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塘栖姚致和堂和六宝村那座文革被掘毁的大坟

查看数: 2508 | 评论数: 7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3-6-25 09:36

正文摘要:

六宝村处于大运河北侧,龙眼晴桥即在其西侧通塘河的河口,历史上曾是塘栖镇上人家埋葬先人的地方,当年曾有许多古墓在村庄左右。    塘栖镇上的姚氏致和堂,是塘栖历史最为悠久的商号,位于塘栖北小 ...

回复

姚紫洪 发表于 2013-12-25 15:36:26
蓝海精灵 发表于 2013-12-25 08:57) q( f+ B# {$ [  R) c
我是塘栖姚致和堂直系传人姚仲达,联系电话13336051647,QQ号:646161246

$ D. k1 T# p) ~! N请介绍介绍您当地的族居情况。
蓝海精灵 发表于 2013-12-25 08:57:28
pszyyao 发表于 2013-6-25 15:18, f/ H2 `8 C, X  X: m
塘栖镇今有姚氏致和堂的人吗?
" p4 P% r& L! W' |     道光七年(1827年),姚湘买下塘栖卓家的花园,并建姚氏宗祠,续修《 ...
& _) t2 Q% W+ h6 G' h
我是塘栖姚致和堂直系传人姚仲达,联系电话13336051647,QQ号:646161246
pszyyao 发表于 2013-6-25 17:44:50
回复 3# pszyyao ! G, X- j" D' [) \( ]1 ~9 n

* e( _" w) K( Z0 o
; A3 {) c4 [  w: m& R0 m      塘栖镇,位于杭州市北部,与湖州市的德清县接壤,距市区中心约20公里,距区政府所在地临平约13公里,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使其成为苏、沪、嘉、湖的水路要津,历朝历代以来,塘栖均为杭州市的水上门户。" G( ^6 k& ?( B1 Q9 K, ?
         塘栖镇在明清时富甲一时,贵为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原属仁和县管辖,民国后成立了杭县,塘栖便属杭县管辖。解放前,塘栖分水南和水北两镇,水南属杭县管辖,水北属德清县管辖,两县隔河而治。1950年5月,德清县城关区双溪乡3村即原水北镇划归塘栖镇管辖,结束了两岸分治的局面。1958年,杭县建制撤消,塘栖隶属于杭州郊区,称杭州市塘栖人民公社塘栖管理区。1959年3月遂又隶属半山联社。次年,半山、拱墅两联社合并为钱塘联社,塘栖又属钱塘联社。1961年4月,钱塘联社与老余杭县合建余杭县,塘栖隶属余杭县。今随县制变化,属杭州市余杭区。1985年11月,因县境内拆乡并镇,原丁河乡并入塘栖,1992年原塘南、宏畔、超山三乡又一起并入塘栖,于是,地域、人口一起猛增,使其成为余杭区内的第二大镇。
; X2 w8 c" S, x* U4 d0 P5 @: O
8 u7 G. b: K! Y: x5 r: E' N6 i$ m+ s( O; E8 J4 v, H% M
       塘栖镇,今杭州市余杭区内的第二大镇。$ ?: a, Y# K  }# k: d
       塘栖历史悠久,始建于北宋,自元代商贾云集,蔚成大镇,明清时富甲一方,贵为“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文人辈出,书香传世;塘栖,文物遗产众多,广济长桥、郭璞古井、乾隆御碑、栖溪讲舍碑、太史第弄、水南庙……默默向人们细述当年风采;塘栖,人杰地灵,物产丰盛,枇杷名扬天下,丝绸香飘海外,自古就是贡品。塘栖是座古镇,同时也是一座新城,虽然历经岁月沧桑,失去了“三十六爿桥”、“七十二条半弄”的风貌,但是她的魂和根还在,并且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在经济大潮中,她依然走在余杭区的前列。先后获全国千强镇、浙江省文明镇、浙江省综合实力百强乡镇、浙江省十大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卫生镇、杭州市经济发展十佳乡镇、杭州市现代化标志性教育强镇、国家枇杷原产地域保护之乡等荣誉称号,2010年底与杭州市瓜沥镇一起成为浙江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之一。
姚元周 发表于 2013-6-25 16:30:08
历史典故。姚湘治病救人、积德行善,体现了姚姓人济世天下的愽大胸怀和与人为善的良好品德。
pszyyao 发表于 2013-6-25 15:18:43
塘栖镇今有姚氏致和堂的人吗?' c  L: J  V! w' N
     道光七年(1827年),姚湘买下塘栖卓家的花园,并建姚氏宗祠,续修《姚氏族谱》《家规》,重振了姚氏家族。
# n6 U& q, c7 m$ _     在战乱后,姚氏筹资重建致和堂、姚氏宗祠等,到清末时又重具规模。
pszyyao 发表于 2013-6-25 10:03:31
回复 1# 蓬安姚波
" V( G: M" K3 ^6 Q+ M1 Q* H" c7 J  h5 a* F1 h0 l# H
, U( O+ W5 S& b" `% q, E5 M
     塘栖镇,在什么地方?今属杭州市吗?
pszyyao 发表于 2013-6-25 10:01:44
名闻天下的紫金锭(神效痧气丸)原来是姚家人所造药物。 姚氏致和堂 曾如此显赫。
: _. d. E& u1 \4 {  ; j' k% Q+ J/ V) F" b
      塘栖镇上的姚氏致和堂,是塘栖历史最为悠久的商号,位于塘栖北小河街的致和堂弄内,该堂创办于明末清初,五开间门面。
6 X" h, \' B* ]( a    据清末徐珂《清稗类钞》载:“致和堂之匾,由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书写。”( i# \* ^! E: q1 Q! o0 ^
    柜台悬挂着:“修合无人见,诚信有无知。丹丸无认识,出门不退换。”的店规。$ B; W: n3 C# q6 d
    大厅走廊挂有“博世济民”的金底花匾。9 o( y% }9 }+ [- C- ~: I0 Q
    两桩抱联:“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世间百年旧家无非积德。”是清代塘栖人兵部侍郎夏同善所书。
* Z6 x8 L0 v% }    堂内有清代浙江巡抚彭玉麟所书“真实不虚”大匾。     2 \, r% s) m6 S) L: E% r

) y0 a  V7 T0 N, `" _    塘栖姚氏祖籍浙江余姚,家传秘方,所制神效痧气丸(紫金锭)名闻天下,痧药“宛似紫金,尤称神效。远近商贾以及海外,无不珍佩于身,为栖水著名之品。”(《光绪唐栖志》)嘉庆道光年间时,浙西水灾,疫后姚致和堂所制痧药救人无数。连清朝的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宝鋆舟过塘栖时,也连连感叹道:“买姚致和痧气等药,货此非止一家,不知谁为真伪也。”(《文靖公诗钞》卷二): V7 J& z; e& a3 Z/ g) \' P
   近代以后,致和堂到上海开设分号,并在广告纸上刊明:“自造真正塘栖痧药”。
9 i+ z# v) {) ~; `/ T" n   民国年间名绅劳少麟从北平返里时,为了表彰其母姚氏(致和堂之女),北洋政府大总统徐世昌书写了“诵芬传世”一匾,后被悬挂在致和堂药店的大堂之内。
$ }6 }- y( F* ?$ A2 C. N* J; `( {% B% v, I1 b2 Z0 X
     光绪《唐栖志》上记载姚氏最有名的人物是姚湘。
5 z% B! w3 |& o3 T! X7 I' j' a9 H1 S     姚湘(1764~1831)字宝田,杭州市塘栖人,清代贡生。姚湘的祖上姚振麟曾得一奇方,制成的痧药专治瘴疠霍乱。从此,塘栖姚氏“世以奇药济世,姚丸之名驰海内。”(《两浙輶轩续录》卷25)姚家的“致和堂药店”开设在塘栖镇的北小河畔。到姚湘时,益恢炱其业,所产“紫金锭”、“行军散”为清代贡品,“凡触不正之气、绞肠、腹痛、呕吐、眩闷欲绝者,灌以厘许即苏,诚金丹也。”“虽滇黔辽沈,亦闻名而争购之。”“入夏,更制圭乘细粒,宛似紫金,尤称神效。远近商贾以及海外,无不珍佩于身,为栖水著名之品。然近日只知有姚致和……”。(《光绪唐栖志》)
+ ^( o' e9 w7 F# \8 U) L6 s) Y" J# L
  嘉庆十年(1805)、道光三年(1823),浙西大水,灾后多疫。姚湘出资振灾,并自制痧药疗民,被救活者不计其数。姚氏致和堂之药虽名扬天下,但姚湘为人淡泊,热衷于乡里的慈善事业,资助贫寒、修路办学,被当时的浙江巡抚阮元推为巨德长者。
$ S( Y2 b3 q! d/ E. c6 x, r2 ?7 \5 h/ R9 E( X& ~! z) c# b
  道光七年(1827年),姚湘买下塘栖卓家的花园,修缮一新,并建姚氏宗祠、竹素堂、耘谷亭、停月楼、露滴池等胜景,续修《姚氏族谱》《家规》,重振了姚氏家族。' r: |# X0 L5 x! `# J
' e& F# }7 ?! H" M9 g6 A8 T' B
# ^- Y- W( }  M- n. n0 y
3 T  S  t& A; d1 Y" i/ s
清末著名国学大师俞曲园(樾)与姚湘之孙姚六吉是亲家,过往苏杭,多次住在姚致和堂。咸丰末年,太平军焚塘栖,致和堂等处基本上被焚为平地。在战乱后姚氏筹资重建致和堂、姚氏宗祠等,到清末时又重具规模。 8 D8 n  k. o  M. U
4 J" F1 y* i. e+ n% T
9 m* D/ f- B: S3 d' _+ E; d# `, s; `( c" c

& F5 o& s8 ?% r5 t       姚湘逝世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而按此墓砖上的纪年铭文嘉庆拾七年(公元1812年)分析,此墓主人最有可能是姚湘(宝田)之父母的合葬墓。
: ]! j* U7 {1 h0 ], H
: |+ X, ~& h) m/ k- K
) r3 e; h* B5 t& S2 l  T9 ~. ^: w1 F1 c8 {9 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b4ba600101cxz4.html来源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8-24 14:3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