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中国书院百泉书院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15-9-10 09:20
标题: 中国书院百泉书院

  百泉书院宋元时称为太极书院,位于百泉湖东岸。创建时间为宋,到了元时,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关键人物是姚枢,姚枢曾任燕京(北京)行台郎中,1141年辞官来辉隐居,耕荒种田,耕读自乐,自刊《小学》《论孟》等书,散之四方,以惠学者。慕姚枢之名,1250年,著名学者许衡、窦默也从河内(河南沁阳)、肥乡(河北大名)来到百泉。他么在太极书院内,经传、子史、礼乐、名物、星历、兵刑、食货、水利无所不授。不论学生出身贵贱、智商高低,他们都能因人施教,使求学者皆有所得。百泉弹丸之地,遂成理学渊薮。一时担簦负芨者,络绎于道,使得太极书院与朱熹创办的鹿洞书院,陆就渊创办的鹅湖书院并驾齐驱。因当时的许多名臣和学者都曾受学于此,故后人在评说理学的发展时有“宋兴伊洛,元大苏门”(意即理学兴起于宋代的洛阳,发扬光大在元朝的辉县苏门山)之说。


( B+ x1 ^/ u; z) Q- |

  姚枢等人离开百泉后,太极书院渐渐萧落。到了明代成化面间,沉寂了220余年的太级书院又得以复兴。河南提学佥事(省级主管教育的官员)吴伯通、知府张谦在太级书院旧址上,又建起了百泉书院。


* h1 w6 K8 |- U

  据当时的参政大学士刘建《百泉书院记》载:“(百泉书院)于成化庚子(1480年)4月始建,至壬寅(1482年)3月竣工,历时两年。凡为屋三重(即三进院),为楹六十有二,匾其前曰'先贤祠’,内祀周敦颐、邵雍、司马光、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张栻、吕东莱、许衡10人,另以姚枢、窦默二人配享;中曰'讲道堂’,左右为斋凡八(即八排房);后曰'主敬堂’,左右为斋凡四(即四排房),合匾之曰'百泉书院’”。由此可见,百泉书院的规模在当时已经非常宏大了。明崇祯15年(1642年),开封遭李自成军队围攻,决水淹城,省贡院遂移至百泉院。自清顺治2年(1645年)至清顺治14年(1657年),共历6科,后改为科举考试的地方。


3 `2 }4 t6 R7 q) u$ c

  清顺治、康熙二朝,是百泉书院的又一个鼎盛时期。顺治7年(1650年),一代大儒孙奇逢自河北来辉,在百泉书院主讲“夏峰之学”,四方学者,纷至沓来,使得百泉书院与襄城老来章主持的嵩阳书院、柘城窦克勤主持的朱阳书院三足鼎立,驰名中州。李来章是孙奇逢的弟子,窦克勤又拜孙奇逢的弟子耿介为师传习百泉之学,所以嵩阳书院、朱阳书院及李来章后创的南阳书院、紫云书院及广东连山书院等,都已是百泉之学的一传、再传之学。百泉书院不仅在中州独占鳌头,还同浙江的姚江书院、陕西的磋中书院一起,站在全国诸多书院的前列。


2 p! T# S& {2 w/ {* \4 _( P

  清乾隆7年,百泉书院又行重修,规模较前更为恢弘。乾隆15年(1750年),乾隆皇帝巡游百泉,将百泉书院改为行宫。道光6年(1826年),知县周际华立《学约十条》(立学、立教、立志、立身、立德、立功、立言、立名、立城),将书院由百泉湖畔移至辉县城内。光绪末年,西风东渐,学堂勃兴,百泉书院停办(其旧址在今辉县城内书院街)。


  J" t6 q6 N* \) f7 J' r9 f* l2 F

640-106.jpeg (46.13 KB, 下载次数: 182)

中国书院百泉书院

中国书院百泉书院

640-105.jpeg (30.84 KB, 下载次数: 164)

中国书院百泉书院

中国书院百泉书院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5-9-10 10:59
        河南辉县有好多古迹和风景。
  i' i! I4 A2 v& |) s1 z- f9 k2 f4 L9 v
       百泉书院旧址在今辉县城内书院街。道光6年(1826年),知县周际华将书院由百泉湖畔移至辉县城内。" p- r6 P9 ^7 Y3 E" S7 j3 v
   知县周际华立《学约十条》——10立:立学、立教、立志、立身、立德、立功、立言、立名、立城(只有9立)! B4 _, E+ I. F' D7 i
   
; h& v$ k1 l+ h9 B' P; {" L* l
作者: 河南姚树江    时间: 2015-9-10 12:42
百泉泉水今不见,书院碑廊立千年
作者: 姚先登    时间: 2015-9-11 06:07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5-9-11 06:10 编辑
3 V" L+ a, E1 S/ z
pszyyao 发表于 2015-9-10 10:59
$ o# K) y, l1 u) e7 ]9 n河南辉县有好多古迹和风景。; j: i2 ]8 W7 h1 p( S' E4 y
8 o5 o: Q, t9 R. b
       百泉书院旧址在今辉县城内书院街。道光6年(1826年),知县周 ...
- q! U9 L. a. J$ h3 v; {- K
道光6年(1826年),知县周际华立《学约十条》(立学、立教、立志、立身、立德、立功、立言、立名、立城),将书院由百泉湖畔移至辉县城内。(钟尧老发现《学约十条》少了一条。)
& y$ B, |4 F1 Z/ U; B' ~9 g0 F- ?5 v: R& _% V0 D
0 `1 f$ X+ ?; t6 ]/ s7 m
当前我国社会上进行的国学普及教育分为六个考核等级,分别力求达到“立言、立品、立文、立志、立业、立德”之目的。看来是学习参考了周际华立的《学约十条》。
* L' z! Y6 H9 H/ H* V1 r: F7 ]6 s: F- ~4 u
! q$ o; p* c$ ?7 F3 T
5 `- z1 |+ y- m- P' F$ L+ X

% E' m2 u- X& ~0 _, U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