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湖北潜江(王场镇胜利村)历山姚氏 [打印本页]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7-6-15 21:08
标题: 湖北潜江(王场镇胜利村)历山姚氏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7-6-17 12:39 编辑
+ C1 j+ Y: M4 ]1 M3 u4 T* p6 Q
- w: I* G! X: m' Q; d! X  {4 F1 w湖北潜江长安乡白洑垸(今王场镇胜利村)历山姚氏5 _+ }3 L% r; u6 P0 U. W
% J% \. h5 i/ j! ]2 d( S) q
     奉仲华公为一世祖,其后人迁潜最早的是天历公,到潜长安乡白洑垸(今王场镇胜利村)。准备在此立碑以作纪念。正面由姚伯齐书写“历山姚氏先世纪念碑”,背面刻历山先世世系图,下面刻姚治洲撰祭文。
& j* h  \6 \/ W* u1 D   此姚源自江西新干县沂江乡历山村(今历上村)。历山始祖就是思文公,仲华公为历山姚氏迁潜后人的再辟始祖。& m: e5 K4 s3 D+ f( e4 \
     顺治三年由胤选修订十六字派:家以后传,国本齐治,祖泽敬承,永世善记。  t% j" g9 D5 v2 `5 G3 Z; ]* G
    现存谱本有民国时期四修谱,还有95年五修谱,今年(2017年4月)是六修谱。前三次修的谱未见保存。$ x$ l; ^5 {  v1 ?- B+ y! X
    民国谱记载,大约在明代早中期,我历山族人曾批量迁往四川成都、重庆,新宁和崇宁等地。五年前,根据谱中提示,我开始寻四川同宗,专程前往崇宁县。椐说崇宁县于1958撤并为今天的郫县,崇宁县改为唐昌镇。在此地访问并未找到满意结果,但是访问到一位赵仁春老师,他对此地历史有所了解,热情接待我,并帮我找到了古崇宁县志,其中介绍了我们两位先祖姚激、姚溥两兄弟。他们祖先是从潜江(长安乡白洑垸)迁至崇宁的,潜江县志与崇宁县记载相同。
8 Q$ w+ R" b) G  D) \; t( ?    在我童年时代,我们家族有一个传说,说谱中记载(民国版,顺治三年由胤选公发启创修谱)元末明初,红巾军杀我先世三百余口,唯有七岁童(仲华公)逃离,先人在血泊之中。顺治三年谱序中还介绍:姚之先世居豫章临江府新淦县历山村,号历山上,(已考证确认即现今沂江乡历上村),姚云唐宋以来传谱最远,于崇祯时毁于兵灾。从谱序中介绍,再结合今天找到的历山老谱,我先祖的介绍是属实的,只是由于当时没有了老谱,把这场血泪史的时间记错了,一传就是四百多年。历山老谱虽没有明确记载这次血泪史,但是,从世系的记录中不难看出这一惨案。历山始祖思文,生有二子,长兆斌,次兆魁,二兄弟后人发展很旺,到了第六世时,兆魁公后裔就只有仲华公一人有世系记裁,其他人只有名字挂在,没有后人连续。而兆斌公后裔也是只名字连接而没生卒年月,证明兆斌公后裔伤亡少一点,逃离的多些。时间就是南宋早中期,即是岳飞战金兵后被奸臣所害的这段时间。从历山老谱分析,在明以前,也就是顺治三年胤选公创族谱之前,新淦潜江两地族人是共谱的,后来修谱因路途遥远和战争的原因而各自修谱了。6 r" ~2 u: ~1 @7 n, K
    :我们迁潜江长安乡白洑垸(今潜江市王场镇胜利村)和天门的一支(今天门同兴村,熊刘村等),这两片族居均为仲华公五个儿的后代,潜江老谱序称"楚潜汉水南北两地",两地由一条汉江(简称汉水)相隔。因此,从新淦迁潜江始祖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仲华公五子后人,不过有的早迁有的稍迟迁,时间就在元末明初。
* b4 H/ f6 I8 T8 B8 g5 ?' t& _# ]$ o& E- l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7-6-16 06:40
姚治洲说潜江历山姚氏六修谱
+ ~# b( c7 o/ E6 F
     明末清初时,胤选公率族人首次修潜江族谱,并为后世订立十六个字派。——哪16个字派?
/ d" X9 W* e+ U
    清中期时,以二十九世祖以伸公为族长,此时期应该修过一次谱,定为第二次续谱,在承传上届定立的字派外,由以伸公继续补编了八十四个字派。——哪84个字派?7 Q' Y& X4 A5 p6 Q2 U
    清同治元年,以传登公、传谱公为首的先祖进行了第三次修谱,这是创修族谱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续修,对整个家族进行全方位梳理,传登公带着干粮四处寻访,历经数年的艰难行程,基本摸清了整个家族的发展和迁居点,将这个时期前后世系记载的有条不紊,清晰可辨。以传登公为首的先祖功德无量,百世铭记。
, {( ?; M8 O" k* I5 h+ s6 [; L    清末民初,民国三年甲寅(公元1914),由国表公倡导,国华公、齐辊公主导,展开第四次续谱,将这个时期的世系又完整的记录下来。9 S4 z) t) f% x; Z" z7 x
" ^& ^)二十世纪末,在治涛哥和祖金老哥的率领下,开启了第五次修谱,他们以民国谱为前提进行了复修。为我们今天的续修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我们找到了新淦(今新干)历山老谱,找到了我们更远的根,实现了继胤选公以来先祖们的夙愿!我族辈份增加至现今的三十九世,北宋以来列祖列宗都一一排列于谱前,中间漏掉了的先世又重新补上,从十三世至二十一世中有部分错叠和遗漏,这次全部理顺回位,为先祖找回了归宿,以其崭新的面貌呈献给族人。
   这次总的原则是以新淦(今新干)历山老谱为总的世系构架,以潜江谱为世系内容填补。历山谱前期记载详实,后期记载不全;而潜江谱前期记载有错漏,而后期记载详实,两谱结合相互映证,相互弥补。如历字辈的先祖历山老谱记载仅五位,潜江谱记载却有五十多位,其中也有部分不知后人去向。历山老谱从十八世至二十一世仅三位先祖有世系流传记载,这次虽然进行补充和梳理,但仍有部分世系无法接轨。尤其是从元末至明中历山先世迁居频繁,历山老谱阻于历史的局艰性记载自然不全,有世代定位却无先祖名号,空缺仍然很多。这次从“秉”字辈以下保持潜江谱世系记载不变,只是将世代重新定位,如“秉”字辈原来为八世,现在根据厉山老谱定为二十二世,因“秉”字辈之前增补了十四世,皆为以前的漏载。

) e- u- t: h* H0 Z" A
' i' L- G3 T5 H- t0 ?1 F6 }$ D4 n9 B

    新淦(今新干)历山老谱,在清雍正年间由新淦玉瑞公后人子文公首次发现并复修,后又于乾隆四十年由孟贤公、孟德公、孟祯公、孟祥公、孟营公、孟宇公诸公第二次复修,使老谱得以有序传承。新干潜江两地同宗族人至今仍未统一,两地谱都有记载,统一是两地族人的共同责任和愿望,最终一定会实现!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7-6-16 06:41
pszyyao 发表于 2017-6-16 06:40
  j6 L4 z$ a; k. e5 ?+ [姚治洲说潜江历山姚氏六修谱
  p5 ^0 N" q) y" U+ \* |3 ]" Q     明末清初时,胤选公率族人首次修潜江族谱,并为后世订立十六个字派。— ...
, {3 y, @" @! r
既然族谱无记载,下列这段历史从何而来?/ {& H, x( h; X9 ^5 z0 B! K  @

     广公第五子姚思文,是迄今为止新干县境内唯一有最早生卒记载的历山姚氏始祖。思文公生于北宋至道丙申年四月初一,卒于北宋至和己未年二月十三(996.4.1—1055.2.13),配黄氏生于北宋咸平戊戌年十一月十四日,卒于北宋皇佑己丑年三月初一日(998.11.14—1049.3.1)。思文公生有二子兆斌公、兆魁公,居历山上下两房。在近两百年的生息里,至南宋初期时,历山家族不断发展壮大。第五世祖世庸公即中华公的伯父,为杭州刺史,已是当时当地的名门望族。但天有不测风云,约在南宋淳熙年间即1187年正月初一被冰雪覆盖的夜晚,千名贼匪将我历山先世层层包围,七岁的仲华公夜便时发现有贼人围屋,急中生智迅速逃离躲进暗处;目睹贼匪如野兽一般蜂扑而致,残酷杀害我先世手无寸铁的男女老小三百余口,房屋家产毁于一旦,家藏典籍抢窃一空,.唯独仲华公神志计谋,连夜跑到温姓佃户家避难,之后又转到王姓姑婆家抚育,才幸免遇害。

7 z' x, `2 u* o# {0 e1 c2 E9 i
- u0 Z# w( o, f4 b

    仲华公是思文公第六世孙,也是我们迁潜支五兄弟后人的再辟始祖。生于南宋淳熙庚子年四月十九日,卒于南宋端平丙申年九月初二日(1180.4.19——1236.9.2),配女中豪杰谢氏,生于南宋淳熙壬寅年六月十三日,卒于南宋嘉熙戊戌年九月十四日(1182.6.13.——1238.9.14.)。历山家族遭到的这一场大血案,震惊了当地十里八乡,正义者纷纷站出来为我族报不平,并辅佐仲华公上奏朝廷,奉旨出诰,恢复家业,待仲华公十五岁时,房产田亩尽被地痞豪强混占,仅剩房前屋后零散地。仲华公怀报仇雪恨,守先人于地下,重建家园,以生五子得十孙再次轰动乡里乡外!在一百多年的生息里我族依然复振, 族人兴旺发达, 到元末明初时我族再次发展成大家族 。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7-6-16 06:47
姚治洲说江西新淦(今新干)历山姚氏人物
  O6 X+ r, z' [; ^/ e' h
2 L: U$ B- A/ w: m0 [1 a

姚洎,勖后,生宣宗太和年间,五代时为后梁国宰相,昭宗壬戌(唐天复二年902年)时为翰林学士。唐末著名文臣,诏词令书不用草稿顷刻立就,一切诏诰制命诸草皆出于其手。开平二年(908年)以兵部尚书郎兼卤薄使,干化三年(913年)以光禄大夫、守御史大夫、吴兴郡开国候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章事。(2)

9 k# b; ~% q( @: f1 H4 x

姚彦章(?——945年5月),字继微,祖籍河南汝南,洎公后,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位将相全才的功臣。据史料记载,公青年时代曾任湖南听直将军,由于公办事沉稳果敢,颇有谋略,深得朝廷重用。武安节度史刘建锋死后,公分析天下形势,劝说马殷统帅军权,光化元年(898),公又请取谋取衡州(今湖南衡阳)、永州(今湖南永州市)、道州(今湖南道县)、连州(今广东连州市)、和郴州(今湖南郴州市)五州,并且推举李琼可担大任。马殷认为其谋略很正确,就全部采纳彦章公的计划,果然即如期平定湖南。彦章公以功升任澧州刺史,乾化初任宁远(今湖南宁远县)节度使,权知容州事(今广西容县及北流北部)。后梁龙德元年(921),辰淑蛮民作乱,彦章公指授计谋,即又平定了骚乱。公任静江府(今广西桂州)行军司马监军府事,横州(今广西横县)刺使。后唐天成三年(928)马殷建立楚国称帝后彦章公升任检校工部尚书,以功拜为左丞相。长信四年(933),后唐任彦章公为检校太尉,同平章事。甲午年(934)以衡州刺史为昭顺军节度使。乙己年(945)昭顺军节度使彦章公去世!(3)


' u" h% g" d3 a# v0 s" l# w

姚旷,彦章公后。始从湖南迁往江西宜春定居,生一子姚广,广公生六子:思尧公,思舜公,思禹公,思汤公,思文公,思武公。思尧公迁横山,思舜公,思禹公,思汤公,思文公又由赣州迁巴邱(今峡江县)。今新干县姚氏大家族皆思舜公,思禹公和思文公之后裔,思汤公和思武公今无传。约北宋真宗年间思文公迁居新干县历山村(今新干县沂江乡历上村),生二子兆斌公、兆魁公,分别居历山上下两房。(4)

历山姚氏始祖思文公,行六,生于北宋至道丙申年四月初一,卒于北宋至和己未年二月十三(996.4.1—1055.2.13),聘黄氏生于北宋咸平戊戌年十一月十四日,卒于北宋皇佑己丑三月初一日(998.11.14—1049.3.1)。在近两百年的生息里,历山家族得到长足发展,至南宋初期时,已是远近闻名的望族,家藏典籍丰厚,文人贤士仕途宏达。第五世祖世庸公即中华公的伯父,为杭州刺史,诸如此类的朝廷任职不止一人。但天有不测风云,约在南宋淳熙年间即1187年正月初一被冰雪覆盖的夜晚,千名贼匪将我历山先世沉沉包围,七岁的仲华公夜醒时发现有贼人围屋,急中生智迅速逃离躲进暗处;目睹贼匪如野兽一般蜂扑而致,残酷杀害我先世手无寸铁的男女老小三百余口,仲华公神志计谋,雪地倒履,连夜跑到温姓佃户家避难,才幸免遇害。

. u% r7 y& J1 D3 Z& X/ i
/ m* H2 E9 m: _5 r6 U7 O* }  F

历山姚氏第六世祖仲华公,生于南宋淳熙庚子年四月十九日,卒于南宋端平丙申年九月初二日(1180.4.19——1236.9.2),聘女中豪杰谢氏,生于南宋淳熙壬寅年六月十三日,卒于南宋嘉熙戊戌年九月十四日(1182.6.13.——1238.9.14.)。历山家族遭到的这一场大血案,震惊了当地十里八乡,正义者和好心人纷纷站出来为我族报不平,并辅佐仲华公上奏朝廷,奉旨出诰,恢复家业。仲华公在王姓姑婆家已抚养成人,十五岁时,房产田亩尽被地痞豪强混占,仅剩房前屋后零散地。仲华公怀报仇雪恨,守先人于地下,重建家园。以生五子得十孙再次轰动乡里乡外!


: q1 J( N! T8 Q5 d, o$ u- I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7-6-16 07:06
pszyyao 发表于 2017-6-16 06:47
4 Q3 M% L* z4 \2 N姚治洲说江西新淦(今新干)历山姚氏人物
2 Y* i* U  u% b% Q
3 W6 D6 v  G; z+ x- E' O姚洎,勖后,生宣宗太和年间,五代时为后梁国宰相,昭宗壬戌( ...

; w+ P2 `9 R& o# g

关注:

姚治洲将姚洎向上接上姚勖,新干姚氏成了姚崇裔。

此姚勖是历山谱源流总图的姚朂(勗)吗?

历山谱源流总图有:姚察-姚思廉-姚璹,只有一个姚朂(姚勖)。为什么新干姚氏成了姚崇裔。

姚勖,字斯勤,陕州陕石(今河南省三门陕市)人,唐代史学家。姚崇第五世孙。唐长庆年(821)初,姚勖于科举中登进士第。后历任监察御史,佐盐铁务,迁谏议大夫。会昌三年(843)姚勖任尚书左司部郎中,后升任吏部郎中职。

" L+ N8 }/ C2 M' i8 |
  s* S7 i+ T  R( q" x

姚洎,勖后,生宣宗太和年间,五代时为后梁国宰相,昭宗壬戌(唐天复二年902年)时为翰林学士。唐末著名文臣,诏词令书不用草稿顷刻立就,一切诏诰制命诸草皆出于其手。开平二年(908年)以兵部尚书郎兼卤薄使,干化三年(913年)以光禄大夫、守御史大夫、吴兴郡开国候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章事。(2)


+ g) W3 Z4 t' Y5 F2 C0 ?' L# A
* r* l# L' p4 C, ~9 a/ H
作者: 姚美宏    时间: 2017-6-16 11:48
                                                                     湖南新宁赤塘姚氏宗祠简介) N9 Q# \$ E5 N% n! d3 L5 \

' k. l3 \7 B4 v; V7 G# q        位于邵阳市新宁县万塘镇赤塘姚家院子右侧的《姚氏宗祠》,始建于民国壬戌年(公元一九二二年)。占地面积二千九百平方米,建筑面积一千四百平方米。分前厅、中堂、上堂,左右两边有厢房六间,有仓库、厨房。是雕刻和砖木结构为一体的古建筑,设计得体,气势雄伟。是我赤塘姚氏族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 K  `' N: a6 S- P/ A        岁月匆匆,《姚氏宗祠》命运坎坷。解放后,祠堂内设立过小学、村部、大队部、中队部等村级机构。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立四新时期,祠堂古建筑受到破坏。上世纪七十年代险些被拆毁作修建公社原材料。当时我姚氏村干部及广大族众,团结一心奋力保护,以劳代资参与修建公社,才得以完整保留住《姚氏宗祠》。
* v0 p' C5 q4 ~- {        二零零一年,学校搬迁后,众族人见祠堂墙壁污损,破旧漏雨,于是在二零零二年冬,召开会议筹资复修祠堂。族贤踊跃出资出力,在外务工人员慷慨解囊,终于多年愿望得以实现,二零零三年秋,历经95年风雨的《姚氏宗祠》焕然一新。5 v+ w& G; J' V
        我赤塘姚氏始祖姚善(1360~1402年),字克一,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由江西瑞州府上高县古德村迁湖广安陆府钟祥县秦村。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官苏州,志行纯实。朝廷以吳民僭侈难治,固推为守,公洞达政体,周恤民情。及永乐,殉建文难。于南郡 追谂忠惠,葬秦村之北首,妣禹氏葬公侧,子一:义魁。
! o  W  w  j# E3 G        一世祖:义魁,谨按墨谱原文,字宏仁,建文时(公元1399—1402年),授都指挥使司,因父善公殉难,乃弃职扶柩归里,并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秋携眷迁武冈西乡维塘里。
# G# t  f6 n! N4 T' Y# E        二世祖:元三,字思才,号济安,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由武冈维塘里迁新宁竹富乡,大湾,妣李氏,子二:旺财、旺智。
2 y1 n3 W0 j2 O6 k3 t  D        三世祖:旺财字发延,葬大湾古竹山,妣陈氏、继妣杨氏,子二:行一、行二。
8 G0 ~: N5 ]& H$ s. O! P        四世祖:行一、行二,由竹富乡大湾里迁金湖乡赤塘,年代不详。& ^/ l- m4 q, U/ w1 X- J
        字  辈:   义、元、旺、行,+ U9 U# e/ \' E* E  {4 }; W3 o
                      子、单、单志,
' E# J+ g: m1 Z. E# x                      正、一、自、舜,6 v( l+ ?4 n; H7 p) L
                      民、登、有、啟,
$ C% C' w0 M7 z3 w- D* y                      国、兴、盛、世,7 r) |1 l& w$ [! @7 X: T
                      才、德、贤、良,' _) K, B! W9 E# P" p# ?( d
                      芝、兰、毓、秀,
& i+ }  v( z5 \5 ?                      彩、凤、腾、光......
! _3 Y+ j1 m% ?        至今,赤塘姚氏族已二十六代,人口二千三百余人。, s" B+ c+ V4 P

7 J# u/ K, o( `' O- K1 l, ~, U% f6 a, Y( ~. p' E1 ?- p' X
         说明:”就是单名的意思,比如:姚瓒。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