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高架桥下的枫林姚氏民居 [打印本页]

作者: 闽南姚斌    时间: 2014-3-6 20:59
标题: 高架桥下的枫林姚氏民居
本帖最后由 闽南姚斌 于 2014-3-6 21:05 编辑
: h( [: U7 c* |; M8 N0 _* h2 h5 \: k, D

在涵江梧塘枫林村宝弄自然村,有两座百年老屋,它作为当地姚氏族人发展的历史印迹,记录了时代变迁的脉胳。

  清道光十二年(1832)姚熙园从涵江国欢镇中沁村迁到宝弄村定居后,动工兴建一座四目厅加两边对峙的下间拖,俗称开族厝,至第三代姚孟贤(俗称廿五先)因开设中药房颇有积蓄,便于光绪十八年(1892)在开族厝边盖起了一座七间厢,后因经济拮据未装修便停工,孟贤的儿子姚毛到新加坡与友人合股经营橡胶等生意发财后,于民国15年(1926)斥资返乡,继续其父未完成的正厝建设工程,同时在正厝两边扩建双排双层楼护厝,上下闬头和后供堂,形成了一座占地六亩,拥有80个房间的姚氏民居。它的护厝规模大于正厝,并形成内小外大两个砖埕,这在莆仙传统民居样式中不多见。

  姚氏民居是一座传统式封闭型大宅院,正面有三个出门,中间为屋宇式大院门,与七间厢大厅形成一条轴线,两旁双排护厝间的巷道口各开一个供门,屋面作悬山顶,第一护厝的面墙加辟歇山式外墙,外墙墙基用磨光青石砌筑,墙体全部包砖,使整座大厝外观造型错落有致,建筑色彩红中透青,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姚氏大厝与姚氏家族一起经历了百年沧桑,当我来到这里,大厝的正大门紧闭,只能从右边供门进去,推门走进屋内空无一人,两排双层护厝形成一个高高的天井,使这里更显得寂静空旷,走到内埕,大门边一条瘦狗懒洋洋地躺着,很显然,这里的大门很少开过,大门的前方一座座20多米高的水泥桥墩整齐地排列着,来回运转的起吊机说明向莆铁路建设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同时也打破了这里的寂静,相比之下两边的双层护厝因没人居住更显得陈旧,只有看到大厝前两根粗壮廊柱和廊檐梁架中的各种精美雕饰仍可联想到这里曾经有过的辉煌与显耀。

  当我正想离开大厝时,房屋的主人,85岁的阿婆回来了,闲聊中得知,她十三岁嫁到姚家,在这里住了有70个年头,现在三个儿子有的在外地工作,有的搬到新房,她不愿离开祖屋,就自己一个人过,在大厅供祀祖宗的公妈龛还在,供桌上安放着九个祖先的牌位,每逢元宵佳节,大厝正门大开,迎接姚氏族人,大家从四面八方回来聚在这里,举行盛大仪式祀拜祖先,而平时这里就显得特别冷清,再过两年,当一列列动车从屋前飞速穿过时,百年老屋将再次受到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 Q1 `5 q  {& o3 u

大厝外观一角

4 ~$ v8 M3 o+ @5 {6 a7 E. X7 ^

作者: 闽南姚斌    时间: 2014-3-6 21:12
大门外的高架桥墩 1 Y' i- p, E9 h; G+ t: W% t  n; Z0 G
. X- d' P- q% N6 |+ C* q4 J

9 Z& O# L) @8 ~, g% e
& V( T/ L4 ~, X" I$ w% ?! z; z0 m' J0 G: {2 d! i

* A" z% W# v) C& A
作者: 闽南姚斌    时间: 2014-3-6 21:13
闽南姚斌 发表于 2014-3-6 21:12
5 U6 N* x: n# n大门外的高架桥墩

' B% z4 E9 w$ r3 Q, h6 K大门口的木雕
& G$ R& `. w* K" @. Y, p! N( o& p: P+ W- v$ ^: }

& T" n% F$ r3 }2 I1 f5 A. A9 i# [0 ]: J$ O2 s# X! g

" S7 a0 c% m! N5 \7 n: K. ^. d1 u) l3 g0 N

作者: 闽南姚斌    时间: 2014-3-6 21:14
闽南姚斌 发表于 2014-3-6 21:13
$ N; c+ Q7 g  K+ d0 m% P$ Z/ o大门口的木雕

' y7 o( b' X# z双层护厝的天井+ K; k* Y: A  h! K9 B( q
1 d6 K0 m+ W4 @9 B' Z0 ~9 b
! g, @% u: [1 c7 C( a

# Z" `) @1 f3 {1 ]2 x. v: |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