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姚衮公讨论”之二:“汉武帝时龙骧将军姚衮公”欠缺本源 [打印本页]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9-10 20:39
标题: “姚衮公讨论”之二:“汉武帝时龙骧将军姚衮公”欠缺本源
本帖最后由 卧龙姚建中 于 2014-9-11 12:57 编辑
“汉武帝时龙骧将军姚衮公”欠缺本源
奉“汉武帝时龙骧将军姚衮公”为一世祖的姚氏,对姚衮公的记载都嫌太简单。寿县隐贤姚氏宗谱和贵池姚氏族谱算是比较详细的,也只是这样简单记载:
始祖
一世衮公 姚出有虞舜王姚墟 子孙因氏焉 传至衮 西汉武帝时为龙骧将军
(见 《寿县隐贤姚氏宗谱》P117)
一世衮公 按,我姚氏出自有虞,舜生姚墟,子孙因氏焉。至西汉曰衮,孝武帝时为龙骧将军。
(见 《贵池姚氏族谱》“江叔坡绵潭”敬述“贵池姚氏源流述”)
谱志之学宋而后兴,贵池姚姓始修谱志于元至顺庚午即公元1330年。即以远古难考,慨自汉而后始能斑斑可考,乃以汉龙骧将军姚衮为一世。《汉书》载衮为妫汭人。妫汭今之豫南。衮子定封武列侯,见《史记》。
(见 《贵池姚氏族谱》 啸月(姚永昌)“贵池姚氏源流” )
一位多支姚氏始祖的姚衮公,一位显赫的龙骧将军姚衮公,却没有行实,没有列传,没有更多记载,实在是怪事;不知姚衮公的父祖曾高,也不知从哪里来;以“远古难考”掩蔽之,远离家谱之道。“远古难考”,再远也远不过虞舜重华姚公,舜帝也有父瞽叟母握登,生于姚墟。
铜陵姚维侃说:“我这里有我族全套七修谱,惟见有一篇东坡苏轼题的《姚衮公赞》:“貌修气勇 西汉驰名 有虞之后 龙骧将军”(我曾上传过姚网)。在“表”的衮公名字旁有小注:“西汉孝武时龙骧将军”。其余如姚衮公的行状、传、像等阙如,我亦曾在百度中多方查阅,未能有关于姚衮的生平、事迹。”
——没有像而有苏东坡题的赞。区区四句寻常十六字,难以说得清是苏东坡还是苏西坡题,难以说得清是题汉龙骧将军姚衮公还是题晋龙骧将军姚弋仲公。况且,“贵池姚姓始修谱志于元至顺庚午即公元1330年”,为什么有宋苏东坡题的赞呢?
贵池姚永昌说:“《汉书》载衮为妫汭人。妫汭今之豫南。衮子定封武列侯,见《史记》”——这是姚永昌虚妄之说!《汉书》什么地方“载衮为妫汭人”?《史记》哪一本纪、世家或列传载“衮子定封武列侯”?
——贵池姚永昌不如铜陵姚维侃实事求是,后者承认:姚衮其人,目前不能从史书上找到依据。
一世衮公,或“汉武帝时龙骧将军姚衮公”,究竟姓什么?
别笑话我这样严肃的询问!
(1)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14-9-10 22:16
龙骧将军是中国古代武职官名。
中国古代武职官名,主要见于南北朝时期。
最初,晋武帝谋伐吴,因吴童谣“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之语,所以拜益州刺史王濬为龙骧将军,使造船备战。龙骧之号始此,南北朝时开始广泛沿置,苻坚、姚苌皆曾受此名号。地位高下不一,北魏、北齐均第三品,南朝梁有将军号二百四十以上,龙骧叙次在一百七十以后,远较西晋初置时低。隋代以后无。 小说《三国演义》中关羽之子关兴曾任此职。
另见于三国初年,也就是东汉建安年间。这个时期北方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并起。袁绍、曹操、吕布、刘备、韩遂、马腾纷纷登场。 长江以北是一片战乱。孙坚以长沙太守起,后他的大儿子孙策从刘表处借兵进取江东(长江以南地区)。这个时代环境下。197年汉龙骧将军汪文和避乱渡江南迁,孙策授其为会稽令,遂居于歙县,为徽州汪氏一世祖。其十四世孙汪华生有九子,后裔在境内分布最广,故人称"黟歙之人,十姓九汪,皆华之后"。这是现在为止最早的关于龙骧将军——这一职位名号的记载。云长之子关兴、晋武帝拜封的王浚以及淝水大战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苻坚有此称号,当然也是后话。
作者: 河南姚树江 时间: 2014-9-10 23:42
或许是此龙骧将军衮公职位低而无传呢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9-11 06:24
很好的资料。
讨论之三将谈“汉不设龙骧将军,晋始设”——“最初,晋武帝谋伐吴,因吴童谣“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之语,所以拜益州刺史王濬为龙骧将军,使造船备战。龙骧之号始此,南北朝时开始广泛沿置,苻坚、姚苌皆曾受此名号”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9-11 06:32
龙骧将军职位不算低,讨论之三将谈“汉不设龙骧将军,晋始设”。"汉武帝时龙骧将军姚衮公"去掉帽子龙骧将军,怎么可能有传呢!
“最初,晋武帝谋伐吴,因吴童谣“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之语,所以拜益州刺史王濬为龙骧将军,使造船备战。龙骧之号始此,南北朝时开始广泛沿置,苻坚、姚苌皆曾受此名号”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9-11 11:06
一世衮公,或“汉武帝时龙骧将军姚衮公”,究竟姓什么?
别笑话我这样的严肃询问!
请记住:舜帝之子均,夏封于虞,故称虞均;又封于商,也称商均。此后,我姚姓便历虞-妫-陈(胡)-田-王等等变化,到了汉武帝时,我姚姓主流上或表面上是田,田齐王田建的裔孙。请读我已公布的“虞舜姚姓百世世系简表” (也是万年姚、或[唐]思廉公派世系表),摘录第六十四世(田)昌~第七十五世姚信(姚敷之子)等世系为表1列于下。
表1 虞舜姚姓百世世系简表{摘录,汉-(三国)吴时段}
第六十四世
昌 疾祐子。女为景帝后,生武帝。
留 疾祚子。
第六十五世
蚡 昌长子,武帝时封武安侯,太尉,六月癸己为丞相
胜 昌次子,以盖国封靖侯。
牟 留子。以子贵封大司农。
第六十六世
梧 蚡之子。武安侯。元朔三年坐衣襜,榆入宫廷中,不敬,国除。
偃 胜子。靖侯。元鼎五年,坐□(□=酉+守,同“酬”或“醻”)金,国除。
延年 字子宾。牟长子。昭帝朝以材战略给事大将军,光后拜大司农。坐罪耻入狱,自刎而死。
第六十七世渊 大司农(延年)子。见父被收,即逃吴兴郡而改姓妫,卜居于霅溪之崖。
第六十八世徵 吴兴有归安县,与妫同音,父渊以为合。
第六十九世平 徵之子。汉冀州刺史,通京房易。始复姓姚氏,为吴兴起家之祖。
第七十世姚丰 平之子。新莽篡汉求舜后,封代睦侯。
第七十一世恢 避莽乱,与父丰复归吴兴而家焉。
第七十二世显 恢之子。隐居不仕,钓於箬川,号箬泉醉翁。
第七十三世奕 显子,西陵县长。
第七十四世敷 奕子,武骑帝侍。复改姓姚,居吴兴武康。
第七十五世
膺 敷长子,字彦和,累官至少府
信 敷次子,吴选曹尚书。
表1时段人物包括姚平、、姚敷、姚信等姚姓标杆人物和吴兴姚人物,很能说明问题。因为姚衮公派姚氏谱,把姚平列为“汉武帝时龙骧将军姚衮公”的五世孙,特用表1,以资对照,以资识别,以便说明问题。
在上表中,第六十四世昌~第六十六世梧、偃、延年(姚平之曾祖父),其实都姓田,其时在汉景帝-汉武帝-汉昭帝之时。请注意第六十四世(田)昌,其女是景帝皇后,生汉武帝。
所谓“汉武帝时龙骧将军姚衮公”,应是与田昌同时代或早于田昌的人。因此要问:姚衮公是姓田还是姓姚?
请读读我已公布的“虞舜姚姓彦国公派百世世系简表”;在汉初,彦国公的先祖都是姓田:田横—田椿—田坚(“复祖姓为姚”)。
姚衮公是例外,姓姚不姓田吗?理论上,姚衮公在汉初有姓姚的可能,可惜姚衮公派姚氏没有说出根源。
综上所述云:“汉武帝时龙骧将军姚衮公”欠缺本源!
(2-完)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