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黎显衡的“姚氏宗祠原状迁移” [打印本页]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8-17 21:51
标题: 黎显衡的“姚氏宗祠原状迁移”
    昨晚得悉,越秀区城市更新改造工作办公室已对侨港姚氏宗亲会的复函。回复的核心意思就是“拆除后异地重建”,可以说就是黎显衡等5位专家写出做出“拆,异地原状重建”的结论。
2 r! K0 q, z4 z, g% }   当7月6日,越秀区官方所邀请的黎显衡等5位专家写出做出“拆,异地原状重建”的结论之后,《南方都市报》记者李晓瑛 龙玉琴便作下列的报道并通知侨港姚氏宗亲会主席姚锦钿。姚锦钿表态“不拆最好,何必重建”。今天姚锦钿电话告诉我,他依然要求原址保留和重修杨箕村姚氏宗祠凤仪堂。. V7 m' E0 D0 Q. W2 Z' \
; C, k" \9 J& f8 ?1 x2 J6 ^) g
+ Q1 p; B4 u+ C! G
村民奔走两月争取,专家考察最新提议. V& I& k% j, g) B3 P
杨箕姚氏大宗祠或可原状迁移
( A) V2 I# k1 o5 p3 c6 \仿照康有为故居“小蓬仙馆”模式原物异地重建
. Z/ N. c; d% D# o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0年07月13日 来源: 南方都市报
1 ^* w7 u7 {( ?  y( J/ B' g作者:李晓瑛 龙玉琴
+ _. y% n* F5 N# v
& [9 [4 Q+ S% {) d5 X  \
南都讯 自公布拆迁改造方案两个月来,杨箕村民多次为呼吁保留有近300年历史的姚氏大宗祠而四处奔走。近日,由越秀区文广新局组织专家进村考察后提出方案,或将该祠堂仿照“小蓬仙馆”的方式,进行原状迁移。8 A! B$ N- R1 N) ~6 y7 ^' l
  不过多位姚氏父老则表示,最佳方案是“原址不动”,另再争取复建早已拆除的“第一进”结构。
专家提议仿小蓬仙馆原状迁移
上万块砖逐件挑,先编码、拍录像,再撬走重建……7年前,康有为故居“小蓬仙馆”作为广州首例文物异地重建项目,从黄沙搬至醉观公园。如今,即将拆迁改造的杨箕姚氏大宗祠,很可能利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迁移。
  原杨箕改造方案中,将近300年历史的姚氏大宗祠也被列入拆迁改造范围,但有许多村民反对。两个月来,杨箕村民通过各种方式争取保留姚氏大宗祠。上周,越秀区文广新局牵头组织黎显衡等著名文博、建筑、地志办专家一行5人进村,对祠堂实地考察,提出方案,建议“易地保留”。3 w  I; U- b: }* l
  据悉,姚氏大宗祠建于清雍正年间,祠堂内16根坤甸木圆柱虽历时百年却保存完好,其石雕、砖雕的精湛工艺更难得一见。黎显衡表示,该方案不同于“仿照旧物,建新物”,而是利用建筑原有的材料,保持原大小、形状和构造,采取原来的工艺重建。“要求原汁原味搞重建,最大限度保留建筑的文物价值”。具体建议是,对宗祠的构件,如木梁、砖雕、木雕等进行编码;每一道拆卸的工序都要拍照,拆卸的过程要进行录像;要求拆卸和重建,需聘用具有相关资质的同一个工程队。- r, D* G  I! I) E4 |1 F) D4 L
  据专家组介绍,在广州,此种方式最早运用于2003年康有为故居“小蓬仙馆”的迁移项目中。小蓬仙馆是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市政扩道,本需整座拆除。后来尝试异地原状复建,被专家认为“做得非常成功”。: u, W# w7 R' ^; n' o4 n" m
  杨箕村内的玉虚宫属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属计划原地保留的建筑。而包括姚氏大宗祠等村中四个主要姓氏的祠堂,均有可能以类似方式“搬迁”至玉虚宫附近,连成一片保护区。) s- w7 C2 r6 k3 P, {
村民看法: M4 p$ E* n6 p3 M
祠堂最好原址不动
4 I4 U+ a5 P; D: E2 E  得知“按照原材料、原大小、原貌进行保留”的这一提议方案,两个月来一直为呼吁保护姚氏大宗祠的杨箕父老姚长杰表示,“总比一下子全部推倒好,稍微有些安慰”。不过大多数姚氏父老表示,最大的希望仍然是保持原址不动,另外争取留出空地复建早前拆除的“第一进”结构。- T) F2 v9 N/ d/ ^+ w+ L
  “这间祠堂,每一个杨箕村民都有感情”,解放后至今,姚氏大宗祠作为小学一部分,如今的村中,从花甲老人到7岁孩童,都曾在祠堂内读书、玩乐。“将近300年历史,三进三出的结构,在广州都很少见”,姚长杰表示,“无论旧时还是现在,都要有钱有人力才建得起来”。即使到如今,姚氏仍是杨箕主要姓氏之一,人口占了村内人口30%以上。此外寺右村近2000姚姓人也同属该祠堂的后人。
- H0 U, b+ R; n( n/ d/ u8 l  “虽说是原状迁移,但历史价值仍是大大打了折扣”,杨箕父老姚浩超,曾代表村民拟定保留方案上交有关部门,昨日得悉专家提议后,他表示虽然用的都是旧材料,但一拆一建,砖瓦梁柱肯定都会受到损坏,其次祠堂尤为讲究“风水”,原来的位置面朝白云(山) 背靠珠江,前是北帝庙后为祠堂,“从布局来说是最好的”。
( H, t' k4 N4 `8 E. n* e$ X
  昨日,侨港姚氏宗亲会主席姚锦钿也同样认为“不拆最好,何必重建”。7月初他专门代表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侨港姚氏宗亲会等组织,从香港赶回来提交申请,他表示,每年清明、重阳,不少港澳、海外的姚氏族人都会回大祠堂拜祖先,“中国人传统就是不能忘本,认祖归宗”。记者采访的多位姚氏父老都表示,希望最后确定的方案能多征集村民意见。8 C  r+ \' {8 S8 z1 f/ Q
官方回应
2 X! J( B- B" q* T7 w! J专家提议已上交
) [; Y3 s$ D  T* O; R1 l  昨日下午,越秀区文普队队长、区文广新局群文科科长高旭红表示,目前已经将黎显衡等专家的方案上报给主管部门,但尚未有定论。她表示,上周进行考察后,区三旧办、区文广新局、专家组等一起开会对姚氏祠堂如何保留进行了商讨,“易地保留作为一个方案汇报给上级,如果有新的意见,或更好的方案,我们还会继续进行调研和上报”,具体操作则要待方案得到批准后,才会再细化讨论。* d4 s/ m9 m. I: @& Q: J6 F
  由于目前杨箕已经开拆,不少村民担心能否及时“抢救”大宗祠,对此高旭红表示,目前与区三旧办沟通顺畅的情况下,保留方案尚未确定,“应该不会那么快”。6 f; q# s! E) V; a/ v8 w9 T+ V7 |
  未来,还有众多城中村列入改造范围,类似姚氏大宗祠这样的祠堂、古建筑,尚未达到文物保护的标准,不过高旭红表示,村民可以向所在的区文普办申请登记作为文物普查线索,“如果列入文普线索,说明还是有一定价值”。
* Z, \+ i' E& P! z5 _  采写:南都记者 李晓瑛 龙玉琴
9 _- R5 [5 K7 Y% X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8-17 22:06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0-8-18 08:12 编辑
5 B0 j% @; x  D# R* M8 k
. p3 n: c# g' b1# pszyyao
8 ^/ b; ~& Q  b% R% [; l      我对杨箕村宗亲说,可以称黎显衡是“能制造文物赝品”的文博专家,因为他的祠堂异地重建说,复制的是赝品。像我这样看法还大有其人,例如广州市房屋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古建筑部经理朱秋利。
8 x" l& u" d/ t1 L
1 I* q/ u6 g# b9 A: ]+ o9 Q6 M
9 }' G- p1 @% i2 M* ~! @据《南方都市报》(2010年08月12日AⅡ07)报道: - I4 k9 O# A* o
   摘要:昨日在广州举行的“华南地产论语”论坛上,业内专家热议旧城改造和文化保护,有专家认为现在不鼓励回迁的政策不利于保护旧城文化;还有专家指出“三旧”改造应以“改”为主,不要以“造”为主。

$ L, e8 Y/ z3 o8 m* U
; E$ k8 x, P. }8 C$ r6 @7 O$ ^3 I* I. T/ e# \. O& a# Z
  议文保:“祠堂异地重建,复制的是赝品”
/ I- I) F& c8 ^, D; w# V8 l5 q; v' r
  荔湾区去年以来在开展旧城改造过程中多次表示,改造地块将抽疏城市人口,鼓励居民外迁。对于这种趋势,中华易学研究院副院长钟炬认为,旧城改造的地块还是应该首先满足当地居民的居住需要,“因为要保持一个区域,起码是原住民在那里的,如果原住民变了,文化就比较难保护了。”

7 `8 f4 s5 l3 O  Z/ r1 R
  “希望政府在三旧改造中手下留情。”朱秋利进一步指出,广州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所剩不多了,旧城改造要注意对文物建筑周围的环境进行保护,因为文物跟周边的环境是融为一体的。“比如杨箕村900多年历史的祠堂要异地重建,这种文化拆了就不可能存在,复制一个只能是赝品。

6 l+ P% f) ~$ A- u5 v- w7 F# v
  朱秋利强调,“三旧”改造应以“改”为主,不要以“造”为主。“政府要明确改造不是赚钱的,而是弥补历史上欠账太多的改造。这是投入的改造,不是盈利的改造。当然这里面也考虑财政负担,只能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这届政府做不完可以留给下一届政府做,不要急功近利。”
1 y8 A5 t) W4 w

% w8 D$ ?7 e% h; P, z2 b
1 m; T' d8 v' j

- ]% d% C1 u5 N) U+ L, y

作者: 洛阳姚孝民    时间: 2010-8-18 21:06
姚门事情,我们都应大力支持!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0-8-19 20:40
我就不明白,城区保留古建筑有什么不好?那才是城区仅留不多的原汁原味的广州市啊!
作者: 姚紫洪    时间: 2010-9-10 13:37
4# 卧龙姚建中 如果一个城市看去都是水泥房,没有古建筑,还有历史吗?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