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少年养牛记 [打印本页]

作者: 姚美知    时间: 2015-7-2 09:28
标题: 少年养牛记
本帖最后由 彭城姚其瑞 于 2015-7-2 22:14 编辑 & R5 a. Q3 [4 x6 x5 J

% h, o" q( T5 E" q  X: v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农村度过的,那时,我做的最大一件事,也是除读书外费时最多的就是养牛,并且只养了一条牛,默默在土地上耕耘的黄牛。在山腰的大队小学戴帽初中毕业后,眼看秋季就要离开家乡,去一所县办中学读高中,最让我放心不下的就是那条我亲手喂养了好多年的老黄牛。
    其实说它老,我还真不好说,它到底有多大岁数,何时来到我家的。从我读小学起,就知道家里就有这条牛,是生产队分配来养的,由于每次评比,质量都不错,产的牛粪肥料也多,所以就一直没有换过,唯一的遗憾就是她没有生育过,于是从没有增加过一条小牛犊。
    小学毕业而没有被推荐读成中学的哥哥,把养牛的接力棒交到我手上,他还没有成人就跟大人们一起出工干农活,虽然只记大半个工,但对于人口多负担重的大家庭而言,还真是好事,只是苦了一个本该继续读书的小男子。别看他170厘米的个子,实际年龄还很小。他在全乡小学毕业会考中,成绩名列前茅,就因为祖辈当过一年的保长,便跟中学无缘,而划入农业生产的队伍。稚嫩的我领受了这个繁重而特殊的劳动任务——养牛。当然,我不是专业户,因为读书才是我的专业。也正因为非专业,以业务时间完成任务,那么肩上的担子就更重。我现在有时候在想,要是那时候读书跟现在的孩子一样,一天只做一件事,就是除了读书还是读书该有多好,也许我会读得更好,学到的知识更多。不过,现在假设没有用,也不是埋怨时代的时候。只不过,可以此教育自己的孩子,也叫现身说法吧,所以孩子还算争气,从小学读到高中,都是本地最好的学校,有理想有抱负,学习自觉,主动上进,成绩也很优秀,让当家长的放心与欣慰。
    养过牛的朋友都知道,体大腰圆肚子粗的成年黄牛,一天要摄取的食量简直惊人。早中晚三餐,每顿至少要吃一大竹筐青草,饿一顿就要吼叫得人心慌,那吼声把山音都整出来。每一天还要喝半桶清水,所以每天黄昏时,都要牵起牛儿到一里外的小河沟喂清水。当然,有时候来不及,也会偷懒就近在稻田里喂水,只是水质就不敢保证了。尤其是在夏天,喂水是必须的,最好的地方就是到那口冬暖夏凉的山泉边。所以那四季不断山泉的龙王台小河沟就是人们和牛们聚会的热闹地方。可是,也有麻烦的,就是那些牯牛在路上遇见母牛,就会打歪处想,而我养的那条黄牛正是母牛,因为个子不算大,最怕公牛骚扰,所以好些时候都要留意一些,对那些不怀好意的公牛多长个心眼,不然遭到伤害后,队里就会以养护不周为由剥脱喂养权,家庭遭受的经济损失就大作了,我作为直接责任人,日子也不会好过的,所以,多年来,我对这份工作基本上是尽职尽责。
    而最让养牛人头疼的是大雨天。牛儿的肚子才不管什么天气,到时候饿着了就要吃草,雷都打不动。可那么坏的天气怎么办呢?一般说,知道要下雨了,提前做好准备,多堆积草料应急,虽然青草放久了,会变质,但总比饿肚子强,只好将就一点,不挨饿就算不错了。也许我们是这样看牛儿的,但牛儿是被动接受,也不敢绝食,给啥吃啥,吃起来照样不温不火的。不过,我还是跟许多养牛人一样,有空就披起雨衣,戴着斗篷,冒雨上坡割草,让牛儿吃新鲜草料。尤其是夏天到秋季,田边地角,山坡陡地,青草疯长,还有农作物的秸秆,牛儿一般是很少挨饿的,养得膘肥体壮,耕起地来象黑旋风。我最怕的就是久雨不晴,那是必须要冒雨采草,跟恶劣的天气抗争。
    当我读初中毕业班时,学习任务相对紧张一些,难免耽误割草。一般都是清晨起来,在附近割一筐青草回家吃早饭,然后才快速进学,中午不吃饭连续上课,感觉有些饿,还能够坚持到放学。好在学校就设在我们四生产队,大队的办公室也在学校,不管是以前的老学校,还是后来的新学校,隔家就一里路,几分钟就到了,这是我唯一感到优越的地方。那时候,下午放学吃饭后,与同伴一起,上坡劳动。冬天天气短,抓紧割草,天黑前基本上能够采集一筐草。而夏天就不紧张了,还有充足的时间游玩。上坡后,一般是与本院子伙伴们一起,深入溪沟弄水,还筑起小水潭,或是到堰塘里游泳,学得一身本领,现在还真要感谢那些山坪塘。等太阳西下,凉快了,就全力以赴割草。不久,筐子满了,就回家交差了。有时候,忘乎所以,筐子松松的背回家,悄悄地把草倒给牛儿,让它吃个半饱,也只好忍气吞声。最不让我担心的是暑假,除完成暑假作业外,可以抽出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搞养殖。清早起床后到马伏山、对门坡、豆地坡或是红庙子等柴山上,采集茂盛的青草,等肚子饿了就背着比头还高的大堆青草往回赶。
    记得一个雨后初夏,我清早起床解手,顺便去牛圈一看,卷门大开着,牛绳脱了,还拖在地上,我估计牛儿出过门,于是赶紧把牛索拴在柱子上后,并把圈门关上,沿着过路田,径直赶到那片玉米地。果然第一块地一片狼藉,长势喜人的半人高的玉米苗只剩下高矮不一的杆子。我几乎被吓着了,不敢多看,赶紧跑回家装蒜。这块玉米地跟我家的菜园相邻,是上院一家长辈的,还是本村的赤脚医生,前几年还当过大队干部,在当时算是有名望的人家。而最让我担心的是,那家女主人个子高大,比男主人还要高大,个性强,嗓门大,有以势压人的秉性。
    真是惹祸了。上午男主人终于发现了那片受灾的玉米地。我们农家大院居住着十几户人家,养的牛也在十条左右。受灾的那家主人挨家挨户查看牛圈,看留下的证据,结果都没有发现问题。第一轮算是过关。唯一的就是我家的牛儿,肚子吃得特别饱。这个疑点,我解释说,我早上给牛供上了充足的草料。接着就是第二轮查验。把每家的牛拉出圈,在稀泥路上合脚印。从那时起,就知道牛和人走路一样,步履都有各自的特征。这一轮查验下来,我家那条黄牛嫌疑最大,但没有最终下结论。
    我是最知情的,无论如何,我都不能承认。因为要是承认了,我作为直接责任人将遭受一顿毒打,家里还要赔偿经济损失。我的理由是绳子拴在柱子上,门也关了,牛怎么能够出去呢?
    最后,大家虽没有下结论,我家也没有承认,但玉米地主人基本上是认定了。他们为了挽回损失,在那片玉米地里重重地施了农家肥,很快玉米就长出了新叶子,收成还不错。不过,那是后来的事情。他家始终是不服气的。女主人指桑骂槐,找借口大肆骂人了,后来,女主人大肆骂人了,到我家后门的竹林里恶语伤人,但没有指名道姓。几次后,父亲实在听不下去了,就搭腔了。那女主人更是气势汹汹地往拢蹦,一副打人的样子。父亲作为生产队二十多年的会计,实在忍无可忍,就退回屋子,抓起一根竹竿追赶,把那女主人吓跑了。
    但是,那女主人不服气,又一次来到竹林骂人,刚好是我哥子在家。他听到后,没有搭腔,跑出去就是几拳头,来者没有反应过来,撒腿就跑,躲回家了。从此,再没有人来骂人。女主人被教训后,也不敢惹我哥了。我哥长大成人后,力气大,脾气暴躁,遇到蛮横不讲理的人,就会收拾与治理。而女主人挨打后,为什么不去找干部评理呢?那是因为她是第一次被挨打,为了顾面子,就遮掩了这次不光彩的遭受遇。
为牛吃玉米的事情,我们两个本家伤了和气。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来往。我还与她家孩子一起读完小学和初中,与其孩子一起割草,玩耍。此事渐渐淡化后,关系慢慢好转,我哥还成了他家孩子收下的第一个徒弟,把鞭炮生产一起做大了,当时成了我们多个家庭发家致富的骨干项目。
    几十年过去,父母都不在了,那家男主人也去世多年了,只剩下那位半身不遂的女主人,老院子空无一人,物是人非。那条偷吃玉米苗的老黄牛,也在第一轮土地承包下户时离开了我家,作为肉牛被即将解体的四生产队处理了。但这件事情深深刺痛了我幼小的心灵。现在我将这件事解密说出去,想必再也不会影响两家关系,但是,这是我在故乡多年的养牛生涯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它让我时时反省。后来我一直认为:有错就认错改错,不然便会酿成大错,难以弥补,悔之晚矣。
    后来,每当我回到故乡,或是在看见黄牛时,脑海里总是浮现出我家那条黄牛的身影。除了锤炼意志,善待动物,反省自己的过失外,也许做事要做到谨小慎微便是我喂养那条黄牛的最大收获吧。
                                                                                                                2015630日草于宣汉县城
" u: S# f$ x3 G7 v4 Z) {0 k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5-7-2 11:22
    好文章!点赞!
& L" n& F* `- k  l    能否请美知宗亲把文字放大一些,这样看起来就方便。6 c5 W+ H, D2 _0 o5 f& M" `3 M

作者: 姚保海    时间: 2015-7-3 06:54
写得好,反映了一代农村少年辛苦并快乐的日常生活。
作者: 姚美知    时间: 2015-7-3 10:50
姚保海 发表于 2015-7-3 06:545 l/ R2 p3 I0 x; V3 i
写得好,反映了一代农村少年辛苦并快乐的日常生活。
* a4 e1 b9 k# R; B- E
感谢保海宗亲的关注!* a9 E5 y! Y. Q' b" s3 i* W: [

作者: 姚美知    时间: 2015-7-3 10:53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7-2 11:22
! S) W- g4 {- H; X" }! U, C好文章!点赞!
  `) C, t+ E" J" U3 O    能否请美知宗亲把文字放大一些,这样看起来就方便。
0 V  a! u! O9 @, z, m
感谢绍弦宗亲的点赞!
7 R0 m8 W' R/ [2 N8 h+ d* i# q
作者: 姚美知    时间: 2015-7-3 11:18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7-2 11:22
4 k+ S; s8 D1 D好文章!点赞!* w6 M5 k4 g  D8 }! g% @: I8 r
    能否请美知宗亲把文字放大一些,这样看起来就方便。

; Q9 k5 F; o; w) X很好的建议,以后更注意。
$ z/ q; t% M0 I; n$ @6 q# ~
作者: 姚绍栋    时间: 2015-7-3 15:28
     好文章,赞一个。
6 d* d0 }3 ^9 H" T( P& a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5-7-3 18:37
姚绍栋 发表于 2015-7-3 15:28# p9 D! ]9 A+ J/ S& L/ L
好文章,赞一个。
( y) z' m0 a2 u' d( C+ w2 a3 b: \' I4 O
     我说美知宗亲的文章写得好,是因为他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2 _. S1 O& V0 `: d0 K+ R" W     我也养过牛,但是准确来说,是与牛在好玩。我家下放的时候,邻居家里都养牛,骑在牛背上的感觉,现在想起来依然是开心的事情啦。3 t; t, Y, y/ p
     但是,我没有完整地养过一头牛,当然就不能象美知宗亲一样,与牛结下如此深的感情。更加难得的是,通过养牛,美知宗亲能够感悟到人生的道理。这就是我与美知宗亲的差距。
* ]: L0 e7 \+ z8 N% v, @2 `' ^     我从小就喜欢第一人称的文章,常常会随着“我”的感情而进入角色。估计这是我至今依然多愁善感的原因。6 g, t9 M' b# v5 \
     期待在姚网当中看到美知宗亲带有生活气息的文章。2 \: @$ ~/ p& E
     " c3 Q* h, l2 s1 d7 U3 a6 p: s# h% C) t

作者: 姚先达    时间: 2015-7-3 20:38
写的好详细、很生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点赞!!, E, J1 J! ~, O4 q5 P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7-3 21:12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7-3 18:37
4 }5 j' u1 n) T3 T/ x1 i我说美知宗亲的文章写得好,是因为他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9 i/ Z' D* t! _
     我也养过牛,但是准确来说 ...
; W: N* J  b" a) D' O& @& D2 U! }
很好,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我也养过牛,生产队的牛。我也有农村生活的经历,也有纯洁的童年,看到美知宗亲的优美述说,感同身受,无限享受。苦难的生活,美好的记忆,良好的教材。好文章,点赞。
作者: 姚美知    时间: 2015-7-6 09:37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7-3 18:37
! }2 ]: l' m6 O  |+ L8 D9 \" ~: g# Y我说美知宗亲的文章写得好,是因为他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l  l* ^0 u- I' b( ~
     我也养过牛,但是准确来说 ...

7 e( }2 \- U2 y多谢绍宗亲的点评与鼓励!7 S( S2 }# G/ }' Y3 @

作者: 姚美知    时间: 2015-7-6 09:40
姚先达 发表于 2015-7-3 20:38! J  _! ?# ^  g+ Z: U- Z2 b. e
写的好详细、很生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点赞!!

5 X$ X$ y* c' Q* @$ d; E, u; X感谢先达宗亲的鼓励!. P' e& Q; q8 d" P

作者: 姚道忠    时间: 2015-7-6 23:09
我是从7岁到15岁,间断的当了8年的放牛娃,经历3头水牛,第一头时间最长也最有感情,回想那苦难的日子里充满快乐。白天我放学后要到处找嫩草(那时候物质匮乏,草也长的不旺),想着我的牛累了一天要吃饱,多割草也是快乐的;晚上卸了重担的牛是要先牵到山边(山上的草是要盖房子用的,不允许放牛)更多的是在窄窄的田埂上吃草,这才叫放牛。人骑在牛背上,随意唱着一切会唱的歌为自己壮胆,管着牛不能偷吃田里的庄稼,待牛的“肚子”与背部似平时才回家,撒上白天割的可以吃一夜的嫩草,并用稻草加上枯草熏上烟驱蚊子后才结束一天的放牛娃生涯。
作者: 姚美知    时间: 2015-7-7 09:44
姚道忠 发表于 2015-7-6 23:09
# b' F0 ]2 j( G6 y3 [2 `+ a! E我是从7岁到15岁,间断的当了8年的放牛娃,经历3头水牛,第一头时间最长也最有感情,回想那苦难的日子里充 ...
9 R5 p+ l# C, d" C" M3 j  ~& Q% {% N$ X
有共同的经历,值得回味的童年生活!
+ p* `( w$ U  P: }: g8 R5 R! o, M/ |
作者: 姚先达    时间: 2015-7-7 22:02
童年生活太值得回味了!上山打柴、下河捉鱼、和小伙伴做游戏······( ~# E; O& d# y5 O) u" W, a/ t

作者: 姚美知    时间: 2015-7-8 09:29
姚道忠 发表于 2015-7-6 23:09" X+ x# F/ |+ w& B8 O3 v
我是从7岁到15岁,间断的当了8年的放牛娃,经历3头水牛,第一头时间最长也最有感情,回想那苦难的日子里充 ...

$ x7 u- G4 H  ]; m过去的苦日子一去不复返,但它磨练了我们农村孩子的意志。向道忠宗亲问好!
6 ~) i$ V, }. z9 r4 a
作者: 姚美知    时间: 2015-7-8 09:31
姚先达 发表于 2015-7-7 22:02; t1 w6 V; r; F4 b) @. R7 d1 C
童年生活太值得回味了!上山打柴、下河捉鱼、和小伙伴做游戏······

1 J* f/ `) o/ X0 U" {回味童年,反省过去,珍惜今天!+ {# p. \2 D8 Z3 A+ v) }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5-7-8 13:24
姚美知 发表于 2015-7-8 09:31
- W! i5 H  x- k9 `( j回味童年,反省过去,珍惜今天!
4 e) A( C! Q9 y2 _
我58年随父下放时也替爷爷养过牛(他是生产队养牛员).我最记得的是这条牛救了我.那次发大水.牛跳到河里.我怕牛淹死.跳下河想拉它上来.想不到我也被水冲走.还好是冲到牛旁边.我一把拉住牛绳.冲走200多来.最后还是这条牛把我拉回岸边.9 U0 ?: U+ w5 h1 d: G, F" N  s0 S  f

作者: 姚紫洪    时间: 2015-7-8 16:46
点赞,写的感人,深有感触。我也养过一头牛,不过时间短,只有两个暑假,约四个月。是学校的一只公牛,那时学校的砖瓦要自己烧制,公牛是踩砖瓦泥用的,除放牛外,还还负责养鱼和晚上为学校发电。1 E; Z" ^% O' B; y1 b1 O/ \

作者: 湖南临湘姚郑保    时间: 2015-7-9 05:55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7-2 11:22
5 m  M3 x1 W5 w! G好文章!点赞!% g5 i# F$ a& j6 d2 n& h
    能否请美知宗亲把文字放大一些,这样看起来就方便。

0 N  R2 h% {8 j我也有过同样的经历和感受!
+ G0 T3 `) o$ B2 _' `( ?, d4 H  K6 B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