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365|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代“姚”文献汇集和梳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5-29 21:05:4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23-5-29 21:25 编辑
" h; w+ g/ L9 G- n/ r: A
' D. ^( o2 ~& l1 @/ S! y4 E" M3 E# E6 t. [# D
难得的“姚”文献汇集和梳理
- P) Y% i( m" F) X5 ^9 x即 “姚”姓的记载,从先秦到清代的一个发展概况。8 k; e' b! `5 J3 a0 l! L& S% y
, U. y9 G5 T0 `* {0 b6 q2 F) \) \. V
胡耀飞 《百家姓笺注》之“姚”
/ l4 p* h$ x: |' S(陕西师范大学唐史研究所)胡耀飞,(710062,陕西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唐史研究所)- e; \$ M/ F; i3 `, C
胡耀飞  德清人。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陕西师大副教授,中国唐史学会副秘书长。3 y# C7 P4 I  H* Y$ a; @
  `: H- ^" |/ h& G4 F
5 J/ C# m4 s3 u9 [- v$ `

5 v/ Q2 G1 q, w4 i# O8 v& J$ V/ F( S
" _3 r: Z: ?1 m5 t% i  e8 o' p  s1 K* M0 }
& n! F# {$ Z9 k, W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23-5-29 21:10:17 | 只看该作者

6 U" v6 }& a1 }3 |0 x
4 y$ J/ \( l; \! E" S9 i  {4 z
《百家姓笺注》之“姚”
* V* T% Z5 p9 b9 V  |$ r0 u

& @  X9 |% A6 x& [5 n

% {/ b9 ?. b8 v( v
胡耀飞
& Z& G5 u  [/ p- ]: f/ r
4 h* N/ o# ~& k

/ t# m& i% v  ^, I# [. Q: i《百家姓》是宋初在吴越国地区产生的一种民间童蒙教材,主要用于儿童的识字,其次让儿童获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姓氏知识。因此,自诞生以来近千年,《百家姓》一直是耳熟能详的文献。也因此,近千年来出现过各种版本的《百家姓》,笔者已予大致梳理其源流。不过这些版本的《百家姓》,更多是简单的注解,未能具备姓氏学的视角。因此,笔者近年颇为关注如何从姓氏学的角度来看《百家姓》。
+ t: B. p( R6 v& w' }0 P. F姓氏学关注的是姓氏的起源与流传,属于姓名学的一部分。学界已有的冠以“姓名学”的著作,更多注重“名”的研究,而非对“姓”的关注。专门的姓氏研究著作,则重在姓氏的起源,略于姓氏的流传。目前真正的姓氏研究,尚不多见。但已经有岑仲勉(1886—1961)等人整理《元和姓纂(附四校记)》、陶敏(1938—2013)重新进行《元和姓纂新校证》,以及李德辉(1965—)《中古姓氏佚书辑校》。当然,这些属于古籍整理类,并非专门的研究专著。不过,一切研究都需要在厘清材料的基础上进行。; g0 `+ E6 Z3 q* o$ E( `, x0 s3 g
本文拟以姚氏为例,示范《百家姓笺注》的笺注工作。“姚”在《百家姓》中排在第101位,属于中间位置,故而很少受到关注。事实上,人们往往只了解“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等靠前的姓氏。2 z% `% `$ Q" a3 E" p
因此,有必要对“姚”的源流进行一些笺注,下文按照成书时间对涉及“姚”的内容进行梳理。6 n4 d! e' F+ v3 D1 T: X& W
1.《世本》1-1.《世本》:帝舜,姚姓。(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注疏》卷三)1-2.《世本》:舜姓姚氏。(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注疏》卷四四)1-3.帝舜,有虞氏,姚姓,见《世本》,因生赐姓。(《路史》卷二一)1-4.偪阳氏,《世本》:姚姓国,为晋所灭,子孙氏焉。(《姓氏急就篇》卷下)
+ T8 }) p# O- c" w# D5 u2.西汉史游《急就篇》2-1.姚得赐。(颜师古注)姚,舜姓也。陟方之后,末嗣称焉。郑有姚句耳。汉有姚平。得赐,言多受君之宠锡也。& H+ }# s. I& N6 Y  r
3.东汉王符《潜夫论·志氏姓》3-1.妘姓之后,封于鄢、会、路、偪阳。……荀武子伐灭偪阳。3-2.帝舜姓虞,又为姚,居妫。武王克殷,而封妫满于陈,是为胡公。陈袁氏、舀氏、咸氏、庆氏、夏氏、宗氏、来氏、仪氏、司徒氏、司城氏,皆妫姓也。
$ X. \) I: R. i  a. r9 O4.东汉应劭《风俗通·姓氏篇》4-1.《风俗通》:“按,《书》:舜生姚墟,云在济阴成阳。”(《路史》卷二一)+ B7 \- z7 W2 Q/ ^# q
5.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5-1.《帝王世纪》亦云:姚墟在西北,有舜祠。(《后汉书·郡国志五》刘昭注引)5-2.(金州安康郡,今理西城县。《禹贡》梁州之域,昔虞舜尝居之,谓之妫墟),《帝王世纪》谓之姚墟,即此也。(《太平寰宇记》卷一四一;《通典》卷一七五)5-3.《帝王世纪》曰:帝有虞氏,姚姓也。……(《艺文类聚》卷一一)5-4.帝舜有虞氏,《帝王世纪》曰:舜,姚姓也。……瞽瞍妻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故姓姚氏。……(《初学记》卷九)5-5.《帝王世纪》曰:舜,姚姓也。……桥牛生瞽瞍,妻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故姓姚。……(《太平御览》卷八一)5-6.《帝王世纪》曰:安康为妫墟,或谓之姚墟。(《太平御览》卷一六八)5-7.《帝王世纪》曰:瞽叟之妻曰握登,生舜于姚墟,故姓姚氏。……(《文选》卷四六,王元长《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其一,李善注引)- U+ G  ^2 D0 Q* x2 _/ R  B
6.《姓谱》6-1.《姓谱》:妫,帝舜之后。(《资治通鉴》卷五六胡三省注引)
2 s. v5 ^7 N; i2 D7.《唐贞观八年五月十五日高士廉等条举氏族奏抄》(北8418)7-1.吴兴郡七姓湖州:姚、明、丘、纽、闻、施、沈。7-2.东阳郡五姓婺州:茢、姚、习、黄、留、难。7-3.王仲荦注:《寰宇记》吴兴郡四姓,姚、沈、丘、纽,与残卷七姓中四姓同。《广韵》下平四宵:“姚姓出吴兴。”《周书·艺术·姚僧垣传》:“吴兴武康人。”# m( ^' `" w% }! h# z& S1 p
8.《太平寰宇记》所引(或即《天下郡望姓氏族谱》)8-1.姓氏:吴兴郡四姓:姚、沈、丘、纽。(《太平寰宇记》卷九四,江南东道六湖州)
- M# Q6 k( T# w$ z% R: w! p3 v
9.《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S.2052)9-1.湖州吴兴郡,出十六姓:沈、钱、姚、吴、清、丘、放、宣、萌、金、银、阴、洗、钮、木、明。9-2.婺州东阳郡,出七姓:蓟、习、苗、姚、哀、难、□。) m  Q0 l6 W. }6 T  S
10.林宝《元和姓纂》10-1.虞舜生于姚墟,子孙以姚为氏。《左传》,郑大夫姚句耳。汉有谏议大夫姚平。舜后胡公封陈,至敬仲仕齐,又为田氏。至田丰,王莽封为代睦侯,奉舜后。子恢,避王莽乱,过江居吴郡,改妫氏。五代孙敷,又立姚氏。(《秘笈新书》。)2 z9 _" G+ N- X* D9 |8 M/ o+ ]( l
A[岑校]姚按姚,《广韵》收“四宵”,此入“三萧”,误,应移正。( g; i6 `5 m" b% M5 ]/ W( W- k" U$ w/ i' q
B[又]汉有谏议大夫姚平,见《汉书·京房传》。: n; z* f1 R! J+ l1 M
C[又]子恢避王莽乱,《类稿》一八、《备要》一七、《新书》六引,均无“王”字。
  }1 u! E, Y) T( C; n) ]. s6 aD[又]又立姚氏,《类稿》作“又为”。
! W2 P: j7 L8 h7 N10-2.善意。(岑据沈跋补)
! d- a9 q% R7 B" j6 PA[岑校]《金石录》二六云:“右唐《姚懿碑》,懿,崇父也。据《碑》及《唐书宰相世系表》,皆云公讳懿,字善意。而崇子奕《碑》与《元和姓纂》乃云‘名善意’,岂非以字行乎。”沈跋云:“今孙本‘三萧’姚姓下引《秘笈新书》补,并无此文。”
' F3 L# J1 R7 c11.邵思《姓解》
9 D$ m7 O" n+ d, R( _3 _/ f11-1.姚舜姓也,舜生于姚墟,因而命氏。《左传》有郑大夫姚勾耳。后秦姚苌、姚弋仲。陈有姚察。唐相姚元崇;又姚思廉,为十八学士;复有姚璹、姚绍之。9 a" p# P  r9 W% s  b
11-2.妫亦舜姓也。陈居于妫汭是也。《文士传》有妫览。后汉有妫皓。
7 L* ~- m  ]: t2 {8 S12.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
+ G, a! Y( K0 b出自虞帝,生于姚墟,因以为姓,春秋时郑大夫姚句耳、姚般即其后。初,陈胡公满封于陈,裔孙敬仲奔齐,为陈氏,又为田氏。齐亡居鲁,至王莽,封田丰为代睦侯,以奉舜祀。丰子恢避莽乱过江,居吴郡,改姓为妫。五世孙敷,复改姓姚,居吴兴武康。敷生信,吴选曹尚书。八世孙僧坦,隋开府仪同三司、北隆公。二子:察、最。察,隋太子内史舍人,袭公。生思廉,左散骑常侍、修文馆学士,丰城康男。生豫州司户参军憕,符宝郎恽。憕字处平,生璹、珽。璹字令璋,相武后。珽,户部尚书。最,蜀王友,生思聪。至八世孙衮,唐太仆主簿。9 k1 w$ k) u5 S8 p* ~) O, e
陕郡姚氏,亦出自武康。梁有征东将军、吴兴郡公宣业,生安仁,隋汾州刺史。生祥,隋怀州长史、检校函谷都尉。祥生懿,字善意,巂州都督、文献公。生元景、元之、元素。元景,潭州刺史。元之名崇,相武后、中宗、睿宗、明皇,世称姚梁公。生邓州刺史彝,大理卿异,永阳太守弈。元素,宗正少卿,生楚州刺史弇,通事舍人凭,鄢陵令算。孙九人,曾孙二十人,四世孙七人,五世孙五人。彝生闿、阆、闉、闶、辟。异生闳、閈、阀。弈生阐。闿生系、俟。阆生倍、伦。生侑、伾。辟生偁、偕。闳生恃、悟、憺、惇、惕;生恬、憕;阐生恒、协、愐。其显者,偁之子勉(勖),为谏议大夫。元素五孙、三曾孙。弇生润州司户参军闲,睢阳太守、右金吾将军訚。凭生阍、论。算生。子秘书监合,世所谓“姚武功”者。; L; K) @2 X% y( A2 n
13.《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姚吴兴,商音。古今姓纂虞舜生于姚墟,子孙以姚为氏。《左传》:郑大夫姚句耳。汉有谏议大夫姚平,舜后,胡公封陈。至敬仲仕齐,又为田氏。至田丰,王莽封为代睦侯,奉舜后子恢避莽乱,过江居吴郡,氏妫氏。五代孙敷,又立姚氏。
, e6 R& i# [8 U3 o1 @14.《百家姓考略》商音。吴兴郡。系出有虞氏。瞽瞍生舜于姚墟,故姓姚氏。帝尧降二女于舜,赐姓妫氏;禹封商均于虞城;武王封虞舜之后胡公满为陈国,皆以国为氏。又胡公支子姓胡氏;陈敬仲奔齐,子孙姓田氏;田齐失国,居元城,又姓王氏。凡七姓,皆舜之后。妫,音规。
( D& g" F8 A( x+ d; Y! W; _(2)
0 E( c1 l8 A7 Q7 u1 F" k  O
0 S( B! ?: n) i, [+ p$ N  n( j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23-5-29 21:13:42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23-5-29 21:10
6 j: D& V5 t5 m) K2 {: V/ Z《百家姓笺注》之“姚”
1 ?' l5 ?; M5 i5 p: @1 a1 g

. y, W  v0 w: C. h5 e+ u9 e. t; N, C- R* y
通过上文的梳理,即可看到“姚”姓的记载,从先秦到清代的一个发展概况。大体而言,可以得到如下现象:第一,先秦时期,以《世本》为代表的姓氏书,最早记载帝舜是姚姓。先秦时期,姓、氏有别,姚为姓,可知其最早属于一个大的部族。帝舜姓姚,则此部族以帝舜为核心人物,并一度成为所有部族的共主,入列五帝之一。此外,姓又分氏,如偪阳氏即姚姓国,属于姚姓部落的分支。不过,《世本》并未说明“姚”字的本意。6 b* ^1 R8 O7 J6 U
第二,到秦汉时期,又有异说。除了史游《急就篇》依然以帝舜为姚姓外,王符《潜夫论》已有不一样的说法,比如以帝舜为“姓虞”,但“又为姚,居妫。所谓“姓虞”或有误,因未见其余记载,且“虞”字非女旁,不符合一般先秦的“姓”多为女旁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居妫”二字,后世多有沿用此说,以帝舜为妫姓。至于“妫”字的本意,所谓“居妫”,当为地名。在应劭《风俗通》中,则解释了“姚”字也是地名,即所谓“姚墟”,地点在济阴成阳。可知,秦汉时期,无论是“姚”还是“妫”,都被当作是帝舜的姓,且属于以地名为姓。该地名以“墟”为名,则属于一个山丘。稍有不同的是,《潜夫论》说的是“居”于“妫”,《风俗通》说的是“生”,即生于“姚墟”。另外,《潜夫论》提及偪阳氏的另一个源头,即所谓“妘姓”,此姓情况,另文再述。0 n8 o. S# L3 v/ G
第三,至晋代,则有皇甫谧《帝王世纪》,不同文献征引的佚文,有不同的表述,但大致一样。比如以帝舜为姚姓,亦有“姚墟”,且因为帝舜之母生帝舜于姚墟而姓姚氏。不过比《风俗通》更近一步的是,《帝王世纪》将姚墟的地方定在城固(成固)或安康,而非《风俗通》所引《书》说的济阴成阳。不过风俗通作者应劭在注《汉书》时,认为帝舜所居为“妫墟”,在西城县(安康郡)。
. c3 e, e4 a/ ^+ ]7 b; a第四,到了唐宋时期,《元和姓纂》《姓解》和《古今姓氏书辨证》等关于帝舜与姚的关系已经固定为帝舜生于“姚墟”,因以为姓的组合。至于“妫”,在一般的关于姚姓起源的说明中并不常见,只是简单说帝舜居住于“妫”这个地方。西汉司马迁《史记·武帝本纪》则记载“舜饬下二女于妫汭”,即帝舜与帝尧的两个女儿成婚后居住于妫汭。根据西汉末孔安国的《集解》,“舜所居妫水之汭”。又根据《索隐》,皇甫谧说:“妫水在河东虞乡县历山西。汭,水涯也,犹洛汭、渭汭然也。”可知,自西汉以来,帝舜所居之“妫”,已有“妫水”的说法,这一说法为《姓解》所继承。# G  r/ A8 `( N! K/ x6 a
第五,先秦时期,姚是作为一个“姓”而存在,其使用程度不如“氏”。故而,作为帝舜的后裔,陈国公子敬仲奔齐,用的是陈氏,又改为田氏。直到王莽时期,田氏后裔田丰获封代睦侯,开始作为上古帝王之后,负责奉祀帝舜。其子田恢,则避王莽败亡之乱,来到江南的吴郡定居。秦汉时期,因“姓”“氏”合流,故而田恢改用祖先的“妫”姓为姓氏。但行用了五代人之后,又进一步改为姚氏,不知何故。此时,大概已经是三国吴,因宝鼎元年(266)分吴郡和丹阳郡置吴兴郡。故而又能够进一步确定这一支妫氏/姚氏族人定居在吴兴郡武康县。此后,大部分姚氏都出自吴兴郡武康县,故而姚氏以吴兴为郡望。北方的姚氏,比如陕郡姚氏,反而是从南方迁来的吴兴姚氏的后裔。(3)
, w: b5 i5 D& L  |

签到天数: 2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七品知县

4#
发表于 2023-5-29 23:15: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永顺姚 于 2023-5-29 23:40 编辑
$ |6 w/ G6 t) [6 u0 P; ^) }8 e8 `# Z1 {+ `1 T5 ^
«山海经•大荒南经»载:“帝舜生无淫,降臷处,是谓巫臷民。巫臷民朌姓,食谷,不績不经,服也;不稼不穑,食也。爰有歌舞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爰处。百谷所聚。”巫臷国地在今重庆市巫溪县、巫山县一带,时代约为夏商时期。《海外南经》云:“臷国在其东,其为人黄,能操弓射蛇。”肦,指头很大的样子。此国之民皆肦姓,灵山十巫中有巫肦,巫肦当是这个国家的巫师和首领。据考证“巫臷”即“巫蜑”。巫蜑是巴文化族群之一部,廪君部即是巫蜑之后。«世本»、«后汉书»、«太平寰宇记»载:“廪君之先,故出巫蜑。”«华阳国志•巴志»载:“其民質直好義,土風敦厚,有先民之流。而其失,在於重遲魯純。俗素樸,無造次辯麗之氣。阆中有渝水,賨民多居水左右,天性勁勇;初為漢前鋒,陷陣,銳氣喜舞。帝善之,曰:"此武王伐纣之歌也。"乃令樂人習學之。今所謂"巴渝舞"也。巴子時雖都江州,或治塾江,或治平都。後治阆中。其先王陵墓多在枳。”
- M. g  `- @2 N) |% {" C9 I; B! d! ?. W/ W" \* d
这支舜帝后裔经基因检测显示就是西南一带的土司,如杨、田、覃、向、张、冉、罗等土司,他们的祖先就是巴人。3700年来已经衍生出150多个姓氏。
$ U2 \- H2 {  t) q" s/ S; q; ^& t基因检测显示这支舜帝后裔与岳飞家族、戚继光家族是宗亲。/ M# A8 A9 k3 D+ e

$ [' g2 B& b! C4 I3 m23魔方不承认该支系为土家族,他们认为是从北方南下中央派遣世袭管理西南的朝廷官员。( D; J: N" S6 @+ t

0 L1 o( r4 O2 w7 o5 V: t目前西南唯一也是最大的土司集团。% d. f9 n8 P) I) F. \/ U. U: F

签到天数: 2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七品知县

5#
发表于 2023-5-29 23:17:41 | 只看该作者
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荣水穷焉。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有渊四方,四隅皆达,北属黑水,南属大荒。北旁名曰少和之渊,南旁名曰从渊,舜之所浴也。又有成山,甘水穷焉。
3 D! e7 R9 q5 W! ?8 H3 o% x1 F" v——«山海经•大荒南经»

签到天数: 2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七品知县

6#
发表于 2023-5-29 23:54:09 | 只看该作者
三星堆的出现,人们再次聚焦«山海经»。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文物在成都平原战国时期的古墓出土有同样的图腾。如鱼凫、鱼、黄金权杖上的图语文字等和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一模一样。
( M6 g5 y6 s  n

签到天数: 2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七品知县

7#
发表于 2023-5-31 17:50:31 | 只看该作者
《史记.五帝本纪》:“讙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淫辟。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强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讙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辠而天下咸服。" M3 {0 q  M' E" A

签到天数: 2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七品知县

8#
发表于 2023-5-31 18:31:53 | 只看该作者
永顺姚 发表于 2023-5-29 23:15
- p) _1 {4 N; R, d* w3 J. @«山海经•大荒南经»载:“帝舜生无淫,降臷处,是谓巫臷民。巫臷民朌姓,食谷,不績不经, ...

' ^! I: C3 c' m0 P9 i. Y5 M2020年,厦门大学与伦敦大学针对仰韶、龙山文化人群与中国现代汉族的遗传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发表了名为《Genomic Insights into the Demographic History of Southern Chinese》的论文。这是论文中的常染分析图,现代汉族的血统来源主要由两个祖先群体组成。一个是红色的黄河流域成分,它与黄河流域的仰韶先民有关。除汉族以外,它在藏缅民族中占比最高。另一个是绿色的南方本土成分,它和长江流域良渚、屈家岭、大溪文化先民相关。除汉族以外,它在侗台民族中占比最高。现代汉族无论南北都兼具这两支祖先的血统。但北方汉族的黄河成分占比更高,南方各省的长江成分占比更高。与汉族基因最接近的少数民族是土家族。

0AF79CB706AE3500625D5FB67765E968_edit_137315988658212.jpg (95.62 KB, 下载次数: 19)

0AF79CB706AE3500625D5FB67765E968_edit_13731598865821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4-26 06:4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