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08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隋唐五代时期南安姚氏考述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20 11:21: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摘要:自后秦灭亡后,南安姚氏就逐渐沉寂,再无显赫人物出现,在正史中罕见记载。尤其是从唐代开始,默默无闻,无杰出后裔可寻。笔者翻检唐代墓志,发现南安姚氏的相关墓志总计16方,对其世系、科举仕宦、婚姻、旧贯、新贯进行了考述,并对其与吴兴姚氏进行了甄别与区分。

关键词:隋唐五代;南安姚氏;世系;婚宦;中央化;冒充郡望

中图分类号:K241;K242;K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姚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了两个主要郡望:吴兴郡和南安郡,一南一北,当今姚姓大多来自这两支。吴兴姚氏为姚姓正宗与主流,名声最为显赫,是汉唐之间颇具代表性的文化士族,为唐代江东四大士族之一。唐代为吴兴姚氏的全盛期,其为唐代姚姓的重心所在。唐代之后姚姓世系绵长、规模较大的名门望族如古灵姚氏、桐城姚氏、归安姚氏,均是出自吴兴姚氏。南安姚氏的鼎盛期为两晋时期,建立姚姓历史上唯一政权的后秦姚氏即是出自南安姚氏,但自后秦灭亡后,南安姚氏就逐渐沉寂,再无显赫人物出现,在正史中罕见记载。尤其是从唐代开始,默默无闻,无杰出后裔可寻。可以说,自南北朝以来,显赫在历史舞台上的姚姓人物可确定郡望所出者皆为吴兴姚氏之后。南安姚氏在北朝、隋朝史籍中仍有记载,但在新旧唐书中已不见记载。学界对于后秦(南安)姚氏的研究见于后秦史的附带研究中,仅限于后秦立国之前和后秦时期,而对于后秦灭亡后,南安姚氏的发展状况未曾涉及,应是限于文献记载有限。笔者翻检唐代墓志,发现南安姚氏的相关墓志总计16方,对其进行考述,可见隋唐五代时期南安姚氏的发展状况及其他有价值的史料。

! a- d* m1 N) R# R% p

xbxk201703xbxk20170306-1-l.jpg (179.54 KB, 下载次数: 232)

隋唐五代时期南安姚氏考述

隋唐五代时期南安姚氏考述

xbxk201703xbxk20170306-2-l.jpg (117.21 KB, 下载次数: 235)

隋唐五代时期南安姚氏考述

隋唐五代时期南安姚氏考述

xbxk201703xbxk20170306-3-l.jpg (101.14 KB, 下载次数: 228)

隋唐五代时期南安姚氏考述

隋唐五代时期南安姚氏考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2#
 楼主| 发表于 2020-1-20 11:22:18 | 只看该作者

一、隋唐五代时期南安姚氏的世系状况

由16方隋唐五代时期南安姚氏的相关墓志可反映出其世系如下:

(1)姚孝寬支

姚孝宽支仅知姚孝宽(隋唐)一人。

(2)姚畅支

姚基(蜀)——姚恭(晋)——姚干(齐)——姚畅(隋唐)①

(3)姚思忠支

姚荣(隋)——姚骘(隋唐)——姚思忠(唐)

(4)姚处贤支

姚宝(隋)——姚能(隋唐)——姚处贤(唐)——嗣子(唐)

(5)姚如衡支

姚宽(隋)——姚感(唐)——姚良(唐)——姚如衡(唐)——一男(唐)

(6)姚希直支

姚霓(隋)——姚感(唐)——姚忠肃(唐)——姚希直(唐)——幼子(不止1人)(唐)

(7)姚贞谅支

姚道安——姚某——姚某——姚某——姚宏(隋唐或唐)——姚盖(唐)——姚贞谅(次子)——四男(唐)

(8)姚子昂支

姚贞(唐)——姚子昂(四子)(唐)——三子(姚居德 姚居正 姚居安)(唐)

(9)姚元庆支

姚粲(隋)——姚崧(隋)——姚运(唐)——姚元庆(唐)——姚令将(唐)

(10)姚思玄支

姚思玄(唐)——五子(唐)

(11)姚辩支

姚泓——姚赞——姚某——姚某——姚宝②——姚辩(隋)

(12)姚静通支

姚哲——姚通——姚静通——三子

(13)姚弟支

姚相齐(大祖,此支应系后秦王室后裔,或许相齐为该支后秦灭亡后出生的第一代,其与姚弟父姚元之间应间隔三代左右)——?——姚元——姚弟(梁夫人)

(14)姚子支

姚乂——姚德——姚子(王氏妻)

(15)姚中璠支

姚中璠(唐)——四子(姚宣略 姚宣畛 姚宣畦 姚宣□)(唐)

(16)姚嗣骈支

姚畅——姚镐——姚崇(共有六子)——姚嗣骈——七子

隋唐五代时期南安姚氏的16支家族世系中6支是出自后秦姚氏,整体上呈现出互相平行的线条状,各支系之间彼此独立,并无明显交集,而非如唐代吴兴姚氏尤其是唐代姚崇家族的世系呈现明显的家族树状,足见其宗族力量之相对分散与薄弱。隋唐五代时期南安姚氏的相关墓志并不算少,虽少于唐代姚崇家族已知墓志数的20方,且仅约为唐代吴兴姚氏已知墓志数的42%,但略多于吴兴姚氏其他支系家族已知墓志数的13方,并远多于唐代姚思廉家族已知墓志数的5方。不过这16方墓志中提及的南安姚氏男性家族成员合计共有90人,时间跨度由两晋至五代,而唐代吴兴姚氏的入仕人数即有140人,约是其已知男性家族成员数的1.6倍,唐代姚崇家族已知男性家族成员数就有87人[1](笔者推测其实际男性家族成员至少应多于100人),略少于其已知男性家族成员数,由此足见南安姚氏的家族规模在隋唐五代时期与吴兴姚氏之间的明显差距。


5 D( _% K6 k1 @2 i* |# F, G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3#
 楼主| 发表于 2020-1-20 11:22:25 | 只看该作者

二、隋唐五代时期南安姚氏的科举仕宦状况

隋唐五代时期南安姚氏科举·仕宦情况一览表

人名        官职(或终官)        终官时代        级别        中央/地方官        入仕途径        所据史料

姚孝宽        毗陵郡无锡县令        隋        低级        地方官 《唐代墓志汇编》[2]66

贞 观

091《姚孝宽墓志》

姚荣        营州司仓参军        隋        低级        地方官 《唐代墓志汇编》永徽079《姚思忠墓志》

姚宝        谷州渑池令        应为唐        低级        地方官 《唐代墓志汇编》长安071《姚处贤墓志》

姚能        肃州酒泉令        唐        低级        地方官 同上

姚处贤        濮州司法参军        周        低级        地方官        明经(后制科高第)        同上

姚宽        冀州刺史        隋        中级        地方官 《唐代墓志汇编》开元487《姚如衡墓志》

姚感        陈州刺史        唐        中级        地方官 同上

姚良        普州刺史        唐        中级        地方官 同上

姚如衡        恒州真定县丞        唐        低级        地方官        门荫        同上

姚霓        左武卫大将军        隋        高级        中央官 《唐代墓志汇编》天宝230《姚希直墓志》

姚感        豫州刺史        唐        中级        地方官 同上

姚忠肃        申王府文学        唐        中级        中央官 同上

姚希直        汝阴郡司法参军        唐        低级        地方官 同上

姚宏        回乐县丞        唐        低级        地方官 《唐代墓志汇编》永泰005《姚贞谅墓志》

姚盖        定安县尉        唐        低级        地方官 同上

姚贞        行营录事参军        唐        低级        地方官 《唐代墓志汇编》建中005《姚子昂墓志》

姚子昂        棣州司马        唐        中级        地方官        荐举        同上

姚居德        殿中监        唐        高级        中央官 同上

姚居正        试太子中允兼平州卢龙县主簿        唐        低级        地方官 同上

姚居安        左威卫翊府中郎将        唐        中级        中央官 同上

姚粲        高平郡赞持        隋        不详        地方官 《姚元庆墓志》[3]

姚崧        扬州高邮县令        唐        低级        地方官 同上

姚元庆        守文昌台司门郎中、检校房州刺史        周        中级        地方官        进士        同上

姚思玄        上骑都尉        周        中级        中央官 《唐代墓志汇编》万岁通天21《姚思玄墓志》

姚辩        左屯卫大将军        隋        中级        中央官 《姚辩墓志》[4]

姚元        汾州大宁县令        隋        低级        地方官 《唐代墓志汇编》显庆157《姚弟墓志》

姚中璠        飞龙洛苑判官        唐        中级        中央官        征辟        《唐代墓志汇编续集》[5]1003大中047《姚中璠墓志》

姚畅        殿中侍御史        唐        低级        中央官 《姚嗣骈墓志》[6]

姚镐        行亳州长史        唐        中级        地方官 同上

姚崇        镇海军随使、都押衙        吴        低级        地方官 同上

姚某(姚嗣骈之兄)        右军兵马使        吴        不详        中央官 同上

姚嗣駢        右军散押衙        南唐        低级        中央官 同上

姚钤        福昌殿使        南唐        不详        中央官 同上

姚某        不详        南唐        不详        不详 同上

姚骥        殿前承旨院副使        南唐        不详        中央官 同上

姚驯        寿王衙通引官        南唐        低级        中央官 同上

姚承礼        留守衙前虞侯        南唐        低级        中央官 同上

姚承□        已居职序        南唐        不详        不详 同上

由上表可知隋唐五代时期南安姚氏的入仕者(职官)总计38人,略多于唐代吴兴姚氏其他支系家族(除姚崇、姚思廉家族之外)入仕人数的35人,仅约为唐代吴兴姚氏入仕人数的25%,[1]其中入仕隋代者7人,入仕唐代者22人,入仕五代者9人。隋唐五代时期南安姚氏的入仕率仅约为42%,远低于唐代姚思廉家族

入仕率的73.1%,更低于唐代姚崇家族入仕率的78%。可确定官职中央或地方属性的入仕者36人,其中地方官22人,即地方官比例约为61%,可见隋唐五代时期南安姚氏的入仕者是以地方官为主。可确定官职级别的入仕者为32人,其中高级官员仅2人,即中低级官员比例高达约94%,可见隋唐五代时期南安姚氏的入仕者是以中低级官员为主。可确定入仕途径的入仕者仅为5人,其中以科举入仕者2人(进士、明经各1人),门荫入仕者1人,征辟入仕者1人,荐举入仕者1人,即可确定入仕途径的入仕者中,以科举入仕者所占比例最多,为40%。但就隋唐五代时期南安姚氏的科举表现来看,仅为进士、明经、制举各1人,实在不佳,与唐代吴兴姚氏的科举表现(进士9人、制科2人、明经5人)相去甚远,足见隋唐五代时期南安姚氏的家学之差。以后秦姚氏为代表的南安姚氏汉文化修养较高,这是其能迅速崛起、建国并卓有建树的关键。[7]后秦灭亡,王室惨遭屠戮,南安姚氏宗族势力迅速凋敝,对其文化修养的积淀与传承极为不利。故南北朝时期南安姚氏青黄不接,文化传承断绝。至隋立国,后秦亡国已长达164年,至唐建立,更是已历2个世纪之久,南安姚氏的宗族力量应有所恢复,但从隋唐五代时期南安姚氏的科举表现看,可以说其家学积淀并未见有大的起色,可见后秦亡国对南安姚氏摧残之巨,其文化传承可谓一蹶不振。家学又是家风的直接体现,故可窥见隋唐五代时期南安姚氏的家风之差。从隋唐五代时期南安姚氏的入仕人数、入仕率与唐代吴兴姚氏相比巨大的差距,以及其可圈可点、值得一提、对历史做出过较大贡献的杰出官员勉强仅有姚辩一人,足见其在仕宦方面的表现远不及唐代吴兴姚氏。家风对于门阀士族③门第的成立及维持具有根本性作用,[8]而其之所以如此,亦应是家风较差所致。已知的隋唐五代时期南安姚氏的入仕(职官)38人中,有10人均是出自姚嗣骈家族,其中7人为中央官员,可见其为隋唐五代时期南安姚氏政治地位最高、政治影响力最大、显赫度最强的仕宦家族。论政治事功贡献度,则为姚辩家族最高。论科举显赫度,当属姚处贤家族为最。


$ t4 P# E; _1 d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4#
 楼主| 发表于 2020-1-20 11:22:38 | 只看该作者

三、隋唐五代时期南安姚氏婚姻状况

隋唐五代时期南安姚氏婚姻情况一览表

姓名/名号        通婚对象        身份④        所据史料

姚畅        颍川陈氏        大族        《唐代墓志汇编》贞观101《姚畅墓志》

姚弟        梁氏(因姚弟籍贯为安定,故疑其郡望为安定)妻        不详        《唐代墓志汇编》显庆157《姚弟墓志》

姚如衡        河南源氏        大族        《唐代墓志汇编》开元487《姚如衡墓志》

姚贞谅        颍川陈氏        大族        《唐代墓志汇编》永泰005《姚贞谅墓志》

姚子昂        康氏        次族        《唐代墓志汇编》建中005《姚子昂墓志》

姚中璠        范氏        不详        《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大中047《姚中璠墓志》

姚子        王氏妻        不详        《唐代墓志汇编续集》麟德007《姚子墓志》

姚崇        太原王氏        七姓        《姚嗣骈墓志》

姚嗣骈        河东卫氏

次族        同上

姚嗣骈        河东卫氏

次族        同上

姚嗣骈        太原王氏

七姓        同上

姚氏(姚嗣骈姊)        太原王氏

七姓        同上

姚氏(应为姚嗣骈妹)        陇西李氏        七姓        同上

姚氏(姚嗣骈女)        孙岘        不详        同上

姚希直        不详        不详        《唐代墓志汇编》天宝230《姚希直墓志》

由上表中所列出的隋唐五代时期南安姚氏的婚姻关系可知,15例中可确定通婚对象身份的有10例,占67%,而其中可确定为士族身份的有7例,占婚姻关系总数的47%。通婚对象可确定为士族身份的7例婚姻关系中,出自七姓的有4例,占婚姻关系总数的27%,且均是出自姚嗣骈家族,可见从婚姻角度来看,姚嗣骈家族亦为隋唐五代时期南安姚氏最显赫的家族,这与其在仕宦方面的显赫是对应的。但其与七姓通婚数占婚姻关系总数的比例低于唐代吴兴姚氏的35%,更低于唐代姚崇家族的40%。[9]就与七姓通婚数占婚姻关系总数的比例来看,表面上隋唐五代时期南安姚氏在婚姻方面与唐代吴兴姚氏的差距较仕宦方面要小许多,可实际上这样比较是不太合理的。因为唐代南安姚氏与七姓通婚仅有1例,只占婚姻关系总数的7%,其他3例均在门阀士族已土崩瓦解的五代时期,故与七姓联姻的意义已明显远远不及唐代。已知的隋唐五代时期南安姚氏的15例婚姻关系中,通婚物件身份不明者有5例,所占比例高达33%。其中4例的通婚对象只知其姓氏而不知郡望,足见其门第之低,更有1例甚至连通婚对象的姓氏都不明,更见其门第之卑微,南安姚氏能与其通婚,可见其门第亦不高。

3 K) t, _" C: t4 u" _" S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5#
 楼主| 发表于 2020-1-20 11:22:57 | 只看该作者

四、隋唐五代时期南安姚氏的旧贯·卒地·葬地·新贯

隋唐五代时期南安姚氏旧贯·卒地·葬地·新贯情况一览表

姓名        旧贯(或为郡望)        卒地        葬地        新贯        所据史料

姚孝宽        南安        洛阳敦厚之里第        邙山之阜        洛阳        《唐代墓志汇编》贞观091《姚孝宽墓志》

姚畅        陇西南安        不详        邙山之阳        洛阳        《唐代墓志汇编》贞观101《姚畅墓志》

姚思忠        南安        立行坊私第        邙山之阳        洛阳        《唐代墓志汇编》永徽079《姚思忠墓志》

姚处贤        河东        道化里        洛阳之北原        洛阳        《唐代墓志汇编》长安071《姚处贤墓志》

姚如衡        陇西        宝苻里(应在恒州真定县)        邙山北岗        洛阳        《唐代墓志汇编》开元487《姚如衡墓志》

姚希直        陇西        酸枣县之旅舍        河南县北原        洛阳        《唐代墓志汇编》天宝230《姚希直墓志》

姚贞谅        西周天兴县(凤翔)        敷化里之私第(凤翔)        五陵乡原旧茔 长安        《唐代墓志汇编》永泰005《姚贞谅墓志》

姚子昂        陈留郡        棣州司马官舍        幽州城东南一里燕台乡之原        幽州        《唐代墓志汇编》建中005《姚子昂墓志》

姚中璠        京兆        洛牧公田之私第

邙山之阳先茔        洛阳

《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大中047《姚中璠墓志》

姚元庆        未知        履顺私第        芮城县方山乡之茔        河东芮城        《姚元庆墓志》

姚思玄        河东蒲阪        洛城思顺里之私第        某原(应为洛阳)        不详(应为洛阳)        《唐代墓志汇编》万岁通天21《姚思玄墓志》

姚辩        武威        京兆郡        不详(应为长安)        不详(应为长安)        《姚辩墓志》

姚弟        安定        私第        平乐乡        洛阳        《唐代墓志汇编》显庆157《姚弟墓志》

姚子        南安        私第        平乐乡之原        洛阳        《唐代墓志汇编续集》麟德007《姚子墓志》

姚嗣骈        晋陵        东都(扬州)

怀德坊之私第        江都府江都县兴宁乡赞□坊先茔        江都        《姚嗣骈墓志》

姚静通        陇西 《姚静通墓志》

上表所列出的16方墓志为目前已知隋唐五代时期南安姚氏的全部墓志,笔者之所以会认为这16方墓志与隋唐五代时期的南安姚氏相关,原因如下:

(1)墓主旧贯所在如南安(姚孝宽、姚思忠、姚子)、陇西南安(姚畅),《姚嗣骈墓志》中有“其先南安人”,皆直接出现南安地名,故笔者认为墓主所属的家族出自隋唐五代时期的南安姚氏,但墓志旧贯所在或为郡望,而非实际籍贯,此为唐人墓志书写习惯,与当时门第观念依然盛行、好标榜郡望出身甚至不惜冒姓和冒充郡望的社会风气紧密相关。

(2)墓主旧贯所在如陇西(姚如衡、姚希直、姚静通),虽未直接出现南安地名,但由上一分类可知陇西与南安相距不远,故笔者认为墓主所属的家族应亦是出自隋唐五代时期的南安姚氏,而其之所以会以陇西为郡望或舊贯,应与陇西为李唐皇室郡望因而在唐代政治地位较高有关。

(3)墓志中关于墓主先祖的叙述中出现与后秦史实相关的记载,即墓主所属家族是后秦姚氏之后,此类情况可信度最高。如《姚处贤墓志》中有“□□西临,建诸侯之甸□”句,与后秦姚氏为取得建立政权的合法性,便攀附圣贤,冒认祖先,自称虞舜后裔的史实相合,故姚处贤出自后秦姚氏。《姚子昂墓志》中有“汉魏时有姚苌焉”句,可知姚子昂为姚苌之后,但其称姚苌是汉魏时人,明显与史实不符,故应是记载出错。《姚弟墓志》中有“着乎三主之隆”句,与后秦王朝历三主而终的史实吻合,故该支应系后秦王室后裔。《姚元庆墓志》中有“西晋版荡,中州丧乱,景元以英豪龙跃,气冠三军;武昭以智略鹏飞,声雄四海”句,景元、武昭分别是姚弋仲、姚苌的谥号,故姚元庆是后秦王室之后。《姚辩墓志》中更是直接记述先祖为“五世祖泓,为晋所灭”,可见姚辩亦为后秦王室后裔。《姚思玄墓志》中有“其后冠冕相烛,簪裙交映,列据晋庭,则与三秦比杰”与后秦相关的记载,《姚贞谅墓志》中有“后秦王胄之裔”,《姚中璠墓志》中亦是记述有“季晋宋武之际,秦王讳苌,即公之近祖也”,故姚思玄、姚贞谅、姚中璠皆为后秦王室后裔。姚弟应是后秦王室后裔,其为“安定人”;姚辩亦为后秦王室后裔,其墓志中有“五世祖泓,为晋所灭。子孙播越,居于武威”句,这些信息与后秦灭亡后,南安赤亭羌族为了避祸逃往今青海、川西北等地的史实相符。[10]24但其他后秦王室后裔——姚处贤、姚子昂、姚元庆、姚思玄、姚贞谅、姚中璠的籍贯已不为南安附近地区或南安西部地区,而皆即在长安及附近或以东地区。或为后秦灭亡后仍以长安及附近为旧贯,或亦是为避祸而先逃往今青海、川西北等地后又迁徙到旧贯,但可确定为后秦王室后裔者皆不以南安或陇西为郡望或旧贯。而上述分类中一二类的墓主虽应是出自南安姚氏,但其墓志中并无其先祖与后秦王室相关的叙述,故其应非后秦王室之后。其旧贯或为南安或为陇西南安或为陇西,或是门阀背景下的沿袭旧望,或与后秦灭亡后,南安赤亭羌族为了避祸逃往今青海、川西北等地的史实相关。

相对于南安姚氏的传统郡望南安而言,隋唐五代时期南安姚氏的籍贯如河东、西周天兴县(凤翔)、陈留、京兆、武威、安定、晋陵皆为新贯。本文涉及到的隋唐五代时期南安姚氏的16方墓志中,直言墓主郡望或旧贯为南安的只有4方墓志,就算算上与南安相近的陇西也不过才7方墓志,而不以南安或陇西为郡望或旧贯的墓志有9方,多于前者,且以南安为郡望或旧贯的墓志皆在初唐时期,不以南安或陇西为郡望或旧贯的墓志最早见于隋代,可见从隋代开始南安姚氏的门阀意识便逐渐淡化,不皆以南安或陇西为郡望或旧贯,亦可理解这是其汉化文明程度不断加深的必然结果,而其始以南安为郡望本身即是汉化之体现。除去籍贯西周天兴县(凤翔)、武威的迁徙时间不在隋唐时期,安定的迁徙时间不明外,其他新贯的迁徙时间均在隋唐时期,且新贯中除晋陵外均在隋唐两京地区,故南安姚氏隋唐时期的迁徙规律基本符合隋唐士族之中央化进程。而相对于这些籍贯而言,洛阳、长安、幽州、河东芮城、江都为新贯,且迁徙时间皆在隋唐时期。籍贯江都的迁徙时间应距唐朝灭亡较近,参考意义不大。姚子昂旧贯为陈留,卒地为棣州司马官舍,却葬于距离棣州并不近的幽州,颇为费解,除去此二新贯外,其他三新贯均在隋唐两京地区,又可反映南安姚氏隋唐时期的迁徙规律基本符合隋唐士族之中央化进程。[11]12216方墓志中,墓主家族以洛阳为新贯者有10例,占62.5%,以长安为新贯者应有2例,河东1例,幽州1例,江都1例,可见隋唐时期南安姚氏的中央化进程是以东都洛阳为主要目的地,与大士族著支之中央化是以迁居河南府为主情况一致。若从南安姚氏的传统郡望及以洛阳为新贯的南安姚氏支系家族的旧贯所在区位考虑,无疑是该以长安作为其中央化的主要目的地。但甚至姚中璠的旧贯本为京兆,却也以洛阳为新贯,足以说明东都洛阳亦为人文荟萃之所,是另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中心。[12]333另有,以南安或陇西为郡望或旧贯且可确定新贯者,其新贯皆为洛阳。另外姚贞谅的旧贯和卒地均为凤翔,但葬地即新贯是在长安,难以理解。

姚贞谅是后秦王室后裔,但在墓志中又称“其先吴兴郡人也”。后秦王室是出自羌族的南安姚氏,而非汉族的吴兴姚氏,这是确切无疑的史实,时人不可能不知。然而其墓志中依然存在如此明显错误,体现的正是唐代门第观念依然盛行、好标榜郡望出身甚至不惜冒姓和冒充郡望的社会风气。《姚贞谅墓志》中将明明是南安姚氏后裔的姚贞谅记为“其先吴兴郡人”正是冒充郡望的作法。由此可看出唐代吴兴姚氏的社会影响力之大,与唐代吴兴姚氏的显赫度以及是唐代姚姓重心所在的地位相符,以及唐代南安姚氏影响力、显赫度及门第与吴兴姚氏相比的巨大差距。也可体现出南安姚氏虽自两晋开始便与汉族民族融合,至唐代已历二百多年,就是距后秦灭亡,也已长达200年之久。姚贞谅家族在后秦灭亡后久居长安及附近,至少可从其高祖算起,至姚贞谅已是第五代,可以说其家族已基本融入当地汉族族群,但无法改变的是其为羌族之后的历史事实。姚贞谅卒年已是中唐时期的宝应元年(762),但从其墓志中冒充郡望的叙述依然可看出其对于自身先祖族群身份的自卑心理,以及唐代吴兴姚氏所代表的汉族先进文化对其吸附力之巨大。姚贞谅墓志中冒充郡望的叙述之举与其先祖姚弋仲为取得建立政权的合法性,便攀附圣贤,冒认祖先,自称虞舜后裔的汉化做法(与隋唐五代时期的南安姚氏相关的这16方墓志中绝大多数都存在墓主乃舜帝之后的记载)所包含的心理如出一辙。无论姚弋仲以姚为姓与姚贞谅墓志中冒充郡望的做法的主观动机中是否包含,但客观上都可认为是起到了促进南安姚氏乃至羌族的汉化以及与汉族民族融合的积极作用。冒充郡望的叙述不仅出现在《姚贞谅墓志》中,《姚中璠墓志》 亦存在。其墓志首题为《大唐故飞龙洛苑判官登侍郎试左金吾卫兵曹参军上柱国吴兴姚府君墓志铭并序》,及其首句为“吴兴姚公讳中璠”,比《姚贞谅墓志》更为明显直接。

《姚贞谅墓志》、《姚中璠墓志》中关于墓主郡望皆记为吴兴,而在叙述其先祖世系时却又要点明其为后秦王室后裔,这一明显矛盾的记述背后体现的是其进退两难的种族、文化身份认同。南安姚氏虽自两晋开始便与汉族民族融合,至唐代已历二百多年,至姚贞谅、姚中璠之时更久,可以说他们已经融入了汉族族群之中,与汉人别无二致,但无法改变的是其为羌族之后的历史事实。在唐代门阀、华夷观念依然极度盛行的历史现实的深刻影响下,出于对自身先祖族群身份的自卑心理,因而选择与之相比在唐代社会影响力巨大的汉族士族——吴兴姚氏之郡望作为本族之郡望,以抬高身价,提升本族的文化、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实现其自身的文化身份认同,客观上为促进南安姚氏乃至羌族与汉族的民族融合起到了积极作用。从南安姚氏模仿汉族士族以南安为郡望或旧贯,继而逐渐淡化,不皆以南安或陇西为郡望或旧贯,再到以汉族姚姓士族高门——吴兴姚氏之郡望为郡望,可清晰地看出其汉化文明程度不断加深的历史演变进程。也正是由于唐代华夷观念依然极度盛行的历史现实的深刻影响,后秦王室后裔是昔日后秦王朝的代言人和象征,且其汉化文明程度在羌族族群中最高,故其才會皆不以南安或陇西为郡望或旧贯,甚至是以吴兴作为郡望,即是其汉化文明程度较高的体现,是其汉化文明程度不断加深的必然结果,而非后秦王室之后的南安姚氏却仍以南安或陇西为郡望或旧贯则是汉化文明程度较低的表现。但后秦王室后裔如姚贞谅、姚中璠毕竟是有着王族的高贵血统,此点又决定了他们会有意识地捍卫其种族身份,故而在关于先祖世系的叙述时要点明其为后秦王室后裔。于是才会在其墓志中出现明显矛盾的记述,该情况与入唐高句丽王族后裔移民的墓志记载惊人地相似,但其亡国的历史记忆要久远得多,且与唐朝无关。后秦亡国后的南安姚氏仍以南安为郡望或旧贯的时间要比后者直接以辽东及朝鲜半岛为籍贯的时间长久许多,这当然是与其和入唐高句丽王族后裔移民的现实处境截然不同密切相关。[13]由《姚贞谅墓志》、《姚中璠墓志》冒充郡望的记载,亦可看出姚姓在唐代中后期也存在由郡望向姓望转化之趋向。[14]

& d; u/ ]3 e  U8 u2 ]. X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6#
 楼主| 发表于 2020-1-20 11:23:11 | 只看该作者

五、其他

姚畅支的代际时间跨度过大,其家族由三世纪至七世纪仅传承四代,明显不合常理,世系疑有伪造,但又未免过于拙劣,故应是辈分记载有误,即姚基应不为其高祖,而是更远的先祖。南安姚氏是烧当羌之后,西晋末年,中原混乱,这支羌人东迁,为了赢得内地汉族的支持,遂以姚为姓。在当时少数民族部落中,首领受姓,举族同之。这支羌人就整体姓姚,即为南安姚氏。姚弋仲自称舜帝之后,“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为羌酋”。在禹的打压下,舜的子孙逐渐脱离大禹统治的中心地带,分东、西、南三条路线外迁。西迁的这支与羌人结合,在夏时世代为羌人首领,后来烧当羌雄于洮罕之间。东汉光武帝建武中元末年,舜七世孙填虞(代际时间跨度过大,不合常理,世系明显系伪)率部袭扰西部郡县,被杨虚侯马武打败,逃亡塞外。东汉中叶,烧当羌在其首领、舜九世孙迁那率领下归顺汉朝,朝廷授予迁那冠军将军、西羌校尉、归顺王,被安置在南安郡赤亭县。三国时蜀将姜维伐魏,迁那之玄孙柯回曾协助魏军牵制姜维,因功任魏镇西将军、绥戎校尉、西羌都督。姚弋仲即柯回之子。[10]14据墓志记载,姚畅先祖姚基为三国时蜀国太常卿。可见此支当时便已以姚为姓,明显是异于烧当羌的另一支南安姚氏。此支情况类似于吴兴姚氏的永嘉支和长城支,应是汉人姚氏。

注 释:

①姚畅支的代际时间跨度过大,其家族由三世纪至七世纪仅传承四代,明显不合

常理,世系疑有偽造之嫌,但又未免过于拙劣,故应是辈分记载有误。

②姚宝的终官年代无法确认,故不计入统计。

③南安姚氏的情况与代北胡姓士族之河南元氏颇为相似,笔者认为其在隋唐时期

亦为士族。

④本文中关于隋唐五代时期南安姚氏通婚对象身份的划分,参见范兆飞:《中古

太原士族群体研究》,第183页。

参考文献:

[1]姚诗聪.关于唐代吴兴姚氏入仕人数的初步统计[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6(3).

[2]周绍良,赵超.唐代墓志汇编[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3]李百勤.姚元庆墓志铭[J].文物季刊(文物世界),1993(1).

[4]顾铁符.隋姚辩墓志铭传本小议[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1(2).

[5]周绍良,赵超.唐代墓志汇编续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6]李之龙.南唐姚嗣骈墓志初考[J].东南文化,1995(1).

[7]戴晓刚.后秦姚兴的汉文化修养及其主要来源和历史影响[J].甘肃社会科学,

2008(2).

[8]顾乃武,冯华.北朝山东四大士族家风的地域文化特点及影响——门阀士族兴

衰的地域文化因素之个案考察[J].学理论,2010(20).

[9]姚诗聪.唐代吴兴姚氏与非山东士族婚姻之我见[J].兰台世界,2016(3).

[10]徐玉清,孙夏兰,徐千帆.百家姓书库·姚[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

[11]李浩.唐代三大地域文学士族研究(增订本)[M].中华书局,2008.

[12]毛汉光.中国中古社会史论[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13]拜根兴.入唐高丽移民墓葬及其墓志的史料价值[A]//韩国研究(第十二辑)

[C].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14]郭锋.郡望向姓望转化与士族政治社会运动的终结—以清河张氏成为同姓共

望为例[A]//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三卷)[Z].中华书局,2001.

作者简介:姚诗聪,陕西西安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隋唐五代史。

- x9 C" d" B: o' n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20-1-20 14:20:14 | 只看该作者
         作者简介:姚诗聪,陕西西安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隋唐五代史。
" a* o( @# Z; ~% z# i  r+ F0 p. |$ r& S' ^8 j
        自从姚秦亡后,
南安姚氏就逐渐沉寂,再无显赫人物出现,在正史中罕见记载。尤其是从唐代开始,默默无闻,无杰出后裔可寻。只有这些唐代墓志,显示南安姚氏的存在。
/ g, T' r, C; P+ e6 l$ W$ r5 z
        今陕甘两省的自认南安姚氏者,既拿不出实物证据,也拿不出这样的文献证据。! M2 R" @- A2 m4 T( j
' e$ H* u, {, r  @" S  a
# E4 M4 g0 F) G' m: Q. 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4-24 03:1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