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关于南昌斗山族谱中“姚勉序”质疑

查看数: 8785 | 评论数: 34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8-9-19 17:01

正文摘要: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8-9-19 17:03 编辑 - l$ R6 i6 \! U  p( x2 C( \6 D2 Z* Q, R- b# ?  F        关于南昌斗山族谱中“姚勉序”质疑      & ...

回复

姚克保 发表于 2018-9-21 11:37:57
如果只读舍人集,而不参考其它资料,也许,的确会认为,灵源姚是姚思廉的后人,但是如果再打开一点思路,你就会发现,事情并不是这样肯定。一、姚勉的伯武墓志铭中,为什么要加“盖”,无论你怎么解释,这个“盖”都是对肯定语气的减弱,姚勉不可不知。二、姚勉在其父的墓志铭中,没有说祖上的来龙,不合墓志铭常规,除非确实不知或不能肯定。写诗歌的时候大谈自己是姚思廉后裔,正规文本却提都不提父亲有姚思廉的血统,可见他也是严谨的。三,胡仲云(与姚勉同时代进士,其家相隔灵源不到十公里)在姚勉祭文中,也没提姚勉祖上的来龙,如果姚勉是姚思廉后裔,这该是个提升逝者身份的好时机,但胡仲云没提,仍不合常规,可见时人对灵源姚是不是思廉公后裔,是持慎重态度的。四,宋未的五十年内,是灵源姚氏大放异彩的年代,除姚勉外,还有姚云,姚龙起、姚文龙和名僧圆至,这几个都 是名人,网上能百度,但没有一个地方说到这些人与姚思廉有关。五,姚勉的曾祖的墓志铭是公元1983年才出土的,里面讲“世居新昌,或曰思廉封丰城县公,因徒焉”。用“或曰”二字,猜想始迁祖迁丰城可能与姚思廉封丰城县公“有关”,但到底是“什么关系”才让始迁祖从北方迁到丰城的?连猜都没猜,这也反映出当时作者和族人的严谨性。六,灵源老谱可以看出,该谱系最早应该是姚勉中状元的1253年至1271年宋代灭亡期间修的,这是一个合修谱,高安丰城上高宜丰等地,不管是不是灵源直支,都以灵源支为正统而合修的,既是灵源正统,却没有把姚思廉作为直远祖,也没有把姚崇作直远祖,而是选择了另一个姚某公(彦国公)作直远祖,当时的人们不可能不慎思。七,正因为这是一个合修谱,灵源区外的个别思廉公或崇公后裔支也包含进去了,同时,与天下其它谱一样,有时又有拉名人的倾向,所以谱中也有一些姚崇或姚思廉的痕迹,于是后人们生出了更多的分歧。案例一,高安锦水姚,与灵源姚同谱,公元1929年南昌宗亲路过此地时翻阅其谱“牒虽尊彦国公但以下世系与我族不符”说明以前尊过彦国公为始迁祖,但是,迁出的两支,一支是锦水迁安福的正雅公裔迁云南巍山,已尊姚崇为远祖,另支是锦水迁浙江衢州瑶峰的,尊姚思廉为远祖,值得一提的是,锦水现在已与灵源方里一起修了新谱,谱系自然与方里是一致而不同于南垣南昌的了,同出自锦水,要统一说法,也得打口水战了。
; E' r  K0 x! f; Y- E' v总之,外迁后裔尊谁为远祖,都有他们一定的道理,不是外迁后裔的错,更多原因的是上游的记叙不严谨或记载资料的缺失或遗失,让他们无法分辨是非,但他们又得有祖上出处,所以才出现了同一支宗族却有不同的始祖,也许,他们都有一定的正确性,但又不是那样的准确,好比盲人摸象,摸到耳朵的说象扇 子,摸到脚的说象柱子,都没错,可都没有说出大象的本来面目。也许,我们还要一起摸索。
pszyyao 发表于 2018-9-23 08:37:12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8-9-23 08:39 编辑 5 ^. q* V9 w" p/ G. W
永顺姚 发表于 2018-9-22 22:156 e6 G9 I* N+ \% w  M% z9 ~7 y
江西出土墓志选编汀州判官姚锡墓志铭 淳熙十二年十月宋故汀州判官通直郎致仕姚公墓志铭承议郎监察御史谢谔 ...

/ C/ x, }/ C* ?) m) E: u' J
+ Y% G1 A6 @! ~8 `7 F' [编辑22#
, w/ ]- V0 t( N  S5 G, X' o/ }3 e- z$ |) j- ^* d$ n
      《江西出土墓志选编》含:汀州判官姚锡墓志铭 淳熙十二年十月【承议郎监察御史谢谔撰并书《宋故汀州判官通直郎致仕姚公墓志铭
        摘录:姚氏舜之后,古有两族:一吴兴,一秦陇。予善吴兴也,世居新昌,或曰思廉封丰城县公,因徙焉。五季乱,有官仓监者,始居灵源。曾祖礼,祖振,洪州进贤县丞;父旦,黄州教授。进贤即子玉,以儒起家;生徒受业数百人,号曰江西姚子玉教授,以八行举,擢上第。
      【尧曰:
       由此可得:姚礼-姚振-姚旦-姚锡-……-姚勉。
       姚振,号曰江西姚子玉教授。其裔孙 状元及第姚勉称之“江西夫子”】

7 R$ e/ x; D! Z) e; y  v1 e1 X7 J! G
《姚勉集  卷四十九 墓誌銘》含《運屬姚公伯武墓誌銘》
       摘录:姚之宗為瑞之新昌著姓者二:家邑郛者出自濰州,蓋中散大夫恕之後也;家靈源者出自豐城,蓋文館學士思亷之後也。

2 G4 K' H3 U, X$ ?8 w  n1 b: G
姚勉生卒年:公元1216-1265;姚勉(1216-1265)
# a; ~4 c5 C: E; p5 c% V
南垣姚氏简介
      南垣姚氏由彦国公二十六世孙文德公开基繁衍而来。
      南垣姚氏由冈下迁居华溪(即现址)是在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
      南垣姚氏遷徙線路:靈源坑——黃塘——岡下——華溪,古之華溪即現南垣。
      灵源、黄塘、南垣、冈下统称灵源?从历代新昌县志上来看,都是独立的村子。
南昌姚氏简介
     彦国公十八世孙谷清公,于宋乾道年间(公元1165—1173年)由灵源迁居南昌赣江边之萄竹湾(今南昌县富山乡姚湾自然村),为南昌姚氏姚湾团始祖。
# I/ `; W0 m# n  z6 K) O9 D: M$ ^3 P
/ |# i" }% b% h2 F, ~; b
. |0 _- U8 ?4 G5 X7 F5 T+ o
永顺姚 发表于 2018-9-20 21:16:24
清丁巳年( 宣統丁巳年 1917年)《盐乘》史料:
胡思敬(1869—1922),字漱唐,號退廬,江西新昌(今江西宜豐)人。光緒乙未(1894)進士,次年補殿試,選翰林院庶吉士。歷任吏部考功司主事,遼瀋道監察禦史,廣東道監察禦史
" L) z2 e% _7 x# O; p
9 y% \- D- G: X  U3 t
胡思敬編撰丁巳年《鹽乘》卷二·氏族志載:
  O, n7 _/ ?; E$ {
右二十三都凡八姓
$ P2 u3 ~  E5 x/ e% {7 K' j& g
靈源姚氏,其先世出自唐弘文館學士思廉,遞傳至尚忠,宋真宗時由河南陝州遷居靈源。六傳至銓,南渡初分居坊裏,今有丁口一百五十餘人。銓弟銳分居衙裏,今有丁口二百八十餘人。再數傳至大樂分居荷裏,今有丁口一百四十餘人。庚二分居樓溪,今有丁口一百五十餘人。省道分居中垣,今有丁口一百五十餘人。士邦?分居檀樹,今有丁口五十餘人。用真分居小水院場、熟田場前等,今有丁口二百八十餘人。合併七支,共有丁口一千二百餘人。宋元符三十年,尚忠九世孫振,特奏名第一;子旦宣和元年八行釋褐第一;旦四世孫勉,寶佑二年廷對第一。邑宰趙時稼為立奕世狀元坊。國朝舉進士一人。

1 r/ S! e" \% Y2 z& V3 B
南垣姚氏,其先出自隋進士彥國,因避亂由河南遷居縣北之天寶。六傳至世忠,唐時由天寶遷靈源,其後再遷黃塘岡下。傳至文德明洪武初由岡下卜居華溪即南垣是也。今有丁口七百餘人。按彥國隋時由河南遷天寶恐舊譜有誤。

# l# M" g% v2 I3 U! c
縣左姚氏,其先世累居山東濰州,遞傳至宋進士鉉由新昌丞備縣事留居天德鄉靈源。繼徙縣城。其後分居淩江黃陂?黃塘等。今有丁口百餘人。明領鄉薦者、貢於□者一人。按雪坡姚伯武墓誌雲:姚之宗為瑞之新昌著姓者二:家邑郛者出自濰州,蓋中散大夫恕之後也;家靈源者出自豐城,蓋文館學士思亷之後也。舊譜言鉉留靈源恐誤。
. B  B, K# }% Z7 f1 Y) P
pszyyao 发表于 2018-9-20 22:06:42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8-9-21 11:15 编辑 : l. z9 n9 E# L( [: x
永顺姚 发表于 2018-9-20 21:16
* L5 G( m0 B9 ?9 R! q: R8 G清丁巳年(清 宣統丁巳年 1917年)《盐乘》史料:胡思敬(1869—1922),字漱唐,號退廬,江西新昌(今江西宜 ...
9 l* B2 q% z8 Z6 u) Y
       靈源姚氏,其先世出自唐弘文館學士思廉,遞傳至尚忠,宋真宗時由河南陝州遷居靈源。六傳至銓,南渡初分居坊里,今有丁口一百五十餘人。銓弟銳分居衙里,今有丁口二百八十餘人。再數傳至大樂分居荷里,今有丁口一百四十餘人。庚二分居樓溪,今有丁口一百五十餘人。省道分居中垣,今有丁口一百五十餘人。士邦?分居檀樹,今有丁口五十餘人。用真分居小水院場、熟田場前等,今有丁口二百八十餘人。合併七支,共有丁口一千二百餘人。宋元符三十年,尚忠九世孫振,特奏名第一;子旦宣和元年八行釋褐第一;旦四世孫勉,寶佑二年廷對第一。邑宰趙時稼為立奕世狀元坊。國朝舉進士一人。
——来源:【清末民初】胡思敬,民国六年丁巳 1917年)《盐乘》卷二  氏族志  右二十三都凡八姓)【尧曰:《鹽乘》即是江西宜豐县县志】。

& p' y/ g+ ?/ ~0 `  Z& B1 q: n8 C& |6 J3 A4 t: P9 e
2 G: y/ s% T+ l
——引用尚忠九世孫振,特奏名第一;子旦宣和元年八行釋褐第一;旦四世孫勉”,推出世序:
              尚忠(一世)-特奏状元振(九世)-釋褐状元旦(十世)-状元及第勉(十三世)。
" U: s+ S7 G5 v5 h
         靈源尚忠公派姚氏,國朝舉進士一人,清朝中進士是谁?。
pszyyao 发表于 2018-9-24 16:42:59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8-9-24 16:44 编辑 * y+ q4 \; M( H. {- S1 e
姚克保 发表于 2018-9-23 22:10
$ E* T3 ]9 r& x; Y老谱系的世代:始迁祖隋或唐初由卞梁迁丰城再迁古宜丰县治之天宝,六世孙十世忠迁灵源而后有灵源姚。新谱系: ...

3 a2 X" H6 e% C
4 Z6 o! S8 y0 \! {" ?+ L编辑28#和疑问, U# P3 Z: ^( |. a  U
- @; g& Y& _* C' W  G" T
       【南垣姚氏的】老谱系的世代:始迁祖于隋或唐初由卞梁【汴梁】迁丰城,再迁古宜丰县治之天宝。六世孙世忠迁灵源而后有灵源姚。1 K6 A, M5 ]- S  R3 ~/ p' z
       【芳里姚氏】新谱系:宋神宗【时公元1068—1084】时,尚忠公由陕石迁灵源而有灵源姚。
( B) R4 Q  n$ n) P& |  ?$ e$ O2 [        现在的问题来了,现丰城一支由灵源回迁的姚【?】,始迁祖五代期【?】人,其行传记为“新昌灵源谱"【?】,即此人在宋神宗前已迁丰城。其二,正雅公于公元900年【时唐末昭宗光化三年庚申】左右从锦水迁安城【安福城?】。而锦水姚在谱系上又是灵源姚【指以尚忠公为一世祖的灵源芳里姚氏】的分支,却比尚忠公到灵源早一百多年。: \: y8 V/ R& c, A; F: o

! r5 U7 E, c, ^) m——要读懂你的表述不容易。4 Q0 b9 l2 O! W  ~6 Q
       现丰城一支由灵源回迁的姚【?】,始迁祖五代期【?】人,其行传记为“新昌灵源谱"【?】,即此人在宋神宗前已迁丰城。——是哪支姚?始迁祖是谁?这段话要讲什么?
) X( v, `' k- B* H( ]9 b" b4 o3 p. T  m+ S
小姚杰 发表于 2018-9-26 08:46:19
yqllz 发表于 2018-9-26 08:26  G1 Z, u5 ]( V& D( G& \
小姚杰你的纠错是依族谱改正的吗。
: t4 j$ b2 p* F* N6 f$ u4 q
  是的,我对照你7#图片上的文字!
' c( S& p6 f) @/ r& n2 d+ f, _可惜没有时间全部对译一通!, I' ^3 \6 C  z: |0 a
yqllz 发表于 2018-9-26 08:26:23
小姚杰 发表于 2018-9-25 15:58
8 h2 v$ s% b! {6 [- x(后一字,似“劲”字,系人名。为叙述方便,暂以“劲”代)拜柱国太保,休,拜翰林,承昌,   内容为   动 ...

. y4 d% B3 j! C$ G- y1 \: G: _小姚杰你的纠错是依族谱改正的吗。
小姚杰 发表于 2018-9-25 15:58:16
(后一字,似“劲”字,系人名。为叙述方便,暂以“劲”代)拜柱国太保,休,拜翰林,承昌,   内容为   动拜柱国太保,休拜翰林承旨。
+ A+ E  F$ F" a' }) T9 n8 N
姚克保 发表于 2018-9-24 17:02:16
我这手机打字,无法看到草稿,发出去就是一稿,有时错字漏字多字后,发完才看的到
姚克保 发表于 2018-9-24 17:00:20
丰城一支姚,始迁祖为午公,五代时期迁由新昌灵源迁去的,在行传一栏中,只标注了:见新昌灵源谱。但老谱找不到这个午公,他们也没入芳里新谱系,而是自己从午公起独立修了谱,是绍弦找到的。
姚克保 发表于 2018-9-23 22:11:33
六世孙世忠公
姚克保 发表于 2018-9-23 22:10:32
老谱系的世代:始迁祖隋或唐初由卞梁迁丰城再迁古宜丰县治之天宝,六世孙十世忠迁灵源而后有灵源姚。新谱系:宋神宗时尚忠公由陕石迁灵源而有灵源姚。现在的问题来了,现丰城一支由灵源回迁的姚,始迁祖五代期人,其行传记为“新昌灵源谱",即此人在宋神宗前已迁丰城。其二,正雅公于公元900年左右从锦水迁安城,而锦水姚在谱系上又是灵源姚的分支,却比尚忠公到灵源早一百多年。
姚卿芳 发表于 2018-9-23 09:14:59
     《 关于南昌斗山族谱中“姚勉序”质疑》一文我的意见如下:
' m# L" u3 \' U  L; l南昌姚共有八个团、斗山团是其中的一个团,自南昌姚由灵源迁南昌后于明朝独立修谱以来、因为都是一个始祖用的是整体称号,现称"南昌姚氏",従未有过单独某团某族的谱.特此说明.( b5 D( |; w; Z8 F6 K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9-1 16:4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