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一天内姚姓人物的见闻:姚华,姚有多;姚顺春;姚木根 [打印本页]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3-23 19:59
标题: 一天内姚姓人物的见闻:姚华,姚有多;姚顺春;姚木根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4-3-24 10:01 编辑

原标题是“姚姓人物的好消息和坏消息:姚华,姚有多;姚顺春;姚木根”,改为:
          一天内姚姓人物的见闻:姚华,姚有多;姚顺春;姚木根

    今天,2014-03-23,星期日
      上午到广州二沙头广东美术馆看《京华丹青》画展。展出北京二十世纪中国国画包括齐白石、徐悲鸿等28位著名画家的画,其中有姚华和姚有多。这28位画家已成古人了。(楼下8#有更正和补充)
      我和其他网友在姚网发过帖介绍姚有多。近日姚网和世姚网也有多个帖介绍姚华。

       ●中午回到家,门口已有校报2014-03-15,P2有:
       华南理工12名教师入选2014年度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专项计划,其中有——12、姚顺春  电力学院  火电厂新型激光光谱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及应用

       ●下午5时半开信箱得今日《羊城晚报》,映入眼里的是:
       江西副省长姚木根被查
       该省日报昨日仍刊登其文章
                                 详见A5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江西副省长姚木根被查
    人物简历 姚木根
              1957年11月出生,江西樟树人,中共党员。1976年12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经济学学士, 江西财经学院计划统计系国民经济计划专业毕业。
              2011年5月至2011年8月任江西省政府副省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在姚网有几个姚木根的帖,附一则于下
             姚木根,男,汉族,1957年11月出生,江西樟树人,1986年江西财经大学计划统计系国民经济计划专业毕业,1976年12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经济学学士,历任江西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办公厅主任。2011年5月27日姚木根被任命为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3-23 22:13
  姚华(1870-1930年),字重光,号茫父,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光绪三十三年(1904年)进士,他是一位博学多才者,精诗文词曲、碑版古器及考据音韵之学。工书法,“紧峭有力,挥洒敏捷”。尤善蝇头小楷,点画精严。偶以书法作画,古拙有奇趣。绘画山水、花卉,均有造诣。晚年病臂,犹事挥毫。久居北京莲花寺,因别署莲花龛主。与陈师曾友善。


      姚华的《山间野菊图》,为其晚年花卉画之代表作。
  展读“野菊图”,但见山间石隙中密草茂生,野菊为丛,满朵溢香,花叶张扬,聚而成团似屏。山花烂漫,洋洋大观,别有一番奇趣!用墨用笔,奔泻飞畅,皆显老辣功力,乃姚氏病臂、逝世前之绝笔精制。画而后意未定,又在幅面空白处挥笔满题小跋(140字)15行,略记画意;由明代画菊大家计礼遗作《墨香秋兴卷》说起,到姚际恒《好古堂书画记》所云:“野菊数枝□如飞,笔力雄健意境奇”及姚绶和韵题句“历二百纪事”。姚华读罢画记后,感二姚之咏,“因拟为此”图。时在己巳七夕。又题:“姚华茫父残臂漫书雨水前一日。”
  值得一提的是,《山间野菊图》虽然画幅不大(81.5×42厘米),但作者共钤篆印达七方之多,有“姚华”、“老芒”、“姚华风画”、“多福庄严”、“画又次之”、“姚芒残臂”、“花随人圣”,朱文白文相映,名印闲章俱全,增添了画作的风采,这在姚氏的传世遗墨中所少见。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3-23 22:16
      姚华(1876—1930),字重光,号茫父,别署莲花龛主。贵州贵阳人。光绪三十年进士,官至工部主事。早年留学日本,曾任北平女子师范和美专校长,曾当选民国参议院议员。他多才多艺,金石碑帖,词曲音韵,诗书画印,无不精通,与陈寅生、张樾丞被世人誉为清末民初“刻铜三大家”。在京期间,他常出入琉璃厂,同当时的书画大师张大千、齐白石、陈师曾、王梦石、陈半丁等人过从甚密,尤其与同古堂老板张樾丞结为挚友。经常由姚华提供画稿,张樾丞镌刻。据有关专家考证,其自刻作品落款有“茫父”和“姚华”两种。姚华的铜墨盒书画底稿及署款颇具个性,其署款有两种。一为“茫父”,加尾印篆字“姚”;一为“姚华”,或加篆书“茫父”尾印。据业内刻铜收藏专家考证,凡署“茫父”款的刻铜墨盒,是由姚华提供书画底稿,由铜墨盒店工匠刻制;凡署 “姚华” 款的,是由姚华提供书画底稿,由张樾丞亲手篆刻的。清末民初时期,刻铜墨盒盛极一时,是达官贵人相互馈赠的佳品,也是文人雅士案头必备的“文房至宝”,堪称京城名物之一。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3-23 22:22
                                          姚华及其重要的戏曲理论著作(转世姚网姚波帖)

      姚华(1878—1930)字重光,号茫父,贵州贵阳人。清光绪甲辰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庚子事变后,赴日本学法律政治。学竟归来,在邮传部任职。民国建立后,被选为临时参议院议员,虽“四居议席”,而无所用事,退而执教与研讨学问。著有《弗堂论稿》、《菉漪室曲话》、《曲海一勺》等。

    《曲海一勺》是姚华重要的戏曲理论著作。全书共四章,从不同侧面阐述了他对戏曲的多种价值判断及兴礼乐以挽世风的戏曲改革主张。

    姚华在此书中认为,文章(包括戏曲在内)是以写心,写物为本的:“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一切文章,悉由此则。盖心物交应,构而成象,积则必渲,形之于言。言者,心之声也。声成文谓之音,音之尤美而音之至谐者,莫文章若也。”文章既由心、物而生,而“体物之工,写心之妙,词胜于诗,曲胜于词”,因而,曲不当受人鄙薄而被视为小道,“余之袒曲,不贵乎其言,而贵乎其心,亦曰有物而已”。姚华首先从状物写情方面,肯定了戏曲的文学价值。接着,姚华又从民俗学、历史学的角度,判断戏曲的价值。他认为,戏曲是一个时代的人情总归,考察一定时代的习俗风尚,戏曲有着较高的参考价值。也许是出于一种矫枉过正的目的,姚华在《曲海一勺》中,专辟一章,阐述曲足当史材的道理。他指出:曲承诗旨,当为史之支流,故益足骈史。这些立论有时不免过于牵强,但其提高戏曲地位的意图,还是能为人所理解的。

    纵观民国建立后的时局,姚华认为:“欲举其实,明德为先;道德无形,式于礼乐”,而礼乐之成,有赖于戏曲。要铺张国华,涵养民性,“其必斟酌于古今,融铸于中外”,改革戏曲。他认为,当时盛行的四大声腔系统,梆子腔乃今之郑声“执政悠悠,听其猖狂,国家之患,犹未已也”主张应予铲除;弋阳诸腔,“音律虽胜,不能当场”,不切于世用;皮黄腔介乎雅俗之间,当为“审音者所不斥”者;而独昆曲腔为今乐之圣,“昆曲之盛衰,实兴亡之所系”,因而宜就昆腔,斟酌变革。这些看法,显示了姚华的偏见与偏爱。

    《菉室曲话》共四卷。卷一是读《古今词统》的感想与随笔。卷二、三、四,是对《六十种曲》中所选部分明代传奇的评论。《古今词统》为明代卓人月所选,姚华重在摭拾其中词曲转化的有关例证,与他的曲源于词说相发明。在评论《东郭记》、《齐东绝倒》时,姚华称两剧为“滑稽之雄”,并竭力为滑稽剧正名:“文学之至,喻于上天,滑稽文学,且在天上。滑稽者,文章之绝谊也……予是以崇拜滑稽,尊为无上。神力转运,左右人间,上自贤达,下及朽腐,靡不翕然受其占化,潜观默感,渺不之觉,顾当世未闻或重之者。不名不名,又奚怪哉!”表现出对戏剧的幽默、诙谐及喜剧效果的赞赏与推重。

    ——摘自任访秋《中国近代文学史》下编第五章第三节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3-23 22:49
             (转世姚网姚波帖)姚华——贵州走出的艺术大师
                    2011-4-7 12:58:22    贵州都市报   李娟   

    寒门才子
    贵阳市花溪区党史办的同志查访到姚华祖上来黔,落户于花溪区久安乡打铜寨。这里交通闭塞,位于崇山峻岭中,环境封闭,经济落后。姚华家世代贫寒,生母镇宁费氏,是少数民族,自幼孤苦,十多岁被卖到贵阳,与姚华的父亲成婚。

    姚华1876年4月26日生于贵州贵筑(今贵阳市)。出身寒微,祖辈、父辈无人识字。自幼聪颖好学,靠每试得冠军,食廪饩(清代经岁科两试,成绩优异者,由政府给廪膳、补助)求学。青年时,遇到富有启蒙思想的教育家严修(范孙),严于光绪乙未(1895年)出任贵州学政,后选省内40名高材生在贵阳学古书院深造,姚华名列其中,从此得以系统研习典籍,涉足算学、格致、时务等科学知识,开始接受变法维新思想。姚华多方受严修奖掖,从而其文字学、经学大进,并在学古书院秋闱中举。严修选其试卷呈礼部,并在贵州广为传播,树为榜样。

    姚华中举后,撰写出《小学答问》、《说文三例表》等文字学著述,在贵阳开门讲学授徒。学生中有陈光焘(筑山)、文宗潞(彦生)、熊继成(述之)。这三人后来都留学日本,学有所专。

    1902年,贵州兴义笔山书院聘姚华为山长(院长)。该书院规模较大,设备完善,办得出色。姚华主讲笔山书院一年,不仅在讲授传统经学上深受社会好评,并在该院传播科学知识和改良思想,使笔山书院焕然一新。学生中有数十人日后留学日本。其中有王文选(伯群)、何应钦(敬之)、王文华(电轮)等民国军政要人。

    姚华做学问和创作大都在北京,但终究是贵阳这块沃土哺育成长的,他的成就属于故土。

    姚华作《秦泰山廿九残字颖拓》,评为国家一级文物,陈叔通捐赠贵州省博物馆。

    戏曲理论家
    《菉猗室曲话》是姚华考审明代毛晋刻《六十种曲》的论著,奠定了姚华作为戏曲理论家的地位。
     另一著作《曲海一勺》“主旨在昌明曲学,较全面系统地论述曲的源流、艺术特点和现实价值等,试图将有关曲学知识系统化”。《曲海一勺》长期受文论学界重视,被人民文学出版社收入《近代文论选》。
    姚华、王国维和吴梅曾被时人誉为鼎足而三的一代曲学大师。

    画家
    其画冠绝京华、驰誉中外。他深谙画理,绘画技巧精益求精,成功地把传统技法与个人风格结合起来,与陈师曾、齐白石齐名,同为画坛主将。

    书法家
    无论真草隶篆,都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底,又善于跳出古人臼巢,走自己的路,形成独具特色的个人风格。他在笺谱、刻铜艺术方面造诣精深,并独创了“颖拓”艺术。

    著名诗人、词曲大师
    对诗、词、曲、赋有较深的研究,擅长诗歌,早年的《藜峨纪行》组诗,绮丽清新,宛如出水芙蓉,颇受行家好评。其词存量较丰,体制完备,题材多面,声律稳贴。

    文字学家
    “一生肆业于文字训诂,可谓专精”,获得众多名流大师的高度评价。

    名家评价
    鲁迅论北京笺谱写过,北京画坛民国四五年进入陈师曾、姚茫父时代。
    郑振铎论述《近百年中国绘画的发展》中写道:“在民国初期的画坛上”,在北京的陈衡恪、姚华“重要的画家们都有大胆的创作性的劳动成果”。
    上世纪五十年代郭沫若跋姚华颖拓专集,云:“茫父颖拓实古今来别开生面之奇画也。”
    郑天挺说过:姚华先生继乡先辈郑珍、莫子亻思后,成为大师。
    徐志摩称:茫父先生在他的诗里,如同在他的画里,都有他独辟的意境。茫父先生的心是玲珑的。
    吴宓上世纪二十年代就评述过姚华以写实态度创作的诗最有价值:谁谓典雅之文言文,有音节之旧体诗,不能描写实际生活哉?(详见《空轩诗话》)。
    蹇先艾在纪念姚华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大会上说:“这次纪念姚茫父,特别使我想起过去他的两次了不起的、不畏强暴的斗争表现:一次为1926年‘三·一八’惨案写诗,一次为1927年遇难的方伯务烈士写诗。这些诗我至今尚能背诵。”
    纪念姚华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前夕,文洁若、萧乾撰文在香港《大公报》上发表,题目为《一位有气节的中国现代文化名人姚茫父》。
    黄延复撰《吴宓与清华》校史文章认为,著名学者吴宓一生“以师相待的”只有姚华(茫父)、黄节(晦闻)两位老师。

(李娟整理 来源:贵州都市报2004-04-13)

作者: 临泉姚殿立    时间: 2014-3-24 07:04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
作者: 闽南姚斌    时间: 2014-3-24 08:24
姚木根的弟弟也是贪官,该抓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3-24 08:49
临泉姚殿立 发表于 2014-3-24 07:04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

        1#报道 的是我一天见到的姓姚的人物,有喜有悲。这是历史和现实,通过报道,透露了自己的一点人生的感悟。


      更正和补充:


      “广州二沙头广东美术馆看《京华丹青》画展。展出北京二十世纪中国国画包括齐白石、徐悲鸿等28位著名画家的画,其中有姚华和姚有多。这28位画家已成古人了”——
    不是《京华丹青》画展,而是北京画院藏品特展:《丹青京华》——二十世纪的北京中国画坛
       不是“包括齐白石、徐悲鸿等28位著名画家的画”,而是“本次展览荟萃了齐白石、黄宾虹、陈师曾、徐悲鸿、蒋兆和、黄胄等60位著名画家的近百件绘画精品。
    是展览中集中摆出“包括齐白石、徐悲鸿等28著名画家”的头像,其中有姚姓人姚华和姚有多。
    姚华,又名姚茫父等,不仅是大画家,而且是美术教育家。1925年他创办了京华美术学院。
      

作者: 姚紫洪    时间: 2014-3-24 09:05
正常。正如一个家族孝顺的有,偶尔有不孝的。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14-3-25 17:26
姚紫洪 发表于 2014-3-24 09:05 正常。正如一个家族孝顺的有,偶尔有不孝的。

世间清官有几人?天下乌鸦一般黑!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