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关于中秋节,宗亲您知道多少?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先登    时间: 2014-9-6 21:18
标题: 关于中秋节,宗亲您知道多少?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4-9-6 21:48 编辑 3 F# a9 S. F5 R1 Q

$ J1 _' g. `: g9 C  g1 ~# q中秋节的来历、习俗、传说【转帖】
* O2 W4 r" y& U5 \/ ~      8 J5 L# k! ^+ w' `  o- f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1 }3 k; m, z9 m1 {$ [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1 {: ]& k3 p& M1 K7 q
      

2 a; P3 `) W) p: z0 k4 ^( W' H3 r; |9 i* T. F' ?0 @% c8 c
        中秋节的来历    来源:光明日报- S  i/ s2 t+ I
% U& z* N& u2 ]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团圆节月夕、仲秋节、八月节等。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众说不一,据专家考证,在中国传统的四大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当中,中秋节形成较晚。不过,与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中秋也有着悠久的源头,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敬月习俗和秋祀活动。
9 Y! w; {7 `3 K+ ?+ j5 p' ^% v+ @2 f, y& o  G6 B9 S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礼俗,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农历八月中旬,又是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因此,后来祭月的成分便逐渐为赏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渐褪去,而这一节庆活动却延续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 g. f' K& F- I& S- l& ]" H, ~% @* O. Z7 [4 b/ \! r  }
  在中秋节的演变过程中,古老的礼俗与众多神话传说中华传统文化中其他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重要节庆。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围绕着月宫的一系列神话,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它们给月宫挂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秘绚丽的光环,使之充满浪漫色彩。唐代中秋赏月宴饮之俗已颇为盛行。从流传下来的众多描写中秋的诗句中,可以看到当时已把嫦娥奔月等神话与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了。唐朝初年,中秋节可能已成为固定的节日。不过,当时中秋节似乎还是以赏月和玩月为主,还没有在民间广泛流行。
! @* N1 r! \2 e- Z; x7 q( h+ o) h
  中秋节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间盛行应是宋代的事情。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赏月、吃月饼、赏桂、观潮等节庆活动蔚然成风。明清时期,中秋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准备瓜果月饼,“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饼必须是圆的,瓜果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纸,上面绘有月神玉兔捣药等图案。祭月后将月光纸焚烧,所供的果饼分给家中的每个成员。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人们互相馈赠月饼表达良好祝愿,很多人家还要设宴赏月,一片佳节盛况。
! f/ B" z5 g) A7 n
: q, G- k( s! C4 v3 Z9 P" D: w! B  明清以来,中秋节日益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仅全国各地,甚至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东南亚等地逐渐传播开来。在赏月、吃月饼等活动的基础上,各地还逐渐发展出“卖兔儿爷”、“树中秋”、“舞火龙”、“走月亮”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使得中秋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具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更加迷人。9 {4 H& I% {" n: A2 E" ^2 ^

/ r: Y6 {- S+ ?2 a. y     中秋节习俗
9 N/ g) Z- |  H) u; z4 L3 L' B& e/ s

/ v& |' S) U- T% u  围绕着中秋节,自古以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其中既有各地普遍接受的流行风俗,也有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习俗。
4 ^) P& i, h! h, Y
6 ^3 p4 P( L) ?8 W7 x: K  吃月饼4 U# l2 N0 O" [& U" \

& |0 B. m& L& E; Y: ]1 ^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粽子元宵节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据说唐朝时期已经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但是月饼作为食品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则是宋代的事情。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南宋文学家周密在《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的名称。传说元末,人们还利用月饼来传递反元信息,说明当时月饼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对制作月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明清时期,饼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一位清朝文人形容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和现在的月饼已颇为相近了。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更加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还分成平式、苏式、广式、台式等不同风味。月饼作为吉祥、团圆的象征,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吃月饼和送月饼的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 _' I* c- t0 ~9 B' u

2 T6 G5 f# R+ H4 Y. ?+ w- h6 {/ L  赏月
  |3 ~1 \3 X) f4 X  W0 e; }% G- h+ O+ B6 E* |
  我国自古就有祭月和赏月的习俗。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 P" R% O9 t" E, r0 o% A5 N$ g# }
. U$ y' i5 o3 x) A' F- c3 x) t1 c  除了赏月和吃月饼之外,不同地区的人们也都根据自己的地域传统和社会风情来欢庆中秋,形成了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不同的中秋风俗。如南方许多地区盛行中秋赏桂和观潮老北京流行玩兔儿爷,此外还有广州的树中秋、安徽一带的烧塔、香港的舞火龙等等,很多少数民族也有跳月、拜月等中秋习俗,这些活动大大丰富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
1 r! Q/ T2 k, I7 a9 ?9 a
8 h7 z7 b/ h- g  T; g     中秋节的传说
4 I5 P. S3 [$ V# r5 l- X: d8 d3 o  a6 A5 `8 |1 |
  嫦娥奔月
8 R& O& Q4 X8 ]) n' \
. Z; [  u- V( m& t6 Q9 k3 \8 y# R  “嫦娥奔月”是最引人入胜月宫之谜。嫦娥奔月的故事有着不同的文本。早期的记载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是说后羿西王母处要来不死之药,嫦娥偷吃了这颗灵药,成了仙,却被罚变成丑陋的蟾蜍在月宫捣不死之药。后来这个故事逐渐演化出许多优美婉转的新情节,如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一气射下九个太阳,人们因此得以安居乐业。不料,被射落的九个太阳皆是天帝之子,天帝便恼怒地将后羿和妻子嫦娥贬入凡间。西王母同情后羿的遭遇,就把长生不老药送给他。后来心术不正的逢蒙趁后羿率众外出狩猎之机,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对手,当机立断将药一口吞下。随后,嫦娥就轻飘飘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后羿回家后思念妻子,就在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妻子。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有些地方传说中秋节就是这样形成的。8 u2 k6 M- T2 {& w. S- p; H: a

! p, b- d/ i$ i% W& Y- }5 u  吴刚伐桂
" f+ ?4 ~7 r$ j2 K3 u1 s6 l1 X5 p, b0 P! L6 N) }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倒。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天界后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一说他学仙不够专心,天帝为锤炼他的心志,罚他砍桂树,并允诺如果砍倒,即可成仙。于是吴刚便在清冷的月宫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砍下去。
1 R  K" _$ ~# Q6 C" B. \5 B4 r
" ]) H2 t: q0 Y9 w  玉兔捣药
) b5 h+ O4 v+ g8 r. q' T# [1 n$ h/ W8 P% r& F/ r1 W' w
  “玉兔捣药”原是道教掌故之一。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只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服用这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古代文人写诗作词,也常常以玉兔象征月亮。- q5 S9 @( R3 O
0 `* {5 |- W9 {. u1 m$ Q4 E8 A' g
  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 K, ]; n" v( R# }  V5 @* d7 t/ h. `) ~- h% P/ ?
  元朝末年,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反抗。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军师刘伯温想出一条妙计,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  U% p4 n/ D1 @0 L& k, u( W
+ a4 y( V. Q. q8 X* F* A4 Q2 m
  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起义成功后,朱元璋高兴地传下口谕,每年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用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C9 x8 f4 G: R8 d

+ Q, @0 W3 r  Y9 L2 P) z7 I! r, ^% X# C5 \/ R0 B1 f3 _

" t2 h% O5 E! H- ^* n1 r' ~/ W
7 S) n: [# p* c2 Z. d0 w$ b* x0 ?3 E

作者: 姚玉莲    时间: 2014-9-6 23:19
这些资料当中多数都听说过,只是了解的没有这么系统。有时间我可以再给补充一些有关的内容,呵呵。。。* Y4 U. J* o* a: c/ p6 Q3 j/ w) `8 e

作者: 姚玉杰    时间: 2014-9-7 00:27
姚玉莲 发表于 2014-9-6 23:19) h/ f' N9 k  ^- B
这些资料当中多数都听说过,只是了解的没有这么系统。有时间我可以再给补充一些有关的内容,呵呵。。。

- G: _% T) o3 R) ~. F0 n) A提前祝姚网宗亲们,中秋佳节愉快!* I2 j/ w" R+ s# X+ U4 g0 u9 j

作者: 姚宗豪    时间: 2014-9-7 00:37
姚玉莲 发表于 2014-9-6 23:19
  z4 Y) S9 L% y" J; {这些资料当中多数都听说过,只是了解的没有这么系统。有时间我可以再给补充一些有关的内容,呵呵。。。
& D" j: Z1 n; R3 V! ]  Q4 S
小时候,中秋节吃月饼,是最记忆犹新最感兴趣的事,嘿嘿。。。。。3 k3 v) w* e) O6 A( o3 j

作者: 山东姚宗旭    时间: 2014-9-7 01:02
本帖最后由 山东姚宗旭 于 2014-9-7 01:03 编辑
8 u# h- U  d6 t  z" z
姚宗豪 发表于 2014-9-7 00:37. v& v* d+ e' i6 t* G1 H
小时候,中秋节吃月饼,是最记忆犹新最感兴趣的事,嘿嘿。。。。。

. f0 l$ u0 M) \+ `现在过中秋节,特别是在晚上赏月的时候,吃月饼应该说仍然是一项重要内容,而且以后也是改不掉的吧。  J4 `% M4 r, R- u: i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4-9-7 13:37
http://www.12319.com/zhongqiujie/?stra=!u59DA!u5C0F!u5E73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