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小平 发表于 2013-10-3 01:50& R* Z2 X9 D: g- H8 I: A$ y 这个是“菊谭古治”而不是“南阳古治”,又名“宣化坊”,是古代县令宣讲圣谕的地方,木质结构,历代都有。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陕西省某高校的红卫兵到内乡县衙,由于没能砸毁主体建筑,只好把“宣化坊”给拆了,1985年恢复县衙整体面貌时重新修复。8 _, Y# A, _& a( D1 D 1997年中央某领导视察县衙后的一天,坊顶突然倒塌,当地人传说,来的官员太大了,县衙承受不了,哈哈。目前建筑是当时匆忙中修复的,目前是水泥仿制。" b2 b- k4 r+ A9 h |
南阳姚文书 发表于 2013-10-3 19:49' c4 d1 j& r4 u% C5 J h: e5 S% k# o 为什么要称之“菊谭古治”呢?7 V7 ?! Q. L/ S8 p 内乡县衙最早建筑于元朝大德八年(即1304年),距今已经有七百多年历史。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重建,景泰二年(1451年)重新修复,成化十九年(1483年)始建“宣化坊”。先有县衙,180年后才有了“宣化坊”,过去有“官不修衙”的说法,这么大规模的建筑,历任县令都不想承认县衙是自己建的,都要推卸责任,说成是“古治”,大家都方便了;内乡县过去一度曾经称“菊谭县”(县内有菊花山、临湍水),所以就有了“菊谭古治”的说法。/ i* H5 O3 F4 Z+ ~/ z: s |
南阳姚文书 发表于 2013-10-4 05:13) v- B, ^: `3 f* ^! d+ v1 l9 h 谢谢你的纠正和说明,长见识了。 |
pszyyao 发表于 2013-10-3 10:35 具体情况要问文书宗亲了.因此县衙曾做过县政府办公地方. |
pszyyao 发表于 2013-10-3 21:33: O2 a0 P4 z! B/ k5 ^2 A 教授客气了,不妥之处请多多指教。 |
8#, “南阳古治”牌坊,是原有(古有之)还是新加的? |
小平宗亲德高望重,不辞辛苦,拍摄了这么多县衙照片,让人感动。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