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闽南姚斌

郑国茂《舜帝之谜》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11: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姚家修谱找姚网
5、古今名人的九嶷山情结3 y4 Z) f7 e  |6 O1 n
0 t" l. Z/ D3 J% @, C, Y
& g4 E* V; E& W

+ r; n1 a* u5 ?8 ?" o- }% P2 Y由于舜葬九嶷的缘故,古往今来,有不少帝王与九嶷山结缘;有数不清的名人学者慕名到九嶷山谒陵朝圣。他们给九嶷山留下了永远亮丽的风景。& m$ k% u( B! Q6 {/ Q7 i
" d( F* d2 W4 N, s+ v
1、帝王祭九嶷。
; N# G& i3 N( \8 Z3 R- B
  @4 S' a+ o" n4 d0 f* E《大清一统志》记载:“禹南巡,至衡山,筑紫金台,望九疑山而祭舜”;
1 _- h! m1 r% d; `5 ~
3 m6 h% {9 ~9 z3 E  J- m* d《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七年,(前210)始皇出游,“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祭虞帝于九疑山。”% K% x" _" c# L) g, K. n
& @- J/ w# h3 G3 g8 D
《资治通鉴·汉纪十三》载:汉武帝元封五年“冬,上南巡狩,至于盛唐,望祭虞帝于九疑。”
* f" ?5 }; y; Y: b0 T" q
" S) j6 r' s5 F9 R0 f* O0 I宋祖赵匡胤在乾德六年敕命在九嶷山修葺舜帝陵庙。《太平寰宇记》记载:“舜庙在县南六十里九疑山,乾德六年敕置。九疑山在县南六十里,永郴连三州界山,有九峰参差,互相隐映,湘中记云:九峰状貌相似,行者疑之,故曰九疑,舜所葬,为永陵是也,秦皇汉武曾望祭焉。”5 x& a7 ?( l- t  I7 x
% {- n; d7 U6 g* s* G! _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四年则亲拟祭陵祝文,遣编修雷燧赴九嶷山祭舜,现留有祭文。7 {+ O* V8 s4 N
! p' \9 c' f; J. v# j
2、屈原颂九嶷。
+ r( m9 r" ~' T' Z+ a+ T1 p
' Y. ^9 @+ {4 h# E% B: w$ y6 _战国时期的政治家、诗人屈原在《九歌·湘夫人》中赞道:“九疑缤纷并迎,灵之来兮若云。”“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7 U# T; q8 D$ Y" R9 F, K+ l9 b5 o3 W5 q3 r( @: \( o; I3 ?% m
3、司马迁定论九嶷。& ^# b. \) E: s
8 a' p+ l) J8 ?% r+ ^) E# C& n8 N6 v
司马迁出生于陕西韩城,与山西运城仅隔一条黄河,他二十岁时出游,在亲自“探禹穴”“窥九疑”后,为舜帝立传,并定论舜“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 _, y4 Z" X3 w
9 f+ E( G; s( J/ b) B* Q* I4、蔡邕铭九嶷。
5 d$ e. \' x. m* m4 c# c9 O) X. |& T- j3 t% s
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因上书论朝政阙失而获罪,遇赦后畏宦官陷害,亡命江湖十余年,其间曾到过九嶷山,写下了传世铭文《九疑山铭》,雕刻于九嶷山玉琯岩摩崖上。铭文为:
+ f& n9 [$ r' I$ i& t3 B0 y" u5 c; M0 C* _( Z, Z+ o6 w4 F
岩岩九疑, 峻极于天。触石肤合, 兴播建云。* T2 V4 O3 _2 ~" y
0 E: w& T" r" i6 Y
时风嘉雨, 浸润下民。芒芒南土, 实奈厥勋。
3 L6 b! H. S& F/ O* q0 ], F8 f) n+ U2 ?4 A- p! N
逮于虞舜, 圣德光明。师锡帝,  尧而授徵。, Z  l, p4 b$ z1 X. \2 M' D7 r$ _
1 V6 v$ T0 {# x
受终文祖, 璇玑是承。太阶有平, 人以有终。! ]: s+ u7 V6 e  A
; X1 g* h6 K8 e& \* w
遂葬九嶷, 解体而升。登此崔嵬, 托灵神仙。
$ v  U0 s1 x; K/ s) P1 w1 X2 K3 y7 }6 z& c& X& D
克谐顽傲, 以孝烝烝。
4 Q' S" v' Y7 V4 L, l2 y" r; D# Y: R- a+ i) E" f0 W. [
5、诗家吟九嶷。& g# ~8 L0 p2 J) Q6 e1 w

! f; c5 E, [' b9 J* r中国历史上的著名诗文大家李白、杜甫、刘长卿、刘禹锡、柳宗元、李贺、杜牧、苏轼、陆游等,都曾登临九嶷山,揽九嶷之秀,谒舜帝陵园,留下了流芳千古万代飘香的翰墨。5 H- o6 w! F, P+ E  d8 ~

3 e4 j7 L! b; P比如李白在《远别离》一诗中云:·“·····九嶷联锦皆相似,重瞳孤魂今何是?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w. ~( G" w8 o9 r5 d) Q  ^

# v3 r& J* C8 E5 v# y4 a8 d杜甫的《湘夫人词》、刘长卿的《斑竹》、刘禹锡的《潇湘神》、柳宗元的《与崔策登西山望九嶷》、李贺的《湘妃》、杜牧的《斑竹筒簟》、苏轼的《九疑吟》、陆游的《舜庙怀古》,无一不把九嶷山或与舜帝或与斑竹紧紧相联。, t: c+ |5 D( |5 @

5 b$ A! K# k6 D% J& z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唐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出生于山西运城永济,传说中的舜都蒲坂所在地,在九嶷山永州十年,他在《舜庙祈晴文》中:“勤事南巡,祀典以跻,此焉告终,宜福遗黎。”肯定了舜帝南巡,崩葬九嶷。在《柳宗元集》中,收集其诗文674篇,涉舜的有37篇,却只字未提到山西运城有舜帝陵。
# V9 r* {- p4 [+ r
4 ?& A: `  h/ V, `: q4 s1 V6、徐霞客游九嶷。7 ~7 A9 n$ ?9 ]7 U0 i
# u# _. B! T9 P
明代大地理学家徐弘祖(号霞客),在《楚游日记》里详尽地记载了他从丁丑三月二十四日至四月初一,在九嶷山考察的过程和观感。在《楚南游记》里徐霞客说:“始知在箫韶南者为舜陵,在玉琯岩之北者为古舜祠。后人合祠于陵,亦如九疑司之退于太平营,苍桑之变如此。”1 g8 j' Z8 \' U/ K

: a! G) f9 Y  N! |9 r+ o6 ?7、何绍基书九嶷。
, `" X! U# f* K. Q' {; ~0 |7 u' ]
清代诗人、书法家何绍基,字子贞,官翰林院,国史馆总纂,四川学政。何绍基不但在九嶷山玉琯岩摩崖石壁上留有行草作品,而且于同治元年季夏为告即位皇帝遣湖南布政使恽世临赴九嶷山致祭舜帝陵时亲自担任书石官,在九嶷山舜帝陵留下了何少基书法作品中少见的用正楷书写的祭碑。
* E. ~9 O2 [! ]! P2 |6 q  r( X' a3 a
8、郭沫若歌九嶷。4 ]: G' s0 u# Q; A7 L: ?/ b

5 u  x, G9 {$ K0 w: t# L' e- |! r中国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郭沫若在歌词《湘累》中写道:“层层绕着的九嶷山上的白云,微微波动着的洞庭湖中的流水呀,你们知不知道他,知不知道他的所在呀!啊!九嶷山的白云有聚有消,洞庭湖中的流水有汐有潮,我们心中的愁云呀,我们心中的泪涛呀,永远不能消,永远只是潮。”% x+ b' Q  j$ K( Q# S/ o% M' N

" s5 e! \0 _6 s2 e9、毛泽东咏九嶷。
4 p* k# ]7 w* ^8 }# H) [$ _# \& X8 K6 M: f' E& b& H0 U; h
伟人毛泽东在《七律·答友人》一诗中深情咏唱,把人们带入了九嶷山,带入了一个天上人间相沟通的神话境界,表达了毛泽东对九嶷山,对舜帝的一往情深,把九嶷山推向了屹立中南,雄辉寰宇的高度。
! u3 z6 l: Y* x6 O  L& h' d3 X* K% }2 q: R' v9 _, X/ L
10、江泽民题九嶷。
+ [  ^) H5 W$ {) s) L5 I# r% |% m$ ?& x
2004年,江泽民主席欣然泼墨,为位于九嶷山的舜帝陵题写了《九嶷山舜帝陵》的碑文。江泽民主席的题字,落地有声,辉映山河,光照日月。% |: G; r6 v2 ~" I( s; E6 a; t

( O& f# L# y  _; R9 ~! G3 ]1 c4 m11、舜裔宗亲祀九嶷。* u! G+ G, ?8 g& A

, g) C" r( k% t: D- _* X0 K2000年,永州市举办公祭舜帝陵大典,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组团参祭。舜裔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为舜帝陵题写了“至孝千秋一得,笃亲万里同风”的楹联。
6 S6 c& y+ b$ w2 P; Z0 F& ~+ b0 _: J! N3 J, I$ ~# A! o
甲申年(2004年),“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在九嶷山举行了《甲申年公祭舜帝陵大典》。常务委员会主席、拿督陈守仁博士题写了“生在海外,根在九嶷”,标志着全世界华人华裔对“舜葬九嶷”的认同。
- u) e5 w( `0 J- |3 {, `4 ?
" |8 i8 t4 |: y  Q$ y5 e* C& y从夏朝起直至今朝,因为舜帝崩葬九嶷山的缘故,名闻遐迩的名人们都与九嶷山结下了不解之缘。2 b* }( w+ Y+ ]7 r9 Q' Z

* X  v0 k, R0 G8 `* Y7 `& m0 e
; W: u7 X' w7 k& w+ `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11: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6、江泽民题写“九嶷山舜帝陵”
" n0 R! Y. R4 X# ^8 ~7 ^
; U  C: z+ s; A
( R& \* f" N: t5 \5 C4 j! m( S* s# W" b1 [% u' X" D2 @1 ~
九嶷山也即是苍梧山。《史记》载: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九嶷山有九峰,九峰均以与舜帝有关的人或事命名,所以自古就有“天下万山朝九嶷”之誉,亦有“山山朝帝寝,树树带春晖”之说。
5 d/ G7 D. L/ x+ S3 @& \
. q( O9 T7 v5 |2 P5 N' @) `! R5 p舜帝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始祖,是创造“和谐社会”理念的圣人。四千多年来,以“德自舜明”和“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的美名而倍受中华民族的信仰和崇敬。从夏朝开始,九嶷山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座圣山,成了中国土地上的万山之王。到九嶷山朝舜謁陵者从王公大臣到名人学者,从豪门贵族到平头百姓,历经四千余年,从来就没有间断过。
2 Q3 w+ k* D5 s; G9 M$ [* `5 ~; M' T
0 K/ O8 ^7 |- O9 Q0 [, \/ b2 Z1981年,毛泽东的九嶷山友人、九嶷山之子乐天宇,回到了梦系魂牵的九嶷山。就在九嶷山舜帝陵旁办起了解放以后中国的第一所民办大学“九嶷山学院”。乐天宇在我国可算是老资格的农林学家。年逾八旬的他毅然回到九嶷山,其目的就是通过创办“九嶷山学院”考察、研究、开发九嶷山,弘扬舜文化。6 \' G1 r& I5 n% Y
! w5 l9 O1 N: i
乐天宇的行为,既召来了到九嶷山求学的青年才俊,也引来了开国上将肖克将军。肖克将军以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身份到湖南视察,特地到九嶷山看望乐天宇,为学校题写了校牌。在乐天宇陪同下,肖克将军全面考察了舜帝陵庙,满怀深情地写下了“保护历史文物,开发九嶷山”几个大字。1 V7 ~5 O2 \2 W

9 `+ ?, |& \) d2 e4 q4 ]( P乐天宇教授和肖克将军的殷殷期望,化作了九嶷山人的具体行动。全面规划,考察设计,报审批准,筹集资金,采购原材料,破土奠基,历时七年多,使九嶷山九峰之首的舜源峰下的舜帝陵庙,恢复了明代从玉琯岩迁至舜源峰时的雄姿。
5 q7 h0 [7 h1 \% m
3 [) f8 M9 d9 z+ }5 V现代的国家大员、名人学者,都纷纷到九嶷山拜谒舜帝陵。90年代,朱光亚、刘澜涛、宋任穷、李锡铭、汪锋、张爱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到九嶷山舜帝陵或观光或题词;跨世纪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铁映、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都为九嶷山舜帝陵题过词。: q* Y. C- T: {# x2 y, o/ m

" H: i0 C) V- K# Q  V新世纪之初,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以德治国”。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虎林等,率员在九嶷山舜帝陵举办了“全国以德治国方略与舜文化研讨会”,对舜帝身体力行所创建的道德文化中的德治理念与“神人以和”思想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与论证。2 x4 w, i9 {/ o
: R. E6 Y% @" x: n
2003年,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构想。0 z6 ]& g1 g  ?1 r! }7 ]  c
) N; _& G6 z+ g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结合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在96岁高龄时为九嶷山舜帝陵题写“至孝千秋一德,笃亲万里同风”楹联以及《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常务主席、拿督、博士陈守仁的“身在海外,根在九嶷”的题词,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周伯华感慨万千。在通过各种渠道向江泽民同志详细汇报的基础上,杨正午与周伯华以私人名义向江主席递呈了“关于题写九嶷山舜帝陵碑名的请示”。请示说:
+ D, A* W# P% \5 P; r2 d; `" \1 P& w0 a
江主席:9 Q: z% w) B. P
$ T+ H2 v; g' d+ O9 V: g
年来少违教命,敬念殊深。幸尊体康强,精神无减,实全党全民之福。忙里有闲,望时常来湘视察,耳提面命,教我不逮。
$ ~# }& T- O' Y+ [+ L3 D" s
2 D/ B( ~& U+ c! z$ y, W5 y遵照您以德治国的谆谆教诲,近年来我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全民道德教育。湖南是炎陵、舜陵所在地。炎帝是农耕文化的创始人,而舜帝则是中华道德文明的鼻祖与化身。孔孟言治,必称尧天舜日。《尚书》称:“德自舜明。”司马迁曰:“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毛泽东有“六亿神州尽舜尧”的诗句。为深入开展中华传统道德文明教育,我们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已对永州九嶷山舜帝陵进行复修,不久前又成立了九嶷山舜帝陵基金会,准备进一步加强保护与管理,一则作为省内、国内进行传统道德文明教育的基地,二则以满足海外亿万舜帝后裔寻祖观光的要求。
' r' w* V  R) n* e( s# ]$ ?4 t4 c
/ w  f( C/ Q0 p4 ?, r. I/ h8 O7 C《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据史料记载,祭舜始于夏代,九嶷山舜帝陵庙则建于秦代。经近年考古部门的发掘,已见汉代遗址。比较之下,陕西黄陵建于唐代宗大历九年(774),晚于舜陵千年。而炎陵则建于宋代,晚于舜陵千二百余年。可知古代祭奉先王,以舜帝为最早。主席曾为炎陵题写陵名,光昭海内外。今舜陵复修,意义非常。这“九嶷山舜帝陵”六个字,还得借主席翰墨,以辉映山河,弘扬舜德。为此斗胆敬呈,幸许成全,至盼至盼。$ `5 B: K3 {- U; @$ B9 b7 i3 z

0 n) Y9 W- A1 q恭请时安
0 j. d1 g; d0 D1 A0 ?8 [9 u4 G3 W0 n
         杨正午   # }  m- i" t$ b* M3 o! ^

% h$ F8 y7 ]; {7 J5 f                      敬上   2 [5 d/ k+ c0 v  I4 I4 p
  B, X8 T0 E; l* O$ L8 U
          周伯华   l7 V6 A2 Z8 U" V
. B) Y7 Y+ f6 F! J( m* ?
2004年7月
+ c$ }  D2 h. A, n; l* r; I" @5 B, h, h7 b" p4 J$ {+ v
于是,已经阅示了大量关于九嶷山舜帝陵文献的江泽民主席毅然泼墨,写下了“九嶷山舜帝陵”六个大字。
% p9 G. p6 ]) {
) e+ S8 W+ T- V: P从1995年开始,九嶷山所在地的永州市和宁远县,就九嶷山舜帝陵修复情况对江泽民主席的汇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并曾多次请求江主席为九嶷山舜帝陵题词。直到2004年8月,江主席写下“九嶷山舜帝陵”,历时九年,可谓慎之又慎!
# H8 q9 U/ d+ m
1 I) X1 P$ d8 K3 ^, X/ ~& \伟人毛泽东的诗,把九嶷山推向了一个屹立中南,雄辉东方的高度。江泽民同志的碑题,把九嶷山舜帝陵推向了世界文化的前沿!2 o0 ?# M0 o% U

$ O- v8 k1 B! Q6 o3 Z9 D7 Z' G
% h3 m# G$ u  i2 a! \/ W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11: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7、九嶷山与舜帝陵
. h; G6 q6 h5 m2 }2 ?
$ {/ l8 l7 x9 h8 p" K! L" q9 p 4 a4 ]; `+ J) D+ G
4 ]1 z/ S$ L4 g5 ~9 @+ m
   因为舜帝崩葬在九嶷山的缘故,从此就有了“万里江山朝九嶷”的说法,从此“天下九嶷”声名远播。
- P; t7 g# D' N5 ~5 N- r
7 R3 |) Z( ^% Q5 w- r* n: z我们必须深入认识到九嶷山旅游资源之中尤以文化资源最为突出。九嶷山旅游资源的层次应该是:九嶷山是历史山;九嶷山是文化山;九嶷山是风景山。" M3 V2 _- I9 X' M! ^* R
8 }, T& b# a$ d3 Y: j5 v
首先,九嶷山是历史山。
! L' u$ Z# _- {# l1 v, S4 H" [8 `4 T+ k8 @
九嶷山与舜帝陵齐寿齐名。九嶷山舜帝陵是最早有史籍记载的帝王陵,比建于唐代宗大历九年的陕西黄帝陵早一千多年;比建于宋代的炎帝陵早一千三百余年。九嶷山舜帝陵的祭祀从夏代开始,是中国历史上对共同始祖的认同之始,比对炎帝和黄帝的祭祀早得多。
& P+ W5 G- a2 b+ Z1 |1 ^' {  f( U$ Y* v
对于中国历史上华夏儿女共同认可的三皇五帝,史籍记载得最多、最详尽、最系统的是舜帝。从《尚书》、《山海经》,到诸子百家到《史记》,无一不对舜帝崩葬九嶷山异口同辞。由于舜帝崩葬九嶷山的缘故,九嶷山从夏代开始就成了华夏儿女拜祖朝圣之所,史籍、文物、丰富的传说故事,十分详尽地记录了历朝历代九嶷山竭陵祭舜情况。
4 i3 E% K) v" }8 H0 K" Q2 C. J# a) Y0 a& a: o* \
九嶷山是记录尧、舜、禹时代的载体。要研究断代史,就要以史为据,就要研究舜帝,就要研究九嶷山。无论任何人,要赋予夏和夏以前的断代史的具体内容,如果抛弃关于舜葬九嶷山的历史典籍,而妄图推倒重来,也就等同于使自己的研究走进了死胡同,这是断然没有出路的。
  f6 J; z0 o/ O" g# X3 i( N8 \! ?; Z" i* [
其次,九嶷山是文化山。' b* w7 c" N- r4 z0 v8 d

( n3 [5 A/ p  s4 E《尚书》载:“德至舜明”。《史记》说:“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由于舜葬九嶷,九嶷山就理所当然地成了传承道德文明的载体。帝王祭九嶷,名人游九嶷,诗家咏九嶷,史家论九嶷,辞家赋九嶷,地理学家考察九嶷······从夏代开始历经数千年,就在九嶷山留下了碑刻、祭文、诗章、辞赋、典籍等等数不胜数的文化长卷,九嶷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放射着灿烂夺目的文化异彩。从屈原的《九歌》到毛泽东的《答友人》,从蔡邕的《九疑山铭》到江泽民《九嶷山舜帝陵》的碑题,从历朝历代的延绵不断的祭舜帝文、祭碑到九嶷山“禁采碑”、“抚瑶颂碑”、“减负碑”,无一不是一本关于九嶷山和舜帝的厚重的书。从九嶷山走出的杰才俊彦,志士仁人,孝子贤孙,无一不浸透着舜帝道德文化的光辉。“登此崔嵬,托灵神仙”的三分石与无字铜碑的古陵文化;从夏至今薪火相传的祭祀文化;舜帝二妃泪染竹斑的“斑竹文化”;“九峰相似,望而疑之”的舜源峰、娥皇峰、女英峰、箫韶峰、朱明峰、桂林峰、杞林峰、石城峰、石楼峰的民间传说文化;“万山朝九嶷”以及“水峙山流”的山水文化;依山而筑的瑶家吊脚楼、古朴的民风、绚丽的民族服饰、清甜的瓜簞酒的民俗文化······无一不是一幅画、一首诗、一篇华章。
, j8 }( Z, j# b/ ~, F+ w( q# E3 A: W5 K7 m5 F: ?4 C) D* |
其三;九嶷山是风景山。" [8 P. w) |7 S. N

- _1 X* I' A- K7 u九嶷山又叫苍梧山,巍然屹立在湖南省宁远县城南三十公里处,南临百粤,北连衡岳,雄控荆湘,虎踞龙蟠。方圆500平方公里的九嶷山,精华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自然风光如诗如画:山奇,水秀,洞异,林幽。九峰叠翠,白云缭绕,奇岩异洞,山光水色,美仑美奂。
; x( E$ l1 |/ l8 n7 Z$ v$ F  C/ E# D$ M# ?' M
九嶷山是湖南省六大风景名胜区之一,十大旅游区之一,国家级森林公园。提升九嶷山旅游品位的关键在于紧紧抓住“历史”与“文化”做足文章,这是舜帝馈赠的、唯九嶷山所独有的资源,亦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R2 {. `5 u: g' p  P
' X4 ^$ O% g& o+ V9 L, L
“舜葬九嶷”的历史事实犹如铁板钉钉,不容歪曲与亵渎。作为历史与文化载体的舜帝陵,通过修葺扩建,已经历史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九嶷山玉琯岩秦汉时期古舜帝陵庙遗址群落的考古挖掘,更雄辩地证实了史籍关于“舜葬九嶷”的记载的准确无误。当务之急是如何把握“历史”内含,挖掘“文化”底蕴,充实“文化”内容。
6 \) G- m- L* \4 D# \: w% Y9 D. }, R$ Y* ?2 H: L
/ u+ [! f; Z/ a5 r& C9 z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11: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1、关于九嶷山舜帝陵基金会
) }3 R6 ?$ ?8 J! ]+ q" D5 X. f- S# W) @3 R  |/ B

% a" U6 M+ V+ C& V: t0 O2 N& O' [# W
舜帝是中华民族始祖五帝之一。《汉书·古今人表》就曾将秦末前3000余年的1900多位名人分成九等,其中的第一等是圣人。圣人有14个:太昊帝宓(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少昊帝金天氏、颛顼帝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帝禹夏侯氏、帝汤殷商氏、文王周氏、周武王、周公、仲尼。' |9 G& f0 m; i3 G" e, p% ~! n

8 L2 x( w9 ~: D* S% Q7 h2 M) w舜帝有虞氏作为14个圣人之一,从古至今都受到华夏子孙的推崇与爱戴,其事迹被载于《尚书》、《山海经》、《帝王世纪》、《论语》、《孟子》、《史记》、《国语》、《淮南子》、《吕氏春秋》等数十部典籍中。又尤其是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有关帝舜有虞氏的篇幅占了五分之四。- m" f! M, l  ?& e1 Y' {

, k4 N# M; j* }" [$ i# T舜帝毕生的功绩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孝祖、德圣、民师、帝范。
. A. C* F' }. ~
: E& O# t$ s4 |- A9 ^说舜是孝祖,用四岳向帝尧推荐虞舜时所说的话可以概括:“瞽子,父顽,母嚚,帝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虞舜之所以由一个平民得以成为“帝”,究其原因,就是由于“孝感天地”。虞舜后来被列为了二十四孝之首。
! D' [- n, c+ W! {
7 B$ s/ h0 T+ i" m4 |, q6 x2 X说舜是德圣,《尚书》中的“德自舜明”和《史记》中太史公司马迁的“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说得再明白不过。太史公一个“德”字,概括了舜帝一生的功绩;一个“皆”字,概括了舜帝对黄帝以来事业的全面完成;一个“始”字,概括了舜帝的开创性贡献以及对后代的深远影响。舜帝的“孝感天地”、“厚德载物”、“举贤任能”、“纳言从谏”、“考核考绩”、“惩治奸佞”、“重教化,少诛杀”、“扩疆拓土”、“尊教重学”、“五年巡狩之制”、“禅位于贤”,无一不表现出舜帝从严治政,从严治吏,从宽治民的高尚道德操守。7 Q* _' e3 o/ p: P, O
! W5 D3 _! ^9 H# J3 |
孔孟“言必称尧舜”;孟子说“人皆可以成尧舜”;毛泽东期盼“六亿神州尽舜尧”。圣人、伟人都认同了舜帝的民师地位。而舜帝的德治理念和禅位于贤的精神,无愧是历朝历代帝王的光辉典范。+ U5 B- w+ M6 l& X1 P) `1 z2 H) B

9 w) K# C: ~0 U8 A史载,舜帝“勤民事”,“苦忧人”,“只为苍生不为身”,老来南巡到苍梧九嶷山,后勤民而死,在九嶷山深处的三分石“解体而升”,“托灵神仙”。相传,舜帝驾崩后,凤凰、百鸟云集,口含“珠砂”,将舜帝掩埋。自大禹南巡在南岳衡山筑紫金台望九嶷山致祭舜帝始,九嶷山舜帝陵就成了历朝历代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平民百姓朝圣之所。
( L" _* B2 ^( M8 K* H& c. M: m' C5 X- ^- @7 h' h
197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古墓出土的距今2000多年的地图中,在九嶷山旁清楚地标注着“帝舜”二字,这表明了秦汉之前舜帝陵庙就建在九嶷山。2003年9月~2004年4月,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在九嶷山隔江村山门脚古陵墓之门遗址发掘出了夏代的祭坑,出土了一批文物,证实了远在夏代就派遣官员赴九嶷山祭舜的史实。2002年4月开始,历时280多天,湖南省考古所在九嶷山玉琯岩发掘出了秦汉至宋元时期的古舜帝陵庙遗址。该遗址占地3.2万平方米,规模弘大,符合历代帝王“九五之尊”建筑规制,进一步证实了史载舜“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的千真万确。
0 C  f7 }* M% ~3 E3 R8 _% M% O! I8 ~! N) c/ Q( x
舜帝陵与舜文化既是无形资本,也是无价资本。研究和弘扬舜文化,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凝聚民族情感、增强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加快“以德治国”进程、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扩大对外开放、发展经济,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J- o) Y1 V6 U0 t2 Q$ c- c% ~" c$ y0 ?% ^% N
舜帝陵在湖南九嶷山。舜帝陵的建设、保护与管理,舜文化的研究与传播、祭舜活动的开展、同海内外舜裔的联系与交流,都需要有雄厚的资金作为支撑。现实情况下,靠政府财政是不现实的,必须走向社会募集资金的路子。为了为筹措资金建立起一个平台,经有关部门批准,湖南省九嶷山舜帝陵基金会于2004年9月17日在长沙成立。并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会由25名成员组成,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原湖南省政协主席王克英出任理事长;省政协副主席王汀明、省中烟工业公司总经理周昌贡、长沙卷烟厂厂长卢平、常德卷烟厂厂长曾献兵、长丰集团董事长李建新,五位同志任副理事长;原永州市委副书记、市委巡视员谭政任秘书长。同时,还聘请了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常务委员会主席陈守仁出任名誉理事长;聘请藤文生、秦光荣、李新华等为顾问。
3 W% \& X1 z9 a" S% M& ?( E$ B# ^1 N9 K* |" z- C6 X
湖南省九嶷山舜帝陵基金会属于公募基金会,其宗旨是: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道德风尚,弘扬舜德、传承文明、联谊舜裔、振兴中华。其任务在于加强与海内外华人中的友好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联系,为保护、整修、建设、管理、宣传九嶷山舜帝陵筹措资金。% M( D* Z- p0 l5 f
: C7 _; x& o1 A$ U# q7 V$ m
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九嶷山的舜帝陵始建于夏代,是我国置陵最早,承续时间最长的始祖陵庙。后经历朝历代,对陵庙的修葺和祭祀从来就没有间断过。解放以后,湖南省委省政府对陵庙的修复和保护十分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九嶷山舜帝陵的保护和建设高度关注,江泽民同志题写了“九嶷山舜帝陵”碑文,李鹏同志作了“弘扬舜帝精神,建设文明社会”的题词。* M. ?5 D% K( _0 ?+ z5 J

& z% e0 t' w$ Q+ z8 R6 G保护、建设好九嶷山舜帝陵,是一项十分崇高的德政事业。湖南省九嶷山舜帝陵基金会成立短短一年的时间,就募得资金5000多万元,这充分显示了人们拜谒舜帝,捐助舜帝陵,光大始祖的无量功德。
8 r' ]: t  x2 ^( q, E: b# Q; S+ k3 o( }7 p7 Y
& ?" _# h& ]; P  b; N) }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11: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后记
8 ]* I# l! H) A! ~- V0 R3 {. ^( ~4 B. Z
; ^0 A* M# R' T
: a0 I4 s. a# e) J. W0 [6 S. {9 ], z
《舜帝之谜》一书终于付梓出版了,作为书的作者,自然有着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轻松与喜悦。
  D3 {7 s4 O  E3 B) E0 Q1 y6 B, L7 k0 I  h6 t9 z# l; B3 w( @
多少年来,我们都习惯了中国四千年文明史的说法,只把中国历史看成是从夏代开始。这比起同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埃及、印度、巴比伦的5~6千年文明史来说,就矮了一大截。全世界都承认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历史断裂的国家,而我们只把国家的文明史断为四千年,究其原因,与对早于甲骨文的其它文字符号的出土和解读有关。我们只认识甲骨文,就把中国历史定位于西周,这是一种固步自封。且不说在中国土地上已经发现了比甲骨文早得多的文字,即便是没有文字,也不等于就没有历史。我们宁愿承认埃及、印度、巴比伦并不连续的历史,却拘泥于本国尚不为人识别的文字而置有根有据的传说于不顾,而对三皇五帝时代的历史不去作深入的研究,这是国人的耻辱!" h! t4 r9 u* o: z

1 w6 m8 d+ {1 n. f3 _解放以后发现的考古资料以及对古代文献的重新整理,已经证实我国的文明史至少有六千年左右。从七十年代末开始,中国史学界在四千年与六千年之间打了个折扣,将中华文明史说成五千年。近些年的考古成果,使得我们对于上古三皇五帝时代的历史的研究信心倍增。
3 M8 ^$ [8 [) @1 t. e! x  ]" g- I- m- q4 J; k0 k
史学界通过数十年的争论,终于达成了采用“模糊史学法”研究传说时代历史的共识,考古界也同意以传说时代的人物与考古资料相比附。这就使得断代史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终于承认且公布了夏代的历史,明确了夏代的历史从公元前2070年开始。与此同时,相当学者,都有了“中国一万年文明史”的共识,认为在传说时代的、包括三皇时期的前五千年,是中华文明的产生过程,从五帝开始的后五千年,才进入了中华文明的发展阶段。这种理念的形成,对于研究夏以往的历史来说,就形同时风嘉雨。! @5 {! W- D) K3 N& F

/ C3 F' @/ N% S; k2 O可以预言:断代史的研究一定会乘势而上,由夏而五帝,而三皇。而作为居于五帝之末的舜帝,正处于我国从公天下的原始社会到家天下的奴隶制社会的过渡性人物,又是原始文明的总结性人物和集大成者,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乃至物质文明的源头。因此,研究舜帝及虞舜文化,对于进一步研究和续写中国断代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6 n( t6 l2 k& l+ G( f" s1 @! f
6 k% d1 D1 W0 |2 Z3 s三皇五帝中,惟有舜帝从出生到卒殁以及一生生平史料记载最多最具体,民间传说也最多最可信。孟子说:“舜生于诸冯”。早于孟子数百年的《山海经》说:“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疑山,舜之所葬”。正经正史加上野史稗史有关舜帝生平的记载传留下来的尚有不少。历史上虽然对尧天舜日予以讴歌者比比皆是,但是,对舜帝其人其事其精神文化的系统研究却是空白。孔子将上世帝王治理国家的档案资料整理成《尚书》的时候,对舜帝的光辉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在授业解惑中言必称尧舜。孟子亦然。孔、孟的儒家学说只是舜帝身体力行建立起的道德文化的总结、充实、延扩、传承,由于舜帝时期文字尚未普及推广应用的缘故,由于孔、孟弟子多于牛毛的缘故,后来名声远播的就是孔圣人了。这对于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舜帝来说,是不公平的。
: H7 L) E/ w  G% e; d5 E
7 D( V- C( I4 a舜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始祖,虞舜文化是儒文化的源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舜“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的缘故,位于湖南永州市境内的九嶷山就成了千古名山,其间蕴含了极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取之不尽的旅游文化资源,是一笔用之不竭的财富。一种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我倾力投身入对舜帝和舜文化的研究之中,经过了数年的不懈努力,才有了《舜帝之谜》一书。5 f* s. {: n% Z' j! O: P3 [
6 B) J: r" t6 Y) H+ S, t7 S1 l
对于舜帝的系统研究可说是刚刚起步,我们的作品仅仅算是一种尝试,其间错误难免,倘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进而引发舜文化研究热潮,当是我们写作的初衷,这是我们感到欣慰无比的事情。- K" @! t9 o: Y0 `6 U
  }: m1 a* y' Q6 i( k+ s7 P
该书在“永州日报”连载发表的《舜帝百问》的基础上,通过修改、补充、整理而成书。书的出版发行,得到了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和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常务委员会主席、拿督陈守仁博士的关注和支持,得到了国家新闻出版署龙新民署长和人民出版社的关注和支持,得到了湖南省和永州市无数有识之士及单位的关注和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2 p. G$ i1 i: ?" g$ K

: V* t# p" j; ]+ o % O* J" R$ ?9 d, N7 f0 n$ l

. U- e+ B# T0 Q& k' h! t3 E6 f作者2006年6月0 K" r) O6 p5 J# N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11: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两篇序,补在下面吧,此书已发完。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11: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序一
% P0 p$ }4 M" w5 U. C% r: _! |& R( e# j' `

2 N+ u( m& b+ T3 T4 y5 ?$ j
0 g1 Y8 g+ g5 w湖南永州郑国茂先生著成《舜帝之谜》一书,向读者介绍典籍中有关虞舜生平事迹的记载,论述宁远九嶷山舜陵、舜庙的价值,对许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蒙再三约嘱,在这里写几句话,也是向大家请教之意。, ~( c3 Q& p0 O$ H7 @9 {
6 L$ B4 V0 V! s6 d1 d
司马迁撰《史记》,以《五帝本纪》居首,而于尧、舜所述尤详。其中说:“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九嶷舜陵,在今宁远县东南。而今永州市一带,自秦即称零陵,传说久远,显有典据。
$ P5 u* ?( [/ \5 A2 q  s1 z
5 P' {* m$ B5 P9 S5 }. O1 x1973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发现的大量帛书中间,有《地形图》。在这幅汉初地图的九嶷山位置旁边,明确标注有“虞舜”二字。这和《史记》所载舜葬九嶷之说,刚好互相印证。2002年,新出现的西周中期后段青铜器遂公盨(由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盨铭开头叙述大禹治水,与《尚书》、《史记》舜时史事相合,而且在强调“德治”一点上,也同“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呼应。遂国本为舜的后裔,《左传》有“寘德于遂,遂世守之”的记载。这些都使人们增加了对虞舜研究的兴趣。
  l; R' ~4 A5 |0 X  t$ o' a4 _, m6 w0 P* V. P
《史记》讲的五帝时代,属于我国的古史传说时期。司马迁是非常重视传说的,他说:“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者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他不仅征引传世文献,也同样注意民间世代口传的传说。这样的探索途径,在今天也还是值得取法的。, r% z! ]9 [' J: |
/ E9 T2 s0 y; [- W
古史传说时期,是古史的开端,是古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的这一时期,和世界其它古代文明国家的情况一样,是充满神话色彩的,这是先民的认识记忆使然,符合历史演进的规律。但是也正因为这种特性,学术界对于怎样看待和研究古史传说时期,总是有着不同看法。今年是著名的《古史辨》开始出版的80周年,当时进行的一系列有深远意义的讨论,我们是不会忘记的。
4 I' c; X, O$ z, r: N
5 K" u( [) `$ o8 ^( H, t& y$ i& S1925年,王国维先生在《古史新证》讲义里说:“上古之事,传说与史实混而不分。史实之中固不免有所缘饰,与传说无异;而传说之中,也往往有史实为之素地,二者不易区别,此世界各国之所同也。”他随之提出“二重证据法”,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以历史文献与考古成果互相结合论证。随后,李济先生更强调通过考古学进行古史重建。几十年来,中国考古学的辉煌成果,及其对古史研究的贡献,是世人共知的。
& h5 w; p  m; o8 r3 u! M( H
4 q6 y6 ^* q3 v- g尽管如此,古史传说本身的研究,仍然是十分重要的,不少学者于此有深刻论析。例如,1943年,尹达先生在延安印行的《中国原始社会》,书中专辟《从古代传说中所见到的中国原始社会》一编,指出“传说里正含有不少中国原始社会的事实,它传演下来的基本骨干正合于社会发展的规律。”尹达先生的这个观点直到晚年没有改变,见他1983年为《史前研究》撰写的《衷心的愿望》。* `, Z# \5 z/ n+ q
  l3 Y. q; @) z4 i0 |' x" w( L
也是在1943年,徐炳昶(旭生)先生出版了《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有《我们怎样来治传说时代的历史》专章,详细论说了通过传说材料探索古史的问题。1947年,他又同苏秉琦先生合作《试论传说材料的整理与传说时代的研究》,该论文发表在《史学集刊》第5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于1960年出了增订本,迄今仍为研究这方面的学者所必读。
& g$ ~/ i7 V# m% M7 b, ^% B6 R' a
2 B0 r3 r5 T1 ?5 X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尤其是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成为学术界一大热点。怎样深入探讨古史传说,从而认识文明的形成与早期发展历程,是很有关键意义的课题。无怪乎有关方法论的讨论,在报刊等方面又趋盛行。
/ S$ [) `3 ]( H
2 A0 C& F- I1 g2 u对于社会公众来说,古史传说还有另一重或许是更重要的意义。尧、舜以上的古史,源自远古先民,世代绵远传流的种种传说,不仅记述了人们记忆中的事迹功业,也寄寓着民族的理想和精神。我们纪念崇敬虞舜,正是要从文献记述的舜的生平业迹,探索体会中国文明的优秀传统,增进民族的自尊自信。2 g+ F' |- K$ v/ g) E
" ^- C( p* y; N. V; W- |" Q' s$ @
《舜帝之谜》是一本知识性、资料性的学术著作,又是一部让大家了解虞舜及有关文化问题的普及读物,相信会在读者中受到欢迎。  ?! D1 G; ?, B
$ x/ ~. O+ c: i% B7 u) _, g
& `* g) r2 |4 E6 O& ~2 r
! O: G# }. `7 T) F4 B( b) x
李学勤6 a1 Q; T/ z3 V% U
4 R" R7 q! H7 e
2006年8月20日
, @5 h7 Z2 R  \  F' N4 i% K# |( R2 P
+ C8 q: ?' r6 G! @# J2 m- Q. t+ p
7 c  V2 A% @1 d1 X1 T, K: H4 [  V) w9 f8 X
李学勤,男,1933年3月生于北京。曾就读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现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评议组组长,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曾任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等多所外国名校的客座教授及国内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 W( c* k9 l" v0 @! S9 ?
9 Z" G' C( F/ v7 K" I8 K$ f
李学勤教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他是战国文字这一学科的奠基人,主持和参加过马王堆汉墓帛书、银雀山汉简、定县汉简、云梦秦简、张家山汉简等的整理,在上述简帛以及长沙楚帛书、包山楚简、郭店楚简、上海博物馆藏楚简的研究中,以及在甲骨学、青铜器研究鉴定等方面,都作出过令人瞩目的贡献,是国内外学界公认的简帛研究权威。著有《简帛佚籍与学术史》(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张家山汉墓竹简》(文物出版社,2001年)、《重写学术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中国古史寻证》(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中国古代文明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等多种。近年由他主持的重大科研项目有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等。
$ ~5 o& C" D! X9 H- n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11: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序  二( c- l7 W* e* e. |4 ^  i1 L1 O
0 p/ k* C; N& N4 h! c: }
陳守仁
7 R0 C6 I$ t; g9 p$ G; E% Z9 ?. j4 F& T  Y. G: q. O2 F* M
舜帝作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作為傳統道德文化的鼻祖,他的“孝悌”行為,他的“德治”思想,他的“天地人和”理念,尤其受海外華人華裔的敬仰與推崇。完全可以這樣說:世界各地,哪里有華人,哪里就有舜文化的存在!
, ~4 {$ z5 _) Y) d! r4 Y6 f- B% y* m( }/ B2 v9 P( F
我受世界舜裔推舉,得以擔任“世界舜裔宗親聯誼會”常務委員會主席。在參加最近幾年在臺灣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菲律賓,以及河南長葛、福建晉江一年一度的世界舜裔宗親國際大會的時候,目睹規模一屆比一屆大,規格一屆比一屆高的盛況,感慨萬千!我感覺自己融化在了分佈在世界各地的舜裔那種至孝篤親、承傳孝道、發揚祖訓、團結宗親的摯愛情感之中;融化在了分佈在世界各地的舜裔宗親那種聯絡宗誼、促進商貿、謀求發展、世界大同的熱切追求之中。每當這時,我就真真切切地感覺到了自己肩頭擔子的份量,也發乎情順乎理的產生了作為世界舜裔宗親聯誼會主席及榮譽主席時應該怎樣協助引領舜裔為民族繁榮,國家強盛,祖國統一而工作的深深思考。- A/ S/ V, n( d3 p8 A6 @: M- W

4 x% ^5 L5 z! M  T# @7 E一種歷史責任感,促使我在1998年親自組織並參加了世界舜裔宗親聯誼會常委會成員赴河南長葛考察;1999年,我組織並參加了常委會赴福建晉江的考察;2003年,我又親自與副主席陳來金等赴廣東東莞考察;2004年,我與部分常委訪問河南鄭州、新鄭、長葛、許昌、濮陽。多次親赴國內考察;結合以前部分常委和舜裔對山西運城鳴條崗和湖南永州九嶷山的考察與研究,世界舜裔宗親聯誼會的全體常務委員對舜帝出生于河南濮陽瑕邱崩葬於湖南寧遠縣九嶷山至信不疑。因此,在2004年4月9日,我與常委會副主席陳來金、陳捷中為河南濮陽瑕邱《舜帝故里》揭碑,並率宗親在瑕邱古籍舜帝祠前進行祭祀儀式,還為舜帝宮奠基;同年9月25日,《世界舜裔宗親聯誼會》在湖南九嶷山舉行甲申年公祭舜帝陵大典,我率世界舜裔宗親聯誼會的常委們共同主祭,泰國、菲律賓、新加坡、香港、臺灣以及國內福建、廣東等地舜裔宗親參祭。- r+ P  a1 p# F* C5 x
$ C4 q: Q" h5 Z8 [6 C3 t
參加一系列的有關舜帝、舜文化的考察、祭祀活動後,更進一步認識了研究、弘揚舜帝精神與舜文化意義十分重大。
% f( y1 p" Y  G" A" X
7 n$ V5 i, r6 H0 a( P  e/ b$ R( N周永亮、鄭國茂兩位先生懷著對中華民族始祖舜帝的摯愛真情,多年來至力於舜帝與舜文化的研究,為查閱有關史籍,為考察舜帝跡蹤,足跡遍佈神州大地乃至東、南亞。鑒於對舜帝和舜文化的研究屬於斷代史範疇,由於歷史的原因,資料收集十分困難。但是作者想方設法收集到了有關舜帝的大量史籍資料以及相關研究資料。歷盡長時間的研究,完成了《舜帝百問》的寫作。全書對舜帝生平、舜帝陵、舜文化的價值和意義等大家普遍關注的問題以及一些疑義問題作了令人滿意的解答;而且,對某一問題的研究和解答十分具有可靠性和說服力,具有很強的學術價值。
- ]! Y0 [8 z4 t7 \
4 a& P1 d6 e  y泱泱華夏,民族源遠流長,文化博大精深。華夏民族,自古十分看重血緣親情;華夏文化,自古就有著極為強大的凝聚作用。無論是在國內為民族生存和振興努力奮鬥,或是在海外艱苦創業而漂泊沉浮,都對本民族有著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結,有著一種深深的眷戀,都不會忘記民族之根。正如此,海外華人近年來回祖國大陸尋根問祖形成熱潮。對於舜帝這樣一個對於華夏文明做出過重大貢獻的中華民族始祖,海外華人華裔與之更多了一層“血濃於水”難割難捨的骨肉深情。從這個意義上說來,《舜帝百問》不失為世界舜裔宗親深入瞭解舜帝,研究舜帝文化,弘揚舜帝精神,進而凝聚、粘合民族情感的一本好書。2 t% t! z$ O- W* o) q4 J+ A1 c% @
# Q7 B. _6 c3 o( |
! l5 D, u) X  ^) J) T, O! p3 O
5 ~, h7 F, x7 i' ~; ~
陈守仁
8 S9 v$ f* ]& Z2 m
6 ?; F5 ?! ], j# Q$ v# o$ M4 ] 2006年6月于香港
' J( u% Z% T" `5 n7 M# a9 N
- n/ q+ r. _4 }  Q+ S
7 x3 W/ X0 p  l. K# t1 F" Q

签到天数: 2083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发表于 2014-5-25 23:5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好帖子,怎么能沉寂下去呢?
; F7 n4 o6 d) N7 @* Y( G6 K' p7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3-28 16:1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