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转帖]小云南与明清移民 [打印本页]

作者: 姚中东    时间: 2014-5-30 12:45
标题: [转帖]小云南与明清移民
小云南与明清移民
* M% ]* l; g% U( N: {( u' c
: @' O' h8 L4 w+ Z/ w                    在今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以及内蒙、天津、北京等省市,不少自清代至民国迁自山东的居民都称祖籍“小云南”或“山东小云南”。而在山东省即墨市和青岛市以外地区的不少居民亦有称原籍山东小云南者。数百年来,小云南之名流传甚广,小云南人后裔已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飘流海外。然而小云南之名,正史不见经传,而口碑流传却广为人知,民间家谱亦有明文记载。今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诸省居民许多家谱中都记有祖籍“小云南×××”或自“小云南”迁来。经查这些民间家谱最早修于明代中期以至近代的民国年间。那么“小云南”在哪里?近年来不少地方志、地名志中均提及小云南,众说纷纭,仅就其中三种说法表述如下:

作者: 姚中东    时间: 2014-5-30 12:46

9 x# b6 h& j& l7 h* F, `                    小云南在山西说
* [7 h  T) ~% [" r( v$ \                    
' V8 ?1 X* A2 R$ ]2 Y1 b                    据民国《牟平县志》记载,“本县户籍,多称系明初迁民时,自云南迁来者。且有占山户、买山户、漏户之别。父老盖常言之,而莫明其原委……是明初迁民虽多,并无迁自云南省者。或谓云南为豫南、汝南之讹,或谓小云南在安徽境,或谓小云南为山西地,亦均为无稽。”《莱阳县志》对此亦甚怀疑,而意为即洪武四年山后徙民事,谓:“阴山之南,恒山之北,自昔即以云称。战国赵曰云中,秦汉置云中郡,北周置云中县,隋置云内县,唐置云中郡兼置云州,宋置云中府路,辽置云县,金元皆置云州,其地俱在今晋察绥三省之交。则云中、云州之南,或云岗(在大同西,为名胜地)、云阳(谷名,在左云县)、云泉(山名,在张家口西)之南,其土人必有以云南称者。登莱迭遭金元之乱,居民死亡殆尽,多是移民来此。其先至者领地开垦,为占山户。后至者购熟地耕种,为买山户。其土著遗民幸免兵匪驱掠者,为漏户。而迁者不忘旧居,故传称云南。又以非云南省,故别之为小云南。亦犹东府人侨居关外,概呼登、莱为海南耳。”说虽无据而近理。但本县间有能举其自云南某县某地来者,未必尽系传闻之误。或有其事而史未及载,或人民自动迁徙,亦未可知,阙之以俟知者。 2 O! ?* X* [- z3 _$ f5 {+ \
. k7 F* V/ V5 ?( i9 c, |$ R' S
                    又据山东省《文登市志》所载:“金元之乱,境内人口十不剩一。明初至清代中期,朝廷多次下令从山西、云南、四川、江苏、安徽等省移民入境。先到的称‘占山户’,后到的称‘买山户’,土著移民称‘漏户’。民间传说来自云南和‘小云南’的颇多。”史载明永乐七年(1409年)以后,由云南移民山东。清代康熙削藩,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反清失败,其败军及眷属尽迁山东。这是两次规模最大的播迁。现存952个行政村,其中87%的村庄是明朝以后建立的。
. y, C$ p' O/ X  _* I  S6 }; J+ L. o0 @6 l
                    这段记载可以说明,明永乐时期和清康熙时都有云南人或“小云南”人迁来这一地区,这是事实。随着时间推移,历经数百年,一些人把云南和“小云南”混为一谈,视为一地,很有可能。
0 O& N1 V# a# `5 _5 J8 {$ F3 W

作者: 姚中东    时间: 2014-5-30 12:49
姚中东 发表于 2014-5-30 12:46% w8 w( `% H+ _
  小云南在山西说
$ }7 Y2 @* E- d                     . w7 {4 {7 P- K  m/ v
                    据民国《牟 ...
) l9 O  w6 e% ]- C7 y9 Q6 S, _
小云南即云南说 ( P3 A. s" |8 P
                     $ H" Y7 U4 ^, f; H
                    云南,以其地在云岭之南而得名。因有滇池亦简称滇省。《辞海》“云南省”条注为简称滇或云。东界贵州、广西,北界四川,西北界西藏,西界和南界与缅甸、老挝和越南接界。禹贡梁州南境、秦为西夷滇国,汉开置益州郡。又传西汉武帝元狩年间(前122~前117年),因彩云现南方,故称云南。西汉于彩云南现的地方置云南县,治云南驿,辖今祥云、弥度两县。三国时改益州郡置建宁郡,又分置云南郡。唐以后为段氏所居,号大理国。宋因之。元世祖南下,擒段兴智,以第五子忽哥赤为云南王、立云南诸路行中书省。明置云南播政使司,又在昆明设云南府,清以后为云南省。 ! i. p; y) C- m: b3 M
, }: ~& A4 K. e7 I5 G. w8 C
                    今辽宁省新宾县五区路家沟大背《张氏谱册》序二记载:“吾张氏当闻之先祖,本贯在小云南,住址无可详考。兄弟四人,盖因洪武年间荒岁频仍,流寇侵摄,天人交迫,存济维艰,不得已宗长常山、宗次双山、宗三三山、宗四单山兄弟四人,同心往山东,路过长江,失去单山无所寻找。三人至山东登州府蓬莱县县城内七甲八社九兰乡住……至我宗龙公由登州跨海至广宁府、东至清源县南杂木南沟聂尔库处居住。仉氏生有库公。充当拨什库,料理机匠事二十余年,又迁至兴京县五区路家沟大背处。” / \% F  T3 q1 ^( G3 n

9 w! _: J4 ]$ ?" z/ m) f) K                    另据辽宁省普兰店市劳动局局长谭绩斌主编的《关东谭氏家谱》中《谭姓先祖发祥地及迁移史略》记载:“谭姓关东家族的祖籍在山东省登州府宁海州谭家泊(1913年3月,宁海州改为宁海县、胶东道隶),先人称山东老家。”又说:“……据家书残页记载,到了明成化年间(牟平县地名志说是明隆庆年间),即14世纪中叶,出于发展生产的需要,移居在小云南下柳河村(十八株柳树下)的谭氏先祖谭兴,也随移民大军,又返回到山东省,居登州府宁海州谭家泊,垦荒种田,发展生产,遂成为第三发祥地。” * z  N, v, s' v, y0 a2 P, V
4 ^) y" L% R: O/ r- I$ D
                    前边所说的新宾张氏“本贯小云南”,“兄弟四人同心往山东路过长江”以此推断“小云南”应在长江以南。后者所述普兰店谭氏,在明成化年间在小云南下柳河村“也随移民大军又返回到山东”。张、谭二氏谱书所记其意:小云南即云南省或在云南某地。
; y0 n% F( ^, X% q! U4 N小云南即云南说,似有道理,而笔者不敢苟同。今滇省尚有云南驿、祥云县、云津桥等地名,独不见“小云南”之记载。 : e  u6 x" ^+ z( |8 A! R5 @' [7 c
                    明初,朱元璋定鼎南京后,数次派使臣诏谕占据云南的梁王归顺,均遭拒绝,遂令傅友德、沐英率军征伐。傅友德征云南时带来的三十万大军,大部留驻云南,分拨于卫所。直到洪武末、永乐初,奉旨转驻山东各卫所军户一万五千余户,七万余人。这些军户虽大部分原籍并非云南,但长期驻守云南各地,妻室大部为云南土著之民之女,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子女是在云南出生,后来迁到山东而以云南为原籍,而迁居到山东的云南同乡们居地贯以小云南名之以示对云南故地的纪念,此为情理之中。但云南并非就是“小云南”。

作者: 姚中东    时间: 2014-5-30 12:52
姚中东 发表于 2014-5-30 12:49
$ z: o. f% c: z小云南即云南说
- J) e% p6 ?3 r9 F                     9 F+ a! v6 P+ r3 h# C
                    云南,以其地在云岭之南而得名。因有 ...
0 o" A7 K6 @+ O8 H3 Z
 小云南在山东说
' w7 V8 k/ D$ Z3 [& ]                     " ]) C9 _2 P" C" q6 L0 L/ U" a
                    小云南在山东的说法较为普遍,也被多数人所认同。 0 X1 K! j! [6 T4 @/ V9 [( u. e6 [
                    现收藏在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王姓家中《王氏谱书》,即王春芳始修于1958年,王彦兴续修于1985年。其内容有谱序、世系等。谱书中所记王氏原居“山东小云南大榆树”,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迁居辽宁入旗。所记“小云南”人小脚指甲分辨复形的特征和王氏从满习俗为其他谱书所不多见。 4 ^; ^& S# ?" K& x( b+ S& t

) }5 [0 H2 w" E8 Q7 X                    又据李林所著《满族宗谱研究》一书中宗族迁徙篇所记:“由山东迁居关外的汉人,在籍贯上有两种,一种是山东小云南,一种是原籍云南,又迁到山东。小云南究竟在何处?辽宁省岫岩县《王氏谱书》记载:顺治八年始祖王明政率四子,从山东小云南大榆树迁来奉天城北康家屯定居。由此来判断,所谓的‘小云南’乃泛指山东登州、莱州、青州一带的地方,并非现在云南省地方。”
+ _# j  r& n6 A( r4 Y# X# `' d' k0 F' q2 D8 ^! [2 G8 D
                    今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商业局张锡印所藏《张氏家谱》记载,张氏迁吉前原居“山东小云南大榆树下”,于清道光年间迁居吉林。这亦把小云南定在山东。另有今吉林省舒兰市白旗镇三胞亲友联谊会会长马镇洛先生所存《马氏家谱》所记,马氏原居“山东小云南马家庄”,清乾隆时迁吉林永吉县缸窑镇,后迁舒兰县白旗镇。
7 O3 n) P3 w4 o' c# ]# S8 g8 b) t% j9 b. x
! l* l/ v$ [& f4 K9 U                    以上谱书记载,证实了小云南不在山西,也非指云南省而就在山东一说。并且,其地域范围在莱州、登州、青州即今山东半岛地区。
7 F' j6 X5 o6 _- {( i                    小云南在山东,已为大部分民间家谱记述佐证。那么小云南在山东何地呢?
+ k. q, V3 v( L) C: k/ k                    明朝初年,倭寇不断侵扰沿海地区,今山东青岛地区,北东南三面环海,以山为岸,港湾交错,岛屿罗布,是为海防重地,为防倭寇侵袭,自洪武中先后在登、莱、青三州,设置七卫、十二所,即安东卫分辖东海中所(在今江苏连云港市),隶青州府。大嵩卫分辖海阳所、大山所。靖海卫分辖宁津所。成山卫分辖寻山后所、百尺崖后所。威海卫分辖金山左所、奇山所,隶登州府。灵山卫分辖夏河寨前所、王徐寨前所,隶莱州府。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开始在今山东即墨市东20公里边海筑城设防,并于建文四年(1402年)置鳌山卫(即今即墨鳌山卫镇)、分辖雄崖守御千户所(在今即墨市丰城乡雄崖所)和浮山备御千户所(在今青岛市浮山所)划境而治,直隶莱州府。直至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卫所等裁并于即墨县。

作者: 姚中东    时间: 2014-5-30 12:53
姚中东 发表于 2014-5-30 12:520 K6 {: k2 i0 w/ q& }1 j0 G5 |
 小云南在山东说 ) A8 [6 x0 D' b! o8 B4 z
                     $ E- \7 }$ x: A( E; g
                    小云南在山东的说法较为普遍,也被 ...
; {7 \) C" c) t' P5 u! N
鳌山设卫后,明政府先后从云南乌撒卫等地调来许多军队,这些军队又自鳌山卫分拨到登莱青各卫所。其中仅鳌山卫辖墩堡四十余处,迁入军户约七万余人。这些军户的祖籍遍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东、四川乃至云南等广大地区。随傅友德平定云南后,便落籍云南守乌撒实行军屯。自洪武十四年(1381年)入滇,至永乐初年,驻守云南长达20余年,第二代也已长成。况且当年从军之时大部分只身一人,少数妻室家小是在驻守云南后随军,而独身者则多与当地女子结合成家,故转驻鳌山卫后,他们多以云南为原籍。查今山东省《即墨市地名志》记载,今即墨市30个乡镇近1000个村庄,半数民户多称祖籍为云南,或云南乌沙(撒)卫。亦有云南“槐阴县”、“威宁”、“毕阳县”、“乐歌屯”、“照阳山前”、“狮子口”、“凤仪县”、“哥嘎县牛角胡同”。而多数家谱为“云南乌沙(撒)卫,大槐树”或“乌沙(撒)卫槐树沟、大槐树里头”等。独无“小云南”字样。其迁移时间多为洪武末至永乐年间。而以随徐辉祖自云南乌撒卫转防鳌山卫者为多。《明史·四川土司传》说,乌撒,元置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蛮夷复叛,傅友德、沐英,因乌撒、乌蒙、东川、芒部四府离四川较近,上报朝廷,请将四府改隶四川获准。直到清雍正年间鄂尔泰命改土归流,因东川距昆明近而距成都远,经奏准将东川、镇雄、乌蒙复隶属云南,乌撒则隶属贵州。又据明万历版《即墨志》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即墨县人口为13480户,126800人。这其中鳌山设卫后一次性自云南迁来军户就达7万余人,占当时即墨总人口的60%还多,而这些军户以鳌山卫为中心分屯在即墨东部沿海,北至雄崖,南至浮山,包含今即墨全境和青岛市区。明代,鳌山卫是即墨的政治、军事中心,自云南迁来的军户,集居在这一地区,为不忘云南故地又区别于云南,而以小云南之名称于此地,是在情理之中。今吉林省的九台市东北部、舒兰市的西北部、榆树市的西南部这一地区沿松花江两岸即有“小昌邑”之称,正史虽不见记载,民间却广为流传。其名则源于清代乾隆以后,这一带属奉天府永吉州巴彦鄂佛罗防御旗管辖,而这一带的居民80%是在清代康熙以后来自山东莱州府昌邑县,为不忘故土,故冠以“小昌邑”之称。
3 z3 B5 C8 O3 c2 V: @) a" v3 z; G- Q# Z( Q; a% T3 q0 b
                    另据今山东省昌邑县《谭府万世谱书》所记“……余谭氏之相传,于元明之际,自小云南鳌山卫迁邑城之北、潍水之东,庄名海眼……”该谱系谭玉湘修于清朝光绪年间,谭春和作序。这一记载明确表述了谭氏迁昌邑之前,原居住在鳌山卫,而鳌山卫即设在小云南这一地方。这种表述再清楚不过的说明了小云南即指今山东省即墨市东部沿海和青岛市区。今吉林省舒兰市白旗镇《马氏家谱》序言中亦表述了马氏原居“山东即墨小云南马家庄”,于清代迁吉林省永吉县的缸窑,后又迁到舒兰县的白旗镇。这些都足以说明小云南在山东,而确切地点在山东即墨东部沿海一带。

作者: 姚中东    时间: 2014-5-30 12:54
姚中东 发表于 2014-5-30 12:53" L' p2 Q# o  f
鳌山设卫后,明政府先后从云南乌撒卫等地调来许多军队,这些军队又自鳌山卫分拨到登莱青各卫所。其中仅鳌 ...

3 j) ^; n% {: A5 V. K/ ^2 @) e0 [% q" q; x
  在今山东威海、烟台、潍坊等地区以及今东北诸省,许多姓氏家谱和口碑流传提及“小云南”之名。可以想见,这些家族的祖先必是洪武至永乐年间集居小云南(鳌山卫)的军户,自明中后期自小云南又迁徙到各地,因而在家谱中则有山东小云南字样。笔者的祖先,则是于明洪武十四年随傅友德入滇,又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转防鳌山卫(自永乐以后鳌山卫地区开始有“小云南”之称),又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北上,兄弟五人一迁北京上林苑,两迁潍邑(今潍坊),一迁渔营,一迁海眼。笔者祖先即为海眼谭氏,又于清乾隆年间迁居吉林。 3 \3 e/ V7 N$ {9 L9 M; p! S7 o

作者: 姚中东    时间: 2014-5-30 12:56
姚中东 发表于 2014-5-30 12:54
. H* a! h% J% Q  在今山东威海、烟台、潍坊等地区以及今东北诸省,许多姓氏家谱和口碑流传提及“小云南”之名。可以 ...

) Y& W, R; T6 J/ g* Q' S* M3 u
& C. S2 B4 X8 o2 ]                    综上可知,“小云南”不在山西,也不在云南。小云南在山东,其具体地点即指今青岛市和即墨市的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心治所即今即墨市鳌山卫。6 R/ P' ^4 r+ M+ F
. R. r4 U4 t3 N+ V4 h* i

6 X. i. J) t4 x% W% G
) Q2 T: w5 o9 l8 ]7 Z, _4 X5 }6 X8 [以上材料转自:http://wenku.baidu.com/view/2a7fd3225901020207409cb8.html
作者: 姚先登    时间: 2014-5-30 13:46
姚中东 发表于 2014-5-30 12:56
* x( Q5 S4 L+ A0 F7 g5 [. ]  综上可知,“小云南”不在山西,也不在云南。小云南在山东,其具体地点即指今青 ...

  T! T9 U* b1 K/ r! P- ^谢谢中东宗亲!我感觉,您转发的这份资料很有价值。其中的观点很有其见地。学习了,赞一个!* ^- m; q6 U4 Z3 w+ O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5-30 13:46
姚中东 发表于 2014-5-30 12:56+ u0 q' ?$ a) w" |2 o, {
  综上可知,“小云南”不在山西,也不在云南。小云南在山东,其具体地点即指今青 ...

2 T: t- |6 g0 @# p  好帖!
0 L  v3 m( a# p  我也认为,不太可能会有大量的云南人,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从云南千里迢迢移民到山东胶州湾一带。- W7 a) ?: C* c2 D4 j$ S
  从我看到的不少江西家谱看,明朝初期倒是有不少江西籍百姓过籍云南。南昌姚氏家谱中厚田村庄当时有18位男丁,其中有八位去了云南玉溪。毛主席的祖先毛清一,几乎也是同时从庐陵府八都去了云南。! _' j& L0 G. O, w
  值得注意的是,跟随吴三桂造反的人,如果后裔逃到了山东,从此又隐姓埋名,这倒是值得研究的。从南昌家谱看,元末明初就有不少宗亲来到山东。1404年,南昌姚氏第一次统一修家谱,就是从湖北及山东的官宦后裔回到老家南昌以后组织修的。整个明朝,南昌姚氏行医的范围遍及了山东大部分地区。有的已经确认了祖籍地;有的正在甄别;有的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自己单独立了字派;有的可能合修到别人的家谱中去了。现在已经发现了一支从山东去东北的南昌姚,人口大约200人,散居在齐齐哈尔,哈尔滨,大连等地。
1 E$ T% W; n9 P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5-30 13:51
姚中东 发表于 2014-5-30 12:56
/ ~  F5 Z5 j$ V) f  综上可知,“小云南”不在山西,也不在云南。小云南在山东,其具体地点即指今青 ...

. n9 [4 x4 `2 ~# O: M' k9 B# g       好帖。
# c% F; n) L& ?- R4 m0 S2 V
) B6 ~1 A. K  k+ U- I         “小云南”不在山西,也不在云南。小云南在山东,具体地点即指今青岛市和即墨市的东部沿海地区,中心治所即今即墨市鳌山卫。  
, U: l* I9 M+ g5 t1 F      今即墨市鳌山卫仍有姚氏。& i1 z$ h- c! R1 ~* o9 b) }5 ~
" o, V! `, F3 y1 b. X

" N7 [8 `. Z' h  S4 J8 W4 E       山东省昌邑县《谭府万世谱书》所记“……余谭氏之相传,于元明之际,自小云南鳌山卫迁邑城之北、潍水之东,庄名海眼……”该谱系谭玉湘修于清朝光绪年间,谭春和作序。这一记载明确表述了谭氏迁昌邑之前,原居住在鳌山卫,而鳌山卫即设在小云南这一地方。这种表述再清楚不过的说明了小云南即指今山东省即墨市东部沿海和青岛市区。今吉林省舒兰市白旗镇《马氏家谱》序言中亦表述了马氏原居“山东即墨小云南马家庄”,于清代迁吉林省永吉县的缸窑,后又迁到舒兰县的白旗镇。这些都足以说明小云南在山东,而确切地点在山东即墨东部沿海一带。
5 A" a' J2 F/ H, H
" s/ K' V2 Q, z  x        综上可知,“小云南”不在山西,也不在云南。小云南在山东,其具体地点即指今青岛市和即墨市的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心治所即今即墨市鳌山卫。6 i) m  d/ ]6 u+ U- j

作者: 姚中东    时间: 2014-5-30 17:20
pszyyao 发表于 2014-5-30 13:51/ V2 h' L9 Z2 K9 V- j4 v- f
好帖。7 r) I2 ]- u0 Z1 D- X- o+ J
- F; f- f8 }% Y
         “小云南”不在山西,也不在云南。小云南在山东,具体地点即指今青岛市和即墨 ...
/ g# X( y" @0 b$ V" u
小云南到底在何处,一直不得其解。今天看了《小云南与明清移民》一贴,觉得有理有据,所以转来与宗亲分享。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5-30 18:03
姚中东 发表于 2014-5-30 17:20+ @* ~; b* D% e$ N1 Q1 R
小云南到底在何处,一直不得其解。今天看了《小云南与明清移民》一贴,觉得有理有据,所以转来与宗亲分享 ...

% _, P, X/ {5 X+ Z0 w( E; E       《小云南与明清移民》,作者和来源?% F1 R3 V  J8 ^% A  [- F; q) w7 O6 k1 F

作者: 姚中东    时间: 2014-5-31 07:19
pszyyao 发表于 2014-5-30 18:03
) f1 {# d4 x5 u3 n( W《小云南与明清移民》,作者和来源?
5 a* U1 ^7 g2 z& ]
http://wenku.baidu.com/view/2a7fd3225901020207409cb8.html
作者: 吉林姚庆财    时间: 2014-5-31 20:47
对东北宗亲是好资料!顶!以前讨论过!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