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难忘的朝鲜岁月----抗美援朝老兵的亲历记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公凤    时间: 2015-5-26 22:06
标题: 难忘的朝鲜岁月----抗美援朝老兵的亲历记
本帖最后由 姚公凤 于 2015-5-27 19:22 编辑
5 L; q$ }4 L) n9 @5 C4 d
- c7 Y4 u# a, V+ a0 [1 V难忘的朝鲜岁月----抗美援朝老兵的亲历记      
5 L* a* j7 P  g; W- ], P" z

8 F5 W( a; O1 D1 U2 U$ I      今日去到86岁的大伯家探望他老人家,期间我询问他在朝鲜战场的相关经历,以及我们家族的历史,对于家族的历史他反而不知道多少,对于那一场战争的回忆,他给了一些他写的回忆录,有关记忆我觉得有必要与大家分享。% v4 z) Q, C! @! [; X% [2 C3 s
      我大伯原名姚定漢,现名姚新谱,因为他是南昌姚氏第14届谱出谱时生的,所以叫新谱,生于1930年4月,1949年当兵,1951年9月入朝作战,生于江西九江,其父姚武炎号梦仙【今日专门求证,他也不是很清楚,在1929年前,任过长江水务督查;黄金埠什么副官,余干禁烟办主任等职,后在1935年前后就读于黄埔军校5期或庐山军官训练团5期,后一直安排在贵州贵阳,应该与国共两党高层都有接触,具体我们现在都不详】祖父姚文顺【彦国公第40世】是在19世纪末从南昌墨山团迁来九江的,以下是以我大伯的名义叙述的;4 }, E: J! D0 s7 p$ T! |$ t
      为了保家卫国,我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原先觉得有抗美援朝这段经历,能够辛存下来就沾沾自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看过战史以后,才知道我们16军51年入朝史上无名;52年入朝有名而只是在后方反登陆防空降;53年到三八线进入第一线的只是防御准备大打,还没有来得及大打出手;最后金城反击战我军我团部分参战,助了重拳。虽有牺牲和贡献,比起先入朝参战的部队来似是‘峨眉山上下来的’,我个人没有光荣掉算吃了桃子,根本不能与先入朝的部队,一线战士相提并论。时间无情地流逝,历史不能淡忘,面对牺牲的先烈和众多战友我感到惭愧,我不是英雄也不是名人,想写点回忆以作纪念,又苦于文化,认识水平太低不知表述才能恰如其分,随着社会的进步思想观念也在更新,我的思想也活跃了,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将用我的真情,诚实从细微处写这份低水平的回忆录。借此,也想为保家卫国在朝鲜被俘而自愿要求遣送回国的‘罪人’作点评说,让历史上曾发生过的小事不被历史淡忘,尽可能真实些,还历史一个公道,以了却我怀念历史,怀念战友的一点点心愿。7 u' n3 |! w; |3 Q
        一,    抗美援朝掀高潮,联系实际抓战备8 ?: W2 z. ^+ v0 F/ F# W2 W
        我49年11月参军入伍,先在二野五兵团文艺新闻工作训练班学习,50年4月入团【56年入党】5月分配到16军47师139团三营部任文化教员,在贵州仁怀茅台一带剿匪,年底在遵义学习一个月,我没有逛过街,没花一分钱,回营后入营文书。51年初部队从遵义出发,沿途受到群众欢送,路过贵阳家门口,没有与家人见面,告别。在黔南召开全师誓师大会,鸣炮,动员,宣布纪律。。。。【为严明军纪,军法处置四名犯有错误的军人,其中二人是被匪抓后又放回来的‘叛徒’】。掀起抗美援朝运动高潮。不久部队开赴河北石家庄农村联系朝鲜战场实际整训。为了保密和安全,部队使用代号,停止与家人和外界联系,夜间站双哨。【剿匪时没有站双哨,革命老区和平环境为什么还要站双哨?】学习军事,干部战士一样摸爬滚打,实弹射击,夜间紧急集合,负重行军,连战马都用炸药包爆炸进行适应性训练,学政治在生死观上下功夫,树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正确思想。军政素质得到提高,参战 情绪高涨,写请战书按血手印写了又写,后来手指都脱了皮,表决心严肃认真,首长在会上讲,干部在队前讲,战士在班上讲,为了保家卫国每个人都作了牺牲的准备。像我们这样的学生兵干部都集中学习,集中吃住,不准带枪,警卫守卫,祖宗三代逐个审查通过。学生干部中,营部有一个参谋,一个中心文教先后被审下来了离队时无声无息。这期间我因水土不服先得腮腺炎,后又闹胃病便血,但我仍然坚持学习,工作,训练。剿匪时领导口头表扬过我,这次整训给我记了一次连功。7月份党支部讨论通过批准我申请入党,我填了表,营党委讨论通过后报团党委【排以上干部要团党委审批】没有被批准,说要经过战争考验。虽没有被批准,但我并不灰心。我认为党和领导是信任我的,营部没有团组织时,我作为团员参加党小组过组织生活。老同志将我当新兵爱护,我把老同志当前辈尊敬,关爱加尊敬在后来的剿匪战斗中多次得到体现。50年营部召开党代会,我作为团员参加党代会作记录,念贺信,我感到幸福。这次批准我入朝参战,我就做好了杀敌立功接受考验,甚至牺牲的心理准备,在先去先光荣,先去先立功,先去取经验的口号鼓舞下,先抽调了部分连排入朝补充到兄弟部队,后来没有他们的消息,现在想起来他们的处境更加艰苦是可想而知的
. O2 n" ^6 s6 s4 C

% {# `# o( ?' V! h' `+ u      二。   长途行军经磨练,虽苦亦乐更有甜
$ ?0 P& `5 Z! A, e5 y) V      经过充分备战之后,51年9月份部队从通化辑安步行入朝。头三天是白天行军,能见到朝鲜群众,讨水喝语言不通用手比划,感到新鲜有趣。此后战争气氛越来越浓,为防范敌机空袭,部队改为夜间或雨天行军。同志们身上的装备,皮【棉】大衣,棉被,雨衣,大头皮鞋,铁锹,武器弹药,干粮等不下五,六十斤,背在身上站不直腰,走起路来撅着屁股,甩开双手才能迈开步子走得快。雨天外面淋湿了增加重量 里面汗湿停下来就冰凉,过沟爬坡后面的部队就得跑跑停停增加强度。我是营文书自由兵,一支手枪一个文件包,配合文教搞宣传鼓动,鼓舞了部队也鼓舞了自己,行军走在前面减少了辛苦。我个子高,腿长都感到艰苦,休息一下都要深深的喘口长气,想到扛大枪的小个子战士都有些后怕。还有身体差掉队的同志,出发要提早宿营到得晚,先到的吃完饭休息了,后到的虽能得到一些帮助,毕竟得不到充分休息。长途行军无轻松,说苦确实苦,脚上的泡连泡,头三天感觉痛,三天后不觉得痛,只是双肩和胸部难受。虽苦同志们不叫苦,不怕苦,互相鼓励帮助,争着帮体弱的同志扛枪,背干粮袋的很多,平均每天行军百多里路,最后一天从下午五,六点钟走到第二天8点钟,竟走了140里,11天行程1200里,胜利到达东海前沿阵地。范荣深同志和我是一个师的战友,55年6月共一张介绍信回九江,退休前是卫生局办公室主任,他回忆这段经历时说,他脚上的血泡后来溃烂了,停下来就痛得走不动路,要先跳几分钟不痛了再走,有时候停下来要人扶一段路才能走得动,有个体弱的战士就是因为疲劳过度就永远没有站起来,后来部队强调休息时不准打瞌睡,互相督促照应。想当年能够做到这一点,凭的就是党的坚强领导,坚强的政治思想和坚强的革命意志。
1 v# A* A. q% q' C6 k) [2 l- V" [' s4 h. z
. v3 u5 r5 j- w

5 T/ M2 y; ?  S! H) c- l) U' w
8 v+ Q$ I8 g- h/ P2 s% ]  ^
  C3 {2 q: U* f  Z1 }7 V  H" j
4 A+ W6 V7 t8 I* j" Y" x
! Q9 t# e3 s+ B: G  @
作者: 姚公凤    时间: 2015-5-26 23:21
           三   途径战后长津湖,黑夜行军感慨多) h( B5 Z7 V5 w; }
     长津湖,黄草岭一带是20军部队围歼美海军陆战队第一师的战场,据该军司令部参谋--化纤厂离休【抗日】老干部陆元宏同志回忆说该部是从上海郊区南翔,嘉定一带仓促北上入朝的,南方的装备大盖帽。薄棉衣,解放鞋,没有防寒准备,从50年11月25日,部队在严寒3,40度的情况下作战,一线战士冻伤,冻残不少,甚至有冻死的,有的手指冷的像棒子拉不开枪栓,仍然冒着敌人的狂轰滥炸英勇作战,大量杀伤了敌人。美国少爷兵遭此忽然打击,即怕死更怕冷甚至宁可当俘虏钻在睡袋里也不敢伸出头来。172团三连连长杨根思就是该军的表率,他带领三排连续战斗两昼夜,打退敌人8次冲击后,在粮弹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抱着炸药包迎着冲上来的40多个美军拉响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后被授予特等功臣,特等战斗英雄称号。我们这天晚上行军就是在这个被清理过的战场上通过的,到处是瓦砾,断墙,分不清是城市还是农村【从未见到过城市】周边高地能看到一排排坟包【从未见到朝鲜人民的坟包】附近有被击毁的敌机残骸,公路沿线有敌人的破坦克,推土机,汽车,红蓝好几种颜色的电话线和电话专用的吉普车,车头盖上有个白色五角星。。。。这天夜行军先还能看见远一点的景物,后来越走越黑,没有星星月亮,路中间的弹坑和大家伙还要绕道走。见不到群众,看不到灯火,听不到鸡鸣狗叫【在朝期间除了黄牛外,没有见过任何家禽家畜】为了防空不暴露目标,少数指挥员看地图用的手电筒都用红布包着。我们团一千多人行军没有碰撞声,没有说话声,默默地摸黑跟着前面同志的身影走,宁静得除自己外好像什么都不存在似的。离开了群众的声息,那种孤独,凄凉和荒漠的气氛,真叫人不寒而栗。范老回忆说他们经过这段路程时不是清冷,而是热闹加紧张,他们向南行,兄弟部队向北回师休整,部队交叉行军,双方的干部老是喊着‘跟上,跟上’怕跑乱了。有两次遇到敌机投照明弹,一个一个连成一条线,防空哨打机枪报警【一般步枪打】部队很快隐蔽在公路两侧。我们少量高炮,高机也开了火,只是有点紧张,部队没有受到损失。
4 r0 h# K5 \: k- n' |
作者: 姚公凤    时间: 2015-5-26 23:27
        版主;第一部分在我的日志里,我很少发表,不知道怎么转过来,好像家园里可以看见,就是没有办法接上去,怎么回事?
作者: 姚保海    时间: 2015-5-27 06:18
向老兵致敬,我们村还有四个老兵,两个离休在外的,两个在家的,在家的民政所月月发钱。。。
作者: 姚公凤    时间: 2015-5-27 12:29
本帖最后由 卧龙姚建中 于 2015-5-27 12:40 编辑
) Z, z" ~- g, ]$ o7 X2 M! P) k; ]3 F; Y$ E8 {% n4 M0 q, Y8 X
难忘的朝鲜岁月-----抗美援朝老兵的亲历记0 i* j% S  y# m0 H- b& `
已有 1 次阅读2015-5-26 19:26 | 抗美援朝, 朝鲜
* N& R* c! V2 ~
  A  Q* l! k( P1 U  M         今日去到86岁的大伯家探望他老人家,期间我询问他在朝鲜战场的相关经历,以及我们家族的历史,对于家族的历史他反而不知道多少,对于那一场战争的回忆,他给了一些他写的回忆录,有关记忆我觉得有必要与大家分享,        我大伯原名姚定漢,现名姚新谱,因为他是南昌姚氏第14届谱出谱时生的,所以叫新谱,生于1930年4月,1949年当兵,1951年9月入朝作战,生于江西九江,其父姚武炎【今日专门求证,他也不是很清楚,可能毕业于黄埔军校5期或庐山军官训练团5期】祖父姚文顺是在19世纪末从南昌墨山迁来九江的,以下是以我大伯的名义叙述的;9 q6 t3 c0 _" P/ i
        为了保家卫国,我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原先觉得有抗美援朝这段经历,能够辛存下来就沾沾自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看过战史以后,才知道我们16军51年入朝史上无名;52年入朝有名而只是在后方反登陆防空降;53年到三八线进入第一线的只是防御准备大打,还没有来得及大打出手;最后金城反击战我军我团部分参战,助了重拳。虽有牺牲和贡献,比起先入朝参战的部队来似是‘峨眉山上下来的’,我个人没有光荣掉算吃了桃子,根本不能与先入朝的部队,一线战士相提并论。时间无情地流逝,历史不能淡忘,面对牺牲的先烈和众多战友我感到惭愧,我不是英雄也不是名人,想写点回忆以作纪念,又苦于文化,认识水平太低不知表述才能恰如其分,随着社会的进步思想观念也在更新,我的思想也活跃了,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将用我的真情,诚实从细微处写这份低水平的回忆录。借此,也想为保家卫国在朝鲜被俘而自愿要求遣送回国的‘罪人’作点评说,让历史上曾发生过的小事不被历史淡忘,尽可能真实些,还历史一个公道,以了却我怀念历史,怀念战友的一点点心愿。
% E0 n" F* C( c2 v                                          一,    抗美援朝掀高潮,联系实际抓战备
! b/ c/ r+ c- d        我49年11月参军入伍,先在二野五兵团文艺新闻工作训练班学习,50年4月入团【56年入党】5月分配到16军47师139团三营部任文化教员,在贵州仁怀茅台一带剿匪,年底在遵义学习一个月,我没有逛过街,没花一分钱,回营后入营文书。51年初部队从遵义出发,沿途受到群众欢送,路过贵阳家门口,没有与家人见面,告别。在黔南召开全师誓师大会,鸣炮,动员,宣布纪律。。。。【为严明军纪,军法处置四名犯有错误的军人,其中二人是被匪抓后又放回来的‘叛徒’。掀起抗美援朝运动高潮。不久部队开赴河北石家庄农村联系朝鲜战场实际整训。为了保密和安全,部队使用代号,停止与家人和外界联系,夜间站双哨。【剿匪时没有站双哨,革命老区和平环境为什么还要站双哨?】学习军事,干部战士一样摸爬滚打,实弹射击,夜间紧急集合,负重行军,连战马都用炸药包爆炸进行适应性训练,学政治在生死观上下功夫,树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正确思想。军政素质得到提高,参战 情绪高涨,写请战书按血手印写了又写,后来手指都脱了皮,表决心严肃认真,首长在会上讲,干部在队前讲,战士在班上讲,为了保家卫国每个人都作了牺牲的准备。像我们这样的学生兵干部都集中学习,集中吃住,不准带枪,警卫守卫,祖宗三代逐个审查通过。学生干部中,营部有一个参谋,一个中心文教先后被审下来了离队时无声无息。这期间我因水土不服先得腮腺炎,后又闹胃病便血,但我仍然坚持学习,工作,训练。剿匪时领导口头表扬过我,这次整训给我记了一次连功。7月份党支部讨论通过批准我申请入党,我填了表,营党委讨论通过后报团党委【排以上干部要团党委审批】没有被批准,说要经过战争考验。虽没有被批准,但我并不灰心。我认为党和领导是信任我的,营部没有团组织时,我作为团员参加党小组过组织生活。老同志将我当新兵爱护,我把老同志当前辈尊敬,关爱加尊敬在后来的剿匪战斗中多次得到体现。50年营部召开党代会,我作为团员参加党代会作记录,念贺信,我感到幸福。这次批准我入朝参战,我就做好了杀敌立功接受考验,甚至牺牲的心理准备,在先去先光荣,先去先立功,先去取经验的口号鼓舞下,先抽调了部分连排入朝补充到兄弟部队,后来没有他们的消息,现在想起来他们的处境更加艰苦是可想而知的。.
作者: 姚公凤    时间: 2015-5-27 12:33
5楼应该放在1楼读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5-5-27 12:50
姚公凤 发表于 2015-5-27 12:33/ t; `; l$ u/ C( Z' M9 W
5楼应该放在1楼读

9 s3 l) i0 ~7 E' y  e& y传播正能量,好,支持!
  p1 u3 g. Y4 ]. a/ |- j已经帮您编辑了。
& g, y7 r+ y) U, v6 {
7 s/ e7 V' I0 l2 N) C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5-5-27 13:01
向咱姚家的老英雄——姚新谱(姚定漢、南昌姚)致以崇高的敬意!5 P9 q/ ^! Y% ?+ k+ x4 t1 \7 ~

; J( J4 c: c7 \: ~/ z

, C; |* i5 ^' @( j8 ]) q# k
% h6 v: U& u' `3 {. c
0 Q& ]3 G6 `5 R$ \5 p
( Z, f0 y! |* G) U* R
& T3 v5 l) r: v% Z1 K ' ?9 r" D. n0 l! L3 E
7 _4 X" C9 n% s; W8 h. _
, ?: Q! ]9 t  D6 k' ^
" u2 M' Z) h% [
鲜花献给姚新谱老人家!" B' z& p/ H+ d* D! h- u$ [

作者: 姚公凤    时间: 2015-5-27 13:19
                           四,喜迎十一国庆节,壮丽情景永难忘
( Y6 z( ?) |8 F+ y$ {         1951年10月1日,是我们出国后在行军途中度过的第一个有纪念意义的国庆节。这天阴天多云有小雨,能见度很低,部队白天行军也不怕敌机干扰,行军速度也更快,到下午4点多钟部队就赶到了朝鲜中部鸭德岭山脚下。这时云雾里忽然射出美丽的彩虹,同志们情绪为之一振,有说有笑,赶到山腰时却下着小雨,爬到山顶又飘起小雪来。这山也不算太高,行军累了爬起来也很艰难,小火车一直通到山顶,山上有拉小火车的轮盘,我们宣传鼓动小组就设在半山腰。部队南方战士很多,下雪天气见得很少,这个季节下雪,而且是一座山上,中,
下同时出现雪雨后彩虹三种景象,同志们被这美景所吸引,情绪高昂精神振奋,在宣传鼓动小组和文艺战士的带领下,山上山下锣鼓,快板,口号和歌声响成一片。‘跨过鸭德岭,庆祝国庆节’,此起彼伏,欢歌笑语中部队像一条巨龙行进在山间,这壮观情景将战士们连日的疲劳驱散的无影无踪。其情其景回味悠长,60年来年年国庆节,此景都在我脑海中涌现。
3 v+ _. A, l, }1 ~
作者: 姚公凤    时间: 2015-5-27 13:38
谢谢卧龙姚建中版主
作者: 姚先达    时间: 2015-5-27 14:02
祝福我们的姚新谱宗亲万寿无疆、永远健康。
作者: 姚公凤    时间: 2015-5-27 14:45
本帖最后由 姚公凤 于 2015-5-27 19:10 编辑 # K$ F# t# T0 T, c# H$ J8 m
, m" H: {7 w2 v' E
                          五,首次遭遇敌空袭,有惊有险有情趣" L/ m3 P0 c! l; I: }0 M" {
        部队急行军胜利到达东海咸兴前沿,在兄弟部队曾经战斗过的阵地上选择地形,构筑坑道工事,任务是防止敌人再次从海上登陆。山上有战斗过的痕迹及零星战后遗留物,如敌人的钢盔,食物,垃圾和埋在一起的小塑料勺子,同志们还捡起来玩,感到很新奇【当时我国还没有塑料制品】。部队初到,领导忙于选择阵地,分配任务,闲着的还有人去找新奇玩意,有个叫‘马号’的还从敌人尸体上脱下一双大头皮鞋嘞。这天太阳还没有完全落山,个别单位就在山沟里点火做饭,开饭。忽然一架敌侦察机从海上飞来,沿着山沟自下而上轰炸扫射过来,干部战士都缺乏应付敌机空袭的实战经验。有的班排被打散乱跑,山高林密,班长找战士,战士找班长闹到还有人在喊叫。这次部队虽受了点损失,却得到了锻炼提高,以后做饭就学会了烧‘牛尾巴’灶分散烟火,白天不见烟,晚上不见火。随后敌机又折腾了几夜,我们也有了经验。在加紧构筑工事的同时组织火力,轻重机枪,高射机枪一起上阵。敌机晚上投照明弹能照亮篮球场那么大一片,转一圈回来能看见地面景物时,部队早就分散隐蔽好了。敌机是单个的,任务是侦查巡逻,来了我们就从各个角度朝它打。泄光弹打在敌机上很好看,看见弹光接触敌机冒火星【B29腹部装了甲】,我们都从掩体内爬出来看,高兴的跳着鼓掌欢呼;‘打着了,打着了’正在高兴,忽然敌机向我们阵地扫射起来,炮弹打在附近石头上啪啪响,冒白火星,大家又急忙往洞里躲。当时有些怕,事后谈起来也觉得好玩。不过敌机也怕打,打不下来也能把它吓跑,此后巡逻就躲开我们的阵地上空了。自此营部机关住的更加分散,晚上哨兵照顾不过来,文教,文书,联络员,测图员几个轮流睡觉,留一个人坐在床上听动静,叫‘坐哨’目的是防止特务摸进来出事故。
4 p; K  M$ w2 v8 i3 ]
作者: 姚公凤    时间: 2015-5-27 15:46
本帖最后由 姚公凤 于 2015-5-27 18:59 编辑
  p0 ], Z9 T+ T3 x+ I  ?' Q/ Y$ P+ @
                 六,山坡雪地‘弹簧床’,同志情谊暖胸怀
" H- f' Q$ U  M: Q9 y' V' d       朝鲜冬季寒冷,冰上可以走人,早晚还可以在上面溜冰活动。踩在冻雪上面 嚓嚓响不留脚印,一锹一个白点,我们初到朝鲜就是睡在这样的雪地上。我和文教,联络员,测图员就合在一起睡,在树林里选了块地,放上厚厚的松树枝,铺上雨布当床垫,树与树之间系上雨布作顶棚,棉被合在一起,皮帽戴在头上,棉裤脱一半【战士棉大衣也系在一起】,皮大衣压在上面,睡在上面不差似‘席梦思’弹簧床,同志间相互依偎取暖,天南地北各有奇想,有说有笑倒也增加不少情趣。我局老科长胡直同志和我是一个师的战友,他在140团,我在139团,他入朝比我晚一个多月,正赶上天天下雪。他回忆这段经历时说,衣服外面湿里面汗湿,脚上穿的是解放鞋【大头皮靴背在被包里】又冷又容易滑倒。一天他和另一个文教在雪地里过夜,第二天早晨起来时,盖在身上的雨布落了好几公分厚的雪。他认为这段时间最艰苦,今天回忆起来仍然情绪激动,感受颇深。) T4 d( _" K" k8 H: b9 w- S5 r/ N  L

作者: 姚中东    时间: 2015-5-27 17:03
公凤此帖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充满正能量。
- I& `( V+ r; @6 c1 m * q: ~3 F/ ?. a8 }& R" Z

作者: 姚中东    时间: 2015-5-27 17:04
向咱姚家的老英雄——姚新谱致以崇高的敬意!
作者: 姚公凤    时间: 2015-5-27 17:10
本帖最后由 姚公凤 于 2015-5-27 19:09 编辑 * e) l) k1 Z/ ?$ }! s9 f

- x  O' J: O$ G/ q                七,人人身上生喜虱,个个戏称‘革命虫’# Q- g2 |: G' _4 O& ]( H& D- [/ [
         行军筑城备战任务繁重,天寒地冻一没有时间,二没有条件洗澡更衣,这段时间肥皂,香烟之类的日用品都没有,身上穿的衣服干了湿,湿了干,干部战士人人身上生虱子,同志们一有空闲就抓虱子边说笑,不知道是谁带头把虱子叫成‘革命虫’的。胡老回忆说他身上就生了虱子,伸手到腋下一摸就能抓到一两个,不生虱子是不可想象的事,生了虱子倒觉得光荣,深刻体现着同志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后来生活安定下来,我们二线的部队作息也有一定规律,想了很多办法洗澡消灭虱子。不知是哪个最先发明露天用汽油桶洗澡的。下面垒起石头灶,再放上汽油桶,加水烧热,放上一块木板,人踏上木板蹲在桶里就可以在水里不仅不冷还会冒汗,出水穿衣服动作快一点就不冷,我头一次洗这种露天澡就感到非常舒服,新鲜而忘乎所以,我洗完澡找到一个美国兵的钢盔当锅使用,将刚换下的脏上衣放进去后,随手放上雪快伸进余火里加热。本意是想把虱子煮死,一不留神钢盔里冒烟了,上面的冰雪块还没有融化,一件较新的衬衣就烧糊报销了,这件事想起来也好笑,也不值一提,却一直在我的心间久久不能忘怀。曾建忠同志是我的同学,又同时参军,入朝后他被编入铁道兵团18团3营7连任文化干事,他从52年冬入朝到54年4月回国,杀敌立功机会少挨炸受冻流血流汗却比我们步兵多,天天抢修铁路桥梁没有休息过。53年初反登陆在清川江边抢修铁路经常是日夜连着干,工程不完成几天几夜不休息也是常事,战士们成天干重活,碰碰撞撞损伤时有发生,手掌打泡脚脱皮那更不用提,最难受的是疲劳想睡觉,甚至有边吃饭端着碗头一歪就睡着了的。就是停战后还要修路,身上的虱子从来就没有消灭过。有次晚饭后他到排里与同志们商量,算开个小会,说停战了条件好了要搞好个人卫生,消灭虱子,除排长讲话勉强支撑外,其余战士全部进入了梦乡,美美的睡了一个好觉,这也是铁道兵战士战时的真实写照。
- i) Q8 d# B6 u6 w3 I  T
作者: 姚公凤    时间: 2015-5-27 21:19
本帖最后由 姚公凤 于 2015-5-28 09:23 编辑
$ j& j$ F* ^- g$ W5 Z5 X6 I% k4 H! z# M) Q
             八,亲历牺牲无所惧,心系祖国和人民# D& l7 k& s5 d. x
       52年3月间,部队回国换新装备,大部队晚上要行军,我和宣传鼓动组的同志一起,因为人少好隐蔽就提前在白天通过长津湖开阔地段。早晨8-9点钟,当听到防空哨枪响时,就发现敌机从东海方向飞来,大家立即就跳进公路边的雪地里,背包枕在背后,皮大衣披在胸前,仰面看着敌机轰炸扫射,十多架敌机你上我下,一架跟一架轮番在我的左侧折腾了几十分钟。因为敌机飞得太低,靠的太近,想移动一下位置的机会都没有。离我6-7米处有个汽车防空洞,黑洞洞的一个大口子,旁边已经有一辆斜躺着的破汽车。我原想躲进去的只是来不及移动位置,忽然,有一架敌机转了一个弯向汽车洞打了一梭子炮弹,先进洞的一个打前站的电话班估计就差不多了。一匹驮电话线的骡马被打断了一条腿,三只脚在我旁边跳动,怕它往我这边靠近,嘴里就不断地‘嘿嘿’撵它走开。眼见敌机的暴行,战友的牺牲。心里想的很多,要是我们有高炮,飞机,制空权该多好。看周边成排的烈士墓地,想到我们还都年轻,没有杀敌立功就过早牺牲有些不服不平,也有些可惜。但又一想,要是真的牺牲了那也是为祖国为人民,死得其所,死的光荣,想通了心里就平衡了,反倒不害怕了。我想这大概就是想到牺牲,准备牺牲,面对牺牲到不怕牺牲的思想变化吧。当敌机飞过去以后,我们几个人就匆匆忙忙上路了,没有顾得上进洞去察看一下同志们的伤亡情况,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内疚,可是当时的实际情况呢?大白天,一马平川,看不见一个活人,你又有什么办法去关心他们呢?不像现在有手机,有120,就是抢救他们,又往哪里送呢?这就是实情,只有等待后面的大部队尽早发现,尽早抢救啊。
( ?2 ]: q- x" Y& Y2 o
作者: 姚卿芳    时间: 2015-5-27 21:44
  谁是最可爱可敬的人---定漢爷爷,敬祝你身体健康!
作者: 姚公凤    时间: 2015-5-27 23:43
本帖最后由 姚公凤 于 2015-5-28 00:01 编辑
+ Z$ M2 n, s3 A+ M# T
2 C$ k5 F8 b6 c$ K2 k9 c
+ X0 u. y  a; a# M" |6 o. j                      九,前方不断传捷报,后方大意失‘荆州’
1 {) m( S- `% F% P/ b; C
         部队改装后各方面都有很大提高,武器装备都有加强,好钢用在刀刃上,准备大干一场的。此时我被上调到团司令部做文书,上不接近团首长,下难靠近连队战士,是一份冷门工作,很不适合我这个爱动的个性,这段经历很淡漠。52年底部队二次入朝,形势好多了,战事逐渐平稳,三八线形成对峙状态,冷枪冷炮零打碎敲,消耗敌人拖垮敌人,夜间小的出击不断,打的敌人白天不敢伸头,夜里不得安宁。敌人在前方无计可施,阴谋在我后方搞空降,搞仁川第二。针对敌人的阴谋,我部奉命在西线顺川一带挖坑道筑地下长城,连队日夜三班倒抢进度,挖交通壕每人每天2米,机关干部也参加过,工具越挖越短,就开烘炉接长,炸药不够就拆瞎火炸弹取炸药补充。朝鲜山多树也多,正好做坑道顶木,造半地下能防能打的居室,居室有两个门,两个窗口,对内透光,对外可以射击,顶上有一米多厚的泥土可以防炮弹,床下有热炕,部队虽然疲劳,但也相安无事,早晚还可以自创一些体育活动。当时敌特较多,夜间经常有打信号弹为敌机指点目标的。一天晚上二营部忽然遭到敌机连续爆炸,仓促之下伤亡了20--30个同志,营文教胡勇是个很活跃的好青年,他一再表示要杀敌立功,这次就这样牺牲了。营文书我们是同行,经常在一起开会,那次见面他心情沉重,呆坐着话也少了。当时任团卫生队干事,现市卫生局离休副局长李盛武回忆说,他到过现场 抢救伤员,他认为敌机是有备而来的目标集中,来的忽然,投下的炸弹子母弹还留下了30--40颗未爆炸。像我团胡勇这样想杀敌立功没有来得及杀敌立功而伤亡,病故的非战斗减员的,半年就达到1成。江民定同志由机务段退休后我们经常在一起谈论往事,他原是都昌县大队三中队战士,51年3月作为新兵补充到40军118师炮兵团后勤处当通讯员。当时他17岁,遇事都是‘主任’照顾他,他们炮团在马良山一带打过仗,晚上拉出去打,白天就拉回来隐蔽好。高炮打敌机打了也要转移阵地以免遭敌机报复性轰炸。他说在朝鲜除敌机轰炸外,有三件事记忆犹新,一是初入朝看到敌机撒下来的传单说志愿军抢了老百姓的粮食吃,他向老兵打听,说当时供应不上,曾发生过向群众‘借’粮的情况【彭总资料里有入朝70天,战亡5万,病饿冻死5万之提法】,说到传单我也亲自看到过两张,一张是画了一头水牛,头在中国吃草,尾在苏联挤奶;另一张有王小二过年。。。。。的字样,内容就记不起来了。江老的第二件事是一个排的坑道被炸塌了牺牲的同志一个个往外抬,好怕人,主任怕吓着他,不要他靠近看;第三件事是炸弹在他们的驻地爆炸,一小块泥土从半地下室窗口飞进来,打了一下他的耳朵,吓得他大叫,‘我的耳朵没有了,我的耳朵没有了’,主任赶过来给了他一个耳光,人就清晰了摸摸耳朵还好好地。
  o; N$ \3 G' P6 s       从都昌县大队同时入朝的80-90个同志,他回国到县武装部报到,正好遇上原县大队队长丙进西部长告诉他,回来的只见他一个人,直到现在他也没有见到过当年的战友。李希贤同志是我们二轻的老八路,他51年初入朝,任289团6连副连长,参加了第三次战役,打到哪里不清楚,他们连队入朝时170多人,经过激烈战斗后,连长,指导员正副排长6人【三三制】全部牺牲,他和副指导员平安无事,同时入朝的老兵辛存下来的不足40人,后来都是补充的新兵,提的新干部。他们连队算是真正与敌人交过手的,离敌人近到100米之间,可他还是没有看见美国兵的大鼻子。他说,越插到敌人中间打越好,挨炸的机会越少,敌人的优势就发挥不出来。两军相遇勇者胜,敌人怕死而我们把死置之度外,能够发挥我军精神力量的作用,正面接触我们占优,后方挨炸我们吃亏。
7 x' {+ p/ w" T7 K       我局离休副局长马延绪是老八路,在朝鲜是高机连长,身上多处负伤过,他认为最难对付的是敌人的飞机,他带全连干部到平康机场研究过打敌机的要害,打过敌机也挨过轰炸,实际上高机也只是打打游击,很难发挥集团作用,压不过敌机的狂轰滥炸,有的部队是在这种情况下丧失战斗力的,没有开始打仗先丢分,先死人是很吃亏的 ,直到后来高炮增加多了,又有了自己的飞机之后,战场上的形势才一天天好起来了。" j8 \6 Z: |: j  z  `1 O
' s  G, j. e$ B. ^

- I# b6 @  b1 q, y& M# j/ j- j8 z
       待续。。。。十,准备敌人搞升级,三防措施紧跟上
' Z. T' Y% x8 `. f' `
: L) S; }9 ]& b
作者: 姚公凤    时间: 2015-5-27 23:45
姚卿芳 发表于 2015-5-27 21:44
- D0 t( I0 f4 \- ~$ W) Y谁是最可爱可敬的人---定漢爷爷,敬祝你身体健康!
3 u, c8 i# c$ u6 J: |7 T) d6 x
    谢谢你的关注,你也要注意身体啊
作者: 姚公凤    时间: 2015-5-28 11:29
抗美缓朝老照片1 v; k6 b0 v  E

作者: 菁菁    时间: 2015-5-28 13:28
       抗美援朝是在共和国成立不滿周年,大西南尚未完全解放、江西湖南还在打土匪、沿海还在防止蒋介石反攻大陆.囯库一空(蒋介石将黄金白银外汇文物全部空运到台湾)2 [6 n$ l5 R; G+ J( z6 C8 T
      资本家将资金设备转场到香港和海外.留在大陆的工人农民只有两个字穷苦待救.! L4 j" M4 \3 V( G0 ]' G
      毛主席以超历史人物的见识和胆略.决定抗美援朝.並派自己的儿子去朝鲜战场.以示其决心.这一仗的胜利.镇住了周边的大大小小的反共的国家,雪耻了一百多年的耻辱.奠定了这几十年的发展的安定环境.
+ L; b* F/ g5 l0 b0 M( [$ @
作者: 姚公凤    时间: 2015-5-28 14:15
本帖最后由 姚公凤 于 2015-5-28 21:02 编辑 # t! P3 I: X; Y: f
1 h* u6 L8 j) L1 B
         十、准备敌人搞升级,三防措施紧跟上
5 j; u* Y2 N; F2 Q; h     从53年起战场形势越来越好,天上能见到我们的飞机与敌机空战,地面有我们的高炮、高机也日益增多,前沿出现了"卡秋莎"火箭炮,我们步兵团也配备了高炮营、高机连、八二炮改成了团炮,营部配有无后坐力炮排,部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越战越强,高炮平射可以打坦克,我们的坦克也开始与敌人较量。敌人现代化武器优势越来越少了,细菌弹弹壳是由两个半圆形金属薄板分成的,落地分成两半,我们把它安上轮子就成了运土工具。敌人毒气弹也部分试用过了,没有捞到任何便宜,黔驴技穷有搞战争升级迹象。为此师部增设防化连,团设防化排,营配防化专干。我被派往师部防化学习班学习,我一个人按照指定的方向,沿着公路边走边问,沿路都有部队,我带着饭票(现在还留得了三张做纪念)走到哪里都可以吃饭,到下午5点多钟共走了85里路才到了师后勤部,后勤部在公路与铁路交叉的山沟里。因时间较晚,吃完饭就在兄弟部队‘马号’住的民房里和群众同住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这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也不放心的,这说明组织是对我是信任的,战场形势也好了,我可以白天大摇大摆走路了。第二天一早到学习班报了到,突击学习了一个多月,试过毒气,测过放射物,回团后分配到一营任防化指导员,平时负责全营防原子、防化学(毒气)知识的学习、辅导,防化器材防毒面具、口罩的使用和检查督促工作,由于我军各工作做的好,加上世界舆论的压力,最终这一幕没有发生。防化工作只是一个专职,实际与营参谋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分工各有侧重,战时就是联络员,通讯员完成不了的任务由你承担。记得在三八线附近的一次下连任务,营部与连队相距二.三十里路,去时是随连通讯员一起走大路去的,等我传达完营部意图、了解了连队驻地情况后,时间已到下午五点左右了。连队留我住一夜再走,我想各人都只一床被子怎样睡呢?我谢了!连里又提出派一个通讯员送我回营部,我想我回去了他又怎么回来呢?我又谢了!当时年轻好胜就决定乘天还没黑就翻山走直线回营部。就这样我一个人提着手枪迈开大步一口气冲到山顶,大概六点多钟就看到了营部所在的方位,上山是沿着修工事的小路走的,下山时没有路只有顺着山沟往下跑。到山脚下时天已完全黑了,就只好摸黑、淌过脚肚深的水沟往前找,本来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结果摸到晚上九点多钟才到达营部,当我走进住地---朝鲜农舍时(当时尚有少数农舍,留下的多是青壮年即坚持生产又担任支前任务)同志们和乡亲们都睡着了,怕惊动他们就轻轻地解开背包挤在一起睡下了。这件事营部同事还没有觉察到什么,可我一辈子都没有忘记这一夜的摸黑经历。胡直同志也有类似经历一个人外出完成没有太必要的任务,我俩现时一分析,这可能是对我们学生干部的锻炼和考验。+ f1 @; X6 H+ U0 }
       陈和昌同志原是24军70师223团一营部参谋,现在是税务局离休干部,他当时工作性质与我相似,他吃的苦担的险比我多,原因是他入朝早,一连14天,天天吃压缩饼干(没有吃过正餐,人瘦了十几斤,我说他记错了、夸大了,他还不服气哩)为了喝口开水烧水的家伙都被雷管炸坏了。有三件事他记忆最深,一是在坑道里天桥下坐着,被另一个战友把他挤开了自己坐,刚刚移开,一个弹片飞过来,刚占他位子的战友不动了,把他头上的雨衣挪开血就往外冒,等于是替他牺牲了;二是团部命他下连队任指导员,营长说暂时离不开把他留下来了,结果这个连除七个伤员未上去外,一个活着回来的都没有,三是一次连队与营部失去联系络,他自告奋勇带一个通讯员下山找部队,中间有一段80米左右的开阔地被敌人封锁,枪、炮、弹不停,通讯员看见沿路运弹药牺牲的不少,精神过度紧张,一时竞吓得双脚动弹不得。不得已他只好把他挟在身边冲过封锁线。还好部队安然无事,只是联络中断没有主动向营部联系而已。问他当时怕不怕时,他回答说不怕是假的,但想到自己是革命军人,肩负祖国人民的重托,怕也就变成不怕了。
" Y5 C9 j2 ]. K8 _, k/ O. d' |0 H1 F, }( R0 \/ b
/ }2 _. h9 r; `5 b' E

+ w9 R' ]# ^# B5 j5 t. Y! T6 M
& i& P6 u; B- N& o- O  h- l2 o+ n4 Z

0 b0 @7 ~# r) Y# {
. E$ d7 ]  Q6 ^+ b
         待续      十一敌人无懒炸水库,中朝健儿揍敌机3 F6 w& z, K; F, J

作者: 姚公凤    时间: 2015-5-28 15:46
菁菁 发表于 2015-5-28 13:284 I1 S, c$ V9 D$ e/ C
抗美援朝是在共和国成立不滿周年,大西南尚未完全解放、江西湖南还在打土匪、沿海还在防止蒋介石反攻 ...

( X- e$ C7 k* a7 A( o         颇有深度的见解,你也是南昌姚吗?/ R* l% W2 G5 V( ~# V
    是?又是多少世?9 K2 K, e4 N0 a1 l
9 X/ A3 q# |9 ^9 E

作者: 菁菁    时间: 2015-5-28 17:48
本帖最后由 菁菁 于 2015-5-28 17:51 编辑
( b  W/ P& b" h! B* c  x$ g1 y6 z; p! C
   回公凤爷爷的话,我是四十五世绍字辈!在网上见过你这位年青的爷爷!
作者: 姚公凤    时间: 2015-5-28 20:53
本帖最后由 姚公凤 于 2015-5-28 20:57 编辑 ! D2 e( _3 U7 c. J+ s: I5 F+ a0 `
菁菁 发表于 2015-5-28 17:48
  ^! T2 T; U0 ~6 j/ g& k: G% w回公凤爷爷的话,我是四十五世绍字辈!在网上见过你这位年青的爷爷!一一
       哦,你是绍字辈,应该在南昌姚氏中也算中坚力量,我年龄也不小了,43岁了,我们家生孩子都比较晚,像我父亲都86岁了,我儿子才不到两岁,光我父亲到我儿子如果都生的早都可以到绍字辈了,但是没有如果……你是哪个团的,如果来九江或庐山可以找我。
% a1 n3 O' E& L, l9 z
作者: 菁菁    时间: 2015-5-28 21:07
   我是姚湾团的,有机会一定去九江拜访小爷爷.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5-5-31 12:31
祝福新谱宗亲身体健康.向抗美援朝的老兵致敬!
作者: 姚公凤    时间: 2015-6-2 11:13
             十一,敌人无赖炸水库,中朝健儿揍敌机
8 [2 C; N1 i, m- `$ t8 v& K! ^# D' m       朝鲜停战谈判,谈谈打打讨价还价,拖的时间很长。敌人想停,却放不下‘纸老虎’架子,打又捡不到便宜,拖更对他不利。总想捞点好处,于是撒起了无赖,没有可炸的就炸水库,给朝鲜人民增添新的灾难。朝鲜水利建设的较好,农田用水顺流而下,不用车水,泵水。水库一旦被炸,下游大片农田,公路和仅存的农舍就会冲毁。根据敌情通报,我团防区的‘慈母水库’周边配备了四个高炮团【其中朝鲜人民军两个高炮团】,加上我团高炮营,几十门高炮严阵以待,等敌机上钩。一天下午从海上飞来15架敌机 ,一头窜进我高炮伏击阵地,遭到我高炮的猛烈轰击。一时间天上农烟滚滚弹片横飞,敌机被打得乱窜,地面轰轰隆隆泥土飞扬,天上地面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交火。这次战斗击伤敌机三架,击落敌机一架,敌机飞行员跳伞下海了,其余敌机夹着尾巴向东海逃窜了。我军虽有伤亡,当时总算教训了敌机,保住了大坝,保住了水库。
/ d1 t& P) _* `! M( G     当时 为了及时抢救伤员,团直协理员【正营】马道成,卫生干事李胜武带领20多名医护人员上堤坝救人。快到堤坝时李的鞋带忽然双双松开了,马道成等多名同志牺牲了,李离弹坑十多米而脱险。后来同志们开玩笑说是神灵保佑,李说我不信。特写下打油诗一首‘千钧炸弹逞狂凶,滚滚浓烟宇宙中,鞋带双开身脱险,何来阿弥显神通。’李老剿匪时和我在一个营部,52年后期又同在团直,可我们在朝鲜一直没有见过面,到退伍后才认识,说明我们各自的活动范围是多么狭窄。有的战士入朝后白天隐蔽,晚上出来,钻进坑道更是分不清东南西北。我到过平康,咸兴,顺川,直到55年6月回国4年了也不知道它究竟在什么地方,什么样子,为了保密,营团首长都用代号,不需要你知道的不要问,一切行动听命令就行了,这就是纪律。      1 K( o% [, f: @; b
                   4 k0 H- z$ X3 U7 }. x7 j
                  
; f8 z3 o3 q; I! l0 G% |5 ^

作者: 姚公凤    时间: 2015-6-2 13:08
                  十二,部队开赴"三八线",紧急情况受考验
: F$ H8 O* b" |- T1 D       我营开赴三八线时,我先是协助营部指导员组织营部的行军宿营工作;后来全营的后勤供给,车马队的行军又指定营副教导员和我两人负责带队,他走前面我走后面,两头好照应。车马后勤讲起来次要,可轻装上阵确难抓多了。这次是接敌前夕的夜行军,路是简易公路,下了点小雨又是晚上很不好走,时间拖长了,天又快亮了,还不知道驻地在哪里?情况紧迫,副教导员带一个通讯员先行找驻地去了,留下我一个人掌管着5、60个人,10多20辆大马车队。其中党员管理员、供给排长、文化教员和我都同是排级,而我当时还不是党员,心想把这担子交给我没有直接带过兵的干部,既是对我的信任也是对我的考验。天很快就亮了,小雨也停了,已经听到敌机在附近轰炸扫射的轰鸣声了。自己问自己怎么办?就地隐蔽吧?可路边的树木很低、很稀根本无法隐蔽好人员车马,一旦被敌机发现后果不堪设想。就在这时,后面有人追上来说有一辆马车翻到山沟里了,请示怎么办?放弃车马物资我没有这个权利。事急心要细胆要大,处事不能含糊,作为带队的负责人此时说的话就是命令。我强作镇静大声呼叫,好像以声压人似的(不过我平时声音也大)就指定几个人回去营救车马物资,叮嘱救出车马物资后尽快赶上部队,同时大声呼叫其余人员车马拉开距离跑步前进。此时天已经完全亮了,路也好走了,大家心情与我一样紧张想快走,没有一个人多说一句话,呼呼啦啦跑得飞快,直到胜利到达驻地,才松了一口气,又有说有笑了。当时敌人吹的就是空中优势,破坏我们的运输线,干扰我军的各项活动,是吹牛也是事实。两个炸弹坑连起来就是一个小“游泳池”,停战后的一个雪天我们就游过游泳池。杀伤弹着地只有一点点坑,但周边草地削得一嶄齐,像剃了平头一样,见到活的东西就炸,炸桥炸路就是他们的任务,不是这一点点优势,我们早把他赶到海里去了。
9 J; p6 y* l5 _& s! X
: d( {7 F" c- z8 U% N( ~/ G7 P' i $ [8 w4 N3 L$ y0 J

# ?- B) m2 T2 ~$ Z3 Z- {2 Q! U ( b& {) M2 ^- r" D

3 Q0 E0 M; l0 }# O6 |# D                    未完待续......十三、接防前沿“上甘岭”,金城反击助重拳
/ r% S( E) ?* P9 D
作者: 姚小园    时间: 2016-5-3 21:01
少爷爷,我叫园园,我阅读理解,学习不少3 \! U$ B8 ?# U! X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