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太始祖讳舜字重华号有虞氏(图文) [打印本页]

作者: 姚炯桂    时间: 2007-11-5 18:11
标题: 太始祖讳舜字重华号有虞氏(图文)
太始祖舜帝有虞氏传2 Q# c* j. L4 \; g+ R
  太始祖讳舜字重华号有虞氏,华夏上古五大帝王之一,乃轩辕黄帝八世孙,父讳瞽叟,母握登氏,见大虹感而诞生帝于山东省濮城县诸冯之姚圩,得以姚为姓。圣母早丧,父娶继母壬氏,生弟象公,父暴母妒,弟逆而险,常欲杀舜,舜每以巧避之,大杖则走,小杖则受,曲尽孝道,卒成大孝,及长。耕于历山,渔于雷泽,陶于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至邓之圩,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聘于服泽之阳,询以郅治之道,对曰:“执一无失,行微无怠,忠信无倦,聪明睿智守以愚,功被天下守以让,勇力振世守以怯,富有四海守以恭,而天下治矣” 尧贤之,妻以二女伊祁氏:长女娥皇,次女英,并使摄王政,三年,乃禅于舜,都平阳蒲坂(今山西永济县境)。除四凶,进八伯,举八元、八恺,聘七秀士同济其美,作浑天仪以占日月五星七政,祭天地山川岳渎之神,设九官以禹、弃、契、垂、臬陶、益、夷、子龙等分司之,宅百揆,播百谷,敷五教,明五刑,理百艺,治山泽,典三礼,乐教胄,综出纳,封尧子丹朱奉尧祀,宾虞不臣,养国老遮老于上庠下庠,天下晏然大治,五日一风,十日一雨,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庙堂静谥,民无词讼,四野干戈不起,八茺宾服来朝。7 o) B) I, c3 h# |0 j
  帝恭已无为,日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作九韶之乐,而百鸟毕集,凤凰来翔,景星出,庆云兴,百官婆娑拜舞,相和而歌曰:“卿云烂兮,引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八伯咸臣,稽首而进,歌曰:“明明在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帝载歌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顺经,万姓允诚,于予论乐,配天之灵,迁于贤善,莫不咸听,鼓乎鼓之,轩乎舞之,菁华已竭,寒裳去之!”
/ A3 R  g& s+ `  帝以承平日久,廊庙无事,意为群臣诬闭,乃微服南巡,于苍梧零陵之间,道崩晏驾,遗诏禅位禹王,在位六十一载,寿一百一十岁,礼葬九嶷山之阳,圣嗣商均,恭承先命,让禅于禹,封祭于虞,宾之夏禹。
8 @0 i& `- R5 i+ i& U* g  二后闻讯,离平阳,渡黄河,泛长江,浮于洞庭,登于九嶷,临风哀哀大悖,香痕点点,洒竹成斑,乃返湘水而自沉乎,世人于潇湘之滨立庙祀之,称湘灵云,今九嶷有舜陵舜庙,洞庭君山亦有二后陵。! V7 L+ m6 O4 R' Z  \" K0 I4 K  v9 ~$ ~
  孔子曰:“尧舜之君,深仁厚德,功被上苍,万世国范,百王之师!”允矣,斯言也!

舜帝像.jpg (50 KB, 下载次数: 519)

舜帝像.jpg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07-11-5 18:17
阅读上文,参考此帖图片,最能理解我们伟大舜帝的丰功伟业了。+ G' t6 H; o( c$ P& B4 |; g8 ~
9 [, m. x4 }) t- s. g! m
[原创]太始祖舜帝重华公史迹传颂5 Z( d! I  o& U7 u; Y! o; t! D
http://www.yaogens.com/bbs/read.php?fid=2&tid=622&u=1
作者: 姚炯桂    时间: 2007-11-6 08:38
呵呵,我已看过,我就是看了图文帖后才从老资料中找到这份的,因部份字迹不是很清楚,所以在录入时可能存在差异!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08-2-17 09:35
感谢Yao8701提供的图片!

舜帝.jpg (115 KB, 下载次数: 413)

舜帝.jpg

作者: 云飞    时间: 2009-3-28 13:52
帝 舜
作者: 云飞    时间: 2009-3-28 13:53
Re:太始祖讳舜字重华号有虞氏(图文)

38681.jpg (5 KB, 下载次数: 344)

38681.jpg

作者: 云飞    时间: 2009-3-28 14:18
有没有研究历史的,考证一下太始祖讳舜的出生地是在那里及生辰!联系舜的后裔 如田姓,舜姓,王姓等 可否考虑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在菏泽举行祭祀大典!!!!!!!!!
作者: 姚寒松    时间: 2009-3-30 10:24
孔子曰:“尧舜之君,深仁厚德,功被上苍,万世国范,百王之师!”允矣,斯言也!
作者: 姚公瑞    时间: 2009-5-29 21:20
太始祖舜帝-你就是我们海内外姚氏人永远的精神力量象征!是中国人心中的“孙中山”!美国人心中的“华盛顿”!
作者: 姚寒松    时间: 2009-5-31 23:06

+ J# C" z& E  k3 S) r2 ], p: a3 E“冀州”“历山”“雷泽”“蒲坂”* ?1 y# {' k' ?+ ]  ]' ^9 h" H
这些地名现如今在什么地方?8 E3 K- y. L* K/ \0 p
是哪里?

作者: 姚公瑞    时间: 2009-6-1 05:37
是的,冀州,历山,雷泽,蒲坂,我们对此都十分陌生。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哪儿?
作者: 洛阳姚孝民    时间: 2009-6-23 11:35
拜讀!拜讀!:handshake:handshake
作者: 姚公瑞    时间: 2009-6-23 15:40
目睹舜帝肖像,心中不禁感叹:我们的老祖宗-舜帝真“帅”!
作者: 洛阳姚孝民    时间: 2009-7-7 22:17
再来学习学习!
作者: 姚公瑞    时间: 2009-7-8 00:07
我很怀疑:大家是否都掌握了读谱的知识和技能了?!
作者: 姚炯桂    时间: 2009-9-13 16:42
冀州2 _' N" ?1 }, e! W8 W
      冀州,是大禹治水以后划分的九州之一。九州在先秦著作〈尚书*禹贡〉、〈周礼*职方〉、〈吕氏春秋*有始览〉、〈尔雅*释地〉中均有记载,秦代以前,九州是一种地理区域概念,并没有作为一种行政机构去实行。. _' }  Z3 l. F) _
冀州为九州之首,地域十分广阔。考“冀”字含义,〈说文〉解释为“冀,北方州也,从北异声”。〈“冀”既“希望”和“寄托”之意〉( G/ t' ^' n" \  _4 J
) T, r# N0 Q. t. Q
  《谷梁传》:“郑,同姓之国也,在乎冀州”,顾炎武注:《正义》曰:“冀州者,天下之中州,唐、虞、夏、殷皆都焉。以郑近王畿,故举冀州以为说”;, Q1 x, A0 E( [/ o. t

0 f3 l  n& ^+ X1 N  《日知录·集释卷二》:“尧、舜、禹皆都河北,故曰冀方”;又:“夏之本在安邑。太康畋于洛表,而羿距于河,则冀方之地入于羿也,惟河之东与南为夏所有”;又:“古之天子常居冀州,后人因之,遂以冀州为中国之号”;
% {# K; [; f9 y" F8 C. C6 O# a
+ L. j5 p2 }/ H) p  《书·禹贡》:“冀州既载壶口”。
1 c- R6 L' `+ t. k; y: f% S; {3 ]
, e6 u0 M( J# G0 ^  冀州为九州之首,唐、虞、夏、殷皆都焉,分布的地方就是中华民族最初发源之地,就是河内,指的是山陕间的黄河以东、晋豫间的黄河以北,包括了现在的山西南部(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河南东北部(殷墟安阳),和河北西南角、和山东最西的一部分。这里囊括了华夏族形成过程中所主要活动的地方,尧舜禹时期的中心地带是今黄河以北的山西运城、临汾,夏代主要是在运城、临汾及河南黄河以北部分的西端,而殷商的中心地带是这个区域中黄河以北的东端(安阳),包括河南的东北、河北的西南角以及鲁西的部分与之接壤的地方。这和当时的族源有关,殷商本是炎黄体系外的东夷部落。冀州是上古时的中心地带,因而被奉为九州之首。% ^/ Z7 P; k) _* R

% W. A' ?) q1 o6 _  上古时代因地跨黄河,今辖区分属冀、兖二州。饶、昌、武城、武罗均系境内主要封邑方国。春秋时期多归晋国。战国时代为燕、赵之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属钜鹿郡。汉代属冀州刺史部,先后设有广川国、信都国和安平国,今辖县市区多为此时建置。三国时系魏国冀州域,冀州治自邺始移信都,境内分属安平、博陵、渤海三郡。晋代仍为冀州所辖。隋时,南部属冀州,北部属公元596年所置深州。唐代属河北道。宋初冀州属河北东路,深州属河北西路。元初,观州治所移至县城(今景县城),并于公元1265年复称景州。此后直至明、清,先后为中书省、京师、直隶省所辖,境内仍由冀、深、景三州分领。 - ~" L5 W' ^% {: k+ D5 `  x8 I) ^
  冀州市隶属河北省衡水市,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北距首都300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110公里,辖区总面积918平方公里,东与枣强县(衡水)为邻,南与南宫市、新河县(邢台)接壤,西与宁晋县(邢台)、辛集市(石家庄)相连,北隔衡水湖与桃城区(衡水)相望。辖11个乡镇,412个村,总人口37万人。全境东南部和西北部稍高,东北部较低,海拔高度为21.5至26.5米,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质地适中,土层深厚。市区北郊有北方稀有的平原淡水湖,总面积75平方公里,已被河北省批准为省级湿地保护区。冀州市处于北半球暖温带地区,大陆季风气候特点显著,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暖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寒旱同期,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宜于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12.7℃,最冷月为一月份,平均气温-4.2℃,最热月为7月份,平均气温27.1℃,年降水量平均510.3毫米,历年平均光照时数为2571.2小时,无霜期平均为192天。
作者: 姚炯桂    时间: 2009-9-13 16:54
历山
% Y1 E9 J! P4 h' N) F% N6 K今山东荷泽,舜耕历山遗址 《淮南子》:“舜耕历山”,高诱注:“在济阴成阳”。《水经注》:“雷泽西南十里许小山,孤立峻上,亭亭杰峙,谓之历山,山北有小阜,南属迤泽之东北有陶墟,滨带瓠河也”。《史记正义》:“濮州雷泽县有历山、舜井、又有姚墟,云舜生处也”。《述征记》:“舜所耕陶墟阜连属,滨带瓠河也”。宋罗泌《历山考》:“今濮之雷泽西北十六里,有小山孤立,谓之历山,山北有小阜,属池目之姚墟,邵谧缘之皆记舜耕之所”。又引《苏氏演义》云:“雷泽不闻有二,耕鱼必不相远,即此(濮之历山)为是。”《元史•和尚传》:“历山公,名千努,于元仁宗延佑五年(1319)辞卸官职,退居濮上,筑先圣宴居堂于历山,聚书万卷。创历山书院,出聘曹人范秀做教席,以教育乡里子弟”。濮上,即濮水之上,濮水,在古鄄城境内,现已消失。《山东通志》:“历山,在县(菏泽)东北六十里,上有虞舜庙”;“历山,在州(濮州)东南七十里”;“按《一统志》载,舜耕历山在濮州。”《曹州府志》:“历山在府东北五十里,濮州东南七十里,即虞舜耕处,旧有舜祠。”《濮州志》:“历山在州东南七十里,即虞舜躬耕之处。”清考据学家孙星衍《历山舜帝庙碑铭》:“菏泽县,古济阴郡地,县东北五十里(今鄄城阎什镇)有历山,即舜耕处,亦太甲所葬也。” 6 a1 N0 C: `' W5 e8 d
        今鄄城东南三十里处阎什镇驻地西2公里有村名历山庙,与上述记载大体相当,该村西现有历山庙古遗址一处,庙址南北长77米,东西宽45米,该庙乃为纪念舜耕历山而建,并以此而为村名。由此可以断定,历山庙村附近,古有历山即虞舜躬耕之处。查《濮州志》考古与山川考,古濮州境内原有数山,如历山、箕山、青山、富春山等,皆为土山。舜至今悠悠几千年,鄄城屡受黄河决口之害,境内之泽之山渐被淹没,而历山至元犹存,到明清消失.
作者: 洛阳姚孝民    时间: 2009-9-13 16:55
哈哈真有才!
作者: 姚炯桂    时间: 2009-9-13 17:00
雷泽
1 ]6 G1 o: b$ Y" N. q2 j% [6 j也在山东荷泽, 也叫雷夏泽。故址在山东菏泽市东北。《史记·五帝本纪》载:“舜耕历山,渔雷泽”,即此。北魏时“其陂东西二十余里,南北十五里”。宋代起,黄河经常在曹、濮一带溃决,黄河泥沙不点淤积,湖遂淤涸。
作者: 姚炯桂    时间: 2009-9-13 17:24
蒲坂
  C8 O0 n0 W' A) F4 `5 }' L; S- z今山西省永济,永济古称蒲坂,史为舜都,地处山西省西南端,晋、秦、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总面积1221.06平方公里,全市辖7镇3个街道,人口43万。1994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永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古蒲州城濒临黄河,古为畿辅重镇,曾建中都,是古代全国六大雄城之一。, j5 ^8 a$ c- V& S, i
古称蒲坂,相传为舜帝之都。战国时属于魏国,称蒲邑。秦置蒲坂县,王莽时改蒲城。东汉复名蒲坂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蒲坂县置河东县,大业二年(606年)省蒲坂入河东县。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省河东县入蒲州。清雍正六年(1728年)升为蒲州府,并设附郭永济县,以境内永济渠命名。1912年废府存县,1958年与安邑、解虞、临猗三县合并为运城县(现运城市)。1961年析运城县复置永济县。1994年1月撤县设市,目前隶属于地级运城市.; W, i! V* L1 _3 u  n8 Q8 f9 q0 U
      当时应该也是冀州管,舜帝把他统治的地理范围分为九个州。因为舜帝建都在蒲坂,蒲坂在冀州,全国便以冀州为中心州,然后才是济水与黄河之间的兖州,渤海和泰山之间的青州,渤海、泰山和淮河之间的徐州,淮河和大海之间的扬州,荆山和衡山南面的荆州,荆山和黄河之间的豫州,华山以南和黑水之间的梁州,黑水和西河之间的雍州。九州基本上是以冀州为中心,呈一个扇形分布状态,罗列在黄河周围。
作者: 洛阳姚孝民    时间: 2009-9-17 18:30
真有才!
作者: 姚广南    时间: 2009-10-15 09:59
炯桂 :真有才!冀州,历山,雷泽,蒲坂,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学习了,冀州市隶属河北省衡水市,历山.山东荷泽 , b0 }& e: ]5 a( R! P
,雷泽,山东菏泽市东北,蒲坂 山西省运城市,
作者: 姚公瑞    时间: 2009-10-15 14:00
举行太始祖祭祀大典谈何容易?!
作者: 姚行建    时间: 2010-6-27 23:16
太史祖,我第一次见到图片!真是荣幸。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0-6-27 23:59
作为舜帝的后代,我们都有责任深入地了解太始祖公的丰功伟绩—— 孔子曰:“尧舜之君,深仁厚德,功被上苍,万世国范,百王之师!”:victory:
作者: 姚行建    时间: 2010-6-28 14:29
是的是的,我们都要了解与学习
作者: 洛阳姚孝民    时间: 2010-9-8 19:54
作为舜帝的后代,我们都有责任深入地了解太始祖公的丰功伟绩—— 孔子曰:“尧舜之君,深仁厚德,功被上苍,万世国范,百王之师!”:victory:
. Q  @& a$ e% X6 Q6 _# w- }: i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0-6-27 23:59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0-10-21 17:51
再次学习。谢谢炯桂宗亲提供的珍贵资料,您辛苦了。:handshake
作者: 姚广南    时间: 2010-12-10 17:17
听说这幅对联只有姚家人才可以挂:
  c4 y0 p+ Y* G( R) J历山俊业千秋旺,  }6 [' `2 ~( W6 g
蒲坂家风万代传!! }" ?) t4 o/ t. U% i
横幅就记不了…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0-12-10 18:24
一楼帖中的“至邓之圩”,哪位宗亲能解释一下。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0-12-12 20:14
真正要学到老,用到老了。
作者: 洛阳姚孝民    时间: 2010-12-13 15:58
阅读上文,参考此帖图片,最能理解我们伟大舜帝的丰功伟业了。
作者: 姚建设    时间: 2011-1-12 16:21
这些地名应该能查到的,等有时间了我帮你查查吧
作者: 姚建设    时间: 2011-1-12 16:33
古代冀州:《尔雅·释地》记载:“两河间曰冀”。据考证,两河为古黄河与古辽河。居士引用的“春生两河间”诗句,即出自此典。《禹贡·锥指》对古冀州疆域的解释,为北至阴山,西至太岳,东至辽河,南至大河。" U- z  n4 \* c3 u5 T4 U- B+ S6 U
。《大荒东经》中讲雷泽在吴西,应是吴岳之西。考古学家范三畏先生据此考证,今甘肃平凉地区庄浪桃木山西麓朝那湫即雷泽。另外,庄浪县与伏羲、女娲活动地域古成纪(即静宁县)和大地湾遗址(秦安县)相临;朝那湫有许多神秘之处,如有许多独石散布于周围、人为引水则水位下降、天上无飞鸟、技术人员测量得出没有深度的结论等等。在秦代时祠祀华山以西的七座名山四条大川中,名山有吴岳,名川有朝那,朝那是湫渊的代表,地位与长江、黄河并列,可见朝那之重要。可以肯定的说,雷泽就是朝那湫,也就是现在的关山天池。另外,有几种说法均似不妥。一为太湖说。太湖有震泽之名,而无“雷泽”之称,况且地方也太远。二为晋南蒲泽说。蒲泽在历儿山即吴山之东而不在西,有一雷首山,但山下无泽。而庄浪县朝那渊及吴岳地形,很符合先民生殖崇拜观念对地形地貌的要求。朝那湫主要由大小二湫组成,前湫背靠湫头山,周围平缓开阔,土肥水润。后湫形似弯月,深浅不测。四周林木参天,人迹罕至,实是远古先民举行生殖祭祀的圣地。 1 q9 Z- T$ A# A" k( ?, Q, q# C
雷泽一说是雷水,在今山西永济南,源出雷首山。一说在山东菏泽东北,又名雷夏泽...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1-3-21 12:56
阅读上文,参考此帖图片,最能理解我们伟大舜帝的丰功伟业了。
6 l4 l( g1 [3 k' `( a( H2 m1 n  Z/ d洛阳姚孝民 发表于 2010-12-13 15:58

8 I: r: P" K9 V$ o/ A2 g! `: z2 M  W# ?* @4 H( F

) z8 g& ^) E  p" Q    说得对!:lol
作者: 老兔子    时间: 2011-4-20 07:40
山东省濮县已经撤消,并入范县。原来的濮县县城就是现在的濮城镇。1964年山东省拿范县换了河南的东明县。
作者: 老兔子    时间: 2011-4-20 07:42
中国的历史其实就是以河南西部和北部,山西南部为中心开始的。
作者: 彩云之南(姚良文)    时间: 2012-1-14 11:30
本帖最后由 彩云之南 于 2012-1-14 11:32 编辑 6 z) c/ I8 D$ g' ?

" R  [* q" u# ^0 a舜到底是黄帝“第八世孙”还是“第九世孙”?我看资料说法不一。
作者: 姚孝中    时间: 2012-4-26 14:38
吴兴郡三星堂德化姚氏石门庄宁公支下世系后裔虔诚跪拜太始祖!叩首!叩首!!再叩首!!!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4-26 15:32
回复 1# 姚炯桂
2 |+ V2 m! t  I/ A- Z: M, ?) e% r. z# @# e7 V0 y- X
/ U1 M+ b! v/ \
    拜读了。
/ `7 I" l& h! C) l6 y) O    顶。: R; |2 \2 D3 S/ Z
    “始祖舜帝有虞氏传”,是你撰还是何人何时撰?能讲讲来源或出处吗?8 `5 S, T" \5 Y+ C
   此传与清人所绘舜帝图是一起的吗?是同一作者吗?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