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 y4 j# s4 S, Z' S ) e Y' q" n! _( _) A 5 M, F! l( H: X) `; P1. 一份可触摸的历史6 @3 Q* r, m! M. Q3 ^6 d' y4 B
7 ]) L, x/ y- J6 y5 q+ k, M) |. L 3 T% _+ y$ H- B% I. |" d $ B3 l7 f9 K: c& a- K$ E* E1 g 从历史中探寻长乐土生土长的文化,从文化中探寻长乐一脉相承的渊源,从渊源中探寻长乐创新发展的动力———我市处处可循的“半小时文化圈”已经逐渐将这道命题破解。正如一位长乐的领导人说,“山水有文化,更显其魅力光彩;文化存山水,愈显其丰厚恒久。”如今,不管你是行车还是漫步长乐,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文化已是浑然天成。一座石碑、一处公园、一段名言、一方馆楼,都能让人处处感受长乐“大爱开明、能拼会赢”精神所在。而座立于长乐市文岭镇阜山姚坑村山脚下的荣国公府(又称姚广孝纪念馆),则是2008年长乐市喜迎国庆“半小时文化圈”成功破解者之一。9月28日,座落于文岭镇阜山姚坑村姚广孝纪念馆正式开馆。 - |- J2 b% g# h4 K) m& [: h5 q v ' Q' [1 v5 F( _3 l: w 尽管经过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岁月不断更迭。深铭于心灵深处的历史记忆,却历久弥坚,永不褪色。姚广孝,常被世人称为奇僧,不仅是因为他的道骨清风,还因为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丰功伟绩,引人敬重。) l$ F6 V8 z. e% }! C
8 b' a1 K) N' ~0 ]笔者不喜欢太喧哗,特意选了国庆的最后一天傍晚,独自乘车再次去了这位奇僧出生的地方,拍照、游赏。这是一个安静祥和的处在山脚下的小山村,但这个乡村早因“明教堂”的破土重建,姚颖、姚勉、陈文龙这三状元的动人故事以及历史典籍中由“明教堂”培养出的先贤而闻名于世。如今,姚广孝家乡朴实的人们感动于他的浓浓的念家情怀,欣喜于他的历史成就,特为他紧挨着“明教堂”修建了一座纪念馆,使得这个山村本就厚重的文化气息又添了厚重的一笔。因为它们不仅仅是线条优美的建筑艺术作品,更是一份可以触摸的历史见证。8 Q6 R1 t: V2 _1 f$ ]1 z
, V2 L5 H# D" S( U5 C P* C2. 一幅明代的画卷: c' I8 X1 E1 U, [# l
+ u+ p4 k& [6 ~/ m- l0 \4 \! [4 s6 q/ t8 A2 ~( |) D
! B# u" Q* i7 l; c; A+ Q
到纪念馆时已是下午5点了。好在夏天天黑得比较晚,还赶得及让我好好拍上几张好景。夕阳下的荣国公府修建一新,古色古香的仿明代建筑风格的小楼在青山环绕下沉静安详,美得如同一幅明代的画卷,纪念馆背后的树林郁郁葱葱、充满生机,旁边的明教堂庄严肃穆,整个建筑和周围的景观透出自然浓郁的乡村气息。 * ]' b, K4 k9 G ) ^5 K0 R& n, @( P0 S 踏入纪念馆的大门,只见馆内的纪念堂恢宏壮观、庄重古朴;照壁上的中华第一“福”字呼之欲出、灵气游动;静卧花丛的太湖石惟妙惟肖,与周边的景物相映成趣;环于四周的桂花、茶花等名贵树种暗香浮动,绿意流淌;别院翠竹环保,清幽雅苑。人文景观与山林景趣和谐统一,氛围宁静清心。 ( y! Y1 w+ ^/ \, u, e& M( D& p& |7 M5 i% I# b4 x# T1 ^- H8 e C
此时,偌大的一个庭院已经没有几个游人了,穿行在姚广孝纪念馆清幽的长廊上,周围宁静得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偶尔飞落在墙外文竹枝头清脆的鸟叫声、徐徐吹来的山风,这样的意境,让我仿佛听到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正在离我很近的地方,娓娓地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w' X3 t# z$ Q; q# B( ]9 U# K4 b
! K& N! Z# U& }( h6 y8 k ?
走进纪念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栩栩如生的姚广孝铜像,尽显“奇人”气宇轩昂;纪念堂内有序陈列着与姚广孝相关的文字、文物、照片等史料书籍,以独特的创作画形式生动阐述了姚广孝传奇一生的历史史实与传说,展示着姚广孝所在的那个年代出现的一个个与他相关的事件,一件件有着时代特色的文物,比如:兵器,永乐大钟,袈裟,佛珠等。这一切都吸引着笔者,想一口气将其细细观摩品味,好好领悟这位历史人物的奇和特。它们记录着一位不凡的历史高僧的生活环境,一个朝代的变迁,这里也可以是一个朝代史的博物馆,小时候学的历史知识在这个时候一古脑的全蹦出来,现在想来当时认真点学还是有好处的,要不现在就不会心中暗喜了。! C# s6 p" g+ a) b2 f
6 W h5 j! ?) D) U' V' v3. 一腔深沉的感慨2 a6 Q# b7 m3 d" T % z& [2 V# H* v. t$ o" K) n$ d9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