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c3 p3 L4 }# ] s+ l. p N3 R/ f1 t+ s
『珠玑巷得名,始于唐张昌。昌之先,为南雄敬宗巷孝义门人。其始祖辙,生子兴,七世同居。敬宗宝历元年,朝闻其孝义,赐兴珠玑绦条环以旌之。因避敬宗庙谧,改所居为珠玑巷,予沙亭始祖迪功郎讳禹勤,初从珠玑巷而至。族谱云:南屈珠玑实始迁。5 k% @& H: g( I) F$ y- X! n! I' |! i; r
! Y* y6 ?% F: s+ X
7 e b. g! \2 }3 W他听说:『宋南渡时,诸朝臣从驾入岭。』建炎南渡,士民入岭的多,是事实,但『从驾入岭』,则不是事实。南雄之称,始于宋初开宝四年(九七一年),唐时没有南雄之称。至于珠玑得名,他的前一说,是宋南渡时,后一说则『始于唐张昌』,显矛盾。大概是屈翁山随手笔录传闻,还未深考。但他说:『祥符有珠玑巷』南渡人岭止于南雄,『不忘扮榆所自,亦号其地为珠玑巷』,则值得注意。6 B! z0 c! t: C; i/ v# k Z/ x
3 o0 U. |! m" e# L
. Q: V( x' Y, q: l! D; ^* U
在封建社会里,因战乱流徙他乡,总忘不了故乡。故无论祥符是否有巷名珠玑,(而且南迁诸姓人多,不可能原都是珠玑巷人。)把珠玑一名,作为中原和江南的象征,代表南迁入的故乡,因而众族谱都说他们的祖先来自珠玑,它的意义就不限于纪念南雄的珠玑巷,而更远的并且纪念广泛的中原和江南的故乡了不但南雄有珠玑巷,广州也有珠玑巷,其原因也在于此。这种源自珠玑巷的传说,遍及诸族,它是具有维护同宗、同族以至同乡团结互相作用的。 1 G* Z8 F) I1 ~1 }) J0 ` 7 A+ H. b* V6 A ; O8 v/ I3 W4 Y+ n' n"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