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中友 发表于 2023-7-27 10:44 涪陵姚中友说川渝地区“经单簿”和“袱子” “经单簿” 一方一俗,这“觉皇宝壇簿”在我们当地叫“经单簿”,有的叫“阴单簿”或“阴经簿”。就是家里有老人去世时请道士先生进屋设道场做法事、为死者诵经超度早登极乐的记录本。 \, O$ i) M( s( @- K+ q, z; j “经单簿”记录死者病因、生卒年月日时和地址,前面部分主要记死者的孝子贤孙、侄男姪女、内侄、姨侄等姓名;中间部分主要记本次道场(法事)所诵的经文名目。经文名目后面记录操办丧事的主事人和成员,如支客师、道师、香烛师、妆颜、打盘、音响、主厨等;最后部分主要记录已故家族世系(知道多少代就记多少代)和已故内亲外戚,以孝子这辈来称呼。本簿封面有的记“传家宝”、“光前裕后”等,由儿子f @/ E, O; r4 e: t( z$ y' _, | D“经单簿”最后部分就是每家的世系,把本族每家的世系综合起来就是最准确、最完整的家谱(家族世系)了! “袱子” 袱子,我们当地凡有喜事家里办酒,都先有这个,叫献袱子。就是写一袱子单贴于堂屋上方墙上,右下贴四官菩萨单,三个菜,三碗饭,烟酒茶摆于堂屋上方贡桌;焚香禀烛,向门外行跪拜大礼,寓意邀先祖上堂受贡;再转身向贡桌行跪拜大礼,也就是告诉先辈们家里办喜事。" e0 z: u5 J# K( R# A: |. T [7 s 另外,还有一个“老袱子”,一岁一张的包起来。这个是在老人刚咽气在床前烧的。具体内容和情况我还真没见过。 |
pszyyao 发表于 2023-7-25 08:18 “福纸簿”和“觉皇宝坛簿”,都是为过世的人而写。 川地的“福纸” 福纸,又称“袱子”,是写给过世的人。 格式:从右到左,竖写。 第一行,空二格。 今逢△△之期虔具信袱共○○包奉上第○包奉 第二行,不空格,字体要比第一行大。 故外祖妣讳○○老安人正性名下收用 第三行,写在下三分之一处。 孝男(女)○○○叩 第四行,高于第三行处。 天运年○月○日○火化 备注: 第一行三角形处正月写岁首或上元,腊月写岁暮或下元 格式:从右到左,竖写。 第一行,空二格。 今逢△△之期虔具信袱共○○包奉上第○包奉 第二行,不空格,字体要比第一行大。 故外祖妣讳○○老安人正性名下收用 第三行,写在下三分之一处。 孝男(女)○○○叩 第四行,高于第三行处。 天运年○月○日○火化 备注:第一行三角形处正月写岁首或上元,腊月写岁暮或下元 ***** 陕西石泉县觉皇宝坛簿 川地的“福纸”,只是陕西石泉县“觉皇宝坛簿”的部分内容。 觉皇宝坛簿是记录民俗的文献。孝男和斋主为过世的父母建壇祭拜颂经忏悔超渡,整个程序的记录。 民间,做法事的专业人士(“佛教先生”),一般称觉皇宝坛。道教法派则称虚皇宝坛。 川地的“福纸”,只是陕西石泉县“觉皇宝坛簿”的部分内容。 觉皇宝坛簿是记录民俗的文献。孝男和斋主为过世的父母建壇祭拜颂经忏悔超渡,整个程序的记录。 民间做法事的专业人士,“佛教先生”一般写觉皇宝坛簿;而道教法派则写虚皇宝坛簿。 |
pszyyao 发表于 2023-7-25 08:18 陕西石泉县池河镇前池乡姚氏大房(姚大金-姚大平的家族)民国二年“觉皇宝壇簿”(福纸簿)。但姚大金-姚大平兄弟读不懂此簿。 难得的完整的民俗文献(68页),比四川地称为“福纸簿”的全面和详细得多。 为逝世的父母建壇颂经拜祭做法事(做功德)是往昔的习俗,“觉皇宝壇簿”和福纸簿都是记录这习俗的程序和内容。其中,“觉皇宝壇簿”含有:逝者本人的名讳号、生辰殁日、居住地和安葬地,逝者的上3 代祖先,孝男家的世系,本家吊唁者名单(胞兄弟姐妹、堂兄弟、侄子侄孙、堂侄子侄孙等),异姓的吊唁者名单(女婿等)。这些藴含了大量编纂族谱可用的资料。 “觉皇宝壇簿”和福纸簿,一般由民间的专业人士(“佛教先生”或“道教师傅”)撰写,当然是当事人(孝男等家属)提供和校对无误。因此,这些资料是准确可信的。 石泉县“觉皇宝壇簿”有68页之多,是我所见福纸簿类中最系统最详细最全面的文献。今将其分成5部分并略加提示和指引列于楼上,应当对姚大金-姚大平兄弟和年轻的读者有所裨益。 |
支持,好完备的族普 |
姚中友 发表于 2023-7-29 09:51 哦,你们当地道师先生的生意好得“炸锅”。 |
在我们当地道师先生的生意好得“炸锅”。死了人都做道场、写经单簿,最少是做一天,叫“早起晚散”,第二天出葬;做三天的最为普遍,有钱人做五天七天的也有。十里八乡的才一伙道师,疫情后期,一伙道师一天要做好几场。 信“耶稣”死了人不做道场,不“烧钱化纸”,信“佛”的都做道场! 其实写经单簿这一风俗,我觉得还值得传承,最少也记录了五服至亲! |
pszyyao 发表于 2023-7-28 18:21 川蓬安姚波回复: 有经单,有袱子,还有贴在大门上逝者的血亲后代。觉皇宝壇是做法事才有,现在很少用了,基本上失传了,没有传人了。 我族原老族长就会,姚丕福也会。姚和平就没有练出来了,没生意 。 现在是贴大门上,很简单的。 |
姚中友 发表于 2023-7-27 10:44 谢谢你的回复和补充川渝地区的风俗。 |
袱子,我们当地凡事家里办酒,都先这个,叫献袱子。就是写一袱子单贴于堂屋上方墙上,右下贴四官菩萨单,三个菜,三碗饭,烟酒茶摆于堂屋上方贡桌,焚香禀烛,向门外行跪拜大礼,寓意邀先祖上堂受贡,再转身向贡桌行跪拜大礼,也就是告诉先辈们家里办喜事。 另外还有一个叫“老袱子”,一岁一张的包起来,这个是在老人刚咽气在床前烧的。具体内容我还真没见过。 |
一方一俗,这个在我们当地叫“经单簿”。有的叫“阴单簿”、“阴经簿”。就是家里有老人去世请道士先生进屋做道场(法事),替死者诵经超度,早登极乐! “经单簿”记录死者病因和生卒年月日时及地址,前面部分主要记死者以下的孝子贤孙、侄男姪女、内侄、姨侄等姓名;中间部分主要记本次道场(法事)所诵的经文名目,经文名目结尾后记录操办丧事的主事人及成员,如支客师、主厨、道师、香烛师、妆颜、打盘、音响等;最后部分主要记录已故家族世系(知道多少代就记多少代)和已故内亲外戚,以死者儿子这辈来称呼。本簿封面有的记“传家宝”、“光前裕后”等,由儿子传孙子,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就是把本族每家的“经单簿”最后部分家族世系综合起来就是最准确、最完整的家谱了!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