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广东企石深巷怡云姚公祠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15-4-1 10:21
标题: 广东企石深巷怡云姚公祠

    在企石镇深巷村委会旁,有一间墙体斑驳的祠堂——怡云姚公祠。怡云姚公祠是深巷村姚喜富后代子孙为纪念他所建。怡云姚公祠并不比企石其他宗祠、公祠气派,但它以静穆的姿态,渗透着历史的厚重感,无论是风雨天还是晴天,它都安静地立在那里,似乎在用自己的身躯,诉说着每个痕迹上刻有的故事。该公祠为研究清代东莞地区祠堂提供了实物资料。2012年8月13日,怡云姚公祠被公布为“东莞市不可移动文物”。

5 u7 A% P5 E& W. M3 T. o

    百年来仅修葺过一次


0 ~1 o8 S; y! G% C$ B7 N

    据悉,深巷村姚喜富,号怡云,被后人看作是三房之祖,所以,现存的宗祠就叫作“怡云姚公祠”,也叫三房祠堂。

4 C; f# E5 p' `, O1 o. R: i0 m" u7 @

    近日,我们在深巷村姚珠佳、姚炳金和姚龚淦三位老人的带领下,来到怡云姚公祠。在阳光照耀下,古朴的怡云公祠流淌着岁月的余韵。公祠采用砖木结构,宽10.3米,深33.7米,占地面积347平方米。

2 Z0 Y9 Q8 z6 T

    据三位老人介绍,怡云姚公祠建于明代崇祯十二年(1639年),这在姚炳金老人所持族谱上也有明确记载。但《企石镇志》上载有“始建于宋代的天圣年间(约1024年)”字样。清光绪三年(1823年),该公祠重修过一次。

9 s+ b. d8 W3 z; s* b" p

    从外面看,公祠的墙体和柱子都是用红石砌成,历经几百年的风吹雨打,地面上的红砖已经被一层厚厚的青苔覆盖。公祠正门入口两旁的大“门凳”由于年久磨损,已经被水泥填充了起来。门口抬头可见,头门悬挂“怡云姚公祠”匾,二进挂“进士”、“居敬堂”牌匾。

0 }( T8 _* u/ M- h* U* h

    在企石的宗祠当中,怡云公祠的用料显得颇为考究,多为水磨青砖、打磨过的红石和大件的木料,无论是梁桁柱昂,或者是阑额斗拱,搭牵檐楣,大部分都装饰有造型优美的木雕图像,比较讲究。屋顶是船型灰塑龙凤图案的脊梁,脊吻的下两端,立有俯首相望的陶制鳌狮。


- y# x; P5 C- p2 O& t6 D5 E  }$ }

    “几百年来只重修过一次,除了屋瓦经过一些修葺外,连柱体和硬木都没动过。”66岁的姚龚淦对公祠的历史十分熟悉,他指着公祠坚固的房梁骄傲地说道。

% O4 m+ L7 ?+ Y- x8 I

    少见的四“进”式厅堂


  m4 t5 H2 b3 M

    怡云姚公祠也有其特别之处。“它一共有4进,这在企石的宗祠中是少见的。”89岁的姚珠佳老人介绍道,一般的宗祠有三进,像怡云姚公祠这样的小“厅”一般只有两进。

  A* q( X, z5 C  Y" d' c) L' `

    姚珠佳老人所说的“进”,就是公祠的厅堂,笔者从公祠门口往里面数,怡云姚公祠内建有4个厅堂,分别用3个明天井隔开,后两个天井的两旁,又分别建有回廊,在第四进里,左右两边各建有两个小厢房。从公祠往里面走,就像经过了四重门,层层递进,十分有趣。

* L9 V( {4 N# n, }

    怡云姚公祠四个厅堂的构建也并不是大正大方型的,公祠里面看不出任何玄机,从公祠外侧可见,外墙并不成一条直线。据姚炳金介绍,这跟祠堂风水有关,但是从今天的角度看,公祠外墙延伸过去的一条弯曲小巷子,竟也显得十分深邃、远久,就如同深巷村村名的来源一般。


. j) O8 [8 x6 {2 w

    曾被改造为小学学堂

' B5 B% g# L# B  ^

    深巷怡云姚公祠,在民国时期,被拆掉了二、三进的屏风改作学校。姚珠佳等三位老人都曾在这公祠度过他们的小学时代。


7 y* k# Z* {8 b' X8 D/ A

    “我们读书那年代正是民国时期,这里被称为‘学堂’。”姚珠佳老人点着一根烟,慢悠悠地抽起来。在他的回忆里,公祠里的童年岁月,就是跟各个年龄段的小学生一起,坐在用木板隔离出来的小房间里,学写书法、朗读诗文。到了姚炳金读书的年代,这个学校已经有了自己的名字:“民主七小”,那时候的公祠就是整条村最热闹的地方。


! @- F! j" I% ^

    时至今日,公祠已经像一位久经风霜的老人,安静地坐在角落里看人来人往、云卷云舒。曾经设在公祠里的学校早已没了踪迹,二进的厅堂墙上挂上了“深巷康乐中心”几个大字,厅堂内摆放着几张圆桌,到了早晨和傍晚,才有村里的老人进来,在这里打打牌、唠唠嗑,偶尔写写书法,或是一起回忆那段热闹的岁月。(刘兰兰)


' Y+ z  B7 l  J, C* C8 b

原文:http://www.qishi.gov.cn/Service/ ... 010010&gID=8530


0 ]6 B1 y# Q5 \! [) Z' W: y6 _5 s8 r5 H& M- O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5-4-1 11:38
          东莞企石深巷村姚珠佳、姚炳金和姚龚淦三位老人。 东莞企石深巷姚氏应是宗辅公后。   怡云姚公祠(居敬堂?)。据三位老人介绍,怡云姚公祠建于明代崇祯十二年(1639年),这在姚炳金老人所持族谱上也有明确记载。但《企石镇志》上载有“始建于宋代的天圣年间(约1024年)”字样。清光绪三年(1823年),该公祠重修过一次。——老人的讲法是对的。只是到了明代,才允许民间修祠堂。% s) M  b: U6 M  G* q

) b8 X5 n; X& ~/ g. c
) D6 B& L* ~9 x

    头门悬挂“怡云姚公祠”匾,二进挂“进士”、“居敬堂”牌匾。——谁的“进士”匾?


! m% t1 v! r0 ^3 j3 G, `( s' U7 e, p3 `6 p% Y

作者: yaode22    时间: 2015-4-3 10:06
pszyyao 发表于 2015-4-1 11:38- a# V" |0 k% d* m$ O" K. X$ @
东莞企石深巷村姚珠佳、姚炳金和姚龚淦三位老人。 东莞企石深巷姚氏应是宗辅公后。   怡云姚公祠 ...
9 U! I8 j; ^0 R# c
教授好!我计划去5月份去一次东莞,到时叫上你同行。( H" a# M7 x5 ^( j

作者: 闽南姚斌    时间: 2015-4-3 14:12
pszyyao 发表于 2015-4-1 11:38
7 M* Q, p7 I( T. Q东莞企石深巷村姚珠佳、姚炳金和姚龚淦三位老人。 东莞企石深巷姚氏应是宗辅公后。   怡云姚公祠 ...

+ n- n, j0 l! C2 l) X6 M老头子想知道,届时就和姚德泉一起去看看
' b, O, r& ^. ?/ I2 q/ }
作者: 姚军    时间: 2015-5-16 16:31
2013年我曾经去过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5-5-16 22:17
yaode22 发表于 2015-4-3 10:06
3 Q2 S/ \+ h# n7 g0 x教授好!我计划去5月份去一次东莞,到时叫上你同行。

3 y2 d% T! ?( \' b; S- o6 a       好的。提前一二天通知我。& A5 \" T# }$ b' |4 H

作者: 姚克毅    时间: 2018-11-18 09:45
历史记下那段曾经热闹的岁月,同时也记下了第三届姚商峰会参观广东企石深巷怡云姚公祠精彩的瞬间!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8-11-18 17:49
       今天,2018-11-17,第三届姚商峰会全体人员参观东皖企石镇深巷村和拜谒怡云姚。深巷村姚炳金和姚龚淦二位老人,还有姚东柱、姚国全等宗亲,以及村书记村长等接待和带领我们参观。 $ s9 d1 |* U, K' }# H2 N( {: a
       东莞企石深巷姚氏应是宗辅公后。  企石几个宗辅公后裔祠堂,包括 怡云姚公祠(居敬堂),都是我个人特意带姚廷明去拍的。6 }/ {8 H' C7 g. f4 w8 X+ ^# o
        怡云姚公祠建于明代崇祯十二年(1639年),这在姚炳金老人所持族谱上也有明确记载。但《企石镇志》上载有“始建于宋代的天圣年间(约1024年)”字样。清光绪三年(1823年),该公祠重修过一次。——老人的讲法是对的。只是到了明代,才允许民间修祠堂;怡云公也是明进士,其后人为他建祠,当然是明代建。
9 `" [# }) X+ S
: R- M/ l6 V$ ^# S
. G+ i9 e$ g& X# b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8-11-18 17:56
姚克毅 发表于 2018-11-18 09:45# q, {% m9 v1 }! h
历史记下那段曾经热闹的岁月,同时也记下了第三届姚商峰会参观广东企石深巷怡云姚公祠精彩的瞬间!
& z, Z" g7 ^$ j- n4 c1 k
        怡云姚公祠(居敬堂)是广东姚氏祠堂甚至广东祠堂唯一的四进祠堂,是东莞市文保单位,两年前市财政拨款修缮,修旧如旧,与前(祠堂集)大不相同。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