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姚绍弦:南昌姚氏与姚思廉家族的渊源联系 [打印本页]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1-4 14:53
标题: 姚绍弦:南昌姚氏与姚思廉家族的渊源联系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3-1-4 19:40 编辑 . H% @0 r4 {& w

2 h4 Z6 N& O7 m3 J5 t

姚绍弦:南昌姚氏与姚思廉家族的渊源联系

    写下这个题目,我的笔很沉。

    南昌姚氏来自灵源,与南垣、方里是一家,是我早些年就有的认识,现在应该说从各地的资料挖掘,是可以得到共识的。

    我一直认为南昌姚氏与姚崇是没有关系的,开始的时候,南昌姚氏的老一代也不同意认错,幸亏以姚卿芳为代表的三卿团和这一届修谱人,实事求是,令人尊重。现在河南宗亲出示了姚崇世系的碑文,从姚崇家谱中十代内找不到姚尚忠的名字。说明灵源姚氏与宰相家确实是没有联系的。再把汉代的姚云列为姚崇的祖先显然是荒唐的,当然,将姚彦国说成是姚崇的祖先也是滑了一稽的,而将姚云说成侨寓开封祥筹县,其实就是南昌谱中的汴梁,谱系中又说云公之子瑜公官仓监,号仓监,孙平公号丰城,与南昌谱姚彦国号仓监,南垣谱仓监子子胜,号丰城,如此雷同更说明南昌、南垣、方里是一家。

    姚闻闻宗亲治学是严谨的,他证明了姚勉是姚思廉的后裔。我曾说过要当面向闻闻宗亲请教。我除了赞赏他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外,我的言外之意还有与他观点不一致的地方,我和他事先没有任何联系,所以没有引申交流下去。

    我曾在不同场合说过,中医是南昌姚氏之魂,现在我想展开这个话题。

    绍弦是懂中医的,并且为很多人治过病,大家相信吗?真的,祖传的。

    略懂中医的人都知道,数千年来,中医都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代代相传。南昌姚氏几乎整个家族都从事中医,已经有许多史料和事实得到了证明,无需赘叙。南昌家谱中有许多继子、立子现象,除了续香火之外,显然与中医的传承有关,儿子没有兴趣学医,就从侄子中带徒弟。

    南昌姚氏中医的源头是姚谷清。姚谷清,铸长子,字钟秀,号云谷道人,生于1151,逝于1217年。斗门的发祖姚澄也是医生,他是姚谷清的侄孙,向姚谷清学的医术。过去中医旧称郎中。斗门的许多从事中医的家庭中确实是悬着葫芦作为传家之宝的。悬壶济世这四个字是有名有实的。

    从姚谷清到现在已经八百六十年了,换句话说南昌姚氏从事中医传承已经八百六十年了,这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情,没有任何悬念。

    我思考的问题是,姚谷清的医术从何而来?他的师傅是谁?下一步只好推理了。姚谷清是铸公的长子,姚旦的长孙。姚旦(1087--1124),字明叔,号杏斋,宋重和元年,赐释褐状元除黄州教授,宋靖康二年,金人逼徽钦二帝北巡,三月十三日公死之。

    这个‘杏斋’值得推敲,我们知道,中医自古别号杏林,姚旦可以推测是懂中医的,又有很高的文化、学问,常在皇帝身边,似乎可以从这些蛛丝马迹的信息中推测他的孙子姚谷清可能是受了爷爷的熏陶影响,从而成了云游江南的名医,这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姚旦是状元,我曾试图在江西省图书馆寻找他的事迹,仅仅在台湾版的瑞州府志中有姚旦的记载,但内容和宜丰县志及南昌姚氏家谱中的记载是一致的。

    推测到了姚旦懂中医,说明南昌姚氏的中医渊源接近了一千年,在往上推,姚旦的父亲是姚振(1056--1088),字子玉,公博学,擅文辞,尝作竹楼于灵源讲学,人称竹楼夫子。姚振的博学是否包含中医,不能下结论,如果在此在结论,就是唯心主义了,就此打住。

    另外,南昌姚氏的中医之道还可以在字派中得以证明。起源于北宋元初的字派,内涵丰富,意味深长,其中“允执厥中”既是舜帝思想的精华,也是一种哲学的思想,同时也是一种中医思想、中医理念。当然上面已经证明一千年来南昌姚氏通中医,七百年历史的字派就不用展开叙述了。

    姚家多医人,懂姚家历史的人都会知道,医人中姚思廉的“吴兴武康”姚氏最为出名,‘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是吴兴姚氏的传统。据《新唐书. 宰相世家》记载,姚敷之子姚信仕三国时吴国,精通天文、《易》及数术,姚信之八世孙即名医姚僧垣。姚僧垣家传医术,可以上溯几百年。他撰写了《集验方》十二卷,是他对中华医学的宝贵贡献。可以查到姚僧垣的小儿子姚最,博览群书,通晓经史,也学习过医术。可见这个家族后人在博览群书的同时或多或少都懂医的,只是地位和影响没有姚僧垣那么大。

    我不认同闻闻宗亲关于姚勉是姚思廉直系的观点,因为我同闻闻的思维方法不同,所以我说姚勉把姚思廉说成是自己的鼻祖,这是一个文人的表述,很像是一个冬天里的童话。

    我曾经到丰城,宜春两个地方的地方志办,翻箱倒柜,试图发现姚思廉到过丰城的记录,结果无功而返。我在读《唐太宗传》中发现思廉是78岁才授丰城男,80岁就去世了,他是李世民不离左右的幕僚,不可能在人生暮年离开京城,前往江西生儿育女,这不合常理。所以我才引用“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句名言。

    但是恰恰在思廉公封丰城男的前些时候,几乎同时代的姚彦国中进士在隋末唐初从京城汴梁来到了丰城。南昌宗亲有人据此推测姚彦国是姚思廉大家族中的人,如果从南昌姚氏后来一千年的中医传承,他的中医文化来源于思廉家族,这绝对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因为没有资料证明,推测就是推测,不能肯定,这是我的态度。

    姚僧垣、姚菩提、姚思廉家族是通中医的,是否传承到了南昌姚氏呢?从已经证明宋朝开始的南昌姚氏通中医到姚思廉仅仅有四百年的空间,没有资料记载,留给我们的只有想象,但这个想象绝对不是凭空而来,有待进一步挖掘,也取决于后来关心此事宗亲的智慧。   

    还有一个旁证,姚崇家族是不信佛的,而姚僧垣、姚菩提这些名字和事实上看,姚思廉家族是信佛的。无独有偶,南垣谱记载姚彦国与玄奘法师结为兄弟,明代宜丰尚有仓监庙,之后灵源多有高僧,说明彦国家传是信佛的。灵源这个名字分明就带有佛教色彩,姚发野、姚行先老先生告诉我,院场这个地名也和佛庙有关。至今灵源坑旁边有一座山,就叫佛岭,灵源的山形就很像是一朵莲花。禅宗的五大支,其中曹洞宗、临济宗祖庭就在宜丰,宜丰的禅宗文化之盛,盛于唐朝,说明灵源姚氏与佛早已结缘。

    我的结论是,姚彦国家族与姚思廉家族有一定的渊源,但不是直系,当然这个结论还有待探讨,权当抛砖引玉,欢迎所有关心这个话题的宗亲参与讨论。不当之处,敬请宗亲批评。


作者: 姚卿芳    时间: 2013-1-4 16:17
本帖最后由 姚卿芳 于 2013-1-4 16:26 编辑
8 u7 L9 m2 o: n: A8 z
姚绍弦:南昌姚氏与姚思廉家族的渊源联系    写下这个题目,我的笔很沉。    南昌姚氏来自灵源,与南垣、方 ...: A. o/ {& {# m7 a+ j
姚绍弦 发表于 2013-1-4 14:53

/ h8 X6 j7 q$ H  C) R

   南昌姚氏将姚崇列为彦国公植下的一支,是与历史资料不符的.我在萍乡见面会中向姚学谋宗亲请教,得到的答复是:"可能姚崇有一小支宗亲和你们联谱时挂上的,但姚崇决不是姚彦国植下的一支".我囬到南昌向族人报告.得到了族人的认可.

  绍弦提出的推测.希望全姚宗亲和学者都来关注.许多科学成果,都是发见某种自然现象,提出课题,进行研究而获得的.


# L. i0 g) T- {/ u+ I

作者: 姚克保    时间: 2013-1-4 16:58
我认为,不是姚崇的一支并了彦国公谱,而是彦国公后裔在保留自己名字的同时,用另一名字姚崇或其后代的名字,有意拉姚崇入谱。同时给姚弦补允一下,灵源坑就是在莲花形上。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1-4 17:03
佩服你们的执着精神和无私奉献。你们的观点我基本赞同。我在那贴给你们看到的是我心中的不解。希望你们再接再厉。把他们搞清楚。不胜感激
作者: 姚卿芳    时间: 2013-1-4 17:14
本帖最后由 姚卿芳 于 2013-1-4 17:17 编辑
( B- {' [1 o$ {
( Q) `+ M" W! x. f回复 3# 姚克保
8 o% r8 x' M$ l1 _克保宗亲说:"而是彦国公后裔在保留自己名字的同时,用另一名字姚崇或其后代的名字,有意拉姚崇入谱"。我不赞同.还有学谋的解释更合情理.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1-4 17:32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3-1-4 20:37 编辑 : x& R. t+ W' k

5 ?8 E3 E, C( E3 O6 V5 u7 M回复 3# 姚克保 + m- }0 V1 j# U0 v
9 b9 ~; }7 ~' r0 o' |
! W; `) F* B& A: N' E* f$ h
       姚勉的【灵源天境记】我是认真读过的,描写了许多景致,令人神往。但据说修了水库,所以我没有刨根问底去探寻。我曾三次到过灵源,止步于方里,下一回我会徒步走上水库,看看我们老姚家的风水宝地。姚发野老先生和我说起灵源来绘声绘色,他伸出一个巴掌,形象的表示五朵莲花的样子,说灵源之水像五只老虎口里迸发而出,他连续说了几句,好地方啊,好地方!

作者: 姚闻闻    时间: 2013-1-4 19:47
本帖最后由 姚闻闻 于 2013-1-4 19:50 编辑 + c( b0 J* |5 V& a+ p# C' ?4 l

" n. C+ n0 O( W' s7 n  Y1 @. N. e6 w2 N回复 6# 姚绍弦 " m& }& y; j: z8 @3 o' a: T+ j
; [. K2 e: |, P
7 M7 r$ V  z+ h) A# v! S9 V
    我觉得应从思廉一支重点寻找资料,看是否与彦国有交集,而且研究时一定要回归到当时社会的状态,比如古人的宗族思想等等,从宗族思想看姚勉自己说的不可能是文学语言,而且我还没发现古人在宗族表述上有人乱说过,你看二十四史中的列传有谁在叙述自己祖先时乱说过,还有在集部中有否不按实际述说的,比如墓志铭等叙述家族历史的文体。古人有专门的这种文体,姚鼐《古文辞类纂》就收有大量的这种文体的文章。欧阳修的,柳宗元的很多很多。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1-4 20:02
回复 7# 姚闻闻 " R1 U1 U$ m8 j2 ]; G) g
# H9 s# `  U! W, D+ x- b
9 h1 @) i! u8 A% {2 J1 Z
    谢谢您的指点!我会朝此努力。南昌家谱记载,彦国还二个弟弟,彦都,彦相,期待有新的发现。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1-4 20:11
回复 7# 姚闻闻
! f, r8 U" G% G. q. N- y3 k( ?" _' L$ L% `3 k

7 _9 }: I9 g' t3 V# j9 b    关于姚勉会不会乱说话的问题,我与宜春,丰城的文人们有过交流。大家一致的看法是姚勉文章确实好,但在当官和做事以及与人相处等方面是很不成功的。他回到丰城是被人监视的,因为不善于说话,得罪了贾似道,在官场上不够圆通。
作者: 姚闻闻    时间: 2013-1-4 20:17
回复 8# 姚绍弦
' l1 M- z! c- ~# b$ `; [7 w7 R

- [: }3 J) j  ?& l, w    另外,学谋宗亲也在研究你们这支的情况,他也是很严谨、学识不错之人,你可与他多探讨。他给我说过姚勉是思廉之后。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1-4 20:28
回复 10# 姚闻闻
; H! J- p2 _% c2 h7 P" Q: e+ H3 c( x& B
; X7 c4 w) j9 g$ R/ G6 V
" O" m  }* V3 z% v, f  r    好的,有机会我一定去河南老家拜访他。
作者: 姚闻闻    时间: 2013-1-4 20:30
本帖最后由 姚闻闻 于 2013-1-4 20:54 编辑 & d. K0 M% G# Q# J7 }/ L
6 Q1 P  r. d; n, F4 k9 J
回复 9# 姚绍弦 4 ?" s- p. I- V, `3 D+ a4 r; Q
" g# Z  i2 j  z9 I7 h

+ d, k" {  p8 B# e% V( V    勉公生活的时代和他的经历,通过反复读他的《舍人集》有所了解,中国五四以前的人受宗族的桎梏很深,对不孝、不习好,有败家风的人,家刑是很残酷的。姚勉其他都可以乱说,但其祖先是不会,也不敢乱说的。因为族里的人都不会答应,那时是有族长的,绝不会像现在的宽松环境。说白了那时的人宗族意识已经深入骨髓,是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族帮,乡党已是中国古人的一种文化。一种中国符号,没有这种文化就不是中国人了。而且官方的监督也是很严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几千年的宗族文化是封建社会重要的内容和标志之一。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1-4 20:51
回复 12# 姚闻闻
3 l" a4 F! f/ s
8 K9 m1 }. z4 `7 F" k' ]. U  ?- l% R8 u4 {/ V7 ~, o) K
    但是,他为什么不魂归灵源呢?一个谜!关于他的传说,丰城偏正面,宜丰偏付面。我是到他墓地实地去看过的,看过他生活的环境,他是僧人带大,远离家族,思维与一般人不同的。矛盾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的啊!
作者: 姚闻闻    时间: 2013-1-4 21:21
本帖最后由 姚闻闻 于 2013-1-4 21:37 编辑 7 Q3 Q7 M- b! R8 D  g4 y* ?0 O
' O/ T5 {4 O8 p; E8 L, v6 U
回复 13# 姚绍弦
  K+ M0 r1 q/ W3 n' Q1 ]1 F2 X; h' ^) V3 g

9 ^) m; i1 q$ o! A  b    不管是僧也好,道也好,还是放荡不羁的文人、无赖也好,还是思想空前解放之古人,他可以砸佛龛,骂菩萨,但他不敢骂皇帝,辱祖宗。明朝写《潜书》的唐甄和写《史纲评要》的明代思想家李贽,在古人中胆子算大的了,但他们在宗族里也是很恪守礼教了。绍弦宗亲在研究家谱时一定不要忘了中国封建思想这个大环境。今天就谈到这里,以后再聊。
作者: 姚士平    时间: 2013-1-5 11:16
本帖最后由 姚士平 于 2013-1-5 11:30 编辑 ( Z( ~6 C4 S; i- h% A2 I! _
  E$ J7 k2 U6 Z9 x& z
跟绍炫探讨一下哈。4 r# O1 x* A5 k+ \$ F
    我同意闻闻宗亲的意见。在没有证据证明姚勉所说是错误之前,可以推断,但不能武断。姚勉能中状元,必有过人之处,他得罪权臣贾似道,恰恰说明他不阿谀奉承,敢说真话,敢于坚持自已的原则,不是一个胡说八道的人。2 g9 C! x5 j1 k- d
     姚思廉没有到过丰城,不等于他的后裔没有到丰城定居。从初唐到宋未,年代久远,或为官,或经商,四处迁徙,皆有可能。如唐未天明公已经在福建定居,我祖景清公已经在广东平远定居,说明思廉公的后裔已经遍布大江南北。有宋一代,江西相对社会较稳定,经济较发达,人才辈出,唐宋八大家中王安石、曾巩、欧阳修皆是江西人。从中原避战乱,到江南定居的人比比皆是呀,姚思廉公的后代到丰城定居,是非常自然,非常正常的。
作者: 姚士平    时间: 2013-1-5 11:20
回复  姚闻闻
* f  w  b. w$ c) ^7 C; o
$ C- T: c) k* d0 U' v" G* O
! l, s' N( Y$ T    关于姚勉会不会乱说话的问题,我与宜春,丰城的文人们有过交流。大家一致的看法是姚 ...9 J; V2 T$ C2 ^* O) L
姚绍弦 发表于 2013-1-4 20:11

1 o; k# v) M) c. \3 k1 V7 k1 O
! k! L" \$ ~) A
+ y) b8 J! V4 K. x3 O: b/ E' L/ ~    不圆通不是他乱说自已祖宗的证据。反过来,他做人不灵活,说明他是坚持原则的人,不是随便乱说话的人,不是随便攀龙附凤的人,再说,姚崇的名声比思廉公要显赫,如果他要攀附名人,为什么不攀附姚崇呢?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1-5 11:32
姚士平说:“姚崇的名声比思廉公要显赫”: }* F! e5 {* X4 \. K
我认为:姚崇的地位比思廉公要显赫,名声未必比思廉公显赫。正如梁启超对姚宋与李杜之比。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1-5 12:21
回复 17# pszyyao 3 H9 ^  `0 v. o& g. U% o5 c! {

9 ~& S# ~4 ?* M4 ]% e: P* B# q$ v: V  v3 b3 F" w5 m& @
      谢谢大家参与讨论!从南昌家谱谱头看,在南昌姚氏独立修谱以前,灵源老家是有过一次修谱的。南昌谱记载,首修勉公,但没有留下姚勉的序,600多年后,湖南平江姚氏提供了姚勉的序,我认为真实性不高,但一些信息是可取的。如果确定南昌家谱首修姚勉,那么,姚勉是认同了发祖是姚彦国。姚勉中状元是1253年,之前应该是没有什么名声的,只是以后才如雷贯耳,周围姚氏才以他为荣,灵源也因此声震远扬。南昌姚氏是在姚勉中状元前八十多年离开灵源的,从现在的地名志中可以得到证实,当时的方里、院场、衙里这些现在有名的地名当初都不存在。南昌姚氏如果从攀附名人的角度应该会把彦国公同时代的姚思廉列为发祖,可是南昌姚氏没有这样做,所以把姚彦国定为发祖应该更真实可信。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1-5 12:29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3-1-5 12:41 编辑 ' f. C' I9 L4 p1 k( w6 T
  ?% |* B! s4 T/ s5 Y
回复 18# 姚绍弦
% }, P; s1 r7 z
; W9 K! ]+ h. Q' w; x9 E( f+ h. g+ y& U9 M: ?2 p  [: ~  z+ ^. Q
         当然也有这种可能,南昌姚氏在确定了姚彦国为发祖后,拉姚勉名人来说是修谱之人。姚勉是南昌姚氏的旁系,绝对不是直系,但都出于灵源,说也是说的过去的。姚勉在丰城闲居的时候,为邹家、熊家修谱都做过序言,姚行先老先生九十年代都去看过这些序言,我到丰城考察时,没细致到这种程度,但是姚勉为别人修谱作序是可信的。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1-5 12:39
回复 19# 姚绍弦
; W& S% }0 U# r0 i
+ x* z  C9 u4 z6 v  \7 Y8 y5 |/ C# e! G
       我看过许多江西姚氏的族谱,大部分地方的姚氏都挂靠在姚崇的名下,和我关系好的人,我会多说几句,但许多地方我是一笑了之。

作者: 姚闻闻    时间: 2013-1-5 13:06
回复 20# 姚绍弦 4 F- B' R) z) ^! Y! r  S# w* q" c
2 {3 u: G, O* A7 Q: @

$ f) R3 f9 o& @6 _7 e6 C    绍弦宗亲,我提议:如果真要研究彦国的家谱,我们能不能把自身的身份改换一下,从自己的祖宗中跳出,大家都是对一个学术问题的研究者,不带一点感情色彩去研究问题,以研究学术的原则、标准作为基点行不?第二,你承认中国封建思想宗族思想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否?如果承认这两点,我们就当他是一个学问探讨,不打棍子,不带帽子,不人身攻击。这样我们才会放下心里的压力,正常来研究,行吗?个人意见,不强求。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1-5 13:16
回复 21# 姚闻闻 & r0 H( R' M8 d; s! I+ G9 }+ _
6 _5 ?" ]0 A1 B$ W  x& G+ d+ v
. a+ E) [& X5 v8 W+ M
     很好的建议,我关注到闻闻宗亲谈到彦国公时,几次都是话说到一半就戛然而止,而我的性格是直言快语。我觉得网上交流确实容易造成宗亲之间的误会,而被认为带有感情色彩,其实大家只要一见面,许多观点就可以互相包容。我是喜欢亲力亲为的,方便的时候我一定来重庆,与闻闻宗亲面谈,把酒言欢。
作者: 姚紫洪    时间: 2013-1-5 13:23
回复 21# 姚闻闻
* f! d$ |0 f0 ^: l( Z4 x6 [3 X5 t' h  ~# v. N$ _+ c* w% B0 l

# [3 U0 W# p/ ^* z4 @  d    应该如此呀,很好!
作者: 姚卿芳    时间: 2013-1-5 13:59
本帖最后由 姚卿芳 于 2013-1-5 14:06 编辑 ; F* H: M2 P* k( X
( [5 Y( u2 u5 i: f, n6 C
回复 21# 姚闻闻
, Q  C7 p  @: f7 S$ F) P" j: C* B: C8 d  s  D) i% p7 b

9 Z! x7 U7 P, z; U    应该如此,很好!    " n2 V8 ~0 I- U" Z0 a. b
将对族谱研究,会有大的进展.
作者: 姚克保    时间: 2013-1-5 14:53
关于姚勉是谁之后?我认为,闻闻,姚弦。。。姚勉本人。。。都对了,那是谁的错呢?一、姚勉是灵源人,这是肯定的,灵源有两支谱,一支是尚忠公谱,记为姚崇后,已有很多人否定了灵源姚与姚崇的关系,姚勉自己说是姚思廉后,因而,姚勉也和大家一样否定了与姚崇的关系,所以姚勉没错,二、灵源另一谱为彦国公谱,南垣姚氏谱(彦国公谱系)中有一篇宣德二年写的《雪坡状元图》,文中记:“鼻祖彦国公生二世子胜丰城公,丰城公生三世。。。”姚勉在彦国公谱中为二十世,说自已是丰城公之后自然没错。那错在哪?错就错在灵源姚把二世子胜等同于丰城公姚思廉了。以我之见,这个错该是姚勉在世时就出现的。宗亲认为呢?尤其上闻闻宗亲,你说呢?
作者: 姚闻闻    时间: 2013-1-5 16:22
回复 25# 姚克保
  \: n$ p7 M! q9 \# e1 m' J( z' a1 U& w) k8 ^( Z! a& j; Q$ ^! k
4 ]8 L6 I* u+ @( d+ O) P, ?: a
    克保宗亲,只言片语道明了问题的症结,我觉得可否就从丰城公研究入手,史上还有多少姚姓称丰城公的,就像秘书监一样,姚察也任过。姚合也任过,一个一个的问题解疑,真相终究会大白。克保宗亲是很有独立思考问题之人,佩服!学习了
作者: 姚卿芳    时间: 2013-1-5 18:15
    但愿闻闻,克保,绍铉,维侃,钟尧及祖军等.对文学历史有深厚功底的宗亲携手共同研究我姚氏谱系.是给后人造福.我在期待中.
作者: 姚士平    时间: 2013-1-6 08:56
回复 17# pszyyao 5 y. M  D+ F0 J
/ P! j( _- H. ]- J$ B7 Q! S6 h
, H  I& Z$ O  X" s; J
    教授,后世姚氏家谱攀附姚崇的多,攀附思廉公的少。当然,也可能我孤陋寡闻。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1-6 11:23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3-1-6 11:59 编辑 8 M7 n' K9 x8 a3 V) P+ z' G) K
: Z' e' Q2 @/ O
回复 28# 姚士平
7 C' `, ]( X, z8 k& Q" @
7 V8 T: g8 e8 ], @2 F" y' M5 f! d3 n' f( R* d
    士平:我看到的最早说灵源姚是姚崇后代的资料,是姚文龙的自叙。是姚建钢宗亲发到姚网的,应该可以找到。姚文龙的曾祖父叫姚冠,是姚勉的亲兄弟。姚文龙与姚勉相差仅几十年,他拉的是姚崇的大旗。从自叙上看,情真意切,是他降元后写的。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1-6 11:40
回复 29# 姚绍弦 6 y& w) ]( s8 a* z# X! F6 N
+ \, _6 a0 n6 }( J6 `' n7 @
7 L1 R3 Q& Q1 Z1 ^1 X0 S, T
    南昌谱记载:‘天启甲子【1627年前】,南昌宗亲亲抵灵源祖族,详查唐宋旧谱,寻流溯源,历世符合,复成完璧。’可见,灵源当时是有总谱,期待今后有资料发现。也说明,南昌从来就没有在谱中记载姚思廉是有根据的。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1-6 11:54
回复 25# 姚克保
* e) X. W3 {0 ~
0 H; B0 Q8 Y+ h; i6 U
: B& g8 @: H) t6 E2 }3 d/ c    如果克保的观点是对的,讨论就基本可以结束了。从丰城公去查找就是旁证了。士平的推理也不错,思廉公的后裔有可能来了丰城,但是形成一个家谱体系却是不那么可能的。因为彦国已经自成体系。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3-1-6 12:08
在理性的基础上,宗亲们认真、热烈地讨论,甚好,支持!
作者: 姚卿芳    时间: 2013-1-6 13:20
    各位宗亲從团结的愿望出发,在理性的基础上,开展认真、热烈地讨论,甚好,支持!
作者: 姚闻闻    时间: 2013-1-6 14:31
回复 33# 姚卿芳
) b- ?6 i; I0 p) z, U: D0 o8 G( ^6 a- r0 ?) ?7 r) {/ Q

' P: q" `# ~$ E. I7 H: N3 C4 ~. }    我还看到网上有个资料是说田横的,是咋回事,是你们南昌谱里的资料吗?
作者: 姚闻闻    时间: 2013-1-6 14:41
我分析问题点有几巧,第一巧,巧就巧在思廉与彦国是同一时代人,隋朝。第二巧,巧就巧在姚勉自己说是思廉后。第三巧,巧就巧在灵源两个谱都记有相同的人。第四巧,巧就巧在子明称丰城公,思廉也称丰城公。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1-6 15:22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3-1-6 15:32 编辑
0 P% G7 T! c( Q! s; p& p5 t  v1 R' Y; R) g
回复 35# 姚闻闻
+ G$ c. ^1 s1 q+ f, x
" N4 C) n& c6 w7 X7 z8 A- X$ _: ~' T7 G, b1 t% G! E, ?. g1 o/ D* H  @& m
     说句心里话,因为你这么一弄,我是沿着你的思路看了很多姚勉的书的,开阔了我的眼界,我和几位宗亲交流的时候,都认为闻闻宗亲是做学问的人,认真较劲,从心底里还是很佩服的,最主要的你是不带任何观点,以史实说话。我说过判断这些问题,与学识有关,更与学德有关。就我而言,我是最近才与南昌宗亲接触的,本来就没有什么太多的感情因素在里面,灵源是我们的老家,本来就是一家人。只是听了灵源老家的一些传说,太无聊了,太无稽之谈了,才有时候会激动一下。比如说,现在还有老家人说姚勉姓唐,你是碰不到这种人,但我常常遇见。对于他们今后我也会一笑了之。去年清明的时候,我到方里去祭祖,方里的一个老者借着酒劲与我争论,但一个年轻人马上过来劝,说了一句话至今让我感动,他说大家都姓姚,来了就好。并准备开席为我们南昌二十几位宗亲吃饭,这位年轻人叫姚斌,事后才知道是那位老者的儿子。我相信灵源的数千姚姓慢慢的会与南昌的宗亲交流起来,这是我的愿望。高安的宗亲就对我不错啊,他们是从方里分出去的,我最开心的是,就是和宗亲在一起吃饭、喝茶、聊天,欢迎你来江西,欢迎你来南昌。
作者: 姚闻闻    时间: 2013-1-6 16:04
本帖最后由 姚闻闻 于 2013-1-6 16:24 编辑   m+ b' g4 |% J4 S$ w

! f0 D5 q$ y/ t) u' x回复 36# 姚绍弦 ! n3 a; n8 H; {& v
+ Y) H5 P! D; E2 e, u
& Y6 m$ M8 X& Z- |
    绍弦宗亲,对于宗族研究,哪怕是研究自己的家谱,只能当问题来思考,自己都要为自己提些为什么,别人提出不同意见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思考问题,我为什么提出跳出自我,目的就是不会禁锢自己的思维。如果调整不了自己的心态,就把这个问题放下,不争论,不参与,有些问题急也不行,找不出说服人的资料,别人会信吗,写文章也好,交谈也好,就是一种沟通,沟通是否成功,主要看对方思维是否一致,是否有确切的资料,有了资料还不一致,只能说明沟通失败。记得三十多年前上大学的时候,我读一个最喜欢的人物传记,我在恩师谷城先生面前夸夸其谈,先生就教导我,学历史的是做评价人的工作,绝不能有感情色彩,是组织部在下结论,他推荐我把《文史通义》看五遍以上,最后我知道恩师的用意之深,有了公允的思想,史识才会深,史德才会厚。所以你就当无事一样。我认为你把此帖发出急了点,行先老认同了,还有其他人也许认同也许不认同,慢慢的,不急。周末快乐!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1-6 16:07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3-1-6 16:37 编辑 . a; z& j2 i; d9 i/ k7 C, p' t

  X/ ^+ ]# B5 h回复 37# 姚闻闻
( ~- g0 Y* Q% n
( h1 ~( P/ a1 v3 a( _$ d4 }
5 \% T. x% M7 p7 Y! Y# `    谢谢!谢谢!!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1-6 16:11
我分析问题点有几巧,第一巧,巧就巧在思廉与彦国是同一时代人,隋朝。第二巧,巧就巧在姚勉自己说是思廉后。第三巧,巧就巧在灵源两个谱都记有相同的人。第四巧,巧就巧在子明称丰城公,思廉也称丰城公。姚闻闻 发表于 2013-1-6 14:41
- _- r% `! v, K
4 E' d9 H! a8 t
闻闻兄:
  X1 a" y. m' Q; b" K      有这么巧吗?2 M6 Z4 Z$ L6 v7 k; ~" x% Z( m6 \& f
      你还记得你上传的姚勉示侄诗吗?歌颂的是弘文馆大学士姚思廉而不是什么其他人。示侄诗是来自四库、四库补遗,或是假托吗?
作者: 姚闻闻    时间: 2013-1-6 16:28
本帖最后由 姚闻闻 于 2013-1-6 16:32 编辑 8 z) I& `! F8 ]4 }% h

# p- S7 o+ ^8 U+ j7 I4 F/ U8 R回复 39# pszyyao $ n% ~) ^- y9 u4 ~; B2 {
& M7 |$ d5 H. x6 |4 B
- Z# r& d) k( l' n3 P1 w
    教授,我是在反向思考也,给你的资料绝对真实可靠。放心。网上就有。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1-6 16:30
回复 39# pszyyao
  x! D, \8 X2 Y4 F) D
- }# g4 K" W0 \* k+ O6 V2 U% ?8 p( a
) f7 d6 k, q" w' z% E! e9 |/ _     教授,姚家人赞扬姚家人是理所当然的,我始终认为姚勉是一种文学语言,姚勉生活的感山寺在曲江边上,他说曲江,‘此景江南夸第一’,分明也是一种文学语言。曲江这个地方我是经常去的,江南美景比比皆是,说第一绝对说大了。另外说句玩笑话,我小学的时候,作文就写的不错,经常被老师作为范本,许多老师还夸我跟姚文元是一家的,都姓姚是真的,正如姚勉与姚思廉的关系,也许差到十万八千里哦。还有,说姚勉好,只是我们姚家人偏爱他,当然他的文章是不错的,但是宋史里面并不把他立传,还是有自身原因的,起码官方是不认可他的。他的侄儿园至虽然没有中状元,可是他的诗论是远远超过姚勉的,宜春地区推举了八位高僧才子,其中就有园至,他也是为我们姚家争了光的,从地区文化史上,园至不在姚勉之下,说句实话,实在是因为宜丰的出的文化人不多,才有了姚勉的地位。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1-6 16:35
回复  pszyyao 5 M2 l* U  U7 m$ ?6 }& k! h
$ ^  f3 h2 v' l6 @
) I2 U! Q4 ?6 s
    教授,我是在反向思考也,给你的资料绝对真实可靠。放心。
/ O" d1 \7 I0 I& N! h8 ?姚闻闻 发表于 2013-1-6 16:28

# G- ~. {0 W" G* h9 W- l4 M  k
! Q* W1 q) r7 L  l/ m
- D! J$ u* w+ _2 K  \    姚勉示侄诗歌颂的是弘文馆大学士姚思廉——“我家鼻祖思廉公(?,还是丰城公?记不清了。)& t! p* a+ u( c% B5 B$ ]) _# h, q
    反向思考可不能这样表达,容易引起误会。
作者: 姚闻闻    时间: 2013-1-6 16:36
本帖最后由 姚闻闻 于 2013-1-6 16:38 编辑
4 x# F9 B* ~: \% z3 b0 g' e+ N  m1 @( u, C9 e% t7 V# r: _
回复 39# pszyyao 5 ~; o" _( L1 Z: S* m& |
8 w5 b& t& r6 @* p
/ n/ J2 P+ S8 h- B
    《侄阿钟觅字与诗》

作者 姚勉 朝代:宋代 体裁

http://shici.911cha.com/poem_eXhnbQ==.html

" t4 ]6 n% m- ^8 s7 `: E

阿钟五岁已大奇,从我觅字与觅诗。
) ~! x) H4 b' [栗梨不爱爱纸笔,此意岂是寻常儿。5 |$ j# }3 l6 H9 {# ^
吟诗写字非难事,字画是心诗是志。; j9 a+ i4 s- T" c, q
器量充周志气宏,劲笔雄辞皆极致。
1 Z0 X/ g7 ?+ B- ^3 |. M吾家鼻祖丰城公,庭叱百万无虓雄。
3 q1 C: R7 ^" o7 C& |. o子孙世袭节义风,流传直至江西翁。& n  v! W8 S3 E0 D( }$ k
江西夫子今希有,四经七举为龙首。
2 r3 v4 }% {, p' ~- _4 ?: q( d  Z不作孙弘曲学儒,文章只是宗元佑。+ J& \( ?" J- ^( |$ H) Y
祖宗积善源深长,争奇竞秀生诸郎。5 {% w, h& N: A6 E" \
诸郎更有如钟者,引领丹山群凤凰。
' {3 E& C2 m$ {' O. \晓窗读书肯至午,夜灯琅琅明月庑。2 Z' h& L( j+ {3 q; Z- h$ v1 n
只今小年已勤苦,从此读书到十五。
" E, U) a! G  I贯经窗史包今古,雪坡痴叔未足多,十驽骥子一跃过。9 \* S9 R) a  W( ~1 L! j4 k
河南晁氏曾有样,二十子弟俱高科。' X  n* R* w8 e. M' ~2 F7 y# o8 d
汝今群从多兄弟,勋业相期各如意。
6 _" o, r  q: H$ U5 @家塾相师学圣贤,庙堂再拜传忠义。
# T& F7 N3 D3 r5 p羲献帖,李杜诗,遗踪虽在不必追。
4 G- g: u* F- w( X, d% @请赓庆历徂徕颂,更立中兴浯水碑。
# ?4 {- Q  v8 _: d- o/ K/ V$ v


作者: 姚克保    时间: 2013-1-6 16:39
回复闻闻,“我分析问题点有几巧,第一巧,巧就巧在思廉与彦国是同一时代人,隋朝。第二巧,巧就巧在姚勉自己说是思廉后。第三巧,巧就巧在灵源两个谱都记有相同的人。第四巧,巧就巧在子明称丰城公,思廉也称丰城公”。这四巧不为巧,一,彦国公与姚察 不是同一年代的人,彦国公要大姚思廉30多岁,姚思廉与彦国公子年令相仿,二,姚勉只是说出自丰城(或说丰城公),并没有指名说是姚思廉的后人,三,灵源两谱所记相同之处,不止是姚勉相同,而是近十代相同。四,子明是不是也叫丰城公,不好说,但在谱系中把他说成了丰城公。五,在方里现行的谱中,尽管说姚尚忠由硖石迁入,但他们的谱明确写着:远祖,姚思廉。以上得出两个结论:一,明说姚思廉与灵源姚是直系关系是近代人说的。古人没说,古人只说到了丰城公为止。二,两谱在认姚思廉或丰城公时,走了姚思廉——丰城公——子明这样一个圈,在这三者之间在偷换着概念。
作者: 姚闻闻    时间: 2013-1-6 16:40
回复 42# pszyyao
5 @5 r! V7 z5 e3 ]
$ U( B. N; \5 x9 }  \- l, M/ L9 i  X/ C3 C! u" e9 h
    我的反向思考,说巧,就是回答没有这么巧
作者: 姚闻闻    时间: 2013-1-6 16:43
“庭叱百万无虓雄”,就是说的姚思廉的史事。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1-6 16:50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3-1-6 17:04 编辑
: Y; i; X9 O! G! c" |: s
4 J6 I7 `+ m/ J- s  w$ I- h3 O0 f回复 43# 姚闻闻
# h. S" ?2 M6 O9 k4 D
( p5 F4 b/ _3 L1 f  K, v1 }& c- l. D6 g* x; ^1 V( B
      我曾经发表过关于这首诗与闻闻宗亲不一致的看法,第一,丰城、宜丰这一带确实没有用阿xx的称呼人的习惯;第二,姚勉的侄子中找不到诗中的阿钟。后来我也请教过我的老师们,得到的答复是,姚勉的这首诗应该算是古风,用阿xx的也是说得过去的,至于侄子中没有这个人,这样写诗也是不错的。但是以诗歌推断历史,“诗不及文”,这应该是判断历史问题的约定俗成的法则。
作者: 姚克保    时间: 2013-1-6 16:50
说明我们想到一起去了,同时,如果姚勉不是这两谱的人,总不会又出现第三谱人的。
作者: 姚闻闻    时间: 2013-1-6 16:56
第一条,你看错了我说的是巧就巧在思廉与彦国是同一时代人,隋朝。南昌谱这样说的“彦国隋朝进士”第二条巧就巧在姚勉自己说是思廉后,“庭叱百万无虓雄”,就是说的姚思廉的史事。第三条巧就巧在灵源两个谱都记有相同的人。就是你说的意思,不止是姚勉相同,而是近十代相同。第四条巧就巧在子明称丰城公,思廉也称丰城公,是你此帖所说,我采信了。克保宗亲看我说的与你意思是否一致。这是在交流哈,让你知我意。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1-6 16:57
回复 46# 姚闻闻 ' J5 [3 V9 {; W9 ?- _( g. Y

( \/ K( _/ m$ k) M7 t3 U
. b0 j! G0 [& _0 g, F' A* J    “庭叱百万无虓雄”,就是说的姚思廉的史事。0 @  ^% t3 c  ~  y
      也可能姚勉把姚思廉和丰城公混为一谈了,如果是这样,姚勉在这首诗中的一错,弄得我们后人颠三倒四,争论来争论去,想起来也是挺有味道的。
作者: 姚闻闻    时间: 2013-1-6 17:02
回复 47# 姚绍弦 3 q% k6 {0 ^- g7 E
! f! n: D! [6 k: @% H8 X

+ s( m0 ~7 @7 ?, p    我已回答过此问题,不辨!
作者: 姚闻闻    时间: 2013-1-6 17:05
回复 50# 姚绍弦
2 t# n( k* n; [, r, X; Q( \
: X9 h( Y, F8 Q4 {+ p1 R; p+ F/ E/ z5 g& F; c; O1 i" m
    “庭叱百万无虓雄”,就是说的姚思廉的史事。更进一步证明这个丰城公就是姚思廉。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1-6 17:11
回复 52# 姚闻闻
- _' y: S3 L* K' ]& r$ J
, e( e! O/ g3 z# c2 q' t) G& d0 X/ E6 P7 {
    但我的疑问是:南昌谱系中确实找不到关于姚思廉的是南昌体系的说法,为什么南昌修家谱的人不选择姚思廉而选择姚彦国?以姚思廉的名气,南昌历代修谱人不可能不知道,南昌至今修谱已经十六届了,修水、平江都是几百年没有来往了,不可能多方有默契。
作者: 姚闻闻    时间: 2013-1-6 17:11
“祖宗积善源深长,争奇竞秀生诸郎。”这是姚勉感谢姚思廉等祖先,生了这么优秀的子孙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1-6 17:13
回复 54# 姚闻闻 # `, _3 _3 n* a1 P* M- H4 R0 Y) Q6 V

1 v+ C3 X* |- @0 a% R* E* |4 N9 B2 O, F
    还是文学语言。
作者: 姚闻闻    时间: 2013-1-6 17:13
姚绍弦、克保、教授,我要下班了,夫人叫我也,下次在交流吧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1-6 17:16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3-1-6 17:17 编辑 , |( s% y' c% _
# B, S  l7 r; k3 p. F2 }
回复 56# 姚闻闻 # U1 S# g/ ]7 g5 A6 T1 ]+ ~) E

! D- k0 o5 q; }! e4 k6 m' G! P2 |" u
' z# T% B. v  s9 u    为了我们优秀的祖先,为了我们优秀的子孙,为所有的姚氏宗亲,干杯!
作者: 姚闻闻    时间: 2013-1-6 17:16
回复 55# 姚绍弦
" S9 Q$ F9 O  ~6 k4 M
: T( a  z& d3 A3 `4 O' E) X% Q0 Q
2 P8 P0 Q9 k' H; F$ c2 Q" b3 f    看看《史记》有文学语言吗?走了,再见!
作者: 姚克保    时间: 2013-1-6 17:20
意思差不多,推理路线各自有点不同。我想,内在要表达的事,应该都心中有数了。
作者: 姚克保    时间: 2013-1-6 17:22
“彦国公与姚察 不是同一年代的人”说明一下,上面回复应是,“彦国公与姚察是同一年代的人”多写了个不字。
作者: 姚士平    时间: 2013-1-6 17:50
本帖最后由 姚士平 于 2013-1-7 17:26 编辑 % y( q7 I* d) a! q) _" f
回复  姚闻闻 # |. e# G4 i) D' x" k

4 q/ R' [$ z+ J* D  Q: y( `$ G3 P
; j& l* f" ?/ W& P) _, \    还是文学语言。' F9 q9 j" X* t/ [% g, C. O
姚绍弦 发表于 2013-1-6 17:13

, }; O+ U  C+ x8 [/ T+ s1 n2 {0 `; |; |1 K$ _- q

5 I$ `! l6 |3 S0 X7 |+ e$ l# ]6 X- n     绍弦,你这只是推测,不管是不是文学语言,必须要有其他旁证来推翻或佐证,文学语言就不能说明史实?《史记》中的本纪、世家、列传那一个不是用文学语言来表达的?
& o8 ~6 @# H! F7 Y  {2 o; h* m     彦国公世系谨严,流传清晰,这一点不容置疑。姚勉是不是彦国公后代其实并不重要,不影响南昌姚氏的完整性,我认为不应该是南昌姚氏关注的重点。重点应该是彦国公有关资料,应该遍查有关隋唐两代的资料。我记得有篇文章说姚懿有十个儿子,那么思廉公会有几个兄弟呢?姚察公会有几个兄弟呢?南昌姚氏可能与思廉公、姚崇等是兄弟。所以应该尽可能搜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把彦国公之父鹏公的资料搞清楚,这是南昌姚氏的责任,其他姚氏如有可能也应该鼎力相助。
1 n1 u% p+ w, A5 n     彦国公到瑞州灵源定居,再从灵源开枝散叶,发展成为今日庞大的南昌姚氏一族,值得我们全体姚氏人骄傲,至于千百年来家谱编修中可能会出现的种种穿凿附会,不应该影响对彦国公世系主要源流的研究,如果执着于姚勉是不是彦国公后代,是不是思廉公后代,抑或是姚崇后代,就会影响南昌姚氏对族谱世系来源的研究的主要方向。至于你说到的方里、灵源、南垣对于世系存在的分歧,何不搁置起来?若无史料佐证,再争论一百年,五百年,也不可能得出一致结论。
* o4 P# a) i8 u& M     如果你认为我说得不对,就当我没说。
作者: 姚闻闻    时间: 2013-1-6 18:36
回复 61# 姚士平 " d6 E3 z% a3 ^) E, g. E( S* |

1 ~5 O; R6 L, x0 K确实,士平宗亲说得对。我认为主要是两谱多地的认同才是主脉。
作者: 姚卿芳    时间: 2013-1-6 21:10
本帖最后由 姚卿芳 于 2013-1-6 22:40 编辑
3 ~- M2 b" a# Y3 m9 q
% w# [8 Q6 {/ n' C2 D' M: D回复 61# 姚士平 0 Q9 H0 W2 e5 Q; j% n. v0 G
    士平宗亲说的极是.
3 W$ P" ~" Z8 x* z   我记得2008年夏,你在南昌工作的时候,我请你到斗门祠堂阅读我族谱,并向你请教鹏公能否有资料.别的谱记载为汾公有三子.纲,纪,普提.而我的谱是,汾公有三子.鹏,纪,普提.你教我要查隋唐史料.

萍乡会议我又将同樣问题向姚学谋请教.他看了我的谱后.说:"有的谱记载纲不是汾公之子.至于鹏,目前尚无考证.因时代太远,鹏及其后人名声不大.故没有记载.只有待考古有新的发现才能证实.现在只能尊重现实的情况".

  现将世系源头截图发布望宗提供信息.

  至于勉公在南昌谱系中只是一支,仅记到姚文龙有一子,此外,就没接下去.所以我们從没发过有关姚勉是我南昌姚氏直系祖先之文章.士平宗亲说的极是,"至于支系联与不联对南昌姚氏族谱无关重要."我只是澄清事实,抵消无稽之谈的影响而已.


作者: 姚卿芳    时间: 2013-1-6 21:53
本帖最后由 姚卿芳 于 2013-1-6 22:17 编辑
2 `) y; t" ]$ g* l: {
- D' T$ D1 M0 p7 Q, R$ d

  我读了闻闻宗亲发表的《凡姓姚者不尊舜为一世祖,皆不为姚姓子孙也》一文

  这个问题很容易疏忽,我便查对本族谱世系流源是怎樣写的,查对结果与闻闻宗亲理念一致.称黄帝为中华共祖.称舜帝为姚氏鼻祖.这说明我的先辈修谱时用词是严谨的.


作者: 姚闻闻    时间: 2013-1-7 15:05
本帖最后由 姚闻闻 于 2013-1-7 15:07 编辑
! d- D9 x" R& |, x2 _6 D; r, ^4 F) Y- B+ I6 A( p4 s8 U8 R
回复 64# 姚卿芳
- t8 _5 `  l1 l$ }' k3 x, l. X
% l; R# N( }) X* X9 S  P% x% P
. a" A1 ~  F  W7 |9 v8 u( j    卿芳老:这不是我的理念。这是几千年来包括司马迁、班固、陈寿、刘昭、司马光、黄宗羲、魏源、严复、章学城、章太炎、梁启超等一大批古、近、现代史学家集体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共识。闻闻何德何能岂能贪伟人之功!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1-7 16:24
回复  姚卿芳 ( V* H/ H" m- q0 y1 P' L+ m
卿芳老:这不是我的理念。这是几千年来包括司马迁、班固、陈寿、刘昭、司马光、黄宗羲、魏源、严复、章学城、章太炎、梁启超等一大批古、近、现代史学家集体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共识。闻闻何德何能岂能贪伟人之功!姚闻闻 发表于 2013-1-7 15:05

( w- x6 p5 o5 J4 M: {" v0 E- s, N1 w9 \
, \& g+ ]1 M* F) R6 R  _
       我要加一位——唐太宗朝弘文馆大学士、“书撰陈梁”的姚思廉。唐贞观六年姚思廉奉敕撰《姚氏世谱》。行吗?* x) o! z' b4 @5 M+ c9 P
卿芳老:这不是我的理念。这是几千年来包括司马迁、班固、陈寿、(姚思廉)刘昭、司马光、黄宗羲、魏源、严复、章学城、章太炎、梁启超等一大批古、近、现代史学家集体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共识。闻闻何德何能岂能贪伟人之功!
作者: 姚维侃    时间: 2013-1-8 15:54
从绍弦宗亲的第一篇帖子读下来,逐页读下来,渐渐有个想法,为什么一定要循着非思廉即姚崇的路子走?有没有第三种可能,即既非思廉后亦非姚崇后?读到61楼士平宗亲的帖子,终于更坚定了这种想法。如果顺着彦国公既非思廉一支也不是姚崇一支的思路来探寻如何?读我安徽贵池家谱,寻流溯源,就正是既非思廉后亦非姚崇后。当然最终还得有说服力强的资料加以佐证才能使众人服膺,没有佐证的资料,终究只是一家之言,是一种猜想。然而,换句话说,猜想也并非只该享用贬义,在科学发展史中,猜想常常也是极有价值的,如哥德巴赫猜想,“大陆漂移说”当初也只是一种猜想吧?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1-8 17:24
回复 67# 姚维侃
1 z8 c2 h5 z" X5 ~1 @5 g/ {9 ]3 z/ C5 i& h- [

0 W& `/ F0 \; |; ^' S* d      假如姚思廉家族不是从事中医传承的,我也提不出这种猜想,毕竟南昌姚氏中医的渊源上了千年,往上只有几百年的空间,他医术从何而来?这不是凭空想象的,我粗读过《黄帝内经》《周易》还有《伤寒论》,这些典籍可以证明中医是个大概念,其实它更像是一种文化,一种哲学。可以肯定的是,姚家先人因为传统文化功底扎实,在博览群书的同时,中医的思想也就渗透进来了。当然,南昌姚氏也可能是第三种思路,但是从现有的资料看,与姚崇确实是没有关系的。
作者: 姚卿芳    时间: 2013-1-8 20:38
本帖最后由 姚卿芳 于 2013-1-8 20:47 编辑 ( J* T& s6 S' J( m" I2 l; g6 ~* l
$ B: [- k6 u% p5 W
我倾向维侃的设想(不一定属思廉谱系),另一方面從世系源流来看,同是汾公的后裔.比思廉公早二世.(见63楼)因为彦国及其子孙的名声不大,没有姚思廉和姚崇那样是官至极品.故历史文献很难找证.
作者: 姚闻闻    时间: 2013-1-8 21:24
本帖最后由 姚闻闻 于 2013-1-8 21:51 编辑
1 k1 ?" c  O  r9 ?9 r8 ?+ u  B, L" W" q
回复 69# 姚卿芳
, i7 l9 D2 j' J, P
$ {% Y! `5 y+ \5 m
/ q" i! K7 U% l+ f    芳老,绍弦:我这里有三份资料(未确证真伪),0 @" O* t. g6 o# q
    1、黄帝一世,舜八世,田横八十一世,椿八十二世,坚八十三世,(我问你好象你曾发过一个谱序,说了椿、坚)8 y1 ?( X" G. ~' L$ ~" n- w- H
    2、平一世,旭二十七世,渭28世,松37世,贻38世,寿仁45世,观46世,彦国103世(迁江西筠州灵源),居敬122世(迁南昌姚湾),仁123世,泌、渶、澄124世,德月125世(斗门门楼)
! h! {: ~4 |+ d5 F    3、彦国父鹏85世,鹏父逸84世,逸父庭鹿下四点水83世,水父希圣82世。。。。。。。。犯父文德70世
* K, q7 a3 |* H1 f    您老和绍弦可看看!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1-8 22:08
回复 70# 姚闻闻
0 z  \8 b% i' F$ Z+ g* o
* J/ F) Y. x! P; ~
0 _! o6 c9 ~. a( Y7 K( t8 e   谢谢闻闻宗亲!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1-8 22:11
回复 70# 姚闻闻
" y1 Q- Y: Z1 G2 |8 X. L0 |% D
: o! [+ Z' G+ _/ x% h; N/ v9 |
, G  n' u, N" i, H7 ?    说:坚。是湖北姚高才宗亲。我没有说过。
作者: 姚闻闻    时间: 2013-1-8 22:18
本帖最后由 姚闻闻 于 2013-1-8 22:20 编辑 8 \# }8 S* C5 w
& T# y4 f" X, K# ^0 l
回复 72# 姚绍弦
; Y# {+ K! Z5 z! D; X5 W
" \/ c# T0 Z3 \  [3 W
# b: l6 H; I2 c; h    我问的是芳老好像发过。上面三个资料我为完成芳老的嘱托,前一段时间走到哪里都在查找你们的资料,但还是太少。还不敢说完成得了这个任务,尽力吧
作者: 姚卿芳    时间: 2013-1-8 22:33
8 v$ F* B/ H5 r/ N
闻闻宗亲:
8 H2 \, q. q  G; n/ A: G感谢你将此事一直挂在心中.不论结果如何.我南昌姚氏都十分感谢您.# N# m; P2 B* ~( [9 F; v
% {! g# d! L8 `/ f( d1 @' R
椿,坚,我在网也曾见过,好像是姚绍明发的。我再问一下绍明.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1-8 22:34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3-1-8 22:53 编辑 7 h6 u: ^/ ]& E5 o

; N6 K7 c! _% ]) z/ x4 ~' I回复 73# 姚闻闻 & K/ b) z+ r$ ~8 ]0 N& v, `* J

0 M" r* w/ u1 u0 o9 M6 T, _: q
5 l8 I4 Z- Q, z$ b    谢谢!谢谢!!
作者: 姚卿芳    时间: 2013-1-10 14:32
本帖最后由 姚卿芳 于 2013-1-10 14:50 编辑 7 Z: z3 k2 Z. }

- f: y4 n! J' g: R! J) O3 x/ c, Z

闻闻宗亲:


6 f2 V$ i/ A% b$ ]

   经联系是绍明在网上发布的.来自本谱的附录中

- L9 @' q! i( N( K: f# u. E0 t
8 ~# I, B# ~' t: J: ?" c% I( e6 d
吴兴堂姚氏族谱旧序湖南平江宗亲提供残谱摘录)--收在本谱附录中,仅供后人参考.

旧序中有:“幸得椿坚徒汴州吴兴续贤乡而居之复姚氏之姓以吴为郡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13-1-10 14:38
回复 69# 姚卿芳 2 w" j* J4 p, \

: h. c9 i% R) E. E$ {$ y6 W
: X; A6 y. y5 c: @    因为彦国及其子孙的名声不大,没有姚思廉和姚崇那样是官至极品.故历史文献很难找证.      句中的名声不大,是否改为名气不大,我觉得两词意义不同。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13-1-10 15:04
回复 77# 姚绍明 - K2 {  Z/ k0 F3 ]9 M3 L

- `. T6 I7 T3 A+ i* E4 Y
$ Q' R4 x# r* ]) D2 d1 T    1627年,南昌族人,“亲抵灵源祖族,详查唐宋旧谱。寻流溯源,历世符合,复成完璧。”这句“详查唐宋旧谱”,这部旧谱很可能就是灵源老谱,湖南平江族谱中有椿坚二公,同时更有彦国公之父鹏公的详细行传。我以为湖南平江始祖离开南昌时,是带了族谱的,不过因年代久远谱失而只留下了几篇谱序。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1-10 15:22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3-1-10 19:07 编辑 3 h# n" z0 u7 T$ p/ Q, T5 i  z
- J/ ]% O+ a# c1 w# c3 Z, H
回复 78# 姚绍明 * j3 u( ]6 L$ i$ O' s; \6 D. ]# n: g
/ T6 z: D+ v7 f$ T4 \- x3 L- \

7 S& L) u$ Y9 g. \3 N- h) r    我关注安福正雅公谱系,有一段时间了,安福的留下的也仅仅是房谱,听说泰和、峡江还有谱,我会在方便的时候前去寻访,我的旁证是:正雅公850-919年,他的墓碑上准确无误的记载是灵源出去的,宜春和安福的房谱也是这样记载的,正雅公的墓是现在修的,但是明清时有人修过,尚有遗迹。因为正雅公是历史人物,方志中是有记载的,这个错不了。我看到的两部正雅公的房谱中,没有姚勉的记载,说明从唐朝以后,灵源的这一支与老家也没有联系,当然也没有发现姚思廉的任何蛛丝马迹,如果正雅公与思廉公有血脉上的联系,后代一般会记录下来的,正雅公谱系中也把姚崇拉进来了,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跟姚崇也是没有关系的。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1-10 15:37
回复 79# 姚绍弦
& g& V& I1 i- c5 k( C6 }# `& v/ w
. a" N  b  m$ f; C* ?( @' G. a
. |. Q4 E9 N- `3 O0 [         正雅公的一个后代叫姚颐,与灵源姚氏姚芳远有过接触,都认为是一家,网上看到过这种资料,这个姚颐曾经想把姚勉的文集整理出来,还想与灵源的谱合起来,但只是说说,有这种愿望,结果这两件事都没有做成。我手里有一些他们的资料,还在分析当中。宜春的宗亲有几个热心人,绍锋,桃善,军善,根善等等一伙人都是我的好朋友,他们还去过灵源,同方里的宗亲有过接触,但一看方里定宋朝的姚尚忠为始祖,他们就疑惑了。先是怀疑自己的谱错了,后来又把他们几个谱与萍乡的谱对照了,完全一致,这才坚信正雅公出自灵源。从情感上,他们已经认可了是灵源的后裔。姚义兴老先生是安福正雅公谱系的专家,也是确认了灵源的。) n5 v+ N  o. ~3 s
     元旦的时候,我同道信老也交流过,萍乡有好几支都来自安福,有的是正雅公的后代,但大部分不是,说明安福唐朝不止正雅公这一支姚,安福是古代江西十八个古县之一,人文荟萃,历史悠久,不单是姚姓,许多姓都在安福找到了根。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13-1-10 15:37
回复 78# 姚绍明 3 ?& ?4 J8 E- R. t
/ g0 A- |3 i  X/ _/ A7 Y" u
2 U# V' t2 M/ B
    我赞成维侃宗亲的观点,是否可以从第三条思路入手。既然提到田横,为什么不从由姚姓改出的田氏族谱来研究呢!我们姚姓从:姚  - -妫 --陈 - -田   又恢复姚姓也许不止田延年,田平,或许汉代时还有更多的族人恢复姚姓。由于田姓齐国的地位显赫,田姓的族谱也更为完备。记得前段时间大家在讨论姚氏世系时,提到完公,我当时回了帖子说田完祠完公墓在我们枣庄,每年都会有来自全球各地的田氏宗亲到我们这里寻根祭祖,查看田氏族谱。田氏族人也从未否认姚田一家。我在注册华夏田氏网宗亲网站时使用”姚田一家“这个用户名,不到一分钟就获得通过。我认为是否同田氏宗亲取得联系,从田氏族谱中寻找线索,而不能因为田氏脱离姚姓而疏远他们。) u/ n7 m1 \$ K9 }
       所以既然彦国公谱中提到田横,我们就可以从田横世系向下查找,以求得答案。我的想法谨供大家参考。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1-10 15:44
回复 81# 姚绍明 0 ]3 o- t8 y) ]$ H6 l; }
9 m+ I: S) y/ M* p) e- n9 J, x' w: m
: j3 R$ k  {0 ?' w, T3 |) M) ~" g
    绍明的思路很好,可以沿着这个思路研究下去,我的好朋友中就有一个叫田丰,我们早就确认了是一家人,亲密无间。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13-1-10 15:52
回复 81# 姚绍明
/ d+ y. k; y, e6 Z) B8 X4 {
0 b6 q$ T$ `2 U7 P# ~6 O" V2 G) s+ p
    吴兴堂姚氏族谱旧序湖南平江宗亲提供残谱摘录)--由这句话中更坚定了我的想法,句中有残谱一词,说明湖南确有灵源老谱(不是现在的灵源方里谱),谱中的谱序我们也不能简单的认为是后人修谱时杜撰的,而应该加以研究。我建议南昌宗亲是否联系外迁的持有老谱的族人,特别是湖南平江族人是否还有老谱?因过于残破而在南昌姚氏十六届修谱时没有提供。若有,我们可以借来研究,以找出线索,   因我文化水平有限,故说话语无伦次,如果大家能明白我的意思,我也就心满意足。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13-1-10 15:54
回复 82# 姚绍弦
  A# o' U  W/ F' ?& @) X9 |2 A/ _' x" V6 i, Z+ R0 ~# n

! N: n- l7 m* F& A$ i: g2 Z    心同此心。向卿芳会长和您们问好!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13-1-10 16:12
回复 79# 姚绍弦 2 P" A: h  V2 p
2 j1 ]0 j! ]0 ~' t& S6 _9 h

# ~9 g+ N# g5 g$ e  B  w% K    我个人以为,不要过早下结论,一切皆有可能。我们可以把所有的都打乱,大乱才能得以大治。在我们谱中涉及到很多的姚氏名人,无论是崇公还是勉公,还是唐代弘文馆十八学士之一的思廉公(思廉公的痕迹很少,只是间接有点),在我们谱中都或多或少留下了部分痕迹。我以前有狭隘的思想。不过现在我觉得是应该听听大家的意思,甚至不怕揭疮疤,揭了疮疤,伤口也许好得更快。问题更能圆满解决的。说得不好,请大家批评指正。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13-1-12 12:55
回复 85# 姚绍明 $ f- b7 {  k/ [: ?2 }
$ z) N& O$ B5 {( o

+ E, k3 ?5 k: B: G    绍铉宗亲发的这个帖子,看来又得因为我的这个不和谐音符而告一段落了。我摘萍乡道信老的一句话:我并非没有自知之明,我始终是将自己定位在420万姚姓成员中的普通一员。我是山东人不喜欢拐弯抹角,有话就说,有屁就放,不爱掖着藏着。我自零八年进入姚网,始终以极高的热情来关注咱们自己的网站,并不是新鲜感一过,又觅新欢了。420万姚姓族人,身份地位各有不同,接收的文化教育也不一样。不过我认为,在这个“姚”字面前人人平等,都是姚氏大家庭中的一员,无论您是政府要员,专家教授,还是村野山夫,市井小贩,都是一样的,不会在您的“姚”字前面加上高贵的正宗的等贵族式的称谓。我们这里有一支族人在修谱的时候,遇到一件事:大多数族人都按照规定交了入谱费,只有一家不交,被人家说急了,就大嚷道,你叫我姓姚,我就姓姚,不叫我姓姚,我还是姓姚,你能怎么地吧!这虽是无赖语言,但是也看出他无论怎样,都不会丢掉“姚”字的。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13-1-12 12:59
回复 86# 姚绍明 , A* }$ H0 v, R  o! a! i+ o
4 S) U- a- g; W0 O. B8 W: m
" s* w# L1 s6 {+ r! U
    我还有些话要说,太没时间了。抽时间再聊,不过说了不见得有人爱听。尤其是不能天天上姚网,太遗憾。
作者: 姚闻闻    时间: 2013-1-16 21:53
本帖最后由 姚闻闻 于 2013-1-16 21:54 编辑 + n/ _! I9 `$ m6 e% [

9 |6 A& q# ]$ l3 {; T回复 74# 姚卿芳
0 V* S/ p( a1 d' T0 x2 A0 S+ M
. r2 ~' O* f' H2 J

永定田氏源流考 第二章 世次 " p4 O  [# @9 t' N: _/ d& \

; a6 @- _; j+ ~$ ^
) A0 i# ?* K5 c时间:2007-10-30 0:02:54 访问量:2504 来源:湘西北田氏族谱总编 田圣安 辑录:田家祥
4 a$ T4 [" W$ E2 z0 v

4 M1 Y  _* M, w6 q  c% Z1 ]' Q# o

    先祖 帝舜
5 L# R! M( k' U, X/ t9 a) A    帝舜,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絺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曰“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於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曰:“我思舜正郁陶!”舜曰:“然,尔其庶矣!”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於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谓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济其美,不陨其名。至於尧,尧未能举。舜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梼杌。此三族世忧之。至于尧,尧未能去。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天下恶之,比之三凶。舜宾於四门,乃流四凶族,迁于四裔,以御螭魅,於是四门辟,言毋凶人也。舜入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尧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於是舜乃至於文祖,谋于四岳,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厚德,远佞人,则蛮夷率服。舜谓四岳曰:“有能奋庸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相事?”皆曰:“伯禹为司空,可美帝功。”舜曰:“嗟,然!禹,汝平水土,维是勉哉。”禹拜稽首,让於稷、契与皋陶。舜曰:“然,往矣。”舜曰:“弃,黎民始饥,汝后稷播时百穀。”舜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驯,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宽。”舜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轨,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度,五度三居:维明能信。”舜曰:“谁能驯予工?”皆曰垂可。於是以垂为共工。舜曰:“谁能驯予上下草木鸟兽?”皆曰益可。於是以益为朕虞。益拜稽首,让于诸臣朱虎、熊罴。舜曰:“往矣,汝谐。”遂以朱虎、熊罴为佐。舜曰:“嗟!四岳,有能典朕三礼?”皆曰伯夷可。舜曰:“嗟!伯夷,以汝为秩宗,夙夜维敬,直哉维静絜。”伯夷让夔、龙。舜曰:“然。以夔为典乐,教稚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舜曰:“龙,朕畏忌谗说殄伪,振惊朕众,命汝为纳言,夙夜出入朕命,惟信。”舜曰:“嗟!女二十有二人,敬哉,惟时相天事。”三岁一考功,三考绌陟,远近众功咸兴。分北三苗。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皋陶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实;伯夷主礼,上下咸让;垂主工师,百工致功;益主虞,山泽辟;弃主稷,百穀时茂;契主司徒,百姓亲和;龙主宾客,远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违;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抚交阯、北发,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於是禹乃兴九招之乐,致异物,凤皇来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2 T. y6 D! k$ z% ~

+ r+ W  z7 b" u0 a9 a    先祖妣 娥皇/女英
4 }7 `) M& j! s+ g3 F    尧帝以二女事于畎亩之中,不以天子女自娇,犹女英谦恭逊让事舜亲戚,有妇道,后合殡于潇湘,娥皇为后,女英为妃,女英生商均。
8 D, g+ ~4 V* m( @, F5 a
* w: h) g3 t& D' I, Y% b; A- `4 |& \    先祖次妣 癸比
, }/ I" i, W; N# e    生二女:霄明、烛光 # c2 l& G  x2 V3 O
% v! J5 N7 _, |! O# r1 `+ H
    帝舜子 商均 % ?# U# W2 G5 n
    禹封于虞地。正义谯周云以虞封舜子均于商,故号商均也。或云以虞封舜子,虞国,舜后所封邑也。《元和姓纂》云:“陈,出自妫姓,虞帝之后。夏禹封舜子商均于虞城,三十二世孙遏父为周陶正。”  
+ i+ D  y1 W' ]  z, u    《左传•昭公三年》云:“叔向曰:‘齐其何如?’晏子曰:‘此季世也,吾弗知。齐其为陈氏矣!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齐旧四量,豆、区、釜、钟。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则钟。陈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山木如市,弗加于山。鱼盐蜃蛤,弗加于海。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国之诸市,屦贱踊贵。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欲无获民,将焉辟之?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其相胡公、大姬,已在齐矣。’”《左传•哀公元年》云:“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寻阝,灭夏后相。后緍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惎浇,能戒之。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商均而下,陈胡满公而上,虞思、箕伯、直柄、虞遂、伯戏见于《左传》,然断续不序。
/ B0 b4 S* R' M; @5 F' X) Z秀山、酉阳及吾邑老谱云商均传二十七代至遏父。
. ?" e# m4 O& S) W- {7 Z今从《元和姓纂》。 9 S, C: b$ |9 C" J9 h
, J6 R& K" J: v0 \% b
    阏父(舜帝三十三世孙)
+ S  M% |  X1 d; E0 O    《元和姓纂》云:(商均)三十二代孙遏父为周陶正,武王妻以元女大姬,封之宛丘,为陈侯,以奉舜后,是为胡满公。《左传》云:“郑子产献捷于晋,戎服将事。晋人问陈之罪,对曰: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与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之陈,以备三恪……”。《史记》云“至于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後索隐 按《左传》,虞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武王。杜注:遏父舜之后,陶正官名,是生满公者也”。而秀山、酉阳及吾邑老谱云阏父子为妫满。今从《左传》《索隐•杜注》及谱书。
0 _) k! n4 F. z% S0 W0 B) @
- H' ]0 ~- ^: ~    阏父子 妫满(舜帝三十四世孙)
8 V4 U% G# _& _. E( c& O    《史记•陈杞世家》云:“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後也。昔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其後因为氏姓,姓妫氏。舜已崩,传禹天下,而舜子商均为封国。夏后之时,或失或续。至于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後,得妫满,封之於陈,以奉帝舜祀,是为胡公。”胡公建都于河南淮阳,其后裔一部分以国为姓姓陈,另一部分后裔以其谥号为姓姓胡,胡公卒,子犀侯为申公。
2 u0 b) D% @& f5 o2 z9 {  a* X" _; z( A/ ^8 [
    陳胡满公长子 申公(舜帝三十五世孙)
9 r0 D' d% N, Z3 b9 \3 @    申公名犀侯。申公卒,立弟皋为相公。
: r8 N" L" n( I' s2 ^7 b& a2 d+ \* A$ U
    陳胡满公次子 相公(舜帝三十五世孙)
- d' h- Y4 O& R7 g    相公名皋。相公卒立相之子突为孝公。
: B" ]; P2 W* ]2 z6 q+ P; `$ |/ V' u5 c8 k- A
    陳相公子 孝公(舜帝三十六世孙) 6 n& t; {$ i0 V' U9 t
    孝公名突。孝公卒,立子圉立为慎公。 2 t' u1 |1 M5 O9 A( O0 J
6 w9 z1 G" m# l% S( g" O" \0 w2 s
    陳孝公子 慎公(舜帝三十七世孙) ! G( D; S% _+ T. \  Y
    慎公名圉立,当周厉王时。慎公卒,立子宁为幽公。 8 W- W$ R/ w5 B

. C& K8 q. [, [" m( r& J/ G    陳慎公子 幽公(舜帝三十八世孙) 8 }. m' n1 n$ @' W# l$ J
    幽公名宁,幽公十二年,周厉王奔于彘,二十三年幽公卒,立子孝为鳌公。
2 ^5 W, @6 I; U) x4 {# h
6 r7 }% G4 z( o% r    陳幽公子 鳌公(舜帝三十九世孙)
& ]0 [: x" r/ y7 H    鳌公名孝,鳌公六年,周宣王即位,三十六年,鳌公卒,立子灵为武公。
% D4 ^. q0 w; [2 k: X  ?, c% v
+ Z" ~# J; ~8 y9 U: Z! \    陳鳌公子 武公(舜帝四十世孙) ( U0 A* r) `: p( ~6 {
    武公名灵,武公十五年卒,立子说为夷公。 2 x, r8 a# j  `' z: L2 e& P

( O' R  Q6 t+ K# G' V" H: X    陳武公长子 夷公(舜帝四十一世孙)
1 v4 R, }! B8 w$ O$ V; B9 R    夷公名说,是年周幽王即位,夷公三年卒,立弟燮为平公。 8 }( S* M( R+ r' l2 q) {/ B
0 B( z4 m) c% Q  w2 a
    陳武公次子 平公(舜帝四十一世孙) 7 A2 R) A: c0 K7 j
    平公名燮,夷公弟。平公七年,周幽王为犬戎所杀,周东徙,秦始列为诸侯。二十三年平公卒,立子圉为文公。
7 ^( Q) h% a& |0 |( [8 ~0 t) @; T4 F6 y: w: H
    陳平公子 文公(舜帝四十二世孙)
3 D! _0 q* F4 T. a% B& s. ~    文公名圉。文公元年,娶蔡女,生子佗,十年文公卒立子鲍为桓公。
; l. W) R; H: _7 J' W9 P" D& D$ Z, r: p
    陳文公长子 桓公(舜帝四十三世孙)
, z8 W% [; n+ K2 J. N    桓公名鲍,桓公二十三年,鲁隐公初立,二十六年,卫杀其君州吁。三十三年(公元前七百二十二年),鲁杀其君隐公,三十八年正月甲戌己丑陳桓公鲍卒。 0 w0 i( v6 q' b& t& u. ^

( a# F- P; M1 _$ Q! I% `: q  d3 m/ g" T    陳文公次子 厉公(舜帝四十三世孙) 4 U+ ?/ |  v4 @7 D" _
    历公名佗,桓公弟。其母蔡国女,桓公病,蔡人为佗谋杀桓公太子免而立佗,号历公。历公二年生子名完。   * P9 l" z: Z' _/ |7 V2 |' N, G


作者: 姚闻闻    时间: 2013-1-16 22:06

. X# }5 ^( {6 L8 E, x: n$ E

5 {" D/ l+ F. N4 s
    始祖 田敬仲完
, C1 h" I9 C4 k0 o' |    史记云:“敬仲完,陳历公之子。敬仲完出生时,周太史过陈,陈厉公使卜完,卦得观之否:“是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而在异国乎?非此其身也,在其子孙。若在异国,必姜姓。姜姓,四岳之后,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厉公者,陳文公少子也,其母蔡女。文公卒,厉公兄鲍立,是为桓公。桓公与他异母。及桓公病,蔡人为佗杀桓公鲍及太子免而立佗,为厉公。厉公既立,娶蔡女。蔡女淫於蔡人,数归,厉公亦数如蔡。桓公之少子林怨厉公杀其父与兄,乃令蔡人诱厉公而杀之。林自立,是为庄公。故陳完不得立,为陈大夫。厉公之杀,以淫出国,故春秋曰“蔡人杀陈佗”,罪之也。庄公卒,立弟杵臼,是为宣公。宣公二十一年,杀其太子御寇。御寇与完相爱,恐祸及己,完故奔齐。齐桓公欲使为卿,辞曰:“羁旅之臣幸得免负檐,君之惠也,不敢当高位。”桓公使为工正。齐懿仲欲妻完,卜之,占曰:“是谓凤皇于蜚,和鸣锵锵。有妫之後,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後,莫之与京。”卒妻完。完之奔齐,齐桓公立十四年矣。完卒,谥为敬仲。仲生孟夷。敬仲之如齐,以陳字为田氏。”
  C+ c: w0 X% n注:以陳字为田氏说法有所三:  1.    集解徐广曰:“应劭云始食菜地于田,由是改姓田氏。” 2.    索隐据如此云,敬仲奔齐,以陳田二字声相近,遂以为田氏。 3.    正义案:敬仲既奔齐,不欲称本国故号,故改陳字为田氏。 ; \; E+ ^, z* H+ p! u+ E" H) l3 M
    《左传》云:“二十二年春,陈人杀其大子御寇,陈公子完与颛孙奔齐。颛孙自齐来奔。齐侯使敬仲为卿。辞曰:“羁旅之臣,幸若获宥,及于宽政,赦其不闲于教训而免于罪戾,弛于负担,君之惠也,所获多矣。敢辱高位,以速官谤。请以死告。《诗》云:‘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使为工正。饮桓公酒,乐。公曰:“以火继之”辞曰:“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君子曰:“酒以成礼,不继以淫,义也。以君成礼,弗纳于淫,仁也。”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陈厉公,蔡出也。故蔡人杀五父而立之,生敬仲。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遇《观》之《否》。曰:“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坤》,土也。《巽》,风也。《乾》,天也。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上,故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庭实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故曰:‘利用宾于王。’犹有观焉,故曰‘其在后乎。’风行而著于土,故曰‘其在异国乎。’若在异国,必姜姓也。姜,大岳之后也。山岳则配天,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及陈之初亡也,陈桓子始大于齐。其后亡也,成子得政。”
" [- `" w3 T+ n9 R( Z; L( |4 @* D3 G0 c7 @
    田稺孟夷(二世祖) 8 A; J, Q$ l6 L/ N7 Z( L0 s4 X
    田稺孟夷生田湣孟庄。
1 v7 L; {8 e" H7 E" l
# j( r$ E$ z' O/ l0 i9 b    田湣孟庄(三世祖)
2 J! p/ q5 }. ]4 Y1 J    湣孟庄生田文子须无。 - t% k; B! V/ f# G" z; z

: E; b) B: e6 h. w, d    田文子须无(四世祖) + Q. j: J6 N: a. ~4 M
    田文子须无事齐庄公。晋之大夫栾逞作乱於晋,来奔齐,齐庄公厚客之。晏婴与田文子谏,庄公弗听。文子卒,生桓子无宇。
! r4 O& Y  p6 h0 w
* ~0 }2 [0 ~" Q8 h, X3 _6 Y% u    田桓子无宇(五世祖) 8 j1 E5 \& \  _  A" K+ d
    田桓子无宇有力,事齐庄公,甚有宠。无宇卒,生武子开与厘子乞。 5 W. D- B3 J$ a/ \- X
0 |) {% [9 Q' }4 f& S" e
    田厘子乞(六世祖)
; D' ^3 f, c9 p. x# f" w    田厘子乞事齐景公为大夫,其收赋税於民以小斗受之,其粟廪我民以大斗,行阴德於民,而景公弗禁。由此田氏得齐众心,宗族益强,民思田氏。晏子数谏景公,景公弗听。已而使於晋,与叔向私语曰:齐国之政,其卒归於田氏矣。晏婴卒後,范中行氏反晋。晋攻之急,范,中行请粟於齐。田乞欲为乱,树党於诸侯,乃悦景公曰:范,中行数有德於齐,齐不可不救,齐使田乞救之而输之粟。景公太子死,後有宠姬曰芮子,生子荼。景公病,命其相国惠子与高昭子,以子荼为太子。景公卒,两相高,国立荼,是为晏孺子。而田乞不悦,欲立景公他子阳生。阳生素与乞欢。晏孺子之立也,阳生奔鲁。田乞伪事高昭子,国惠子者,每朝代参乘,言曰:始诸大夫不欲立孺子。孺子既立,君相之,大夫皆自危,谋作乱,又给大夫曰:高昭子可畏也,及未发先之。诸大夫从之。田乞。鲍牧与大夫以兵入公室,攻高昭子。昭子闻之,与国惠子救公。公师败。田乞之众追国惠子,惠子奔莒,遂反杀高昭子。晏孺子奔鲁。田乞使人之鲁,迎阳生。阳生至齐,匿田乞家。请诸大夫曰:常之母有鱼菽之祭,幸而来会饮,会饮田氏。田乞盛阳生橐中,置坐中央。发橐,出阳生,曰:此乃齐君矣。大夫皆伏谒。将盟立之,田乞诬曰:我与鲍牧谋共立阳生也,鲍牧怒曰:大夫忘景公之命乎?诸大夫欲悔,阳生乃顿首曰:可则立之,不可则已,鲍牧恐祸及己,乃复曰:皆景公之子,何为不可?遂立阳生於田乞之家,是为悼公。乃使人迁晏孺子於骀,而杀孺子荼。悼公既立,田乞为相,专齐政。四年,田乞卒,子常代立。
8 c( C1 F0 l% [5 z    田成子常(七世祖) % W( ~- R3 d; R. o% o
    鲍牧与齐悼公有却,弑悼公。齐人共立其子壬。是为简公。田常成子与监止俱为左右相,相简公。田常心害监止,监止幸於简公,权弗能去。於是田常复修厘子之政,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齐人歌之曰:妪乎采芑,归乎田成子!齐大夫朝,御鞅谏简公曰:田,监不可并也,君其择焉。君弗听。子我者,监止之宗人也,常与田氏有却。田氏疏族田豹事子我有宠。子我曰:我欲尽灭田氏适,以豹代田氏宗,豹曰:臣於田氏疏矣。不听。已而豹谓田氏曰:子我将诛田氏,田氏弗先,祸及矣。子我舍公宫,田常兄弟四人乘如公宫,欲杀子我。子我闭门。简公与妇人饮檀台,将欲击田常。太史子余曰:田常非敢为乱,将除害。简公乃止。田常出,闻简公怒,恐诛,将出亡。田子行曰:需,事之贼也。田常於是击子我。子我率其徒攻田氏,不胜,出亡。田氏之徒追杀子我及监止。简公出奔,田氏之徒追执简公於徐州。简公曰:早从御鞅之言,不及此难,田氏之徒恐简公复立而诛己,遂杀简公。简公立四年而杀。於是田常立简公弟骜,是为平公。平公即位,田常为相。田常既杀简公,惧诸侯共诛已,乃尽归鲁,卫侵地,西约晋,韩,魏,赵氏,南通吴,赵之使,修功行赏,亲於百姓。以故齐复定。田常言於齐平公曰:德施人之所欲,君其行之;刑罚人之所恶,臣请行之,行之五年,齐国之政皆归田常。田常於是尽诛鲍,晏,监止及公族之强者,而割齐自安平以东至琅邪,自为封邑。封邑大於平公之所食。田常乃选齐国中女子长七尺以上为後宫。後宫以百数,而使宾客舍人出入後宫者不禁。田常卒,有七十余男。子襄子盤代立相齐。
2 {7 }* v5 ]3 x) q1 s- }    田襄子盘(八世祖) 8 T0 W2 [3 V% {8 ?& r; ~: T' U
    & s  }6 o7 n' ^3 P
    田庄子白(九世祖)
& ?3 A+ N* S0 ~$ P. N$ i( O  u    田庄子相齐宣公。宣公四十三年,伐晋,毁黄城,围阳狐。明年,伐鲁、葛及安陵。明年,取鲁之一城。庄子卒,子太公和立。
4 k: _, r" ?( y0 [: |; _   田太公和(十世祖) 8 q9 |. d- {# ], {3 p$ M
    田庄子相齐宣公。宣公四十三年,伐晋,毁黄城,围阳狐。明年,伐鲁、葛及安陵。明年,取鲁之一城。庄子卒,子太公和立。田太公相齐宣公。宣公四十八年,取鲁之郕。明年,宣公与郑人会西城。伐卫,取毌丘。宣公五十一年卒,田会自廪丘反。宣公卒,子康公贷立。贷立十四年,淫於酒妇人,不听政。太公乃迁康公於海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明年,鲁败齐平陆。三年,太公与魏文侯会浊泽,求为诸侯。魏文侯乃使使言周天子及诸侯,请立齐相田和为诸侯。周天子许之。康公之十九年,田和立为齐侯,列於周室,纪元年。齐侯太公和立二年,和卒,子桓公午立。
# e  i$ v! D0 v( |; H    田桓公午(十一世祖) : {$ w( z' {0 h/ o7 A
    桓公午五年,秦、魏攻韩,韩求救於齐。齐桓公召大臣而谋曰:“蚤救之孰与晚救之?”驺忌曰:“不若勿救。”段干朋曰:“不救,则韩且折而入於魏,不若救之。”田臣思曰:“过矣君之谋也!秦、魏攻韩、楚,赵必救之,是天以燕予齐也。”桓公曰:“善”。乃阴告韩使者而遣之。韩自以为得齐之救,因与秦、魏战。楚、赵闻之,果起兵而救之。齐因起兵袭燕国,取桑丘。六年,救卫。桓公卒,子威王因齐立。 * ^  Y8 Y  N8 g2 M8 W. m( ~8 p
田威王因齐(十二世祖)

是岁,故齐康公卒,绝无后,奉邑皆入田氏。齐威王元年,三晋因齐丧来伐我灵丘。三年,三晋灭晋后而分其地。六年,鲁伐我,入阳关。晋伐我,至博陵。七年,卫伐我,取薛陵。九年,赵伐我,取甄。威王初即位以来,不治,委政卿大夫,九年之间,诸侯并伐,国人不治。於是威王召即墨大夫而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誉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曰:“自子之守阿,誉言日闻。然使使视阿,田野不辟,民贫苦昔日赵攻甄,子弗能救。卫取薛陵,子弗知。是子以币厚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皆并烹之。遂起兵西击赵、卫,败魏於浊泽而围惠王。惠王请献观以和解,赵人归我长城。於是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齐国大治。诸侯闻之,莫敢致兵於齐二十馀年。驺忌子以鼓琴见威王,威王说而舍之右室。须臾,王鼓琴,驺忌子推户入曰:“善哉鼓琴!”王勃然不说,去琴按剑曰:“夫子见容未察,何以知其善也?”驺忌子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醳之愉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吾是以知其善也。”王曰:“善语音。”驺忌子曰:“何独语音,夫治国家而弭人民皆在其中。”王又勃然不说曰:“若夫语五音之纪,信未有如夫子者也。若夫治国家而弭人民,又何为乎丝桐之间?”驺忌子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而舍之愉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夫复而不乱者,所以治昌也;连而径者,所以存亡也:故曰琴音调而天下治。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者。”王曰:“善。”驺忌子见三月而受相印。淳于髡见之曰:“善说哉!髡有愚志,原陈诸前。”驺忌子曰:“谨受教。”淳于髡曰:“得全全昌,失全全亡。”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毋离前。”淳于髡曰:“豨膏棘轴,所以为滑也,然而不能运方穿。”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事左右。”淳于髡曰:“弓胶昔幹,所以为合也,然而不能傅合疏罅。”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自附於万民。”淳于髡曰:“狐裘虽敝,不可补以黄狗之皮。”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择君子,毋杂小人其间。”淳于髡曰:“大车不较,不能载其常任;琴瑟不较,不能成其五音。”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脩法律而督奸吏。”淳于髡说毕,趋出,至门,而面其仆曰:“是人者,吾语之微言五,其应我若响之应声,是人必封不久矣。”居期年,封以下邳,号曰成侯。威王二十三年,与赵王会平陆。二十四年,与魏王会田於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梁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於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馀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梁惠王惭,不怿而去。二十六年,魏惠王围邯郸,赵求救於齐。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救赵孰与勿救?”驺忌子曰:“不如勿救。”段干朋曰:“不救则不义,且不利。”威王曰:“何也?”对曰:“夫魏氏并邯郸,其於齐何利哉?且夫救赵而军其郊,是赵不伐而魏全也。故不如南攻襄陵以弊魏,邯郸拔而乘魏之弊。”威王从其计。其后成侯驺忌与田忌不善,公孙阅谓成侯忌曰:“公何不谋伐魏,田忌必将。战胜有功,则公之谋中也;战不胜,非前死则后北,而命在公矣。”於是成侯言威王,使田忌南攻襄陵。十月邯郸拔,齐因起兵击魏,大败之桂陵。於是齐最彊於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下。三十三年,杀其大夫牟辛。三十五年,公孙阅又谓成侯忌曰:“公何不令人操十金卜於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乎不吉乎’?”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之卜者,验其辞於王之所。田忌闻之,因率其徒袭攻临淄,求成侯,不胜而奔。  三十六年,威王卒,子宣王辟彊立。


作者: 姚闻闻    时间: 2013-1-16 22:09
本帖最后由 姚闻闻 于 2013-1-16 22:11 编辑
/ m; z* C0 d( a1 ^, ^- R' c3 w0 O/ m6 o3 c$ {! a! b! G8 ?
回复 89# 姚闻闻
* `% i+ v. }' ?" z+ B: r7 w


6 f1 H; R/ J, w/ l: [    田宣王辟疆(十三世祖) : y0 ^. g. p/ B$ G
    宣王元年,秦用商鞅。周致伯於秦孝公。二年,魏伐赵。赵与韩亲,共击魏。赵不利,战於南梁。宣王召田忌复故位。韩氏请救於齐。宣王召大臣而谋曰:“蚤救孰与晚救?”驺忌子曰:“不如勿救。”田忌曰:“弗救,则韩且折而入於魏,不如蚤救之。”孙子曰:“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於韩也。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愬於齐矣。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重利而得尊名也。”宣王曰:“善。”乃阴告韩之使者而遣之。韩因恃齐,五战不胜,而东委国於齐。齐因起兵,使田忌、田婴将,孙子为师,救韩、赵以击魏,大败之马陵,杀其将庞涓,虏魏太子申。其后三晋之王皆因田婴朝齐王於博望,盟而去。七年,与魏王会平阿南。明年,复会甄。魏惠王卒。明年,与魏襄王会徐州,诸侯相王也。十年,楚围我徐州。十一年,与魏伐赵,赵决河水灌齐、魏,兵罢。十八年,秦惠王称王。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十九年,宣王卒,子湣王地立。 7 T  l7 R/ U  Q4 n$ M: f8 J% k) O

, p& p- i: p" z3 B1 ~    田闵王地(十四世祖) ! j8 n: u6 s+ m$ k) N
    湣王元年,秦使张仪与诸侯执政会于齧桑。三年,封田婴於薛。四年,迎妇于秦。七年,与宋攻魏,败之观泽。十二年,攻魏。楚围雍氏,秦败屈丐。苏代谓田轸曰:“臣愿有谒於公,其为事甚完,使楚利公,成为福,不成亦为福。今者臣立於门,客有言曰魏王谓韩冯、张仪曰:‘煮枣将拔,齐兵又进,子来救寡人则可矣;不救寡人,寡人弗能拔。’此特转辞也。秦、韩之兵毋东,旬馀,则魏氏转韩从秦,秦逐张仪,交臂而事齐楚,此公之事成也。”田轸曰:“柰何使无东?”对曰:“韩冯之救魏之辞,必不谓韩王曰‘冯以为魏’,必曰‘冯将以秦韩之兵东卻齐宋,冯因抟三国之兵,乘屈丐之弊,南割於楚,故地必尽得之矣’。张仪救魏之辞,必不谓秦王曰‘仪以为魏’,必曰‘仪且以秦韩之兵东距齐宋,仪将抟三国之兵,乘屈丐之弊,南割於楚,名存亡国,实伐三川而归,此王业也’。公令楚王与韩氏地,使秦制和,谓秦王曰‘请与韩地,而王以施三川,韩氏之兵不用而得地於楚’。韩冯之东兵之辞且谓秦何?曰‘秦兵不用而得三川,伐楚韩以窘魏,魏氏不敢东,是孤齐也’。张仪之东兵之辞且谓何?曰‘秦韩欲地而兵有案,声威发於魏,魏氏之欲不失齐楚者有资矣’。魏氏转秦韩争事齐楚,楚王欲而无与地,公令秦韩之兵不用而得地,有一大德也。秦韩之王劫於韩冯、张仪而东兵以徇服魏,公常执左券以责於秦韩,此其善於公而恶张子多资矣。”十三年,秦惠王卒。二十三年,与秦击败楚於重丘。二十四年,秦使泾阳君质於齐。二十五年,归泾阳君于秦。孟尝君薛文入秦,即相秦。文亡去。二十六年,齐与韩魏共攻秦,至函谷军焉。二十八年,秦与韩河外以和,兵罢。二十九年,赵杀其主父。齐佐赵灭中山。三十六年,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苏代自燕来,入齐,见於章华东门。齐王曰:“嘻,善,子来!秦使魏冉致帝,子以为何如?”对曰:“王之问臣也卒,而患之所从来微,愿王受之而勿备称也。秦称之,天下安之,王乃称之,无后也。且让争帝名,无伤也。秦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此大资也。且天下立两帝,王以天下为尊齐乎?尊秦乎?”王曰:“尊秦。”曰:“释帝,天下爱齐乎?爱秦乎?”王曰:“爱齐而憎秦。”曰:“两帝立约伐赵,孰与伐桀宋之利?”王曰:“伐桀宋利。”对曰:“夫约钧,然与秦为帝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伐赵不如伐桀宋之利,故愿王明释帝以收天下,倍约宾秦,无争重,而王以其间举宋。夫有宋,卫之阳地危;有济西,赵之阿东国危;有淮北,楚之东国危;有陶、平陆,梁门不开。释帝而贷之以伐桀宋之事,国重而名尊,燕楚所以形服,天下莫敢不听,此汤武之举也。敬秦以为名,而后使天下憎之,此所谓以卑为尊者也。愿王孰虑之。”於是齐去帝复为王,秦亦去帝位。三十八年,伐宋。秦昭王怒曰:“吾爱宋与爱新城、阳晋同。韩聂与吾友也,而攻吾所爱,何也?”苏代为齐谓秦王曰:“韩聂之攻宋,所以为王也。齐彊,辅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事秦,是王不烦一兵,不伤一士,无事而割安邑也,此韩聂之所祷於王也。”秦王曰:“吾患齐之难知。一从一衡,其说何也?”对曰:“天下国令齐可知乎?齐以攻宋,其知事秦以万乘之国自辅,不西事秦则宋治不安。中国白头游敖之士皆积智欲离齐秦之交,伏式结轶西驰者,未有一人言善齐者也,伏式结轶东驰者,未有一人言善秦者也。何则?皆不欲齐秦之合也。何晋楚之智而齐秦之愚也!晋楚合必议齐秦,齐秦合必图晋楚,请以此决事。”秦王曰:“诺。”於是齐遂伐宋,宋王出亡,死於温。齐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以并周室,为天子。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诸侯恐惧。三十九年,秦来伐,拔我列城九。四十年,燕、秦、楚、三晋合谋,各出锐师以伐,败我济西。王解而卻。燕将乐毅遂入临淄,尽取齐之宝藏器。湣王出亡,之卫。卫君辟宫舍之,称臣而共具。湣王不逊卫人侵之。湣王去,走邹、鲁,有骄色,邹、鲁君弗内,遂走莒。楚使淖齿将兵救齐,因相齐湣王。淖齿遂杀湣王而与燕共分齐之侵地卤器。湣王之遇杀,其子法章变名姓为莒太史敫家庸。太史敫女奇法章状貌,以为非恒人,怜而常窃衣食之,而与私通焉。淖齿既以去莒,莒中人及齐亡臣相聚求湣王子,欲立之。法章惧其诛己也,久之,乃敢自言“我湣王子也”。於是莒人共立法章,是为襄王,以保莒城,而布告齐国中:“王已立在莒矣。”   X' m; ?) }/ D# O/ |
5 z# b) `$ P/ m& [
    田襄王法章(十五世祖)
& [% n/ V0 w" a; T/ J    襄王既立,立太史氏女为王后,是为君王后,生子建。太史敫曰:“女不取媒因自嫁,非吾种也,汙吾世。”终身不睹君王后。君王后贤,不以不睹故失人子之礼。襄王在莒五年,田单以即墨攻破燕军,迎襄王於莒,入临菑。齐故地尽复属齐。齐封田单为安平君。十四年,秦击我刚寿。十九年,襄王卒,子建立。
0 F" H% _7 u! w0 Z, a9 P" N0 L( `5 t8 }$ {1 s0 j3 O- Q' d. S  f$ r7 z- U
    田王建(十六世祖)
! y4 L0 ^& |- }+ {$ e8 o; w    王建立六年,秦攻赵,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则退兵,不亲遂攻之。”赵无食,请粟於齐,齐不听。周子曰:“不如听之以退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卻,是秦之计中而齐楚之计过也。且赵之於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且救赵之务,宜若奉漏瓮沃焦釜也。夫救赵,高义也;卻秦兵,显名也。义救亡国,威卻彊秦之兵,不务为此而务爱粟,为国计者过矣。”齐王弗听。秦破赵於长平四十馀万,遂围邯郸。十六年,秦灭周。君王后卒。二十三年,秦置东郡。二十八年,王入朝秦,秦王政置酒咸阳。三十五年,秦灭韩。三十七年,秦灭赵。三十八年,燕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杀轲。明年,秦破燕,燕王亡走辽东。明年,秦灭魏,秦兵次於历下。四十二年,秦灭楚。明年,虏代王嘉,灭燕王喜。四十四年,秦兵击齐。齐王听相后胜计,不战,以兵降秦。秦虏王建,迁之共。遂灭齐为郡。王建有子满。
& e$ i( g5 _! C
/ A0 F4 f% L3 M% S6 d. p    田满(十七世祖) , S% Y8 n1 Z+ _- Z
    老谱云:“后逃南京波寗府东水门,生登高。”
& M+ N# M! H. T8 F( |0 O& b) M# i# @2 ~5 W
    田登高(十八世祖) - w7 L8 I" M! D7 ?! ]
    老谱云:“以犀牛入贡,汉高祖诏为驸马,封都督元帅大将军,公主刘氏生田何,查登高系齐王之后。刘敬奏言后迁于京兆。”
+ b! E+ ?1 r4 W: n0 d5 b; N7 x' k8 R* S
    田何(十九世祖)
# S! w* g1 i9 t3 G    老谱云:“赐大学士,住京兆。十三世生蚡。” 《史记*儒林传》云:“自鲁商瞿受易孔子,孔子卒,商瞿传易,六世至齐人田何,字子庄,而汉兴。田何传东武人王同子仲,子仲传菑川人杨何。何以易,元光元年徵,官至中大夫。”《汉书*儒林传》云:自鲁商瞿子木受《易》孔子,以授鲁桥庇子庸。子庸授江东馯臂子弓。子弓授燕周丑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装。及秦禁学,《易》为筮卜之书,独不禁,故传受者不绝也。汉兴,田何以齐田徙杜陵,号杜田生,授东武王同子中、雒阳周王孙、丁宽、齐服生,皆著《易传》数篇。同授淄川杨何,字叔元,元光中征为太中大夫。
, }/ x8 v7 I/ h) x* K* t
1 S8 I7 A- C2 c    田蚡(三十二世祖)
! O6 v. v2 r; n7 M# v* ?    老谱云:“晋授都御史,生游。”  7 ]% c- L" V$ p) d, A
    《汉书*窦田灌韩传第二十二》“田蚡,孝景王皇后同母弟也,生长陵。窦婴已为大将军,方盛,蚡为诸曹郎,未贵,往来侍酒婴所,跪起如子姓。及孝景晚节,蚡益贵幸,为中大夫。辩有口,学《盘盂》诸书,王皇后贤之。孝景崩,武帝初即位,蚡以舅封为武安侯,弟胜为周阳侯。蚡新用事,卑下宾客,进名士家居者贵之,欲以倾诸将相。上所填抚,多蚡宾客计策。会丞相绾病免,上议置丞相、太尉。藉福说蚡曰:“魏其侯贵久矣,素天下士归之。今将军初兴,未如,即上以将军为相,必让魏其。魏其为相,将军必为太尉。太尉、相尊等耳,有让贤名。”蚡乃微言太后风上,于是乃以婴为丞相,蚡为太尉。藉福贺婴,因吊曰:“君侯资性喜善疾恶,方今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然恶人众,亦且毁君侯。君侯能兼容,则幸久;不能,今以毁去矣。”婴不听。婴、蚡俱好儒术,推毂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迎鲁申公,欲设明堂,令列侯就国,除关,以礼为服制,以兴太平。举谪诸窦宗室无行者,除其属籍。诸外家为列侯,列侯多尚公主,皆不欲就国,以故毁日至窦太后。太后好黄、老言,而婴、蚡、赵绾等务隆推儒术,贬道家言,是以窦太后滋不说。二年,御史大夫赵绾请毋奏事东宫。窦太后大怒,曰:“此欲复为新垣平邪!”乃罢逐赵绾、王臧,而免丞相婴、太尉蚡,以柏至侯许昌为丞相,武强侯庄青翟为御史大夫。婴、蚡以侯家居。蚡虽不任职,以王太后故亲幸,数言事,多效,士吏趋势利者皆去婴而归蚡。蚡日益横。 六年,窦太后崩,丞相昌、御史大夫青翟坐丧事不办,免。上以蚡为丞相,大司农韩安国为御史大夫。天下士郡诸侯愈益附蚡。蚡为人貌侵,生贵甚。又以为诸侯王多长,上初即位,富于春秋,蚡以肺附为相,非痛折节以礼屈之,天下不肃。当是时,丞相入奏事,语移日,所言皆听。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上乃曰:“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尝请考工地益宅,上怒曰:“遂取武库!”是后乃退。召客饮,坐其兄盖侯北乡,自坐东乡,以为汉相尊,不可以兄故私桡。由此滋骄,治宅甲诸第,田园极膏腴,市买郡县器物相属于道。前堂罗钟鼓,立曲旃;后房妇女以百数。诸奏珍物狗马玩好,不可胜数。” 《汉书》所载田蚡,汉武帝时太尉武安侯,与田何时代相近,非何十三世生。武安侯当非老谱所列三十二世祖。然《古今姓氏书辩证》云:“汉兴,诸田徙阳陵,又徙北平。太尉武安侯蚡,大鸿胪广明,大司农延年,皆其后。”说明太尉武安侯蚡也是京兆田氏。或许老谱有误?无考。现仍依老谱。 7 R  M7 T6 k! S$ i6 Z

$ _2 e/ z# X9 N1 k& v) U0 P$ f) x' J   - l* ?" G* V' z
  


作者: 姚闻闻    时间: 2013-1-16 22:12
回复 90# 姚闻闻
0 |9 m- B& [' ~' u3 j  j  ]- ?

/ {  ~. a2 [* \/ M
: j- V2 x# Y7 N& F. F
    田游(三十三世祖)
6 E2 h+ i$ @! Z6 w1 D" p# D7 G    老谱云:“封都尉史,妣刘氏,生岩。”  + I0 l9 K7 C/ `9 \* [3 o6 [
    《旧唐书*列传隐逸》云:“田游岩,京兆三原人也。初,补太学生,后罢归,游于太白山。每遇林泉会意,辄留连不能去。其母及妻子并有方外之志,与游岩同游山水二十余年。后入箕山,就许由庙东筑室而居,自称“许由东邻”。调露中,高宗幸嵩山,遣中书侍郎薛元超就问其母。游岩山衣田冠出拜,帝令左右扶止之。谓曰:“先生养道山中,比得佳否?”游岩曰:“臣泉石膏肓,烟霞痼疾,既逢圣代,幸得逍遥。”帝曰:“朕今得卿,何异汉获四皓乎?”薛元超曰:“汉高祖欲废嫡立庶,黄、绮方来,岂如陛下崇重隐沦,亲问岩穴!”帝甚欢,因将游岩就行宫,并家口给传乘赴都,授崇文馆学士,令与太子少傅刘仁轨谈论。帝后将营奉天宫于嵩山,游岩旧宅先居宫侧。特令不毁,仍亲书题额悬其门,曰“隐士田游岩宅”。文明中,进授朝散大夫,拜太子洗马,垂拱初,坐与裴炎交结,特放还山。” 老谱列三十三世祖游,当为晋朝人,生子岩。然唐高宗时田游岩者,高士名隐,亦京兆田族。或有关连而错误?或无干系而巧合?无考。现仍依老谱。 2 e1 e  r- p/ o# b8 a4 _
3 S7 c0 x4 |0 Q! B8 t, ~4 W
    田岩(三十四世祖) " @+ y9 x+ V* Z: [, |! v
    老谱云:“授父职,妣刘氏,生如云。”
# p' S0 t  C# X' h. L) y+ s
& v7 P4 O8 z- O3 H1 M0 S7 P    田如云(三十五世祖) . h$ C& O: H' d- z, h; d
    老谱云:“袭官。妣刘氏,生七子,时如云辅刘裕,后位遂,诏七子为驸马,俱封恩国公,以七刘协镇七省,长表,镇陕西;次江,镇南京;三余,镇山东;四奇,镇江西;五注,镇四川;六宗,镇湖广;七金,镇江南。俱有嗣于各地详之。” . X& T" \* a' H' |  w

6 Q+ k# \* A1 e) {2 H    田表(三十六世祖)   }. ^5 y/ _+ p) C  D- {
    老谱云:“封恩国公,任都尉使驸马职。妣公主刘氏,生锡爵、应禄移临潼县紫荆苑。”
. s# F# i9 l+ x
; I2 o% {+ T' r4 _- b6 b: i    田应禄(三十七世祖)
: J, J: N' U3 T( A) C, l6 W2 J: X4 Y    后裔紫荆堂田。
# s( {+ O8 g- ?( w3 H$ J    老谱云:“紫荆故址在陕西临潼三田村紫荆苑。昔田应禄累世同居,及曾孙真、广、庆三人重义,紫荆为誓:不死不分!庆妻佘氏不宜于室,欲求分,常以沸汤浇之。荆忽死,裂为三株。及事觉,庆弃其妻。由是佘氏不育女,田氏不分财,由是树仍活,花愈茂。后人因以为堂,垂训子孙,取其和气至祥以为传家之鉴焉即今湖广石碑楼之祖也。”吴均所传《续齐谐记》云:“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議分財。生貲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荊樹,共議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樹即泵滿,狀如火然。真往見之,大驚,謂諸弟曰:「樹本同株,聞將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勝,不復解樹。樹應聲榮茂。兄弟相感,合財寶,遂為孝門。真仕至大中大夫。”老谱列应禄祖为南朝刘宋前期人,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书成梁武帝时。由此真、广、庆三田当为南朝齐人。然《御览》指田真为西汉人,《中国名人大词典》记田真为汉朝城人。祖与三田熟前熟后或有歧见,然为我湖广紫荆堂田氏之祖却无异议。京兆郡望,紫荆堂号,至此井然。憾我邑烽火朝朝,田姓由此以至大明合谱并派,世次佚缺。然我承满公与锡爵裔承文以及《宋史》所载承宝、承进、承海、承晓、承恩同为田和裔孙,同是北宋早期“官田”英杰,同辈兄弟。幸承文一族,自锡爵至今,谱载次序完整,代代相承。由锡爵至承文依序为:太龙—宗显谱云隋唐人,与锡爵相离甚远,以理不应只为孙辈,无佐证不敢擅越。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云“淄州田氏,邹平田敏,太子少傅致仕,生殿中臣章、太中大夫宗显。宗显生奉议郎纲及照。纲生畴。畴生文明,字德普。照生迪功郎俊民。俊民生延庆,字祖洽,並宣和六年进士。”二者或非一人?—文钦—阳明—克昌—道元—荣—载龙—时丰—佐禹—凤翔—承文。共传十二世。故应禄传十二世到承满。 % ?. U: W$ w. f
5 F, y5 \3 Q2 j/ x
    田承满(四十九世祖) 2 R: E3 i3 F; I; V* L1 P
    始祖承满公,祖籍四川成都府万里桥今成都市南门大桥,即如老杜所云:“成都万里桥西旧草堂者是”。配宇文氏。宋庆历四年(公元一0四四年),公入翰林,奉旨敕叛,封太子太保,以荆湖南北路澧州府抚夷通判镇守慈利县武口寨。是年,公携眷亲,由蜀来永。宋史载:“嘉佑二年(公元一0五七年),罗城洞(今大庸所西)洞蛮寇澧州,发兵击走之”,所发之兵,正是承满公兵;《永定县乡土志》•地理载:“佳门圻在水汲头,崇山之支垄也,旧本一山连属,明天启时,山崩裂訇然中开,其中为双水涧悬流至此而下入澧。相传宋田承满曾屯兵于此”;本邑各地田氏谱牒,对公之伟绩,均详载之。迨天年永终,出一十二柩,或葬白羊山、或葬莫家岗、或葬纱帽山,真冢莫辨。后子孙飘零,有遇祸更姓为庹之宗朝、宗官、宗宰、宗相者,朝生赞日、赞月、赞星、赞辰;有迁慈利金平之田世修者。其间谱牒失散,传承失考。明时,宗族繁盛,裔孙纷纷归宗依祖,至清嘉庆二十五年,仍居永邑之田氏,有以下各房,或树碑,或立谱,或修祠,祭祀满公:一为公之后田子安裔。子安生志颛;志颛生伦、僔、傑、仪,居八家河。一为公之后田世民裔。世民生亮、敬、盛;亮有后永安、永通、永福、永丰 ,居田家坊。一为公之后田景裔。景生宏庆、宏志、宏广、宏有、宏和、宏德、宏安、宏敦;庆生显月,志生显召,德生显元、显完、显宽,敦生显成,居二家河。一为公之后田宦裔。宦生大樟;大樟生邦祖、邦祯、邦畯、邦畴、邦畏;居阳湖坪。一为公之后田文开裔。文开生国林;国林生之龙、之虎、之凤,居仙仁溪。其后,有公之二十四世孙田有尊、田有林裔,居杨家溪,亦修祠祭公。椒衍瓜绵,公元二零零七年十月初,永定公之田姓裔孙户籍丁口二万一千七百四十三。 ( f5 ^# C) ?/ E7 B! b
    我邑田姓现用派序有二:一为“生(叔)年宏间(正)起荣昌;祚运其开须盛良;成康文景家声远;调顺丰亨福泽长。”  一为“单景公宏显文;启龙养年;单正广远;光裕永传;庭贵慈惠。”后为二家河用,前为余田通用。两者“年”同辈,依次比照。在“生”字之前,阳湖坪谱列“宦公—大樟—邦—单—有”五世先祖。八家河牒载“志颛—单—世—单—永—单—万”七世先祖。唯田家坊谱增列“承世子凤永单万大在尚有”十一辈字派,并载二世祖世明为明宣德解元;三世祖子亮为成化翰林编修;七世祖万臣生西、阳始祖大樟。误也。原因一,大樟田裔我邑田氏人文鼎盛者,修谱而早而多而善,于该十一字派,在前不言之,在后弗采之。原因二:大樟裔谱载大樟生于正德五年,二家河谱云景公高宦公一辈为正德时人,八家河又有残碑载“世通与宦公同辈子浩、颙、滋嘉靖年间家分三房。”三地符合,所载人事时间无疑。而宣德致正德,七十年之隔,何来七代之传?世明世通或为同辈族人?余不敢冒昧认定。然诚如大樟裔光绪年修谱首事、公之十二世孙祚徯所云:“我族自有字起派,至生字而始,錬句叶韵,继继承承,支派清釐不爽。”生字之前,当不存统一字派。
& T  d% i* n# k/ e% ?; [    我邑田家坊、酉阳地田氏谱书均载有明朝田世忠田承文裔老谱。承文以下世次为:正元—仕儒—佑恭—汝弼—祖翰—宗祠—庆云—興圭—应仁—景春—维纲—茂江—仁爵—单(海老谱云:“元命征楚,明授武德将军,卒于酉司卜海坝。”)—世忠老谱云:“明洪武二十三年诰授重庆卫中所千户侯,后诏升湖广施州卫大田所世袭正千户。”—单(真老谱云:“袭千户侯住湖北。”富老谱云:“住酉司,生永亮、永敬、永信。”贵)。一九九四年酉阳修谱,包家咀永亮裔孙一十九世入谱,其子单字勲,其孙万钟,以至一十九世振华、昌荣、昌卜、昌明诸君。符合有三:酉阳包家咀自田海至万忠六代与我裔八家河叔字辈前六代字派符合;酉阳包家咀六代远八家河六代数十年与承文远承满数十年符合;一九九四年八家河田族已见成字辈,当为六代永字辈一十八世孙。其时,酉阳先八家河一代,与酉阳祖远于八家河祖符合。结论为一:两地六代为同辈字派无疑。故,承满公传十三世至八家河志颛,传十四世至二家河景公。传十五世至阳湖坪宦公。其间名讳佚缺,不能妄加,留与后考。以下世次以八家河为例。
0 C2 Q8 ^8 I+ f0 y; B. W$ k* }! A% y田志颛(六十二世祖) " t$ {& _1 C' j: X0 x/ Z+ f( I) R
单(六十三世祖) * z4 z" r. O6 [8 U- t; I1 z
世(六十四世祖)
8 d, j7 Q3 r) O( ?2 u单(六十五世祖) + x" H9 d  `6 R9 p0 r/ F  q! n
永(六十六世祖)
5 ^) C6 I: H6 M- A9 t: \单(六十七世祖)
9 L* X/ W0 r' {6 J5 @万(六十八世祖)
- W: _$ P9 c+ B/ T+ H# ^- A6 W叔(六十九世祖)
: d6 `$ J  \" }7 |1 T* ]/ n% p年(七十世祖)
7 ~$ W1 ^6 D* y. k4 y/ Q弘(七十一世祖)
* G  K1 q( Z9 [; m正或维(七十二世祖) 7 b5 N% y4 h# o
起(七十三世祖)
# @9 G% @- d' K1 ]/ q$ J荣(七十四世祖)
7 ~8 p, K& \1 r! P昌(七十五世祖) 3 d  v' J- O5 V3 |6 z: E" m
祚(七十六世) % {7 q3 Z& @6 N
运(七十七世)
$ B( O! f3 E! S- y" Z0 j其(七十八世)
/ K! `! g# A8 J5 }开(七十九世)
( `- A0 g8 r! Y3 e6 ]须(八十世)
3 f  k- m8 N& O- h" a盛(八十一世)
7 V8 G5 k" f* B良(八十二世) 9 O  E% S# N- A7 z
成(八十三世) 8 @9 d, k& H- L/ R1 {7 Z
康(八十四世)。 ; Q5 Q! u3 u" D- w

, @0 K$ u4 \) p    注: 宗显裔谱云宗显为田完四十世孙,而依旧谱实列应为三十九世。 秀山田兴照近制田氏世次图,改田蚡为田何子,废“何十三世生蚡”,合田游田岩为田游岩,少一十四世。在蚡与游岩间増列十四代世计十五世。故比旧谱多出一代,列宗显为四十世孙。然増列之十四人郡望堂号相异,时间前后相爽。二零零六年十一月,承文后裔保靖田氏谱书采用兴照公所制世次,已见八十七世孙,当为八十六世,比我裔先出两世,与承文先我承满公数十年符。! j( [' c( Z2 D$ i3 ^
    (待续)

   
作者: 姚闻闻    时间: 2013-1-16 22:17
回复 91# 姚闻闻 : H% Y6 L# H% k- j

& _" d7 N* {" L+ R" h+ @9 S芳老,绍弦:我在网上查到田氏世系,不是尊田横的,仅贴你们研究,如看不清,请上华夏田氏网。
作者: 姚士平    时间: 2013-1-17 09:21
回复 92# 姚闻闻 $ H$ @4 d- P- M& q/ {9 ^

9 p; W4 O. ?2 b. E: u! k+ K# D
$ I8 z- d: p" T9 [5 [, N& g    田家这个世系,恐怕有些纰漏吧。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1-17 10:23
回复 93# 姚士平
  d% \' [. @, E4 W. e2 e3 Q. X$ w8 i" c7 F+ V' ^- V. w

7 Z/ N3 Z+ P7 ^# q! p. H4 M    谢谢闻闻,士平宗亲!谢谢!!
作者: 姚卿芳    时间: 2013-1-17 23:37
闻闻宗亲,辛苦啦!2 G& L. X7 @+ k: P* n, L

* b7 W5 K8 P) l# S再次谢谢闻闻,士平宗亲!1 B# W2 ]% h# a

作者: 姚凤阁    时间: 2013-1-30 12:30
我对姚氏历史不懂,是小学生,还没有发言权,正在大量读学习.但我认为像大家这样发表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知道的关于姚姓的知识,都谈.就能引起联想,这样交流下去,就能使姚家宗谱贯通于世.谢谢宗亲!
作者: 姚凤阁    时间: 2013-1-30 12:44
我昨天去绥化农村,特意拜访了一位老人,84岁,身体不好.问他老家在什么地方,说也是山东,不知何处,其孙对此也不感兴趣,而老人表示无奈,他说他们姚家在绥化很大一股.唠起字辈,他说:爷是两字,路,父亲三字:文生,他是两字:兴他的下辈三字:中间是"兴"字^这个一辈两字一辈三字与我家很像.我当时心情很不好,这些与我们姚姓相近又了解姚姓的人像这么大年纪的已不多,这说明了解姚姓更为必要.
作者: 姚凤阁    时间: 2013-2-1 12:23
喜读!各位宗亲就是这样才能把我们不了解的说明白,用我们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来说,越说越好!问好了各位宗亲!
作者: 姚荣玟    时间: 2015-4-29 01:17
学习了,受益非浅!; u! }( |3 s0 S) [- t
顶起来,让新手都来学习学习!
2 n- a4 _& e- Q! z" R
作者: 濮氭    时间: 2017-1-11 16:03
拜读各位宗亲的帖子,以后经常抽空学习,感谢各位宗亲提供大量资料!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