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姚鼐散文《登泰山记》 [打印本页]

作者: 河南姚亚峰    时间: 2010-8-25 16:46
标题: 姚鼐散文《登泰山记》
姚鼐散文《登泰山记》
6 q' l( w+ O# x) `) [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8 R) `- K# I3 q8 h( j) M- o8 [# D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 l. B9 T- c  g——清. }0 R$ C5 L! ~2 e6 V. I; I
姚鼐
- q4 C* a& {  |3 \
2 d$ t: p8 L$ L- _
此句摘自姚鼐的散文《登泰山记》。) n/ i3 r1 J/ X8 [9 q# r+ W' _

( i+ t5 \5 K  W# s/ n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清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历任山东省副考、刑部郎中、四库全书纂修等。不久后弃官回乡,主讲于江南、紫阳、钟山书院,前后凡40年。论学主张集“义理”、“考证”、“词章”为一体,是桐城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8 D/ j. N/ p$ S8 W 9 a( `% C3 S0 i
《登泰山记》是一篇著名的游记,作于公元1774年冬,文章主要写泰山盘道、泰山雪景和泰山日出,描写逼真,虽距今已200多年了,但很多景物犹在,读之如在其境,使人感到亲切,其原文为:
# a- X+ b9 y. @" w. l5 T+ ^ % [/ Y* b7 V0 k
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 i- q9 \4 H5 g! b- T6 ]+ X, t 8 O# d5 I, r. e) q1 g$ y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Q: G& r1 n0 m

6 t( B  a) J& ?6 l7 ~# u7 [6 c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2 ^. s' a; I6 L, e0 o6 {# f

" ~! ?# L. k+ k2 ^&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U) V& B& G  {7 @
( f& ^4 Q" ?, M9 b( W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膝齐。桐城姚鼐记。
$ c+ v$ v5 o8 O# T; r ( M' Y8 w; @! V+ y$ y7 o( m
其文的白话:
1 A& N0 A! v7 f( T( S1 m& ^
+ a  F6 D* F; A2 N8 P& o7 B& _泰山的南面,有汶河水向西流;北面,有济水东流。泰山之阳的溪水都流入汶河,北面的则流入济水。在泰山南北分界的地方,有古代齐国的长城。泰山最高峰为日观峰(应为玉皇顶),在齐长城以南十五里。
+ ^3 t# e. k2 M( H 5 L) Y6 f& \+ z4 z& ]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都北京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西北麓的山谷,跨越齐长城之险阻,才到达泰安。这月的二十八日,与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颖)从泰山南麓攀登。盘道长四十五里(实为约九公里),全是用条石砌成台阶,共七千多级(应为六千六百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溪谷,中间一条流至山下后,环绕泰安城南下流入汶河,这就是郦道元《水经注》中所说的“环水”。我们开始就是顺着中间这条溪谷上山,过了中天门,再顺着西面那条溪谷继续攀登,于是就到了岱顶。古时候,是顺着东面那条溪谷进山的,道上有天门。所谓东面的溪谷,即古人所说的“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这里。现在所经过的中溪山岭和岱顶,凡拦阻盘道的山崖险阻处,世人都称之为天门。盘道中云雾弥漫,冰雪溜滑,石阶几乎不能攀登。等到登上了山顶,白雪覆盖着苍山,雪光照亮了南天。望着傍晚的阳光照耀着的泰安城、汶河和徂徕山,好像一幅山水画;停留在山半腰的云雾就像一条带子。6 N( F! \, y" }% q& x+ @8 n8 R8 Q
% S' n$ `0 j4 Y7 M! v$ k. W
十二月二十九日,天将明,与朱子颖坐在日观峰巅的亭子上,等待日出,山风扬起的积雪打在了脸上。日观峰以东,自脚下皆云雾弥漫,隐约见到几十个如白海蜇般站立着的东西,原来是露出云海的山峰。东方天际的云出现了一线异样的颜色,不一会儿变成五种色彩;太阳升起,其色纯红如朱砂,其下有红光摇摇晃晃地承托着。有人说,这就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阳光照射到,有的则没被照到,于是红色和白色相混杂,都像是屈身表示恭敬。! r8 y0 h* p' r2 R
0 ~: s& f! O2 t6 C# f* @" h
日观峰以西有东岳庙,还有碧霞元君祠。皇帝登泰山临时下榻的行宫在碧霞祠之东。这一天还观看了盘道两侧的石刻,大多是唐显庆以来的,而遥远的古代石刻则消失了。偏僻的不在盘道两侧的石刻,没有来得及去看。
9 C5 j  b# _/ L ; T9 @  y+ U: |
泰山多岩石而少土,岩石为青黑色,其形状多平坦方正,很少有圆形的。杂树不多,大多是松树,生长在石缝里,树冠皆为平顶。因为冰雪封山,没有瀑布,也没有鸟兽的叫声和足迹,从南天门至日观峰数里之内无树木,而积雪与人的小腿同深。桐城姚鼐记。2 M7 k* `6 @' X7 e3 |4 |' {6 l
* Y$ |' m* x$ w5 N
姚鼐笔下的这条路我们走过了,但我们不是雪中游泰山,故没有他的这些体会。文中“樗蒲”,一般解释为博具骰子,《本草拾遗》称海蜇为“樗蒲鱼”。故姜丰荣认为樗蒲即海蜇,“稍见云中白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泰山云海中露出的几十座因披雪而变得圆滚滚的山峰就像大海中漂浮的白海蜇,这种比喻真是妙不可言。% Z3 |( X8 X6 I8 m

+ B! I( a$ E7 U, i, W* g: f: W
" u7 v" u7 `8 D( N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0-8-25 20:55
好文章啊,学习了。:victory:
作者: 姚家义    时间: 2010-8-26 12:39
安微桐城姚氏宗亲:我谱载我宗茂公后裔所迁你地,其有一人任巡抚,并多次来我地拜祭宗祖,如桐城有任过湖广巡抚清加我!QQ864565202
作者: 姚紫洪    时间: 2010-8-27 08:14
学了,谢谢提供资料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