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姚氏墓志铭

查看数: 4142 | 评论数: 11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5-3-6 16:02

正文摘要:

+ H, r* X# g8 D$ N$ O . A2 s' m! f: o, d( r5 v

回复

辉县姚勇 发表于 2015-3-9 08:27:12
北宋赵明诚《金石录》卷七目录中著录有《唐陈留郡太守徐挥碑》,称碑立于“天宝五载八月”,“李琶撰,徐浩行书” 。李琶长于碑颂,徐浩精于书法,均为当时名人,新旧(唐书》有传。到南宋陈思汇编《宝刻丛编》时,亦曾将徐挥碑收人,只是将立碑时间误作“天宝六载二月” ,显然是与其下《薛氏追赠夫人碑》的立碑时间混同了。《宝刻丛编》所载碑刻均按原石所在地域集中排列,但徐挥碑却列为最后“刻石地里未详” 卷中。《宝刻丛编》成书于绍定五年(1228年),也许其时徐挥碑已经亡佚不存,人们对该碑的内容及树碑地点均茫无所知。  Y. C9 I. Z. D  _( V
1998年8月在洛阳市伊川县彭婆镇许营村北万安山南麓,竟出土了徐挥及夫人姚氏二方墓志,墓志对徐挥的生平事迹记述颇详,亦为徐悍神道碑的所在提供了确切位置,实在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9 d/ I' g5 U6 k2 o1 [% _0 ?
徐浑志,青石质,方形,高75.8厘米、宽75.5厘米、厚17.2厘米。志文为楷书,34行,满行34字,计1056字。首行题“ 唐通议大夫使持节陈留郡诸军事守陈留郡太守河南采访处置使上柱国徐公墓志铭并序” 。志石四侧浅线刻瑞兽海石榴云气纹。盖呈盈顶形, 顶刻篆书“ 大唐故徐府君墓志铭”3行9字。四刹浅线刻鸿雁、瑞兽、缠枝忍冬纹。
3 g+ R# t! I1 q: J- B' A( z. K* D姚氏志,青石质,方形,高61.1厘米、宽61.4厘米、厚12厘米。志文为隶书,20行,满行24字,计451字。首行题“ 唐故河南采访使汁州刺史徐公夫人嘉兴县君墓志铭并序”。四侧浅线刻缠枝海石榴纹。盖呈盈顶形,顶刻篆书“唐故夫人姚氏墓志铭”3行9字。四刹浅线刻荷花。
0 w# p+ v4 `) o6 m. y1 k; m% g据二人墓志所记,徐恽“以天宝四载十月七日薨于午桥里之私第,春秋六十有六” 。由此推知徐恽生于永隆元年(680年)。姚氏“以大历九年四月十八日薨于南阳升平里之私第,春秋八十有二” 。由此推知姚氏生于长寿二年(693年),徐恽比姚氏年长13岁。不知什么原因,徐恽墓志中未曾提及夫人姚氏的情况,但姚氏墓志却有一些关于徐恽的记述,可对徐恽墓志作出补充。
( U+ c% h; ^( B' ~) I一、关于徐恽、姚氏二人之先世
+ b3 C3 z. }5 x+ O; p- n3 {3 @% E徐恽志称:“公讳恽,字辑,东海人也。十代祖宋彭城内史逵之,生宋太尉公湛之,生宋著作郎聿之,生齐司空公孝嗣,生齐中书侍郎绲,生梁侍中君宾,梁太常卿澈,生隋国子博士、东莞男文远,生皇王屋令士安,生皇晋陵丞有道,公则王屋府君之孙,晋陵府君之子。”这段记述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以下简称《世系表》)五下基本相符,惟《世系表》除记诸祖名外,尚多记有字,如逵之字幼道,湛之字孝源,孝嗣字始昌,绲字仲文,君宾字客卿,澈字甘泉,文远字广义,士安字奉众,有道字弘度。且官职亦有差异,逵之为“中书侍郎”、湛之为 “丞相、枝江忠烈侯”,孝嗣为“齐太尉、文忠公”,绲为“齐侍中”,君宾为“梁五兵尚书”,澈为“陈秘书监”,有道为“巩丞”。墓志与《世系表》可互为补充。《世系表》称聿之兄弟二人,其兄“恒之字景方,工部郎中”,生孝嗣。按《南史》卷十五《徐羡之传》载“聿之子孝嗣”,并证以墓志,知《世系表》“恒之字景方”之恒之,当为“聿之”之误。又《世系表》称“恽字揖”将“辑”误作“揖”,应以墓志为是。( o# G3 d; _3 x- }
徐恽墓志又称:“自内史至太常凡六祖(按:“六祖”乃“七祖”之讹),威尚公主,为驸马尉,正史有传。”按《南史•徐羡之传》,徐氏一门与帝室通婚者,有逵之(尚宋武帝长女会稽宣公主)、孝嗣长子演(尚齐武帝女武康公主)和孝嗣第三子况(尚齐明帝女山阴公主),仅此三人而已。墓志所言显系夸大之辞。% X: X2 ~$ J/ v$ ]4 F4 W
姚氏墓志称:“夫人姓姚氏,其先吴兴人也。曾祖善意, 皇州都督、赠吏部尚书。祖元素,皇朝散大夫、潭州别驾。父孝孙,皇仙州襄城县令。”《世系表》四下作“懿字善意,嶲都督、文献公”,“元素,宗正少卿” ,“算,鄢陵令”。疑“孝孙”为算之子。孝孙或曾历任襄城、鄢陵二县令,二县均属河南道。墓志与《世系表》可互为补充。
" }# ^" m; ^6 q+ d5 K8 s2 |二、徐恽前期历官$ F1 t  v% i2 }/ T* ?# i5 D
“弱冠明经拜国子大成”。“弱冠”一词比较含糊,一般指二十岁左右,但也有指二十五六岁的。如殷亮的《颜鲁公行状》:“年弱冠,开元二十二年有进士及第,登甲科。”实则颜真卿其时已二十六岁了。此处“弱冠”拟作二十二三岁比较合适。按清徐松《登科记考》,大足元年(徐恽时二十二岁)、长安二年(徐恽时二十四岁)有明经科。大足元年仅录有崔晙、崔景晊兄弟二人名字,长安二年仅录庞履温一人名字,今从墓志可补入徐恽名字。“国子大成”一职,史籍中十分罕见,仅在《新唐书•百官志•国子学》中出现过“大成”的小注:“龙朔二年,改博士曰宣业。有大成十人,学生八十人,典学四人,庙干二人,掌固四人,东都学生十五人。”由此推知“国子大成”当是国子学中职位较低的教学官员。
5 [- L+ o$ \2 l6 S6 f“进经授宁陵丞。”唐代士人有进献文章或著述得官一途。“进经”当是进献有关经书的论著,属进献著述一类。宁陵县属宋州,为紧县。畿县丞正八品下,上县丞从八品下,由此推知宁陵县丞当为从八品上。前推“国子大成”的品秩,当为正九品上或正九品下。
8 L8 @) J2 z* X9 U7 {姚氏墓志称:“及梁公之出牧宋州也, 以宁陵承徐公为贤, 当既/ 笋之岁,备执笲之礼。”梁公指姚崇。《旧唐书•姚崇传》在记述其历官时,仅有“神龙元年……无几,出为亳州刺史,转常州刺史”,而《新唐书•姚崇传》则谓“张柬之等谋诛二张……俄为亳州刺史。……历宋、常、越、徐四州”。今由姚氏墓志证实了姚崇曾出任宋州刺史一事,说明《新唐书》的记述比较完备。《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此称“既笄”,当为16岁,徐恽年长姚氏13岁,则其时应为29岁。由此可推知姚崇出任宋州刺史及徐恽出任宁陵丞当在景龙二年(708年)左右。
- U4 @$ n  v( o; X“寻调钜鹿参军,转河东录事参军。”天宝元年二月丙申,“天下诸州改为郡,刺史改为太守”。徐恽墓志镌于天宝五年,故志中提及的地名与官名,均按天宝元年改制后名称撰写。但要恢复其本来面目,则须对改制前的情况有所交代。钜鹿郡原名邢州为上州,邢州参军从八品下。河东郡原名河中府,为赤县河中府,录事参军品轶不详。
* n$ Q" k8 M, I“俄而制授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正八品下,殿中侍御史从七品下。
$ _5 v) ?  G- V“无何以公事贬北海令, 人迁太府丞。”这是徐恽仕途中第一次遭受挫折。北海县在今山东潍坊市,属青州,为紧县。北海令从六品上。按品级来讲,北海令应高于殿中侍御史,而墓志却称“贬北海令”,令人费解。可能侍御史虽然品轶较低,但属于京官,为人们所看重,它的实际地位要高于偏远的北海令。“太府丞”品轶为从六品上。9 T0 E' m2 n5 q4 j; P3 t  x
“次除尚书比部员外, 转吏部员外, 出陈留长史。”“员外”即“员外郎”之省称。比部员外郎、吏部员外郎均为从六品上。陈留郡原名汴州,为雄州,汴州长史从五品上。$ U; c' i; C, K( {) X% L4 B
“未几, 拜户部郎中, 改吏部郎中。”户部郎中、吏部郎中均正五品上。
) i0 J9 b& L$ R3 r8 o三、徐恽后期历官6 L6 z+ c4 T& b1 R0 E  H/ \2 V- r
“特拜御史中丞兼都畿采访处置使。”《旧唐书•玄宗记》载:“(开元廿二年二月)辛亥,初置十道采访处置使。”知徐恽“兼都畿采访处置使”必在开元廿二年之后。采访处置使简称采访使,掌本道民政,初以朝官兼任,后以治所的刺史使兼任。都畿道采访使,治所在东都(天宝元年改称东京)城内,下辖河南府(天宝元年改为河南郡)及汝州(天宝元年改称临汝郡),御史中丞正四品下。" M; j8 t1 Z  J- g
“以横议见谪东阳别驾, 迁东平、吴兴两太守。”这是徐恽仕途中又一次遭受挫折,可惜墓志未讲明受谪的原因经过,可能与某个政治事件有牵连。东阳郡原名婺州,为上州。婺州别驾从四品下。东平郡原名郓州,为紧州。吴兴郡原名湖州,为上州。东平、吴兴二州刺史均从三品。《嘉泰吴兴志》卷十四“郡守题名”有徐恽名字,称“开元二十三年自登州刺史授,不曾之任。迁洪州刺史,充江西采访使。《统记》云二十九年” 。看来《统记》的订正是正确的。徐恽虽曾授湖州刺史,但并未到任便迁洪州刺史了。墓志称“迁东平”,为什么《嘉泰吴兴志》却说“自登州刺史授” 呢? 这可能是登州天宝元年改名东牟郡,而“东平” 与“东牟” 字形相近,墓志或《嘉泰吴兴志》必有一误。徐恽自任都畿采访使至天宝廿九年间,曾历任婺州别驾及郓州(或登州) 刺史,如按每任任期二年计算, 可推知徐恽任都畿采访使当在开元廿五年前后,任郓州(或登州) 刺史在开元廿七年前后。. m3 B1 L& O3 O" z! w
“又拜公豫章太守,兼江西采访使。”豫章郡原名洪州都督府。《元和郡县志》卷二八“池州青阳县” 条称:“本汉泾县地, 天宝元年洪州都督徐辉奏,于吴所立临城县南置,属宣州,在青山之阳为名。永泰二年隶池州。” “徐辉”显然为“徐恽” 之讹。由此证明徐恽任洪州都督(天宝元年后应改称豫章郡太守) 当在开元廿九年至天宝元年间。豫章郡为上郡。豫章太守从三品。江西道采访使治洪州(豫章郡), 下辖邵州(邵阳郡)、宣州(宣城郡)、歙州(新安郡)、江州(浔阳郡)、鄂州(江夏郡)、岳州(巴陵郡)、饶州(鄱阳郡)、抚州(临川郡)、潭州(长沙郡)、衡州(衡阳郡)、永州(零陵郡)、道州(江华郡)、郴州(桂阳郡)。
4 z& k& F! a# {0 v& m4 z“除襄阳太守, 兼山南东路采访使。” 襄阳郡原名襄州。山南东路采访使治襄阳郡(襄州) ,下辖江陵郡(江陵府)、夷陵郡(峡州)、巴陵郡(归州)、云安郡(夔州)、澧阳郡(澧州)、武陵郡(郎州)、南宾郡(忠州)、涪陵郡(涪州)、南浦郡(万州)、淮安郡(泌州)、汉东郡(隋州)、南阳郡(邓州)、武当郡(均州)、房陵郡(房州)、竟陵郡(复州)、富水郡(郢州)、汉阴郡(金州)。徐恽任襄阳太守当在天宝二年左右。襄阳郡为望郡,襄阳太守从三品。' Z7 M$ b& y; i
“又除陈留太守, 兼河南采访使。” 陈留郡原名汴州。河南采访使治陈留郡(汴州),下辖陕郡(陕州)、弘农郡(虢州)、灵昌郡(滑州)、荥阳郡(郑州)、汝阳郡(颖州)、颖川郡(许州)、淮阳郡(陈州)、汝南郡(蔡州)、睢阳郡(宋州)、谯郡(亳州)、彭城郡(徐州)、临淮郡(泅州)、钟离郡(壕州)、东平郡(郓州)、济南郡(齐州)、济阳郡(曹州)、濮阳郡(濮阳)、北海郡(青州)、淄川郡(淄州)、东牟郡(登州)、东莱郡(莱州)、乐安郡(棣州)、鲁郡(兖州)、东海郡(海州)、琅邪郡(沂州)、高密郡(密州)。徐恽出任陈留太守兼河南采访使似在天宝三年。《世系表》称徐恽为“河内采访使,“河内”实为“河南”之讹。陈留郡为雄郡,陈留太守从三品。. y0 g1 e0 F! J2 u2 N
徐恽在河南采访使任期内,操劳成疾,“皇帝鉴明,爰降优诏,许移疾东洛,仍总务南河” 。“东洛”指东都洛阳,“南河”乃“河南”倒装句。意思是皇帝特许他回洛阳家中养病,但仍让他管理河南道的政务,可见对他的器重。
4 G( `% F) a$ G$ l9 H& c墓志对徐恽的历官总括为“三执宪而四为郎, 四连率而六典郡”。“三执宪” 指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及御史中丞。“四为郎”指比部员外、吏部员外、户部郎中及吏部郎中。“四连率”,“连率” 又作“连帅”,唐代多指采访使、观察使、黜陟使、节度使等,此处即指都畿、江西、山南东路、河南采访处置使。“六典郡”指婺州(东阳郡) 别驾、郓州或登州刺史(东平或东牟太守)、湖州刺史(吴兴太守)、洪州都督(豫章太守) 及陈留太守(汴州刺史)。
# M% l, z! M9 \% p' U$ R) p四、二志的其他问题
$ g0 d1 U/ X5 v徐恽志首题:“唐通议大夫使持节陈留郡诸军事守陈留郡太守河南采访处置使上柱国徐公墓志铭并序。” “通议大夫”为散官称号,从四品下。“陈留郡太守” 为职宫称号,从三品。唐代官员中散官与职官不相符合的情况十分常见,通常散官高于职官时须在职官前加一 “行”字,低于职官时则在职官前加一“守”, 此称“守陈留郡太守”便是一个例子。但也有不加“行” 、“守” 的。如开元九年十月十一日张景旦墓志:张散官通议大夫,从四品下,职官东城县令,从六品上,但首题职官前并未加“行” 字。又如开元廿一年十月十六日卢翊墓志:卢散官通议大夫,从四品下,职官鄂州刺史,从三品,首题职官前亦未加“守”字。
  @( X* e6 y/ a2 ?' L, b姚氏志首题:“故河南采访汴州刺史徐公夫人嘉兴县君墓志铭并序。”根据前文所述,徐恽逝世时本为“陈留郡太守”,为何在其夫人墓志中改称“汴州刺史”呢?原来肃宗元年(758年) 时,州、郡及其长官的名称又有了一次变动,凡天宝时改称为郡、太守的,均又恢复州、刺史之称。姚氏志撰刻的时间在大历十三年(778年) ,所以就又依当时的叫法称“汴州刺史”了。但墓志称姚氏为“嘉兴县君”却令人感到奇怪,因为徐浑的散官“通议大夫”为从四品下,四品官员的妻、母应封为“郡君”,而姚氏仅获五品官员妻、母“县君”的封号,这是笔者仅见的一例,什么原因,尚有待研究。
$ v7 ^, P; H0 c0 l* h据徐恽志“天将何谓, 空磋邓攸;神亦无知,见惭荀氏”和姚氏志“执丧无主,悲邓攸之嗣继;帷堂有哭,感敬姜之声怮”,知徐恽夫妇没有儿子。因此,《世系表》徐恽下列的空白并非缺佚,乃是实况。) v7 ^: L- O& n# B
徐恽“以天宝四载十月七日薨于午桥里之私第” 。据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东都城内无午桥里。《明皇杂录》载:“开元中,乐工李龟年能歌,特承顾遇,于东都通远坊大起第宅,偕侈逾于公侯,中堂制度,甲于都下。其后裴晋公度购得之,移于定鼎门南别庐,号绿野堂。” 又《旧唐书•裴度传》:“(度)东都立第于集贤里……又于午桥创别墅,花木万株,中起凉台署馆,名曰绿野堂。” “午桥碧草” 是洛阳八小景之一,今东都城垣南豆腐店村有明代绿野堂碑,可知“午桥里”当在今豆腐店一带。8 n: z+ O# q% @: J$ G% q  Q( {9 p
姚氏“少孤,为叔祖梁公之所器……及梁公之出牧宋州也,以宁陵丞徐公为贤, 当既笄之岁, 备执笲之礼”。按《世系表》,姚崇与姚氏祖父姚元素为同胞兄弟,但《世系表》将姚崇排在姚元素之前,而墓志称“叔祖”,而不称“伯叔” ,知《世系表》次序排列有误。同时知姚氏从小到出嫁,一直由姚崇抚养。
: h( W/ x( P1 h- h' ~姚氏丧夫之后,“流离世故廿余年, 依外孙李駉避地樊邓。以大历九年四月十八日,薨于南阳升平里之私第” 。“流离世故”,应是指躲避安史之乱。“樊邓”,樊指樊城镇,在襄州,与邓州相邻。可知姚氏晚年生活是不平静的。南阳为紧县,属山南道邓州,由“南阳升平里” 知南阳当时有升平里。姚氏依外孙李駉避地樊邓, 也许与徐恽曾任山南道采访使有些关系。! L) q2 a" B! K# K$ G2 j+ W
姚氏志为陆长源撰。陆长源两《唐书》有传。《旧唐书》谓:“陆长源字泳之,开元、天宝中尚书左丞、太子詹事余庆之孙,西河太守璪之子。长源淑书史。乾元中,陷河北诸贼,因为昭义节度薛嵩从事,久之,历建、信二州刺史。”按《唐方镇年表》,广德元年(763年) 至大历八年(773年),薛嵩任昭义军节度使。陆长源于大历十三年撰写此墓志时结衔“检校虞部员外郎”,当在“历建、信二州刺史” 之前,此历官可补史传之缺失。
  r0 j% @: H1 h. T: f2 E" P姚氏志书者为徐琪。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中载有大历十三年四月八日《唐通议大夫守太子宾客赠尚书左仆射崔公(沔)墓志》,亦徐琪书,结衔均为“河南府颖阳县丞”,可知徐琪为当时当地有一定知名度的书法家。
2 I3 [& T% G1 ?3 r+ ^# s$ F姚氏志:“駉思结寒泉,义深资敬,狐笃复外家之姓,刘涛感祖母之恩,伶俜他乡,扶护旅榇,克返故国,归祔旧茔。”刘涛之典故不详。“狐笃”即三国刘蜀之马忠,因少养于外家,更姓名曰狐笃。由此得知操持姚氏迁葬之事,是由其外孙李駉主办。李駉无考,推测可能与撰写志文之陆长源有一定关系。, _$ H7 U( s2 r* ]# O! `( U! j
五、关于徐挥墓志的撰、书人; L/ E/ |5 s' ^" G* V
徐恽墓志书法极为精美,笔者目验了所能见到的唐开元、天宝年间墓志拓本或书影,发现不仅和《郭虚己墓志》笔迹十分近似,而且墓志盖的字体同为悬针篆,风格亦颇相类,联系到已经亡佚的徐挥墓碑的撰、书人均为当时的名家,因此墓志的撰、书人也绝非一般人物。可惜在墓志中,撰、书者均无署名,无从稽考,实在是一大憾事。
6 E3 b' H, i) g7 \( ~——摘自《中原文物》 2000年第6期 作者 李献奇(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 、周铮(中国历史博物馆)7 j6 R+ o2 D: Z: t( h. X) y% K
辉县姚勇 发表于 2015-3-9 07:56:23
唐通议大夫使持节陈留郡诸军事守陈留郡太守河南采访处置使上柱国徐公墓志铭并序
1 F( s8 `+ B$ z& W- T公讳挥,字辑,东海人也。十代祖宋彭城内史逵之、生宋太尉公湛之、生宋著作郎聿之,生齐司空公孝嗣,生齐中书侍郎绲,生梁侍中君宾,生梁太常卿澈,生隋国子博士东莞男文远,生皇王屋令士安,生皇晋陵丞有道。公则王屋府君之孙,晋陵府君之子。自内史至太常凡六祖,咸尚公主,为附马都尉,正史有传。夫其懿业崇高,昌休峻茂,继婚帝子,列颂史臣。诗礼国庠,弦歌王甸,虽贰邑鸿渐,终出匣龙泉。由是育粹诞灵,腾华降祉,必有馀庆,乃生我公。公包元和之精,抱淳洁之懿,椒芳桂郁,琼滋玉温。弱冠明经拜国子大成,进经授宁陵丞, 用能标映儒林,发挥风政。寻调钜鹿司户参军、转河东录事参军。信词曹之揩模,乃乣司之绳准。明以洞物,清而畏知,正身而令行,持纲而禁止,威不振而自肃,惠常孚而必怀。体鉴高融,公方峻直,心倾白日,气凛飞霜,宪司藉其生风,圣主待其成务。俄而制授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志行逐鸟,情鄙问狐,威能止行,色不可犯,无何,以公事贬北海令,人迁太府丞。脂不润于恡司,恩必霑于惸弱,葳盈朽贯,吏不忍欺。次除尚书比部员外,转吏部员外,出陈留长史,历颖川别驾。仙闱起草,是用焚香;纲佐题舆,不然官烛。未几,拜户部郎中,改吏部郎中。选曹为之简清, 版赋由其增溢,声飞华省,议美中朝。以为纲纪百寮, 乣绳庶务,非公莫可,特拜御史中丞兼都畿采访处置使。加恩独坐,分使兼荣,台阁易弦,郡邑改听,謇谔诚于奉国,忠公期以灭身,豺狼削踪。食饕变节。遽以分陕务总,镇理资能,移执宪之权,拜剖符之守,仓庾骤积,水陆飞驰,再起坐棠之谣。仍流伐积之咏。以横议见谪东阳别驾,迁东平、吴兴两太守。松篁不渝,霜霰弥茂。复以廉问风俗,八使惟贤;辑宁黔黎,十连选德。又拜公豫章太守兼江西采访使。远人用康,猾吏无犯。公因计入奏,朝廷嘉之,除襄阳太守兼山南东路采访使。下车致理,投刃皆虚,又除陈留郡太守兼河南采访使。绳必以奸,罪无讼枉。锐求隐瘼,顿绝侵烦,人知向方,俗不法。而忧勤莫怠,积虑不康,患渐图萌, 因劳致疾,虽伏枕绵惙,而堆几弥繁,动必忧人,念惟报主,继以晷刻,无忽须申。皇帝鉴明,爰降优诏,许移疾东洛,仍总务南河。和扁无神,陵谷云谢,以天宝四载十月七日,薨于午桥里之私第,春秋六十有六。即以五载正月三十日,迁窆于万安山之南,礼也。呜呼哀哉! 公果行育德,服礼归仁,孝友天多,仁慈性合,贤善与已,謟妄关仇。嗣美纂华,登朝从政,风高鲠峻,志尚贞坚。活国济人,不忘夙夜,秉公徇法,自杜回邪。三执宪而四为郎,四连率而六典郡,然狱必明慎,罪惟从轻。伤乎大运不跻,中衢告尽,公台莫嗣,甿庶其何,倾朝搢绅,孰不惋惜。鸣呼哀哉! 宜乎中闺弄璋,前庭生玉。天将何谓,空嗟邓攸;神亦无知,见惭荀氏。式陈光范,敬勒铭曰:
* q. Y5 c9 e( h乃心王室联帝婚,烈祖赫弈大其门。
: a: A, m& ^1 i7 q我公嗣美垂后昆,登朝执宪承握恩。3 C5 C* f- V. G* M1 L  R
询国忘身奉至尊,大命不永天可论。: t  X( R& ]4 E2 {+ W& T
其如苍生孰不冤,晓辞轩盖暮山原。* |5 L/ E$ _' |) O
邓攸无子可伤魂,背兹城阙面荒村,于嗟徐公此为坟。
( u- I4 B7 _) k$ Z( u哀挽悲笳咽复喧,佳城郁郁今已闭,翠槚苍苍烟雾屯。& Z8 O5 m' K3 J1 z
呜呼哀哉!
: E# s: E( Q; b5 `' v! C7 c5 g. \我公之明德不朽,虽千古而犹存。
! a: Q1 w% D: O3 Z! H- o6 u4 p
辉县姚勇 发表于 2015-3-7 07:52:05
唐故河南采访使沛州刺史徐公夫人嘉兴县君墓志铭并序
) w0 J; z: ?! ^# P  g# V  p夫人姓姚氏,其先吴兴人也。曾祖善意,皇嶲州都督、赠吏部尚书。祖元素,皇朝散大夫、潭州别驾。父孝孙,皇仙州襄城县令。夫人行言无择,德礼有度,少孤,为叔祖梁公之所器念,尝曰:此女贞惠而明,淑慎而介子可以修苹繁于高国之族,奉箕帚于梁鲍之室。及梁公之出牧宋州也,以宁陵承徐公为贤,当既笄之岁,备执笲之礼。徐公讳恽,东海人也。故王屋县令士安之孙,晋陵丞有道之子。登朝以才气闻,处家以友义著。历官至御史中丞、河南采访、汴州刺史。天宝五载,先夫人而薨。夫人德备姻族,仪彰闺阃。执丧无主,悲邓作攸之嗣继;帷堂有哭,感敬姜之声怮。流离世故廿余年,依外孙李駉,避地樊邓。以大历九年四月十八日薨於于南阳升平里之私第。春秋八十有二。駉思结寒泉,义深资敬,狐笃复外家之姓,刘涛感祖母之恩,伶俜他乡,扶护旅榇,克返故国,归祔旧茔。以十三年壬申合祔于河南万安山之南原,礼也。纪诸岁时, 永志泉壤。其铭曰:5 X. {) R& l0 c
光光夫人, 台庭似续, 有容有德, 既令且淑。% L1 ~6 g: e$ J' Q( ^
作嫔大贤, 克辅高躅。祠祀以严。姻亲以睦。
  a  k( O6 Z& }2 v# {  |7 l) Y- q3 s灾生夜梦, 恸深昼哭。无夫曰寡, 无子日独。
4 w5 m7 [6 Q4 K' S寂寞人世, 凄凉倚伏。旅榇归还, 旧莹启卜。/ {  _; q2 l: B! K' @; Q
事隔存殁, 祔同陵谷。万古山烟, 苍苍拱木。
! k6 x7 U; v' T+ L6 m. a# C捡校虞部员外郎陆长源撰
, U/ k. C8 r" i$ N) H河南府颖阳县丞徐琪书。
* j* o% m. c, B" _& o2 j0 [* R
pszyyao 发表于 2015-3-8 16:01:04
辉县姚勇 发表于 2015-3-7 07:52/ S. I; N" A6 }: A6 j+ r9 e" @
唐故河南采访使沛州刺史徐公夫人嘉兴县君墓志铭并序6 w# Y  e# J3 V/ x
夫人姓姚氏,其先吴兴人也。曾祖善意,皇嶲州都督、赠 ...
% E2 q! T+ X$ n) R- A8 H
          不是“唐故河南采访使沛州刺史徐公夫人嘉兴县君墓志铭并序”,而是“唐故河南采访使汴州刺史徐公夫人嘉兴县君墓志铭并序”。: k) l4 ~- m! O" ?
      
8 H! D0 e! [- j& d3 M$ h      你能讲墓志铭(拓片)的来源或出处吗?
: q4 }: C/ Z( i
pszyyao 发表于 2015-3-8 15:57:13
         1#有5图,从图1可读出“唐故河南采访使汴州刺史徐公夫人嘉兴县君墓志铭并序”,汴州刺史徐公夫人姚氏。
: O  M5 g* d+ X+ p/ l* z         5图是一墓志铭还是多墓志铭?如果是一墓志铭,建议改标题为“唐故汴州刺史徐公夫人姚氏墓志铭”。
) O' P1 c0 j4 h0 n9 Q+ \         能讲墓志铭拓片的来源或出处吗?
, y3 j, o: P1 x+ A
小姚杰 发表于 2015-3-12 23:37:56
姚氏,可叹!有时无运费评章!!
闽南姚斌 发表于 2015-3-11 03:13:10
pszyyao 发表于 2015-3-8 16:25
; D0 n+ @2 Y8 x5 C徐夫人姚氏,这样的娘家,这样的婆家,通篇不知她的名字。     徐夫人姚氏,身世也颇可叹。少 ...

! F# Y% m, m  |* m2 ^. z水郎无水名
1 \; h8 d  Y* _1 [# E- g; B
pszyyao 发表于 2015-3-9 14:25:15
辉县姚勇 发表于 2015-3-9 08:27
, `- b+ T: n, }( c! S北宋赵明诚《金石录》卷七目录中著录有《唐陈留郡太守徐挥碑》,称碑立于“天宝五载八月”,“李琶撰,徐浩 ...
( U- _, Z+ I- X2 D. `- }/ L! t
       谢谢姚勇宗亲连发好帖。0 D& _" O  x& w3 b
pszyyao 发表于 2015-3-8 16:25:03
辉县姚勇 发表于 2015-3-7 07:52. }5 [' \4 ?& `
唐故河南采访使沛州刺史徐公夫人嘉兴县君墓志铭并序
4 P% f0 k8 x  B6 `+ a# L8 A夫人姓姚氏,其先吴兴人也。曾祖善意,皇嶲州都督、赠 ...
' M5 j+ `  @% }- c4 A" d
          夫人姚氏,这样的娘家,这样的婆家,通篇不知她的名字。     夫人姚氏,身世也颇可叹。少孤,夫先故。无夫曰寡, 无子日独。依外孙李駉。春秋八十有二。6 `* y, w- G; c$ |! \$ H

, g$ J  b% X* K; A' w
/ @; ]: H9 F' x( q9 g7 r- h% {
* M4 t; L! \: ]0 r0 s6 {7 w0 V
8 B* Q. l6 h% F. L/ r0 \( }3 _( d0 F+ V& d0 @
pszyyao 发表于 2015-3-8 16:13:24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5-3-6 17:47
  B1 q1 c. c3 v) j6 e& q站长请介绍一下,这是谁的墓志铭?

+ z" V2 C, h( m% J' l. Y       徐夫人姚氏是唐相姚崇的哥姚元素的孙女,叔祖姚崇称赞她:“此女贞惠而明,淑慎而介子,可以修苹繁于高国之族,奉箕帚于梁鲍之室。
3 p9 E8 P, j7 N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8-5 15:4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