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湖北红安麻城行

查看数: 39742 | 评论数: 138 | 收藏 2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5-6-4 18:01

正文摘要: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5-6-4 18:51 编辑 0 }& ]0 M! h' a4 J- p# D: {. W 2 l5 Y" E$ E, v7 m& r( n1 l     湖北红安麻城行7 f# D. y/ X7 m1 J    前几天,还是在湖南岳阳的 ...

回复

姚卿芳 发表于 2015-6-5 08:18:46
pszyyao 发表于 2015-6-5 07:16
6 N" Z* V1 A( h注意(清安公1947年修的)黄安(今红安)姚氏“濬哲堂”族谱,有没有类似平江(南昌姚)谱的百世世 ...

3 r4 J7 Y. h" S    谢谢钟尧老关注,我会按你的要求注意查谱.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16 15:16:32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5-6-16 15:29 编辑
% O1 y& f& o; [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15 23:14" E9 ~* e% a- g' O  U2 W
李鹏总理的家谱来自重庆,在麻城的博物馆里,我看到重庆与麻城的李姓家谱完全对接成功了。我提出一个 ...
; e% I% o. v9 c0 ]& B' ^0 `
: ^; X- q+ w/ N. H
   十一。麻城有多少姚家人
8 m2 r; O- B: m4 R6 E( O# Y& A    麻城现有人口总数超过了120万,几乎是红安的一倍。我原来估计麻城的姚家人应该是比红安多得多。当我拿到一份资料,仔细看了姚家人的数字,仅仅只有区区的2060人,委实让我大跌了眼镜。& `& X  g1 _' ?5 u
    统计数字表明,姚姓人口仅仅占麻城人口的百分之0·18.也就是说麻城每一千人当中,不到二个姚姓人。在麻城百家姓的排名当中列86位。远远地低于全国的平均数字。
% k) @4 q# z; B0 z1 `; f) l! p. Z    具体分布如下:
( z$ Q8 O+ \' O: @' h5 H4 q/ X    龙池桥办事处112人;鼓楼办事处123人;南湖办事处26人;中馆驿镇412人;宋埠镇180人;岐亭镇270人;铁门冈乡524人;山河口镇67人;乘马冈镇141人;福田河镇30人;黄土岗镇22人;顺河镇37人。。。剩下的分布在零星地区。 / v; [& L6 k/ z8 x( _0 D- }9 p
9 f0 t6 }3 S7 t3 k( v! g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15 14:51:24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5-6-15 14:55 编辑
4 E. m* L, i* a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15 08:410 E* W7 X, [' U. }$ u
麻城一度也叫过“仙居”,当然与麻姑仙女有关系。

9 J, b5 x- X  a5 U
* U5 M  E. F/ G) u! C5 S& m  十。为人作嫁的阎伯屿。
0 J  C- }. g" Y. `3 F  v    作为南昌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滕王阁”。“滕王阁”的成名得益于王勃写的“滕王阁序”的推波助燃。当然,王勃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一下子就殿定了他“初唐四杰”的地位。但是,如果没有“滕王阁序”这篇骈文,王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就要大打折扣了。5 e, S9 i9 N) b1 ^4 [6 _
    王勃是偶然来到南昌的,给予他这个机会的是南昌都督阎伯屿。虽然【滕王阁序】里王勃特意感谢了“都督阎公之雅望”,也赞美了阎公女婿“孟学士之词宗”。但是,如果没有阎伯屿重修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哪里又有这样的机会与滕王阁结缘呢?0 p' V# E+ y8 n4 N
   
+ x; u+ K  v) b5 F. e. V. I# t
     江西省府南昌市,一座高楼“滕王阁”,一篇名著《滕王阁序》,一代文豪王勃,还有一位高官阎伯屿,这足以让人浮想联翩。现在是资讯发达的时代,打开“百度——搜索”:阎伯屿,湖广麻城县人(今天湖北麻城市),唐代洪州都督。仅此数语,怎能让读者过瘾?再搜索、再翻阅资料,得知阎公是一位开明的地方官,一千多年来,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和南昌的旅游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我们何不借阎公之盛名来推介一下麻城。    下面就是麻城市权威人士和政府机构记载唐代名人阎伯屿的资料:
$ x! k6 |/ T' @8 U& @! w$ k    1、2009年5月,时任麻城市长,现任麻城市委书记开寿在《麻 赋》中写道:“王圆箓现藏经洞,阎伯屿重修滕王阁”。2 X0 P: q) a* Y! |0 a4 Z8 p2 M8 W
    2、麻城官方对外简介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说的,麻城旅游资源亦十分丰富。风景名胜、文物古迹、革命遗址、古战场和古文化遗址随处可见。有三国魏尚书仆射毛玠、晋代名医王叔和、唐代名贤阎伯屿的墓葬,有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与隐士陈季常经常相聚的遗址杏花村,有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著书讲学的遗址钓鱼台“芝佛书院”。
: h- Q7 Q( W* p' X# J( R5 [2 v+ Q+ Z    3、阎家河镇这样介绍自己:阎家河镇毗邻麻城市区,版图面积121平方公里,辖28个村,人口46800人,因唐代洪州都督阎伯屿居住此地而得名。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优美,是闻名遐迩的历史名镇。已载入史册的文化古迹有柏举战场、柏子秋阴、桃林春色、钓鱼台等。其中钓鱼台距市区8公里,明代文人李贽曾在此著书、讲学。现在柏子塔、钓鱼台均被列为国家重要旅游景点,每到春暖花开,桃花灿烂,秋高气爽,柏塔姿雄,游人如织。
& p2 y; Q( z1 D0 H8 F7 @) n8 h
    4、再说《滕王阁序》一文的由来:王勃的《滕王阁序》本名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正文七百七十三字,字字珠玑,千古不朽。成语“人杰地灵”、“高朋满座”、“萍水相逢”、“临别赠言”、“物换星移”皆出自此篇文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脍炙人口、令人叫绝的佳句。( O2 @- U( I0 P, M2 a
    雄峙于赣江边上的滕王阁最初由唐太祖李渊最小的儿子,即第二十二个儿子滕王李元婴在洪州(今南昌)任都督时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所建,并以李元婴的封号作为阁名,所以叫滕王阁。
- K1 I( c9 q3 M3 o. e) G. Q
  公元675年,时任南昌故郡洪州都督的阎伯屿,重修了滕王阁,定于九月九日重阳节在那里宴请文人雅士和朋友,举行一个赞颂滕王阁的“笔会”。王勃是当时有名文士,他去交趾(在今越南境内)探望做县令的父亲,途经洪都,也在被请之列。阎伯屿也是一个有想法的人。他的女婿吴子章很有文才,阎伯屿叫他事先写好一篇经他精心修改的序文,以便到时展露而成名。宴会酒过三巡,正在酒意酣畅之时,都督阎伯屿提出为重修滕王阁作序之事,宾客事先毫无准备,都托辞不作。当阎伯屿请至王勃时,王勃却不推辞,他立即接过笔墨,站起身来,拱手说道:“不才探父路过洪州,有幸赴都督盛宴,不胜感激。都督盛情难却,不才斗胆试笔,尚望都督及诸位先生不吝赐教。”说罢提笔行文如涌,阎伯屿心下虽然不悦,却也不便当众发作。便走出宴所,坐在阁外,凭栏眺望江景,以排解心中的烦闷,同时暗嘱部下将王勃写的句子随时抄来,报与他知。$ _4 S+ o% ~) i8 @( h3 h
  顷刻之间,一个部下跑来报告《滕王阁序》的开头两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伯屿一听,只冷冷一笑道:“老生常谈,没有新意”。接下去,王勃写了“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都督闻报,慢慢吟味,并开始感到出语不凡,但未置评。待王勃写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都督突然腾地站了起来,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道:“奇才,奇才,真是奇才!”
# y/ ~4 R, @5 e5 F: o+ K  听见阎都督的拍案叫绝声,全场皆惊,所有的宾客全都往王勃的席上围了上去,看着王勃即席作出的这么一篇情景交融、才华横溢的序文,都赞不绝口。吴子章那篇先写好的序文,对比王勃的序文,自感望尘莫及,便再也不好意思拿出来了。当然,这只是戏说,既然吴子章的序文没有公开,而且我们现在也没有看到,这等家丑怎么可能外扬呢!
3 @9 U# X8 V% V  5、由此可见,一篇《滕王阁序》得以诞生并传诵海内外,虽历千百年而不衰,阎伯屿功不可没。. M7 ^7 V% E2 I* F1 M3 l- u  i$ z" E
    在中国历史上,江西和湖北(麻城)有许多不解之缘,民间都是这么说的,家谱书上也是这么写的——我们都是从江西南昌筷子巷迁过来的,正所谓: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江西填湖广是发生在元末明初的一次大规模移民活动。大量江西人迁居到湖广(今湖南湖北两省),影响十分深远。而在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移民中,麻城移民又占据重要地位。现如今,麻城孝感乡的移民文化炒得很热,寻根问祖之人不计其数。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基本满足以后,非常渴望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于是乎,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是人们探讨的热点问题,迫切需要得到答复。

" s, `7 P- ?3 j
8 ?) T) h# b1 T5 ?" |+ ?
) ?4 v: a! C0 B1 k% N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24 09:54:19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5-6-24 12:00 编辑 ! N7 j; u, W; {9 l( v; k/ E7 ]+ f3 v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22 10:05
7 I8 A7 k: [8 ~5 H/ N. G% Q0 Q余馆长请我们喝茶,同时介绍了麻城的几位画家朋友。

0 f$ d6 D2 k! l7 _9 I* c' |
& ]0 t5 m! f7 b* T6 _+ T# E+ Y* B   十三。麻城与江西的渊源。, O/ `0 t* w7 Y! x
    我手里拿到了一份麻城地方志办提供的资料。在他们收集到的麻城142套家谱当中,只有17套族谱未注明其祖源地是江西。而这17套当中,有3个姓氏来源未注明,7套注明了来源于麻城附近的红安、罗田、阳新迁入。但是,麻城邻县大部分居民最初的来源地也是江西,所以,这十支姓氏是不是来源江西还很难说。
$ r; k8 K; w+ }' I# p  L9 e) L( p. E    在麻城地方志收集的134套家谱里面,唐朝2支,宋朝14支,元朝初3支,元末28支,明朝初62支,明朝中叶19支,明朝末2支,清朝2支。: m! [% d3 o- M; e4 y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麻城的移民主要集中在元末明初的时间节点。麻城地方志记载:明朝成化八年【1472】,孝感乡并入仙居。换句话说,这个时间节点前后,移民的高潮已经结束了。& a, [3 s0 W' A+ ~: E& h
    麻城民间说,麻城百分之九十的居民来源江西。虽然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应该是八九不离十的判断。
2 L+ b% _; W8 {. a    从与麻城、红安的宗亲的交流当中发现,他们的语言与就近的武汉话差距非常大。除了偶尔夹杂一点安徽六安语言,超过六成的词汇是明显的江西各地的方言的大杂烩。只要他们把语速放慢,我能够听懂八成。
  m  V: ]8 `: [. t    在他们独特的“大别山”语系里面,很难找到与他们相邻的江西九江语言的痕迹。反映了历史上九江移民到麻城的居民没有占到主流地位。而临近九江的湖北黄梅县是一个列外,他们的方言接近九江话,是因为历史上与九江同属于德化。划归湖北的时间仅仅是近代的事情。
# L  l  B( @9 t5 O* s( C
; m& t$ u% W& q. h2 W2 R2 ^* ~* C8 B1 ^1 I) o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16 23:17:12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5-6-16 23:21 编辑
1 z9 \9 U2 q  A$ E- D
pszyyao 发表于 2015-6-16 22:58  \& T! ?& L& R7 G; N7 l
1#         国家数字图书馆馆藏有湖北红安姚氏濬哲堂 家谱(付费查阅) :

% d+ |; S9 u! w" d  ]& e1 c
4 p  ^5 S4 x' N  s' b& U5 j    姚先星是何人?他著的谱与姚瓦祖父著的是不是相同的谱?这个问题需要红安的宗亲来解释。& u1 V) M" |% H5 Q% u# F. t
    关于“濬哲堂”的含义,我一到红安,就说了我的理解。我认为“濬”应该作动词解。少华会长附和了我的理解。但是,几个修谱的宗亲没有答复我。【或许,不与我讨论,是给了我面子】。后来,看了姚创宗亲发在姚网里的一系列的解说,还是觉得应该把“濬哲”合起来作一个词组解说更加贴切。“濬哲”二字出自诗经,文绉绉的,符合才高八斗的红安宗亲的本意。
& j! q0 V" r/ a5 L. k
pszyyao 发表于 2015-6-16 22:58:35
     1#         国家数字图书馆馆藏有湖北红安姚氏濬哲堂 家谱(付费查阅)! H' D7 X! a- H/ x/ C( L
  L# [- C% r8 d% ^7 g4 l' u

( T1 h4 L( H+ \3 z- Z& o姚氏族譜     
文献类型:普通古籍 " Q1 [3 N! V% D5 K; G# V6 b7 |9 V
著者: 姚先星
! C$ X+ h6 d8 R2 v0 F. S2 ?1 M; ]出版年份: 1948 出版社: 濬哲堂
; z' b$ L" }& @. h) {% n. q来源数据库:馆藏中文资源
) ?& f5 J1 t0 H2 _
/ e0 q% ~9 [  g1 s
7 M2 W' O" L( l; o/ D5 q
' b6 W3 U* H* Y; v         此谱似乎不是姚门才女(姚瓦)祖父修的谱,也未入《中国家谱总目》。
, [% S! T' L6 M- n( E9 l% S      湖北红安濬哲堂 姚氏有此谱吗?$ e2 R' z8 ~/ ?- G# M& J
姚荣玟 发表于 2015-6-15 18:00:59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15 15:04- `: _4 b" K) p
看了以上的文字介绍,作为一个了解“滕王阁”历史的南昌人,应该是不能忘记这个为王勃作嫁衣的麻城 ...
  v# G$ c$ C9 s
谢谢绍弦宗亲的分享!
2 s4 b& }$ X) D' r9 ~湖广填四川”照片我收藏了!5 Q: B' J8 |5 [! T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10-16 07:5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