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南昌姚氏客迁湖北黄陂市的族人 [打印本页]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10-4-30 02:24
标题: 南昌姚氏客迁湖北黄陂市的族人
乾隆十五年(公元1751年)所修族谱序言明确记载:“姚姓氏族出自虞舜(舜姓姚,名重华)……派衍豫章(今江西),自夏商以逮元宋,前谱记载斑斑可考……迄有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正一公(名仕远)由江西南昌府新昌县天德乡二十五都灵源斗门宦居湖北黄州府黄陂县滠源乡马鞍山下(今蔡店乡)姚家老屋”。卷首又记,与姚正一(仕远)同时过籍的同辈族人姚仕显“迁居陂邑北乡姚家集太极堂会姚家大湾”。据此推断,当年江西过籍定居姚蔡两地的姚姓人家不过此数户,六百余年后的今天,仅姚集镇本地姚姓聚族而居的自然湾村就达九个之多,人口两千余众,且不说历代外迁何其多也。所谓“五百年前是一家”恐怕就是这个道理.9 K# i0 a6 z! `6 E! n) U9 k
注:上文中仕远公,仕显公为南昌姚第二十五世族人。
作者: 姚家义 时间: 2010-7-31 09:58
请问你们仕远公仕显公是仕字辈吗!下列辈派你们知道吗?宗定钧彦志,群忠节义贤,应明士之正,一二三四五,科第家声远,闻行世祚芳,作宾观国宇,华毓聚星堂、、、、、、、望知道的宗亲加我:864565202
作者: ezyao 时间: 2012-4-3 22:50
千丝万缕 难断江西瓦西坝
& j$ N/ }7 [% r" f) R- X9 X 通讯员周金山周波曹平 / z4 @4 w3 \/ J/ R
鄂州境内,当人们坐在一起闲聊祖籍时,有近85%的老年人都说是从江西瓦西坝迁来的! 8 v, r' T* V2 o v* R
瓦西坝这个地名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人们耳熟能详;说陌生,瓦西坝到底在江西什么地方?谁都是摇摇头说不知道。瓦西坝到底在哪里?我无数次试图从江西地图上寻觅,却连个影子都找不到。寻到地道的江西老表,他们听后,也都摇头,难道瓦西坝只是停留在移民后裔口头中的一种传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线索。有人说:瓦西坝在瑞昌市以东,还有人说在修水以北。经考证,江西当年的鄱阳县城,曾是饶州府的驻地,瓦西坝就在鄱阳城西十公里处。瓦西坝实为瓦屑坝,地址即今鄱阳湖东岸的莲花乡瓦屑冷村。 x% h5 W- P& J1 y, h1 u
相传,姑苏陶人看中了瓦西坝这块能制陶的风水宝地,曾在这里修建了大型的制陶工厂,制作了大量的陶器和宫殿所用的琉璃瓦、陶器,以供世人享用。因避黄巢之乱,复徙吴地,加之兵灾荼毒,这个制陶工厂便成为一片废墟,荒凉冷淡。而移民者只知城西,制陶留下大量的瓦屑,起土挡湖水围有大坝,移民脑海中难忘瓦西坝。
0 V' e7 Y4 J& ^ 元朝末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打了一场决定胜负的水战,主战场就在大莲子湖上。打仗必死人,瓦西坝人更是心寒意冷,故称瓦屑冷。据周启志的《瓦屑坝考》和《姜氏宗谱》载,瓦屑坝得名不应晚于五代之际。 9 a/ L* v& S! d- L
唐宋元末,天下大乱(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乱),三乱三大移民,大批皇亲国戚、贵族士大夫和平民百姓,渡过长江“东南飞”。但江西没有发生过大的人口损失,且是接受地之一。 3 [2 ~" i/ r5 `& X
湖北那时前期是奋勇“杀鞑子”的红巾军与元军反复拉锯战,是改朝换代的前哨、主战场。战乱连年,加之长江水患瘟役,人口损失惨重。如黄州府满城都是火,官府到处躲,城里无一人,巾军府上坐。平民百姓死的死、逃的逃、迁的迁,梦地榛莽千里,虚无人烟,沃野荒芜。兵燹后,朝廷下令赣民填实安徽、湖北、湖南等地,并以牛具、插草为界,划地为业,免其六年赋税和杂役等优惠政策。
( S& H- E* S7 W$ c: l3 ` 据张国雄《明清时期两湖移民》统计,元末明初是移民高潮,江西迁至湖北的有130万人,其中黄冈、麻城达50万多人。在鄂东北迁入的136姓中,其中江西达110族。始迁先民移居湖北落地生根,繁衍生息,建设家园,为湖北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故赢得“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 ( W. x7 F" E( |$ B
瓦屑坝作为当年的交通要津,其繁华亦是可想而知的。随着历史和自然的变迁,瓦屑坝已不具水陆码头的功能,昔日的市井浮华也随之不再。
. |. r$ f+ j% `2 }$ j# q6 H 瓦屑坝曾是中国古代移民集散地之一。当年祖辈们带着诀别,从赣南、赣中、赣北直奔鄱阳城,穿越筷子巷,聚守到瓦屑坝附近的鄱阳湖滨清江渡,乘舟楫驶入茫茫湖水,驶向长江,驶向远方的他乡。现在许多家谱中都记载祖辈来自江西瓦屑坝———祖先架一叶扁舟,涉鄱阳之浩瀚,经湖口驶向长江,始卜居岗邑。因交通信息不灵,天长日久,逐渐忘记了祖居地点。随着朝廷的一纸禁止回迁令,无情地斩断了这些移民的回乡念头,瓦屑坝的地名也就随之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 p' }/ m$ j9 _# ]6 H+ q* l 中国历史上无数次改朝换代,社会处于急剧的变革过程,老百姓首当其冲,人们为了谋生,保全财产和身家性命,走西口,闯关东,过长江,下南洋,不断寻觅更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前途。多次战争、多次逃难的移民,瓦屑坝也就成了中原人民不断迁徙的中转站、移民的集散地。 : }8 g5 Z: }9 b0 d
湖北人大多数是江西移民的后裔,俗说话:“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但江西遗风犹存。很多故乡的地名搬到他乡,如一代医圣李时珍的故乡蕲州城东有地名称“瓦屑坝”,武汉有鄱阳街、鄂州有“筷子街”、荆州有“江西脘”等;因湖北省界与江西接壤,故江西老表的称呼在鄂东也很流行,一句老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1 R* h, P# b1 W$ F/ o. K
人们平素闲逛时,习惯将双手反握身后,诙谐地说,这是当时朝廷强迫移民所养成的。移民高峰期发生在洪武年间,朱元璋定鼎后,即圣令大批江西先民迁两湖,为防逃脱,先民们被反绑双手上路,用绳索互相牵连,因迁徙途中要方便时:“解手啊!”就呼叫押送官兵解开双手,就地解决。没想到先民们一句苦涩的呼喊“解手”,竟形成今天上厕所的惯用名词。还有祖辈代代相传下来的口语,如将名词外祖母(外婆、姥姥),叫“家(咖)婆”;将外祖父(外公、姥爷),叫“家公或家爹”;将方向词“去”字,读着“器”;将动词“站”字,念着“跻”;将吃饭念着“乞饭”或“恰饭”;将“鞋子”念着“孩子”等等。在今天的改革大潮中,仍是难以改变“说惯了”的乡音,这些都不胜枚举。“方言”长期保留,不能不说是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1-7-23 08:28
ezyao 发表于 2012-4-3 22:50: ~. Q: }; i2 ?, N" `, Y# j
千丝万缕 难断江西瓦西坝 ( d) y# `8 h+ J* N+ ]! [6 ^* D0 Z
通讯员周金山周波曹平
; k) y7 s5 Y9 ] 鄂州境内,当人们坐在一起闲聊祖籍时,有近85% ...
+ P2 T0 K3 @7 g3#,鄂州姚文建说江西瓦西坝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1-7-23 08:31
湖北黄陂姚家山姚氏(南昌姚。 族谱主事人,姚善策,15307185939;姚良策,15307185939)可能有旧谱,含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1)谱序。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