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近、现代姚氏人物(系列连载)

查看数: 125429 | 评论数: 714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2-11-15 22:00

正文摘要:

姚翰(清朝时期) 字元白。广东人。清代画家。姚翰于清朝光绪十四年(1888)作《六贼闹弥院图》,姚翰的作品画法近似漫画。

回复

姚孝中 发表于 2012-11-15 22:01:13
姚文栋(1852—1929)8 [. _. j" T; ^2 g% W. u( z. p
字志梁、东木、景宪。江苏上海县(今上海市)人。外交史学者。教育家。# ~" ^6 l1 i4 }8 o0 Y7 u
姚文栋为清末诸生,直棣道员,龙门书院的高才生。历任清朝、国民政府官职。) Y/ O* B) ?  A3 p& w6 A) W) q# `
姚文栋曾作为第二届、第三届驻日使团随员,随黎庶昌赴日本访问考察。归国之后积极开展对日本的研究工作。译着有《琉球地理志》、《日本地理兵要》、《日本会计録》、《日本师船表》、《海外同人集》、《归省赠言》、《墨江修禊集》、《重九登高诗》以及《日本国志》等有关日本的著作。他的名声虽不及黄遵宪,但研究日本著作之多,无人可出其右。《日本国志》非常忠实于《日本地志提要》,不但篇章结构、遣词造句,就连行款——小字、小标题也悉依原文,幷且,译文流畅,文字炼达。纵观全文,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学风严谨、水平上乘的译着。黄、姚二人能将如此优秀的著作介绍到中国,这充分说明他们独具慧眼。姚文栋的《日本国志》送交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后,虽然杳无音信,未见刊行,流布不广,但和黄遵宪一样,筚路褴褛之功不可抹,他为翻译此书历经二年九个月的艰辛努力获得高度评价。
8 y/ A- {$ s$ C8 t' y# d* [: K姚文栋曾在云贵总督荣禄等人幕府中协办务洋。着有《日本志稿》、《读海外寄书室杂着》、《天南文编》等。
3 J' M. P7 {) C+ t& @0 |弟,姚文枬,为近代教育家。
姚炯桂 发表于 2013-9-3 23:28:39
钟尧教授,不知道能否查到记载这个的报纸:民众冷暧知心中——记〈姚子华先生轶事〉
) I  ~. l# T/ f5 F- `! g民众冷暧知心中
$ C8 J/ q# {# y* c: @9 k7 K         (1996年4月26日广东汕头报纸载)
- }. t  t- o/ f! P5 o
6 ^- m! w# B$ ~3 p4 g   姚之荣,别名子华,广西桂平县人,广西讲武学堂毕业,出身行伍,曾任广西省军政府卫队长,旅长,粤军第一军司令部参议。后从政,历任电白、阳江、海康、广西桂平、南雄、海丰等县县长。为官尽能尽职,特别对建路教育多有建树,给当地父老留有美好印象。0 S2 P5 o$ v, f- \. q

/ H- g" ~$ u" W0 g! U' c   民国廿一年(1932)至民国廿五年(1936),姚之荣任南雄县县长期间,时值广东局势比较稳定,姚之荣于是致力于操办开辟雄韶、雄信、雄余公路,并扩大南雄大街马路,协同陆傲霜校长振兴省立第六中学,还倡办了实业,先后有岭南酒家、农工米机厂、三和成视厂、健行汽车公司等到一批新兴企业相继开业,还创办莲社庵苗圃、中山纪念林场和国木研究社。南雄县编志将其正面列入人物传,说明姚先生对南雄县已作出应有的贡献。0 ~6 |6 u% N* F! \

4 M& o' S9 _3 z  L1 n$ J' R# t   姚之荣先生于一九三六年卸任南雄县县长之后,继任海丰县县长,正处抗日烽火时间。他平易近人,思想开明,少官架子,一任三年多,虽无显赫政绩,但在海丰县人民的心目中是一位较为开明,民主,廉正的好县长,特别在海丰县老一辈商绅中留下美好的形象,绰号“乃奎”(意为平易近人,豪爽)。作为一位旧时代的县官,能给后人留下美好的回忆,实在难能可贵的,这对于当前廉政建设,也是一面难得的镜子。3 c! g5 D( ?( G1 Z+ U* j: h! y3 C

- C* B; q0 _2 C% B* k8 R   现将点滴记录如下:
1 y: a4 Q. w6 D+ n/ h
# L7 e# M! O  \4 F. E! o   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姚之荣先生就任海丰县县长。下车伊始,就为发展海丰教育事业打响了第一炮,主持新建海丰县立中学于南门湖畔,此地原为县立第六小学。〈四年政权〉失败后,原在五坡岭方饭亭周围的海丰中学停办,一九三零年中学复办时,暂用第六小学校址,因陋就简。姚之荣见此,为弘扬孙中山先生教育救国的宏愿,便在第六小学旧址新建海丰县立中学,并亲自奠基。现海丰县博物馆乃保存着姚县长勒名的奠基石,说明姚县长对海丰县教育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 x; p, M% o. [/ `
# |$ b5 k- K; r/ E* o/ k   姚之荣虽身居要职,但他深知,在社会生活中,文娱生活缺乏便会滋生邪气上升,正因为他具有超平常人的远见卓识,在抗日烽火年代,要正规派头是不可能的,所以因陋就简,利用每个星期六晚上的例假时间,在县民众礼堂(即今红堂场上)组织文娱晚会,名叫〈士曜夕〉会,晚会内容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形式不拘,由各参加者自由选择,故参加表演者亦无拘无束、尽情尽兴。每次演唱节目有白字戏、西秦戏、正字戏选段等现代歌曲,也有表演拉二胡、弹清琴、响胡等乐器,还有上台表演国技……,姚县长本人亦兴致勃勃地上台舞虎叉、关刀,与民同乐,增添气氛,博得群众喝彩。由于姚县长的带动,海丰县青抗会、战工队(战时工作队)、微明剧社也利用这块场地公开演出抗日救亡白话剧,向群众大力宣传抗日,激发群众的抗时救国热情,效果显著。
* p- {5 V9 k% n. G, x. Q+ b" p$ U6 n
     姚县长富有军人风度,遵守纪律,严于律己。每次赴会都很准时,几乎每个星期六晚,他都很早就座等候。台上陈列简单,只摆些桌椅为了招待部份参加观看的社会贤达,县长还特地准备些茶水和糖果,气氛显得和谐。他让众劳心劳力者,轻松愉快地渡过每一个星期六。这样的〈士曜夕〉晚会,在姚县长任期内,照常举办,今邑人记忆犹新。
9 }% y& W! a; j5 C! z$ @/ D! D9 M* j. i4 k: e2 p
   姚之荣先生衣着简朴,爱穿中山服,蓄上八字胡,仪表轩昂、大方。其夫人亦朴素,常穿黑布衣服。夫妇经常于晚饭后在市井或郊外散步。有一次,时近冬至,姚之荣县长偕夫人散步出西门外,恰巧碰见两个牧童,全身赤条条的,一丝不挂,哆嗦着身体,顿使姚县长忍不住停下脚步,招手叫牧童走上前来,小孩见到前面站着衣着整洁的官长,呆呆地站着,不敢挪前一步,幸亏一位刚从田里面回来的农夫,他认识姚县长,便向牧童说:“|这个是姚县长,过来,过来!”这两个牧童经大人一说才缩手缩脚地走近姚县长夫妇身边。姚夫人躬身用手抚摸着孩子冰冷的上身,心疼的摇了摇头!姚县长通过这位农夫问明了牧童的家在那里之后,才回县衙。第二天,姚县长托人送给牧童两套用乌花布做的衣服。这件事引起了西门群众热烈的议论。在旧中国,贫穷落后,饥馑,不时在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存的何止千万?姚县长就是再有更大的本事,也无法拯救天下挣扎在死亡线上的饥饿民众!但此举却表现出姚县长作为一位地方官,能体恤群众疾苦的柔肠,将永留在海丰人民心中!
* Y% @( U% r& ?2 ]+ F
- q9 H9 n  Q9 Z; [1 V) e" S    有一次,姚之荣县长从大街(今中山东路)经过,刚到履祥鞋店门口时,突然碰到一位十二三岁的儿童因发高烧,神志不清从楼上跳下来,满口吐血,伤势很重,躺在路上。姚县长马上抱起来,命令士兵拿来担架,送往医院抢救。
; g. y3 e( M( ]- b5 E! ~5 A. K2 d) `4 w& u/ i  f
   姚之荣县长外出,只带一名卫兵,不习惯前呼后拥的派头。有一次,他到汕尾猪栏了解生猪行情。猪栏的职工都是本地人,无事好嬉戏已成习惯,常要在粪缸里燃炮弄脏人家的衣服,视为开心乐事。" e8 z9 f# m  e! J5 r7 J7 [

8 H1 v9 I& d, y! D0 ~' h( s9 X8 g   这天,适逢姚县长独自进入猪圈视看,有位职工又故技重演,一声炮响,姚县长被仙女散花似的猪屎弄脏全身,臭不可闻。姚县长只轻轻地批评了这位职工之后,就若无其事地走了。这位职工并不认识姚县长,事后猪栏的职工告诉他:“你闯祸了,这是姚之荣县长!”这位职工怕得要死,可是几天过去了,并没有听到麻烦他的事。足见姚县长宽宏大量不计小人过的长者之风。4 b/ J9 d7 j$ ~- J
/ c* r7 W4 E, }6 R% c4 H! R
   一九三九年五月十九日凌晨,因连日大雨,山洪暴发,海丰县县城顿成泽国。滔滔洪水四溢市内,水位猛涨,冲过龙津桥面,市内马路水深盈尺好划船,龙津河沿岸村庄,水深过门槛,一片汪洋,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人民多爬上树干或高地避水,情况危急。姚县长亲抓救灾,即借用新市、桥东等社头几艘龙船,满载热番茨和干粮、柴火、烟草等到受灾最严重的何厝溪、后寮等地救灾。后获悉青坑(赤坑)沙港乡堤围崩塌,姚县长又风尘仆仆赶赴沙港乡察看灾情。但他看到农民正在紧张耕作补种,心里稍安。后发现田野里有用人当牛吃力地拉犁,马上吩咐随行人员上前探问原委,问清两家因无牛而互帮时,一种难以名状的同情心涌上心头,回县后立即送一头牛给两家缺牛户曾茂蟾、曾娘契。此事在县人中,至今仍传为佳话。* }- y, u! Y+ R
9 n5 w% Z, A! a) {. Y% p2 \
   姚之荣先生在海丰县任职期间,正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统一战线的非常时间,蒋委员长曾公开发表声明:人不分男女,地不分东西,都是抗敌守土之责!因此,作为行伍出身的姚县长,视抗日救国为己任。值此国难当头,日本占有空中优势,经常采取滥炸手段以慑服中国人民的策略。姚之荣县长为培训居民的防空常识,在居民、商民组织防护团,以县里为单位,分段编队,派军人对群众进行培训。内容有疏散卧倒、隐蔽和地形、 地物常握利用,以及防护工具、铲仔、救护法、担架等及各救护方法等等。政府还组织专人为防空情报传呼队,一遇敌机袭击,情报楼(今邮电局旧址)便马上发出警报,传呼队立即奔指定地点,各司其职,用口号筒在各路段及时向群众广播敌机方向、架数,让群众有计划有目标地组织家人疏散到郊外安全地带。然而,每遇敌机空袭,姚县长亲自指挥群众分站疏散,对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精神可嘉。有一次,姚县长乘坐县政府仅有的帆布破汽车要往公平,原计划向各商户为抗日救国发动捐款,车刚到海丰县商会门口(今县供电局),海城商户看是姚县长,就拦住汽车,向姚县长诉说派捐太重等情况,要求减免,人越围越多。鉴此姚县长为了说服各商户,教育启发群众,便借此机会,高声向大家说:“现在东三省及华北地区已沦为敌手,日本强盗在占领区胡作非为,奸淫虏掠。我们亿万同胞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受压迫、受欺凌、妇女姐妹更遭……!!他越讲越激动,命传令兵跑回县府拿来图片,挂在商会门口墙上,向群众宣传,一连几个钟头,使那些商户再不敢要求减免了。
* _7 j+ ]5 y6 g& |! d" ]
/ F; k4 B; ~- W6 ]0 C) ?   一九三九年,国民党开始制造磨擦。因而,海丰县原来活跃的青抗会和战工队活动也受到限制。姚之荣县长是一位具有抗日救国之热情、办事较为民主的县长。礙于上头指令,进退维谷,其实内心对战时工作队的积极作用是肯定的,要取消实在是可惜。但迫于时局,在解散青抗会和战工队那天,还支持战工队最后一次在街头公开演出抗日的街头剧,当晚还请战工队全体人员吃顿便饭,以示慰劳和怀念。此后,海丰县政府把战工队改名为《后盟会》以吕彦才任会长,还组成一个政治工作队(政工队),吸收具有进步思想的青年群众刘群、陈挺、马彬辉(马强)、马世洪(马康)、陈梧(陈鸿生)、周权、李寅等,让他们在政工队里起积极作用,继续开展抗日宣传工作。
姚炯桂 发表于 2013-9-2 23:30:25
姚之荣(1886-1961)广西桂平人4 d8 A" q, E+ ?2 u( B
+ f- @) k+ L$ C+ j, x
    公字之荣,号子华,行晚,乃卫千总学寅号春甫公之子,为清江公十二世孙。生于清光绪十二年丙戌五月廿二日午时,出身贫苦,只念几年书,就随父江湖卖艺。时处清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之际,公胸怀大志,后毕业于广西讲武学堂。其简历:8 q! b6 W; ~6 M
2 L. ^; H0 k  X
    民国元年(27岁)充任广西军政府卫队队长;
0 z# e7 j% a% J
$ V* k; y8 V% V* ~# K5 l1 \    民国三年改编第一师一团一营四连连长;
5 U  z$ _$ Y% }- N* o8 ?$ R9 i7 P2 |; i' t, F
    民国四年任游击队第八十四队官带;  G5 ^) a5 {. @) N9 C# M

$ e+ O! j4 ]; L% j" H    民国五年援湘充广西护国第二军七营营长;4 ^- z% Q3 l2 q4 A
, I, R! E% n, @7 q
    民国九年调驻至广东电白县任县长;( t' o4 F3 G5 ?/ K1 X

0 s1 b2 U; W/ K# T0 O    民国十年充护国军第一军第一支队司令;
" e1 J( x8 Z/ o2 C5 T8 q4 c  j, `6 O7 P% E# o2 ?
    民国十一年充广西左江宣抚使,旋任第十九旅旅长,兼广东电白县县长;1 p- w+ @$ ~& k: {+ |" L/ C
' I1 E* f9 O2 m8 E3 n! P
    民国十三年任广东南悟第一、二统领指挥官;( |. `* A+ v6 |
9 Q: h- m! ^# x5 L" N7 K& w
    民国十四年奉师长陈委充革命军第十师第二支队司令,后奉吴川县县长,旋任高州六属清乡委员;7 b! w2 s$ K+ D9 S; l/ L7 n' j
# B! Y1 u' e+ Z  }4 R  {
    民国十六年任高州六属保安司令;
+ W" F8 q- |# x4 _. h- a6 M
" Q- T) T% u  }# f  u" k6 x    民国十七年复奉省政府委署电白县县长,十一月奉调署阳江县县长;( _3 r* p: ?8 u8 \8 x" M

7 R2 F/ I) L) z$ P    民国十八年八月调署海康县县长,兼高电白国统率处处长,及高处绥靖主任;
+ ^: W8 d$ m6 s5 ]1 l$ Q8 r
) V4 z4 i% \( d) o    民国十九年八月调署广西桂平县县长;
8 G' n. [' H' g. W! m5 A8 o' M6 O5 b" E
    民国二十年调充广东省第一军司令部参议;
: X: o' H4 k4 B% q# v7 r& Z/ m
+ H' W& F( ^1 R# N* N' }2 e    民国廿一年奉省委调署南雄县县长,兼地方自卫队某编柬处主任;
7 c8 K+ [: [  ]& P- `1 |* Q- N; U/ P% \5 N! ]  d
    民国廿五年奉省政府调任海丰县县长。: U: R) I8 r" E0 O/ B0 A& s7 K

, p4 T9 }% d- F2 }0 a(一)、姚之荣胸怀韬略,具将师之才华,统率军队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深得士兵和百姓爱戴。民国十七年,电白县匪徒猖獗,上级调其率军队剿,平乱后,其被调走,匪徒又东山再起,又调公复剿,始安。百姓颂公之盛德,当公寿诞之日,百姓用红缎绣一联赠送,联曰《作官能扶弱抑强,车马重来,百姓齐归民父母;用兵能以少击众,旌旗丕焕,万民永固国干城。》某县素称匪县,恶霸脏官与匪狼狈为奸,以致盗匪十分猖獗,百姓常遭其害。政府屡剿不灭,深感棘手。后调公治之,公善谋熟虑,化修理小装,深入匪巢,摸清情况,率兵一网而擒,活捉匪首。公怜其才,委任队长之职。当时被夺之妇女,令其夫妻重聚,并赔银三百六毫,赏花鸣炮相贺。这事轰动各个乡镇,爆竹声,欢呼声,震动全城。百姓用锦缎绣匾《姚青天》赠送公。+ W+ K- @* _+ `% X; c1 `2 r
: Q$ U/ ?; T7 A6 U% T
(二)、公正廉明,不怕权贵,办事刚直不阿,做到两润风清。某县有富者以死猫嫁祸贫者,阴谋掠贫妻一案。公开庭对富者曰 :“压死你金丝猫,理当赔银,要人妻是不对。”接着说:“三天后,到县里拿赔银三千,他不给,我给你。”话中有话,短短几语,使富者知难以退,了结此案。后来贫者买炮到县鸣谢。姚之荣从民国元年二十七岁开始任卫队队长,逐步晋升为旅长,至民国十六年任司令为止,整整十六年之久,驰骋沙场,立下不少汗马功勋。从任电白县县长至最后任海丰县县长为止,历任七个县之长,历时十八九年,是我族任县长最多最长的一个,其为办案,政绩累累。约民国廿九年,因老告假还乡。姚之荣一生所积是比黄金还珍贵的荣誉,全放在二十多个木箱里,也挑运回来。一小部份曾在高冲山谷仓和洞心圩演戏棚上分别展览,虽属管见,亦足以窥全斑。每幅绣匾锦联,全是绸缎丝织,手工绣成,其现值三千元以上。每幅开头行款:“姚之荣县长”、“姚青天之荣县长”、等,落款人:有南雄县、海康县的个人、百姓、单位等都有,其绣匾中间分别绣横书《明镜高悬》、《公正廉明》、《明察秋毫》等等,其赠联也不少。民国三十年后,为族中排难释纷,做了不少。一九六一年逝世,享阳寿七十六岁。越二年,其骸骨由堂侄庆庚从石排劳改场捡回(文革时期批斗之事在此不述),安葬在瑟祖居遥遥相望的茶山岭之阳,后嗣均在广东工作,每年由其旁亲进行祭拜。
姚孝中 发表于 2013-9-28 21:21:24
姚镜清(1907—1945),绩溪县戈溪乡(今家朋乡)人。民国15年毕业于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历任小学教师、报社编辑、区长等职。“七·七”事变后,投身抗日救亡活动,民国28年冬任铜陵县政府三科科员,时值国共联合抗日,因工作关系常与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及其驻铜陵人员接触,并在《抗战书店》中阅读一些进步书刊。皖南事变后离铜陵供职歙、旌等地。民国30年秋任宁国县胡乐乡乡长,他上任后根据该乡驻军多、苛捐杂税重的特点,积极领导群众抗丁、抗捐、抗税,把地方士绅免负征徭的不合理规定改为按贫富负担,提出“只可把富人逼穷,不可把穷人逼死”。征派壮丁夫役,对穷人明抓暗放,对富人则毫不宽贷。其大胆公正举措,博得劳苦民众一致拥护,赞扬他是绩、旌、宁、昌四县边区的第一个硬骨头乡长。民国32年春,中共旌绩宁工委负责人王成信、舒梦熊等洞察姚镜清具有革命倾向,即派中共地下党员邵盛福介绍入党。从此,他便以国民党乡长公开身份巧妙支持、配合中共游击活动。是年夏,他为帮助游击队解决粮食问题,以胡乐地区国民党军来往频繁为由,与宁国县政府多次周旋,将接近游击区的金沙仓库由县田粮处移交胡乐乡公所直接管理,为游击队及时解决大批粮秣。民国34年初,他利用武装押解壮丁送县机会,采取“名缴实送”方式,事先与游击队约定时间、地点,使游击队三次“缴枪”17支,解脱被抓壮丁20多名。国民党军因此对镜清产生怀疑。当地土豪劣绅趁机罗织罪名,四出投诉。是年4月中旬,国民党当局便以“通匪、济匪”嫌疑将其逮捕下狱。姚镜清身陷囹圄,大义凛然,在苏浙皖第三绥靖指挥部、五十二师、安徽省党政军视察团和皖南行营四方轮流刑讯情况下,坚贞不屈,民国34年7月1日在绩溪县城南下三里就义。1945年2月12日,旌绩县委舒梦熊、戴吉祥(化名老纪,军事负责人)率领19名游击队员冒着鹅毛大雪,从庄坑出发经戈溪源向九华方向进发。将近午夜部队到达磡头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奇袭戈溪乡公所。反动乡长方尊五爬上屋顶,妄图负隅顽抗,舒梦熊从远处举手一枪,将其当场击毙。2月25日,戴吉祥率游击队一个班到达戈溪乡磡头村,通过对士绅许家宝和乡公所部分人员的教育,收缴出埋藏的乡公所步枪7支、手榴弹10多枚、子弹100多发。继而召开士绅座谈会,宣传抗日反顽主张,鼓励他们站到共产党方面来。会后向许建安借布数匹。4月,国民党县自卫队在磡头东山营、青龙山岗建碉堡2座,派1个分队驻防。7月,仙石保塘边山人姚镜清,1944年入党,以国民党胡乐乡乡长身份为掩护从事革命工作。为游击队(舒梦熊部)搞枪19条,并提供许多重要情报。5月姚镜清身份暴露。7月被敌杀害于县城南门外下三里。姚镜清是上海姚能宏宗亲的家父。
pszyyao 发表于 2013-10-3 11:54:58
姚孝中 发表于 2012-12-1 14:30" \/ f% a2 R* l5 w# K
姚琬卿(?)9 T. b9 E0 M% c* n
广东平远人。出生年未详。中共官员。. x* Z7 U. b' z* T6 B1 M4 U
姚琬卿历任杭州大学校长、外交部驻罗马尼亚大使、朝鲜 ...
! E9 B. F3 T" L
591#,姚琬卿(?)
; z0 H; k3 U2 z4 u, t, H) D) f6 B
姚昕玥和她爸(马平姚)跟帖:
7 A- @( B& ~6 a
, `! y0 l$ ~& J吕志先(1917—         )        原名姚琬卿、姚希平。1917 年 7月 12日生,广东省县平远人。' t! ^; E# U, `
       1936年10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11月到西安市后由党派遣去东北军张学良部做秘密工作。1940年9月从东北军112师撤出到山东抗日根据地工作。
& V3 Y' Y$ R! Z7 b7 d- B; J       先后担任过中共鲁南区党委社会部、宣传部和组织部副部长,秘书主任、秘书长,赵博县委书记,济宁市委副书记,徐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中共嘉兴地委副书记兼嘉兴市委书记。
2 B! @, `* e2 F& c1 G       1949年4月随人民解放军渡江后在浙江省工作,先后担任过浙江地委书记兼专员,温州地委书记,金华地委第一书记,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秘书长,杭州大学党委书记兼杭州大学校长。1965年初调中国外交部先后任驻毛里塔尼亚、驻匈牙利,驻刚果人民共和国和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使。
5 a: P- s8 B! y& N* Y/ G& z/ N       1981年回国后先后担任中国对外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国文化部副部长。1986年担任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
7 i; G% y9 |9 e( B
' Q: ^% m- `' i8 X) A8 [' M" I( upszyyao注:! L/ U$ ^; S8 p4 @$ @" B
      哪4国大使?不一致:
+ u: w9 x5 j* I' }     591#,驻罗马尼亚大使、朝鲜等四个国家特命全权大使: M$ T& f! H2 l& Z
     姚昕玥和她爸(马平姚)跟帖,驻毛里塔尼亚、驻匈牙利,驻刚果人民共和国和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使。
5 v" A3 C. x0 o( B7 i/ K3 B/ I) }8 F# Q
8 e3 d; }. O- }$ P$ H# N' W( @
% D$ h4 E8 K( s2 L
东海姚鲲鹏 发表于 2014-6-11 20:35:24
感谢版主的辛勤工作,很好的资料
姚阳辉 发表于 2014-3-13 10:38:21
不错!顶一下!
水龙 发表于 2014-2-22 22:41:51
姚孝中 发表于 2013-9-4 11:57:49
pszyyao 发表于 2013-9-4 10:52
! U2 p" Z$ Y% _7 W3 x" @& T7 B姚耀宁书有“姚源森”( 男,1944年8月出生,广西桂平人)传吗?) |% \7 s( O0 O, J0 A6 x
   “姚源森”[/backcolor ...

# q0 q& {3 L: K+ ]1 R3 j耀宁书中没有“姚源森”3 {- @. Y; G7 J$ m
此资料来自网络 ,准不准确可以与姚广南核实。! q8 u9 o0 l" F  G
pszyyao 发表于 2013-9-4 10:52:13
姚孝中 发表于 2013-9-2 20:01! r6 ^* ~  P' X/ H, o( y3 c
姚源森 男,1944年8月出生,广西桂平人。毕业于中华全国律师函授学院,任广西桂平市历山中学董 ...

4 R: `# W9 t( ^: a5 W2 N9 B姚耀宁书有“姚源森”( 男,1944年8月出生,广西桂平人)传吗?
6 n: X$ u2 G9 R; P   “姚源森”传来源?6 {3 _/ w) u- p: q8 u0 {- ]
pszyyao 发表于 2013-9-4 10:34:00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3-9-4 10:53 编辑 " _  c( R  e0 J0 i
姚炯桂 发表于 2013-9-3 23:23
5 r5 F) ~. L0 X此资料来源于清江公支系的族谱,另外有过报纸的报道。
" ^2 G5 b4 _$ T3 G

6 }- l6 h2 X( r6 Y! \这个“近、现代姚氏人物(系列连载)”帖,是姚孝中在转姚耀宁书的帖,故有此问。" m% s6 K) ~; _
        桂平县志和广西方志有没有为姚之荣立传?6 z/ l$ l# x! l$ f
pszyyao 发表于 2013-9-4 10:17:49
姚炯桂 发表于 2013-9-3 23:28
, f) X$ x/ I. W3 o( Q) f钟尧教授,不知道能否查到记载这个的报纸:民众冷暧知心中——记〈姚子华先生轶事〉
8 J- `2 k! n( ?% U  Z+ N8 @民众冷暧知心中
! n  A# Q2 u" Q* q$ x    ...
/ m/ E% v" D" |4 w
"不知道能否查到记载这个的报纸?民众冷暧知心中——记姚子华先生轶事  (1996年4月26日广东汕头报纸载)"——线索多而具体,可惜漏了汕头报纸名和作者。- r: N0 x$ Y7 h/ z
        有心找应能找到:1996年4月26日广东汕头报;姚子华先生轶事;民众冷暧知心中——记姚子华先生轶事  ) Q2 F1 s9 O/ r* \, D
# \$ Q! a' w) F" O% d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11-5 22:1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