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南丰姚氏祖籍地现在何方?

查看数: 8448 | 评论数: 17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20-4-23 19:43

正文摘要:

      江西上饶市玉山县樟村镇王家坊姚氏家族,康熙年间由江西抚州南丰迁入,开祖为永康公,族谱中提及南丰上乡交山,不知现在是什么地方?想知道是从南丰具体什么地方迁出的,当地还有姚氏家族 ...

回复

南玉姚 发表于 2020-4-30 14:07:56
家谱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它是古代宗法制度的产物,汉代时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族谱文化也流传到全国各地。汉时期社会上出现有《周官》、《世本》等谱学通书,继而又出现了《帝王年谱》、《潜夫论·志氏姓》、《风俗通.姓氏篇》等谱学著作。到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家谱成了世族间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据,于是便迅速发展起来。魏晋时期,编撰谱牒的主要目的是维护门第,由于门第与选官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政府也参与其事,官府组织编修谱牒。隋唐五代后,修谱之风更从官方流行于民间,以至遍及各个家族,出现了家家有谱牒、户户有家乘,并且一修再修、无休无止。因此每次修谱,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间的大事。编纂家谱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说世系、序长幼、辨亲疏、尊祖敬宗、睦族收族,且比较关注亲亲之道的提倡。 [2] / x7 P1 b1 I, K. h" X7 M
宋代的家谱是在一片废墟上重新建立起来的。唐末五代的战乱,使原来记载士族门第高下的谱牒都化为灰烬,而在战乱中崛起的新贵往往因为自己原来的门第并不高,也不愿提及自己的先祖,重修谱牒。由于没有谱牒的记录,家族的世系开始变得模糊不清,人们对自己的父祖兄弟还能知道得清清楚楚,但是自己的祖先就不知道了,对家族中世系稍远一点的亲戚也有些分不清了,不知道相互间是什么关系。宋代修谱关注的重点在于“尊祖敬宗收族”,在于鼓吹“尊尊亲亲之道”的伦理道德教化功能。由于与选官没有关系,官府自然不再过问,因此宋代以后都是私人自行修谱。随着家谱政治功能的消退,家谱逐渐从官府、从世家大族走向了普通百姓。 [2] 1 \4 m8 \0 f' e
宗谱; _2 c3 U( N# [- _: ]
宗谱
0 I8 d* d/ K) H随着修谱的普及和人口的增加,明清时期家谱的规模越修越大,出现了“会千万人于一家,统千百世于一人”的统谱,一部统谱往往汇集了十几个省上百个支派的世系,蔚为壮观。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近代,其中1950年纂修的《吴氏大统宗谱》,奉太伯为一世祖,列入者竟达503支,计40册,令人叹为观止。不过,如此大规模的统谱,其世系的可靠性往往难以确认。 [2]  这种通谱联宗的风气,与当时修谱过程中喜好依附名人的做法有很大的关系。与宋代家谱基本上都采用“小宗之法”不同,明清家谱大多采用“大宗之法”,追溯世系动辄几十世,往往将历史上的本姓将相名人一网打尽。 [2] - S5 v: |% l7 w8 c5 C4 ^& ~
由于人们常常以通谱、联宗甚至冒认名门望族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有一些贫困的文人竟然专以伪造谱牒为职业,他们事先将各姓在历史上的著名人物都开列出名单,当有人要他们纂修家谱时,便根据需要将这些名人编入家谱。这种做法的流毒很广,现在存世的明清家谱中,唐宋以前的世系中常常可以看到不少名人,许多就是这样编造出来的。 [2]
( I* ?! x& \. A7 L0 \9 w" [古代的家谱纂修,出于抬高家族地位和声望起见,在追溯先祖时,必然要上溯到一个名人或皇帝方才罢休,哪怕是冒认攀附也行。来自鲜卑的地主豪强李世民为了附会自己是老子的后人,把道教立为唐代国教;出身草莽的朱元璋为了与朱熹结下亲缘关系,抬高了理学的地位。而且,出现了凡是姓范的必是范仲淹的后代,姓王的都是王羲之后代的现象,而历史上的坏人都是既没有祖先父母,也没有子孙后裔的。 [3]  旧时甚至出现过所谓的职业“谱师”,专门帮人在修家谱时添入名臣名人作为“先辈祖宗”,这种做法被称为“拜谱头”。 [5]
南玉姚 发表于 2020-4-30 14:04:44
河南姚树江 发表于 2020-4-28 12:234 C% ?8 d6 ]! x" G
是的,好多谱都把京兆万年姚和陕州姚放在一起了
8 T0 W4 k. Q! `
百度百科上说的
8 p- E- f# J, m7 R进入明清以后,官方继续积极鼓励家谱的纂修,康熙、雍正都曾号召纂修家谱,地方官员也热衷于劝说百姓编修家谱,这使得家谱数量大增,甚至达到了没有无谱之族的程度,纂修家谱成为家族生活的头等大事。 [6] ( V# A" P, H: F% `0 p. v
流传至今的祖传家谱很多都出自明清时期,但是,明清两代家谱造假现象却是络绎不绝,一些姓氏家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不少家谱为“光宗耀族”,往往攀附帝王、名臣为自己先祖。旧时甚至出现过所谓的职业“谱师”,专门帮人在修谱时添入名臣名人作为“先辈祖宗”。这种族谱造假的行为,自欺欺人,颠倒基本事实,即是对先人的极不尊重,甚至是侮辱,也不利于家风的传承。为了提高家谱的“产量”,“谱匠”创造的家谱都有一定的框架和模式,比如“谱匠”习惯于用华美的诗词歌功颂德,也喜欢把家谱中的先祖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这也是他们认知中最古老的时期。 [5] 0 W/ O' |* }& F+ Q! _, M
现存的古老家谱大多数属于明清时期纂修。如果从科学角度探讨家谱的真实性,结果可能让人很失望。根据专家考证,现存明清时期的家谱中,先祖内容大多都是虚构,谱中第一位先祖往往附会历史名人。在古代战乱频繁情况下,想延续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族谱是非常困难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稳定,近几代的家谱世系真实度还是很高的4 S& N3 z* n. u4 ~6 F- i, G/ k; j0 _
pszyyao 发表于 2024-1-18 18:03:59
南玉姚 发表于 2020-4-26 20:10
% A8 ^* L, X3 `9 ?. X% h0 h族谱上的记载
, C4 U) o4 h+ o# I0 U; G
; _. v! \+ a5 Q" a% ]

9 O, b! n# Y/ D# l
$ a( q$ a% y$ ^# n2 u: L
上饶市玉山县樟村镇王家坊姚氏【姚网会员“南玉姚”】
  N8 q) n' l% \   始迁祖永康公,配吴氏,生四子一女:礼铨,礼钏,礼铭,礼钊。乾隆年间随胞兄永奉公、永昌公和堂兄永金公一起携家眷迁至王家坊(由江西抚州南丰上乡交山迁入。堂号救时堂。
. q9 v) U$ e( ~9 ~! q   族谱中提及南丰上乡交山,不知现在是什么地方?想知道是从南丰具体什么地方迁出的。当地还有姚氏家族吗?楼主“南玉姚”,居住地江西省 南昌市 东湖区 豫章街道。
; |# z6 L, |$ t   Y赣00*[江西玉山] 玉山县樟村镇王家坊姚氏宗谱    该谱把思廉公系(京兆姚)和崇公系(陕州姚)混淆了。& ^& u% F4 m0 d8 ^  e* r" b
   “察公后裔崇公支下世系”:出现了第九世姚巌傑,是第六世姚彝的曾孙,第五世是姚崇。谱载:姚崇—姚彝—姚品—姚文—姚巌傑。世系多谱页,是典型的南丰(锡公)姚氏族谱的样子。   此谱应是新修谱。   
$ F' `9 L7 d& N" Z: L2 y. h$ M
pszyyao 发表于 2020-4-28 09:16:38
河南姚树江 发表于 2020-4-28 08:57
( B+ W& O" A* T# b- E# l: L该谱也把思廉公和崇公放到一起了

2 R) m4 t" g% E6 q        不是“该谱也把思廉公和崇公放到一起了”,而是该谱把思廉公系(京兆姚)和崇公系(陕州姚)混淆了。——南丰姚氏族谱就是这个样子,不管是外迁到外地或到外省的也是这个样子。
6 M+ z# k/ F3 l8 y
pszyyao 发表于 2024-1-17 11:37:10
南玉姚 发表于 2020-4-30 14:07
7 r( E3 @5 z7 }- @& ?4 t9 Q家谱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它是古代宗法制度的产物,汉代时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族 ...

: U( N  M8 x& U: ~0 @0 @6 j- {% R7 }, g7 Y, |2 w% P# n6 L( a6 ^
抄书,抄了了一遍又一遍。4 Q7 ~+ k+ v: A) |8 n# {
8 b, F; m- K! ]
楼主“南玉姚”,上饶市 玉山县
' Z$ n5 y5 }2 a+ j6 v+ ^4 B, J# e居住地江西省 南昌市 东湖区 豫章街道
9 T$ {1 Q- `9 F+ I" L始迁祖姚永康,堂号救时堂。9 c+ b7 A2 d8 S& k; i
pszyyao 发表于 2025-1-1 17:00:07
南玉姚 发表于 2020-4-26 20:10! c# X5 l  X1 D" E
族谱上的记载
# S' [( a! R/ D! k0 F. |" h

% m# T4 ^' J) ]! |0 x  P2 e& h+ I! H
“南玉姚”上传到本帖的谱页,含“姚崇—姚彝—姚品—姚文—姚巌傑 世系”,难得。6 X! j1 p+ {" E. t( N" M5 }
然而,孙子姚品、曾孙姚文2者,与新唐书的唐相姚崇世系表对不上:孙子辈的名字是门字偏旁,曾孙辈的名字是亻字偏旁。6 N% O: d( J7 c+ b& L9 W4 D2 t3 c
姚道荣 发表于 2025-1-1 13:35:46
的确有点想不通,当初编谱的人算得聪明人,却是地道自以为是。
pszyyao 发表于 2024-12-29 22:09:28
pszyyao 发表于 2024-1-18 18:03
3 v* V2 K" I: g2 @' \上饶市玉山县樟村镇王家坊姚氏【姚网会员“南玉姚”】
  U) T. Y& \1 S$ E5 I$ @   始迁祖永康公,配吴氏,生四子一女:礼 ...

/ u, {  i3 l- ~2 ^% y4 Z  L. Y% @5 ^

5 u$ A# X! J4 V& w: m7 I) Z& N+ y
' b: r' o( P* u- i! C
姚网会员“南玉姚”上传到本帖的谱页,含“姚崇—姚彝—姚品—姚文—姚巌傑 世系”,难得。
6 J% c1 }0 c2 p3 S
姚克峰 发表于 2020-5-28 22:19:45
第五世是什么公?太模糊了看不清。
河南姚树江 发表于 2020-4-28 12:23:19
是的,好多谱都把京兆万年姚和陕州姚放在一起了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5-9 23:1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