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因修家谱所想到的 [打印本页]

作者: 姚道荣    时间: 2017-3-6 14:59
标题: 因修家谱所想到的
本帖最后由 姚道荣 于 2017-3-10 08:57 编辑
% J2 [! S3 [) |) y8 H( `6 E3 f2 Q. t
       襄阳县北部的姚店村古时称作刘李店,早年居住着不少刘姓和李姓人家。自从我志刚公来此居住之后,不久便将村名更改成姚店。由此可见志刚公当年虽然是“仓惶”出逃,但随身所带钱财足可抵过乡野村民。现在的姚店已经没有了李姓人家,仅剩一户刘姓人家也因在外工作而全家搬离了村子。村庄现有三百多户人家姚姓占了二百多户,另有许姓人家近一百户。
1 u$ L. R* _6 A! D/ x( s       说起许姓人家,我们村早有“姚许不分”且“不通婚姻”的说法。这许姓始祖志义公,相传与我志刚公是生死的结义兄弟。既然是“结义”兄弟,互通婚姻何乐而不为?更加巧合的是,我始祖与许姓始祖名讳中间都有“志”字。由此不由使人猜想,既然犯下“满门抄斩”的罪过,改名换姓的可能性也许存在。大约是为了不至于过于疏远的缘故,姚志义摇身变成了“许”志义也合情合理。再者,尽管姚、许不同姓,字派各不相同,但我们却能依着各自的辈分称呼对方“兄”、“叔”、“爷”、“奶”、“婶”如本族人。当然了,姚姓本族人是无论如何不通婚,而姚许之间却有越过祖宗禁忌进行婚配的行为。从清朝至如今,姚、许间婚姻已司空见惯,且不少人家还保持着“亲上加亲”的恶习。由于血缘关系的因素而出现后代智力下降现象,这些人却我行我素、于禁忌置若罔闻。当然,这种情况乃是部分人家,本村大多数人家还是谨记祖宗告诫,禁止姚、许间婚姻。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谱及,人们意识到姚许间婚姻的恶劣,如今凡能够避免的婚恋绝不苟且。
8 ~. z$ {; T7 v- u9 \
      姚店地处僻地,在日常生活中自然流行土语。最令我不解的“土语”当中,人们把最普通的腰带说成“战带”。平平常常的乡村土民,何以会有部伍间才会交流的语言?说到底恐怕与始祖志刚公“满门抄斩”的罪名有关系,也只有行伍者触犯国法才会有如此待遇。由此联想到元末农民起义、陈友谅败局以及宁王造反的惨祸。无论那一种行为,首要的条件必须具备行伍身体素质。志刚公由初居“刘李店”而更名“姚店”,足见其财足而性勇。当初的豪迈情形没人看见,清末民初的混沌世界,姚店村威却是传播四方。旧俗言:“陶三千,耿八百,姚店就是阎王爷。”姚店附近有两个大村落陶家庄和耿家寨,自备护院丁壮能够对付小股部队,可谓雄霸一方。然而,如此威风的村寨却十分惧怕姚店,遇有大事往往依姚店为靠山。听老人言,那时乡村没有现代化枪支,使用土枪作战却要做到填药、装铁砂、夹纸炮然后击发。如此繁琐的操作过程姚店人却能做到跑三步放两枪的能耐,足见其强悍勇猛之气慨。
# s, A( n# C9 X% K. \7 p      旧时的姚店威风八面,再加上周边的姚姓族群的支持,其名声大振。一九四八年乡人修家谱,除鄂北数县的姚姓前来助威之外,河南邓州姚李营赫赫有名的姚六郎也亲自助兴。姚六郎不但家大业大,而且是官府现职人员。此人精干漂亮、豪爽有能耐,当年来姚店时挑选三十个姚姓精壮青年,个个身挎二十响匣子枪,一色的蒙古骏马,真可谓威风凛凛。姚六郎的到来惊动了本县官员,修谱之事闹得轰轰烈烈。可惜文化大革命动乱,这唯一的家谱也被付之一炬,不能不让人扫兴。, Q8 K8 n2 C2 _* E4 x! K- c+ Y7 i
       姚店在旧时尽管风光一时,却由于始祖避难的原因没有留下一丁点古迹。最了不起的工程算得是绕村一周的土寨,据说是为了防止太平军而筑,算下来不过一百多年的光景。再就是一座接一座俗称青墙大瓦房的院落,再配上高高耸立院中的更楼,倒也显得有些气象。不过,这些曾令先辈们自豪的东西早已荡然无存。现今的姚店,除了普通平房之外,再就是赚足了钱自己修建的乡村别墅。无论是平屋小院还是现代化的住宅,家家都很充裕。每当我回乡看到无忧无虑的乡亲们潇洒自如地享受生活,我总免不了暗自庆幸:当年祖先的惶惶不可终日到底很值得。
# a! z: o; U4 _0 W7 Y0 [* Q2 j" e
) x& O' B3 L3 v                                                                                             2017、3、6

5 }  R% c0 o4 `  k1 [6 e& q! K
. w. m, U3 n# m4 r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17-3-6 16:49
; j! I8 B' [, }
喜欢听姚家人的故事,请楼主介绍一下您们始祖的情况,我们南昌姚氏明代时也有志字辈。
作者: 姚道荣    时间: 2017-3-6 18:28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7-3-6 16:49' m; Z, _1 t3 s* M0 y
喜欢听姚家人的故事,请楼主介绍一下您们始祖的情况,我们南昌姚氏明代时也有志字辈。
& A( F5 O0 |. C9 }0 w
      我始祖志刚公因犯罪仓惶出逃,没有给后辈留下任何值得考察的记载。只有代代相传的“满门抄斩、有家难回”的一句话。也只知携带三子出门,一子留湖南、一子留宜昌,具体什么位置不知道。大约也是担心满门遇害的原因,才如此谨慎。志刚公由南向北,最后定居襄阳城北乡下。从墓碑可知到咸丰年间共十五代。因没有任何依据,所见墓碑不清楚是谁家祖宗,因此从清咸丰年到现在又是几代无法知晓。谢谢绍峰宗亲关心,请研究家谱时稍加留心,发现与此相符的情况请不吝赐教。
+ D% F5 a! k5 V. o- C
作者: 昭通镇雄姚启荣    时间: 2017-3-8 15:20
姚道荣 发表于 2017-3-6 18:28, f# A- J8 L0 f
我始祖志刚公因犯罪仓惶出逃,没有给后辈留下任何值得考察的记载。只有代代相传的“满门抄斩、有家 ...

- L& `  ~  D5 J2 Z神州处处有,姚氏英雄人!
作者: 姚先达    时间: 2017-3-8 15:33
拜读了道荣宗亲的帖子,知道了一些姚家人的事,真是不平凡的事!!!
作者: 姚湾公瑞    时间: 2017-3-9 06:59
姚氏故事是一个个真实和传奇的神曲!5 J! ]  r' l* z9 r8 r) s9 c

作者: 姚道荣    时间: 2017-3-9 08:29
昭通镇雄姚启荣 发表于 2017-3-8 15:20
* m) v: S' [1 K- T神州处处有,姚氏英雄人!

* J9 W3 G6 q/ ?0 O启荣宗亲说得好,姚氏从来不输人。1 M9 j9 |% U/ C" Y

作者: 姚道荣    时间: 2017-3-9 08:30
姚先达 发表于 2017-3-8 15:33
7 g' Q; p$ O+ ]/ V4 t' h" o1 w: G拜读了道荣宗亲的帖子,知道了一些姚家人的事,真是不平凡的事!!!

" V! M( h. F5 u- j+ c谢谢先达宗亲的支持!1 n" y( w( T  j( A

作者: 姚道荣    时间: 2017-3-9 08:32
姚湾公瑞 发表于 2017-3-9 06:59$ }! {' S# u! F& ^+ S
姚氏故事是一个个真实和传奇的神曲!
% n% \; U$ x- h
谢谢宗亲支持,祝公瑞老健康长寿、吉祥如意!
* K% w/ B+ C3 K2 b7 S: p: B
作者: 姚湾公瑞    时间: 2017-3-10 07:02
姚道荣 发表于 2017-3-9 08:32
* A4 }5 }" ~! x4 J谢谢宗亲支持,祝公瑞老健康长寿、吉祥如意!

9 |$ p7 }5 w! p& j2 L; J谢谢道荣宗亲的关心和祝福!相同的心愿送给您和您的家人!/ M$ l# W! W3 t+ ]$ U0 T8 H$ k9 V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2-5-30 21:41
姚道荣 发表于 2017-3-6 18:288 i& C" }" |( c  n  \) ^
我始祖志刚公因犯罪仓惶出逃,没有给后辈留下任何值得考察的记载。只有代代相传的“满门抄斩、有家 ...

, Q1 H* s, Z% n3 S! L: r3 Q' B9 ?

/ N9 F2 }* O; T5 g, ?. X襄阳县北部姚店村姚氏【姚道荣】, E$ K$ R- K' Q8 L
      始迁祖志刚公来此刘店居住,不久便将村名更改成姚店。由此可见志刚公当年虽然是“仓惶”出逃,但随身所带钱财足可抵过乡野村民。现在的姚店已经没有了李姓人家,仅剩一户刘姓人家也因在外工作而全家搬离了村子。村庄现有三百多户人家姚姓占了二百多户,另有许姓人家近一百户。) S+ p  j: S" L, S4 q( e
7 }3 s& F4 t% Y* G$ w* j       说起许姓人家,我们村“姚许不分”且“不通婚姻”的说法。这许姓始祖志义公,相传与我志刚公是生死的结义兄弟。既然是“结义”兄弟,互通婚姻何乐而不为?更加巧合的是,我始祖与许姓始祖名讳中间都有“志”字。由此不由使人猜想,既然犯下“满门抄斩”的罪过,改名换姓的可能性也许存在。大约是为了不至于过于疏远的缘故,姚志义摇身变成了“许”志义也合情合理。再者,尽管姚、许不同姓,字派各不相同,但我们却能依着各自的辈分称呼对方“兄”、“叔”、“爷”、“奶”、“婶”如本族人。' u1 \$ D6 I$ [7 e7 H1 ^
      姚店地处僻地,在日常生活中自然流行土语。最令我不解的“土语”当中,人们把最普通的腰带说成“战带”。平平常常的乡村土民,何以会有部伍间才会交流的语言?说到底恐怕与始祖志刚公“满门抄斩”的罪名有关系,也只有行伍者触犯国法才会有如此待遇。由此联想到元末农民起义、陈友谅败局以及宁王造反的惨祸。无论那一种行为,首要的条件必须具备行伍身体素质。志刚公由初居“刘李店”而更名“姚店”,足见其财足而性勇。
9 \. X3 O; f7 g) N. X      清末民初的混沌世界,姚店村威却是传播四方。旧俗言:“陶三千,耿八百,姚店就是阎王爷。”姚店附近有两个大村落陶家庄和耿家寨,自备护院丁壮能够对付小股部队,可谓雄霸一方。然而,如此威风的村寨却十分惧怕姚店,遇有大事往往依姚店为靠山。听老人言,那时乡村没有现代化枪支,使用土枪作战却要做到填药、装铁砂、夹纸炮然后击发。如此繁琐的操作过程姚店人却能做到跑三步放两枪的能耐,足见其强悍勇猛之气慨。
. X5 y2 k: v8 M- E% {      姚店一九四八年乡人修家谱,除鄂北数县的姚姓前来助威之外,河南邓州姚李营赫赫有名的姚六郎也亲自助兴。姚六郎不但家大业大,而且是官府现职人员。此人精干漂亮、豪爽有能耐,当年来姚店时挑选三十个姚姓精壮青年,个个身挎二十响匣子枪,一色的蒙古骏马,真可谓威风凛凛。姚六郎的到来惊动了本县官员,修谱之事闹得轰轰烈烈。
& v* U! O; }( r1 E5 |9 b& t
( }& F1 d' o% o% ~

% {' O( K  e+ Z# M( z' G1 [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2-5-30 21:42
姚道荣 发表于 2017-3-6 18:280 ?- |! R" [7 r, a2 N4 |. I
我始祖志刚公因犯罪仓惶出逃,没有给后辈留下任何值得考察的记载。只有代代相传的“满门抄斩、有家 ...
! T! r. @  M; U
# E( h% b: N+ B& l% Z0 X# D9 @2 T2 {6 o/ k
4 p: v+ R  \- v0 R
襄阳县北部姚店村姚氏【姚道荣】) O$ Q5 `6 v0 W8 H! E1 G3 n
      始迁祖志刚公来此刘店居住,不久便将村名更改成姚店。由此可见志刚公当年虽然是“仓惶”出逃,但随身所带钱财足可抵过乡野村民。现在的姚店已经没有了李姓人家,仅剩一户刘姓人家也因在外工作而全家搬离了村子。村庄现有三百多户人家姚姓占了二百多户,另有许姓人家近一百户。) S+ p  j: S" L, S4 q( e
7 B4 u: j+ ?8 _3 {$ i       说起许姓人家,我们村“姚许不分”且“不通婚姻”的说法。这许姓始祖志义公,相传与我志刚公是生死的结义兄弟。既然是“结义”兄弟,互通婚姻何乐而不为?更加巧合的是,我始祖与许姓始祖名讳中间都有“志”字。由此不由使人猜想,既然犯下“满门抄斩”的罪过,改名换姓的可能性也许存在。大约是为了不至于过于疏远的缘故,姚志义摇身变成了“许”志义也合情合理。再者,尽管姚、许不同姓,字派各不相同,但我们却能依着各自的辈分称呼对方“兄”、“叔”、“爷”、“奶”、“婶”如本族人。3 u& _6 q( t. K$ f- B2 Y  _6 {- i
      姚店地处僻地,在日常生活中自然流行土语。最令我不解的“土语”当中,人们把最普通的腰带说成“战带”。平平常常的乡村土民,何以会有部伍间才会交流的语言?说到底恐怕与始祖志刚公“满门抄斩”的罪名有关系,也只有行伍者触犯国法才会有如此待遇。由此联想到元末农民起义、陈友谅败局以及宁王造反的惨祸。无论那一种行为,首要的条件必须具备行伍身体素质。志刚公由初居“刘李店”而更名“姚店”,足见其财足而性勇。' o; r3 z7 P6 D1 T
      清末民初的混沌世界,姚店村威却是传播四方。旧俗言:“陶三千,耿八百,姚店就是阎王爷。”姚店附近有两个大村落陶家庄和耿家寨,自备护院丁壮能够对付小股部队,可谓雄霸一方。然而,如此威风的村寨却十分惧怕姚店,遇有大事往往依姚店为靠山。听老人言,那时乡村没有现代化枪支,使用土枪作战却要做到填药、装铁砂、夹纸炮然后击发。如此繁琐的操作过程姚店人却能做到跑三步放两枪的能耐,足见其强悍勇猛之气慨。% A1 n* t3 k% _- r2 T! k
      姚店一九四八年乡人修家谱,除鄂北数县的姚姓前来助威之外,河南邓州姚李营赫赫有名的姚六郎也亲自助兴。姚六郎不但家大业大,而且是官府现职人员。此人精干漂亮、豪爽有能耐,当年来姚店时挑选三十个姚姓精壮青年,个个身挎二十响匣子枪,一色的蒙古骏马,真可谓威风凛凛。姚六郎的到来惊动了本县官员,修谱之事闹得轰轰烈烈。4 B0 Q& y: c! v; L1 `; ]- [9 l

; w/ }& H! L$ J% \) x/ L- v
! C, ?3 u, g: Z

作者: 姚道荣    时间: 2022-6-2 20:51
pszyyao 发表于 2022-5-30 21:42
( a6 \! a1 _  b襄阳县北部姚店村姚氏【姚道荣】& \0 X4 @' k/ K( V7 ]! U
      始迁祖志刚公来此刘李店居住,不久便将村名更改成姚店。由此 ...
, b- s0 X) L4 _4 F" o& ^
谢谢教授关注,也希望教授能提供帮助。
0 I# [6 s6 L, A) P8 p  I) H& ^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