10点睡觉。这样每天也就工作三四个小时。有充分时间运动和休息。 - s7 D. i' @- k7 h1 Q- x' @) R( |3 x6 t: g
不过一年后又累病了。跟以往一样症状。于是又去北京找老师。这次我有足够时间,就在卢老师家旁边找个房子,每天到她家里扎针,聊天,品茶。- {+ P" {5 l# V3 H2 ? V
1 }- o) U% a3 b5 w& d {在从累病到踏进卢老师家门的这段时间,一直在想,我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在好好的生活和工作安排下,还是一如既往的累病。自然是心出问题,所以外在安排都没效果。辞职、离京,必定只是表面的“放下”,内心深处,一定存在不易觉察的纠结、执着。在踏进卢老师家门前的几个小时,似乎找到了答案。如下是当晚我对卢老师谈到的。% v* j1 E" Q3 e) h$ M3 y
: Q/ y7 w/ L }/ Q
其实每次累病前都有预兆,身体会告诉你,我不舒服了。但为什么这次还是跟以往一样,把报警都忽略掉,继续坚持用劲工作。这些报警,只是在累病后反省中才想起来。( J$ U2 U2 c8 p*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