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广州姚氏宗亲,谁能帮帮忙? [打印本页]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5-10-18 21:54
标题: 广州姚氏宗亲,谁能帮帮忙?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5-10-18 22:24 编辑

        以杨箕村凤仪堂姚氏为主体的广州姚氏宗亲将赴山西运城舜帝陵祭祖。我有个要求,在可能时问问舜帝陵管理处几个问题。
        可请教或询问的老师:
          运城舜帝陵管理局局长孙永红

          文物旅游局局长丁卫东


    山西运城舜帝陵悬挂了“舜帝传裔遍五洲”木匾,用吊线图的方式记载由“姚”{“(有虞舜帝)姚(重华)”}衍生的舜裔姓氏104个。匾见下图或本网潮阳及广东姚氏专栏我的文章《“舜裔姓氏”研究》五、运城舜帝陵“舜帝传裔遍五洲”匾(舜裔姓氏104个),在6#。

      

    我的问题是:
    1,匾文谁撰?即匾文来源和著者(责任者)。
    2,匾文没有署时间。是什么时候撰匾或立匾?
    3,舜裔姓氏104个,有没有考证资料?
     4,匾中“庄”姓和“登北”姓各自重复了1次。是必须的重复还是错误的重复?
    5,“登北,登北”是不是“登比,登北”之谬?
    6,匾中“思”姓是不是“恩”姓之谬?
可能和方便时请帮忙问一问或索取资料,或告诉他们到姚网看一看,有人对匾文商榷和质疑。
    谢谢。祝旅途顺风平安,祭祖和旅游开心。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5-10-18 22:07
《舜裔姓氏研究》之五——
五、运城舜帝陵“舜帝传裔遍五洲”匾(舜裔姓氏104个)
山西运城舜帝陵悬挂了“舜帝传裔遍五洲”木匾,用吊线图的方式记载由“姚”{“(有虞舜帝)姚(重华)”}衍生的舜裔姓氏104个,见图(在1#)。
原匾(见1#图),没有说明吊线图的来源和著者(责任者),没有说明按什么规则排序,也没有署时间。表4是根据图2做出来的,其中:
1#表示顶层,“1#,2#,3#,4#” 表示层次由高到低;
(10)等表示该姓在同一层次中的序号或数量;同一层的姓氏是同源的,为了细分,加用{}和[],即表示括号中的姓氏同源。
表4  运城舜帝陵“舜帝传裔遍五洲匾”姓氏104个”
中华民族大家庭里,舜帝后裔共有八十多个姓氏,人口总数有三亿左右,其中主要的大姓有十余个,为:王、陈、车、孙、胡、袁、虞、田、姚、邹、陆、孔、等。
1#——(有虞舜帝)(重华)
2#——由姚直接衍生的38个姓氏:
{王,,潘,斗门,娥,邹,宵,仪,蒲,甄(10);(*)
司徒,幕,,舜,吴,,仲,濮,(*),卫(20);
负,夏,,宗,商,[登北(*)登北(*)癸北],苟,(30);
,[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38)]}
3#——由妫衍生的9个姓氏:
舀,(*),孔,袁,(恩),胡非,满,圭(9)
3#——由陈衍生的24个姓氏:
{,胡,原仲,公良,偃师,梧,颛好於陵陈方,直,招(11),[子枋,子沮,子芒,子穆;子禽,子尚,子石,子宗;子夏,少西,子献,子寝;子仲(24)]}
4#——由田衍生的10个姓氏:
子占,靖,尝,穰,法,井,储,陆,胡母,占(10)
颛好陈方
在表4中:
表头排列“(舜帝后裔)大姓有十余个为:王、陈、车、孙、胡、袁、虞、田、姚、邹、陆、孔等”,不是以历史悠久排序,也不是以人口多少排序,是以什么排序呢?比较随意。查最新统计资料(2013年),这10个姓氏在百家姓中的排序是:王第1、陈第5、车第196、孙第12、胡第15、袁第38、虞第246、田第36、姚第51、邹第71、陆第61、孔第100;“车”和“虞”算不上大姓。
“庄”和“登北”各自重复了1次。二“庄”,一是由姚直接衍生,一是由妫直接衍生。二“登北”,紧密相连排列,究竟是真重复还是错写呢?因为有人认为舜裔姓氏有“登比登北 癸北”3姓氏。
虽然[清]姚振宗不确定“原、鍼、闘門、恩、公良、赐、於陵” 7个姓氏为舜裔姓氏,但也有几个人认是。因此,表4中的“”是不是“恩”之误?
表中“子宗”应是 “子宋”之误。
表4含“王”,是由“姚” 直接衍生而不是由(齐国)“田”姓衍生的。这与历史不符,汉王莽这一支是“田”姓衍生的;或者说,“王”姓中一支是由“田”衍生的。
尧曰:
●虽然表头10个姓氏排列比较随意,但是在吊线图中,诸姓氏的排序是有讲究的,基本符合历史事实,最顶层是“姚”,特别显示“有虞舜帝”姓“”名“重华”;与姚振宗的“姚姓别出他姓七十余”和姚恩健的“姚氏衍生繁姓纂”如出一辙。本来嘛就是这么回事;然而与其他几个人相比,这一顶层设计却显示了作者能说真话,敢说真话。你看:
《舜裔春秋》“舜帝后裔姓氏”第1行是:“陈、姚、虞、胡、田、妫”;
濮阳舜帝宫“舜裔姓氏录”碑是以笔划为序排列,够奇葩,第1行是:“丁,文,王,公,毋,孔,占,田,禾,司,圭,芒,坊,车,吴”;
湖南宁远九嶷山舜帝陵墙壁石碑 “菲律宾《舜裔姓氏系统简图》(部分)”,第1行是:“舜—虞—姚—陈”;
九嶷山舜帝陵出品的塑料扇靣《舜裔姓氏系统简图84个)》第1行是:“舜,虞,姚,陈”;
李生顺“舜裔姓氏(214个)”第1行是:“虞、姚、李、王、张,刘、陈、赵、周、吴、……、袁、傅”
未明氏“舜帝姚重华后裔姓氏(183个)”第1行是:“妫汭5姓氏:虞、陈、胡、姚、田”;
舜裔姓氏怎样排序,各人自有其原因和道理,不必多过问。但是,研究这些姓氏的来历却是要涉及或要分清源和流的,“姚”是源头不可否认和否认不了的。福建(泉州市)晋江市永和镇钱仓(村)姚氏宗祠的“舜裔第一家”匾简单而明确地说白了姚姓在舜裔诸姓中的地位,匾是菲律宾和香港(晋江籍)舜裔往九嶷山拜祖团赠送的(见下文“十二、”图)。
●表中含“颛好陈方”8个姓氏,姚振宗和姚恩健的舜裔姓氏不含这8个。我特别怀疑“颛好”这6个姓氏。例如,从主流的“庄”姓的源流看,看不到舜裔的痕迹;“庄”和“严”两姓同源,但表4“庄”有两处却不含“严”姓。
●“第一”~ “第八”8个姓氏,是最同源的舜裔姓氏,可是表中含“第二”~ “第八”7个姓氏却没有“第一”,为什么会漏了它呢?
●一百多年前,姚振宗已考证出舜裔姓氏77个;如果像运城舜帝陵“舜帝传裔遍五洲匾(104个)”等等一样计入“原、鍼、闘門、恩、公良、赐、於陵” 7个姓氏,便是84个。姚恩健考证出舜裔姓氏60个,其中24个是不同于姚振宗的;我认为应从这24个中剔除“戴妫、息妫”2个,于是,姚振宗+姚恩健=84-2+22=104个,即姚振宗和姚恩健有据有理地考证出舜裔姓氏104个(详见下文“九、分析姚恩健‘姚氏衍生繁姓纂’”)。
因此,运城舜帝陵“舜帝传裔遍五洲匾(104个)”的研究广度和深度,只与姚振宗和姚恩健相当。


作者: 姚先登    时间: 2015-10-18 22:09
抢钟尧先生的沙发,先坐下,再慢慢学习。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5-10-18 22:22
姚先登 发表于 2015-10-18 22:09
抢钟尧先生的沙发,先坐下,再慢慢学习。

可请教或询问的老师:
      运城舜帝陵管理局局长孙永红
      文物旅游局局长丁卫东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5-10-19 10:33
             如果杨箕村或寺右村宗亲  或阿胜 阿湛 阿权能看到此帖,请帮忙问或要资料。简单的,问匾文作者、时间、来源,要匾文姓氏的考证资料。


    1,匾文谁撰?即匾文来源和著者(责任者)。
    2,匾文没有署时间。是什么时候撰匾或立匾?
    3,舜裔姓氏104个,有没有考证资料?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