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点评姚望新文《明代“潮中三凤”廉政传佳话》
[打印本页]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6-5-10 05:50
标题:
点评姚望新文《明代“潮中三凤”廉政传佳话》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6-5-10 19:16 编辑
明代“潮中三凤”廉政传佳话
□ 姚望新
古邑潮阳,文化底蕴深厚,历史名人辈出,在明代就出了潮中三君子,史称“潮中三凤”。即:顺天府治中、抚州府通判姚琛,南京兵部郎中举人姚瑷,南京户部主事、广西参议、进士姚绍。这三位明代名臣,同邑同乡同宗亲,皆勤勉好学,苦读中举,为官清廉。近日,被汕头市文明委命名为“汕头市示范文化祠堂”的潮阳区姚氏大宗祠,就是为纪念这“三凤”等先贤而建。 姚琛,明朝秀才,他饱学多才,又有抱负。明宪宗成化元年,为了谋生,他来到潮普交界一个叫竹林村的竹林书屋当塾师,一教就是6年多。明成化七年(1471年),姚琛参加顺天府乡试,结果一鸣惊人,高中顺天府解元。后来,出任江西抚州通判。 姚琛刚上任便树立清廉形象,按照抚州旧例,新官初来乍到,当地士绅必以“堂食钱”赠送新任官员,但姚琛概不接受。他被委派建造益王府采木工程,并亲抓置办仁寿宫编织饰物。朝廷拨巨资由姚琛支用,工程完成后,尚存节约部分资金,姚琛全部上缴国库。姚琛外出旅差费用基本都是从自己俸禄中支取。 姚琛还多次代理抚州府事及代署属县宜黄、金溪等知县。在任9年,他为官清正,勤政爱民,处理冤狱,深受百姓爱戴。因政绩显著,擢升顺天府治中。此职为府尹之辅佐官,专管钱粮事务。 顺天府乃是京都重地,皇亲国戚势力薰天,豪绅劣吏仗势横行,屡屡抗纳皇粮。地方官吏依附权贵,逢迎上司,从来不敢过问皇粮之事,沉重赋税多数转嫁到老百姓身上。姚琛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上奏宪宗皇帝揭露现状。宪宗认为姚琛忠贞可嘉,御赐顺天府治中金牌令箭及尚方宝剑,开春征粮,不论皇亲国戚如敢抗纳钱粮,情节严重者准予先斩后奏。此举令民心大快,朝野称颂。 三个月后,姚琛自知有忤权贵,官途艰险,且年事已高精力有限,便决心急流勇退,以母年老为由上疏皇帝恳乞归养。开始皇帝不允,姚琛连续四次上疏,明宪宗才准奏,让他回乡奉侍老母。这时,姚琛已七十多岁了,潮阳人对于姚琛的为人,大为赞扬,称他是忠孝两全的人。 姚瑷,幼年与从兄姚琛同窗,明天顺六年中举人。后授南京兵部司务,官至南京兵部郎中。姚瑷为官刚直不阿,为革除武官世袭吏弊,他大胆直书,坦陈个人观点。当时,守备中官蒋琮专横骄恣、贪赃枉法,姚瑷列其十大罪状,上疏弹劾。弘治初年,朝廷下令扩建宫殿,姚瑷受命担任监督。他勉力而为,后因积劳成疾病逝。 姚绍,为姚瑷侄儿。天顺六年,叔侄同榜中举人,绍名列瑷之前,绍一再坚持排名在后,主考官甚为器重。成化十四年,姚绍中进士,先后任南京户部主事、广西布政司参议。姚绍传承清正廉明家风,勤政爱民。当时,广西东兰、南丹等经常发生纷争,姚绍不避艰险,深入瘴僻乡村调查,化解了民族矛盾。各州感激姚绍的功绩,要送他财物都被一一回绝。他为官16年,致仕时,各州仍将以前存放赠金饯行,姚绍再次辞受,实在辞受不了的便转送督府作为军饷,一时传为佳话。 姚瑷与姚绍两人与姚琛一样,皆以廉能著称,均为明代潮汕地区杰出的历史人物,据史料记载,三人致仕时,无一例外都是“囊无余物,惟书籍故衣而已”,其清廉可见一斑。朝廷因此曾赐予他们以“甲第元魁”、“忠孝名贤”之称号,并于县治大街立有“潮中三凤坊”、“甲第元魁坊”、“京闱解元坊”等牌坊以示旌表。其史迹见于《广东历史人物辞典》、《广东通志》、《潮州府志》、《潮阳县志》等史籍。“潮中三凤”墓群历经500多年风雨侵蚀,仍受后人敬仰和保护,还被列为汕头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载2016.5.8《汕头特区晚报》读中举,为官清廉。近日,被汕头市文明委命名为“汕头市示范文化祠堂”的潮阳区姚氏大宗祠,就是为纪念这“三凤”等先贤而建。 姚琛,明朝秀才,他饱学多才,又有抱负。明宪宗成化元年,为了谋生,他来到潮普交界一个叫竹林村的竹林书屋当塾师,一教就是6年多。明成化七年(1471年),姚琛参加顺天府乡试,结果一鸣惊人,高中顺天府解元。后来,出任江西抚州通判。 姚琛刚上任便树立清廉形象,按照抚州旧例,新官初来乍到,当地士绅必以“堂食钱”赠送新任官员,但姚琛概不接受。他被委派建造益王府采木工程,并亲抓置办仁寿宫编织饰物。朝廷拨巨资由姚琛支用,工程完成后,尚存节约部分资金,姚琛全部上缴国库。姚琛外出旅差费用基本都是从自己俸禄中支取。 姚琛还多次代理抚州府事及代署属县宜黄、金溪等知县。在任9年,他为官清正,勤政爱民,处理冤狱,深受百姓爱戴。因政绩显著,擢升顺天府治中。此职为府尹之辅佐官,专管钱粮事务。 顺天府乃是京都重地,皇亲国戚势力薰天,豪绅劣吏仗势横行,屡屡抗纳皇粮。地方官吏依附权贵,逢迎上司,从来不敢过问皇粮之事,沉重赋税多数转嫁到老百姓身上。姚琛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上奏宪宗皇帝揭露现状。宪宗认为姚琛忠贞可嘉,御赐顺天府治中金牌令箭及尚方宝剑,开春征粮,不论皇亲国戚如敢抗纳钱粮,情节严重者准予先斩后奏。此举令民心大快,朝野称颂。 三个月后,姚琛自知有忤权贵,官途艰险,且年事已高精力有限,便决心急流勇退,以母年老为由上疏皇帝恳乞归养。开始皇帝不允,姚琛连续四次上疏,明宪宗才准奏,让他回乡奉侍老母。这时,姚琛已七十多岁了,潮阳人对于姚琛的为人,大为赞扬,称他是忠孝两全的人。 姚瑷,幼年与从兄姚琛同窗,明天顺六年中举人。后授南京兵部司务,官至南京兵部郎中。姚瑷为官刚直不阿,为革除武官世袭吏弊,他大胆直书,坦陈个人观点。当时,守备中官蒋琮专横骄恣、贪赃枉法,姚瑷列其十大罪状,上疏弹劾。弘治初年,朝廷下令扩建宫殿,姚瑷受命担任监督。他勉力而为,后因积劳成疾病逝。 姚绍,为姚瑷侄儿。天顺六年,叔侄同榜中举人,绍名列瑷之前,绍一再坚持排名在后,主考官甚为器重。成化十四年,姚绍中进士,先后任南京户部主事、广西布政司参议。姚绍传承清正廉明家风,勤政爱民。当时,广西东兰、南丹等经常发生纷争,姚绍不避艰险,深入瘴僻乡村调查,化解了民族矛盾。各州感激姚绍的功绩,要送他财物都被一一回绝。他为官16年,致仕时,各州仍将以前存放赠金饯行,姚绍再次辞受,实在辞受不了的便转送督府作为军饷,一时传为佳话。 姚瑷与姚绍两人与姚琛一样,皆以廉能著称,均为明代潮汕地区杰出的历史人物,据史料记载,三人致仕时,无一例外都是“囊无余物,惟书籍故衣而已”,其清廉可见一斑。朝廷因此曾赐予他们以“甲第元魁”、“忠孝名贤”之称号,并于县治大街立有“潮中三凤坊”、“甲第元魁坊”、“京闱解元坊”等牌坊以示旌表。其史迹见于《广东历史人物辞典》、《广东通志》、《潮州府志》、《潮阳县志》等史籍。“潮中三凤”墓群历经500多年风雨侵蚀,仍受后人敬仰和保护,还被列为汕头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见《汕头特区晚报》2016—05—08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6-5-10 06:03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6-5-10 17:43 编辑
世姚网超级版主姚波发类似的微信
在姚廷明祠堂工作群中,点评:
老头子说——@川~姚波 :“潮中三凤”作者姚望新,何许人?可惜他不是很熟悉三凤和潮阳姚氏历史的人,故全文显得不很贯通,还有点不符史实。
川姚波说——@老头子 写的人不一定熟知历史,熟知的不一定写
老头子说——@川~姚波 :你敢写,写得多。
莆田姚金华说——夸大其词者波多啊,影响后世,继续扩大成了歪曲历史了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6-5-10 06:05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6-5-10 19:18 编辑
点评姚望新文《明代“潮中三凤”廉政传佳话》
作者姚望新,何许人?好像在哪里见过此名字。应是潮阳人,应是文化人。
此文应是最详细述说明代“潮中三凤”姚琛、姚瑷、姚绍三公事迹的文章。可惜他不是很熟悉潮阳姚氏历史,甚至未读过潮阳姚氏族谱,有些事情讲得不符史实。例如:
●姚琛、姚瑷、姚绍三公,都是古埕人。姚琛和姚瑷是古埕姚九世,堂兄弟;姚琛、姚瑷和姚绍(古埕姚十世)是叔侄,很亲的。姚望新文称“这三位明代名臣,同邑同乡同宗亲”,没错,但“见外”了。
●姚望新文称“被汕头市文明委命名为‘汕头市示范文化祠堂’的潮阳区姚氏大宗祠,就是为纪念这‘三凤’等先贤而建”——这是用了世姚网超级版主姚波常弹的不顾历史事实的老调子。
今潮阳区姚氏大宗祠,实际就是主祀十世姚绍公父子兄弟的司马祠一乐堂(赠员外祖堂);而潮阳姚氏大宗祠保元堂旧址,正是文光塔下的今姚宗俠学校。而司马祠一乐堂与姚琛和姚瑷公有什么关系,扯不上是为纪念姚琛和姚瑷先贤而建,另有奉祀姚琛和姚瑷二公的其他祠堂。
姚望新应找今存的明代十五世东阳公等修的潮阳姚氏族谱卷四读一读:
潮阳姚氏祠堂图,卷四P26—31;
始祖祠堂
(尧曰:即潮阳姚氏大宗祠保元堂)
记,卷四P50—53;
埕翁公祠堂记,卷四P54—58;
赠员外祖堂
(尧曰:即司马祠一乐堂)
记,卷四P59—63
● 姚望新说“姚绍,为姚瑷侄儿。天顺六年,叔侄同榜中举人,绍名列瑷之前,绍一再坚持排名在后,主考官甚为器重”——姚望新在说笑话,乡试放榜之后哪能改名次?!姚绍公名次确实比姚瑷公高,但是在鹿鸣宴上,姚绍公坚执侄子礼,要让叔父姚瑷公坐比他“高”的上位,感动主考官。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