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平远姚,白云深处有人家 [打印本页]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7-6 13:50
标题: 平远姚,白云深处有人家
       平远姚,白云深处有人家: `; E% Z% n# _8 C
      江西宜春温汤镇,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明月山景区内。从大的范围说,明月山与武功山连在一起,属于赣西罗霄山的余脉。宜春、安福、萍乡交界的一个叫金顶的山峰,海拔1918米。是江西山脉的最高峰之一。! Z- q# ^4 R. n  H" g' i
      从宜春市区往西南方向,车行15公里,就是温汤镇。世界上稀有的一股富硒温泉从河流的花岗岩裂隙中缓缓流出。宜春建城已经2000年,这股温泉应该在2000年以上,不知道还有多少个2000年就开始在地质学上称为”燕山“期构造运动流出来了。宜春温汤现在打造成了”中国温泉之都“,就是大自然给予宜春的一个大礼物。
. u' j; W; p! k  D) k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7-6 14:20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7-6 14:25 编辑 3 l8 h7 }! P. V: @( u$ N9 T
! d- X, L5 r$ f( H# n6 I& y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7-6 14:38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7-6 14:20

3 K3 d$ M% |- e! e. r" P9 i   从1978年开始,我已经无数次地去过温汤了。见证了这个曾经闭塞的小小的村庄变成了如今在全国都有名气的著名风景区的模样。$ f* f# D+ B2 X6 ?( j: P
    听说温汤有咱们姚家人的聚集村落,还是去年的事情。早就想去拜访一下。一打听,原来他们住在温汤背后一座高山的半山腰上。从温汤抬头往上看去,只见白云朵朵,隐隐约约看到的几间房子,就是咱们姚家人的村落。
6 ]  ]% A$ Z2 [& P: w- \

SAM_6907.jpg (194.27 KB, 下载次数: 286)

SAM_6907.jpg

SAM_6905.jpg (160.11 KB, 下载次数: 299)

SAM_6905.jpg

SAM_6906.jpg (180.24 KB, 下载次数: 291)

SAM_6906.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7-6 14:47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7-6 14:382 r8 s$ {0 a: W1 W+ E0 m6 m
从1978年开始,我已经无数次地去过温汤了。见证了这个曾经闭塞的小小的村庄变成了如今在全国都有名气 ...

, l+ [6 b- X# N/ j- A   图片上往下看,就是温汤镇。/ h  d! c5 X" j. h, w& J; b+ @
   现在通了柏油路,盘山六个公里就到了半山腰,过去可是“望山跑死马”,村民们下到温汤就要大半天,生活艰难啊。
  H( i% e9 v7 o6 O( k, E% x

SAM_6974.jpg (156.59 KB, 下载次数: 274)

SAM_6974.jpg

SAM_6975.jpg (306.34 KB, 下载次数: 301)

SAM_6975.jpg

作者: 姚先登    时间: 2014-7-6 15:51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4-7-6 16:48 编辑 9 |' `8 ?# T0 W( ?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7-6 14:47
- s4 h# R9 d* a5 n图片上往下看,就是温汤镇。$ u& h7 n2 N1 `) L
   现在通了柏油路,盘山六个公里就到了半山腰,过去可是“望山跑死马” ...

; o3 r; d8 A8 t0 V% y3 @
7 b" X, j+ T1 c  L, k$ R% P$ c6 p从温汤抬头往上看去,只见白云朵朵,隐隐约约看到的几间房子,就是咱们姚家人的村落。9 U" u' z3 d0 d0 |" Q& a
白云深处有人家,多么富于诗意啊!$ d7 N  r1 s- m, x7 N) P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7-6 16:57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7-6 16:59 编辑
; Y; A7 t; }  W3 T/ d+ }3 p
姚先登 发表于 2014-7-6 15:512 A" [! a4 W( z8 d6 S
白云深处有人家,多么富于诗意啊!
+ b. i1 o/ N7 z" b' H4 s

, A/ }" L& F5 ^" o8 W- T   谢谢先登教授的关注!, r/ @/ X, b. Z4 k  g+ A
   “梯田”这个概念,最早出自宜春佛经的典籍之中。可见宜春历史文化之厚重。我去的这个村子,叫水口村梁坊小组。我还真的拍了一组“梯田”的照片,拍的位置就在村子的周围。2 \( r# ~) k$ v% ]" {

SAM_6935.jpg (251.21 KB, 下载次数: 310)

SAM_6935.jpg

SAM_6959.jpg (123.26 KB, 下载次数: 266)

SAM_6959.jpg

SAM_6960.jpg (240.61 KB, 下载次数: 279)

SAM_6960.jpg

SAM_6915.jpg (260.52 KB, 下载次数: 274)

SAM_6915.jpg

SAM_6916.jpg (226.12 KB, 下载次数: 308)

SAM_6916.jpg

SAM_6918.jpg (252.28 KB, 下载次数: 276)

SAM_6918.jpg

SAM_6962.jpg (213.87 KB, 下载次数: 286)

SAM_6962.jpg

SAM_6963.jpg (151.52 KB, 下载次数: 297)

SAM_6963.jpg

SAM_6964.jpg (246.23 KB, 下载次数: 294)

SAM_6964.jpg

SAM_6914.jpg (161.34 KB, 下载次数: 272)

SAM_6914.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7-6 17:23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7-7 12:33 编辑
) c8 u" y$ ]4 ?* S9 P1 J' q; w5 p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7-6 16:57
8 }( |) f; Q7 o5 C谢谢先登教授的关注!8 ^% z0 [) L; a9 r
   “梯田”这个概念,最早出自宜春佛经的典籍之中。可见宜春历史文化之厚重 ...

8 B; k- W- t3 L% Y7 ?4 ~
" V% r, L% j/ f" ~  p$ t( ^   这些梯田弯弯的,宛如一轮弯弯的月亮。梯田宽的地方六七米,窄的地方一米余。依靠起伏的山形,自然而然的构成了一幅山水画,煞是好看。穿行在这样的山水画中,神仙一样的感觉油然而生。
) {/ M* \1 S( _   俗话说,好山有好水。但是,水从何来?我好奇的沿着梯田的上方步步前行。终于在村庄最靠近山的旁边,发现了一股清泉缓缓地从高山上流出来。“一年四季如此,从不干涸。”振发宗亲指着眼前的池子告诉我。2 w; A4 z2 }4 v
  
/ `7 \$ q7 [' M4 `8 t& v/ Z+ W

SAM_6928.jpg (511.17 KB, 下载次数: 263)

SAM_6928.jpg

SAM_6929.jpg (420.65 KB, 下载次数: 309)

SAM_6929.jpg

SAM_6930.jpg (452.77 KB, 下载次数: 309)

SAM_6930.jpg

SAM_6924.jpg (400.6 KB, 下载次数: 296)

SAM_6924.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7-6 17:34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7-6 17:23
  S& M* [+ H. a8 f7 c% @这些梯田弯弯的,宛如一轮弯弯的月亮。梯田宽的地方六七米,窄的地方一米余。依靠起伏的山形,自然而 ...

$ C" D& Y& V& S+ @% J+ G2 f& }2 y   “地无三尺平”。眼前的一步一步的台阶,记载了姚家祖先们生活的艰辛。

SAM_6925.jpg (374.9 KB, 下载次数: 293)

SAM_6925.jpg

SAM_6926.jpg (501.01 KB, 下载次数: 296)

SAM_6926.jpg

作者: 姚绍栋    时间: 2014-7-6 17:54
山青水秀,风景优美,富有诗意,是个好地方。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7-6 20:55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7-7 12:32 编辑 . J4 P' J4 m' y5 Q# B- e
姚绍栋 发表于 2014-7-6 17:54
; B4 A% R- {; |" ^' x# u3 D4 }山青水秀,风景优美,富有诗意,是个好地方。

. A- P0 h& U: Q3 t; X6 q) ]
& f$ W9 T/ X; L    谢谢绍栋老弟的关注。欢迎来江西!( \( b9 [( N! M  s8 x" a+ c. l
    懂谱的振安宗亲没有在家,我问在家的几个宗亲:“你们这一支平远姚来到这里有多少年了?”回答是一百多年。我在一栋房子的旁边,发现了一颗红豆杉树。据我掌握的知识,这么大的红豆杉树龄应该在150~200年之间。或许这就是咱们姚家人来到这里栽下的。- x" j$ g' \: L/ j

" L  h6 {- E: |, S. K

SAM_6936.jpg (587.53 KB, 下载次数: 322)

SAM_6936.jpg

SAM_6937.jpg (423.58 KB, 下载次数: 304)

SAM_6937.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7-6 21:46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7-6 21:48 编辑 9 Z5 I* u; I) x7 X  ^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7-6 20:555 d4 K: f" p1 p+ t4 |- A
谢谢绍栋老弟的关注。欢迎来江西!
! d7 @4 V' d  O. T/ ], M/ s    懂谱的锦安宗亲没有在家,我问在家的几个宗亲:“你们这一 ...
- P/ ]  `8 v2 ?) U7 ^5 m1 m

# f/ ?# ?) Q# r6 I. S3 ^, P6 j      在这棵红豆杉的附近,还生长着六棵需要几人合抱的银杏树。我推测,这些树龄都是在300年以上了。正好印证了梁坊村的历史变迁。' i& X" k4 q, g; r: }& o
     原来,这个村子有三姓。梁、李、姚。梁姓是第一个来到这里的。据说,比咱们姚姓早了200年。显然,这些银杏树是梁姓人种下的。在场的宗亲都同意了我的说法。
/ ~; W" e% I' x! y. ^4 w

SAM_6944.jpg (531.86 KB, 下载次数: 403)

SAM_6944.jpg

SAM_6943.jpg (478.27 KB, 下载次数: 364)

SAM_6943.jpg

SAM_6942.jpg (504.47 KB, 下载次数: 393)

SAM_6942.jpg

SAM_6941.jpg (446.12 KB, 下载次数: 356)

SAM_6941.jpg

SAM_6940.jpg (549.83 KB, 下载次数: 366)

SAM_6940.jpg

SAM_6939.jpg (515.23 KB, 下载次数: 377)

SAM_6939.jpg

SAM_6945.jpg (508.22 KB, 下载次数: 341)

SAM_6945.jpg

SAM_6938.jpg (367.6 KB, 下载次数: 380)

SAM_6938.jpg

作者: 姚雄生    时间: 2014-7-6 21:48
本帖最后由 姚雄生 于 2014-7-8 00:07 编辑 3 j8 w$ N3 i) n5 @* C0 c3 D

; |8 R5 w7 b; F8 M0 \    绍弦兄辛苦啊!江西的平远姚就是从我们平远迁徙过去的,绍弦兄已然到了江西 也就一脚油门的功夫 大概一.二百公里吧 全程高速  在江西南桥下高速 再走四十多公里的206国道 就到达平远了!到步后来个电话........... 兄弟我带你游一下平远的名胜古迹 咱们也见见面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7-6 22:00
姚雄生 发表于 2014-7-6 21:48' r0 w( \6 ?+ k' \  ^
绍弦兄辛苦啊!江西的平远姚就是从我们平远迁徙过去的,绍弦兄已然到了江西 也就一脚油门的功夫 大概一 ...

  A; h/ t: ^2 |- P1 f7 F1 J    谢谢雄生兄的邀请!有机会一定来平远拜访您。, I9 a$ g' j! _9 d- f: ?
    我家住南昌,在宜春学习、工作了20年。0 T  p* U1 e( n  s

作者: 姚名珍    时间: 2014-7-6 22:11
绍弦宗亲一如既往的对姚网默默工作,扎实的工作作风,让我深受感动!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7-6 22:18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7-6 22:26 编辑
- |6 c5 p, t$ o+ I8 z: v5 v$ E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7-6 22:00- |$ y% i' U9 N: q' Z9 I/ d
谢谢雄生兄的邀请!有机会一定来平远拜访您。
  G3 b% @0 H2 h6 u    我家住南昌,在宜春学习、工作了20年。

% I; k) P* g( L5 E6 _$ \% ]& F* n6 T' W1 X  a# X
   银杏树与红豆杉都是喜阴的树种。我正在纳闷,怎么会在朝阳的坡上能够长成如此的参天大树呢?我围绕大树周围转了一圈,发现一条小溪在树的根部喘喘的流动,我找到了奥秘,树因水而枝繁叶茂,显得分外张扬。

SAM_6949.jpg (527.95 KB, 下载次数: 353)

SAM_6949.jpg

SAM_6948.jpg (426.47 KB, 下载次数: 392)

SAM_6948.jpg

SAM_6921.jpg (448.8 KB, 下载次数: 370)

SAM_6921.jpg

SAM_6920.jpg (450.09 KB, 下载次数: 333)

SAM_6920.jpg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4-7-6 22:37
好帖加精。9 o3 W6 k, W: i" W: M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7-6 22:55
姚名珍 发表于 2014-7-6 22:118 Z2 e) J) S0 c' Y7 d" o; _6 B" g$ v3 L
绍弦宗亲一如既往的对姚网默默工作,扎实的工作作风,让我深受感动!
  j7 R- [1 X( ~5 \, Z8 u
    谢谢建中老兄及名珍大姐的鼓励。2 ]' W. K: b6 y, k& X, ]
    通往这个白云之中的姚家村落,已经有了一条水泥路,村民都是捐了钱的。
. c" s6 z. u9 d( i/ O- `
8 ~; Z+ V; _. Z. J. C1 c7 |0 {$ D

SAM_6955.jpg (196.35 KB, 下载次数: 352)

SAM_6955.jpg

SAM_6954.jpg (216.74 KB, 下载次数: 364)

SAM_6954.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7-6 23:15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7-7 12:36 编辑
7 Z+ o# M9 p+ [3 g9 q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7-6 22:55
! w9 U5 [, s- m7 ?, F8 J谢谢建中老兄及名珍大姐的鼓励。3 C. Y  e7 i- Z1 N1 m# o
    通往这个白云之中的姚家村落,已经有了一条水泥路,村民都是捐 ...

) M4 h( u! q, E# t0 `( q$ {/ y$ W! k# A
      姚江南来过了" L8 X8 P" X/ _3 J! v
   我关心这里的小孩子在什么地方读书?宗亲们告诉我,过去要翻山越岭几公里去村里的教学点读书,非常不方便。现在,年轻人都在温汤镇搞旅游生意,孩子们基本都在镇里的中心学校读书。好一点条件的,都在宜春城里买了房子,进城读书了。
0 X" }0 U2 y! B! A6 n2 I0 k& b    村庄里面剩下一些老人与妇女,守着这些梯田。“一年一季,口粮马马虎虎够了。”振发宗亲告诉我。5 |3 l* c2 k0 M8 ^, X' M0 s
    宁静的村庄里,突然来了一个外人,大家都围过来了。一听说我姓姚,格外亲切。几个人念念叨叨同时告诉说,“姚江南来过了!”' I/ t7 f9 f1 n( `% J
    我一听是江南,连连点头,用当地的土话告诉他们,我认识大连的姚江南。江南宗亲在过去的几年里,自费联络全国各地的平远姚氏宗亲,这样的山区,他居然也来了。' m7 }5 x5 |0 y- a8 {% t

SAM_6923.jpg (286.51 KB, 下载次数: 346)

SAM_6923.jpg

SAM_6922.jpg (304.29 KB, 下载次数: 357)

SAM_6922.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7-6 23:42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7-6 23:15
6 U/ z' _; P. j1 c) W5 L姚江南来过了" @' p8 r8 p9 K( S* B
   我关心这里的小孩子在什么地方读书?宗亲们告诉我,过去要翻山越岭几公里去村 ...
( r0 n0 F; d5 R$ \
    村庄过去的老房子,都是就地取材用的是“干打垒”的泥土屋,条件好一点的用石灰粉刷了外墙。现在,年轻人在外面赚了钱,纷纷盖起了洋房,鸟枪换成炮了。夏天来这里避暑真是一个好去处。

SAM_6919.jpg (356.59 KB, 下载次数: 355)

SAM_6919.jpg

SAM_6933.jpg (272.79 KB, 下载次数: 342)

SAM_6933.jpg

SAM_6956.jpg (189.81 KB, 下载次数: 338)

SAM_6956.jpg

SAM_6957.jpg (339.02 KB, 下载次数: 316)

SAM_6957.jpg

SAM_6958.jpg (323.21 KB, 下载次数: 356)

SAM_6958.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7-7 00:12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7-6 23:42+ u. _4 w& ]5 d: i! \$ }8 L
村庄过去的老房子,都是就地取材用的是“干打垒”的泥土屋,条件好一点的用石灰粉刷了外墙。现在,年 ...

3 \( |2 \3 O# y% `  a+ ?# H   我离开梁坊的时候,村庄里辈分最高的80多岁的老宗亲欣财老执意要送我到车前。我抢拍了他挥手的镜头。

SAM_6970.jpg (205.78 KB, 下载次数: 325)

SAM_6970.jpg

SAM_6967.jpg (221.93 KB, 下载次数: 368)

SAM_6967.jpg

SAM_6968.jpg (182.06 KB, 下载次数: 380)

SAM_6968.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7-7 00:18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7-7 00:22 编辑 - n4 y& N: N" g' P& h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7-7 00:12
6 O/ d" p1 b' Q# z- r0 Q我离开梁坊的时候,村庄里辈分最高的80多岁的老宗亲欣财老执意要送我到车前。我抢拍了他挥手的镜头。
; A$ F7 M; |( b+ M1 ~8 X

6 ~" E* I9 v9 w% G+ Z# w) D   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房子旁边的一棵桃树。。。她可是咱们姚家的图腾之树啊!

SAM_6931.jpg (548.33 KB, 下载次数: 349)

SAM_6931.jpg

作者: 彭城姚其瑞    时间: 2014-7-7 11:41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7-7 00:12
- z; p$ t" m. W& W- E7 d, @) y我离开梁坊的时候,村庄里辈分最高的80多岁的老宗亲欣财老执意要送我到车前。我抢拍了他挥手的镜头。
+ I4 ?0 }5 S. m: ?
翻看绍弦宗亲的此篇帖子,如诗如画,令人心驰神往,敏慧的独到目光,不加修饰的原生态配图,细腻而不奢华的文字描述似乎象一位岁月老人娓娓动听的讲述着这支姚族繁延生息的历史,象一幅生动的写意画,读后令人回味无穷,咀嚼着您所表达的浓浓乡情.亲情感同身受,有欣然亦有些许的伤楚,特别是看到80多岁的欣财老宗亲对您挥身道别的那幅定格照,不禁心头一紧,止不住潸然泪下,看似普通的一张照片却浓缩着道不尽的绵绵亲情,这饱含深情的一挥手不正是姚族承前启后数千年历史的精髓吗?那大山里的醇厚,那历久弥坚的姚族情怀令我感慨万端!
; I8 @8 ?0 F, k0 s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7-7 11:51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7-8 17:53 编辑
  `* a5 B. Y% H& o4 Q( y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7-7 00:18
- P0 r. H" h5 c9 G2 ?' w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房子旁边的一棵桃树。。。她可是咱们姚家的图腾之树啊!

* a" i' S" ?+ P9 E6 R
' b& y' G! E! d7 d+ W( G, ]3 _     精诚团结的典范
% Z; H9 T- b4 v; r   与我同行的宗亲叫桃善,父母把姚姓图腾的“桃”镶嵌在孩子的名字当中,桃善从此与“桃”相伴终生。
' G; p) S6 C' i' m   我一直称呼桃善老弟为“桃芽哩”,在宜春土话当中,是一种亲切的话语。4 {8 Q) e0 c* s
   “桃芽哩”是宜春下浦姚,是安福正雅公的后裔,再追溯祖籍,族谱记载也是灵源姚。3 @$ Q' U# M8 t8 S. X0 l, w
    据“桃芽哩”介绍,温汤平远姚与宜春下浦姚,虽然不同一支,但是一个姚字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情同一家。红白喜事都会互相宴请。让我感动的是山上的红仕宗亲一家人,30年前来到下浦,下浦的姚家人不仅分了土地给他们,并且帮助他们建了房子,使红仕一家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好日子。现在红仕一家成了联系山上与山下宗亲的纽带,姚家人相处在一起,不分彼此,其乐融融。. ^. M7 u; r: `' s
   “ 桃芽哩”说,城市扩建把下浦的祠堂拆除了,现在城里已经没有土地可以建祠堂了。他有一个愿望,希望把祠堂建到温汤的梁坊来。" U9 b; }) E) P' t: D% U
   我说,好主意。如果成功,这将是我知道的位于江西海拔最高“姚氏祠堂。”, E4 n+ p0 o  j& V
   这是姚家人精彩的一幕,更是姚家人精诚团结的典范!
6 B: c1 x' X! G) |$ Y   祝愿“桃芽哩”心想事成!5 ?' b* G- U* q) A9 s( g. o) d
. m7 Q- t7 L5 V( K0 ~1 u. x8 E, t/ q. P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7-7 12:23
彭城姚其瑞 发表于 2014-7-7 11:417 o/ ?/ m: C* h) k
翻看绍弦宗亲的此篇帖子,如诗如画,令人心驰神往,敏慧的独到目光,不加修饰的原生态配图,细腻而不奢华 ...

5 [  v6 m; I' Q   谢谢其瑞宗亲的关注与点评。% c8 \+ F+ m. r! ?+ C
   这个村子的姚家人历史上是艰辛的,我还会在下文中提及。
  A( c8 G3 S$ D/ N( O- b* U   我先发几张照片给你看一看。我与“桃芽哩”是在阳光灿烂的时候离开村庄的。当我们翻过了山顶,从明月山上突然出现的阴云密布成集,顿时天空忽明忽暗,与先前的白云蓝天,搅合在一起。这种景致只有在一定的海拔高度才能看到的。. G" e8 |: i3 T7 ^

SAM_6983.jpg (99.41 KB, 下载次数: 308)

SAM_6983.jpg

SAM_6980.jpg (136.68 KB, 下载次数: 350)

SAM_6980.jpg

SAM_6981.jpg (108.69 KB, 下载次数: 333)

SAM_6981.jpg

SAM_6982.jpg (72.51 KB, 下载次数: 341)

SAM_6982.jpg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7-7 13:09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7-7 11:51* y4 i- R4 x9 v
精诚团结的典范 8 y$ P- p2 x) @! r
   与我同行的宗亲叫桃善,父母把姚姓图腾的“桃”镶嵌在孩子的名字当中,桃善 ...

; Y  T. ]* s8 Y
4 ~& g" P7 [9 o- w6 e4 n    温汤(宜春市温汤镇水口村梁坊小组)平远姚始迁祖是谁?什么时候来的?有自己独立修谱吗?在梁坊有祠堂吗?红仕是士字辈吗?    宜春下浦姚,是安福正雅公的后裔。再追溯祖籍,族谱记载也是灵源姚。下浦姚有族谱?有辈字?下浦姚是彦国公后吗?1 D1 V9 _7 a. H
    常听说正雅公。姚峰将许多支江西姚氏都归为正雅公派(我知道其中新干阳团姚氏等,并非正雅公派、也不是姚崇公派)正雅公是何时人?是什么人?与彦国公是什么关系?萍乡那个祠堂(萍乡姚会时姚道信领着去拜访的)是正雅公派的祠堂吗?2 d$ T9 r* _* L

- O# i5 U, c7 S
* H, k( w& q% b! Y$ w5 g/ n

6 M. ]' e8 o  Q: \
9 M9 Q9 h( O2 t) y+ R3 |
   
* E/ H9 v6 c) n( w' Z" B7 Q) a/ G9 H) [3 a- Y1 k+ h9 t/ }, P; g

& K$ i% v! M+ s6 I/ k( N3 e" ~8 N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7-7 15:28
pszyyao 发表于 2014-7-7 13:09
: e$ x: z4 n1 a温汤(宜春市温汤镇水口村梁坊小组)平远姚始迁祖是谁?什么时候来的?有自己独立修谱吗?在梁坊有 ...
5 H+ v0 s, o7 Z  H0 k4 [

; {$ _  W2 {2 e! f3 _) Z5 l答钟尧老:
  K$ L7 m  w3 z/ L2 w: J   1:梁坊这一支平远姚是从万载过来的,开始定居在古庙,就在梁坊翻过几座山的周围。目前还有部分宗亲散居在古庙附近的地方。清朝时,集中了大部分到梁坊定居来的,没有建祠堂。他们是平远的标准字派“卿士若尹良。。。”。因为他们确认无疑是平远姚,谱系清晰,我没有追问下去看他们的家谱。这次没有见到懂谱的振安宗亲,上个月与他在一起吃过饭。红仕是振安的亲叔叔,“士”字辈,振安是“若”字辈。温汤这边的发祖叫“富臣”,是“臣”这一辈来到宜春的。据了解从“臣”到现在普遍用了八九个字,我推测他们来宜春应该在250年左右。
% e  r- @7 o2 K7 l7 C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7-7 16:21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7-7 16:51 编辑
0 l9 b% W; h/ x( e( [$ ?4 G4 U: ]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7-7 15:28
# K; M) Y, T; m7 k答钟尧老:
4 I9 r1 d! N( j. ]3 {% V   1:梁坊这一支平远姚是从万载过来的,开始定居在古庙,就在梁坊翻过几座山的周围。目 ...
' O3 h1 ?6 T" W  B. m$ J

1 B( w. X3 Q* B2,宜春下浦现有宗亲3000左右,发祖叫存贵公。元朝由泰和迁宜春,在宜春的东门做生意,购了上窑之地,发展了一大支后裔。) C: T! I% y& D
   下浦姚家的谱,我是认真看过的。他们是安福正雅公的后裔,在泰和呆的时间不长,没有留下痕迹。/ s& |: i0 c/ M0 N8 h# ^" r
   姚正雅【850~919】唐朝人,安福县志上有记载,县官。安福是江西18个古县之一,历史文化厚重。正雅公的墓在现在安福县城几公里城外的大汾,已经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g6 _; I! e5 L    安福县地方志的姚义兴老先生是【安福县志】的主编,我与他进行了多次交流。正雅公谱系记载正雅公的父亲叫姚勖,筠州刺史。筠州就是瑞州,今高安。: l% t6 w6 M3 {8 X4 |
    我在江西图书馆没有找到姚勖做筠州刺史的记载。而姚崇的后裔也没有来筠州当刺史的经历。可见,后人修谱时在这里移花接木了。) x! y9 E- L2 b. J- F6 y1 I
    正雅公来自瑞州灵源,【谱上记作 零源 】,灵,繁体字为,霊。瑞州只有一个姚家人集聚地即新昌灵源,没有第二个相同字、音的地名。
/ Z7 ~; E( Z8 I% @  I    彦国公【584~666】大于正雅公276岁。虽然都出于灵源,但是双方都没有确切的记录。所以,我们不能否定或者肯定他们有关系。' a' `% c8 w/ I! F" O2 Q, n
    灵源芳里谱系说自己的发祖宋朝人姚尚忠公是整个灵源姚氏的发祖,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他们把现在居住在灵源人数最多的几个村庄的发祖说成了整个灵源姚的发祖,既是没有道理,也是没有依据的。我们外出的灵源姚比他们早了几百年,原原本本。芳里谱系也曾经说自己是姚崇后裔,几个方面都没有在姚崇谱系中找到依据,来证明他们是姚崇的后裔。现在再没有听到他们说自己是姚崇后裔的声音了。
2 T/ I' d) v  G) W/ w1 R; P. x9 g% Q, k7 r" [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7-7 16:36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7-7 16:52 编辑 0 Q4 v1 z9 L# o, A# j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7-7 16:21& i! z/ g$ d& ]6 |7 T
2,宜春下浦现有宗亲3000左右,发祖叫存贵公。元朝由泰和迁宜春,在宜春的东门做生意,购了上窑之地,发 ...
2 S  q, w. H, C/ o

/ Y. k$ u3 U6 Z6 f5 s* L# J& [3,萍乡有20多支姚,道信老他们理得一清二楚。最大的一支是萍北的这一支,7000多人。萍乡会议期间就是到了萍北的祠堂。萍北姚不是正雅公的后裔。
; C5 H4 J4 b7 k% i( ~2 o* `  姚峰宗亲过去在不同场合说,江西百分之九十是姚崇后裔。道信老说他是“胡扯”!他自己也没有搞明白自己的祖籍到底是哪里?他曾经说自己是安福正雅公的后裔,我亲自听到安福几个懂谱的宗亲否定了,说是没有依据。: z  k; E7 O' p7 x, \# ?% L5 Z, a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7-7 18:29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7-7 16:21
3 X: R6 t3 r2 c- A2,宜春下浦现有宗亲3000左右,发祖叫存贵公。元朝由泰和迁宜春,在宜春的东门做生意,购了上窑之地, ...
, Q- d, B' G- z% v8 i8 J
       谢谢你逐一详细说明。. l: d) `3 N" @9 I" n8 V
       姚勖是姚崇的玄孙。“我们的族谱”、“河南姚氏”族谱和新唐书都不见筠州刺史的记载,都有“偁公子,累迁谏议大夫。的记载。
: d% {% Y$ a6 m- k3 F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7-7 18:46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7-7 16:217 M3 F' p: `$ Y4 E
2,宜春下浦现有宗亲3000左右,发祖叫存贵公。元朝由泰和迁宜春,在宜春的东门做生意,购了上窑之地, ...
/ j* I. a" w  q
   姚正雅(850-919)唐朝人,安福县志上有记载,县官。安福是江西18个古县之一,历史文化厚重。正雅公的墓在现在安福县城几公里城外的大汾,已经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 }2 t' D0 h( Y" i: m( e: e' z% c& O$ b1 V$ a, P( M% O
    安福县地方志的姚义兴老先生是《安福县志》的主编,我与他进行了多次交流。正雅公谱系记载正雅公的父亲叫姚勖,筠州刺史。筠州就是瑞州,今高安。—— “河南姚氏”谱载姚勖有三子,其中不见正雅公。5 d; G0 b4 X) |/ K+ h, R  h% n" \
    正雅公来自瑞州灵源,【谱上记作 零源 】,灵,繁体字为,霊。瑞州只有一个姚家人集聚地即新昌灵源,没有第二个相同字、音的地名。——“零源”为什么是“霊源”呢?一讲灵源,我就联系上彦国公。好在我问了,不然将正雅公当为彦国公后就糟糕
6 z2 h! F3 b8 p" C/ Z: U5 I    彦国公(584-666)大于正雅公276岁。
$ H! b  P* B  R$ v2 O9 S3 P% b
作者: 姚雄生    时间: 2014-7-8 00:11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7-6 22:00: S1 T2 T' M7 T8 |
谢谢雄生兄的邀请!有机会一定来平远拜访您。
- Y1 f7 K1 @4 C5 ]    我家住南昌,在宜春学习、工作了20年。
; |, l1 J# J2 U; v4 ?. R0 i
  谢谢绍弦兄的电话提醒 把电话号码修改了,把弟的号码留下有空电话聊聊
作者: 姚维侃    时间: 2014-7-8 11:13
一棵树,一处祠堂选址,一经绍弦宗亲专业的目光扫描,就总有让人获益的喜悦。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7-8 21:44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7-8 21:55 编辑
0 n* o4 X' a* j- c6 W
姚维侃 发表于 2014-7-8 11:13% o) U, a! A. z2 s2 g
一棵树,一处祠堂选址,一经绍弦宗亲专业的目光扫描,就总有让人获益的喜悦。

2 L7 m) [- |- ^, W# S0 B2 a
9 Q3 H- e! O* ^+ [$ e* G     谢谢维侃兄的关注!
- }2 ?8 }5 j7 ?' g- e. M     我此行得到了杜牧【山行】的灵感与启发,我在拟题目时,曾经拟”白云生处有人家“,后来感觉到梁坊海拔大约500米,显然没有达到”白云“产生的高度。但是,说’白云深处有人家‘也是说得过去的。于是,推敲了一下,用了”白云深处有人家“合适一些。
: t2 k; ^' ?0 z3 K/ m" y, W     我在下山的时候,听说那二棵大枫树下面住的就是咱们姚家人,还特意停车拍了一张照片。虽然现在不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季节。当时,一阵乌云压来,宛如黄昏。确实是”停车坐爱枫林晚“了。我所以停车驻足,因为这是二棵姚家的枫树。
; J2 C  Y& {$ R. E/ Y. [

SAM_6985.jpg (142.72 KB, 下载次数: 340)

SAM_6985.jpg

作者: 姚紫洪    时间: 2014-7-8 21:54
山青水秀,风景优美。是古时生存繁衍的好地方!
作者: 姚先登    时间: 2014-7-9 00:19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4-7-9 00:25 编辑
, @* w) c3 Q+ k& e, n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7-8 21:44
; d0 [0 }5 A1 w2 H谢谢维侃兄的关注!
& G' p# [$ {( Y7 Z9 ?" u1 y     我此行得到了杜牧【山行】的灵感与启发,我在拟题目时,曾经拟”白云生 ...
  K( V/ @/ A7 l3 x2 A# L# t

7 C( m! B2 i  j1 X这“白云深处”的我姚族人家,生活在这样美丽的环境里,真好!恰似仙境一般啊!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7-9 15:24
姚先登 发表于 2014-7-9 00:19: b" ?' P) g( {$ b
这“白云深处”的我姚族人家,生活在这样美丽的环境里,真好!恰似仙境一般啊!

: e# S3 M2 Y4 a( [! {5 O教授说得好。再发一张“白云深处有人家”的照片,这里也有咱们姚家人住在里面。

SAM_6973.jpg (229 KB, 下载次数: 329)

SAM_6973.jpg

作者: 姚先登    时间: 2014-7-9 15:37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7-9 15:24) J, p' G$ D0 R( H9 V; @
教授说得好。再发一张“白云深处有人家”的照片,这里也有咱们姚家人住在里面。

+ C2 c/ R! T$ z6 i) j从周围环境以及茂密的植被来看,此处应该是一块风水宝地。. g% c% f. D' R7 |& K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7-10 00:09
姚先登 发表于 2014-7-9 15:37
$ Z+ G  L3 k* e从周围环境以及茂密的植被来看,此处应该是一块风水宝地。
/ W" I# U6 z$ k, i8 G
    整个中国的地名当中,以“春”命名的有“长春”、“伊春”,其实,长春也好,伊春也罢,春天在东北逗留的时间都不长。# }8 |( ~: B3 h8 J
    宜春才是名副其实“春天之城”,这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一条秀江穿城而过。是个宜人宜居、风景秀丽的小城。- N8 [6 n0 P3 [5 W
    唐朝的大文豪韩愈曾经在宜春呆过,留下了“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的诗句来赞美宜春.唐朝的另外一个诗人韦庄更是接了宜春的地气,他在一首诗里把宜春的老百姓具有艺术修养、重视文化教育的氛围概括成,“家家生计只琴书,一郡清风似鲁儒”。
& T& N0 A5 O0 J/ t' k    欢迎先登教授及各位宗亲来宜春休闲、旅游。, \6 k/ Z, x% n1 |) Z% n
    发一张照片给大家看一看,这一家农家酒店就是咱们姚家的宗亲开的。2 Q0 l: @& @0 b

SAM_6984.jpg (152.37 KB, 下载次数: 334)

SAM_6984.jpg

作者: 姚先登    时间: 2014-7-10 07:16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4-7-10 07:20 编辑
0 A% l! h, p! B9 A! s4 d' ]  c" K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7-10 00:09
& \! @# Z# l$ x- e整个中国的地名当中,以“春”命名的有“长春”、“伊春”,其实,长春也好,伊春也罢,春天在东北逗 ...
  ]) ?/ c2 y0 `1 f# H# G
6 R+ p; K, \3 ^4 \
谢谢绍弦弟的邀请!这仙境一般的宜春,这么令人向往的好地方,当然盼望有一天真的能够到那里去休闲、旅游,去体验那里的神仙一般的感受!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7-10 23:20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7-11 08:21 编辑
0 |, F) x3 g6 ]0 {6 `' h) A! b
姚先登 发表于 2014-7-10 07:16
# b0 u5 m" e+ E+ o/ \谢谢绍弦弟的邀请!这仙境一般的宜春,这么令人向往的好地方,当然盼望有一天真的能够到那里去休闲、旅 ...
; P  V0 w. w; G0 f$ a0 S* W
- y! @. ]& q7 P' w
   宜春的“禅茶”其实就是高山绿茶,海拔已经够高的,又生长在这样的坡度上,根本不需要施农药。! a/ |/ E* ~2 j

SAM_6976.jpg (286.5 KB, 下载次数: 354)

SAM_6976.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7-11 13:04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7-11 13:09 编辑 8 d3 ?+ b. O6 ^- i* w6 j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7-10 23:20
* h4 E7 B1 c3 z5 g( K5 Y5 a4 Q宜春的“禅茶”其实就是高山绿茶,海拔已经够高的,又生长在这样的坡度上,根本不需要施农
6 ?3 O- m" N) X( d# r! L
再回头看看“梯田”* |# q/ l% \6 Q

SAM_6913.jpg (313.1 KB, 下载次数: 342)

SAM_6913.jpg

SAM_6935.jpg (251.21 KB, 下载次数: 350)

SAM_6935.jpg

SAM_6952.jpg (407.17 KB, 下载次数: 392)

SAM_6952.jpg

SAM_6971.jpg (147.93 KB, 下载次数: 360)

SAM_6971.jpg

SAM_6972.jpg (263.09 KB, 下载次数: 392)

SAM_6972.jpg

作者: topled8    时间: 2014-7-11 13:05
人间仙境!人杰地灵!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7-11 13:17
topled8 发表于 2014-7-11 13:05
8 J( [4 _% E+ x2 r+ `人间仙境!人杰地灵!

5 r$ y# n; K2 r    欢迎你来江西!欢迎你来宜春!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7-12 12:16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7-12 15:29 编辑 . o1 Q6 ]3 ^% O5 g0 c4 i! S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7-11 13:17. w' L# E2 X" L$ P* I8 v" k' K
欢迎你来江西!欢迎你来宜春!

. C1 `4 u: ?$ }: Z# n! c" g, s: y$ |$ E4 V* g: X
   推测平远姚迁徙到赣西的原因$ J& z) {  O/ L% s; L+ h
   众所周知,广东平远是客家人的聚集地。那么,万载到宜春的这一支平远姚是什么原因离开平远而到赣西地区来的?
/ D" Q; j5 y0 l' x    整个赣西地区的客家人集中在赣西地区的铜鼓和万载,尤其是以铜鼓为中心。; C; p5 ~+ w. q/ @; d. [) s
    客家人在语言、风俗、及生活习惯都与当地土著人大有区别。在当地人看来,客家人勤劳,吃得苦;团结互助,喜欢抱成团。" E/ h4 A  P9 o5 W+ Y* U( v/ k
    易耕种,交通方便的地方都被土著人占领了。偏远的地方就让客家人去开垦了。客家人如果没有勤劳的特质,是很难在相对艰难的环境中生存的。2 U5 V8 T# o2 ]5 ]! v" V0 ?
    宜春地方志中记载,从明朝开始就有从福建的闽西,广东的梅州、兴宁等地区的客家人候鸟一样,来到赣西砍伐毛竹,被称为“棚民”。当其时,毛竹是赣西山区主要的大宗资源。用来造纸,不仅可以给万载附近地区传统的鞭炮产业提供原材料。而且,土纸作为大宗商品外销各地,一直是宜春山区传统的产业。
, b' R3 {0 E9 I* U0 F7 U8 Z    毛竹,学名叫孟宗竹,楠竹。在广袤的赣西山区随处可见。不需要太多的管理,它就能够根连根,漫山遍野。毛竹速生,有“留三去四”的特点。四年以后的毛竹,你不去砍伐,它自己也会开裂。年幼刚刚发芽的毛竹,可以制成“笋干”。现在依然把这种用石灰浸泡压榨成型的“笋干”叫着“闽笋”。懂文化的人就知道,这是福建人首创的杰作,现在依然保留这种叫法。: X* h, F! m4 G. U! N5 T
   客家人与土著的争斗,在地方志上多有记载。“棚民”抗税的“起义”,经常发生,最大的一次,曾经引向附近十个县,斗争之激烈可见一斑。0 I5 @7 U! V. i/ a
   整体上说,历史上的客家人是因为“毛竹”来到赣西的。但是,咱们平远的这一支姚家人是不是也是这样随着大流,背井离乡来到这里。然后留在这里,生根发芽。我没有得到确切的证明,只能是推测了。0 ^0 B0 x5 a9 y* m
   从我接触的宜春温汤的平远姚家人来观察,他们已经不会说客家人的语言了。他们把“捱”已经完全说成宜春口语的“我”了,已经融入到宜春人的语言及生活的大环境当中去了。* o2 D9 e$ M, w0 Z+ a; [
    4 N9 J# Q: |. C  w/ a9 d# Y

作者: 姚先登    时间: 2014-7-12 13:31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4-7-12 13:37 编辑 2 _: t3 A- c6 n1 C- q4 h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7-12 12:16
7 U! z# I$ S/ W% v1 J- X推测平远姚迁徙到赣西的原因8 K; w7 G+ }+ k$ W
   众所周知,广东平远是客家人的聚集地。那么,万载到宜春的这一支平 ...
* }& L% |: e, ?8 k  _7 k
; B$ ], u9 K+ R
谢谢绍弦弟!就如同听着美丽的故事一样,欣赏着您的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字资料,和一组组美丽而珍贵的图片,不知不觉中就增长了知识,同时又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作者: 彩云之南(姚良文)    时间: 2014-7-12 15:31
       好一幅田园美景,姚家人选择了的地方,绍弦宗亲的身临把我带入了其境!
作者: 姚士俊    时间: 2014-7-12 22:58
彩云之南(姚良文) 发表于 2014-7-12 15:31
* \) ?/ ~! x: F2 i0 f好一幅田园美景,姚家人选择了的地方,绍弦宗亲的身临把我带入了其境!

4 \+ A# L1 p* L) D! W& ~真乃人间仙境,世外桃源呀!
! Z: F  \$ t, o$ K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7-13 19:05
彩云之南(姚良文) 发表于 2014-7-12 15:31
+ L/ \* q" {3 ^7 g7 r9 W" M/ O% n好一幅田园美景,姚家人选择了的地方,绍弦宗亲的身临把我带入了其境!

6 L* u. q% s6 \7 v7 s* I. b# @   谢谢彩云之南。谢谢仕俊宗亲的关注。
% [1 z0 E4 g1 f0 ?0 E, A   良文的家乡也是山清水秀的,我看过你发的许多图片,非常美!" S: _' A% b% b4 ^' ]# {8 T

作者: 姚先登    时间: 2014-7-14 10:56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4-7-14 10:59 编辑 : B4 v- s4 u  {. @% H, o8 p# y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7-13 19:051 T& Y% Z! u! K2 I
谢谢彩云之南。谢谢仕俊宗亲的关注。; N3 L* \: w# R5 Q" G9 }
   良文的家乡也是山清水秀的,我看过你发的许多图片,非常美! ...
1 G; j+ G8 d. H% t/ M! u
/ m( y# x6 k! Z  H5 r, n' P% a' n
盼望着、等待着……盼望着绍弦弟继续讲述宜春那美丽动人的姚家故事,等待着绍弦弟继续上传姚家那山清水秀的宜春图片……
' j1 e5 A% s8 ?2 x7 Y' n( \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7-14 15:08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7-12 12:16) f3 j5 G: v: H
推测平远姚迁徙到赣西的原因
; V0 y- U) x2 s0 V: S& i   众所周知,广东平远是客家人的聚集地。那么,万载到宜春的这一支平 ...
7 Z  r: B- W/ C6 L# `: o
                因为不知宜春温汤平远姚的房派,故不能判断这一平远姚的迁徙过程和路线。可能不是直接从广东平远来的,而是在江西省内辗转而来。广西昭平平远姚,是从江西去的。
8 @0 V9 l; l( t9 q, D9 g% q7 A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7-14 20:01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7-14 20:03 编辑 ' `& e2 z7 W8 t9 {8 w! x
pszyyao 发表于 2014-7-14 15:08; P- l7 \% Y! E  S
因为不知宜春温汤平远姚的房派,故不能判断这一平远姚的迁徙过程和路线。可能不是直接从 ...
, i# O: }. |" R3 M6 d# Q
& @, u, W8 z3 a2 B  k
   我没有接触过万载的宗亲,故不能讲明白这支平远姚是什么时间来到万载的。
, p9 n7 P3 I. z! j1 f, A7 F0 {   温汤的振安宗亲是懂谱的,也非常热衷宗族的事业。他给我讲了他寻找到广西平乐县这支姚的故事。1 J7 E* p- s% F* L+ P' M
   2001年,振安从万载的家谱上看到一支与温汤这一支比较亲近的分支去了广西平乐,他下决心想寻找回来。他先是通过114,联系到派出所,正好这个派出所的民警非常热心,这样就与平乐的这一支联系上了。据说,这一支主要集聚在桥亭,开枝散叶到了桂林、柳州附近,现有宗亲上了千人。这是否就是您上面所说的广西昭平一支,我就不得而知了。4 F+ ?6 h' [3 d
   振安告诉我,从万载去广西的这一支,是清朝嘉庆年间离开江西的,谱系清晰。( i$ F5 F) D, G+ i& r2 t+ l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7-14 22:15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7-14 20:01
; [5 ~1 C6 s% }& G+ s; i我没有接触过万载的宗亲,故不能讲明白这支平远姚是什么时间来到万载的。$ v! u7 R8 L# a1 J
   温汤的振安宗亲是懂谱 ...
6 b; ~* H( V. u
               平远姚,广西平乐是一支,族人姚良旺,有多部族谱,熟悉平远姚历史,参加了萍乡姚会;广西昭平是另一支,族人姚增佳,编了新族谱《中华姚氏广西昭平支族谱》,也参加了萍乡姚会。因为我也参加了萍乡姚会,所以这两位我都接触过,都认识。9 d; A7 ~+ O& Z6 @3 H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7-15 18:04
pszyyao 发表于 2014-7-14 22:15
  Q6 S, x" t7 S' L8 @0 ~/ q平远姚,广西平乐是一支,族人姚良旺,有多部族谱,熟悉平远姚历史,参加了萍乡姚会;广 ...
1 |. G$ M3 h, M0 p. B; Z
   原来如此!你们在萍乡会议时间就有过交流,难怪您对二支万载出去的平远姚如数家珍,这么熟悉。0 n/ H# S- f8 M! h
   说到万载,我就多说几句。' X" T" t- d" G
   历史上,万载在宜春乃至江西都是非常富庶之地。前面我介绍了万载盛产土纸与鞭炮,还有一个大宗的产业是夏布,当时甚至是全国的主要产区之一。另外,从元代开始出产的百合,一直是贡品。百合在中药里面也是一味常用并且用量比较大的品种。4 H' |! ?( B( E0 I" |) v9 @
    于是,民谣上有了“金丰城银万载”的美誉。
3 z0 q& ~" g# n: U* ]0 V: N* R    历史上万载经济上的一场浩劫,来自“太平天国起义”,当这群来自广西的太平军,一路猛打猛攻,阴差阳错地来到万载喘息。突然发现万载竟然是一个富得流油的地方,在这里筹集军款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后来,我看到一个资料介绍,来自江西万载的财力保障,为太平军攻下南京立下了汗马功劳。1 X! `$ f2 j4 Z7 G' ]- ~& r
    我的一个老领导,姓王,祖籍广东兴宁,客家人。正是在太平天国时期,离开万载,躲进了明月山区。他老家就在梁坊翻过几座山的新坊,那一带都是客家人,也是生活在一片毛竹丛生的丘陵地域,但是已经听不到他们语言当中特有的客家方言的韵味了。% t/ \5 q$ {6 z* o/ N) z; a
  
" D/ v! D" s0 p" g% S6 v/ s4 X
作者: 彩云之南(姚良文)    时间: 2014-7-17 22:10
本帖最后由 彩云之南(姚良文) 于 2014-7-17 22:14 编辑
* d/ n; K, J, f4 ]7 ?2 S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7-13 19:05! F* B0 y! v9 n, i8 Y
谢谢彩云之南。谢谢仕俊宗亲的关注。
8 i/ m" T1 {( I- {. Z   良文的家乡也是山清水秀的,我看过你发的许多图片,非常美! ...

3 Q( W. t5 w% g, h! z+ [! n; O
) R0 X3 N) V- l' b: X; ~9 D/ n6 Q我们这里山高水大、竹林多、野味好
* [6 `: T1 T6 s0 |0 R+ }  C+ G+ ?5 B& i* \
) G0 J, l$ t: n+ V
7 h$ ~4 f2 @% H; |9 K

作者: 姚紫洪    时间: 2014-7-27 16:09
彩云之南(姚良文) 发表于 2014-7-17 22:10
& v9 ~( o4 p% e! D  V; ?  E我们这里山高水大、竹林多、野味好

) x' m! H* a& G美丽乡村!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11-23 19:25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11-23 19:31 编辑
3 x2 Q4 u' w8 n7 z: B) m
姚紫洪 发表于 2014-7-27 16:094 d2 {- T  E0 A6 y
美丽乡村!

/ {; q& Y% X7 [: h# a. \3 V4 T0 y$ f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乡村是美丽的,尤其在有姚家人的乡村。
8 e9 v6 t; m3 H' o' V' _5 h, G3 m     一个月以后,我再一次来到了这个“白云深处有人家”的平远姚家的村庄。翻过了这座高山,我来到了明月山的东大门。在一个叫古庙的小村庄里,发现了我几十年前就心仪已久的美景。, P, j5 ]) l5 f; l! @4 w, X. z6 @
    还是我小时候,我就看见过宜春的著名的几颗硕大银杏树的照片,可是不知道确切的方位。
; ^1 a: `# ~! Q/ ?$ L0 l    我与桃善老弟原本是来山上休一下闲,听说在这个几十户易姓人的村落,仅仅有一户姚家人,我们只是想来打一下讲。【即唠嗑】。无意当中结果发现了这个景致。
' Y. j7 v9 [" Z) R8 K; y1 C

SAM_8660.jpg (65.92 KB, 下载次数: 328)

SAM_8660.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11-23 19:30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11-23 19:25
9 u* a% y& t( H; o: W- H,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乡村是美丽的,尤其在有姚家人的乡村。! g' \' B* d1 Q( d; k2 b
     一个月以后,我再一次来 ...

1 a, q0 j$ _0 _( g  V7 e: W! g    明月山的东大门,我是去过的。没有想到的是,公路的改道,把这个著名的景致绕了一个湾。难怪我几次都擦肩而过了。& [9 I" |3 g5 ?$ O, o2 `
    这是竹林下的老路。7 ]* E5 s8 W2 |! c. Q

SAM_8665.jpg (140.68 KB, 下载次数: 335)

SAM_8665.jpg

SAM_8661.jpg (131.62 KB, 下载次数: 362)

SAM_8661.jpg

SAM_8662.jpg (124.86 KB, 下载次数: 319)

SAM_8662.jpg

SAM_8663.jpg (102.78 KB, 下载次数: 343)

SAM_8663.jpg

SAM_8664.jpg (122.96 KB, 下载次数: 322)

SAM_8664.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11-23 19:40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11-23 19:30/ a7 [) a( C: [, M0 [: J. c$ P
明月山的东大门,我是去过的。没有想到的是,公路的改道,把这个著名的景致绕了一个湾。难怪我几次都 ...

& ?+ C+ F, K4 \0 \7 @; y" W2 ]    交通方便了,山里搞起了农家乐,这里成了避暑山庄。夏天来这里住宿几天,神仙一样。

SAM_8696.jpg (43.35 KB, 下载次数: 313)

SAM_8696.jpg

SAM_8673.jpg (94.36 KB, 下载次数: 349)

SAM_8673.jpg

SAM_8674.jpg (84.99 KB, 下载次数: 331)

SAM_8674.jpg

SAM_8684.jpg (117.45 KB, 下载次数: 318)

SAM_8684.jpg

SAM_8685.jpg (74.38 KB, 下载次数: 310)

SAM_8685.jpg

SAM_8686.jpg (50.74 KB, 下载次数: 328)

SAM_8686.jpg

SAM_8687.jpg (50.19 KB, 下载次数: 312)

SAM_8687.jpg

SAM_8688.jpg (84.49 KB, 下载次数: 362)

SAM_8688.jpg

SAM_8689.jpg (59.73 KB, 下载次数: 312)

SAM_8689.jpg

SAM_8690.jpg (48.69 KB, 下载次数: 334)

SAM_8690.jpg

SAM_8692.jpg (59.29 KB, 下载次数: 320)

SAM_8692.jpg

SAM_8693.jpg (54.82 KB, 下载次数: 317)

SAM_8693.jpg

SAM_8694.jpg (58.62 KB, 下载次数: 339)

SAM_8694.jpg

SAM_8695.jpg (49.42 KB, 下载次数: 310)

SAM_8695.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11-23 19:50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11-23 19:52 编辑
) W: r  q5 i4 Y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11-23 19:40
3 l" R' R; w+ j, n3 |/ k9 p交通方便了,山里搞起了农家乐,这里成了避暑山庄。夏天来这里住宿几天,神仙一样。

6 ?  a! N, N& o6 c5 S# [% r$ D6 W9 M! w3 r7 j7 W# p8 z
   无法说得清楚这几棵银杏树有多少树龄了,估计是上了千年。

SAM_8683.jpg (104.69 KB, 下载次数: 372)

SAM_8683.jpg

SAM_8677.jpg (137.9 KB, 下载次数: 397)

SAM_8677.jpg

SAM_8678.jpg (118.4 KB, 下载次数: 408)

SAM_8678.jpg

SAM_8679.jpg (114.64 KB, 下载次数: 396)

SAM_8679.jpg

SAM_8680.jpg (97.84 KB, 下载次数: 388)

SAM_8680.jpg

SAM_8681.jpg (144.53 KB, 下载次数: 367)

SAM_8681.jpg

SAM_8682.jpg (96.78 KB, 下载次数: 368)

SAM_8682.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11-23 19:57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11-23 19:506 B. Z1 T2 ~1 D, y
无法说得清楚这几棵银杏树有多少树龄了,估计是上了千年。

* G- W+ e( W+ _0 x3 ]* D9 O      几棵银杏树的上方30米的地方,我还见到了一棵红豆杉,应该也是几百年了树龄了。

SAM_8675.jpg (140.26 KB, 下载次数: 385)

SAM_8675.jpg

SAM_8676.jpg (158.65 KB, 下载次数: 407)

SAM_8676.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11-24 11:10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11-24 11:27 编辑
) T; G" ], Z6 U) q3 J0 w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11-23 19:57
6 e3 w/ {+ U3 {" H3 `: w几棵银杏树的上方30米的地方,我还见到了一棵红豆杉,应该也是几百年了树龄了。

2 Z4 Q% Z4 L# i: q( M2 W: ~5 ]7 @/ u; `5 p7 i  J
    银杏树与红豆杉为什么可以相邻的共同和谐生活在几乎相同的地方?原来它们都是喜阴的树木。我沿着树的下方探寻,果不其然,不出30米,一条小溪的故道就在眼前。一口古井的旁边,破旧的水车依然可见。据说,20年前,山里的村民靠的就是这台水车舂米。

SAM_8668.jpg (131.44 KB, 下载次数: 364)

SAM_8668.jpg

SAM_8666.jpg (135.94 KB, 下载次数: 376)

SAM_8666.jpg

SAM_8667.jpg (128.13 KB, 下载次数: 378)

SAM_8667.jpg

作者: 姚紫洪    时间: 2014-11-24 11:21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11-24 11:10
) Z) m4 F% {. J" w- l! t银杏树与红豆杉为什么可以相邻地共同和谐的生活在几乎相同的地方?原来它们都是喜阴的树木。我沿着 ...
( D* u- h- F: \* j
很美,但有些东东如不抢救就没有了,如水车。
作者: 南昌姚公瑞    时间: 2014-11-25 14:28
古老的物品,苍老的面孔,真让人心酸了!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11-26 13:43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11-26 13:57 编辑 ; }: K! k6 Z& A0 S) P, Y# _
姚紫洪 发表于 2014-11-24 11:21
" H9 l! f8 `( e5 T$ d3 [) F很美,但有些东东如不抢救就没有了,如水车。

& j' T1 I6 I  H+ _/ o
6 L9 d+ D) e4 ?% d* ^9 }/ G% M# C     我担心的不仅仅是水车,我担心是那几棵上了千年的树!2 \* Q, K) l2 Y+ C2 e; B1 n
     我了解到,这个村落来到这里的时间仅仅是三百多年。显然,这些树不是他们的祖先种下的。
4 Z2 U2 P5 C7 M( W3 O     大自然总是以它们的特有的语言及方式告诉我们一些知识与道理。在以百万年以前的时间,这里发生了一次冰川的运动。巨大的花岗岩于是发生了断裂,明月山上的来水顺延这条断裂顺流而下。百万年当中的一个偶然的时间,几只不知名的小鸟偶然吞吃了银杏与红豆杉的种子,在这里拉下了它们的粪便,它们自己并不知道,粪便里面包含的种子正好遇到了巨石旁边的泥土。种子、泥土、水分偶然在这里相会了。发芽、长大,根系顺延这条断裂带,深深地吸取水分中的养分。最终才长成了我们面前的参天大树。
- k3 W. x) o4 L  l% r- |    一个多么伟大的生命!
  a- g! b# X0 L$ i* y    可是,乡村旅游的开发,改变了水的流向。也许,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里,人们看不出来树的变化。但是,再长的时间就不好说了。5 A0 |" x7 m9 H4 D3 o6 q( ]4 N' U+ O
    我不是杞人,但是我忧天。我已经向当地的居民讲清楚了生态变化的厉害关系。适当的机会,我还会向有关部门呼吁。保护古树不仅仅是挂一块牌子的事情,必须有专业的人士采取专业的措施。* u  Q5 o/ t: J5 l

作者: 姚紫洪    时间: 2014-11-26 13:48
“保护古树不仅仅是挂一块牌子的事情,必须有专业的人士采取专业的措施。”确实如此!9 d( k9 d) D* \4 N- Q* N! A! P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11-26 13:52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11-26 13:54 编辑
: M7 e) A5 z% w
姚紫洪 发表于 2014-11-26 13:48( m, T4 c$ g. L/ d" V- E
“保护古树不仅仅是挂一块牌子的事情,必须有专业的人士采取专业的措施。”确实如此!

$ L% s  |, X. D. V
- g1 M* g3 Q- v9 P' l& d; |巨石旁边的参天大树,我为生命讴歌!
作者: 南昌姚公瑞    时间: 2014-11-27 13:42
生命伟大!生命奇迹!生命纪录!生命真谛!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