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5216|回复: 41

【纪实原创】寻觅历史 书写未来 (一、二、三、四、五)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发表于 2010-6-25 22: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卧龙姚建中 于 2013-8-31 19:42 编辑
, H* r; ]- I. K! Z, n4 F' k/ w' R1 r* e$ w9 Q* D, z) _
【纪实原创】
( ^: z3 T3 k) G& Q2 ]

寻觅历史  书写未来

& ?: B# i6 F# F9 _- T, H/ ^
3 T5 _3 {1 f9 e; Q; p% I, K
5 Z( {% s3 B- A

姚建中
$ S( H6 Q. w- z1 B


: M# E# W4 W# S+ ^(一)跨越朦胧
1 ~( e" \8 E1 u2 y% l

" w% w* Q+ x) ~+ M  p! s0 J# _    少小时,对自己姓啥叫啥并无概念,蒙童之年,心力不及。再稍大,知道了兄妹5人名字中间都是一个“建”字,两个叔叔的儿女们,也是这个“建”字,才明白,我们兄弟姊妹17人,是同一个爷爷奶奶的平辈。恰在求知除昧年龄,正逢“文革十年”,有关“宗族、谱牒”之事,当列“封资修”批判内容,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研究学习、修谱续辈呢?大人不去讲此事,小孩子更是一无所知。2 Y/ l$ h* J0 m+ e0 H& ]  i

6 ^; }8 L) C; G1 ]; @& F# m    到了二十多岁,发生一件令自己感到好奇的事情,这才引起对字辈的注意:
, n8 ]9 n6 i1 C; V0 W: e. q% k0 `2 W0 O: E; \% p9 \
    二十多年前的1986年,作为基层乡镇的团委书记,我被(南阳)团市委临时借用,参与筹备全市团代会。我负责舞美工作,那个年代还没有电脑字幕,会标、标语之类,完全靠手工写、画。会议需制作一个直径2米大的团徽,用于悬挂在主席台中央。在市木器厂做完木坯结账时,厂财务科一位50来岁的女同志让我签名,当我在发票上签字“姚建中”后,她惊奇地问我:“你真姓姚啊?”我笑了:“这还有假?事情是公家的,钱也是公家的。”她急忙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也姓姚啊!你老家是哪里的?”“我知道是王村(乡)朱王营的。”她有点激动地接过话:“我也是朱王营的。你是‘建’字辈,我得问你叫爷哩!”这时她的女儿来找她取钥匙,估计年龄二十出头。她急忙向女儿介绍说:“他也是朱王营的,姓姚,‘建’字辈,我还得问他叫爷哩!”她女儿朝我微笑了一下,没多说话。倒是我不好意思起来,赶紧解释:“我也不懂这‘建’字是啥辈。”——这样的解释有点含糊,却是实话。, s7 s$ S' F% n$ L+ H- d
2 t* u) @7 J) o- J8 m/ o& r
    带着这个疑问,回去告知家父,询问字辈情况。家父听后不禁笑起来,说:“你们的‘建’字,是随便起的,根本没有按字排辈。她怎么能叫你爷呢?”“您们兄弟用的‘文’字,是不是按家谱排的?”“也不是。你爷的‘清’字可能是排着的。咱们没家谱,再往上就不知道了。”……家谱字辈的话题,就这样不了了之。
* G- k7 Q7 f- r% J- F# J/ M9 B+ t5 L9 }% D6 R
    然而,这个疑问一直萦绕在脑海里,迟迟未能解惑。只是那些年,正值是自己年富力强、拼搏干事业的岁月,根本无暇顾及研究宗族文化,“一心扑在工作”的生活方式,一转眼持续了二十多年。20089月,《南阳纪检监察》杂志停刊后,组织上一直没再给我安排具体工作,而自己早过了提拔、重用的年龄,几十年的刚直不阿,这时更不愿在领导面前曲躬鄙膝、没事找事,名正言顺地落个清闲自在,何乐而不为?
3 p% i( I6 n3 Z% [5 u3 B# a# _0 C( d) A, V
    闲来无事,回想编辑刊物时的景景幕幕,心里总觉得亏欠杂志那批通迅员们。虽然自己反对停刊,但人微言轻,人家做出决定时,根本就不理会你,自己并无对不起通迅员的地方。问题是,当初通知我停刊,说是因经费解决不了,先暂停,保留刊号。所以,停刊之事对外没公布,通迅员们并不知内情,照常投稿。他们的来稿怎么办?9 B2 J$ ~# N+ T' |. H

( Z8 }2 I$ E' V. K7 J3 T5 ]    为了不使他们感到突然和失望,也是为了给杂志复刊留一线希望,于是,我结合几位志愿者朋友,集资联办了一份家庭小报——《家园》,每月一期,每期(大16k)四版,只选登通讯员们的文艺作品,涉及工作的文稿不用。我的本意是想以此来保持与通迅员们的联系,以防复刊时工作被动。而最后的结果却是:单位放弃了刊号,自己破灭了希望。《家园》月报在2009年所起的作用,只能是给自己和那些通迅员们一个缓冲,不至于突然落地,把心摔碎。事已至此,还要解劝自己——天涯何处无芳草?爱写作的人,终究会找到发表作品的途径和载体的。) [+ t: w+ J1 y1 [: Q: N/ v
+ O* {, z* T. b' C
   《家园》月报的一项重要使命,在第一年度业已完成,几个朋友也无心再参与办报。此时,自己下定了决心:即便只剩我一个,也要把《家园》办下去。受经费之困,只有忍疼割爱将彩印改黑白。之所以坚持:一是精神追求。人的一生免不了坎坎坷坷,尤其在遭受重大挫折时,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支撑;即便在人生顺利的时候,也需要有高品位的精神追求,这样的人生才是丰富充实的。二是兴趣使然。自己干了四年编辑,从未感到劳累,不仅学了知识,还把办刊、办报当成了爱好。坚持这一爱好,不光是满足了自己,重要的是,还能影响别人。《家园》月报的宗旨,就是倡导和睦,鼓励上进。引导人们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努力进取,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我。
' Q  k* @$ V. F' H+ K
4 k2 g3 Y1 c( w5 W# P7 Z. ~" I
    于是,就把这一想法告诉给兄弟们,由我们自己来办。结果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不仅捐资,还积极投稿。我们姚家兄弟姊妹们,看重的是人的精神追求,看重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下一代、下二代。这,正是我的愿望。 , X8 l2 X' [- W& T4 C0 b. R5 r

1 x. W, |( r) a

4 E7 Q# v' ~7 [/ P# A9 _/ k. D' X7 Z+ m7 H9 M4 Z
% g- u( k! P' y, H% Z+ y
3 `8 d9 H6 z3 W1 C+ g2 u

7 ]7 f$ P( B  D4 {" R# B# ?
) w9 k4 W1 H8 v) s

4 o  k% Z5 w( `( K. ]. a【纪实原创】6 J; _! M* j  o5 u

0 N) l" m3 o5 T& S/ m4 k          寻觅历史  书写未来& G& N0 a8 K5 f) m6 j

/ j. T+ o  x& C& ]" l& V0 E# y8 o; H# w6 Q
' g$ X* F- Q3 [
姚建中
" d- l5 k! I. r0 g. O: E  D+ ?( ~7 k1 {
    (二)曙光咋现) T, }. s) I' A" s6 D4 L7 R
    《家园》月报既然以姚家兄妹为主继续办下去,作为总编,我必须考虑在月报上介绍有关“姚族”的知识。以前,自己只知道姚姓来自于舜帝,其他的就一无所知了。办报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都说互联网上有海量的知识,何不到网上查找呢?! j$ z  c! ?; i8 z/ L
      果然,还真有几家姚氏网站。比较之下,由安徽籍宗亲姚尚明创建的“中华姚氏宗亲网”,规模比较大,内容很丰富,是一个集文章、论坛、家园、博客、相册、圈子、小游戏等诸多SNS社区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网站。在综合性的主页“姚网”里面,设有10个栏目:“新闻快递”、“舜根文化”、“姓氏源流”、“族谱家传”、“宗祠祖庙”、“名门望族”、“姓氏史料”、“起名取名”、“易经文化”、“传统习俗”。在“姚论坛”版块里,又分六大类36个栏目:“宗亲公告”、“宗亲交流”、“家族活动”、“姚氏牒谱研究”、“姚氏文苑”等等,等等。目前该网站已有会员15000名,QQ群有十几个……总之,给我的感觉就是一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景象。$ F/ v" `" |9 f& a
      浏览数日,发现里面有很多知识,自己以前从未接触。真是如同山羊进了大草原,身处无尽的大宝盆。这时的自己,浏览网页已不够满足,原本不会上网,此时却迫不及待,立即注册加入到这个网站,开始废寝忘食地学习上网发帖。其目的,就是为了能主动与宗亲们交流,不懂的地方能及时请教。+ s. v: n# f5 v5 e# O- Y
       进入这个姚氏宗亲大家园,顿感春风扑面、暖流涌身;大家无分长幼,平等相待,互帮互学,亲如一家。与宗亲们只有几天的交流,就把自己的情绪推向了高潮,感觉就像盼到了思念已久的亲人,难以抑制住激动。情不自禁地吟出七绝一首,发在姚网:“五十虚度心茫然,似有大任未竟完;人生转折将何去?激情扑向姚家园。”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中华姚氏宗亲网”和宗亲们的热爱。8 L, _9 x7 S3 O: E& b9 b
      一个月下来,不能说已经做到知其所以然,至少也算知其然。简而言之,收获有七:; a/ ~. _; s( I" i' B. Y) \' H
      (1)这是一个不图名利的公益性网站,经费的来源是宗亲们的捐助。创始人姚尚明和各位版主,为了姚氏宗亲们拥有一方网络世界,在信息化时代能够及时、快速地进行交流学习、增进感情、组织活动,他们所做的一切,完全是义务的,完全是凭着一颗热爱姚族的火热之心,来为大家服务,而且还在不断地、千方百计地把网站办好。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令所有的网站会员以及能看到该网的人们为之感动。8 z9 n/ ~# v% A1 O4 D( r9 q% s
       (2)这里的知识很丰富,很有学习、研究的必要。自己已经学到了不少知识,受益匪浅;7 V& Q( d& m( ^0 |7 |4 i7 o2 i
      (3)这里的宗亲很热情,彼此尊重,亲如一家。正是自己情感寄托的好地方;
6 }- S& x* _$ y, Q3 F& D      (4)这里相互学习的氛围很浓厚。既有专家型宗亲,也有求知少年宗亲,但无论年长年幼,可以说都是自己的老师;相形之下,亦可见自己以前的浅薄;8 O0 I1 \1 O' h; g
      (5)结交了新朋友。短短的一月时间内,在姚网结交新朋友已达21人——以后还会有——来自姚家园的兄弟姊妹。这出乎自己的意料,却又喜出望外;' @3 r: O6 m, |; ~) t* n  M) ~% R
      (6)采用“姚网”里面的相关知识,充实了《家园》月报内容;利用《家园》月报,来扩大宣传“姚氏宗亲网”;& [3 @* V) {. Q% ]6 }' t
      (7)恰在入网一个月的这天,自己有幸成为“晋鲁豫姚氏(山东、山西、河南)”、“宗亲贴图”两个栏目的版主和“宗亲交流”栏目的版副,得到了众宗亲对本人的信任和厚爱,实为荣幸之至。2 B. p! r# Z8 X2 x
       当然,我也深知,做版主不是图荣耀,而是要尽义务、尽责任;能为兄弟姊妹们服务,当应竭尽全力,尽职尽责,虚心求教,多听意见,用自己的真诚、务实来回报宗亲们的厚望。; z! G3 S! }( C! O* ^# R
      到目前收获虽说不少,现实问题也很明显:一是电脑操作还不熟练;二是对整个姚网现状及未来发展远景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三是本人在其他方面,水平也是很有限。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时间里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 l' V% _5 E- j       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自我完善的过程。进入“姚氏宗亲网”,就是来到一片新天地!在这里,我们能够渐渐寻觅到遥远的过去,也能满怀希望地迎来崭新的曙光。

; i: o% T3 S  k. d6 G, D
3 [3 }3 f1 j7 j- A) A0 s1 M8 B8 [

, Z4 f; `- {6 Y( ]* ~% l! V
' `! g' z7 T# K: H2 i, n, d+ ?

8 O" K) c8 k: m$ q/ D6 J$ I- F( T( U% Q0 b& J

2 f  I! h4 z) |
插图(二).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河南姚亚峰 + 10 精彩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8-31 19: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卧龙姚建中 于 2013-8-31 19:39 编辑
& p/ t- s  D& V" h5 l7 G' e4 q' H: i
CP7B8342.JPG + V  S9 d4 z7 d$ ?; d0 E5 j
6 b3 o+ L  q( ~+ y* |) i; Q  _% y
【纪实原创】
寻觅历史  书写未来
姚建中
(五)家要有谱  事要做好
201376日,在义春、兴彪、建义等族弟的积极协助张罗下,计划中的座谈会在老家朱王营如期举行。这是对我几个月来为写家谱而走访调查的一次检验。
我们这个大家族,以南阳朱王营为根基,并由此向外迁徙多地,族人逾千,遗憾的是,自古至今没建家谱。古人云:“家之有谱,所以辨尊卑,序昭穆,联族性,而重一本也……谱牒又废,虽至亲亦薄。至于家谱对社会、对国家的作用,文化部早在20012月下发的《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的通知》中已有明确定义:“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情况的历史图籍,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学习姚姓文化知识的不断提高,我对家谱重要性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于是,就萌生了写家谱的愿望。然而,面对近四百年的家族历史,又没有历史资料可供考证,要想写出像样的族谱,谈何容易。但是,现在若不行动,将来悔之晚矣,这是迫在眉睫的大事,必须看作是一项抢救性工作!
今年春节过后,我独自奔赴老家十数趟,走访族亲,调查家史,为创建族谱收集资料。我的想法和行动,赢得族亲们一致赞同,并以各种方式予以大力支持。
在这次座谈会上,我把收集到的家族情况整理绘制出一幅世系图展示给大家,请族亲们检验补充。参加座谈的长辈、同辈和晚辈共二十余人,认真仔细地审阅,不时向我提供信息;并对我在会上提出的设想和意见,纷纷表示支持和参与。德运族叔、斌仁族叔、德昌族叔和兴林族兄等在座谈发言中,就我这点小成果也给予了高度评价。看着他们不顾炎热、兴致极高的神情,我心想,这就是写成家谱的希望所在,亲人们的热情鼓励和支持,就是自己的动力和信心。
中午的小宴,是我平生第一次和族亲们在祖居地聚餐,像这样其乐融融的聚会,我相信,今后会更多、规模会更大!

( i- A- H5 s. L; ^- I  M CP7B8409.JPG * X! }1 U; U) O+ |# H, d- M+ E) x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9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发表于 2014-2-3 21: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姚先生向记者讲述《商山姚氏家谱》有关内容$ ~5 r& ?7 X3 [1 D, c
商洛新闻网讯:今天(10月30日)上午,记者在市民姚先生家里见到两本《商山姚氏家谱》,该家谱记录了商山姚氏家族明末清初至民国时期300多年的家族历史变迁情况。" ^5 f% R! V' J% X0 r) n: e7 k+ ~
这两本家谱一大一小,均为手抄线装本,内容详细记录了商山姚氏家族家庭成员出生、婚嫁等生活内容,文笔也相当的优美。姚先生说,那本大家谱序言是清朝顺治年间他们家族的一位举人写的,从序言中发现,当年姚氏家族从河南南阳迁至商洛是为躲避元朝末期的红巾军之乱。姚先生说,他曾去了趟南阳,找到了当年祖先生活过的地方,不过现在那里已经是高楼林立。姚先生还说,在文革时期,他们家中好多东西都遭到了破坏,但家谱却被很好的保存了下来,很不容易。每年夏天他们都会把家谱拿出来晾晒一番,防止纸张生虫子。# }1 n3 f8 V+ q- B4 R! f" B
记者临走时,姚先生小心翼翼的将家谱包裹好收藏了起来。他说,这是家族好几代人流传下来的东西,以后他们将好好保存,也算是对先人的一种尊重和纪念。  M5 o3 q, _% c9 T" s0 w
这个不知对总版主有帮助没?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发表于 2013-8-31 19: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3-8-31 19:36" o7 K+ V( {  t) g# a* b
【纪实原创】寻觅历史  书写未来姚建中  (五)家要有谱  事要做好2013年7月6日,在义春、兴彪、建义等族 ...
( r* m! R% }& [4 J
时不时来点新闻;什么时候来点总结就快了:lol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8 13: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建中宗亲的漫漫寻根路,艰辛又辛苦,读后使我非常感动。寻根之路我也经历过,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个中滋味。祝建中宗亲早日寻根与修谱成功,因为这是一件无量善事,更能为后世子孙留下宝贵的精神和文化遗产。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发表于 2010-7-3 17: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建中宗亲,今天才发展这里有您光彩原创主题。
  r" R# P( X& Y5 i7 I
; r' W/ U) {! F& S- k建议建中宗亲在编印的同时,同步发行电子版,通过姚网、姚氏宗亲QQ群向全国宗亲推广、阅读。同时,姚网可以为《家园》开设专栏,方便大家采集、交流。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九品芝麻官

发表于 2010-7-3 21: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刊既有特定受众群体 发行途径当以各大宗亲交流组织或平台为主 不妨大家集思广益 往这方面努力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13: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尚明宗亲的关爱!:handshake 6 P; Q6 F; N" h, M$ n: I
您提的建议是高屋建瓴,如能实现,再好不过,只是我自己不懂电脑,恐怕短期内难以登上这样的高峰。而在姚网开专栏这一点,难度应该不大,我担心的是——这样会不会有损姚网的整体形象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5-29 19: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建中宗亲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学习。

签到天数: 3833 天

连续签到: 48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发表于 2012-5-29 19: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姚网为《家园》开设专栏"这个提议很好!

签到天数: 10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发表于 2012-5-29 20:35:08 | 显示全部楼层
赞成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20: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元周老、维平兄和孝中宗亲!:handshake  :lol

签到天数: 47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发表于 2012-5-29 21: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期盼早日目睹《家园》电子版。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6-8 09: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卧龙姚建中 于 2013-6-8 10:49 编辑
% m) Q5 A$ L+ I7 F% j9 z1 y: o# Z* l! P) ^
【纪实原创】
! f" q% q4 U7 O: b' K

寻觅历史  书写未来

9 d( }+ k* d, W
2 w) ^( B1 f& N: {& U

姚建中2 l) X; |/ _; y

3 W5 k+ f; K! N5 w- b

  (三)初次行动

1 v! N! D& r- m
    通过一段学习和了解,得知我们姚姓人口在全国各地都有,包括港、澳、台地区及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不少地方的姚族,都有祖传家谱,但也有很多地方的宗亲们,没有家谱。我的家族,以及与我们有着同宗渊源的一个家族群,就是没有家谱的这部分姚族。
, S  h2 t7 m/ ^' ?+ }    进入姚网后,知道了一位在网上很活跃的人物,他是江西南昌退休教师、年近70的姚公瑞(姚科成)宗亲。他在姚网的发贴量排榜第一,而且很具鼓动性。只可惜,从去年11月至今,不知何故,公瑞宗亲没再上网。自己一直没机会与他直接交流。但是,公瑞宗亲在网上发出的“从自身开始,靠近亲启动,向宗亲扩展”的寻亲方法,让我感到眼前一亮,尤其对于我们没有家谱的家庭,这个方法很具指导意义。9 p% E/ g: p" S4 {. _
    受到这一方法的启发,寻着自己已知的粗略脉搏,付诸实际行动,开始寻根问祖。大致思路是,在半年内,先把知道的宗亲联络起来,与他们特别是老年人逐个地交谈、了解,搞清历史渊源以及昭穆关系,然后再逐步向外扩展。% |! l) G6 x/ X! }% [  b: S3 e
    约在80年前,我的爷爷姚清君带着我奶奶侯桂及我大姑姚文荣和我父亲姚文斌,从南阳市(卧龙区)王村(乡)的何营(村),向南迁徙20里,来到潦河(乡)阎庄(村),给地主家种地。主家也姓姚,且与何营、朱王营、姚营等地的姚姓是同一支系,因此,对我爷爷一家也比较关照。有了相对稳定的环境,爷爷奶奶就在阎庄住了下来,之后又生下我二叔、三叔和小姑。爷爷在1942年(50岁)去世后,奶奶带着儿女们仍在阎庄生活,直到解放时,就落户在潦河阎庄。爷爷兄弟三人,他是老大;二爷姚清臣,一生未婚;三爷姚清林,年轻时为吃粮出去当兵,之后杳无音信。把爷奶作为第一代算起,在阎庄,现在已有第五代人了。
2 p, F6 G" C$ V4 ~5 ~; F    爷爷带领全家走出何营80年,而我父亲在1952年进城参加工作、离开阎庄已有58年。因我母亲是城里人,我们兄妹五人基本上是跟着外公外婆长大的。当然,这期间,我和我弟幼年时曾跟奶奶在阎庄生活过,不过也只有两三年就回城了。因此,对于和朱王营、何营姚族的关系问题,我们兄妹一点也不清楚。8 e7 F" C' B6 E( a. [
    为了有的放矢地寻亲,我只好先打电话给阎庄的堂兄弟,企望得到相关信息。虽然大家都说不明白,但堂兄建亮、堂弟建生都让我去找找何营的姚傅中、姚金中,因为他们兄弟二人和我们是平辈,以前与我们有往来,只是这二十来年没联系了。
2 j7 k* |. v1 z# T( c    还不错,这倒是一条线索。
+ D: {7 L% S0 V/ p    另外,二哥建平告诉我,我的舅爷(2008年去世时96岁)以前曾给他讲过,何营、朱王营的姚家,都是从东边的姚庄铺迁过来的。
% J  M1 A8 ?$ K; h" j3 K; s    姚庄铺,在南阳火车站西边、麒麟路尽西头与312国道交接处。过去,它离老城10公里,所以人们也称这个地方叫二十里岗。在它东边的十八里岗村,是归属靳岗乡董岗行政村,而我在靳岗乡任团委书记时,工作包村(198211月至19849月)就是董岗村。那时候,自己只知道我包这个村的边界以西,是(原)南阳县的地盘,我们是南阳市(当时是县级市),哪里会知道,这姚庄铺却是自己的族居地!从姚庄铺向西下去岗坡三里远,有三个村庄紧相连:北边的张营,就是我舅爷家(我奶的娘家);偏西南二里远,平行两个村,东边是何营,西边是朱王营,两村之间只有一里多远。9 i( e) v$ S/ N  Y% |1 f! G+ U
       201061,我迈出了寻亲行动的第一步。为了赶在中午时分好找人,提前吃过饭,首先抵达姚庄铺。一位72岁的老人对我说,他们家是1948年南阳解放时,来到姚庄铺的,他记得,在那时,姚庄铺就没有一家姚姓人了。他这一说,我在心里不予肯定,毕竟他是外来户,也许他对这事不太清楚。但这时寻不到其他老年人,只好失望地走向村外。恰到村口时,一位老先生提着青菜、面条进村来了。我赶忙迎上去:! u5 O# U2 M+ S% \7 |- K1 s2 v- h
    “您好啊大叔,您是这庄的?”
* C: u5 C: u- ~+ O    老人向我点头:“是啊。”
2 f# G8 x5 P1 F, z    “我想打听一下,这村里还有姓姚的人家吗?”! B. m& [; I* ?2 l
    “没有了,这庄连一家姓姚的都没有。”
4 d5 w! O% H/ \: [# n    “您老高寿多大?”
5 l9 U0 `% }" _* Z# U& I' l. \    老人笑笑说:“七十六岁了。”0 l' @, j; X7 R1 `$ y
    “您知道,这姚庄铺是啥时间就没有姚家人了?”  G9 U" s+ S7 H$ b8 F
    “早就没有了,从我记事起,这庄就没有姓姚的,恐怕不止七十多年了。你问这,有啥事?”
& w9 y3 A& Y+ ~8 D! C. y    “我就姓姚。听说我的祖先就是从这里迁走的。”
* S! M: f# e* C( X. J" H4 X    老人慨然到:“哦,是这样。早就没姓姚的人家了,不过,庄子的名没变,一直都叫姚庄铺。”
. h6 B& P* m# `, c' n    “谢谢了,老人家!”- R" ^! K. }. r# E4 [- B9 z, k2 f
    看来,要想了解姚庄铺的姚家人是何时迁出的,已是无从问起了。没奈何,只有向西下岗去何营了。
  W' y: W$ J2 o, r7 }    顺着312国道往西二里,左边有一向南的路口,就是去何营的下路口。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这条在我记忆中的土路,现在已经是宽阔的水泥路了。去何营,必经张营,因为这条路正好从张营中间穿过。而这张营,就是我奶的娘家,虽然舅爷去世了,但还有我三个表叔在这里居住生活;今年五一期间,有个表弟结婚,我82岁的老母亲还来祝贺、吃喜宴。但今天,正值中午,我又是两手空空,怎能看望表叔们呢?也罢,以后再看吧。
* N+ i* c( Z/ {+ ?) r2 A$ i$ \) _5 Z" `    穿过张营往南一里远的地方,有一条向右拐的土路,经打听,这就是到何营的路,而水泥路则继续向南延伸。右拐不远穿过一道铁路涵洞,眼前便是何营。到村口时,正好有一骑摩托车的人出村,我就直接问到:
' [6 \" K* o* \& u5 F8 P0 B    “您好。问一下,姚傅中家在哪里?”
0 a# L: U0 y: B8 L, F: j# N    “他们搬到新村了。”
! Z  g; a  j, Z! s    “啥新村?”6 C/ V% o3 E- L
    “何营新村。”
/ m: a, C- F, ~8 o$ }    “这里不是何营啊?”; Z% j+ U( x0 @7 `% d1 t! Q/ t
    “这是老村,现在还有个新村。”
. J& \8 n9 i, l7 l; L    “新村在哪里?”$ y! G, w5 I% n2 _5 y
    “回到你们下路的地方,顺着水泥路往南走,就到新村了。”
) R. _' E6 }2 }' D0 _4 ?    沿着水泥路向南走,路西是铁路和即将收割的麦田,路东是国家粮食储备库,这里明显有着城乡结合部的特征,但没有脏乱差,有的却是干净卫生、田园静谧;水泥路顺着储备库的院墙转向东走,左拐后的景象更是幽静,两边的果树把进村这段路罩成了林荫道,透过林隙,隐隐看到红顶黄墙别墅式的建筑,这,就是何营新村。
" L" x! t% L2 C& M7 c    来到村口第一家,我就直接问道:“请问,姚傅中家住哪里?”
% S: e' S2 R% D4 ?  q4 G' H    这家女主人,两眼睁得好大看着我,疑惑地反问:“找他有啥事?你是谁?”+ L  B; F. l  i
    看她那神情,我不得不解释:“我呀,我也姓姚。听说我和姚傅中是一家子,我这是来寻亲的。”
$ L( X- ^$ p; O+ y! W4 z: z# }9 E0 U    我一说是和姚傅中一家子,女主人立刻满脸喜悦,亲切地让道:“哈,半天是一家子来了,快进屋里来。”让座,倒茶,又转身把里屋正睡午休的男主人叫起,她的儿子儿媳也从另一间里屋出来,都围着我坐下,拉起了家常。3 x/ j3 S! l2 r- O3 v
    原来,这家男主人正是姚傅中的儿子,名叫姚长山,女主人是傅中的儿媳名叫华君。这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进村问的第一家,就是我要找的宗亲。长山、华君一边和我谈家常,一边让儿子姚华雷去把爷爷奶奶喊来。
3 S' G& s7 J. l0 A7 Y9 ^    姚傅中老两口住在新村前排,离儿子长山家很近,不一会儿,老俩就到了。" u: C" V3 M( p
    傅中兄今年75岁,和我是平辈,看起来,他们夫妻二人的身体都挺扎实。其弟金中在银行工作,退休十来年了,住在城里。
1 v0 h# E1 M/ B0 Y6 p# g    我先做了自我介绍,然后就聊起了家族之事。我说:“阎庄的姚建亮是我哥,姚建生是我弟,这些年你们还在来往吗?”! {- a0 Q4 e+ f9 m, J/ v7 }3 m
    “来往。建生结婚,你嫂子俺们还去呢!”+ J- t0 ?/ }$ g/ b1 F. T% G
    华君接过话说:“长山俺们都去了,那时候还没有(指着她儿子)他呢。”
$ P* A$ q$ S' ^# M# f0 w/ T    老嫂子又接着说:“建生的媳妇是郭庄的,我都知道。”
) d, X" W* V$ k    我说:“呵,这可是二十多年了。建生的儿子现在正上大学,年龄也有二十出头了。这些年您们又去过阎庄吗?”/ R$ G) O& K% s: r& T
    “没有。这些年,年龄也大了,走动不多了。”  t* b3 p& C& v; I) h( W" y
    我又问傅中:“您的爷爷和父亲叫啥名字?”
4 A7 k2 P, l7 ?/ i7 G/ G/ X: z0 Y    傅中回答到:“我光知道我父亲叫姚玉科,不知道我爷的名字。我爷年轻时,出去要饭,后来一直就没消息,也不知道死在哪里了,家里连个坟也没有。是我奶年轻守寡,才把我父亲拉扯大。我爷出去时,我父亲还很小。”! l, s* C( s; E" ^$ C* m
    “您知道,咱们有家谱吗?字辈咋排?”
6 X  J$ M+ C$ t4 S8 v    “哪有家谱?字辈都是各家起各家的。我和金中的‘中’,就是随便起的名。不过咱老姚家有祖坟,现在被平了。你爷的坟就是那时候起走的,是你父亲和建亮来起的。”( |  B" A; v  c+ L/ V- W$ ]
    “祖坟有石碑吗?”  w" w: I3 s; T0 Y' }1 d' N
    “哪有石碑?”
" T% P# b- t4 `! ^! A# A+ Z* K    “一块也没有?”
4 x8 F# h9 b3 r) F/ s6 t    “啥也没有。咱们这些姚家都是穷人,谁有钱立石碑啊?”* a/ ~9 W+ @9 z) @3 d1 }: {
    通过这次初步的漫谈,虽说收获不大,但有几点是清楚了:第一,何营与朱王营的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是从何营迁到闫庄的;第二,姚家祖坟就在何营(老村)的东南不远处,但无碑无记载,谁也不知道始祖叫啥,后因(1968年)修建铁路被平了,我爷爷的坟就是在那个时候才迁到闫庄与我奶奶(1967年去世)合葬的;第三,我们这一大家族与潦河姚营的姚是同一支系;第四,我们这一支姚姓,多年没有出现大一点的人物,所以也没有人主持修谱排辈,谁都没见过家谱。
2 e5 V7 D* J5 t$ P) ^8 ]    谈到这时,再深的情况恐怕也没啥指望了,可我总是有点不甘心,就继续问道:“您的年龄和我三叔差不多,如果没有家谱,您咋知道自己低一辈?”) Q' V7 u# W) A' K+ A' f' u. V
    傅中笑了:“我们小时候,是我父亲教的,叫向你父亲他们喊叔的。这庄还有一个比我小,我也问他叫叔哩!”" ^& D  j/ K( v! w; L
    “叫啥名,他住哪?”  o1 u! \, G) c# G5 A4 {" i
    “叫玉德,就住在这一排的东头。”$ |9 t3 Z4 K3 y) d& b
    “噢,那我一会儿得过去,和他也聊聊。”
# H+ |9 _7 }0 k9 a: J    傅中说:“他这两天不舒服,今天你别去了,以后再找他。他可能比我知道的还多哩!”& |# H6 A9 X2 S, ?. J
    傅中兄这最后一句话,使我的寻亲活动有了新希望。临别,我要了金中兄的电话号,又为傅中祖孙三代照了合影,待下次再来时,就能把照片扩印好带来。9 @( j1 p8 [( d. X
    第二天,我给金中兄打电话,结果,他知道的情况也不多。
2 S3 }3 `! U6 W1 |9 ~9 z) f    “咱们是平辈,出五服没有?”我问。) G) c# F; A; M) b5 ^( s- C
    金中在电话中回答:“我也不清楚。恐怕是出五服了。咱们两家走的近,我看主要还是感情上近!”同时,他还邀请我有空到他家去。
8 j: S5 x, z- |* K    考虑到已是收麦种秋农忙时节,加之天气炎热,串门走访多有不便。于是,我决定等天气稍凉快些,再做更深入地走访,这期间也好使自己理理思路。

+ ^& S2 B# L4 e3 E5 Z- e9 w# W
3 b4 @. F8 a! Q# B! R
' s9 `) X+ u* N; V" O9 {' @0 m
插图(三·1).jpg 6 A! w  C7 w6 l
; ~; Z/ S7 d+ W+ O; ^

. I7 o$ g- ?* q abbr_6253be1637216cce2961ce1bfc166740.jpg
9 U1 i% |0 \# 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3-29 20:4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