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为政以公而“耸廉勤之节”的吏治思想
[打印本页]
作者:
闽南姚斌
时间:
2010-10-1 11:49
标题:
为政以公而“耸廉勤之节”的吏治思想
本帖最后由 卧龙姚建中 于 2010-11-10 16:27 编辑
0 L; Y3 V+ T# o4 Z, h- U, u
" }9 b% V* O: W& [, A& {
姚崇生活在一个唐王朝上升阶段的时代。作为封建社会的士大夫,长期受儒家一些进步思想的熏陶。刚刚过去的唐太宗以贞观之治遗留下了治世的楷模。姚崇经历过人所称道的高宗永徽之治,又亲身参与了武则天的文治武功,还体验了中宗腐败政治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他以儒家经世济民思想为己任,以一个政治家的敏锐眼光,总结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他的吏治思想。这集中反映在姚崇于开元二年(714)撰写的《持秤诫》、《弹琴诫》、《持镜诫》、《辞金诫》、《冰壶诫》(合称“五诫”)中。
2 f. }6 [) X4 M) O _3 _' A- e) \
《五诫》主要内容有:
, w4 I! c7 P" W# u% f" c$ e8 s2 Y& `
(一)强调“为政以公”的吏治思想。姚崇主张为政者要象持称一样,“志守公平,体兼正直”,“称物平施,为政以公,毫厘不差,轻重必得。”“存信去诈,以公灭私。”只有这样,才会“心苟至公,人将大同。心能执一。政乃无失。”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呼唤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公平、公正、诚信”原则。当然,姚崇提倡的“为政以公”有其特定的时代内容,同我们今天倡导的不尽完全相同。
1 S9 j& e; H; G* q
(二)倡导官员的勤政。姚崇当时批评了“凡今之人,鲜务为德。纷纶谄媚,汩没忠直”,即为官者无所作为,唯知巴结讨好上司的不正之风,提出要学习“古之君子,策名委质,翼翼小心,乾乾终日”的精神,为官者“刑不可滥,政不可贼。”只有勤政为民,才能作到“如镜之明,断可以平;如镜之洁,断可以决。”这在今天提倡“以德治国”时颇有教育意义。
9 ~! O; ~- G) F3 R
(三)倡导“廉慎”作风。姚崇批评中宗以来“凡今之人,就列称臣。当官以害剥为务,在上以财贿为亲”的腐败风气,要求为官者要象盛冰的玉壶一样,冰清玉洁;要象子罕(春秋时宋人)辞玉、杨震(东汉太尉)辞金一样,洁身自好。谆谆告诫为官者,“尔以金玉为宝,吾以廉慎为师。尔以夜昏可纳,吾将暗室不欺。”只有自觉抵制“金玉”的诱惑,才能避免“象之有齿,以焚其身;鱼之贪铒,必曝其鳞”。因此“当官明白者”,“固当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自觉地做到“请谒者咸息,苞苴者必辞”。
/ n) a: r. b+ @
(四)注重治国中的“教化”作用。提出当政者要象弹琴一样,“君子抚之,以和人心”,“乐导至化,声感人情”,达到“身不下堂,不言而理”的效果。还提出“善为国者如弹琴。宫君商臣,则治国之道。大急小缓,岂安人之心。”同时指出要根据实际“改张逾于立法”,即及时调整政策法令。
/ I8 C& j/ ^0 Y. v r
(五)强调为政者要以身作则。姚崇说:“法者,天下公器;官者,庶人之师。其身既正,不令而行。在下无怨,唯上之平。故曰:上之所仰,人之所向。我之所教,人之其效。”提出做一个好的官员,要“凡所从政,当须正己。诫往修来,慎终如始。”(以上见《全唐文》卷二○六)
3 X0 k) s# k! T. O& Z! w% k
姚崇的吏治思想影响了当时的皇帝和各级官员。唐玄宗和姚崇身体力行,开元之初基本上扭转了中宗以来的不良风气,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天,当人们读到姚崇的《五诫》时,还无不为文中的浩然正气、高风亮节、博大胸怀、精辟见解所折服!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0-11-10 16:36
学习学习。千年前先祖之教诲,令今人视而汗颜。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0-11-10 16:42
本帖最后由 卧龙姚建中 于 2010-11-10 16:49 编辑
! k. C2 L! g/ o# E3 n& D3 T& {
8 A, y# o- I$ e4 i' L: ^3 s/ D
谁要新修家谱,一楼帖子姚崇公的“五誡”即可作为祖训纳入谱中。
作者:
闽南姚斌
时间:
2010-11-10 17:35
3#
卧龙姚建中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0-11-20 16:11
3# 卧龙姚建中
* Y# p7 \- k1 A, P+ ^7 ]1 d# O
闽南姚斌 发表于 2010-11-10 17:35
- V8 E6 F V0 E# ]8 F3 P* E
对我的建议没异议吧?笑,是开心高兴吧?:lol
作者:
闽南姚斌
时间:
2010-11-20 18:24
5#
卧龙姚建中
; j' W. w# L9 {3 e: h
是的是的、开心高兴呀、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