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姚姓源流、分布及其他 [打印本页]
作者: delcom960 时间: 2016-5-6 11:45
标题: 姚姓源流、分布及其他
起源源流:
$ L! T5 v: ^( E4 j/ M9 @- `7 X% F9 _ G6 h. l
源流一
/ h |( V$ S5 C1 Y( ~$ e# b 源于舜帝姚重华,《通志·氏族略》记载:"舜有二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姚氏正宗。+ S; x2 V) _' g' ]
源流二
8 b b/ k3 u9 g* ~ 源于“癸”(舜之妻名),女+癸=姚。
* j! K% w7 g! _- X `: x3 I 远古部落联盟时期,炎黄先祖,登泰山祈祷,天乃降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神州依据天意,两两而合,命名五大宗族,并铸十鼎,永铭天德。其中,帝标记“癸戊”。# N7 e# F- W5 x( s
帝(癸戊)。皇族的儿子戊即帝族,皇族任氏首领----壬娶丁,生下儿子戊和女儿己。皇子戊娶癸,产生了帝族,帝(羲、舜)字即戊癸合文。癸+戊=帝(或“羲”、“舜”字)。戊手持斧钺,武威四方。癸,规也,癸手持张开的圆规。戊部落十分有趣,戊人自称“我”(戊变体)、“吾”(戊同音)。他们首领自称“羲”“舜”或者“帝”,羲、舜字也是癸+戊的合文。癸的后代,祭祀癸女,念念不忘,诞生了一个重要的姓——姜。姜=癸+女。癸女的后代自称姜姓。因为舜娶了一对姐妹(二姚),所以他娶了两个癸(娥皇、皇英),其中一支癸女的后代,将母亲“癸”下加“女”,形成姜姓,另一支癸女的后代,将“癸”左边加“女”字,形成姚姓。所以,姜姓、姚姓,是同父异母的两支帝的后代,他们都是帝的后代,因为母亲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姓。姚、姜皆因母得姓,皆为癸女之后。姚实为舜与癸女之后。姚发音与癸女之父“尧”音同。
6 I" h! J0 Z* f* O2 y* S
9 L5 {+ \. H9 @, |4 J! n* N9 a& o: e2 E4 d* Z' i( I9 k
源流三
4 p6 S- k0 Y& K4 ~2 O: K2 Y 史记载︰春秋早期有姚国,虞舜后代,子孙以国为氏,称为姚氏[2] 。
g' n- p8 ?% V$ z) y4 c! b 源流四+ W0 {8 o5 O5 n, ?
源于羌族,出自后汉西羌烧当羌部首领姚弋仲。据史籍《晋书》记载,南安郡赤亭地(今甘肃陇西东南)羌族首领弋仲,本是汉朝西羌烧当氏的后人,他自称是帝舜的后代,故而改姓姚,称姚弋仲。在姚弋仲的后裔子孙中,皆以首领所改为姓氏,称姚氏,世代相传至今 。/ Q/ r* m" w& {1 ?
源流五) e2 q, A0 [, J: g+ Z# D1 M- J8 ]' z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明时期蒙古族禹尔部。据《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明朝时期,有蒙古族人饶五十,因有功于朝廷,受赐姚姓而姓姚,称“姚名智”,其后裔子孙世代称姚氏至今等 。
7 H1 E) M; w3 r2 S! M- j9 a; {" b 源流六6 ^+ @4 D O* _( }
源于满族,出自金国时期女真岳佳部。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耀佳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岳佳部,满语为Yao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后多冠汉姓为姚姓 。
1 p! R2 ^2 Z; j' a9 ~2 Q: ` 源流七
" O: I0 c% P. w% q+ G9 v% {. @ 源于德昂族,出自明朝时期德昂族拉耐氏族。在明朝万历年间中央政府大力推行改土归流运动时,被归入为云南副总兵邓子龙所辖姚营兵,驻扎在姚安,因此取汉姓为姚氏。: t W+ O9 ] e3 j- \' `- S& {
7 N1 o# a/ F1 n# y! p- h7 c7 c
源流八' [3 w% f% `, e: b' M" A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苗族、水族、羌族、拉祜族、彝族、土家族、壮族、白族、俄罗斯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姚氏族人分布。多为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在中南、西南、西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运动中,被地方汉族最高行政长官赐予的汉姓,亦有汉族兵员驻守边疆时与各民族联姻后带入的汉姓 。
3 v1 E1 T$ c7 C& m( t. Q 其它9 B8 c- N8 i# W8 g+ f: A
《大荒南经》中说“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等等 ,《山海经·海外西经》:“三身国在夏后启北,一首而三身。” 三身国应在今日西南地域,即四川、贵州一带。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20-3-21 20:37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明时期蒙古族禹尔部,属于明朝赐姓为姚姓。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禹尔氏,世居阿鲁科尔沁。后有满族以姚为姓氏,满语为Yur Hala。清朝中叶后多冠汉姓为姓姚。
⑵.蒙古族努克楚德氏,在明朝时期赐汉姓姚氏。
⑶.明朝时期,有蒙古族人饶五十,因有功于朝廷,受赐姚姓而姓姚,称“姚名智”,其后裔子孙世代称姚氏至今。
' a3 l7 N' M% |* Z, `1 J% _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20-3-21 20:44
出处:徐铁生:姚姓(中华书局《中华姓典》[暂名]条目稿)
- ?* B' Z8 U+ Q+ W- I' j" E0 L, V, S$ v8 F. m7 U, c
姚Yáo。《说文解字》2 g3 z- Z. z! D
【综】先秦古姓。相传帝舜生于姚墟(今山西永济张营乡舜帝村),以姚为姓。姚姓之后有负黍氏、负氏、卫氏、潘氏、昜氏、遂氏。遂氏之后又别为因氏、颌氏、工娄(工僂)氏、须遂氏。舜娶尧女娥皇、女英,居于妫汭(水名,在今河北涿鹿保岱乡),子商均(义均)别为妫姓。9 _! ^. O e( Y$ a s* A& Y
: K; _* A6 ~6 Y" M姚Yáo。《元和姓纂》 9 E- s7 k4 X) V, Y- k4 |- P
: C% H( W/ Q, X$ A+ b【源】⑴源出不详。春秋时郑国、战国时赵国并有姚氏。
/ b- y6 r3 y5 R0 q. k; n⑵其先田氏。汉初,战国齐王室遗族田横拥兵东海之岛,拒不降汉,部分遗族惧受牵连,易姓王。至景帝时,王姓女王娡为景帝妃,生武帝刘彻而成为皇后。武帝即位,许舅氏男丁复姓田氏。娡弟田蚡始复田姓。蚡孙田渊因父田延年坐罪逃匿吴兴(今浙江湖州),改妫姓。渊孙、冀州刺史妫平再复姚姓,为江南姚姓之祖。新莽代汉,求舜裔姚氏,征姚平之子姚丰为睦侯,封国于代。王莽败亡,姚丰复回吴兴。丰子恢,改妫氏。恢五代孙敷,又立为姚氏,居武康(今浙江德清境内)。
, O8 m( L$ B2 g9 b3 s6 n; B⑶东汉桓帝时有尚书郎妫皓,馀姚(今浙江余姚)人,以妫、姚本同姓改姚姓。* E* Z" ]1 j& K1 |* Q* m. `4 s2 X
⑷汉尚书令黄香,安陆人。其后一支避难改姚姓。$ y e$ F8 E X
⑸南安姚氏,其先羌人。姚弋仲(280-352),烧当羌始祖滇良二十二代孙,自称出舜之后,始以姚为姓。
+ F: _- a9 _6 j7 j) H- Y5 J }⑹古滇王国多姚姓,唐于其地置姚州都督府。辖境当今云南姚安、祥云、楚雄一带。乃古代羌人之一支蚕丛氏南迁滇西与当地土著濮人融合形成之靡莫人姓氏(范勇:《蚕丛氏的南迁》。载李绍明等主编:《巴蜀历史·民族·考古·文化》,巴蜀书社,1991)。
3 x* p) Q% o# c/ }⑺清代女真人有姚姓,见《高丽史》。
0 l! n( a5 d# B, p8 k' r⑻明初赐蒙古人饶五十姓名曰姚智(《弇山堂别集》);又赐浙江温州府乐清县盘石卫左千户哈剌不花姓姚氏([清]乾隆《浙江通志》)。4 g) Z8 h7 X6 u# z4 _- F; A3 |, v: b
⑼蒙古族汉姓。本姓禹尔氏、努忽奇氏、努克楚德氏(《中国人的姓名·蒙古族》《蒙古姓氏》《京旗的满族(续)》)。
8 W) X4 C5 B, i: x: ]* u4 N1 N⑽回族姓(《南阳市志》,1989)。源出不详。( h, m% @8 j6 F8 F' o
⑾维吾尔族(江苏省南通市民族宗教事务局,2004)。源出不详。⑿苗族姓(《苗族调查报告》)。源出不详。
& x" S) I9 d0 ^8 O" n⒀彝族汉姓(《红河县志》,1991)。源出不详。6 I/ C! @& G" {; V7 i0 E
⒁壮族姓(《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四)》)。源出不详。' U$ z. z5 N4 h- W1 A
⒂布依族(《中国人的姓名·布依族》)。源出不详。9 L8 G8 Y2 ^8 S+ v. d
⒃朝鲜族姓(《朝鲜族的姓氏都有哪些?》)。源出不详。近代自朝鲜半岛迁来中国。
4 J. S0 x, T* A! b3 v2 h' w⒄满族姓。其先清代八旗满洲姚佳(耀佳)氏、禹尔氏、都林氏、纳喇氏、叶赫纳喇氏、哈达纳喇氏,八旗满洲汉军姚氏,以及加入满洲八旗之俄罗斯人(《满族姓氏寻根》《满族百家姓》)。! V& ]2 z! d, H8 |, W* q
⒅侗族姓(499《石阡县志》,1992)。源出不详。
- \+ b' e+ c) t0 T; j) i⒆瑶族姓(640)。源出不详。
( Y. l7 b$ F4 m$ e& @⒇白族姓(《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志·民族志》,1990)。源出不详。* Q& |7 A- U. D6 `2 Y3 r
(21)387土家族姓(《中华姓氏大辞典》)。源出不详。! {& R9 M0 a7 p1 u
(22)哈尼族姓(《红河县志》,1991)。源出不详。5 J/ z2 ~( F) X2 `; [& }
(23)傣族姓(《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志》,1993)。源出不详。(24)203拉祜族姓(《拉祜族的族称和人名》)。源出不详。( ~$ I% b3 |) K7 u/ {& k
(25)水族姓(《水族简史》,1992)。源出不详。
+ n+ v! y8 P# r1 @(26)纳西族姓(《纳西族的人名和姓氏》)。源出不详。1 o6 |7 F$ ~; g/ K# O7 p
(27)仫佬族姓(《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志》,1993)。源出不详。- [- ]/ a8 B7 o3 z6 ^: `
(28)羌族姓(《羌族史》)。源出不详。2 J/ l5 H+ c7 `! A- | w# p
(29)仡佬族姓(《中国人的姓名·仡佬族》)。源出不详。- p# @ B+ G" T5 V4 `" ^7 w
(30)俄罗斯姓(杨圣敏主编:《中国民族志》)。源出不详。& n" A) B; _8 X. i* K, n
(31)德昂族姚姓。本姓拉耐氏(《崩龙族社会历史调查》)。明万历中改土归流,归入云南副总兵邓子龙所辖姚营兵,驻扎在姚安,因取汉姓为姚。万历十七年农历六月,曾参与著名的“姚营兵变”。0 C3 g& q8 G' `! B' O! Z
# G4 }% O4 ?6 U* E, B
【望】吴兴郡、东阳郡、南安郡。
7 a1 J; O5 c4 N- e4 a3 L【堂】吴兴堂、南安堂、舜耕堂、耕历堂、耕山堂、承德堂、世德堂、仁圣堂、存仁堂、藻镜堂、谐孝堂、重华堂、明恕堂、式好堂、燕翼堂、敦睦堂、丽泽堂、叙伦堂、察伦堂、成务堂、植本堂、学山堂、会宗堂、上郡堂。
, F4 }3 t4 n' B6 x' m b g6 E( G: }: P d9 M2 U/ Z0 }! v
【布】8 u7 K. I4 F$ L' h" m
; _/ x6 E" C, x0 a* o. b3 M
⑴姚姓为中国第62大姓。全国姚姓人口现约有410多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33%。约25%分布在安徽、广东、江苏三省(其中安徽省最多,姚姓人口约占全国姚姓人口的8.6%);约33%分布在浙江、河南、四川、河北、湖北、湖南六省(袁义达,2006)。
" C. z# m" ~) D⑵蒙古族姚姓,内蒙古喀喇沁旗、敖汉旗及黑龙江杜尔伯特、河北隆化、云南麻栗坡等地有之。% U" `- L' p' k9 B z% j
⑶回族姚姓,北京市,天津市,河北大厂,辽宁沈阳、凌源,吉林长春,江苏南京,安徽安庆,山东泰安、青岛,河南荥阳、开封(市)、通许、南阳、偃师、宁陵、襄城、周口,四川西昌,云南禄丰、巍山,陕西西安,宁夏固原等地有之。
9 Y" T6 V1 z2 M5 u) Y! ?% b1 ]( g$ I⑷维吾尔族姚姓,江苏南通有之。2 h {+ I& r. w) v6 }( q. a+ f
⑸苗族姚姓,湖北利川、湖南龙山、广西龙胜,以及贵州天柱、普定,云南昆明、东川、富宁等地有之。
0 m# j2 ^) z X. E* x3 f! D7 C# X) ]# n⑹彝族姚姓,贵州毕节及云南昆明、红河、屏边、巧家、鲁甸、麻栗坡等地有之。
% G3 O) {1 e4 Y3 M- W% ?# @4 v1 J⑺壮族姚姓,云南富宁、屏边、麻栗坡等地有之。- V# Y# C! b( S2 E2 _3 D
⑻布依族姚姓,贵州清镇、贞丰、黔西等地有之。. n e6 I- x( p7 h# D" `' n# E3 U
⑼满族姚姓,东北地区及北京市,上海市,甘肃兰州、泾川等地有之。⑽侗族姚姓,湖北利川、咸丰、宣恩,湖南新晃,贵州錦屏、天柱、石阡、岑巩、从江,云南玉屏、雷山等地有之。⑾白族姚姓,云南元江等地有之。! z ?0 n+ a3 h1 H
⑿土家族姚姓,贵州沿河等地有之。6 p# C' x% @) x- P8 f
⒀哈尼族姚姓,云南红河等地有之。1 X. [0 j+ D8 U* i" I7 I
⒁傣族姚姓,云南景谷等地有之。% L( |! O0 {2 f& g+ n" u
⒂拉祜族姚姓,云南澜沧等地有之。
( [, P/ b& v" o- B$ K0 ^⒃水族姚姓,贵州三都等地有之。8 f) O. j f# Y8 s& ?
⒄仫佬族姓。广西罗城等地有之。1 x# `8 {% y( `5 t
⒅羌族姚姓,分布不详。1 ?" x; D' p0 `5 J% X" q7 X
⒆仡佬族姚姓,贵州务川等地有之。 T, x8 I$ g; ]# {, m
⒇俄罗斯族姚姓,北京市有之。1 B" q8 i9 [( o. X, C7 A
(21)德昂族姚姓,云南镇康、永德、保山等地有之。! O) |+ F! @: t
(22)其他民族姚姓,分布不详。
% Q3 a5 f" t k; O# b- G7 M' m. {3 Z! J
【人】/ f) H+ { C* i$ C) V8 O. W
⑴姚武、姚句耳父子,春秋郑大夫(《左传》)。
' w( k" n. z5 { ^3 x# r1 o9 {⑵姚贾,战国时赵大夫(《战国策·赵策》)。& z2 i& H, j4 t1 m5 v r0 }
⑶姚苌(330-393),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氐人,姚弋仲之子。公元384年建后秦。
$ x- I' O6 l9 ^ P$ i+ [9 ~1 V
7 @4 Y! } k2 M% L0 o8 c+ G9 K【按】
' Y0 B- O: S* L% K5 Q⑴南安姚氏,一说出三国时蜀汉护羌校尉姚逄之后。姚逄出使匈奴,为匈奴拘困,遂落居南安赤亭一带,逐渐融入当地羌人之中(姚智远、徐婵菲:《姚姓的起源、衍变及播迁》,载2005年第5期《寻根》)。其说疑非。盖羌族首领姚弋仲之父名炯,为曹魏镇西将军、绥戎校尉、西戎都督,与姚逄同时,则弋仲非姚逄之后也。7 f1 L# O/ M/ [4 b4 N6 Q
⑵姚平十六代孙姚纲仕北魏,举家徙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市东)。自此至唐中叶,陕州姚氏累世出显宦。姚纲五代孙姚崇(650-721),为武周、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崇父懿移居洛阳,为洛阳姚氏始迁祖。
: S: U! ^2 D( o `& p$ T+ d7 V
. y$ g' ]7 e2 f; d: F: f0 a) E( q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20-3-21 21:00
【望】吴兴郡、东阳郡、南安郡。
2 x: c: G' d; e$ r: T! `7 t7 h; k8 T% e( \& h: [
6 i, ] f& W+ }* {2 b3 D
东阳郡?
* V! G s9 q% Z# |. n: J5 ^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0-3-21 21:43
0 Q$ h6 q8 p: _- k 姚姓望出之郡,谁杜撰了东阳郡?
0 O" m" M# j2 x! k4 |, k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0-3-22 22:59
姚尚明 发表于 2020-3-21 20:44
6 O4 C" w! j9 K% M6 F& \/ e, O0 e出处:徐铁生:姚姓(中华书局《中华姓典》[暂名]条目稿)
% Q( m# j0 u9 I( T9 G1 ^ T
5 C8 F- y0 ~6 B* ]5 ]9 a/ q姚Yáo。《说文解字》
1 s0 {: `6 u# r, z/ V" N 徐铁生【姚姓(中华书局《中华姓典》[暂名]条目稿】竟然能杜撰出或捏造出个姚氏望出之郡东阳郡!, {% e( h# |9 G- Q- I% n
3 B% g; [ N( \9 p 楼上3#,中华书局竟然给徐铁生出这样的姚姓【中华书局《中华姓典》[暂名]条目稿】!
- z* R5 o [) O% O8 }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0-3-22 23:10
3 ~, E! g/ W2 J# f) U5 R& l( q
楼主“delcom960”是什么人?
0 r. D7 n5 S e& m& l9 S4 B 1#是姚氏大家族的微信源泉?
: T7 w- k! x4 C# M* O- _9 H% h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0-3-22 23:10
/ t6 d: G, o* A: R# ^! E$ f
楼主“delcom960”是什么人?
4 Z+ v' v Z1 z! O9 l2 { 1#是姚氏大家族的微信源泉?
8 q! [- a, g! P. ]. B/ A, k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0-3-26 21:28
楼主“delcom960”是哪里的哪支姚?3 Z) Z7 G# _1 j1 E9 E* l7 u8 L( G- X
你的1#是你的原创还是哪里来的?其中,有的是一派胡言。
; U8 f$ z- E' \' @! U5 x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0-3-27 09:27
源流二荒唐不荒唐!
x9 \* i7 {% `2 b) B+ c0 d
: D( S; U) w- K源流二
" H* q5 b7 ]) `) y+ P6 Q 源于“癸”(舜之妻名),女+癸=姚。
8 t$ }0 B) D' Q+ G1 l# F 远古部落联盟时期,炎黄先祖,登泰山祈祷,天乃降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神州依据天意,两两而合,命名五大宗族,并铸十鼎,永铭天德。其中,帝标记“癸戊”。
$ A2 T( b4 s P: ]) l% z' t 帝(癸戊)。皇族的儿子戊即帝族,皇族任氏首领----壬娶丁,生下儿子戊和女儿己。皇子戊娶癸,产生了帝族,帝(羲、舜)字即戊癸合文。癸+戊=帝(或“羲”、“舜”字)。戊手持斧钺,武威四方。癸,规也,癸手持张开的圆规。戊部落十分有趣,戊人自称“我”(戊变体)、“吾”(戊同音)。他们首领自称“羲”“舜”或者“帝”,羲、舜字也是癸+戊的合文。癸的后代,祭祀癸女,念念不忘,诞生了一个重要的姓——姜。姜=癸+女。癸女的后代自称姜姓。因为舜娶了一对姐妹(二姚),所以他娶了两个癸(娥皇、皇英),其中一支癸女的后代,将母亲“癸”下加“女”,形成姜姓,另一支癸女的后代,将“癸”左边加“女”字,形成姚姓。所以,姜姓、姚姓,是同父异母的两支帝的后代,他们都是帝的后代,因为母亲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姓。姚、姜皆因母得姓,皆为癸女之后。姚实为舜与癸女之后。姚发音与癸女之父“尧”音同。8 Q, _! S8 k E) i7 e% B/ X
! h4 m2 X# U6 I! b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0-4-1 21:48
源流二和其它——荒唐/ S7 O) ^4 c3 ^/ `
) L+ T) `' k- {- ^+ U 源流五,源流六,源流七,源流八——个别现象夸大为源流/ A$ A, Q, O7 _# h" P/ I. k4 N
见: 姚网, “delcom960”,姚姓源流、分布及其他) L) l/ V% G4 L) ?% a8 r
http://www.yaogens.cn/porta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9916&fromuid=17165(出处: 姚氏宗亲网)
6 `3 L3 s# ~1 {: j* ^! L, o# u7 j# I: E3 B" }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