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②,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③,日以笃谨,匪有解④。; ~# I% E0 d3 I! E
6 |* Z) N/ S r. k
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淦雷泽⑤,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⑥,就时于负夏⑦。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⑧。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⑨。5 {+ Y& g& V, Z
①麓:山脚。②分职:名分、职务。③奋庸:奋发建功。庸,功业,功劳。美:使……美,有发扬光大的意思。④相:辅佐。⑤稽首:叩头。⑥播时:播种。时通“莳”,种植。⑦五品:即五伦。⑧敬敷:仔细认真地施行。敷,布,施。⑨宽:宽厚。一说:宽即缓,意思是要慢慢地进行。⑩猾:侵扰。(11)寇贼:抢劫杀人。奸轨:内外作恶。奸,在内作恶;轨,通“宄”(guǐ,轨),在外作恶。(12)服:《正义》引孔安国曰:“服,从也。言得轻重之中正也。”(13)三就:分就三处施刑,大罪在原野,次罪在市朝,同族人犯罪送交甸师氏(掌田事职贡之官)施刑。(14)五流有度:指流放而言,流放的远近要有规定。《正义》引孔安国曰:“五刑之流,各有所居也。”(15)五度三居:流放的远近分为三等。《集解》引马融曰:“君不忍刑,宥之以远,五等之差亦有三等之居:大罪投四裔,次九州之外,次中国(国都)之外。”(16)工:指各种工匠。(17)上下:指山原之上和低洼之地。(18)朕虞:虞,是管理山泽的官名。朕,为第一人称代词。《会注考证》引梁玉绳说:“书上所云朕虞,舜自言之也,此连文为官名,非。”认为“朕”字为后人从《汉书》误补。(19)谐:合适。“汝谐”,你适合做此事。一说“谐”,和谐,配合得好,“汝谐”是说你们互相配合吧。(20)三礼:指祭天、祭地、祭鬼三种礼仪。(21)夙(sù,速)夜:早晚。(22)直:正直。静絜:肃穆而清洁。(23)稚子:指天子及公卿大夫的子弟。(24)栗:通“慄”,战慄,这里指严厉,让人敬畏。(25)虐:凶暴。(26)简:简约,简捷。(27)“诗言意”四句:说的是诗、歌和音乐的社会作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诗是用来言志,即表达内心感情的;歌是咏唱诗的,即用延长音节来强化诗所表达的内容;歌要有音乐来配合,而乐声要以音律为准使之和谐。长言,指延长诗的音节。《尚书·尧典》作“永言”,“永”也是长的意思,也可讲作“咏”,《说文》“詠”(咏)字徐灏注笺:“詠之言永也,长声而歌之。”声,指乐声。律,音律。和声,使乐声和谐。(28)八音:我国古代乐器的统称。指金(如钟、镈[bó,搏])、石(如磬、编钟)、土(如埙[xūn,薰]、缶[fǒu,否])、革(如鼓、鼗[tiáo,条])、丝(如琴、瑟)、木(如柷[chù,触],敔[yǔ,语])、匏(如笙、竽)、竹(如箫、管)等八类。(29)夺:侵扰,干扰。伦:伦次,次序。(30)拊(fǔ,抚):拍,轻击。(31)畏忌:憎恶。谗说:诬陷他人的言论。殄(tiǎn,舔)伪:灭绝道德的行为。伪,通“为”。《尚书·尧典》作“行”。(32)出入:指传达命令,报告下情。(33)信:真实不虚。(34)绌:通“黜”,贬退。陟(zhì,制):提升,提拔。(35)众功:各种事情。(36)分北(bèi,背):分离,分解。“北”,同“背”。
9 ]0 P" M. r8 X2 \0 Z
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①:皋陶为大理,平②,民各伏得其实③;伯夷主礼,上下咸让;垂主工师,百工致功④;益主虞,山泽辟⑤;弃主稷,百谷时茂;契主司徒,百姓亲和;龙主宾客,远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违⑥;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⑦,不失厥宜⑧。方五千里。至于荒服⑨。南抚交阯、北发,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⑩。于时禹乃兴《九招》之乐(11),致异物(12),凤皇来翔(13)。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 c$ E, x( [, {7 k _( |
①厥(jué,决):其,他的,他们的。②平:指断狱公平。③伏:佩服,信服。得其实:指断案符合实情。④致功:意思是做出成绩。⑤辟:开发,利用。⑥“十二牧”句:《正义》:“禹九州之民无敢辟违舜十二牧也。”“辟违”,违背,违抗。“辟”同“避”。“避”违”同义。⑦职:赋税,贡品。⑧不失厥宜:意思是没有不合规定的。《尚书·禹贡》记载禹“任土作贡”,意思是根据土地肥瘠情况,规定各地贡物。参看《夏本纪》。⑨荒服:古代五服之一,指离王畿二千五百里(一说四千五百里)的地方。⑩戴:拥戴,这里有称颂的意思。(11)《九招(shào,绍)》:也写作“九韶”,古乐曲名。《吕氏春秋·古乐》有帝喾命咸黑作《九招》、舜命质修《九招》以及后来殷汤命伊尹修《九招》之说。此处说为禹所作。《索隐》:招音韶,即舜乐《箫韶》。九成(乐曲终止一次叫一成),故曰《九招》。”(12)致异物:招来了祥瑞的珍奇之物。(13)凤皇:即凤凰。
①夔夔(kuí,葵):和顺恭敬的样子。②“封弟”句:《正义》引《帝王纪》云:“舜弟象封于有鼻。”③豫:通“预”,事先。④“尧子”二句:《正义》引《括地志》云:“定州唐县,尧后所封;宁州虞城县,舜后所封也。”⑤奉先祀:继承祖先的祭祀。⑥服其服:穿他们自己家族的服饰。⑦礼乐如之:礼乐按自己家族的传统。古代王朝改易,要一并改变服色和礼乐,夏禹不要唐、虞两族的人改变礼乐服色,以示特殊尊重。⑧弗臣:不以为臣,不把他们当臣下看待。) J4 s2 N. F: L( K; W( Z
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①,以章明德②。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③,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 x5 _) q7 Y5 Y E# x+ ?% k
4 Y" |! n8 [8 w. r0 T; N' d
①同姓:同出一姓,都是少典氏的后代。国号:指封为诸侯时各有不同的名号。②章:彰明。明德:光明的德行。③别氏:另分出氏。上古“氏”与“姓”不同,姓为族号,氏本为姓的分支,由于各分支散居各地,子孙繁衍,各分支的“氏”就成了新的族号。战国以后姓氏合一,通称为姓。. ~5 s* i6 m4 e6 x
; `8 ?, }5 X, ~
太史公曰①:学者多称五帝,尚矣②。然《尚书》独载尧以来③;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④,荐绅先生难言之⑤。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⑥,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⑦,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⑧。予观《春秋》、《国语》⑨,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⑩,顾弟弗深考(11),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12),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13)。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14)。余并论次(15),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黄帝,是少典部族的子孙,姓公孙名叫轩辕。他一生下来,就很有灵性,出生不久就会说话,幼年时聪明机敏,长大后诚实勤奋,成年以后见闻广博,对事物看得清楚。& d0 j0 \3 ^, z( S
轩辕时代,神农氏的后代已经衰败,各诸侯互相攻战,残害百姓,而神农氏没有力量征讨他们。于是轩辕就习兵练武,去征讨那些不来朝贡的诸侯,各诸侯这才都来归从。而蚩尤在各诸侯中最为凶暴,没有人能去征讨他。炎帝想进攻欺压诸侯,诸侯都来归从轩辕。于是轩辕修行德业,整顿军旅,研究四时节气变化,种植五谷,安抚民众,丈量四方的土地,训练熊、罴、貔(pí,皮)、貅(xiū,休)、?(chū,初)、虎等猛兽,跟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战,先后打了几仗,才征服炎帝,如愿得胜。蚩尤发动叛乱,不听从黄帝之命。于是黄帝征调诸侯的军队,在涿鹿郊野与蚩尤作战,终于擒获并杀死了他。这样,诸侯都尊奉轩辕做天子,取代了神农氏,这就是黄帝。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就前去征讨,平定一个地方之后就离去,一路上劈山开道,从来没有在哪儿安宁地居住过。% _& ~1 L1 s6 g! k+ I0 L
黄帝往东到过东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往西到过空桐,登上了鸡头山。往南到过长江,登上了熊山、湘山。往北驱逐了荤粥(xūnyù,薰玉)部族,来到釜山与诸侯合验了符契,就在逐鹿山的山脚下建起了都邑。黄帝四处迁徙,没有固定的住处,带兵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设置军营以自卫。黄帝所封官职都用云来命名,军队号称云师。他设置了左右大监,由他们督察各诸侯国。这时,万国安定,因此,自古以来,祭祀鬼神山川的要数黄帝时最多。黄帝获得上天赐给的宝鼎,于是观测太阳的运行,用占卜用的蓍(shī,师)草推算历法,预知节气日辰。他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治理民众。黄帝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推测阴阳的变化,讲解生死的道理,论述存与亡的原因,按照季节播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蚕虫,测定日月星辰以定历法,收取土石金玉以供民用,身心耳目,饱受辛劳,有节度地使用水、火、木材及各种财物。他做天子有土这种属性的祥瑞征兆,土色黄,所以号称黄帝。
2 y2 ]" k5 n9 m/ b) Z y8 u, P" I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建立自已姓氏的有十四人。
4 N7 c7 W1 y+ |* ^' R9 L% B
黄帝居住在轩辕山,娶西陵国的女儿为妻,这就是嫘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有两个儿子,他们的后代都领有天下:一个叫玄嚣,也就是青阳,青阳被封为诸侯,降居在江水;另一个叫昌意,也被封为诸侯,降居在若水。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儿,名叫昌仆,生下高阳,高阳有圣人的品德。黄帝死后,埋葬在桥山,他的孙子,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即帝位,这就是颛顼帝。
6 S. ^% ]3 m0 }; d z" w
颛顼帝高阳,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他沉静稳练而有机谋,通达而知事理。他养殖各种庄稼牲畜以充分利用地力,推算四时节令以顺应自然,依顺鬼神以制定礼义,理顺四时五行之气以教化万民,洁净身心以祭祀鬼神。他往北到过幽陵,往南到过交阯,往西到过流沙,往东到过蟠木。各种动物植物,大神小神,凡是日月照临的地方,全都平定了,没有不归服的。
颛顼帝生的儿子叫穷蝉。颛顼死后,玄嚣的孙子高辛即位,这就是帝喾。( F* I% C p2 J7 u% G+ R
帝喾高辛,是黄帝的曾孙。高辛的父亲叫?极,?极的父亲叫玄嚣,玄嚣的父亲就是黄帝。玄嚣和?极都没有登上帝位,到高辛时才登上帝位。高辛是颛顼的侄子。
* e7 q- y+ _2 ~% O) G6 h
高辛生来就很有灵气,一出生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他普遍施予恩泽于众人而不及其自身。他耳聪目明,可以了解远处的情况,可以洞察细微的事理。他顺应上天的意旨,了解下民之所急。仁德而且威严,温和而且守信,修养自身,天下归服。他收取土地上的物产,俭节地使用;他抚爱教化万民,把各种有益的事教给他们;他推算日月的运行以定岁时节气,恭敬地迎送日月的出入;他明识鬼神,慎重地加以事奉。他仪表堂堂,道德高尚。他行动合乎时宜,服用如同士人。帝喾治民,像雨水浇灌农田一样不偏不倚,遍及天下,凡是日月照耀的地方,风雨所到的地方,没有人不顺从归服。
" A7 u* q5 i. |+ o& v' _. F& g
帝喾娶陈锋氏的女儿,生下放勋。娶?訾(jūzī,居资)氏的女儿,生下挚。帝喾死后,挚接替帝位。帝挚登位后,没有干出什么政绩,于是弟弟放勋登位。这就是帝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