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有虞氏部落首领之谜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15-7-9 13:31
标题:
有虞氏部落首领之谜
有虞氏部落首领之谜
- V. t3 q/ w' a; n5 ^
出自有虞氏部落的姓氏很多,除了舜帝下衍的陈,胡,田,姚,袁姓氏外,还有虞,吴,余,伍等姓,都是远古有虞氏部落的后裔。然而有关有虞氏部落首领和世系却有许多不解之谜。
( M% i+ J6 u3 T: l4 U
' Z, W3 {" c) }# }
一,有虞氏部落演变简述;
: a B: _8 Q% O* G/ Z' E, {
: d3 H, |; Y" x% H
有虞氏部落是东夷氏部落的一个分支。 早在公元5000年前,东夷氏部落生活在燕山一带(今延庆县四周),以捕鸟为生,所以,以鸟作为部族的图腾(可以理解为部族的圣物,或祖先)
, v- t! B. R% N w9 ^' B( M5 i6 ]$ ]
! A, o$ J) Z2 d! O
随着族群的不断发展壮大,部分东夷氏部落成员逐渐向南迁徙,来到今山东的聊城市,泽荷,东平,东阿县一带。改称东夷少昊白虎部族为水伯天吴裔族。据《山海经,海外东经》载:“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 朝阳之谷就是今山东聊城市的朝城和阳谷的合称,当时的天吴氏族就居住在这里。天吴氏族以白虎作为部族图腾
$ N. v0 l4 _8 n( H6 H
# k* ]$ I# S! Q) d$ H
公元前4510年,蚩尤三苗九黎族众被轩辕黄帝族追杀,逃亡至鲁西的东平、台前、黑虎庙等地居住下来,称邹氏。邹氏与东夷屠比氏联姻,他们的后代称邹屠氏。邹屠氏又与天吴氏联姻,后代称驺虞氏。驺虞氏氏以驺獣作为部族图腾。驺獣是一种似虎非虎的猛獣。
: ?6 u! S& @: ]6 I
& H1 b4 ?5 W& Y- R' r* b: ^" x
帝尧陶唐氏初期,唐尧族与羿族联合以强大的兵力攻打邹屠天吴联盟所在的朝阳、东平和台前,邹屠天吴联盟惨败,邹氏(邹屠氏)向南逃亡,虞氏(天吴氏)归降唐尧氏族,留居在虞城(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西南)。
Y5 t7 N! e* R# O S
2 ~& k& P1 }% H! J# ~7 g
天吴氏子弟瞽叟娶邹屠氏女子握登为妻,生舜于姚墟(今山东荷泽市鄄城县东南),舜夺取政权以后,改国号为虞,建立了帝舜有虞氏政权,而有虞氏的始祖,公认为虞幕。
: e7 c7 s0 O! K8 x8 h
( ^: D" ]- b7 O1 j
关于有虞氏部落图腾的的文章有好多,学者尚海海认为:“有虞氏部落最先以白虎为图腾,到了虞幕改鸟为图腾,再到句望又改鸟龙为图腾,而到了虞舜时就以凤龙为图腾了”。
& O1 g) k! P8 f
/ R% W! T! p; `' _
二,有虞氏部落首领之谜;
9 ^3 d X- ?2 ]/ v" i6 ?
+ N8 g+ D) s# p6 \" Z+ {" B2 f
从现有掌握的历史资料看,有虞氏部落首领,从虞幕下数→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帝舜,都是有虞氏部落首领。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从虞幕上逆,还有无有虞氏部落首领呢?
& P- {2 _* q7 s( m
7 _& V# p* \+ w/ I. C$ k- A
随着学者对上海博物馆馆藏【战国楚竹书】容成氏5,6号筒和31,32号筒的研究的进程,有虞氏部落可能有新首领的问题渐渐浮出水面。5,6号筒曰:“禽兽朝,鱼鳖献,又吴迥,匡天下之政,十有九而王天下,三十有七殁”。而31,32号筒则曰 “以让于□□(两个残损的字)曰:德速衰……”。虽然由于字体残缺 ,又吴迥等文字难以琢磨,但是初步可以判断上述文字说的是一个帝王的故事。从而引起国内外华人学者,专家的极大的兴趣。多数学者认为:如果又吴迥解读为有虞迥,□□两字也解读为有虞,容成氏5,6号筒和31,32号筒的文字将是比较容易解读了。5,6号筒可以粗畧解读成:有虞氏辅政十九年后而成为帝王。当帝王37年而卒死。当帝王期间,四面八方部落都来朝拜献贡。31,32号筒可以粗畧解读成:禅让有虞,有虞谦恭地说,自己的德,才,能力都不胜任啊。对于这样的解读,多数学者认为比较合理,从而表示认可。
& Z* P# Q k. H9 D" Q6 b
; `& k( H% i% ?+ O0 C* ]
如果又吴迥可以解读为有虞迥,那么,有虞迥就可能是有虞氏的又一个部落首领。虽然对于这样一个结论,也有学者表示结论过于草率。因为还没有找到又吴迥就是有虞迥的佐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依据中华儿女的聪明智慧,又吴迥是不是有虞氏,有虞迥是不是有虞氏部落首领,有虞迥后面至虞幕,或虞幕至虞舜断层的部落首领群将会一一解开。对远古帝王的研究表明:虞幕是颛顼的臣子。可以说:颛顼和虞舜是同一时代的人。颛顼大约生于公元前3810年左右,而虞舜生于公元前2175年左右,那么颛顼至虞舜大约有:
' {+ D/ J, i" S( y- W% v
- S- n. w( T3 N
3810—2175=635(年),在635年的时间里,至少有31代人。可是,不论是【吕梁碑】还是【史记。五帝本纪】,从虞幕(颛顼)至虞舜都只有七代人,显然还有24代人左右没有记录上。
$ j" g5 P- c0 B8 Q0 [
O# D6 a5 b8 i3 w3 w- ?
或许上海博物馆馆藏【战国楚竹书】,疑点破解,疑句破译之时,就是有虞氏从虞幕(颛顼)至虞舜的部落首名字领解开之日。
5 \) J$ E6 w& [: A/ j- X4 R
7 ^5 b- |9 h1 R9 ^" ~7 E$ B2 P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