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姚文然,字弱侯,江南桐城人。明崇祯十六年进士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16-3-8 13:13
标题: 姚文然,字弱侯,江南桐城人。明崇祯十六年进士
姚文然,字弱侯,江南桐城人。明崇祯十六年进士,改庶吉士。顺治三年,以安庆巡抚李犹龙荐,授国史院庶吉士。五年,改礼科给事中。六年,疏请“敕抚、按、道恩诏清理刑狱,勿任有司稽玩。条赦之外,有可矜疑原宥者,许专疏上陈”。又请重定会试下第举人选用例,以广任使。又请敕各省督抚勿滥委私人署州县官。诸疏皆下部议行。寻转工科。

" d. N' }6 p% X  a$ o: K
八年,世祖亲政,疏请令都察院甄别各省巡按,下部院会议,以六等考核,黜陟有差。是岁,江南、浙江被水,文然请灾地漕米改折,视灾重轻定折多寡。既,又言:  “折漕例新定,民未周知。官吏或折外重徵耗银,或先已徵米而又收折,或折重运轻,其弊不一。请敕漕臣密察严劾。”上并采纳。十年,疏言大臣得罪不当锁禁,得旨允行。迁兵科都给事中,乞归养。
/ _' ?' V% ^' n% H6 u' J
康熙五年,起补户科给事中。九年,考满内升,命以正四品顶带食俸任事。故事,给事中内升,还籍候补。留任自文然始。文然与魏象枢皆以给事中敢言负清望,号“姚魏”。十年,两江总督麻勒吉坐事逮诣京师,仍用锁系例。文然复上疏论之,上谕:“自后命官赴质,概免锁系,著为令。”
5 T+ u( h" u- \
寻迁副都御史,再迁刑部侍郎。十二年,调兵部督捕侍郎。京口副都统张所养劾将军柯永蓁徇私纵恣,令文然往按,永蓁坐罢。迁左都御史。十三年,疏言:“福建耿精忠、广西孙延龄皆叛应吴三桂,中间阻隔,赖有广东。精忠将士旧驻其地,熟习山川形势,倘与延龄合谋相犄角,则广东势危。江西境与福建、广东接,倘侵据赣州南安,驿道中断,饷阻邮梗。宜驻重兵通声援。”上嘉纳之。陕西提督王辅臣叛,河南巡抚佟凤彩引疾,上已许之:文然言河南近陕西,流言方甚,凤彩得民心,宜令力疾视事,上为留凤彩。

# D; q3 ?. `* v5 \, E; h6 e
文然屡有论列,尤推本君身,请节慎起居。孝诚皇后崩,权攒巩华城,上数临视,文然密疏谏,且引唐太宗作台望昭陵用魏徵谏毁台事相拟,上亦受之,不怫也。十五年,授刑部尚书。时方更定条例,文然曰:“刃杀人一时,例杀人万世,可无慎乎?”乃推明律意,钩稽揅讨,必剂於宽平,决狱有所平反,归辄色喜。尝疑狱有枉,争之不得,退,长跪自责。又以明季用刑惨酷,奏除廷杖及镇抚司诸非刑。十七年,卒,赐祭葬,谥端恪。   
7 N4 q6 M; q! j9 J! z0 Q
(选自《清史稿》)

+ p' w& G, c, f1 @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16-3-8 13:17

在那个历史风云变幻的宋元之际,我的先祖浙江余姚人胜三公,随其父由江南浮槎而来,居官安庆,后胜三公因“乐”麻溪风光而暂居于此,耕读传家,从此麻溪姚氏在桐城繁衍生息、开枝散叶。


7 F- z: j3 j& v. r  ~

明朝代宗景泰三年(公元1451年),我的五世祖参政公姚旭,作为我们姚家得中进士第一人,将家族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他致仕后,移家县城(即今桐城城区),从此人文蔚起,名哲继踵。尤其是其孙姚希廉一脉,更是代有闻人,与其他桐城名族一样,共同照亮了桐城的星空。


6 E& ]: B5 h- u/ g+ S

姚希廉六子,其中以长子姚承虞、三子姚自虞两支最为兴盛,麻溪姚氏诸多名人基本都出自这两支。明代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我的九世祖姚自虞出生,其后裔有姚之兰、姚孙棐、姚文然、姚士基、姚孔锳、姚淑、姚范、姚鼐、姚莹,以及姚永朴姚永概兄弟等,为桐城姚氏的崛起不断书写新的荣光。尤其是姚鼐,据家谱和他的《先宅记》记载,他在桐城县城“树德堂”出生时,我们这一支已经在县城定居了三百余年。


0 x) ~% ], D7 T: P# ?

如今,除了十六世惜抱公姚鼐先生安葬于今枞阳麻溪之畔外,其他先祖都长眠于今桐城的大地上。而惜抱公亲手所植的古银杏,至今仍然枝繁叶茂,茁壮生长于他的祖居门前、今桐城中学校园内。


$ X7 S  Y7 s0 p- z: E: z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16-3-8 13:20
姚尚明 发表于 2016-3-8 13:174 Q/ k$ y  s# d5 {& o# x
在那个历史风云变幻的宋元之际,我的先祖浙江余姚人胜三公,随其父由江南浮槎而来,居官安庆,后胜三公因“ ...

9 E; v9 ^5 S1 K2 h: M8 N! V* t姚之兰 字汝芳,号芳麓,今安徽桐城人。
, U5 e* W- \8 \  @( v
9 W# V0 U& O8 Z  Z' G
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授福建海澄知县,补博野知县,迁南礼部主事,升任郎中,出任杭州知州,后加按察司副使。年六十九卒。
  T: m* a+ Y0 c, E* N" x9 t5 ?, Q0 S$ T, ]+ {$ R4 d
7 X' i! P/ s7 S1 Y
有子姚孙棨,姚孙槃,姚孙榘姚孙棐,姚孙果。: R% U# ^: s3 a8 ]# T- m! u. C
3 z% L1 G" n7 V1 _. _3 M% R2 a

6 [/ I( ~! k7 H$ K! d: l3 i3 ?
4 J$ y& d3 ]* b+ @2 z4 ^
4 _/ P$ b9 R2 G0 k7 W# T, e% j  r, u5 j* G7 A
[url=]万历三十一年,江南桐城人姚之兰任海澄知县后,鉴于九都普贤草尾一带苦旱积卤,亲自勘察规划,令民浚渠于祖山(今山后村)计三百余丈,通石码河(即锦江)。使淡潮汇流于涧。解决了这一片田地的灌溉用水。明代海澄沿海沿江一带,常受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武装侵扰,地方官员大多无法制止,地方上受到很大祸害,到了天启二年(1622年),海澄知县刘斯,崇祯元年,海澄知县余应桂,先后加固城防,动员军民给海寇以迎头痛击,使澄境稍安。这时,明末苛政已起,海澄民众与龙溪民众一样,备受压榨之苦。
* ~5 G  @! C6 @8 A' [[/url]

$ T0 |. D! G) ~- Q  S% ^  c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16-3-8 13:24
姚尚明 发表于 2016-3-8 13:20+ S' S5 _4 J* d
姚之兰 字汝芳,号芳麓,今安徽桐城人。
) ?! R" a) k9 ?2 A; W+ J% ~6 T& V( ~% R/ b& f5 b+ K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授福建海澄知县,补博野知县,迁 ...

, y4 U. j4 R+ I' F2 I" W4 _姚鼐(1731—1815) 清代散文家。安徽桐城人(今桐城市区人),其十世祖姚之兰始迁居桐城县城中,姚鼐出生时,其家庭在桐城县城已居300余年。字姬传,一字梦,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人称惜抱先生,是刘大櫆的学生,桐城派集大成者。
  t  o# ?, v; X3 A1 Q0 ^

4 h; }: s" j9 U他提倡文章要“义理”、“考证"、“辞章”三者相互为用。所谓“义理”就是程朱理学;“考证”就是对古代文献、文义、字句的考据;“辞章”就是写文章要讲求文采。这些主张充实了散文的写作内容,是对方苞“义法”,说的补充和发展。在美学上,提出用  “阳刚”、“阴柔”区别文章的风格。“阳刚”僦是豪放,“阴柔"就  是婉约。两大风格相互配合,.相互调剂,就产生出多样的风格。  同时,又发展了刘大櫆的“拟古”主张,提出“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为文章八要。学习古人,初步是掌握形式(格、律、声、色),进而是重视精神(神、理、气、味),才能达到高的境界。桐城派古文到了姚鼐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姚鼐著有《惜抱轩全集》,所编《古文辞类纂》风行一时,有力地扩大了桐城派的影响。
. O3 S1 P( t* d; _# T  z' T" k; \. Y; s$ O' S3 e+ ^

- n3 i9 q  e* T6 @( T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