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部分城市名稱來曆 [打印本页]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0 15:37
标题: 部分城市名稱來曆
这些资料均来自个人知识储备,实践以及百度百科和其它网络资源,因为时间,人力的限制,只是整理了省级及地级地区的名称来。而由于只是名称的来源,因此,地区的历史沿革并未详细列举,且个别地名因实在找不到出处,个别有源臆测成分,忘诸君批评指教。
. I. Q5 W% k7 G' O8 h) s: q, K名称顺序如下:' a/ A+ R( u- w$ j; G1 R0 u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川,安徽,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吉林,江苏,江西,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西藏,新疆,云南,浙江,香港,澳门,台湾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0 15:38
回复 1# 1156824942 / O3 x4 Z8 f7 F2 ~: P/ P- g. ^
1 P8 H5 b* S3 ]
. c' L! f, V% F7 j# ?& G4 B2 p2 M
    北平
3 u1 b. G$ ^& N4 w7 L1369年,朱元璋下令将元大都改称北平府,有“平定了北方,从此安宁平静”之意。1403年,朱棣定都北平时,改名北京。
  B* q8 X+ s* t8 D' f上海5 ]7 g/ O+ [. d; a) ^, ]
上海之称始于宋代,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元朝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析华亭县部分,设上海县,均隶于松江府。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0 15:39
天津) R: }) n/ _8 [9 Y, \
在永乐公历1404年12月23日,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作为军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清朝顺治九年(1652年),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三卫合并为天津卫,设立民政、盐运和税收、军事等建置。雍正三年(1725年)升天津卫为天津州。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为天津府。1935年6月,河北省省会迁往保定,天津又改为直辖市。
. }, {6 b" S! W6 l重庆
( o+ @, [2 ?7 B1 K) `, r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0 15:39
四川0 C7 o' M& Y" a; _1 G  V
川峡四路,今名”四川“的源头,宋元时代行政区划名,包括益州路(成都府路)、梓州路(潼川府路)、利州路、夔州路,共计四路。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宋军灭后蜀,设西川路,治益州(四川成都);开宝六年 (973年),又设峡西路,治梁州(兴元府,陕西汉中);太平兴国六年 (981年),将西川路和峡西路合并为川峡路;至道三年(997年),又分设西川路、峡西路两路;咸平四年(1001年),将西川路析置为益州路、梓州路两路;将峡西路析置为利州路、夔州路两路,故宋人合称其为”川峡四路“,简称为“四川”。川峡四路的行政管辖区域大致包括:今四川大部、重庆全境、陕西汉中,湖北恩施、贵州的安顺、贵阳、遵义、铜仁等区域,以及甘肃文县。川峡四路(四川)与两浙路(江南)成为宋代最主要的两大经济区,是宋朝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地,尤其宋后期,成都已经取代扬州,成为宋代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元置四川行省,并将自古与巴蜀一体的兴元府(梁州,今陕西汉中)划入陕西行省;明置四川布政使司;清改为四川省。4 _/ S: P' ^9 m  m( Y
资阳——建县始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因位于资水(沱江)之北而得名资阳。: e3 y3 i& k6 @+ R3 B$ K9 W4 g8 L
成都——在公元前四世纪,蜀国开明王朝迁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迁岐“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0 15:40
自贡——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八月经四川省政府批准,划出富顺县第五区、荣县第二区两者紧密相联的的主要产盐区,新成立市,市名取自流井和贡井之合称名自贡市。同年九月一日,自贡市正式成立,隶属四川省政府。! q5 V3 y' \/ b3 ?% l
攀枝花——1987年,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城市名因兰尖铁矿附近的攀枝花村而得名,一说村前有一棵上百年的大攀枝花树(后毁于火灾)而得名。
6 B' s3 u6 w" W- ~泸州——梁武帝萧衍大同年间(535—546年)建置泸州。段玉裁说:“梁置泸州,治马湖江口,以马湖江即泸水,故曰‘泸州’也。”马湖江概指今三峡至金沙江一段长江河道,别称泸水。泸州建置于江阳,从此相沿成名。
# J9 n9 [0 t, K! v- i: p! C3 e& ~
) j7 }' H  S# O6 D* C$ y( @德阳——说起德阳这个地名的来历,有一个故事在元代以后曾广为流传:西晋太康初年,道教仙人许逊任旌阳县令,因其能点石成金、救济贫困、画符水祛除瘟疫而有德于民,朝廷诏改旌阳县为德阳县。而据史料考证,自东汉起,江油小溪坝、遂宁龙凤场先后以德阳之名设县,后又撤消,到唐高祖武德3年(公元620 年)才“分雒县、绵竹地置德阳县”。德阳之名最终扎根此地,未再变迁。
4 F5 h1 [1 n" J4 W# x绵阳——1913年改绵州为绵阳县,取“绵山南面之城”意。0 D% ?; m9 T: n5 d: X
广元——元代统治者为显示其“德威广播,疆土广大”,改利州为广元,并将“川陕行中书省”由咸阳迁至广元。此名沿用至今。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0 15:42
遂宁——“遂宁”作为地名,始于东晋。东晋与十六国并存,而遂宁则属于十六国中的成汉国。当时,各国统治者之间连年混战,成汉国统治者内部也为争权夺位斗争不息,人民痛苦不堪。公元347年,东晋大将桓温伐蜀,大败李雄遗部李势,灭成汉国,结束了四川长达50多年的混战。当桓温凯旋而归,途经县境时,但见风和日丽,歌舞升平,一派和平安宁的气氛。这位长年征战沙场的将军感慨万端,一种厌恶战乱、渴望太平的思绪油然而生,因而在这里设遂宁郡,取“平息战乱,达到安宁”之意,故名遂宁。从此,川中丘陵中的这片红土地,便有了一个吉祥的名字——“遂宁”。
, f" s& R; C2 t! l/ |内江——沱江北段叫牛鞞水,为北江;南段为枝江,称南江,此为中江。北周武帝天和二年(567)在汉安故址置中江县(隋开皇元年[581年]更名内江县)。4 b" I. l- l5 S9 h* n6 o
乐山——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乐山集锦(20张))升嘉定州为嘉定府,并在府治置乐山县,取“城西南五里有‘至乐山’”为名,改龙游县为乐山县,“乐山”之名沿用至今。
( R: b7 l$ S) l( P( W7 e+ V0 a南充——汉献帝初平四年(193)撤充国为南充国、西充国。南充国地域包括今天的南部县东部、蓬安县及高坪区北部。城邑在南部县柳驿乡境内。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合并安汉、巴西两县为一县,因地处充国之南,故定名南充县。; z7 q, D9 v) X
眉山——西魏废帝二年(553)改青州为眉州,后历代几番更改,大业二年(606)复改嘉州为眉州,后撤州建眉山郡。据《元和郡县志》卷32眉州:“因峨眉山为名。”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0 15:42
宜宾——宜宾前身名叫“僰道”北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方改称为“宜宾”。但是,“宜宾”一名却早在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早已有之。其来由乃是:隋末,曾析南安县(今乐山前身)部分地域在今宜宾县蕨溪镇宣化坝置存阝马阝县作为郡治设于今宜宾三江口城区的犍为郡辖地;唐天宝元年(742年),以少数民族“慕义来宾”(或说唐王朝少数民族“以义宾服”)之意,改存阝马阝为义宾;至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宋代第二皇帝赵匡义(亦叫“光义”)上台,“义宾”之“义”“犯讳”,于是按《孟子》“义者宜也”句意,把义宾改为“宜宾”。不过,此一“宜宾”是指设县城于今宜宾县蕨溪宣化坝的宜宾,不是指今三江口旧城所在。但是,毕竟“宜宾”一名已有出现。至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宜宾县降为宜宾镇压进入僰道县,又经过43年,至宁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道县方改称为宜宾县。然而,这时的宜宾县城却仍不在今三江口旧城区,而是在今江北旧州坝。至南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宜宾县城又迁至登高山(今三江口旧城东)。直到元代至元十四年(1276年)方把宜宾县城复迁回今三江口城区。今三江口宜宾旧城区叫做“宜宾”,从此时开始。
: t/ K1 l% _( I1 F8 b; @广安——宋太祖开宝二年(公元969年),于渠江县境秀屏山(亦称翠屏山、银顶山)下的浓洄镇置军,取“广土安辑”之意,命名为广安军。广安一名,遂由此始。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顺庆府升为顺庆路,置广安府。# }3 r' `. A4 v$ g9 S  G- z0 h* i
达州——宋乾德三年(965),通州改名达州。因此地联络金房,翼带汉沔,西出渠阆,东下夔巫,地居四达之路,故名。. g  I  {5 J5 ^: s
雅安——雍正七年雅州升府,抚民同知驻靖西关地,在哲孟雄之北,为亚东出入要路。有商埠。以其地增置雅安县。这就是雅安最早的雅安二字合并为一的名称直到现在。
& J% U/ h& [4 [4 c: t; l; x* e* b巴中——春秋时为巴子国地,秦和西汉时为巴郡地。北朝北魏宣武帝延昌3年(公元514年)首置巴州。国务院2000年6月14日批准设立地级巴中市。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0 15:43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在藏族知识界、宗教界和原上层人士中认为:“阿坝”一名形成于1200年以上的时间。唐太宗贞观年间,吐蕃王松赞干布以武力进攻松潘向唐求婚,占领松州以西地区后,从土蕃腹地阿里一带迁民至本地并居住下来繁衍生息。他们自称“阿里娃”。随着时间的推移,“阿里娃”的简称“阿娃”(喻指阿里人开发的地区)被作为本地地名使用,汉译即为“阿坝”。1987年,阿坝藏族自治州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n6 P1 X( M- {
甘孜藏族自治州——藏语为“洁白美丽”。据传清康熙元年(1662),五世达赖派弟子霍。曲吉。昂翁彭错到霍尔地区建十三座黄教寺庙,其第一座寺庙――甘孜寺就建在有白色石头的地基上,故名。1955年西康省藏族自治州划归四川省,改称甘孜藏族自治州。- U/ ?( ~+ [1 X+ j! l6 C3 |3 |
凉山彝族自治州——因境内大小凉山而得名。1955年凉山彝族自治州由西康省划归四川省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0 15:45
安徽
% P$ s& E" L' \. Y! H0 j& z9 o8 u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而正式建省,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得名。境内有皖山、皖水,即现今的天柱山和皖河,春秋时(公元前722~前481年)曾有伯国,称为皖国,故安徽简称皖。
: P4 O# Q/ Y4 z0 ]1 Z# w- P合肥——《史记》记载,“合肥”来源于淝水,淝水古名叫施水,在合肥附近有支径汇聚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有“施合于肥”之说,故名叫“合肥”。
9 t0 E" F  X5 _安庆——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含“平安吉庆”之意)。
4 [3 G3 Y  Y' c3 f( ?芜湖——芜湖故址名鸠兹,鸠兹城址则位于水阳江南岸一带侵蚀残丘向北延伸的尽头。由此往西地势低平,多为湖塘沼泽地区,因湖沼草丛,鸠鸟云集,而得名鸠兹,又称“勾兹”、“皋兹”、“祝兹”等。在鸠兹附近有一长形湖泊因“蓄水不深而生芜藻”,故得名芜湖。此段水阳江当时称为中江,西连长江,东通太湖,为一条重要的东西交通水道。
: ~- U' l: W9 V# ?蚌埠——蚌埠因古代盛产河蚌而得名,有“珍珠城”的美誉。1946年11月,蚌埠成立市政筹备处,脱离凤阳县,辖原属凤阳县的淮河以南地区和淮河以北小蚌埠地区。1947年1月1日,蚌埠正式设市,直属安徽省,为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城市。& R  R5 @1 H# F6 [! v4 z
淮南——“淮南”之名最早出现在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首置淮南国,都六(今六安),辖九江、庐江、衡山、豫章4郡,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淮南”这个地名。大概夏商时期,淮南现在的市境属“淮夷”之地,又在淮水(也就是淮河)上游之南,故高祖大封群臣时得名“淮南”。 / \* T7 h' Q3 Z2 A1 k/ ~
马鞍山——市郊有山形似马鞍故名。
# ~( f$ H; Y0 c0 h' C. s淮北——因位于淮水之北故名,旧称濉溪市。1971年4月,更为淮北市。
4 o$ }* N7 b  \! [铜陵——铜陵市以县为名,缘于铜官山产铜。《读史方舆纪要》说铜陵县有“铜官镇,南唐因以名县。”《明一统志》说铜官山,“又名利国山,有泉源冬夏不竭,可以浸铁烹铜,旧尝于此置铜官场。”《新唐书•地理志》也说:“利国山,有铜,有铁”,于此置“铜官冶”。因此,铜陵设市,初名铜官山市,直接延用铜官山矿务局名。铜官山矿务局名源于境内主山,位于市中心区东南的铜官山。由铜官山市先后易名铜陵特区、铜陵市则又以县为名。铜陵县则由铜官转义而来。“陵”,指山岗,是综合了本地区丰富的物产和地形的特征而命名的。1956年依矿建市。
3 S( t1 ?  Y( B& T( J黄山——黄山市原名徽州地区, 1949年设徽州专区,属皖南行署区,1987年11月2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屯溪市、黄山市,设立黄山市 。; ]' V7 x  y& \7 Z
阜阳——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安徽巡抚王纮认为颍州地域过大,应升为府,于是上奏朝廷:“上江之直隶颍州,界连豫省,地方辽阔,钱谷而外,刑名时间数倍他属,即本州地方之事,忧虞竭蹶不遑,何能再顾属邑。似应将颍州升为府台,设立知府一员。附廓添设知县一员,即以颍州原治地方为新县管辖……恭候钦定佳名。”雍正准奏,升颍州为颍州府,附廓(同城)所设新县赐名“阜阳县”。
$ P: o. g8 E# u宿州——宿州市、宿城市均源于唐宿州,民国以后的宿县。宿名缘于古宿国,1992年11月20日,撤销宿州市、宿县,组建宿州市,为现在的宿州市。
5 K+ R4 H: ]* }六安市——公元前 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置六安国,“六安”之名沿袭至今.
: J7 J8 k! w8 p3 Q亳州——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因南兖州地处古“南亳”近畿,故“遥取古南亳之名以名,改称兖州为亳州,州治所仍设于小黄,“亳州”之名,始见于此。亳州从此成了南亳的后身。
$ Z, U5 R; g9 S1 ]( e9 l; i巢湖——因巢湖本名漅湖,巢音读如漅。唐代建巢州、置巢县,人们弃繁从简,湖名漅、政名巢、邑名漅,三者合一,以巢通用,遂以政名“巢”音而读为cháo(潮),并以“巢湖”取代“漅湖”而通用于世。“巢湖”作为巢湖的正名始用自三国时期。古今学者向以诸葛亮《后出师表》“四越巢湖不成”为首见,时为蜀建兴六年(228年)。汉末名士刘晔《致鲁肃书》,说庐江人郑宝“巢湖拥众万余”而成一方豪杰。此信写于建安四年(199年)冬之前,早出19年来,还是应当计较的。到了晋代,“巢湖”就开始广泛应用于时文、牍籍,南北朝之后正式进入史书。
. t. m6 `7 G9 h池州——指池口河,其源有五,汇于秋浦河,绕城西过镇山,入池口河,注入大江。入江处为鱼贵口,今称池口。丁绍轼《荒政碑记》云:郡以池名,盖郭外即湖,湖外为江,郡治襟江带湖,城阙宫室,宛在池上。“州城宛如水中洲”,唐置池州,由来于此。
, S9 ~$ F8 o$ u8 J% I0 k2 O) u+ i滁州——隋开皇年(583年)南谯州更名滁州。州名缘于涂水(滁河)。
6 e+ ?0 O% t- f" R: e' _. }  L% E宣城:宣城最早的地名,据史籍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叫“爰陵”(名由失考)。秦统一后,置郡、县制,定名“爰陵县”。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改爰陵名“宛陵”。以县治位于宛溪河滨,陵阳山麓,取山水首字命名。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宛陵名“宣城”。宣城原是西汉初期的一个县名,治于当时的宛陵西60华里(即今南陵县青弋江镇),古名“宣邑”。《韩诗传》:“宣者,显也。”“邑”为县城的通称。古代的江南地区开发较晚,春秋战国时期的弋江镇,由于交通之利,先后成为吴、越、楚诸侯国的名邑而显扬于江南,故名“宣邑”。西汉初设县于此,定名“宣城”,属丹阳郡领辖。当时的丹阳郡治设在宛陵。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随着历史的发展,宛陵逐渐成为显扬于江南的名邑,而弋江镇的“宣邑”之称已名不符实。因此,隋开皇九年改南豫州为宣州(州治设在宛陵),同时将治于弋江镇的宣城县撤销,并于宛陵县境,将宛陵正式改名为宣城。从此,宣城县的建置和名称,历经1400余年未作变更。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0 15:46
福建0 P# y! m  p* L

0 b9 [, j+ X* K" k  o6 f' `9 k“福建”这一称呼源自唐代。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唐政府为加强边防武装力量,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设“福建经略使”(军事长官职称),它和福州都督府并存。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福建”名称。
2 E% D* a# L  u# \2 ?+ V" F6 L福州——自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建冶城始,福州地区相继有晋安郡、闽州、丰州、泉州、建州等各种名称。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因州城西北有福山,遂改名为"福州"。民间俗语:"福州、福州,有福之州"。8 Y; }6 O0 o7 y$ d0 T
漳州——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十二月九日(据《旧唐书》),唐朝廷允准陈元光之请,在泉、潮二州之间设置一州,析龙溪县南部置漳州,辖漳浦(设于绥安故地)、怀恩2县,陈元光为漳州第一任刺史。州治最初设在今云霄县的西林,西林傍漳江而立,陈元光建州时又为州治,便命州名为漳州。. A+ [4 B  |7 j* {2 i- e
泉州——泉州的主山是北郊的清源山,因有乳白的泉水从山上石窍间清冽地源源流出,故名“清源”,亦名“泉山”。州的名称即以山名而得。开皇九年(589年)改丰州为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南安郡撤销,晋安县改为南安县,归其管辖。于是,福建历史上首次出现“泉州”之名。
8 F) b7 H4 Z# v% m, n厦门——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筑“厦门城”-----意寓国家大厦之门,“厦门”之名自此列入史册。$ {9 A7 H( b) `# Q" z  Z/ V
龙岩——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设置新罗县,迄今为止已有1363年。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因城东翠屏山麓名胜“龙岩洞”中有一青一黄两条龙纹而改名为龙岩县。7 O: W0 g, d' n
三明——1956年由三元、明溪二县合并设三明县,取二县首字为名,今市命从县名。
4 z9 {$ b6 Y$ p) s( l宁德——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城为县,从宁川,感德各取一字定名为宁德。* k! C+ b, t- T( ^8 w& J
南平——东汉末年,闽北爆发了闽越的后裔也就是山越民的叛乱,后来,南方叛乱被平定了。为了加强管理,并且机纪念这次平定南疆的功绩,封建统治者就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建立“南平县”。
9 ^9 x  x! L6 R- P6 y# K) }莆田——统名胜志•福建兴化府志胜》卷4:“旧说邑田多生蒲,故谓之蒲田。其后以邑时有水患,因去水从莆。”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地级市。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0 15:47
甘肃$ F7 |% v4 p2 Q& \$ U" i+ S& m
甘肃一名始于11世纪,是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元代始设甘肃行中书省,辖黄河以西七路二州,黄河以东地区为陕西兴远路。) o4 [, ]. _* G1 R- [8 c
兰州——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废郡置州,在此设立兰州总管府,“兰州”之称,始见于史册。因城南有皋兰山,故名兰州。
! l; s$ S" j5 x3 d: c嘉峪关——地区因有长城“嘉峪关”而取名。1965年设市,197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省辖市。
# ~2 ]7 M& u: n2 e. p% h8 W( t9 Z金昌——原名“永昌”,因发现铜矿,建立金属公司。1961年2月,甘肃有色金属公司与西北冶金建设公司合并,成立金川有色金属公司。1962年5月,为加速金川镍基地建设,设立金川镇。1981年2月9日,国务院决定设立金昌市。. a2 {& J7 f; R
白银——原为矿区,因产白银而得名。1958年设市 , 1963 年撤市改为兰州市白银区,1985年恢复白银市。8 N8 K  Q+ Y, O" |, T( J9 O7 w# C
天水——最早始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天水得名,源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
0 p  g. V6 h" J5 X( a3 F9 ^武威——公元前121年,因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其“武功军威”而得名。" V0 v) P- ]$ Z9 H, {4 V' o3 v+ w8 t! u
张掖——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置张掖郡。
+ [9 ^' ^4 c; X酒泉——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始置酒泉县,肃州的名称开始应用。以“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 i3 s$ b8 J* x9 p" U+ Z; H, U
平凉——前秦永兴二年(公元三五八年)苻坚欲进攻前凉,置平凉郡(初治高平镇,后治鹑阴),取平定凉国之意,平凉之名始见于史册。! s4 ~- x; B7 ]- o2 A, y4 P& |. D% g" X5 V8 A
庆阳——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50年)置庆州团练,属陕西路;乾德初复置庆州,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改称环庆路;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升庆阳军节度,宣和七年(公元1119年)改为庆阳府。
. U" C& B* \- {! n定西——宋时称兰州附近的西头城(今榆中三角城)为定西城,含安定西边之意,其后西头城改为通远军,遂将定西之名移到努札堡,改名为定西城,这就是定西名称的最早来源。金皇统三年(1143年)始设定西县。: P& @- {- w0 w0 E2 y5 R
陇南——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置武都郡。“师古曰:以有天池大泽,故谓之都。”(《汉书.地理志.武都》)秦用武力拓疆,破白马氐至天池大泽,故称武都。1985年更名为陇南市。5 s! P8 M$ i9 {0 [9 l/ l1 @" \
临夏回族自治州——秦汉王朝就设县、 置州、建郡。1949年8月22日临夏解放, 1956年11月19日成立临夏回族自治州。
$ J' ?: f) u: K* _. |( V* b6 g1 _甘南藏族自治州——因位于中国甘肃省南部得名。1954年7月成立甘南藏族自治州.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0 15:48
广东. e1 [  L! w/ p- V3 S6 ]. A; ~" ~, J. b
862年(懿宗咸通三年),岭南道划分为东、西道,东道治广州,广东属岭南东道,这是广东省名中“东”字的由来。997年(宋太宗至道三年),广南路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东路治所在广州,西路治所在桂州,广东大部分属广南东路,“广东”即广南东路的简称。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广东道为广东等处行中书省,并将海北海南道改隶广东,广东成为明朝的十三行省之一。1 t7 ]# {) w: p  f  S' q: f
广州——公元226年,孙权为便于统治,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两部分,“广州”由此得名。0 U8 }3 T1 X: Y( {
深圳——“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当地的方言客家话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1979年3月,中央和广东省决定把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受广东省和惠阳地区双重领导;11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将深圳市改为地区一级的省辖市。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
8 M6 P/ u4 P4 H! r: j珠海——珠海位于珠江口的西南部,因位于珠江注入南海之处而得名。唐宋以前,西北江三角洲的滨海线处于五桂山(今中山市境内)以北,珠海全境为散落在珠江河口外的偏僻海岛。有关珠海地名出处的传说颇多,但最经得起推敲的还应该是从地理角度给予的释义。珠海唐家与伶仃洋之间海域,古代就被当地居民称之为“珠海”。在《唐氏族谱》上,有人取名为“唐珠海”(明朝永乐年间)。民国初年唐家三峰小学的《校歌》中,其歌词有“前环珠海,后枕鹅峰”之句。可见这片海域早已有“珠海”之称。因此,珠海建县时,由于这一地区位于珠江出海之处,故称之为“珠海”。
/ o" M& Y6 l. |+ E' \, |8 p4 P汕头——明初设蓬州守御千户所,嘉靖年间置澄海县时随属澄海。因是沙脊向海伸延,百姓设栅捕鱼,称沙汕。清康熙年间建沙汕头炮台。雍正年间简称汕头。公元1860年(咸丰十年)对外开市。1919年冬设汕头市政局。1921年7月成立市政厅,与澄海分治。1930年准予设市,隶属广东省政府。+ ]4 v, z  Z6 x4 _: y4 X& \! F+ F
韶州——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曾改东衡州为韶州,取州北韶石山的“韶”字为名,始以“韶”字为州。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曾在曲江县武水边开设税关(名遇仙桥关),清康熙九年(1670年)又将原设于南雄的太平关移到曲江县浈水边,以后又在曲江城北门外增设旱关。韶关之名即由此而来。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0 15:49
佛山——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因在城内的塔坡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遂立石榜称“佛山”而得名。
: Q) J& m: y- O; M4 s2 Z2 |江门——江门市区因地处西江与其支流蓬江的会合处,江南的烟墩山和江北的蓬莱山对峙如门,故名江门。 早在元末明初,这里便形成墟集。十七世纪初,江门墟因商贸而兴盛,逐渐成为珠江三角洲的一个贸易中心,西江中下游一带的商品多在此地集散。1904年,江门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设江门北街海关,为广东八大关之一。' p' c. \( C1 n0 e, }$ K( y
湛江——1899年,法国强租当时名曰“广州湾”的雷州府遂溪县东部沿海(今湛江市区)法国人则称为“白雅特堡”(Fort Bayard),而此湛江对外贸易盛极一时。1943年,日军侵略者从法国人手中接管“广州湾”,到45年日本投降后,民国政府于当年9月21日光复广州湾,以原范围划设市治,因史上曾属椹川县,境内东海岛曾设椹川巡检司,古“椹川”亦有称为“湛川”,故定名“湛江”市。
7 c7 V1 a- o! ~茂名——隋朝开国18年(公元589),用潘茂名其名命名茂名县。9 O/ M0 _4 q% y1 \: Y- L
肇庆——北宋元符三年(l101年),徽宗赵佶因即位前为端王,端州为其"潜邸",故在端州置兴庆军节度;政和三年(ll13年)改端州为兴庆府;重和元年(1118年)又亲赐御书"肇庆府",自此更名为肇庆。意为"开始带来吉祥喜庆" 。9 T+ m0 K0 g* O, C( @& p1 F
惠州——五代南汉乾亨元年(公元917年)这里为祯州治所,宋真宗天禧4年(公元1020年)为避太子赵祯讳,改“祯”为“惠”。惠州之名遂沿用至今。( A, K. x. G, U! ?* e5 V+ d- C1 R
梅州——宋开宝四年(971)因避宋太祖祖父赵敬之讳,改敬州为梅州。梅州因何得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本地多梅,有“十里梅花”之称;有的说这块地方为汉将梅X之封邑……所有这些均未找到确据。据《光绪嘉应州志》记载,梅州是由于当时本地有“梅溪水”而得名。
" H" C8 p  |* n7 ?/ u# z! b汕尾——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原海丰、陆丰两县的行政区域上设置地级汕尾市。汕尾原名“汕美”,因“汕”的意思是海滩的高处,而这里又以美丽滨海风光著称,故得名“汕美”,“美”与“尾”谐音,后来就把“汕美”叫做汕尾。
# M3 D- C1 @& I9 c河源——东江自北向南流经市区,新丰江从西向东绕城而过,两江在市区东面交汇,使得整个城市三面环水,看起来象浮在水上的木筏,因此而得名。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龙川析土置河源县。
- I) G) r% p* l) h阳江——阳江来源于“漠阳江”,而漠阳江起名又源阳“莫阳”,阳江最早叫“莫阳”,为什么呢?因为阳江古时候属于古越,居住的多是越人。古越语中,“牛”为“莫”,(阳江现在称“牛”还叫“牛么”);“羊”越语为“阳”,和太阳的“阳”。“莫阳”就是牛羊的意思,这说明古代的阳江曾是牛羊聚居的地方,或者是牛羊集市。江边现有一村,叫牛场村。这条江在莫阳,故此叫漠阳江。中国古代地理立位,山北水南曰阴,山南水北曰阳,我们阳江在江之北,所以叫阳江。古代“青”、“春”谓之东,阳春在江东边,所以名叫阳春。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阳江正式始为阳江县。
5 v; j& L: K9 s( P. e3 ~. T2 G清远——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置清远郡,清远之名由此而始。取清明广远之意。
6 a4 P& u& E. q$ q$ ]' C东莞——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更名东莞,县治置于涌(今莞城)。以东莞作县名由此始,相传因境内盛产水草(莞草)而得名。8 ^3 l$ ?; i* V  [
中山—— 建制于公元1152年(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称中山县。6 t; m, u; Q' y5 {! H3 H
潮州——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全国撤郡设州,义安郡属循州之义安县,是年,升立州,因地临南海取“潮水往复之意”,首命名“潮州”,义安县为州治。 后人也有诗句:“潮之州,大海在其南”。 “潮州”名称的正式出现,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X! z# \5 U& K4 M' a
揭阳——粤东古邑,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见诸史载已有2200余年,得名于古五岭之一的揭阳岭,春秋战国时属百越地。秦始皇平定南越后,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立揭阳戍守区,隶属南海郡。
4 E- z9 e/ k, E+ [2 V云浮——天宝元年(742年),将全国各州一律改称为郡,因境内有云雾山,取“云浮安定”之意,勤州改称为云浮郡,这是"云浮"地名的由来。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0 15:50
广西$ s' e# |3 F5 H

, `; S4 ^+ G9 j) v) ]1 q1 Q宋代在岭南先设置广南路,太宗末,仍然分广南路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这是广东、广西名称之来历。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设广西承宣布政使司,"广西"名称由此固定下来。
; f) C3 m$ @  |: E4 q+ Z南宁——唐朝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唐太宗定名为邕州,南宁简称“邕”由此而来。元朝泰定元年(1314年),中央政府为取南疆安宁而定名为“南宁”,南宁由此得名。
; {, E$ n. R5 ^) E' A柳州——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此地始建都城,取名潭中。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称柳州。《元和郡县志》记录——“贞观八年,改南昆州为柳州,以柳江为名”;“潭水东去县(按指马平县,即今柳州市)二百步”。0 g" `' N& O) y& a5 [4 l4 ~
桂林——秦始皇公元前214年置桂林,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来历有二,其一,桂是“八桂”的简称,八桂一词源于《山海经》,是指广西一带多桂树(八,是多的意思)。桂树,包括药用的肉桂和八月飘香的桂花树。这两种树自古以来都以广西最多出产,是标志性的土特产。其二,神话传说中嫦娥借助观音净瓶在此地移山引水,遍种桂树。
) D. T( ^/ N# ^2 ?梧州——苍梧原是百越民族一个大部落的名称,后以区域名称延用下来,称为古苍梧。苍梧的地名可追溯到虞舜时期。《战国策•楚策》曰——“楚南有洞庭、苍梧。”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国正式设苍梧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名梧州。) v/ a5 t/ u( K% M
北海——北海市因市区北面濒临海而得名,始见于清康熙初年,清嘉庆年以来沿称为市。
; e% G0 m, P$ h6 A防城港——宋时隶属钦州管辖,并开始有“防城”之称。至清朝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划出钦州西部设置防城县,隶属广东省。防城港市依港而建,因港得名,先建港,后建市。防城港始建于1968年3月,1984年5月由国家批准把防城港与北海市作为一个整体,列为中国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1985年设立地级防城港区,1993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防城港市。
! o3 f& ^' E' A/ b钦州——隋置钦州县。据民国《钦州县志》——“开皇十八年,改安州为钦州,取钦江为名。”1983年改市。' T0 O  g+ v3 J6 h) g
贵港——秦属桂林郡,唐置贵州。贵与桂同音为名,明改贵县。1988年12月2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贵县,设立贵港市。
' F; u" w5 C2 @) N" B玉林——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郁林郡,1956年3月,郁林县更名玉林县。1983年10月,撤销玉林县,设玉林市(县级),隶属玉林地区。6 c# J" D5 n, b5 k3 |  B/ I# M# ~
百色——是由壮语中的原始村落"博涩寨"的称名而来的,意思是洗衣服的好地方。百色还被称之为"鹅城"。清朝在分田州土州设立厅制之后,在雍正七年,也就是公元 1729年设置百色厅,这是百色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
  `0 c5 |( ^9 g' S3 i+ @贺州——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此设贺县,三国时吴国黄武五年(公元226年)设置临贺县,隋朝改设贺州。  {. I% x) J- h" x: P
来宾——因时来宾县治磨东村,西阻雷溪(即北三江下游,时称雷溪,又有“来宾水”之说),南滨红水河。“雷”谐“来”音,与“宾”同音,故名来宾。2002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来宾市正式成立。
. r/ d, g0 X+ ^9 W# B/ \崇左——1951年4月,崇善县与左县合并为崇左县(1952年8月11日政务院批准),“崇左”因此得名。/ {7 D  P" ]/ D" O1 n  `  d/ i/ ^
河池—旧称地河池”(壮语意为穷缺黄牛之地)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0 15:51
贵州
( y/ l+ d5 [8 o: c- d2 @; A明洪武初年(1368年),水西土司霭翠和他的妻子奢香率部拥护朱元璋并协助了明朝平定云南的战争。朱元璋特赐霭翠汉姓安,将顺元路改为贵州宣慰司(今贵阳、黔西大方、水城一带,治所在今贵阳),封霭翠为贵州宣慰使,并赐给他许多金银和绢帛。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朱元璋特颁诏书,宣布霭翠的地位在其他宣慰使之上。霭翠去世后,奢香继任贵州宣慰使,并修筑了贵州至云南、四川的驿道,促进了贵州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为贵州行省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明永乐永乐十一年二月初二日(1413年3月3日),设置贵州布政使司。废思州宣慰司与思南宣慰司,保留水东土司与水西土司,同属贵州布政司管辖。从此,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的行政单位。+ B  H1 Q& b8 Z. V5 [8 M
贵阳——贵阳因位于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延用至今。明朝隆庆三年1569年3月 更改程番府为贵阳府,“贵阳”作为行政区域的名称由此始。5 ~7 x4 f5 _5 o: T
六盘水——六枝、盘县、水城三地区的合称。1978年12月18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六盘水市。
' [/ X3 A$ J$ X1 s2 q! _遵义——“遵义”其名出自《尚书》——“无偏误陂,遵王之义”。唐贞观十三年(639年)置播州,属江南道【播州称谓由此诞生】。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将播州所领的罗蒙县改名遵义县【遵义之名始】。
* V  H5 V' e% a0 U- s, c3 y7 Y安顺——朱无平璋建立大明王朝后,鉴于“霭翠辈若不尽服,虽有云南而不能保”的局面,为了屯垦戌边,开发西南,除让沐英率大军屯驻云南,以对付主蒙胧元的残余势力和时叛时服的土司政权外,还让安陆假吴复择地在“西南冲剧,夷汉襟喉,土厚水深,川潆峰列”(《安顺府志》)的阿达卜寨设栅筑城,并将普定卫、习安州合并设立安顺军民府,从此作为地名的“安顺”二字,才正式出现在官方文件和方志典籍中。# o% z; x# I% Q4 G
毕节地区——毕节城是在明朝万历年间的大年三十完工的。毕,完毕,完工的意思。节,也就是指大年三十这个节日。还有一个说法:毕节之所以叫"毕节',是因为毕节以前是夜郎古国,彝族人居多,"毕节"再彝语里是"老虎"的意思.
! x9 O$ C$ w/ }1 `* c# J铜仁地区——铜仁原名铜人,相传元朝时有渔人在铜岩处潜入江底,得铜人三尊。元代设置“铜人大小江蛮夷军民长官司”。明永乐十一年撤思州、思南宣慰司,于今境地设铜仁、思南、石阡、乌罗4府。从此铜仁之名始用。
5 R' }9 x* F/ l* i. B! A+ u  o2 y$ V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6年7月23日,废镇远督察区专员公署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y, P+ Y- e8 U# N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56年8月8日设立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都匀县。6 u/ q4 M! `: c0 F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82年撤兴义地区,设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0 15:52
海南$ J9 m* n* O$ H. K, b/ x5 S3 m
《北史》和《隋书》均载“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峒”,是为“海南”一词的最早记载。1988年海南建省。
  n5 \3 v! a1 m% J% Q; K$ V海口市——宋代设有海口浦,明代设海口都、海口所、海口所城,清代设海口商埠、琼州口,民国初期有海口镇。1956年,国务院将海口市划为广东省的地级直辖市。" A( q/ B7 h6 J4 t: C0 P
三亚——“ 三亚”只是音译词。因地处三条河流的出海口而得名。1987年9月26日,国务院批准三亚市升格为地级市。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0 15:53
河北/ ]1 |4 d, R5 `  V. u7 r
战国时,黄河以北的齐国土地称为河北。汉设河北县。唐设河北道。辖区与今有出入。1928年设河北省。 辖区相当于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中的冀州,故简称“冀”。
0 e+ r6 Y, N& V6 l) u3 @
  D5 W7 C1 H5 K: Y石家庄——名称来源于石家庄村。石家庄村名最早见诸于明代。现在上京毗卢寺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4年)重修碑记中,有石家庄村名。清光绪四年本《获鹿县志》记载——“石家庄,县三十五里,街道六,庙宇六,井泉四”。当时石家庄村的位置和范围,在今新华区东南部的北大街以西,大桥路以北,北后街以南,北于家胡同以东。石家庄由何而得名,传说颇多,一说因“石”姓而得名,有说由“十家庄”讹传而得名,一说因村中多石匠而得名。- V3 w, ^( n# d1 Y- L
唐山——贞观十九年(645年)二月,唐太宗东征高丽唐太宗率军途经唐地,曾在大城山上屯驻,以后此山遂名"唐山"," v3 E* X, G9 T3 f" e
秦皇岛——因公元前215年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东巡至此,并派人入海求仙而得名 .6 `8 a0 f! R* e. x: ]

$ ?* {  ?: H+ A2 r: R* O保定——贞佑五年,(公元 1217 年 ), 金将张柔投降蒙古军 , 驻军 满城;元太祖二十二年〈公元 1227 年 ), 张柔由满城移驻保 州 , 令副帅贾铺、大名人毛正卿和布里 ( 保定范七里店〉人 苑德负责在废墟上重建城池 , 画市井、建街署、定居民 , 修复并新建庙宇、道观、神祠 39 处; 疏浚一亩、鸡距二泉故河道 , 以通舟楫 , 为燕南一大都会。元太宗十一年 ( 公元 1239 年〉 , 改顺天军为顺天路 , 寓“顺应天命”之意 , 保州为路治。因保州为元代大都的南大门 , 至元十二年 ( 公元 1275 年 ), 改顺天路为保定路 , 治清苑 , 寓对大都保卫安定之意 。“保定”之名自此始有。  {7 k0 P1 V. J9 l$ r7 ~8 j* _5 y9 Y
邯郸—— “邯郸”之名,最早出现于古本《竹书纪年》。邯郸地名之由来,现一般以《汉书地理志》中三国时魏国人张晏的注释为源——“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云。”意思是说,邯郸的地名源于邯郸山,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单,是山脉的尽头,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郸,因为城廓从邑,故单旁加邑( 阝)而成为邯郸。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国地名文化的一个特例。+ E0 U$ L  C; F- A
衡水——此词始见于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南巡碑》。碑文提到,文成帝曾在信都(今冀州市)的“衡水之滨”举行过规模盛大的“禊礼”。“禊礼”指古代于每年的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涤除污垢、禳灾祈福的祭祀活动。 县之名称,取“漳水横流”之意,只因漳水从衡水县西南入境后,不是东流入海,而是折向北流,然后入海。所以,古人亦把这一段漳河水称为“衡水”,后因漳、滏合流,这段河水即今日的滏阳河。% \8 B4 C: p8 l5 e8 [( c
邢台——邢字古通“井”,《康熙字典》说——“穴地出水曰井”,古邢台百泉竟流,故称井方,上古时期轩辕黄帝曾居住在邢台干言冈一带,黄帝亲率邢人开发利用井水,建井田,筑邑而居,史称“黄帝凿井,聚民为邑”,后世邢人为了纪念黄帝的凿井筑邑之德,乃合井、邑二字为一字,即为“邢”,此为邢得名由来。《易经》曰“井,德之地也”。故邢人崇尚圣德。商代祖乙择沃野定都于邢,西周初,周成王封周公第四子为邢侯建立邢国,战国时期赵成侯立邢为信都,并扩建邢侯台为檀台,又因赵襄子曾都邢,西楚霸王项羽乃改邢为襄国,隋置邢州,宋徽宗赵佶升邢为信德府,金复置邢州,元始祖忽必烈为旌表邢州大治之功,升邢为顺德府,明清沿袭。因西周邢侯和赵成侯、赵武灵王曾先后在邢地高筑檀台,大会天下诸侯,以标信德之义,故宋徽宗赵佶乃改龙岗县为邢台县,今邢台市之名即沿用于此。1 E" x# N2 h7 L# k
张家口——堡子里(亦称下堡),明代时属京师宣府镇(现宣化区(县)),为万全右卫地。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指挥使张文始筑城堡,名张家堡。张家堡高三丈三尺,方四里十三步,东南各开一门,东曰“永镇门”,南曰“承恩门”。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守备张珍在北城墙开一小门,曰“小北门”,因门小如口,又由张珍开筑,所以称“张家口”。蒙古人和布里亚特人称之为“卡尔干”(Kalgan)。 张家口曾名张垣。张家口在1928年国民政府击败北洋军阀后改称张垣,解放后恢复原名
  _  s* n3 y6 L* J) b- }廊坊——因五代时期后晋兵部侍郎吕琦在任时此盖了一所大宅院。由于房屋高大,远近闻名,加之房子主人为兵部侍郎,就成了这一带的标志性建筑,百姓管它叫“侍郎房”。久而久之,“侍郎房”变成了村名。又经过长期的口传笔写,慢慢地,就演变成为郎房— 廊房— 廊坊。
% H3 T7 L% }0 s! B3 m% P承德——“承德”一词最早见于《尚书》中的《周官》篇——“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归于宗周”。  “承德”最早在清代作为地名使用,指的却是奉天(今沈阳)。清王朝入关前曾在奉天建都。康熙三年(1664年),清政府命名奉天为承德,并设置承德县,取承受先祖德泽之意。 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皇帝效仿其父康熙命名奉天为承德的做法,将当时的热河命名为承德,改热河厅为承德州。此举同样昭示承受德泽之意。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改设承德府, 1913年,改承德府为承德县。
  q# E0 ^, n! ^/ K& K3 R2 C沧州——名始于北魏熙平二年。 延昌四年,发生“大乘”农民起义,农民起义兵锋所向,冀(今冀州)、瀛(今河间)二州首当其冲,直到熙平二年被镇压。随后,北魏政权派宗室大臣、黄门侍郎元洪超前往当地安抚百姓。回朝后,元洪超向朝廷进谏——“冀土宽广,界去州六七百里,负海险远,宜分置一州。”也就是在熙平二年这一年,统治者从瀛州、冀州各划出一部分另设一州,因濒临沧海,故取名“沧州”。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0 15:54
河南
7 p8 N  P" b! Y6 K: a+ D6 A) d河南,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而得名。西汉设河南郡,为河南得名的开始。唐朝大部分属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设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设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 R! D6 p7 G  F( Q
郑州——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将荥州改为郑州。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管州治所,州治位于今天的管城区。从此,郑州一名开始用于今郑州地区。
! a& b; n$ \1 z洛阳——战国时改雒邑为洛阳,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 X$ j( O# B3 i2 e* b0 N% S
商丘——古称归德府,秦置睢阳县,隋改宋城县,明改商丘县。商丘,曾是商朝都邑所在地,意即商朝的废墟。故址在今商丘县城的南面,因这是商部落的废墟,故以商丘为名。1950年在朱集镇置商丘市。/ z( ^( o' n4 j) h: i8 V5 t, d
安阳——我国八大古都之一,曾为商古都殷,春秋时名东阳,战国时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秦将王克“宁新中邑”,改“宁新中邑”为安阳,安阳之名始见史册。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始置安阳县。
: o% Z4 h6 a4 W1 Q8 X南阳——春秋时楚设宛邑,战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 272年)“初置南阳郡”时,始用“南阳”之名。“南阳”意说此地位于伏牛山之南,居汉水之北而得名。南阳这一地名,一直延用至今。
: q& I; N2 _9 v. t0 L% E# Z0 u开封——我国八大古都之一,曾为夏朝古都老丘,春秋时,郑庄公构筑城邑启封(汉初因避文帝刘启讳、改为开封),为开封故城。今开封为春秋仪邑,战国时,曾为魏国都城大梁。秦朝时,改置浚仪县。东魏天平元年(534)设梁州,以浚仪为州治,辖开封县。北周时,梁州改名汴州。唐延和元年(712)开封县并入汴州城。朱温称帝后,升汴州为开封府,称东都。至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相继在开封建都。北宋为金所破后,降为汴京路,海陵王于1153年以开封为南京。洪武元年(1368)三月,朱元璋攻下开封,改汴梁路为开封府,改开封为北京作为陪都,洪武十一年(1378)又撤销了开封北京称号,至清为河南省会。民国二十七年(1938)6月,日军占领开封,省会西迁。翌年3月,日伪河南省会由安阳迁来开封。1945年日寇投降,开封复为河南省会。1954年10月,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 开封变为省辖市。/ p$ W5 J- ]3 Z. {& s2 `
平顶山——商周时,此地为应国。以后各朝代,大多分属各地。新中国成立后,平顶山地区分属洛阳专区、许昌专区。1953年国家大规模开发平顶山煤田,1954年成立平顶山煤矿筹备处。1957年由叶县、宝丰二县析置平顶山市。平顶山以山峰平顶为名。# B6 [( u4 N+ N5 R2 h
焦作——据说焦作的名字来自于焦作建市前焦作市区内的一个村庄名---焦作村。其中“作”指的是“作坊”。据说在焦作建市以前的焦作村以打造铜器为业,其村民又以姓”焦”为主,故名为”焦作村”. 在建市时,由于焦作村位于市区,又在此地比较知名,故此命名此地为”焦作”.1945年9月8日建立焦作市。8 M+ B/ L& q+ V, ?
新乡——源于西汉为获嘉县的新中乡。西晋太和五年(370年)在今新乡市建新乐城。《史记志疑》说——“乐者村落之谓,古字通用”,新乐亦即新乡之意。隋置新乡县。1949年设新乡市。
  X4 q7 F! }& g' L$ z" }& c7 R8 k鹤壁——商朝,春秋卫国,战国赵国三国故都。1957 年 3 月,汤阴县地置鹤壁市,为省辖市。鹤壁地名由来一说似为来自春秋时期卫国一段记载——“卫懿公嗜好养鹤,在宫廷定昌、朝歌西北鹤岭、东南鹤城(今长垣县鹤寨)等处,均大养鹤。”其中朝歌西北鹤岭,正应鹤壁1957年设市政府所在鹤壁集。) H; X; x! O, A5 X
濮阳——上古称帝丘,据传五帝之一的颛顼曾以此为都,故有帝都之誉。濮阳之名始于战国,因位于濮水(黄河与济水的支流,后因黄河泛滥淤没)之阳而得名。北宋时,濮阳改称开德府。金皇统四年(1144年)改澶州为开州。1914年1月复称濮阳县。1983年9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安阳地区,建立濮阳市。! U' ]0 X/ w. }
许昌——上古为许国,“许”源于尧时,高士许由牧耕此地,洗耳于颍水之滨而得名。曾为夏都夏邑所在。魏国魏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曹丕以“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元代设为许州。雍正十三年(1735)许州升为许州府。中华民国成立后,许州改为许昌县。1949年2月,成立许昌市。6 O* k4 H# b4 s' f( G$ R) H" c
漯河——商周时期,漯河小镇就逐渐形成,因滨临隐水(今沙河)故称隐阳城,属召陵县管辖。南北朝时期,隐阳城改称奇雒城。隋炀帝大业年间,将召陵县并入郾城县,奇雒城改名殷城,因它紧傍隐水,隐水又名殷水,城随水名。元代,因沙澧河相汇处,河湾状似海螺,将上口镇更名为螺湾河镇。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山东定陶进士乔迁任郾城知县,认为“螺”字用于地名不雅,遂改“螺”为“漯”。清末,京汉铁路在这里修建车站,取名漯湾河车站,因名称字多,为便于书写和称呼,省略为漯河车站,漯湾河镇也随之称漯河镇,属郾城县。
0 D* w, x* l7 @/ B7 y三门峡——三门峡曾是夏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西周属虢国,秦置三川郡,西汉为河南府,汉武帝时置弘农郡,北魏置陕州后一直延续至明、清。随着举世闻名的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的建设,于1957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省辖地级市。7 P" C: ~5 U+ K' s% w- i$ b& H
信阳——从公元前688年开始,楚国相继吞灭上述各国,委派县尹(尊称为县公)进行管理,设置了直属于楚国中央管辖的地方政权--申县、息县、期思县,是为本市设县之始。三国时本市属魏国。新置弋阳郡(治所在今潢川县境内),是为本市设郡之始。东晋时,豫州治所迁至西阳(今光山县境内),是为本市设州之始。南朝梁设置光州(治所在今光山县城),北周设置申州(治所在今师河区),申州于宋初先后改称义阳军、信阳军,元代时,信阳军先后改称信阳府、信阳州。中华民国成立后,废州改县,信阳州、光州于1913年分别改为信阳县和潢川县。1998年6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信阳地区和县级信阳市、信阳县,设立地级信阳市。( W0 b$ \( y3 _1 Z* b) v, b; o
周口——名周家口或口上,地处沙河、颍河、贾鲁河交汇之处。在明朝初年,它还只是附近农民交换农副产品的集镇;而到了明永乐年间,由于淮河、沙河和颍河漕运的开通,集镇由明初的沙河北岸扩展到沙河南岸,为了方便物资交流,在南岸的子午街(今老街)开辟了一个渡口,有一周姓人家在此往返摆渡,因而称之为周家渡口,“周家口”因此得名。2000年6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周口地区和县级周口市,设立地级周口市。
. x+ j) L7 D+ s8 r" T! a8 ?% Y驻马店——驿城是根据城市的由来而命名的,古代驻马店是古代官员中途休息和换马的地方.是差役传送公文,书信的落脚地,因为要中转,休息,快件的还要换马.只是个驿站, 据悉驻马店是过去杨贵妃爱吃荔枝每年荔枝熟了都要骑马派人去南方带的必经之地和要道,骑士都在驻马店换马侯再去前行。所以就叫驻马店.所以驻马店也号称驿城. 2000年6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 F: Z! c$ L( \/ v2 O6 u0 `
济源——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这里曾是夏王朝的都城“原”,战国至两汉时期“轵邑”以富庶闻名天下。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设县。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0 15:55
黑龙江9 X3 M; P& Z! b+ @7 R
1671年为抵御沙俄东侵,清政府在黑龙江沿岸修筑黑龙江城(黑河旧城),设置黑龙江将军,管辖黑龙江流域。1907年改为黑龙江省。$ p/ v1 P4 Q& g# ~
哈尔滨——由女真语“阿勒锦”的译转,是“荣誉”的意思;满语“哈鲁滨” 的译转是“鱼网”的之意。关于哈尔滨地名由来至今史学界上存在几种争论:“天鹅论:许多女真语言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都对这一成果深表赞同,认定其为目前哈尔滨地名由来的“通说”。 满语“打鱼泡”或“晒渔网”之说:这一说法1898年出自一个俄国采矿工程师之口,1922年《哈尔滨指南》和1929年《滨江尘嚣录》都沿用了此说。 蒙语“平地”说:这是1913年魏声和先生在《吉林地志》中提出的,从发音角度跟蒙语相碰得出的结论。 俄国“大坟墓”之俄语“大坟墓”之说:见于1928年俄文版《商工指南》一书,说明俄国人一开始就有永久占有此地之意。 “人名”说:这种说法纯粹是一种猜测,《东省铁路沿革史》中认为这个词可能是从前某个强大的统治者的名字。这一猜测有可能是对的,但到底是谁的名字,似乎无从考证。 满语“锁骨”说:这又是完全的音译,因满语“哈拉吧”是锁骨之意,由此推论。满语“哈勒费延”及“扁”说:这个译音很有些相似,“哈勒费延”在满语中是“扁”的意思,引申为“狭长”,象形之意。通古斯语“渡口”说与“船渡场”说:这也是俄国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哈尔滨一词源于通古斯语,含义为船只停泊之地。 女真语“阿勒锦”说:“阿勒锦”译为汉语有名誉、荣誉、声誉等含义。此说依据在《金史•本纪•卷二》中,流传较广。 哈尔滨旧为吉林省滨江县治,[4]县治土名哈尔滨,原为松花江右岸一小渔村。满语“晒网场”之义。中东铁路通车开始兴商埠。1913年3月以滨江厅改置滨江县,1945年9月以原滨江县及东省特别行政区中心区域合并改置哈尔滨市。
/ e4 b6 I. C. J! H9 y5 D1 J齐齐哈尔——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齐齐哈尔在达斡尔语中意思是山间的草原。《满族大辞典》中称之为“齐齐哈尔清代驻防城”。
! H- d; [: L  K" C% t( W; k# y. S4 s鸡西——城郊有山名为鸡冠山,山之西为鸡西。; @# w( Y3 b3 [
鹤岗——取名于“鹤立岗”,因鹤岗煤矿公司建于此而得名。1949年11月24日,兴山市改称鹤岗市# z/ w" K2 u: q% O7 }- k, n
双鸭山——以市区北部的一对形似“卧鸭子”的山峰得名。1956年,经过国务院批准,双鸭山市正式成立。
/ S2 w" q& ~. S* V7 h( t! A( }' J7 n2 b1 A大庆——因松基三井打出石油,正值建国十周年大庆前夕,故定名大庆油田。1979年12月14日,大庆市从安达分离,建立大庆市,由黑龙江省直辖。' I( M( o' k3 U
伊春——以伊春河得名。伊春,蒙古语“依逊”,意为“九数”。 含有一年伊始、春天来临之意。1945年春,伪汤原县公署于伊春设立伊春街。“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隶属汤原县南岔区管辖,1949年10月设置伊春镇。+ J# O& `3 q7 k7 s
佳木斯——“甲母克寺噶珊”,后汉译“嘉木寺”、“贾木司”、转为佳木斯,为满语“尸体”之意。相传此地曾是古代的墓地。在其东郊敖其一带曾发现过金元时代的古墓群。1888年,依兰旗署设东兴镇(后改为佳木斯镇)。# g" a5 s7 P) }9 f* o
牡丹江——因江得名。牡丹江系满语“牡丹乌拉”转译而来,意为“弯曲的江。1937年1月,成立伪牡丹江省公署。
% `- [  v. f" B# b! g, t七台河——来自朝鲜族语,朝鲜族居民称呼这片土地为齐得和(音译),是莘屋的意思。1983 年 11 月,经国务院批准,七台河由地辖市升格为省辖市。2 ?3 s9 b7 d/ K8 ^4 s4 J
黑河——以河水得名。唐朝,黑龙江中下游属黑水靺鞨。公元725年,唐朝设立黑水都督府。  |8 {3 `- Q- V, S" L, q  y
绥化——来源于绥楞阁山(又名绥林阁山),是满语,意为“艾蒿。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绥化市。: h# w! a; n* w4 `+ M
大兴安岭地区——因地处大兴安岭而得名,1964年,国务院设立大兴安岭特区。1970年,大兴安岭特区改为大兴安岭地区,地区驻加格达奇(但是加格达奇属于内蒙古,这个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
% B2 R3 F+ x& p' ^4 ?5 |.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0 15:56
湖北
, I8 r2 n4 r8 n3 Z  [因地处洞庭湖以北,故称“湖北”,唐属江南东道、淮南道和山南东道;宋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为湖北得名的开始;元设江南湖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为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1 ?, W+ L5 d$ A% p/ K武汉——咸丰年间,湖北巡抚胡林翼首次在奏函中使用“武汉”两字,如“武汉为荆襄咽喉”、“若使武汉克复”、“武汉两城对峙”等等,任指武昌、汉阳(包括汉口)两地。1927年元旦,国民政府自广州迁都武汉。1月5日,数十万群众冲击了汉口英租界,2月19日,国民政府正式收回该租界。4月18日,武汉市政府成立,武昌市与汉口特别市(含汉阳县城)合并为‘京兆区’作为首都,成立武汉特别市。
: D, O0 z, z% ~  _% o8 W* R( `; b黄石——市名来源于黄石山(黄石矶)之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江之右岸有黄石山,水迳其北,即黄石矶也,一名石茨圻,有西陵县也。”这段文字中的黄石山,黄石矶,石茨圻,西陵县,据《大冶县志》载:“黄石矶:即黄石港口亦名石茨圻。”又载:“318年(东晋元帝大兴元年)4月,武昌西陵(今黄石港)地震,涌水,山裂。”之所以称黄石山,黄石矶,《湖北通志》明确注释:因其“石色皆黄”故名。 1950年8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电中南军政委员会,核准建立湖北省辖黄石市。
& ^, W% H  z. P6 k1 g十堰——十堰地名始于明朝。明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薛刚纂修《湖广图经志》载有:“十堰,在县(今郧县) 南,因溪筑十堰,以灌田”,这是关于十堰地名的最早记载。由此可见,十堰是因为在百二河上垒石为埂,拦蓄河水,共修筑十道堰,以灌溉农田而得名的。志中录有明代韩弼诗一首——《十堰春耕》:“布谷声中水满溪,南畴北陇把锄犁,劝农不费田官力,腰鼓一声人自齐”,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十堰人民辛勤劳作的情景。% P. Z9 q: d# B) A1 M6 x! O
宜昌——东晋分夷陵西境(在长江南岸的黄牛岩至黑岩之间)另置一县时命名“宜昌”,寓意在于祈福分境置县宜于国运昌盛,“宜昌”之名便始见于史。雍正十三年(1735)升彝陵州为宜昌府。
% `# C, u1 l" m5 w襄阳——襄阳县始建于西汉初年,以县治位于襄水(今南渠)之阳而得名。
, y7 m5 S5 Y6 e$ n2 V5 E% B荆州——以三国时期的荆州城而得名。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批准将荆沙市更名为荆州市。$ J9 h; v. l. ]( X& ]! o% p' k2 F
荆门——因荆楚门户之称得名。德宗贞元21年(公元805年), 拆长林县立荆门县,废当阳县入荆门县,属南郡江陵府,荆门县名由此始。
+ r9 B% |* r! ^6 [: U+ I0 T鄂州——因春秋时期,楚王在此地封其子熊红为鄂国之王而得名。1914年(民国三年),寿昌县改名鄂城县。1983年,撤销鄂城市、鄂城县,将黄冈县黄州镇并入,合并成立省辖鄂州市。' R+ @' j1 k. x( v
孝感——因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动地而得名。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遂置县名“孝昌”。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庄宗李存勖因孝昌县名之“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讳,遂根据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衾温被和孟宗哭竹生笋等孝子感天动地的故事,改孝昌县为孝感县,是为“孝感”得名之始。- b$ X: [4 l- e
黄冈——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置黄冈县。据《今县释名》:“西北有黄冈山,因古黄国得名。”" R/ _$ z: e, U9 }* C
咸宁——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为避宋太祖永安陵讳,按《易乾象》“万国咸宁”与“永安”近义之意,取名咸宁县(今咸安区)。该名自此始。$ D8 q! B6 K) `" g; ?
随州——随州的“随”最早出于西周“汉东之国随为大”,当时随国为一诸侯国,附庸在楚国之下,附近有陈国、蔡国、唐国等。自西周后,“随”这一古地名得以流传下来。战国末期,楚灭随国建随县。西魏大统元年(535年),随升为州。
9 }9 \. s2 C1 }: M3 [0 v: ~% a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晋末年桓诞窜流蛮中,在此地自称施王,清代雍正皇帝改施县为恩施,恩施即“雍正皇帝恩赐于施县”之意。1949年设恩施专区。1970年设恩施地区。1983年置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4月改现名。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0 15:56
湖南5 Q* v' j3 o6 }- b: o1 K
大部分地区在洞庭湖之南,故名湖南。唐属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后设湖南观察使,为湖南得名的开始;宋称湖南路;元设岭北湖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 R/ u8 L- e1 E3 o. U% N" B2 o, ^
长沙——得名原因有四种说法,一得名于星宿,对应南方朱雀七宿中轸宿的附属小星长沙星,此种说法流传最广;二,得名于沙土之地。长沙的地质结构为石英砂岩、砂砾岩、粉砂岩及页岩等为基础,经长期的外力作用,底层崩塌的岩石经风化、流水的冲刷,使大量的沙石聚积地表。特别是湘江流域一带,至今枯水季节犹能见到大量的沙滩、沙洲等;三,得名于沙洲[即橘子洲]。得名于古蛮越祭礼之地。在古蛮越语言中,沙,指原始女神;长,指祭坛。在楚“南平蛮越”之前,长沙居民属蛮越族。秦始皇统一中国,长沙郡为秦36郡之一,这是长沙以中国行政区划名称载入史册的开始。
& |+ H7 i. ]7 R- t! K" W. q
; _2 d0 Z1 W1 @" |9 ~8 v株洲——株洲古称建宁,后又名槠洲,最早见于南宋人文集。“株”字可能取自株田之“株”。株洲、株田相距数里,五代时株田已较著名。“洲”字取自古人以湘水两岸为洲之“洲”。联缀而成地名。一说因地多槠木,且“槠”、“株”同音,故又名“槠洲”。自南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正式定名株洲后,株洲之名沿用至今。
  \& p3 p0 F; d$ |湘潭——春秋战国和秦朝时期,湘潭县还未出世。只知有临湘县隶属长沙郡。汉朝时期设湘南县、临湘县,湘潭县分属这两县,涟水以北属临湘,以南属湘南。三国时期隶属衡阳郡,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湘江以东的阴山县分出西部另立一县叫湘潭县,县治设在今株洲县石湾,地辖今衡东县境.属湘东郡.何以叫湘潭呢?明嘉靖县志说:地濒湘水,境内有昭潭……唐改为湘潭,因以潭名也.清光绪县志说,时更于阴山西立县,反又近湘,故曰湘潭。潭:覃也,非以澄渊名潭也。当时,现境的湘潭县域则在湘江之西,分属湘西、湘乡、新康县。隋朝,湘潭县纳入茶陵、攸水、阴山、建宁四县,属衡山郡,今县地则并入衡山县;唐朝天宝八年(749),湘江以东的湘潭县大部分划给衡山县,衡山县北部划给湘潭,湘潭县治设在易俗河,古称洛口,隶属潭州总管府,这时起湘潭以江东迁到江以西,县地才开始相应。北宋时期县治迁到湘江之北,今湘潭市观湘门,从此湘潭之名实现了第三次变迁。9 D2 F, A# N1 Y/ N% |3 R6 F
衡阳——衡阳地处南岳衡山之南,因山南水北为“阳”,故得此名。公元220年,孙吴于长沙郡东南设置湘东郡,郡治设酃县(今珠晖区酃湖乡);并于长沙郡西部设衡阳郡,下辖蒸阳(今衡阳县)、重安(今衡南县)、湘南、湘西(今衡山、衡东、南岳区)、湘乡、益阳等县。此为历史上首次出现以衡阳命名的郡。  w" f0 B% t. t" j6 }; [- Y2 F4 d
邵阳——邵阳以县治位于邵水之北得名。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26年),分零陵北部为昭陵郡,郡治设今邵阳市。“邵”字本为“昭”,因晋代避司马昭讳改为“邵”。! f& C6 ~5 Q' U9 t& b
岳阳——自古先后名为巴陵,巴州,岳州,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巴陵县为岳阳县。巴陵故城称为岳阳,是由于颜延之诗的影响,和岳州辖区内曾在幕阜山之南建过岳阳县、岳阳郡,然后地名随人迁徙,南名北移,约定俗成。至于后来成为行政区划的名称,则主要是由于积淀深厚,影响深远的岳阳文化所赢得。
* p* ?# \9 ~4 D张家界——张家界地域古属朝天山,因明崇祯邑人张再弘“蒙恩赐团官”设衙署于此而得名。
7 h5 O7 t- m0 q+ ~7 w2 B2 m9 R益阳——益阳之得名,据东汉时应劭说:“在益水之阳,当为县名”。清人周树荣有“益阳赋”云:“益水所经,水北曰阳,县以此名。”公元前221年秦灭楚后,立长沙郡,下设益阳等九县。这是益阳之始。$ x: V9 f# W! {: |  b& C) K( i
常德——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取《诗经•常武》小序“有常德以立武事”之义置常德军而得名。
; S% T4 I8 ~. z, E娄底——娄底因相传是天上28个星宿中的“娄星”和“氐星”交相辉映之处而得名。西汉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析湘南县置湘乡县,连双峰、涟源大部分和娄底等县市,属长沙郡。' E' J# n6 k  ^% }- g
郴州——秦置县,“郴”字为篆书“林”与“邑”二字组合,意思为“林中之城”。 郴字,独郴州所有,意思是林邑之城。秦(公元前221—207年)置郴县、临武邑、鄙邑、耒县。
" d" d) g- H' q# q# ?* L5 u6 |永州——炀帝大业三年(607),在古零陵郡始置永州总管府,泉陵治,隶湘州。永州之名即称于世。
/ {' R# n' c5 {; G0 O* C怀化——宋代以“怀柔归化”之意设怀化砦,1942年设县。1998年11月2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怀化地区和县级怀化市,设立地级怀化市。
# @5 ]/ |) Z) x,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52年8月,湘西苗族自治区成立。1955年4月,湘西苗族自治区改为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20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0 15:57
吉林% a! M% c: N+ P7 F- ~* W

5 m1 _! a7 v$ q( M5 M长春——一说是,长春之名是以长春花而命名的。 二说是:据《长春县志》记载:长春厅“设治地点,原在长春堡较东偏数里,命名方由此起。而建置之处,土人更名之日, 新立城云。”由此得出长春之名,是因厅设于长春堡附近,而故名。然而长春堡之名由何而来呢,据1982年《长春地名》载:长春堡是由新迁居此地的汉族人命名的,是吉祥之意;另,长春堡是沿用了辽金时代的长春州的旧名,因此地原属于长春州辖境。此外,《吉林地志》(民国二版)和《增订吉林地理纪要》(民国二十年版)均认为长春一名源于长春厅,而长春厅是因袭了辽金时的长春州而得名.
4 F; X* C" t, p. p9 N% u& `吉林——吉林市原名“吉林乌拉”,为满语地名,意为沿江的城池。因明清两代为固戍边,抵御外侵,在此设厂造船,又称“船厂”。
  |1 T& N6 B% s6 o白城——白城市坐落在吉林省西北部科尔沁草原上,简称白,俗名白城子。原名查干浩特,为蒙语音译,意为“白色的城”。
! p2 D2 w% T* C延边朝鲜自治州——延边地名源于延吉。据说,明代时人们把延吉叫做“叶吉”,按女真语有“山羊”之意。一说由于这个地方是盆地,长年有烟雾笼罩,故称“烟集岗”。延吉即“烟集”的谐音。清末民初曾使用“延珲诸边”、“延吉区域”等多种称谓,后来逐渐启用“延边”之称。最早见于文献的是1913年出版的吉林地志,记有“论大陆交通”,东南一面复当延边之冲。”1920年前后,出现“延边”一词。由于地处三国交界,又归延吉边务公署管辖,故称之为延边。1929年出版的中国民族志更明确记载:“东北边疆有延边之称。延边者吉林延吉道之边疆。( Y8 o  X. r1 V- ?5 {. m9 B
通化——“通化”的 “通”字,含有贯通之意,“化”字则为教化,也就是要用 所谓的“仁德、仁政”之类去教化百姓,含有通归王化的意思。2 }4 j6 j: G. W3 f4 B" J
辽源——“辽源”作为地名,诞生于1902年,即清光绪二十八年。当时,清政府在今郑家屯附近设立了辽源州。
8 i* ]8 ~. M+ ~2 Y7 _2 Z2 G5 t: d四平——四平因是长春往南铁路的第五站,民间曾俗称为“五站”。因地处哈大铁路、平齐铁路和四梅铁路的交叉点,有四通八达的意思;在此站西二里半的地方有一村落叫“四平街”,因此就命为四平街站。建立市制后又叫四平街市,直至改为四平市。0 `2 k7 r4 L9 H. i# B6 @
松原——松原市意即松花江、嫩江平原上的新兴城市。/ _5 D8 F! d' F# B( d
白山——原名浑江市,1992年9月1日浑江市临江区,设立临江县。1993年11月28日,撤销临江县,设立临江市。 1994年1月31日浑江市更名为白山市。4月,浑江市正式更名为白山市。(浑江,汉代称盐难水,明代称婆猪江,清朝称佟家江(佟佳江)或通三雅吉哈(满语),别名浑江。发源于浑江市三岔子林场13林班,龙岗山脉南麓,西南流)。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0 15:58
江苏* z" s' w6 t# R9 n( P

4 V! F7 a6 G1 ~! ]5 G$ l公元1667年因清代江南省(明代南直隶)东西分置而建省。省名取自江宁府、苏州府首字。/ y8 |/ c' Y2 C' }

$ h, x" q: B% J+ M, c, B% @6 q' X南京——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以应天府为南京,以为首都。以开封为北京,以为留都。1 y8 A1 X5 h- b9 ~2 g& Q

& J5 r( @5 B* E2 L5 {/ J( t; x无锡——“无锡”这一地名的由来,现存在两种说法。一种说法即现在流行的说法,认为周、秦间锡山产锡,至汉朝锡尽,故名“无锡”。另一种说法认为“无锡”是古越语地名之一。“无”是发语词,无实义,“锡”的原义因古越语佚亡已久,无从考证。
. Z" j; V. W9 u' s% L4 o2 W# y3 x3 J徐州——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东汉末年,曹操迁徐州刺史治彭城,始称徐州。9 t$ ~! P  q$ ]1 H2 L

0 ~  Z! I9 G( ~4 b  E6 o常州——开皇九年(589年)于常熟县置常州,后割常熟县入苏州,遂移常州治于晋陵,常州之名由此始。
: ^0 o. z# ^$ u- v. |8 u- y; H  q& g
苏州——公元589年,隋改吴州为苏州(以苏州城西姑苏山得名,苏州的名称始此。另姑苏山由吴王阖闾建姑苏台得名,现山上仍有遗迹)。& u- _: ?" R5 t& c; e! v
3 Y7 G4 X* _! m1 \* V
南通——“南通”之名的由来,那是清雍正之后的事。我国古代地名用字,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即同一级地名的用字不能重复,重复了就要改。金代天德三年(1151年),该地北方又把潞阳(今北京市通县一带)改为通州。清代时为避免两地重名,在南方的通州名字前面加上一个“南”字,以示区别。民国元年改为“南通县”,1949年又把县城区及近郊合在一起,这才称为南通市。
: K& t# ?6 U; [( J4 C' ~; r* y! T# ]) H! ]- Y
连云港——1935年由东海、灌云各划出一部分成立连云市,因背靠云台山,面朝连岛,各取一字,故命名连云。' U* P& s, {9 j% E! j* [' g
; ?) b' S5 g+ y$ w5 E
淮安——南齐永明七年(489年),割直渎、破釜以东,淮阴镇下流杂100户置淮安县,“淮安”之名始见。( j8 W; T5 b4 t1 W
* X: h- h/ Y, K2 O4 ^: |. V3 b
盐城——盐城从西汉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建立盐渎县,当时这里遍地皆为煮盐亭场,到处是盐河,“渎”就是运盐之河的意思。东晋安帝义熙7年(公元411年)时更名为盐城县,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
9 G0 i* t( Q: i7 M- c2 C/ e" w* w( |& M$ D
扬州——扬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古代有时作杨州(按:汉碑中杨字皆从“木”,从“手”系后人所改,王念孙有详细考证),相当于现在的“省”。扬州的名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这是古人心目中的一个广泛的地理概念,包括了今淮水以北、黄海、长江广大地域内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据唐代杜佑《通典》所载,在古扬州地域内,唐代设有三十九个郡府,一百九十六个县。这个扬州虽然包容了今天的扬州地方,但和今天的扬州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今南京)。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江北,从此广陵才享有扬州的专名,此也为当今扬州始名。
  N  l  b6 @) B4 E
& W6 d3 |/ A, S& m3 p2 T" e# `  W" u镇江——名字,有两种说法:一是因镇江北部沿江岸—带地势比较低洼,在古代常受水害,所以在水名之前加一吉祥词,以示祈望而得名。二是在公元1113年宋代(宋徽宗改和三年)改润州为镇江府时才有的。据说,当时统治者认为镇江的地理位置优越,背山面江,形势雄险,为镇守江防之地,故取名镇江。" y- T, _4 e1 M% W! P
4 M" b6 V4 t1 }# p+ t# ]  H2 V4 T
泰州——据马令《南唐书》中记载,南唐开国之初“供亿公费,不知限极,烈祖喜之,以海陵为泰州”。即由于泰州上缴国家的盐税很多,又是苏北地区的水陆要津、咽喉要地,在公元937年,将海陵由县升为州,取国泰民安之意,故名泰州,这就是泰州之名的由来。
8 ~& h5 \2 }  x2 Z( \/ w$ O
' W+ ]! K, Z0 g$ }& _6 D宿迁——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为避代宗李豫之讳,改宿豫县为宿迁县。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0 15:59
江西" n7 W5 y5 U. t7 T9 o

8 A5 g) W" i" k5 p5 e5 v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元朝时设立江西行省。4 N' q, ^' |7 d1 Q

' H& m  \/ w0 L南昌——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析九江郡置豫章郡,并设南昌县为附郭县,属扬州,南昌之名始此。寓“南方昌盛”、“昌大南疆”之意。+ G% u* {2 h' S
5 \- L5 g" @% H2 h" }( {, J7 O  a
景德镇——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镇产青白瓷质地优良,遂以皇帝年号为名置景德镇,并沿用至今。
' U4 ~- s8 n; ]3 P8 }  {% c: {1 k8 N! Q9 G) s' G, y  K* p# O
九江——九江之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中“九江孔殷”、“过九江至东陵”等记载,后据《晋太康地记》记载,九江源于“刘歆以为湖汉九水(即赣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泽也”。九江称谓的来历有两种,一是“九”为古代中国人认为的最大数字,“九江”的意思是“众水汇集的地方”,“九”是虚指;二是“以为湖汉九水(即赣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泽也”,即九条江河汇集的地方,“九”是实指。长江流经九江水域境内,与鄱阳湖和赣、鄂、皖三省毗连的河流汇集,百川归海,水势浩淼,江面壮阔。 秦始设九江郡。
. |, W! ^$ H* S2 K: q. L( C- b* ^5 N3 c  \" e" ]- H
萍乡——据说春秋战国时期楚昭王渡江时,江中漂来一物,又红又圆,大小如斗,派使者到鲁国问孔子道:此物为萍实,是吉祥物,只有称霸的人才能得到。后人便把楚王得萍实的地方称之为萍乡,即“萍实之乡”。: M; I! t1 Z3 h$ r- e
' v$ x* K$ l. v) v+ X' t
新余——唐武德七年始平、西吴州俱废,复置新渝县。天宝元年(742年)县名因传写之误将渝改为喻,以后相承作喻。1957年5月,国务院公布,将新喻改名新余,沿用至今。  f) Q, p# W8 {- F. u+ u
, H7 E  q, I8 N" e# W  Q6 i
鹰潭——鹰潭以驻地旧名鹰潭坊得名。其信江南岸龙头山,南接市区,北临信江。传说园中的龙头山上有许多大樟树,而山麓下有一个深潭,许多老鹰经常在这一带盘旋飞舞。树影婆娑,潭水清幽,“涟漪旋其中,雄鹰舞其上”,成为一道绝美风景,众口相传,鹰潭由此得名。 唐永泰元年置贵溪县辖鹰潭,称鹰潭坊。+ D( ~2 k/ o# i
% Y9 J8 f* ?0 z1 _
贛州——赣州之名,始自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改虔州为赣州。历有二说:一因州治赣县而得名;另说章、贡2江在州治合流之故。3 ]7 U; F* x( ]  J/ ]( s

; r2 o0 N6 W3 u2 `8 i4 N$ @/ b2 ]( Q宜春——汉高祖六年(前201),令天下郡邑皆筑城。于是两座新城出现于今宜春市境在。一为宜春,一为建成。宜春之名源于城西美泉,以其"夏冷冬暖,莹媚如春,饮之宜人"而得名。
8 w1 @, Y6 b: s# x$ J. g+ v% M8 r, I9 I
上饶——古称“信州”,得名于“山郁珍奇,上乘富饶”,素有富饶之地的美誉。1949年6月,成立赣东北行政区,下设有上饶专区。2000年6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上饶地区和县级上饶市,设立地级上饶市。
- z# y) f4 T* ^
, i" I' s1 I; u- H) D& q& o吉安——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改吉州路为吉安路,辖吉水、安福、泰和、永新四州、五县,取吉水、安福两州各一字命名为吉安路,寓“吉泰民安”之意,“吉安”之名自此始。+ X/ D0 T& u9 y! b6 T- \# }

3 s/ X5 I0 x- T8 k5 Q! r抚州——隋开皇九年(公元589 年)废郡扩州,以临川郡并巴山郡之一部置抚州,隶属洪州总管府,抚州从此定名。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0 16:02
辽宁
, D/ V/ x% p) f  h" w9 T1929年,中华民国改奉天省为辽宁省,为辽宁得名的开始,意为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 F* g6 L- ]7 ]2 q* u
沈阳——1296年 元代重建土城,改沈洲为“沈阳路”,归辽阳行省管辖。由于沈阳地处沈水(浑河)之北,以中国传统方位论,即“山北为阴,水北为阳”,故改沈洲为沈阳。
; h/ K+ C" X1 B( V: f葫芦岛——葫芦岛,最初为海岛名称,始见于《全辽志》。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刊行的《全辽志》卷一山川,宁远卫条目下,列有葫芦岛、觉华岛、桃花岛。对葫芦岛则注明:“在海岸四十里,半山入海”两行小字。其后,天启三年(1623年)中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孙承宗《奏报关东情形疏》和中国革命先躯孙中山《建国大纲》以及其他许多文献,都提到葫芦岛的名字,有的称“葫芦套”或称“断冈”、“折冈”。原名锦西(1994年10月更名为现名),战国属燕。三国魏属幽州昌黎郡。隋属柳城郡。唐属营州。辽置安昌县。元并入锦州。清置锦县。1913年置锦西县,属奉天省辽沈道。1929年属辽宁省。日寇侵占时,属锦州省。1945年属辽西省。1954年辽西与辽东两省合并后属辽宁省。1985年设锦西市,因地处锦县西部,故名。
3 e5 n! M9 ^# O4 m" H
8 s4 O) Y0 T8 C7 }' x6 Y8 {锦州——公元911-92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以汉俘建锦州”,锦州之名始于此时。# ]% U- I4 L. S4 _

% k  i  }7 s" }2 [% Q7 U$ R8 h营口——1688年,清政府安置巴尔虎蒙古人在营口一带游牧。巴尔虎人以窝棚为居室,窝棚相连,状似军营,因名营子。营口的潮沟在潮退时沟水干涸,潮进时沟没于水,故称没沟营。0 B6 p" B) Q# i* Y0 b
  T4 F) y8 _7 \! y2 N$ ]& W
大连——大连最早的名称为青泥洼。 1897年年底,沙俄为争夺清朝领土,将军舰强行开进旅顺口,随之便派人到大连湾和青泥洼勘察,决定在青泥洼开港建市。1899年8月11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发布关于建立自由港“Дальний ”(俄文“远方”之意,读音为达里泥)的敕令,将青泥洼改称 Дальний(达里泥)。沙皇敕令发布后,中国人仍称青泥洼。1904年,日本挑起争夺辽东的的日俄战争。1905年,日本战胜沙俄,将青泥洼也改称为古代中国标称大连湾所用的“大连”二字,一则用海域的名字指称港口,二则也兼取近似俄文“达里泥”音之意(日文汉字同“大连”,音读为“Dairen”)。当时,日军辽东守备军司令部男爵西宽二郎发布传达命令第三号,内容为“自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二月十一日起,‘青泥洼’改称‘大连’”。
& v; l2 m) G$ |  e/ D1 b7 n/ {& m* g
" O% u8 @) G3 Y3 k' K1 g朝阳——很早年间,朝阳地区住着几户人家,没有村的名字,当地村民们商量着起个村名,一天早晨,一位老汉站在村口遥望土楼观,发现眼前的北山山势很像凤凰展翅飞舞的样子,于是,村民们就给住的地方起了个雅名叫“凤翼庄”。明末清初,随着大量的迁移村民增加数倍,村庄不断扩大,根据住宅分为“上朝阳”和“下朝阳”这一地区统称为朝阳,沿用至今。
8 }, M# A5 P3 p# F2 R
0 {! {7 i+ ?$ V5 Q$ K' [5 i阜新——阜新市名源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此地设置的阜新县。其含意有二说。一说是“山阜日新”,一说是“物阜民丰,焕然一新”,当为此地物产丰富、人民逐年兴吐之意。1940年置市时,以此得名。, h9 u" `+ V3 ?

1 j% r( z4 G, d鞍山——因市南郊有一对形似马鞍的山(满语思额穆阿林,意为马鞍形的山)而得名。: I* n: Y1 I2 a1 E1 d

& t- S0 j" f* @; S3 v( g辽阳——辽阳古称襄平。辽阳名称始于汉代。据《汉书•地理志》载:“大梁水(太子河)西南至辽阳入辽(指辽河)莽曰辽阳”(小辽)水出辽山西南流经辽阳县与大梁水会。“小辽水即现在的浑河。“水北曰阳”,汉代的辽阳(今辽中县茨榆蛇公社偏堡子古城址)因地处小辽水之北,故名曰辽阳。本溪,地处辽宁省东南部,清光绪二年(1876)始建怀仁县。三十二年置本溪县。1939年,设本溪湖市,1948年设本溪市。(湖形外阔内狭,极似犀角做成的酒杯,故称“杯犀湖”。此外,还有“碑西湖”、“白溪湖”等说法。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因“杯犀湖”名称过雅,又难写辨认,故取其谐音改称为“本溪湖”(本溪湖药王庙碑文可为佐证)。同治八年(1780年),辽东处士高升尧书写“辽东本溪湖”五字凿于洞口上方,此后,本溪湖的名字便流传开来。)
; r0 N' R; j  V5 K% {
* B5 |  x+ h* |6 x铁岭——为铁岭卫的简称,源于明朝。明朝之前,这里曾先后有银州、新兴等名字。银州是辽代所设,《辽史》中有"银州本渤海富州,太祖以银冶更名"的记载;说的是银州之前曾名富州,但富州不在今辽宁而黑龙江。银州是辽代将原在黑龙江流域的富州更名南迁的名字,其详可见本篇《富州与银州》一章。辽灭后到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中间经历金、元二个朝代。金朝废银州改为新兴县(《金史•地理志》),金、元二朝这三百年间一直用新兴这一名字,新兴县亦被称为古银州。明朝建立之后的第26年,这个被称作"古银州"的地方开始有了铁岭这个名字。3 ~+ V( b1 c( p
8 c5 Y+ `- q% H# H% H
丹东——旧称安东,1965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安东市改名丹东市。意为红色东方之城。
4 M  U8 R& o+ P$ s- H, g. T' t% t  |6 |) B7 d
抚顺——“抚顺”这一名字最早见于1384年,当时的明朝在浑河北岸高尔山下建砖城一座,取名抚顺城。所谓抚顺,就是“抚绥边疆,顺导夷民”之意。$ |& B5 X. ^) l7 i, h% Z9 n* ?
5 e' @( M6 m& x0 I1 R" Y
盘锦——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境内设置盘山厅。1913年设盘山县。1950年盘山农场改为辽西省盘山第一稻田农场。1953年2月,盘山第一稻田农场改为盘山机械农场,1955年改为辽宁省盘锦国营农场管理局。1966年1月,盘山县与盘锦农垦局合并为盘锦垦区,试行政场合一制,直属辽宁省。1984年6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盘山县,设立盘锦市(地级),盘锦名称的由来,始于盘锦苇场的建立,当年曾拟三个名字(即:辽凌、辽大、盘锦)上报中央造纸局,一九五0年十月经批复圈定“盘锦”作为场名,是根据苇场西部有条盘锦河而定,从此以后盘锦的名字正式出现在地图上。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0 16:02
内蒙古蒙古族自治区
+ d; i4 r9 }- W0 ~
& S7 ^, h% G& }; g: Q9 U9 i- c. p    内蒙古以漠南蒙古而得名。清统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内地称内蒙古,漠北蒙古居边外称外蒙古,并属理藩院。& |$ G) L5 s) H9 b$ [8 T; |3 `
% R8 s& d' e" @( ?' R# W  _+ B
呼和浩特——“呼和浩特”系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市,故有“青城”之称。因其历史上召庙较多,又称“召城”。1954年,撤销绥远省建制,归绥市改名为呼和浩特市,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 o5 ~0 i5 m& S! ?6 v

. P+ l6 c8 l9 E! B包头——源于蒙古语“包克图”,蒙古语意为“有鹿的地方”,所以又叫鹿城。始于清嘉庆14年(1809年)设置包头镇。
* ?& W5 s, _) s# Z
3 @7 ]& y1 L' `* T4 q" _乌海——1975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准建立乌海市。翌年1月10日,乌达市和海勃湾市正式合并成立乌海市。其名来源可能于煤炭有关。" W$ }) S1 {( t0 B3 h  w
( }5 J7 c3 A* Q
赤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设赤峰县,得名于市东北的褐色孤峰,蒙语称“乌兰哈达”,意为“赤峰”。+ [% O. `, x' ^4 l: b0 U8 S
' F/ g; l7 P' P& M, @
通辽——因为四通八达的辽阔,所以叫通辽。1999年10月,成立地级通辽市。
- |. M3 _, O* x: m# R9 X/ R
. S& G- ~" [/ y& A" d鄂尔多斯——“鄂尔多斯”为蒙古语,意为“宫帐守卫”。1649年,清政府在这里设伊克昭盟。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伊克昭盟,设立地级鄂尔多斯市。
! W1 p- g0 X- V0 Q+ y! C$ n( T$ ?' X- g  ]  t
呼伦贝尔——“呼伦贝尔”得名于呼伦湖和贝尔湖。呼伦湖又称呼伦池或达赉湖。“呼伦”为突厥语“湖”之意,“达赉”则是蒙古语“海”的意思。2001年10月1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呼伦贝尔盟设立地级呼伦贝尔市。) C: W$ h1 G/ r" x1 i* r* c

  g, C5 \4 h, p7 w7 H' ^5 j* _: f巴彦淖尔——“巴彦”是蒙古语译音,为富饶的意思,“淖尔”是湖泊的意思,合译为富饶的湖泊。2004年国家批准撤原巴彦淖尔盟设巴彦淖尔市。
* p& V1 X1 P  @, \; D& \( ^3 Q. s" }0 w! T# |
乌兰察布——“乌兰”为蒙古语“红色”的意思;“察布”这里当“崖口”讲,乌兰察布就是“红色崖口”的意思。2003年12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乌兰察布盟,成立乌兰察布市。! Y; r. f4 M8 k5 v2 [
% n& j% z. K: i9 E
锡林郭勒盟——“锡林”蒙古语译为“高原上的平野”,“郭勒”是河流的意思。锡林郭勒意思就是“高原上的河流”。1958年,锡察盟合并,撤消察哈尔盟,改称锡林郭勒盟。+ t3 D: K" H/ f; a* P+ X/ ?/ Z! t

! x$ ~* [* I+ K阿拉善盟——有多种意解,一说阿拉善意为野骏马,也有说是由“阿拉喜”谐音而来,蒙古语“阿拉喜”是屠宰的意思,还有说是汉语贺兰山的音转。1979年将甘肃省的额济纳旗、阿拉善右旗,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阿拉善左旗划入内蒙古自治区,设立阿拉善盟。
. q0 {& L# l- {5 ]' t$ F; X' p* q: i
兴安盟——兴安是满语,意思为小山(丘陵),在蒙语里是“大石”的意思,因位于大兴安岭东南麓,由雅克山、岳尔济山、雉鸡场山、吉里格山等群山构成。1946年1月设制。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0 16:03
以西夏安宁得名。唐属关内道;宋时属西夏;元灭西夏后以旧地设西夏行省,不久改宁夏行省,治所为宁夏路,为宁夏得名的开始。1 S8 ]  [. r, _; t/ t
. q3 y4 f8 p  g
银川——一种说法称银川之地土地贫瘠,盐碱化非常严重,黄河泛滥或雨水沉积,都会留下一片片白雪一样的盐碱,故称“银川”。另一种说法是黄河古称“白河”,文人墨客登高远眺,远山近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银色的光芒,由此感怀,便在自己的诗文中优雅的将宁夏镇城唤做了“银川”了。此种说法在明清时期最为盛行。1944年4月宁夏省城定名为银川。6 a) b, F( f; c0 I
6 C( w9 R8 @/ |' W
固原——固原一名,始于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为何称固原,一说是固原唐未陷于吐蕃后,原州先后侨治于甘肃的平凉、镇原,而固原这个地方就被称为“故原州”,讳故改固,因名固原;二是“北魏以此置原州,以其地险固因名”。
8 a% s+ _5 x+ W$ K! V0 h1 k* x, \2 L3 u1 H
吴忠——原为吴忠堡,系以人名堡,市名得名于此。1955年改为吴忠回族自治州。
0 F. e; \5 o+ \- T0 F2 f; X1 k( p9 A3 _# E- `3 r
石嘴山——石嘴山因贺兰山脉与黄河交汇之处“山石突出如嘴”而得名,最早见于明《嘉靖宁夏新志》。
1 K% v% R1 R9 E: E5 h1 Z' p* D; y& ?$ o" h
中卫——其直接来源为朱棣削藩,使得宁夏庆王朱栴的3支卫队,只能保留1个,庆王右护卫改为宁夏中卫,从军事建制改变为军政合一的地方混合建制,这就是“宁夏中卫”的来历。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0 16:04
青海
& G2 A% t7 |% S因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省名。清 雍正初年,罗卜藏丹津反清斗争失败后,清朝在青海设置青海办事大臣,统辖蒙古29旗 和青南玉树地区、果洛地区及环湖地区的藏族部落。青海东北部西宁卫改为西宁府,仍沿袭 明朝的土司制度,属甘肃省管辖。1912年北洋军阀政府任命马麒为西宁总兵,1915年又任命其为蒙番宣慰使和甘边宁海镇守使。从此,马家军阀统治青海近40年。1928年9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决 定新建青海省,治设西宁。1929年1月,青海省正式建制。3 F6 p. U" v0 y7 e
: [! Q( v( t. H- I" G2 S7 ~5 e7 l
西宁——王莽时置西海郡,东汉建安中置西平郡,并置西都县。晋置长宁县,因长宁水为名,宋崇宁三年改为西宁州,因西都、长宁二县为名。明设西宁卫,清置西宁府,后改西宁县,西宁道,1944年置西宁市。; o+ G! }6 }% ~2 u# Y" T
0 H7 ]- B9 A2 Q! @; q
海东地区——海东地区因位于省内的青海湖东部而得名,1978年10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海东地区。8 c2 r/ l" `3 z! W* g
1 Y& ?7 x+ n& T1 ^, T5 Y, N: B, K
海北藏族自治州——因位于省内青海湖北部而得名。1953年12月31日设立海北藏族自治区,1955年,海北藏族自治区改设海北藏族自治州。
+ {: }& @$ c- y3 T
' u! n9 A3 A5 G& @+ l, }黄南藏族自治州——自治州成立于1953年12月22日,因地处黄河第一弯的南部得名。' x9 W3 g$ m6 H8 m8 `: N$ a! j
; b) ^8 A, L6 M6 ]. B
海南藏族自治州——因地处著名的青海湖南部,故名海南。1955年7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自治区改称海南藏族自治州。
* l* B+ f9 a% {
& l3 E& y6 t; b' J/ ]果洛藏族自治州——1955年果洛藏族自治区改设果洛藏族自治州,“果洛”之名,源于古称“俄洛”,“郭罗克”。
- N9 b. y5 f. Z) K: h: ?/ F( N( n玉树藏族自治州——1955年玉树藏族自治区改设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藏语大意是“遗址之地”。玉树是传说中格萨尔王王妃珠姆的 诞生地。在玉树有大量的有关格萨尔王的传说、文物和遗址。这就是“玉树”这一地名的由来。* E" g2 c! K% u5 i- o

3 ~) J9 r' C( _) T* {9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因在青海湖以西,故称“海西”。1985年4月经国务院批复,更名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0 16:05
山东省
- D7 F5 s+ g9 T$ {. j  \. L战国至秦汉时,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称为山东。金时,在开封以东地区设山东东路、山东西路,这是山东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清初设山东省。6 _4 ]# n6 b; w2 M& K+ m5 O

; ]0 f/ U3 u3 K4 z' R( ^) ]2 g济南——济南因地处古四渎之一的"济水"(古道今为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公元前16年设立济南国。1929年7月析历城县城和城外商埠及四郊设济南市。
2 Z$ @7 B9 s" @3 o3 U* N* d- l青岛——“青岛”这个名称,原指小青岛(也叫琴岛),以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而得名。就现在已发现的典籍文献来看,最早有明确记载的是在明代中叶,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1930年改称青岛市。( e" |: |2 S  {# z0 A# w

( v1 ]6 }6 k2 @1 X; O淄博——因原境内辖淄川、博山两县而得名。1945年建立淄博特区专员公署,1955年3月9日设立淄博市。
- M8 J8 m+ N& c; ^
1 P3 X. L2 e: _/ z东营——原为村名,1964年华北石油勘探会战总指挥部设在该村。翌年,惠民地区东营办事处在此成立,198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市,即以"东营"为名。
. H7 U' d! u6 B5 G" i! {! O* B, M% i3 q  N3 y% ~9 {7 d
烟台——烟台之名源于"兵事"。1398年,为防御倭寇,加强海防,在沿海设置了烽火台,遇警昼则生烟,夜则举火,接递通报,以资戒备,后将这种火台称为烟台。烟台市因市区内烟台山而得名。1983年11月,由烟台地区改建为地级烟台市。
# f7 y: g& r3 }7 @( _0 g5 Z3 Z0 B, ~: B- I2 T* F, A* J
潍坊——1948年4月27日,潍县解放,以潍城、坊子为基础建潍坊特别市,取潍城、坊子首字命名。1949年6月改称潍坊市。
$ d& _9 i8 h5 _8 g; Z/ U# u# e& v) j' f5 O, q5 _2 R
济宁——秦置任城县;因地濒济水,五代时又设济州,初治巨野;但金时巨野一带常被水淹,而任城地势高亢,遂迁之。元时则取安宁意,更名为济宁府,后升为济宁路。明代,济宁路降为州。清初,改为直隶州。民国初年,改为济宁县。1946年设济宁市。1953年设济宁专区,1976年专区改称地区。1983年10月撤销济宁地区设省辖地级市。. w/ t6 |1 y- u( S* d  Z/ K+ A0 ^8 S
- ^3 g3 j7 u. n6 |, W! j
泰安——泰安因泰山而得名。金天会十四年(1136年)以泰山郡腹地置泰安军,"泰安"之名始此,取"泰山安四海"之意。1985年3月,设地级泰安市。
+ J7 U: Y- \: M5 Z) \5 k
( E1 t) ^; l5 y" Q  N" R( e8 Q$ w威海——为加强海防,抵御外来侵扰,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朝政府"析文登县辛汪都三里立威海卫",取"威震东海"之义。1987年,地级威海市成立。& R$ U  X. W8 [! X8 c0 t' M
3 `9 I+ N2 L1 ?2 q
日照——日照以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宋元祜二年(1087年)置日照镇。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设日照县。1989年升格为地级市。1994年设区带县。
1 V; A/ q- w# U1 s
6 D) ^  }6 z+ _% _9 T) m6 M( L# C' [: i莱芜——齐灵公十五年(公元前567年),齐灵公灭莱子国,部分莱民流落于今淄川西南一带,因此地荒芜故名。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莱芜升为地级市。1 K; f: g( U# P6 Z) {. P

$ q$ _/ }! R3 y* c7 ~1 U! j' o& }德州——德州之名源于安德县,安德县之名源于德水,秦更黄河名为德水,因德水流经县内,故以为名。明洪武九年(1376年)设德州卫。1950年6月建立德州专区,1964年更名为德州地区,1994年12月改设地级德州市。1 F' o* H" k( }) Y+ N" m* M( Q
. r3 w3 ?7 p7 q" a0 X6 C3 y
聊城——聊城市因史称聊摄国故名。明代称东昌府,1912年山东省废府设道,境域为济西道,1914年改为东临道,1949年8月改设聊城专区,1967年改称聊城地区,1997年8月撤地设市。7 s5 ~% k# U9 I  y7 `3 v* |- [7 J) T
滨州—— 1992年3月,因惠民地区行署驻地滨州市,惠民地区改为滨州地区。2000年6月,滨州地区撤地设市,改为地级滨州市。
, ]3 {3 I; c* k/ ]4 v2 K% e" w) J8 p: x, \0 p
菏泽—— "菏泽"原系天然古泽。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曹州升为府,设附郭县,赐名菏泽,始以菏泽作为地方名称。2000年设地级菏泽市。6 A& j' O2 U# v9 \' |) y+ a0 C
, k+ ?1 k/ o5 j" a
枣庄——在唐宋时期形成村落,因多枣树而得名。明代属峄县,1960年撤销峄县设立县级枣庄市,辖原峄城县行政区域,1961年升格为省辖市。7 h! V, M" T7 C$ Q7 |* l: L5 ^
临沂——以临近沂河而得名。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沂州为沂州府, 1994年12月设地级临沂市。
作者: 姚双全    时间: 2012-9-10 16:05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晋末年桓诞窜流蛮中,在此地自称施王,清代雍正皇帝改施县为恩施,恩施即“雍正皇帝恩赐于施县”之意。1949年设恩施专区。1970年设恩施地区。1983年置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4月改现名。
  I  s7 i4 o% O* [* y- F5 j       恩施的地名原来是这个典故来的,学习了,感谢!那雍正皇帝给施县恩赐的什么呢?就赐的一个地名吗?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0 16:06
山西
* Z; o+ }5 Q$ z+ W  Y
) G: s% J! e2 F( A% p0 _: o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隋炀帝以李渊为山西河东道慰抚大使,山西之名始于此。  ~- h; G; _: q- [9 r% U
太原——简称为“并”,又称“晋阳”、“龙城”,  原,指宽广平坦的地形,若平原、高原、草原、沙原、苔原者然。我国最早记载“太原”的文献,首推《尚书•禹贡篇》和《毛 诗•小雅•六月》。前者是为“既载壶口,治滩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后者则为“薄伐严狁,至于太原”。前者所谓壶口,即迄今闻名于世的吉县西黄河壶口瀑布,梁、岐 是吕梁山于不同地段的不同称谓,岳阳为太岳之阳(南),都说的是当今晋南,显然指的汾河下游广袤平川地区。后者据顾亭林《日知录•太原》条,则在今甘肃平凉为中心的泾水 上游平川地带。《禹贡》太原也罢,《六月》太原也罢,显然都已超逾当初《尔雅》地形名——通名而进入地区名——专名了。诚然,这类“太原”系作为地区名出现,还不是建 制名。太原成为建制名,而且指现今太原市一带,是战国后叶的事。《史记•秦本纪•白起传》记载了秦昭王四十八年(前 259)“司马梗北定太原”,到秦庄襄王三年(前 247) “初置太原郡”,治晋阳(今晋源镇东北古城营一带)。因为晋阳是太原郡郡城和后来太原府府城,从此晋阳也就兼称太原了,如此称谓直至隋唐五代不改。
4 \  U3 Y) E& b7 ~+ X, V% V: i2 }1 {4 B
大同——旧称:平城,代京,云中,辽代根据《礼运-大同》篇称为大同,并一直沿用至今。战国末期开始置郡没治,西汉初,大同称平城县属雁门那。公元 398年,北魏迁都平城( 今大同)。北齐天保七年改称恒安镇,北周置云中县,隋改为云内县属冀州郡。唐初名定襄县和云中县,属云州治天宝初为大同军治。辽重熙十七年始置大同县,为辽金陪都称西 京,至元二年云中县并入大同县。明、清两件皆设大同府。1949年建大同市属察哈尔省管辖,1952年划归山西省。1993年 7月原雁北地区撤销,左云、大同县、阳高、天镇、浑源 、广灵、灵丘等原雁北地区所属部分县,统划大同市所辖。  G9 [9 r9 u9 y& |
朔州——春秋以前,这里为少数民族北狄所居。战国时,归入赵国的版图。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边帅蒙恬在此筑城名马邑,置马邑县,归雁门郡管辖。西汉时,置马邑 县(今朔城区)、中陵县(今平鲁区)、剧阳(今应县)、阴馆(今朔城区东南)、汪陶(今山阴县)、埒县(朔城区南)、楼烦(今朔城区西南)、善无(今右玉县),仍归雁门郡管辖。东汉时 ,雁门郡移治阴馆县。东汉末大乱,人民逃亡,大部分县撤废。 西晋时,将峪岭(今雁门关)以北各县民撤往岭南,地归代王拓跋猗卢。北魏时属畿内地,置桑乾郡(今山阴东)、 繁峙郡(今应县东)、马邑郡。 北齐天保六年(555),将朔州治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迁到马邑西南。北齐天保八年(557)改马邑县为招远县,为朔州治,此为朔州名之始。北 周升朔州为总管府。 隋废总管府,改为马邑郡,辖鄯阳(原朔县)、开阳(朔城区南部)、神武(山阴、应县境)。唐武德四年(621),改马邑为朔州。唐天宝元年(742),又改朔州为马 邑郡。唐初,在马邑郡置大同军节度。会昌三年(843),改为大同都团练使,领云(今大同)、蔚(今河北蔚县)、朔(今马邑)三州。咸通九年(868),重置大同节度使,移治云州(今大 同市)。五代时,在唐明宗出生地金城置应州,又分朔州置寰州(今朔城区西影市寺林东)。后晋天福元年(936),朔州、寰州、应州割让给契丹。辽时,朔州为顺义军节度,应州为 彰国军节度,统属西京道。 金仍之。元隶山西道大同路。 明时,朔州隶大同府,辖马邑县,应州辖山阴县。清沿明制。雍正三年(1725)置朔平府(治右玉),辖右玉县、左云县、 平鲁县、宁远厅和朔州及马邑县。怀仁、应州与山阴同隶大同府。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五月改州为县,同隶雁门道,后雁门道撤,直隶山西省。抗日战争时,以同蒲路为界,路 西归晋绥边区,路东归晋察冀边区。  t$ l, ?' T: j
+ l6 q5 q" C7 w% Z, x
忻州——忻州古称“秀容”,相传汉高祖北上抗击匈奴,兵困平城(今大同),脱围时大军南撤,到忻口方摆脱追兵。高祖欢颜而笑,六军欣然如归,因“欣”通“忻”,忻州之名由此而生。春秋时期大部分为晋地,战国时属赵。秦汉属太原郡、雁北郡、太平郡,隋为新兴郡、雁门郡,唐、五代、宋为忻州定襄郡、代州雁门郡,金、元、明、清为忻州、代 州、保德州。自唐宋以来,一直设有州治,有“晋北锁钥”之称。( W$ q7 e/ ]* z! k2 Y; J
' T5 f# g0 d4 P9 m8 B! q
阳泉——昔日阳泉市区有泉五处,终年涌漾,泽润一方,故称漾泉,后演绎为阳泉。
% t8 R5 D  T- `5 f, W
( v" q% y; [7 ?  y) }5 |1 e8 [吕梁——吕梁因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市区境内的骨脊山,古称吕梁山。据《永宁州志》记载:“其名骨脊者,以泰山在左,华山在右,常山为靠,衡山为朝,此山是隆居中,依然天地之骨脊焉”, 骨脊的古意与吕梁相通,故以吕梁山引申命名。' J' @' b. v, |5 g
) d& c4 L' ?- G- a2 d& o
晋中——1949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设立榆次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省政府派出机构。从此,晋中开始成为一个统一的行政区域,称榆次专区。1950年8月,改称山西省人民政府榆次区专员公署。1955年2月,更名山西省榆次专员公署。1958年11月,改名晋中专员公署,俗称晋中专区。1968年9月,成立晋中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5月,改设晋中地区行政公署,仍为山西省人民政府派出机构。1999年9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晋中地区,设立晋中市(地级市),所属榆次市改为榆次区。2000年10月,晋中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 }' ?6 v7 T1 l: o) k+ M( j0 ]& F$ _$ C# s2 Q2 Z4 b3 o5 ?5 ~6 p
临汾——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把全国划分为 36 郡,以后又不断增设到 48 郡。当时山西境内设有 5 郡,临汾属河东郡。西汉取代秦后,划全国为 103 郡国,临汾(今襄汾)、平阳、襄陵、彘(今霍州)、杨(今洪洞)、北屈(今吉县)、蒲子(今隰县)、降(今曲沃)、弧镊(今永和)、骐(今乡宁)均属河东郡司隶部辖。隋朝建立以后,结束了中国历史上 400 年分裂割据,出现大统一局面。隋朝精简了行政区划,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临汾、翼城、洪洞、汾西、永和、蒲县即是隋代命名而沿用至今的。. j/ K, z" E# I6 _! a  W& h
9 N* C* N% V, x$ w/ _
运城——运城市因“盐运之城”而得名。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运城地区设运城市。
! z( Z4 ?5 }3 a
) a& U( j. l8 k' y* c: l  @长治——长治古称上党,位于山西省东南部,《荀子》称为“上地”。“上党”的意思,就是高处的、上面的地方,即“居太行山之巅,地形最高与天为党也”,隋开皇时改为潞州,后几经变更,唐时改为河东道潞州上党县。明嘉靖8年(公元1529年)改称潞安府,并置长治县取“长治久安”之意,长治由此而得名。
4 w8 L0 `; ]1 y4 [2 p% w( j
- \; O" I+ ~* g6 I. v: A) P& B$ i: p, I$ E8 m
晋城——晋城政区的设置,最早可追溯到公元583年,在隋开皇初年这里就设置州府,称为"泽州"。建国后,山西划为7个专区,南5县归长治专署管辖。1958年并大县,将晋城、高平、陵川3县为晋城县并沁水、阳城2县为阳城县。1961年恢复5县制。 1971年晋东南专区改为晋东南地区,南5县一直属于专区、地区管辖。1983年7月,改晋城县为县级晋城市。198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消晋东南地区,成立省辖地级市晋城市,实行市管县新体制,以原晋城市(分为城郊两区,郊区即现在的泽州县)、高平、阳城、沁水、陵川4县为所属行政区。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0 16:07
陕西0 L4 z" ]* U3 O: r4 b1 l

7 L3 Z2 U8 C- W$ w1 Z这一称呼最早出现在西周初年、据《国语》记载,西周初年、周公与召公的封邑是以“陕塬”(今河南陕县境内)为界,以东为“陕东”,由召公管辖,以西为“陕西”,由周公管辖。陕西的名称由此延袭至今。
; q8 k/ e# {+ _/ j1 w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至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都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长安作隋时也被称为“大兴城”。唐朝时,又恢复长安之名。元代,易名为“奉元城”。明洪武二年 (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 X; ?. G8 Q( P( P) R& R

3 @4 }( }' T. u4 J! }延安——秦朝设高奴县,北魏设东夏州,西魏改东夏州为广安县,公元601年隋文帝立杨广为太子,避讳“广”字,改广安为延安县,取“延河流域平安宁静之意”。
6 f1 \0 v, B; j3 d( @; k% K/ ~9 l& @3 P& c) _
榆林——明永乐六年(1408年),在今红山(雄石峡)建榆林寨、榆林之名始见于史。因当地的土壤特别适合种榆树和柳树,故名。榆林地处沙漠地带,城置其中,又似一匹行进中的骆驼,故又名“骆城”。" M$ g, e8 w8 x1 ~, H: g+ D, N
   & N. L& h8 M5 |( \1 ^; U
宝鸡——秦时因其境内有陈仓山,故而设置陈仓县。唐至德二年(757年),以“昔有陈仓宝鸡鸣之瑞”而改陈仓为宝鸡。相传陈穆公时,陈仓人发现两位仙鸡化作的神童,得雄者王,得雌者霸。这两位神童后来一个飞至南阳,一个落至宝鸡,人称陈宝。
( {, a9 w& Q& f% r2 w4 I. y
9 x4 \1 |- h& x3 P咸阳——古代将水之北和山之南均称为“阳”,而“咸”字意为“皆”、“都是”等。咸阳地址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也有人根据《史记》和秦都咸阳出上的陶文,以为商秧在此置 “咸亨”、“阳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将两名合一,即为咸阳。; l- b" c  E1 T! h+ ~

# I$ M8 |% D" f3 X! w* z渭南——渭城之名,起于西汉,唐时仍沿用此名,估计因位于渭水以南而得名。    。  \5 K+ H7 m+ a5 N' k: S1 N

' U. o1 G8 v3 ?6 j0 ?安康——古代安康号称“群夷之国”,至商周时属庸国。秦时设西域县,为汉中郡治所,西晋时设安康县,治所在今汉阴县。安康之名、取“安宁康泰”之意。安康人喜欢称安康为金州,原因有二:其一,安康盛产黄金,安康月河沙金的产最居全国之首。唐时,安康每年都要向朝廷贡金。其二,安康盛产丹漆。基于此,从西魏开始,政府在此设“金州”,可谓名副其实。
  P( g' j; j" t' w
9 m$ V" q: |  h汉中——汉中之名始于公元312年秦惠文王“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因地处汉江中游,故名汉中。( p+ ?2 l$ K! E; S7 h  C
- K+ t% l  e4 ^: k% x8 y
铜川——前秦符坚永兴元年(公元357年)设铜官护军,北魏太平真君六年(公元446年)设立铜官县,因县境内有铜官川而得名。北周改为同官县。后因军事上“同官”与“潼关”混淆,1946年,民国政府改同官为铜川县,1958年改为铜川市.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0 16:07
西藏藏族自治区
; Z+ l9 X* O( h: d/ e
6 s8 \3 i- A. Y$ {% V汉语中的“西藏”(藏文为bod ljong)曾叫:“图白忒”, 唐宋为吐蕃;元属宣政院;明称乌思藏,设都司等;以清正式得名将达赖喇嘛、班禅喇嘛所居之地沿用藏族的习惯称为“乌思藏”、“ 卫藏” , 后来又由“卫藏”一词演变为“西藏”(处于西边)。 清设西藏办事大臣;民国初西藏地方;建国后仍之,后改西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V2 X& N7 `& S) f. b6 T1 g" t

. W( K) }" i* j; c拉萨——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拉萨城进入了新的时代。196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拉萨为地级市,古称“惹萨”, 藏语“山羊”称“惹”,“土”称“萨”,“拉萨”在藏语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自古以来就是西藏的宗教政治中心(相传从文成公主进藏那里开始繁荣的),曾叫逻姿.9 H/ f$ J) x) z
' h# \8 x5 `4 W" V3 p! P
昌都地区——藏语意为“水汇合口处”[ 昌都地处三河一江地区(昂曲、扎昌都地区曲、色曲、澜沧江)]。 1970年昌都专区改为昌都地区。5 h/ F3 r9 t2 B" R

( w5 m( e3 y. Q& z1 Y林芝地区——山清水秀的林芝藏语意为“太阳宝座”, 因为位于西藏东部,就西藏其他大多数地区来讲,这的确是太阳每天升起的地方。1986年2月1日,林芝地区行署正式恢复。
; @+ X1 R; T$ f7 x& q# Z+ H
8 a; p6 J, p6 r4 _: Y山南地区——因冈底斯山与念青唐古拉山以南而得名。1970年山南专区改为山南地区。
& z% x4 H0 ^9 m# r; m& m1 `: A! M
3 i! v. l# o: ?6 \0 Y日喀则地区——藏语称“溪卡孜”,意为“土地肥美的庄园”。 14世纪初期,大司徒强曲坚增战胜萨迦王朝,建立帕竹王朝后,设了十三个大宗溪,最后一个宗就叫做桑珠孜,表示这位大司徒统治全藏的雄心已如愿已偿了。从此,日喀则的全名称溪卡桑珠孜,简称溪卡孜,汉语译音为日喀则,这就是日喀则的地名由来。3 K6 c  H1 j! J/ x5 C& I+ S5 z" X! h
5 j+ l& p+ l: w- f
那曲地区——“那曲”之名,因境内有条那曲河(怒江上游)得来。旧译“黑河”,清代作哈拉乌苏、喀拉乌苏,为“那曲”这一藏语。那曲地区是地名的满语义译。# }1 P) [: x8 u/ d) s

& X( @5 [3 ]: R1 h" b阿里地区——藏语统称mNgas-ris,翻译为阿里.阿里被称为"万山之祖"、"百川之源"。在清朝时, 设立宗(相当于县)和管理阿里地区的总管“阿里基巧”。 1979年2月5日正式成立阿里地区行政公署。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0 16:0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I9 r) E) L& g7 l6 H
   
- u4 I9 k4 I4 R8 R( _1757年,清乾隆帝再次收复故土,把这片土地命名为“新疆”,取“故土新归”之意。# U. c8 R* i  m6 l' x; ^6 R
: |9 r  x: j: Y
乌鲁木齐——乌鲁木齐(Urumqi)的称谓早在公元925年和田塞语《使河西记》中已有记载,源于准噶尔蒙古语“红庙子”之意。蒙古语中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的牧场”。
" p% m' [, q' e  b% V- L
( [+ M2 |9 o4 x4 ~, W8 }+ Z8 K克拉玛依——系维吾尔语“黑油”的音译,得名于市区附近的一座天然沥青丘——黑油山。1955年10月29日黑油山第一口油井喷油,当时取名为克拉玛依油田,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发的第一个大油田。1957年1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第14次会议决定设立克拉玛依市。
% |, \. S0 m$ K. H! Q
  a9 P1 Q  P- X( G. k吐鲁番地区——元末,吐鲁番分为柳城、火州、吐鲁番三部,皆设万户府达鲁花赤,吐鲁番地名第一次出现。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阿黑麻在东察合台汗国东部的吐鲁番称汗,建都吐鲁番(安乐城)。 一说突厥语“富庶丰饶”的意思;一说是维语“吐尔番”转来,“都会”之意;另一说由维语“吐藩” 转音, 意为“水果多的地方”。还有一说,是回纥语“最低的地方”。$ @% G! O( l2 |4 H* N

, a3 o( ?4 }7 h9 J哈密地区——古称昆莫、昆吾、伊吾、伊吾卢、哈密力、哈梅里、哈密里 。由“昆莫”转音而来,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一说由突厥语“库木尔”转来,意为“沙子多的地方”。另一说,哈密由“哈勒密”转来,“哈勒”有“盼望”、“了望墩”之意。元末,察合台后裔兀纳失里据哈密,为威武王。元覆亡后,兀纳失里割据自立,称哈密国。
  [' @9 y7 o. S, k; L! \
. l! q. L7 y6 @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本为“仰吉”之转音,原系突厥语,涵义是“新”的意思。早在《突厥语大词典》和《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里都记载有“仰吉八里”(意为新城)这一名称。 “昌吉”之名大致是由张堡、仰吉八里、昌都刺或昌八里等名逐渐演变而来。《阅微草堂笔记》或《西域水道记》里却说昌吉一名系准噶尔语(蒙古语),是“场圃”的音译,它原是一条河的名称。1955年3月改名为昌吉回族自治州。
" ]! W# ]0 F3 }% _6 k3 t6 m# |9 M) U9 @9 A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是蒙古语,汉语译为"青色的草原"。元明时期博尔塔拉为蒙古族游牧地。元代实行中书省制度,博尔塔拉隶属阿里麻里行中书省。成吉思汗曾把博尔塔拉在内的额敏河流域封为其三子窝阔台的领地。《元史•列传》亦第一次把这里称为"博落脱儿"。也是今天"博尔塔拉"地名形成的开始。9 `1 W# h* R0 K5 B: m) y% ]

2 ?8 Y0 y8 C4 A; ]! _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蒙古语“廓愣”,河流的意思,“巴音”,富饶的意思,“巴音廓愣”即“富饶的河流”、“富饶的流域”的意思。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设置喀喇沙尔办事大臣。! O4 s; e' ~6 A% x# ~
4 q+ M0 {! [2 t5 u8 \9 A% G' |8 g6 k; z
阿可苏地区——“阿克”维语“白色”之意,“苏”维语“水”之意,“阿克苏”即“白色的水”的意思。 清代平定准噶尔部后,设阿克苏办事大臣,后设阿克苏郡王。
1 j4 q& h: W7 S! X3 S. z- L! r
  @+ x9 m3 z7 t: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954年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成立。“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语意为“红水”。境内有克孜勒苏河穿境而过,故在自治州成立时,决定以克孜勒苏作为自治州的名字。
" J' I2 ?5 d6 Y" t( b1 ^+ W
- K/ I  n5 U5 O) R! d) h喀什地区——全称“喀什噶尔”,“喀什”维语“各色”的意思,“噶尔”,“砖”的意思,全称意为“各色砖瓦房”;一说 “玉市”的意思。唐太宗以后,这里为唐朝政府的重要军事据点,当时的安西四镇之一即为喀什噶尔。民国年间改为喀什行政区。
6 F" e  |4 D$ a" S8 `' E# B0 [# ~* d4 R+ j9 L' w! j
和田地区——古称“于阗”,藏话意思为“产玉石的地方”。清初才改“于阗”为“和阗”。1959年,“和阗”又改“和田”。, g7 O  |- Z( D/ r0 e1 p3 g( H  R

2 a% }1 r4 R3 E5 v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犁得名于伊犁河(光明显达,形容河水在太阳照耀下碧波粼粼),最早见《汉书》,史称伊列、伊丽、伊里等名。清乾隆年间定名伊犁。《西域同文志》中,伊犁为维语,取义于“犁庭扫闾”(意即将庭院犁平整用来种地,把里巷扫荡成废墟),寓意平定准噶尔功盖千秋,西陲从此永保安宁。0 S+ R. A# j4 i+ o4 G

7 \- L, X( N# z* [! X. w塔城地区——“塔城”系“塔尔巴合台”的简称,意为“旱獭”。1763年,清政府在雅尔(今哈萨克斯坦乌尔扎尔)设塔尔巴哈台军台,次年筑肇丰城,设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驻防。塔城地区正式设立行政建制。
1 t4 u% {2 K2 h$ e: C) v/ \( k, u' K5 ~8 g- x
阿勒泰地区——“阿勒泰”来源于阿尔泰山。阿尔泰山,史书称之为“金微山”、“金山”。阿尔泰在突厥语和蒙古语里都是“金子”的意思,因此山蕴藏出产丰富的黄金。1979年称阿勒泰地区行政公署至今。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0 16:09
云南
- u8 |- p* t0 P% r' n( c
2 O- Z; h) X' i. }9 z4 d& _# w云南,即“彩云之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1276年建立云南行省,出现云南省之名。* |1 D, Q# M5 R5 S) a
: x6 z7 Y  h+ \0 P  Y
昆明——“昆明”一词作为地名,在唐代以前很难稽考。关于“昆明”一词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大多数学者认为,“昆明”最初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个古代民族的族称。“昆明”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写作“昆”、“昆弥”或“昆淋”。早期并非城市名称,而是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即今日的云南西部、四川西南部的一个古代民族的族称。,“昆明”一词的出现,可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当时的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写道:“西自同师(今保山)以东,北至叶榆,名为嶲、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由此可见,“昆明”一词是古代云南一个少数民族的族称。“昆明”作为地名出现,则是在唐代。“武德二年,于镇置昆明县,盖南接昆明之地,因此为名。”按此处置昆明县,非今之昆明,乃四川定笮镇(今盐源县境)。宋宝祐二年(1254年),元灭大理,在鄯阐设“昆明千户所”,“昆明”始作为地名出现,延续至今。: b7 F0 \1 w# y% h3 ?% G

$ C$ I5 l: R" k% u) b/ i) c曲靖——公元1276年,即元代至元十三年,元设曲靖路总管府,“曲靖”一名方正式通行使用。“曲靖”一名最早出现在《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七下.南蛮下》中是“曲靖州”三字,这是史籍中第一次将“曲州”和“靖州”合起来使用的证据,为“曲靖”一名后来作为区域名称开了先河。“曲靖”一名在元代开始使用后,探究其起源与由来的典故,说法和推理甚多,至今尚无客观的逻辑化定论。但笔者认为《徐霞客游记》下第733页中记述“曲靖”名称时说:“曲靖者,本唐之曲州、靖州也,合其地置府,而名亦因之”与史籍《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七下.南蛮下》中的记载相吻合,较有说服力。
0 X% K( q2 S, c( F, W
" ^5 s! L. n8 [$ f$ C玉溪——因其横贯坝子的玉溪大河(州大河)河水澄碧透亮,如玉带潺潺流淌在万亩田畴之中,故而得名“玉溪”。1949年12月18日,玉溪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该名由此始。4 H" y" z5 V! y9 H! H

' K3 ?. ?' Y  C2 F: g: x/ [5 x7 h! j$ u- N( @; @- K
保山——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设保山县为“府附郭”,因县治西有太保山,故名。; z! }  ~. X# |7 F+ l% `

4 M) r. g! t# A" ]# z5 k: c; {昭通——清雍正五年(1727年)实行改土归流,“诏改乌蒙府为昭通府”。据《昭通县地志资料》:“盖取昭明通达之义也。”  g3 ^4 x! Z' b* m$ }# s0 s: e
( I9 z3 [% h+ i: L; K. x
丽江——元朝至元十三年改为丽江路,丽江之名始于此,以依傍于丽江(金沙江古名) 湾而得名。
" P6 M5 N" D0 E; X! e2 v9 |3 Q$ L7 s- h( V5 {; [+ Z4 `
普洱——普洱县原称宁洱县,明洪武年间,改为普耳,万历年间改称普洱。“普洱”为哈尼语,“普”是寨子,“洱”是水湾,“普洱”即水湾大寨。2007年1月21日,国务院(国函[2007]8号)批准:同意云南省思茅市更名为云南省普洱市。% G# Z* g8 d! {; k1 h- A4 d$ h
# L5 @' h( p0 s# r
临沧——1954年改缅宁县为临沧县,因临澜沧江而得名。
9 O1 z$ e- z  A, ^
; }' Q3 c. d1 o. r# `4 u楚雄彝族自治州——元初设威楚万户府,明设楚雄府,取楚地雄威远播之意。1958年4月15日设立自治州。
/ i# D  b3 h: U3 m& N! {* D9 k' i4 ]' R$ f
大理白族自治州——在大理国建立以前,“大理”一词没有出现在有关的史藉。据有关大理的史籍记载,“大理”一词源于南诏国第十一世王世隆的国号“大礼”。“礼”与“理”谐音,为“大治大理,富国兴邦”的意思。南诏后期、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贵族豪强各自专政、擅权的情况。859年,南诏第十一世王世隆改国号为"大礼国",想"以礼治国",力图来维护摇摇欲坠的统治。902年,权臣郑买嗣杀了南诏第十三世王舜化贞,灭亡了持续近200年的南诏国,建立了"大长和国"。 927年,东节度使杨子贞杀了大长和国第三世王郑隆各,灭了大长和国,拥立清平官赵善政为国王,国号"大大兴国"。10个月后,杨子贞又废赵善政而自立为王,国号"大义宁国"。他们彼此混战,实行苛政重赋,百姓纷纷起义。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以“减尔税粮米, 宽尔徭役三载”的诺言,联合滇东三十七部,灭了杨子贞的“大义宁国”,占领了大理地区,建立了号称“大理国”的新政权。自此,“大理”开始以国名在史籍中出现。1956年11月22日,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
+ A7 g& H. c0 t5 I6 z0 k. m. [% X' c$ R: z) J- g8 \0 a5 N" {: E  M1 o1 j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957年11月18日建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境内有红河故名。3 N- r6 o& J8 H' p+ O
' o+ V6 [% {. u* M' J4 H  @/ h6 J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965年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改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是因“东文山”自然地貌而得名。$ \6 n1 g* G- s1 V# ?

/ x; Q6 t* u) q$ {/ y4 {5 q2 x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双傣语为十二的意思,西双版纳即为十二个版纳:版纳景洪、版纳勐养、版纳勐龙、版纳勐旺、版纳勐海、版纳勐混、版纳勐阿、版纳勐遮、版纳西定、版纳勐腊、版纳勐捧、版纳易武。西双版纳是明代隆庆四年(1570年),宣慰司(当地最高的行政长官)把辖区分十二个“版纳”(傣语“十二”“西双”“版纳”是一千亩之意,即一个版纳,一个徵收赋役的单位)。从此便有了“西双版纳”这一傣语名称。
9 Q/ a. e/ P1 f6 u1 X- t) W, T" u# J+ L( q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是傣语的音译,“德”为下面,"宏"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方”。1953年7月建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1956年改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8 J5 r& M3 Z# j9 K
# ^3 O6 E, @* W1 P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因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1954年8月建立怒江傈僳族自治区,1956年改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M3 W1 c; ^) E% A. A7 h2 `& t3 M7 v
迪庆藏族自治州——1957年9月13日设立迪庆藏族自治州,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0 16:10
浙江
5 [) `  r( l1 f, H2 w. R: x* h7 Z8 K$ j' f, k) h- V' w) E
元代时浙江属江浙行中书省。明初改元制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辖11府、l州、75县,省界区域基本定型。清康熙初年改为浙江省,建制至此确定。 “浙江”是钱塘江的古称,意为曲折的江水。" Q* l2 d" A4 H* ^/ I, [; @

! N0 O) Y( @) Y. u2 }7 d6 X% c- h杭州——隋王朝建立后,于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5 U; ~6 A. n& ?" J1 e8 l
' ~. F$ t% Y! N1 j7 {# H3 H
2 U2 V$ P3 y" o' }
宁波——简称“甬”,朱元璋取采纳鄞县读书人单仲友的建议,取“海定则波宁”之义,将明州改称宁波府。宁波之名沿用至今。5 A6 g* P9 e7 z9 B
2 E- T3 x( F& u+ {5 I. b4 H

" e* V. @) T5 V5 D温州——简称瓯,别称鹿城汉顺帝永和三年置永宁县,东晋明帝太宁元年设永嘉郡,唐高宗上元二年改置州,因气候温暖,〔虽隆冬而恒燠〕,故名温州。
* B% }0 B( P! P6 l# w* s1 i. b4 K) v0 B' T9 a4 q
  i2 A4 P- }( P
嘉兴——吴黄龙三年(231)“由拳野稻自生”,吴大帝孙权以为祥瑞,改由拳为禾兴,赤乌五年(242)改称嘉兴./ U' f$ Y# o  Z
    " e8 F% [8 H# E! B" t/ R1 x# ~# r$ \
湖州——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置州治,以滨太湖而名湖州,湖州之名从此始。% U3 I. K; A! s, }

2 r5 Q3 {& J- J绍兴——南宋建炎三至四年(1129~1130) 康王赵构避难南渡,官绅上表,乞赐府额,赵构题“绍祚中兴”(绍,即继承,祚,即国统)遂改为绍兴府,这也就是“绍兴”地名的由来。) x% P+ q8 Q: r9 Z6 ]  ]

/ z! A/ p) Z/ P' x# A* t6 \3 `* [金华——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攻取婺州路,改名宁越府,至正二十年改为金华府。“金华”这一名字由来相传于金星婺女争华之地。另一说“金华”这一名字由来于城外南、北对峙的金华山。/ Y8 x6 L, _( m, @5 G- q
  ^) b% V6 L, h+ U! ]
衢州——一说以路通三越(闽越、扬越、吴越)命名。多数者较为可信。首先从地名角度分析,“衢”字的含义,《尔雅释宫》称“四达谓之衢”。《楚词.天问》谓九交道之意。《太玄经》作衢,也有“衢周九路”之说。从地理位置看,俯瞰衢州,川陆所会,四通八达,南际欧闽,北抵歙睦,东达沪杭,入于大海,由江山港、常山港、乌溪江汇合衢江,构成发达的水陆交通网络。在以水陆交通为主的古代,三水冠之为“三衢”,对此,《大明一统专》便作出定论:“衢州之地,以路通三越因”。 唐武德四年(621),分婺州于信安置衢州,并分置须江(江山)、定阳(常山)2县,衢州州名始于此。; B# V6 i+ l3 j6 ^  z: k3 t2 l  _
+ Q0 w1 z% j; ~
舟山——根据地方史志的记载,舟山群岛的主岛——舟山岛及群岛本身,在宋、元时代还没有产生独有的称为,均以“昌国县(州)”名称来涵盖。至明洪武“禁海”之后,“昌国”地名随政区的消失而逐渐隐退,从而孕育了一个新地名——舟山。对此,《舟山市志》载:“此后,史书始称昌国为舟山。”1987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舟山地区和定海、普陀2县,成立舟山市.$ ?6 p( B: H# P! m3 S

3 \3 O% \6 s& p2 v7 W: T( i台州——武德五年(622)置台州,以境内有天台山而得名,台州之名自此始。
' e8 I! b0 O8 C; K
7 t8 }9 M2 q0 h$ v: I2 |1 y丽水——(丽,音lí)原名为处州,丽水名字的由来是源于城北的丽阳山,山后有古溪潺潺流过,俗话说:有山则名,有水则灵。或许古人正是想借助于山水之灵性吧。明朝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始设县。2000年7月19日撤销行署建制,设丽水市。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0 16:11
香港特别行政区
* }& K, d% t, J  w' w; Q: t# N) `: O& X1 C! Y
宋代以前,为海上渔民捕鱼歇息之地。宋元之后,岛上有小村,名为“香港村“,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香港因此得名。1997年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O" T# b: f7 Y; G/ q0 h1 P
                                                  
9 w4 Q1 v" j% Z3 m8 M3 k5 s/ q' d  q  G0 t  K5 N
澳门特别行政区
' s4 O1 b, R& _+ S) J
4 c1 c9 r& T/ Z. P" o9 ~名字最早记录于明朝史书,叫做“蚝镜”(濠镜),意为海湾如明镜,盛产“蚝”。后又称做“澳”,即船只停航寄泊的地方,故称“蚝镜澳”,因隶属广东香山,亦称“香山澳”。“门”字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说是本地内港的妈祖庙,隔海同湾仔的银坑相望,形成的海峡象门;另一说是本地南面的氹仔、小横琴、路环、大横琴四岛离立对峙,海水贯流其中呈十字门状;再一说是本地南台山(妈阁庙山)和北台山(莲峰山)相封成门。总之,既是澳,又是门,故曰澳门。1999年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0 16:11
台湾5 D( `( G2 E3 ~( i5 U
, s% p' ~& Y! [, _$ I1 o
台南是台湾最早开发的地区,因此对台湾的称呼最初起于对台南地区的称呼。最初在台南一带居住的拉雅族,在介绍台湾时称为“Tayan ”或“Tai-An”,荷兰人拼为“Taioan”,从大陆来的移民则读作“Tai-Oan”。因此,由于读音不同,在台南一带称为“台员”、“大员”、“大圆”、“大湾”、“大冤”。以后由闽南话的“台员”转音为“台湾”,所指地区也由台南一地扩及整个 台湾地区 。自明代起,“台湾”之名正式流行。
9 O0 k& O9 W) Y2 x; B  j2 l在明代闽人周婴所著《远游篇•东蕃记》中,以“台员”称台湾。在明代万历年间(1573至1619年),在朝廷公文中出现“台湾”。 清代 张眉的《瀛濡百咏》一书指出——周婴把台湾称为“台员”,“这是闽南语所造成的错误,从此台湾之名始进入 中土 。”“台湾”名称由此而来,应该是比较客观的。
' A5 U9 }- N: E5 V8 ?# B, W0 K$ c3 W+ C7 _# L
基隆——基隆古名 鸡笼 ,一说因基隆山象鸡笼形状而得名,又一说认为该地以前为 高山族 凯达喀兰人住地,“鸡笼”是“凯达喀兰”的 闽南方言 译音。明末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张燮 著的《东西洋考》里,就有鸡笼社、鸡笼港、鸡笼城、大鸡笼街等记载。表光绪元年(1875年)设基隆厅时,才把鸡笼改为基隆,其含意是“基地昌隆”。
3 u6 q% b0 I3 h/ m  W; n' q$ b1 T% z6 K  U
新竹——新竹古称竹堑, 清代 易名新竹。. b# D1 _& C; P6 v  {

$ H2 U+ J$ t; @& Q+ p/ `2 n/ B9 X' H台中——台中旧名大墩,原为平埔岸里社地,清光绪十三年( 1887 年)设台湾县,为台湾府治,定为省会,开始筑城,后省会改设台北府(今 台北市 ),改名 台中县 ,1920 年设市。6 s, d  n+ Z$ A2 O

5 E6 x' N3 X/ e+ j4 Q1 R- y& L嘉义——三百多年前,嘉义县本是原住民平埔族的集中地,地名"诸罗山"(或作猪罗山),后清廷取"嘉其忠义"之旨,将诸罗改名嘉义,沿用至今。嘉义还被称为桃城,系因清代时嘉义市版图状似桃子,而嘉义人也喜以桃城人自居。* V5 r" k" e7 w
1 H: b4 B: }( `, v7 c
台南——旧名赤崁,广义的台南即对于台湾北部、台湾中部等的相对区位“台湾南部”的简称
作者: 姚伟彬    时间: 2012-9-10 17:18
好资料,学习了 !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0 18:49
回复 39# 姚伟彬
( X) N1 h8 @7 j5 [" r1 i6 r0 [# @; ?/ v7 `; D

, L$ R. b. v5 {9 Z2 E    不必客氣.有時用得著就行
作者: 姚万祯    时间: 2012-9-10 20:32
学习了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19:48
下是国内外部分旅游宣传口号集锦:
3 J+ f5 d& N, {( L
9 m7 C/ l0 a1 h5 v  U6 x北京市:东方古都,长城故乡    新北京,新奥运  D: X# p  k/ X+ y6 |7 y
上海市:上海,精彩每一天, g7 m$ K+ v! H9 o9 {- B
重庆市:世界的重庆,永远的三峡4 P! K4 C3 y! S/ F
广州市:一日读懂两千年' Q3 w  [: r; |8 V, L. }3 K
福州市:福山福水福州游
* F- J+ w3 K( v: D昆明市:昆明天天是春天
* N! j7 Q% Z8 u石家庄:“东方日内瓦”“东方伊甸园”+“东方伊甸园”“世界水电城”“世界天然公园”8 N8 A" O1 y2 {7 s. y( w, o
南宁市:绿城寻歌壮乡情, c; N$ J% u+ `  B6 A
南京:博爱之都' v% s4 |/ ?/ ?3 [+ l
银川市:塞上明珠,中国银川
: ]) I! p! j- p! u* H$ O长沙市:多情山水,天下洲城
( A+ v! C7 c) m/ }) g5 r成都市:成功之都,多彩之都,美食之都
& R" `* n8 @5 D& C" v桂林市:桂林山水甲天下6 a6 Z+ U' F+ L+ u4 A, G9 ?! d
苏州市:人间天堂,苏州之旅! l+ W/ S# M; ~# I! k8 w
无锡市:太湖美景,无锡旅情
% o+ u: @8 S2 K2 C1 n; @! @4 E大连市:浪漫之都,中国大连
7 u  z; S$ _) w5 q- y2 F& Q& z9 k& ]宁波市:东方商埠,时尚水都0 A4 ^! g0 U( G3 E, x" G* J6 \
厦门市:海上花园,温馨厦门( W7 u. C4 F5 R
深圳市:深圳———每天带给你新的希望) F; `9 P" a  p7 r( T' U& C
珠海市:浪漫之城,中国珠海
) y5 G3 T/ v3 B. D6 H6 F& N汕头市:海风潮韵,世纪商都7 v8 u4 i5 ]$ i/ b
海南海口市: 椰风海韵 南海明珠' p7 q2 K6 `6 p+ G' I2 ^, ^
海南三亚市:天涯芳草,海角明珠
- Q) D, y, T% w7 W) t" H0 M& H海南五指山市:不登五指山,不算到海南3 e" U1 G6 v/ s
山东青岛市:海上都市 欧亚风情
; w6 i8 |3 ]  }( K# F  H9 y: V2 ]山东曲阜市:孔子故里,东方圣城
: o1 H+ ^) z% H0 {( X山东东营市:齐鲁神韵,豪情山水
1 z9 H7 g4 q: w0 ]4 m山东泰山市: 登泰山 保平安!$ M+ j; c+ C: V5 }
山东日照市:游山登五岳,赏海去日照
6 K8 J! O  f" t4 z+ r  m1 o山东威海市:拥抱碧海蓝天,体验渔家风情
. W  i% t! k- ?+ u# c/ |山东烟台市: 人间仙境 梦幻烟台
* @) }! b* V$ J" I" X% F) S山西省旅游: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风光
4 K- ]  D9 X, l  ]陕西咸阳市:中国金字塔之都———咸阳
1 G  v, b* ?1 K  E! F3 a* U( T* Y湖北武汉市:高山流水 白云黄鹤
5 i5 N- a0 E2 N- T1 b( O, j湖北宜昌市: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 2 三峡风光地 世界水电城) M" F- _# E# z% P8 t
湖南旅游: 人文湘楚 山水湖南% a  A$ m4 S6 K; a" G! r
湖南长沙市:多情山水 璀璨星城5 q3 ~5 d; j) t& u
湖南湘潭市: 伟人故里 山水湘潭
. n8 D8 t( X) h河北承德市:游承德,皇帝的选择
- t1 @5 ^# d7 w* |0 }河北邯郸市:游名城邯郸,品古赵文化
% M: k& ~' h% S8 {河南旅游: 拥抱青山绿水 走进健康天地
# V+ u2 G' @' Y0 Y# K8 F2 \3 c6 N河南洛阳市:国花牡丹城———洛阳
/ k! A9 ]7 I4 b: e7 S4 s. r1 ?! b河南焦作市:焦作山水,人间仙境/ L' @& l$ J; J, }& p
河南登封市:中国少林武术之乡———登封$ P0 ]( R) j4 z+ _
河南三门峡市:文化圣地,天鹅之城! a8 c+ @8 y7 ?
江苏南通市:追江赶海到南通
8 E* r9 E: s% L8 i' j! _江苏常州市:中华龙城 江南常州
9 p" E, {" M, q+ _: @2 X江苏常熟市:世上湖山,天下常熟( h2 v2 V3 |! `( T
江苏无锡市:太湖明珠 中国无锡: C2 v8 t9 F5 a( ^5 K3 K
浙江杭州市:爱情之都 天堂城市  东方休闲之都生活品质之城& {6 k/ f+ c; L- \! F% C
浙江台州市:神奇台州 生态之旅5 j% y& P: R+ L1 ^) k" g( t
浙江嘉兴市:水都绿城,休闲嘉兴- {# ^/ I! F/ b2 b" g& W
浙江富阳市:富春山水,孙权故里, \' H: R6 x8 }8 N& v$ R& K+ c
浙江舟山市:海天佛国 渔都港城+ y- B* @8 l3 ?9 @
浙江象山县:东方不老岛 海山仙子园
5 g( `: P  w7 K4 e* W浙江金华市:风水金华 购物天堂
- _5 `+ x: B. b浙江义乌市:小商品的海洋 购物者的天堂
# H  B; L1 v, P4 y  E福建旅游: 福天福地福建游+ i: T# \& h- T- Q
福建龙岩市:福建西部风情3 E  z: S7 n# U; S
福建漳州市:水仙花的故乡6 b8 }1 H5 j; l9 A; \5 h
福建三明市:走进多情山水,拥抱绿色三明
: R$ e2 r5 D# Q" q$ F! W福建武夷山市:东方伊甸园,纯真武夷山* B( u9 c$ R! y& g2 \' l
广州中山市:伟人故里,锦绣中山9 s: ~  D: ~2 B
广东梅州市:千色客都,中国梅州
: p* p( L: t) d4 y; ]% T, M广东肇庆市:肇庆山水美如画,堪称东方日内瓦  s' o( t- S/ i8 G, J6 Z/ \2 W
广东江门市:侨乡山水风情画! X# Y5 i$ `/ x  @/ |8 j& Z8 |& `2 V
广东惠州市:名山秀水惠州游
" l* P" |9 @% \5 _广东河源市:绿色生态河源游0 _4 P" _  S' R# R2 @
广东揭阳市:揭阳古邑风情游5 t# N1 N6 n4 @5 J* t8 h
广东阳江市:海天动情阳江游0 k6 }- H, O3 i
广东云浮市:奇山异水云浮游2 c3 m% `- S# U2 u! c3 E
广西桂林市:桂林山水甲天下
6 [; d7 Y. S9 u- `- P/ U广西柳州市:山水桂林 风情柳州
0 g' G* U/ a0 z$ N) \4 ~( U4 |7 @广西北海市:南海珍珠之乡 滨海度假胜地, v3 U# K# \, n
海南岛旅游:寻梦海南岛 作客诗画中2 a5 l; Q8 @4 B8 i3 Y
四川成都市:休闲之都8 b2 Q1 K1 t: z; B6 N+ s  D' {
新疆自治区:世界旅游的选择!
. c! W( e9 K, u中国新疆:掀起你的盖头来
! L  W$ P6 Y( f# Q* c6 \1 Z' M5 A贵州旅游:1999 中国旅游宝库 世界天然公园! `3 z4 ^8 l, s0 h1 d; G6 e
台湾旅游:台湾 能触动你的心!
3 v/ G( O) b- e; V3 i3 ~6 b. W西藏旅游:千山之宗 万水之源!& U, S! S9 w& j# v3 }4 Y5 o4 F
云南旅游:彩云之南 万绿之宗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19:50
北京
) p) z( u+ Y9 z+ G  o! Z0 k不到长城非好汉5 n7 q! ~0 N+ x/ V* O6 w0 F0 l

6 K' K8 {4 R  o( [7 s: V上海 7 u$ F6 T$ s$ j2 Z# g
上海旅游,感受现代
: K7 v) S+ l: P+ _+ c' H" \7 F5 G) {- U* }* t
天津
' H, I, U* ~: m+ E. M敞开天津门,笑迎八方客
+ m7 U, A) a2 I2 I  B3 G4 T1 h6 Z4 s3 ^5 T4 O! }
重庆
+ t2 I" O  {5 N1 f" ]永远的三峡,世界的重庆- ?/ c/ f9 y1 P% }

$ @' f- O0 M: p) _: \辽宁 ! T6 ^5 h3 n/ n- X8 u2 h8 D
游辽宁奇特景观,览关东民俗风情  e) ~( }- O4 C5 m5 L! u' H
0 h) d- g& E  X) r
吉林 : c# n, {8 _: W' H! \# J. E, x. R
雾淞冰雪,真情吉林
9 m! S0 f( Q; H; w  s' U" `: o) W$ b5 J# n! }0 q
黑龙江
) f: l' ~5 I* r8 C+ x/ E黑龙江———21世纪中国滑雪胜地$ _4 @% p0 Z* C8 x
9 g- s/ X! l6 z% w
河北
$ Q! I& ]0 d- X3 L5 u7 ]* ]; a% _新世纪,游河北,新感受
8 _* i: g5 f! z5 l* Q
4 g* @7 W# w+ `8 j* |河南 - L5 h9 O8 ~8 }* W" N; F# u
宏扬文化,传承文明
. U) F& z0 m' |. f/ R, u6 `
7 F: U1 f3 h5 @8 X$ g1 {5 n+ T; p2 o江苏 & C& P9 y) C; M0 c
来江苏,访名城,游古镇,品吴韵,寻汉风# L% U5 y. t0 Z9 T9 m; G
5 E% {( w$ O3 j' L  ?6 r
浙江
) Q. n7 [4 W) @4 c) Z8 A9 `# p诗画江南,山水浙江
/ d3 }; ]+ s* g$ N! b; k; |/ Y7 T& R' Z8 P* \. j( l
福建 ! E6 X$ t  z0 s- o! l5 \1 y* h
福天福地福建游
6 f9 m; x8 e" `; U+ J! Q5 F( Y( R5 K+ e( ^7 o! \* Z( c
江西
/ b1 q8 |# h% d( w0 W- w# L; T& _3 F世界瓷都,仙鹤乐园- o3 ^! c* G* n3 ^( L" P1 c
( ~! o. M+ y' ^# g' d
广东 1 Y5 b  M# X8 n7 ~2 E+ l( w/ ^* z
活力广东,精彩纷呈1 L; T6 N4 s1 u# @$ P% v
/ b/ Y$ H6 q" l5 B* M
海南
5 `+ F( d, {$ s3 y热带海岛,清新自然,度假胜地,欢乐天堂
7 x+ K3 j* N5 g2 }/ Y9 S
; h' f; t( m( m6 N2 t* u3 x& _+ N陕西
: p3 d; d  g, u. [古老与现代,淳朴与自然
- l% H- f; w7 I; q4 D# @/ J9 o3 v: ^, T
山东 - a: J/ Z; X. k
走近孔子,扬帆青岛
1 Z8 o! f! r4 K- a) m! z5 j# a% s" w4 W4 Z" |
湖南   }; Z3 a0 M/ Y! n
湖南———毛泽东的故乡. V- g. F2 b+ N2 T! Q# ?* B

. y' d+ M. d" R0 q# c3 V0 x5 Z( |山西
( K, n3 s9 M0 w! Q2 _0 N1 w# H山西———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
1 q# ?: r' k: ^- Z) p8 b6 [. {: L% \" n
云南 , r" I5 R( Y7 f8 M8 n1 R. [) Z, ?' \, m8 V
中国云南,神奇多彩
; ]8 a  _; }8 i, H# p1 m. `9 D) ]) F) p4 _
贵州
( Y3 y3 J) |, Y梦幻之旅,神奇贵州
2 Y, b0 h0 n" W* p; t+ ^3 A
9 k  [6 ^  x1 X9 ]2 d西藏
9 `, k8 q& o: i( F, \! \- ~( {寻梦者的乐园———西藏- H4 |- N" A; v" @

% ^3 ?# i; h4 Q) t, v3 h7 z, j四川 2 W3 X  K6 G9 L
雄秀奇幽看四川, e  |! l0 l0 n* [8 j& V/ @, I6 M

, \1 Q8 `3 O$ h: e% o香港 4 J7 x& n/ u: ^/ L
动感之都:就是香港; D3 j8 B4 Z/ p8 D/ J# r
8 r5 x! _" y9 b3 U; Y% Q4 C) ?& D" \
澳门
: z& Q' n! C: F" H: F中西交汇,文化传承5 _; t. s% ^4 m

" Z, n! C3 T9 C1 e" n海南
7 V% a- [9 c. p+ z$ g& u0 {安全的旅游岛,美妙的度假地
+ l- z2 L' i0 c( Z  o" c/ ^欢乐海岛,四季花园
7 e3 @8 T; N" S" o( E- V, w1 y' F  v9 w/ J' A( z% U: V
桂林
! g# R% k+ R) U% S% i桂林山水甲天下(地球人都知道)
  A7 f! T7 ^7 L. N+ m* R9 O山水甲天下,魅力新桂林. S. J9 E5 N( J  n' `& H1 _2 C) i

; v+ v7 q9 B9 q: O: m# }9 n3 y钦州
5 P9 q0 j1 V! P) F0 B# z4 A1 {8 t红荔枝 白海豚 绿钦州8 _0 {2 f" `$ B! }

: l: ^' k* I( x西安
4 e  x3 P6 c( w" Y; O! G- V0 B8 M& r龙在中国,根在西安
* U% i  i# t2 _3 ?8 G$ t6 Q/ _: i
6 h0 n- \1 p. o三明
- A6 G) L2 ~% @1 O走进多情山水、拥抱绿色三明; I4 v0 L8 v6 `6 J! _# {

% c; k7 H5 G: k3 _+ N' m宁夏
; d7 `2 u/ B1 ~/ ]. C. z雄浑西部风光,秀美塞上江南
, W0 i6 p8 L' D' \3 r+ F' K* }' ~# j
都江堰 4 p( `3 I6 M+ {$ [/ I4 @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6 O& E+ |5 l& N, _
; L; G: j# E; t. `/ s5 X/ \
主题公园宣传口号:4 I; ~8 X( ?7 a; J! }* t
迪士尼乐园:迪斯尼给人类提供最好的娱乐方式
# }: z% q: g# c. D" o2 I2 b锦绣中华:一步跨进历史,一日畅游中国   2 R& @6 j" D  g' l6 n+ h' g/ r
中国民俗文化村:24个村寨,56个民族   
0 A5 K! I" r3 w/ v世界之窗:世界与你共欢乐您给我一天,我给您一个世界   
1 `7 ~( m6 F' p$ \' S苏州乐园:迪斯尼太远,去苏州乐园   
. z, y) L7 p8 Z宋城:给我一天,还你千年   
- j4 K9 H5 n7 W: |% y9 g/ q美国好莱坞宇宙城公园:让游人进入侏罗纪时代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19:51
各个旅游城市和景点宣传口号:
2 |  F  @0 ~- a  R1 N1 r3 j
1 h% P! R+ m0 Y- T! E* `7 I扬州旅游宣传口号是:“烟花水都、诗画扬州”、“烟花三月情、二分明月梦”、“访八怪故里、寻琼花芳踪”、“江南第一游、骑鹤上扬州”、“天下三分灵秀、二分尽在扬州”、“人居佳绝处、诗画新扬州”、“烟花月亮城、歌吹是扬州”、“精致扬州,享受生活每一天”、“古文水绿秀、扬州看不够”、“文化水都、扬舟天下”。+ a/ C9 B; U5 I! p* I7 p2 }
5 \# c! i" Z$ k3 M, x9 d0 {; Q
南宁旅游宣传口号是:“奇山秀水风情南宁”、“歌海绿浪      情满壮乡”、“绿城寻歌梦壮乡”、“风情壮都      绿城南宁”、“绿城山水美       悠悠壮乡情”、“南宁:写满诗情绿意的请柬。”、“绿色梦境      多彩南宁”、“绿城携手东盟      山歌唱响世界”、“走进多情山水      拥抱绿城南宁”、“歌在壮乡,美在绿城,游在南宁”。特等奖口号——“奇山秀水绿南宁”5 @9 N; t5 ~/ J' `5 G

! k% y/ [' H, Y: {淄博旅游宣传口号是:
9 W/ Q" Q4 g; I' K% i优秀奖内容为4 J9 o$ n2 P6 z/ q( l
 “灵秀之都 古韵淄博”。0 a$ @+ F6 ^9 Z' Y% W" \9 m' z
 10条参与奖分别为:) j- x4 n5 U. O) w& M
 “齐都千古风犹在,陶城把酒话聊斋
1 n. ~* c4 o9 _7 q 瓷都足球源 齐风聊斋情
1 |4 l) M, g2 [' s 聊斋与古城齐名,陶瓷共足球一色
  R* p0 p$ {: E% E8 U. ~ 齐国故都观蹴鞠 聊斋故里赏陶瓷
. P: j, a8 h- ~ 千年齐故都,神秘聊斋城/ Q# V% @4 ?7 T( n
 观齐国故都风采,品聊斋文化神韵6 F. `! q, L" R0 i+ N
 齐都说聊斋,球乡赏陶瓷
4 o% W$ G  O/ y' m! ~' Q% X* m( k( h! e/ O 游齐国故都 览聊斋世界 赏陶瓷名城
6 O6 r* P' ~3 x* o# j) I/ M) R1 E 一脉齐文化,聊斋话天下-中国淄博欢迎您
- h$ c0 ]% s% a. s 独留齐国风韵,尽得聊斋灵秀”
' j/ O- {/ ^0 l- e) l* @) k2 R' Z, f  @
日照市旅游形象宣传口号:游山登五岳,赏海去日照。* Q' I' e1 D( }5 U( v0 R
河南省:银奖:“五千年大河文化、八百里锦绣中原”          “人文中州、山水河南” ' r1 v! o% l: T, s! Q2 x& k" {
铜奖:“九州之中,华夏之源” 3 k1 Q+ h. y9 f  d
      “文明摇篮,魅力河南”
/ M0 u) D* z8 e  {      “得中原者得天下,游中原者知中华”( N, o8 P% y6 l
2 K$ e. O5 q. e/ F& O5 I' o5 a2 l8 s
浙江推出旅游形象口號:“詩畫江南,山水浙江”0 v7 H5 ^9 @2 N2 T9 B

# H4 G/ r% y7 @8 [2 [海南旅游宣传口号出笼:●对外:安全的旅游岛,美妙的度假地 ●对内:欢乐海岛,四季花园
; }/ U2 u' k4 C1 e( A0 f
* e, D" _, |1 d- v浙江桐乡口号: 人杰地灵菊香,人间天堂桐乡9 x5 F5 G% U1 K( O( f

  x2 g: b+ d3 }乐山的口号为“乐山乐水乐逍遥——中国乐山”,0 C$ f- ], o, ]  R
都江堰的口号是“青山净水,天人合一”。0 A1 J7 N1 \# G& \
安徽省黄山的口号为“黄山徽文化,誉满全天下”,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p% {; _6 Q: a. C! H
陕西咸阳的口号气魄惊人,为“中国第一帝都”。9 q1 H& ?1 Q8 H, \4 ~$ c; _0 e6 {
福建武夷山的“世界双遗产,纯真武夷山”
' k$ d* U' \' d2 P7 X' N新疆喀什的“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  [' z/ G0 c3 q9 I) r
海南三亚的“中国度假天堂”等“魅力口号”也独具匠心。! u1 z" ^4 k) r  Z# o( X
山西省长治市的“魅力口号”——神农定居地,长治久安城。
( ^1 M5 R( D! _) Z鹤壁旅游形象主题口号“山水人文精品,古韵生态鹤壁”6 z* Y9 m2 {. H

7 a; T% f& K: u+ |1 m3 G安吉旅游主题口号:中国竹乡、生态安吉; X2 P; ?0 @  L" v0 O+ e
2006年杭州·大明山中国山地休闲旅游国际论坛口号:9 L9 f- [& E. W9 q, x
        1、相约新临安,休闲大明山
8 e$ o9 ^7 y* @' d! Z        2、健康新生活,休闲大明山
% @, I# n) I7 S/ M( d& d        3、体验山地休闲,感受天人合一
# t5 g. L1 [9 j5 i: q* O        4、情系山地休闲,相约中国临安
5 a' K6 ?, c' B: n        5、体验山地之旅,享受时尚休闲
: [& L" Y8 V9 f9 M  \8 b        6、纵论山地休闲,品味健康人生
" h6 S$ `5 D0 H* O' P        7、打造魅力新临安,引领山地休闲游
' u" j5 k: A0 J        8、最是山地好风景,休闲时节到临安
1 x, a1 [1 l6 L7 {7 ^        9、相约魅力大明山,共度休闲好时光
, j; v! v! {/ A, H        10、引导山地休闲风潮,打造临安旅游经典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0:04
本帖最后由 1156824942 于 2012-9-12 20:09 编辑 1 K6 `# m3 K) g
% s6 g8 q' N4 o5 a; \
部分省市风景摄影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0:07
大美新疆——感受大自然的壮丽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0:08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0:09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0:10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0:12
[attach]43884[/attach]

2207378xft4nhn51z4t533.jpg (251.85 KB, 下载次数: 227)

2207378xft4nhn51z4t533.jpg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0:13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0:14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0:15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0:16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0:16

2209328f38q883355fce9z.jpg (205.87 KB, 下载次数: 237)

2209328f38q883355fce9z.jpg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0:18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0:36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0:38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0:39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0:40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0:42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0:43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0:43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0:45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0:46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0:47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0:49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0:49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0:50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0:51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2-9-12 20:54
波波;找几张江西的吧。江西的山山水水都可以入画。江西可是三公的老家啊。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0:55
回复 71# 姚绍弦 8 O0 _* [8 W8 X
( g  S, Z9 E# `4 h2 K
9 d- S( I8 k+ P' d5 w; U
    找找看.找到就上传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0:57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1:01
甘孜州寻找秋天里的童话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1:02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1:02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2-9-12 21:03
回复 72# 1156824942 0 F/ k" X' C4 `+ ]' Q
1 z% {5 j  S4 K$ |+ K( f
/ }5 D4 Y- V8 e0 v. D0 E
    我的好朋友信江之子的qq693158827,他有好作品,你可联系他。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1:03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1:05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1:07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1:08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2-9-12 21:12
波波,76*是哪里?上半部分有点江西的味道。秋天的感觉。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1:14
江西宜春风景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1:15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1:17
回复 82# 姚绍弦
" G  l  q9 P, @' I3 M0 `# ~0 p
" z$ r  g+ y# Y  p* q) l$ Z+ l6 X) r% l  l! i+ ~  u
    四川甘孜州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1:17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1:19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1:20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1:21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1:23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1:24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2-9-12 21:25
84*是宜春的古天文台,很亲切。我在这个小城生活了20多年。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1:25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1:27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1:28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1:29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1:30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1:31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1:32

作者: 安乐寺姚波    时间: 2012-9-12 21:33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