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潮阳古溪姚 [打印本页]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7-25 11:11
标题: 潮阳古溪姚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7-25 11:31 编辑
潮阳古溪姚
潮阳古有两支姚氏:古埕姚,古溪姚。古埕姚比较出名,而古溪姚却鲜为人知,以致有“古埕姚就是潮阳姚”之说,甚至成了一种现象和事实。。
古溪姚人数较少,祖源不清楚,据说族谱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烧毁,方志也没记载,因此许多事情讲不清,疑点颇多,只能简说或辩说,说能让人明白的。
古溪,是潮阳市两英镇(今汕头市潮南区两英镇)的一个古村,多姓村,主要是李、姚、郑、郭4姓,各姓分片聚居。古溪姚是村中大姓。
古溪姚称他们的始祖为“按察祖”,据说是“宋进士、官广南东路按察廉使姚仁山”,不是“姚元山”。仁山公后大房、二房居古溪,三房裔孙明代姚□□(名讳失记)分创潮阳白沙坛(今潮南区仙城镇白沙坛),今居仙城。古溪姚人口,大、二房1000多,三房在仙城镇有400多。比之古埕姚十万以上人口,确实人数较少。
(1)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7-25 11:17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7-25 23:03 编辑
古溪,是潮阳市两英镇(今汕头市潮南区两英镇)的一个古村,多姓村,主要是李、姚、郑、郭4姓,各姓分片聚居。古溪姚是村中大姓。
古溪姚称他们的始祖为“按察祖”,据说是“宋进士、官广南东路按察廉使姚仁山”,不是“姚元山”。仁山公后大房、二房居古溪,三房裔孙明代姚□□(名讳失记)分创潮阳白沙坛(今潮南区仙城镇白沙坛),今居仙城。古溪姚人口,大、二房1000多,三房在仙城镇有400多。比之古埕姚十万以上人口,确实人数较少
2011年清明后,古溪姚氏宗亲理事会会长姚捷生、副会长姚镇仁等邀请我到古溪交流和考察,会长60岁;副会长57岁。主要考察了一祠一墓一牌。
一祠,古溪“姚氏宗祠”。古溪村有“姚氏宗祠”,据说建于明孝宗弘治三年岁次庚戌(公元1490年),比李姓祠堂建得早。是潮汕地区典型、完整的二进祠堂。祠堂大门上方是石刻4阳字“姚氏宗祠”门额,背后门内处是“吴兴世家”石匾,堂号“馨德堂”(未见祠堂内悬挂堂号匾)。我所见的宗祠,最久应是与“埕里旧家”老寨门匾“大清乾隆丁未年(公元1787)立”一样老的清代建筑。
宗祠内立有“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南山移垦委员会 潮阳县政府第5713号联合布告”碑。布告是为解决当时大浦与司马浦抢夺陂水水源的纠纷而发,署“委员长张瑞贵 县长温翀远”之名。
古溪村有两古庙,慈悲娘娘(观音娘娘)庙和真君大帝(晋 濮阳人道士吴真君吴猛)庙,都是古溪姚献出之地,后者是近期重新修饰的。娘娘庙香火旺,四乡八里都来进香。庙中还安放太阴娘娘、注生娘娘等神明。庙祝历来都是古溪姚大房的人。
这碑这庙也足以表明古溪姚的大姓地位。
一墓,所谓始祖“姚仁山宋墓”。我们瞻仰和考察了古溪村旁山上所谓“始祖仁山公墓”,墓碑上的全部文字是(原碑文当然是竖排和按格式的):
宋始祖 考 赐进士 广东提刑廉使 仁山姚公 墓
妣 敕封太夫人 文德吴氏 文勤张氏
妣 宜人次宜人 文恩李氏 文义柯氏
岁次丁卯年梅月吉日重修
这墓和宗祠已列为潮阳文物保护单位(潮文管字(2001)2号文),古溪姚为该墓在山下大路边立了“姚智远墓园简介碑”,碑上刻有“姚智远墓位于两英镇古溪村南山龟蛇两山岗交会处,坐南向北,建于宋咸淳十年(1274),明洪武二十年(1387)重修。 姚智远(1221~1274),谥仁山,福建莆田姚宗之之元孙,创基古溪。” 后面“姚智远(1221~1274),……”这段话杜撰得欠水平。
即使是宋人,墓却非建于宋咸淳十年(1274)的宋墓,所葬不是仁山公本人,而是四祖妣之一,可能是大婆文德吴氏。即使算是明洪武二十年(岁次丁卯)(1387)重修墓,也是再迁了,未必完全保留原貌。公元1221是宁宗嘉定十四年辛巳。公元1274是宋度咸淳十年甲戌
一牌,始祖姚仁山神主牌。不是原神主牌,宗祠里的是根据保留的记录做的仁山公神主牌。全部文字如下:
神主牌正面:
一世
赐进士 广东按察廉使 仁山府君
宋始祖 神位
诰封太夫人张 李 柯 文德吴氏
神主牌后衬板有:
廉使公十一月初五日忌
坟葬海阳县乌茶苦野山
元婆拾月初六日忌吴氏
族谱没有了,古溪姚具有(据有)的姚仁山的原始信息和全部信息,也就是墓碑和神主牌所有的文字。只知公名仁山,不知其字其号其谥;只知公忌日十一月初五日,不知公和四祖妣生卒年;只知公葬海阳县乌茶苦野山,不知四祖妣葬于何处;只知元婆吴氏忌日拾月初六日。古溪所谓“始祖仁山公墓”,实际上可能是大婆文德吴氏墓,推论的根据也就是神主牌和墓碑提供的。
(2)(待续)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7-25 11:51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7-25 23:05 编辑
我知潮阳古有(固有)古埕姚和古溪姚两支姚,始于《潮阳姓氏丛谈》:
“姚元山①(姚粢②之孙③),官至广南东路提刑④,于宋咸淳元年(1265年)⑤卜居新兴乡之古溪(今属两英镇),成为古溪姚氏一世祖。明代有裔孙姚×分创于白沙坛(今属仙城镇)”后来,在《潮汕百家姓》和《宗祠纪念特刊》也读到大同小异的说法,估计源于上述《丛谈》。
据说《潮阳姓氏丛谈》中每一姓氏的后部分是潮阳方志办公室张维执笔的,也就是说,上列古溪姚的说法出于张先生之手。可惜他作古了,不能向他请教;只好在这里说出我的疑问和观点:
① 古溪姚始祖是是姚仁山,不是姚元山。
② 古埕姚氏上始祖是姚楶,不是姚粢。
③ 在潮阳姚氏族谱中,在莆田姚氏族谱中,在莆福韶溪派天明姚公系的闽粤姚氏族谱中,都未含姚楶之孙姚仁山或姚元山的记载,都没有姚仁山或姚元山“赐进士”和“官广南东路提刑”的记载,也不见“姚元山于宋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卜居潮阳新兴乡之古溪”的记载。倒是有进士出身、做过福建建宁府知府的潮阳人陈季芳,在明宣德二年(公元1427)为《古埕姚氏族谱》撰序时说:“讳琳徙潮阳、家古埕。潮阳有姚自琳兴孚始也。” 姚孚是古埕姚始祖,其父姚琳晚年返回福建;其祖姚楶来潮阳当县尉,携子姚琳同来,秩满归莆田。“潮阳有姚自琳兴孚始也”,似乎陈季芳只知姚孚的古埕姚而不知有姚仁山的古溪姚。
“姚仁山是姚楶之孙”是从何而来?
④ 姚仁山是宋进士,官至广南东路按察廉使(我宁可用“广南东路”“按察廉使”,不用“广东”“提刑”)卜居潮阳新兴乡之古溪。如果“姚仁山是进士,按察廉使”是真,则姚仁山当年在潮阳可是个不简单人物,可是新旧《潮阳县志》却一点也没记载,饶宗颐主编的《潮州府志》也不见记载,令人费解;而南宋名臣莆田姚宗之-管治安的小官潮阳县尉姚楶-平民古埕姚始祖姚孚,《[光绪]潮阳县志》却都有所记载,饶宗颐《潮州府志》也记载宋职官潮阳县尉姚楶。这是为什么?
⑤ 姚仁山“于宋咸淳元年(1265年)卜居新兴乡之古溪。” 这个时间多具体呀。古溪姚不知这个卜居时间,古埕姚氏族谱没有这个时间,方志也没有这个时间,“宋咸淳元年(1265年)卜居”是凭何而来?!
(3)(待续)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7-25 14:54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7-25 15:08 编辑
有古埕姚说,八世季房“莲花心祖”墓(即从茂公,因子姚瑷贵而得诰赠,墓取形莲花心)在古溪,古溪姚是当年守墓人的后代。到古溪实地调查和访问后我认为:这是误会,尽管未能弄清古溪姚氏祖源,尽管存有疑点,但从得到的资料和物证看,古溪姚是不同于古埕姚的另一支姚族,请看这些论据:
在古溪村附近另一村有姚姓人居住,不是古溪姚,可能是守墓人的后代。
古溪姚有自己的“姚氏宗祠”,不叫“姚氏祖祠”。在古代宗法社会,假如古溪姚是古埕姚的分支,古溪姚自身不敢、古埕姚也不容许将古溪姚祠堂称为“姚氏宗祠”。
姚捷生介绍:古溪姚曾有自己的辈字,例如“孟大秀鸣应”等,其曾祖鸣字辈,其祖应字辈;到了父辈23世,便开始用古埕姚的辈字,因此,其父23世佑字辈,他本人是24世欣字辈。也就是说,古溪姚一方面用自己固有的世序,一方面用古埕姚的辈字;须知同一辈字,古溪姚的世序要比古埕姚高2辈。不到古溪走一遭,哪知此奥秘。只是,如果古溪姚要联入古埕姚,要将仁山公与古埕姚三世姚鼎公视为兄弟辈,有些问题你们又该如何处理呢?
写概况介绍古溪姚,变成辨论(辩论)和考证,奈何!为了尽力消除以讹传讹造成的影响和力图避免再以讹传讹也。
(4)(完)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2-7-25 16:08
好贴,学习。
作者: 闽南姚斌 时间: 2012-7-25 22:32
这下更了解古溪姚了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