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姚大榜
[打印本页]
作者:
姚源盛
时间:
2010-2-6 16:04
标题:
姚大榜
姚大榜,字必印,号占彪,1882年生于湘西晃县(现新晃侗族自治县)方家屯乡杨家桥的牯牛溪。姚家世代为匪,前后相传24代,专以抢劫为生。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姚大榜从小耳濡目染,为匪之道,早已精通。对他来说,当土匪并不是什么丢人现眼的事,倒是作为一种祖传的谋生手段被天经地义地继承了下来。
1 v* v+ w% i5 M: e- w: `( M
3 w$ M; `8 u6 v# E! ^
姚大榜原来并不叫“大榜”,是后来别人根据谐音给叫成的。因为他小时候长得浓眉大眼,楞头楞脑,两腿滚圆,两个膀子尤其粗大,父母特别疼爱他,就叫他为“大膀”,“膀”、“榜”谐音,因此得了“姚大榜”这个名。
7 W7 q* P' l( N
( k8 `6 h5 x1 U! f
姚大榜长大成人后,外表看上去特别凶恶:高颧骨、大嘴巴、厚嘴唇,下巴像把铲子似的朝前凸出一大截,两个腮帮子凹进去又像猴,除了两颗大门牙外,其余的牙齿都掉光了;鹰勾鼻子,几根既长又黑又粗的眉毛,一双贼溜溜的眼睛充满了杀气。由于一个哥哥早先夭折,姚大榜自小便被视作家中的独生子,娇生惯养,少年的时候就养成了好逸恶劳、吃喝嫖赌的坏毛病。他读过私塾,认得几个字,看了些杂七杂八的书,但好的没学会,却把绿林好汉杀人越货的那一套本领学会了,并把那些杀人的草莽英雄称为“强人”,萌发了要做“强人”的念头。
x+ R4 @5 _2 }- M* ~' t8 R+ r
: y( d) c1 F: E- ?
姚大榜16岁时,进入贵州讲武学堂学习。在那里,他学会了一套耍刀弄枪的本领,并且行走如飞,登山如同走平地。传说他年过花甲后,仍能步履如飞。有一次,他和手下几人从芷江回晃县路中,看见一条狗在前面跑,便问手下:“谁能把前面的狗抓住?”众人个个摇头,以为他是说着玩的,谁想姚大榜卷起衣袖,三步并两步向前追去,不一会儿便将狗抓回,手下见了都惊愕不已。
& C& q" u$ g" L5 K
' \7 c2 P& w: Z8 ~0 l0 m' P
姚大榜杀人越货,整天生活在紧张的气氛之中,养就了机灵、诡黠、奸诈和不轻易相信别人的特征。为了免遭不测,他每晚睡觉前,总是把线香切成几寸长一段,将一截点燃捆在手指或脚趾上,作为他的报警器。等香烧到手或脚烫时,他便惊醒更换睡觉地方,往往一夜间转移好几个地方使偷袭者无从捉摸。这也是他家世代为匪的传家宝。他与人说话,也总手不离枪。
) w' d" t, w- @$ Q2 x/ k* @' k
; H0 d o* A0 [$ ]6 ]
1949年冬,人民解放军进入晃县剿匪,敲响了姚大榜的丧钟。姚大榜拒绝人民政府和军队的政治争取,伙同其他匪股拼凑“芷晃剿共游击总队”,负隅顽抗,其长子姚应科曾就读于贵阳大学,思想进步,劝他放下武器接受宽大处理,他非但不听,还破口大骂姚应科是逆子,说:“人说虎毒不食子,今天我就要吃了你。”说完掏枪就要打,幸亏手下有一人抬高了他的手腕,姚应科才得以活命。在解放军的追剿下,晃县土匪陷于重重包围之中。
# |' }. z+ Z4 R" ~ |/ U) a9 h z
/ C5 e" o0 v: V3 z- }
1950年八、九月间,解放军发动“雪凉合围”一役,将蚁集在湘黔边界凉伞的5000名土匪予以歼灭性打击。在随后的壕庆湾一战中,姚的人马几乎丧尽,家当输光,姚仅带几十名匪徒到达十家坪,在此他又集结了一些散匪,妄图到六龙山继续作恶。当晚,在渡河时,遭到解放军的猛烈射击,姚大榜落水而死。
6 I' e9 L# V) U2 k- N/ w
) x# m3 M2 Q y" ^6 i5 ^7 V( B/ l
积匪姚大榜一死,标志着晃县百年匪患的消除。
! y. e: H6 ]( @( i( y4 J# {- i# p7 `0 U
(本文不代表发帖人立场。原文见:姚大榜-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2052782.htm?fr=ala0_1
)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s://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