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明经、明经进士和清道光年花都矮岭姚炳文 [打印本页]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5-8 11:39
标题: 明经、明经进士和清道光年花都矮岭姚炳文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4-5-9 10:03 编辑
明经、明经进士和清道光年矮岭村姚炳文
雕塑家姚文辉,广州博美雕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世姚会副主席。2014-05-03邀请我和杨箕村凤仪堂姚氏宗亲到他的家乡——花都赤坭矮岭村——参观访问。
我知道花都赤坭矮岭村姚氏,是平远姚的一衍支,与周边姚氏(例如:花都新华马溪村姚氏,广州天河区潭村姚氏,杨箕村凤仪堂姚氏)有密切交往。然而,对矮岭村姚氏细节却却全然不懂,姚文辉本人也不甚清楚。所以,我是饶有兴趣地欣然前往。
这回是,参观了矮岭村的姚氏宗祠和“长裕姚公祠”两座祠堂,读到矮岭村姚氏1991年冬自编新编的[花都矮岭村]平阳姚氏族谱,与矮岭村姚氏宗亲聚会交谈,大有收获。下午又领姚文辉和杨箕村凤仪堂姚氏宗亲到新华马溪村,拜访马溪姚氏和众多祠堂,分别参观马溪村林氏和黎氏祠堂。
长裕公是开村祖,“长裕姚公祠”是典型的广府式三进三路祠堂。一个小山村,一支小衍派,不简单(还有宗祠,二进祠堂)!今存完好的中路完好的三进祠堂。
(1)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5-8 11:58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4-5-9 09:58 编辑
长裕公是开村祖,“长裕姚公祠”是典型的广府式三进三路祠堂。一个小山村,一支小衍派,不简单(还有宗祠,二进祠堂)!今存完好的中路完好的三进祠堂。
长裕姚公祠门前广场,临近半月圆形风水池塘边,两边立有二石旗杆夹,都刻“道光十七年明经进士姚炳文立”,可视为有功名者姚炳文立的相同的二功名碑。
明经进士是什么功名?同行者无一说明是什么功名:我只能说——肯定不是进士,肯定不是举人。
“明经进士”成为此行的一个谜。今天终于可揭开这个谜了,特发此帖与矮岭村姚氏和广州姚氏宗亲共享。
(2)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5-8 12:08
该说说“明经、明经进士和清道光年矮岭村姚炳文 ”了
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龚遂、翟方进等皆以明经入仕。明经由郡国或公卿推举,被举出后须通过射策以确定等第而得官,如:西汉时期的召信臣、王嘉等,皆是因射策中甲科而为郎。汉代设置这一科,为儒生进入仕途提供了渠道。
明经与进士,这二科为唐朝科举的基本科目,明经又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等,考试之法,先贴文,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 《礼记》、《春秋左传》称大经,《毛诗》、《周礼》、《仪礼》称中经, 《周易》 、 《尚书》 、 《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称小经。
宋朝科举除进士外,诸科中亦有九经、五经、三礼、三传、学究等科,乃是经由唐代明经科转变而来,考试之法亦与唐相近。嘉佑年间,又于进士、诸科外别设一明经科,分二经、三经、五经,考试时问大义十条,试时务策三条,出身同于进士,直至宋神宗时方废除。
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谓之进士,以经义取士谓之明经。到明清时代,明经便作为贡生的别称。
因此,清道光年“明经进士“姚炳文实际就是一位贡生。
(3)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5-8 23:24
清道光年“明经进士“姚炳文实际就是一位贡生。
别看姚炳文只是一名贡生。矮岭村一个小山村,姚氏出了一位贡爷着实不简单。清代贡生有拔贡、附贡、恩贡等五种,县志荐举(或科举功名)章节是要记载五贡的。
不知姚炳文是平远姚几世?是哪种贡生?1991年冬矮岭村族谱能否查到姚炳文?花县县志能否查到姚炳文?
马溪姚绍桢说:矮岭村姚氏有位老秀才叫文叔,修了矮岭村姚氏族谱,4册。能找到文叔修的4册族谱吗?文叔的族谱有明经进士姚炳文的记载吗?请姚文辉关注此事。
(4-完)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